形位公差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形位公差

目录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二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3 同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6 对称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三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3—1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3—2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块2组装在支承块3上,并用调整座4支承在平板上,再将测量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1-1所示。
图1-1-1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2、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8点测量(两端点为0和7点,示值为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1-1中。
表1-1-1:单位:μm3、按图1-1-1示例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
图1-1-1 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4、用计算出的测量块直线度误差与图纸直线度公差进行比较,判断该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
并将结果填入表1-1-1中。
5、分析两端点连线法与最小条件法计算导轨直线度误差精度的高低。
(法)精度高。
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平面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平面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公差测量专题实训报告

一、实训名称公差测量专题实训二、所属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三、学生姓名、学号、合作者及指导教师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合作者:XXX指导教师:XXX四、实训日期和地点实训日期: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训地点:XXX学院机械工程实验室五、实训目的1. 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熟悉不同测量方法在公差测量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入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六、实训原理公差与配合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范围。
它直接影响零件的互换性和产品的性能。
公差测量是保证零件尺寸精度的重要手段。
七、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不同测量方法在公差测量中的应用,如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等。
- 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
2. 实践操作:- 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 使用光学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等高级测量设备进行公差测量。
- 分析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尺寸是否符合公差要求。
八、实训环境和器材1. 实训环境:机械工程实验室,具备各种测量设备和仪器。
2. 实训器材:游标卡尺、千分尺、光学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等。
九、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熟悉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 确定测量方法和测量方案。
2. 测量操作:- 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 使用光学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等高级测量设备进行公差测量。
3. 数据处理:- 记录测量数据。
- 分析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尺寸是否符合公差要求。
4. 总结与报告:- 总结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 撰写实训报告。
十、实验结果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熟悉了不同测量方法在公差测量中的应用。
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入理解了公差与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公差精密测量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公差精密测量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精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公差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公差测量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公差概念及分类在实训开始前,我们对公差的概念、分类以及公差带进行了详细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公差是尺寸允许变动的范围,它是保证零件互换性和协调配合的重要条件。
2. 精密测量仪器使用实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种精密测量仪器的使用:(1)千分尺:用于测量零件尺寸的微小变化,精度可达0.001mm。
(2)百分表:用于测量零件的直线度和跳动,精度可达0.01mm。
(3)量块:用于校准和测量尺寸,精度高,可达0.0001mm。
(4)投影仪:用于放大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便于观察和分析。
3. 公差测量操作在掌握精密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以下公差测量操作:(1)测量零件尺寸:使用千分尺、百分表等仪器,测量零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并记录测量结果。
(2)测量零件直线度:使用百分表,测量零件的直线度误差,并记录测量结果。
(3)测量零件跳动:使用百分表,测量零件的跳动,并记录测量结果。
(4)测量零件形状误差:使用投影仪,放大零件的形状,观察和分析形状误差。
4. 公差测量数据处理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记录了大量的测量数据。
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学习了以下方法:(1)计算平均值:将测量数据求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平均值。
(2)计算标准差: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标准差,以评估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3)绘制直方图:将测量数据绘制成直方图,直观地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零件尺寸测量结果通过对零件尺寸的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零件长度尺寸:L1 = 100.000mm,L2 = 100.005mm,L3 = 100.008mm。
(2)零件宽度尺寸:W1 = 20.000mm,W2 = 20.005mm,W3 = 20.008mm。
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结果及分析

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结果及分析
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因此实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实验结果和分析:
形位误差实验结果:
形位误差实验通常通过三坐标测量仪或者影像测量仪进行,常用的参数包括平面度、圆度、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
实验结果一般以数字形式给出,例如:
平面度误差:0.005mm
圆度误差:0.003mm
直线度误差:0.008mm
平行度误差:0.007mm
垂直度误差:0.006mm
形位误差的实验结果可以直观反映出被测物体在各维度方面的精度和准确度,进一步为后续的工艺加工提供基础参数。
表面粗糙度实验结果:
表面粗糙度实验通常使用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器进行,常用的参数包括Ra、Rz、Rq等。
实验结果一般以数字形式给出,例如:
Ra值:0.25μm
Rz值:3.25μm
Rq值:1.68μm
表面粗糙度的实验结果可以直观反映出被测物体表面的平滑度和粗糙度,对于一些需要精确表面加工的产品或部件而言,这些参数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
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都是反映被测物体精度和准确度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可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加工工艺,提高被测物体的精度和准确度,最终提高产品的质量。
实验分析报告 形位公差

实验报告形位公差————————————————————————————————作者:————————————————————————————————日期:2目录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二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3 同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6 对称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三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3—1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3—2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块2组装在支承块3上,并用调整座4支承在平板上,再将测量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1-1所示。
图1-1-1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2、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8点测量(两端点为0和7点,示值为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1-1中。
表1-1-1:单位:μm 测点序号0 1 2 3 4 5 6 7 计算值图纸值合格否两端点连线法最小条件法3、按图1-1-1示例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
图1-1-1 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4、用计算出的测量块直线度误差与图纸直线度公差进行比较,判断该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
实验二 形位误差测量——(三) 平行度、垂直度测量实验

实验二形位误差测量
(三) 平行度、垂直度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平行度、垂直度的测量,了解定向公差综合控制被测要素方向和形状的能力。
2、熟悉常规测量的方法,培养操作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测量面对面的平行度。
2、测量线对面的平行度。
3、测量面对面的垂直度。
4、测量线对线的垂直度。
三、实验仪器
平板、直角尺、(方箱)、可涨心轴、指示表架、指示表、等高V形块。
四、实验方法
以平板模拟平面基准,可涨心轴模拟孔轴线基准,用直接测量方法,由指示表读数通过简单计算,获得各项测量误差值。
五、实验步骤
1、面对面的平行度测量:
(1)将被测零件放置在平板上,在整个被测表面上按规定测量线进行测量,如下图所示。
(2)取指示表的最大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
2
(1)将被测零件放置在平板上,被测轴线由心轴模拟,在测量距离为
3、面对面的垂直度误差测量:
(1)
(2)间隙小时看光隙估读误差值,间隙大时可用塞规片测量误差值。
4、线对线的垂直度误差测量:
(1)基准轴线和被测轴线由心轴模拟,将零件放置在等高V 形支承上。
如
M 2。
(3)计算垂直度误差:
1
-M 2| 六、将测量记录填表2-3
平行度、垂直度测量记录表3-1
七、思考题。
形位公差的检测

实训三形位误差检测一.实训目的掌握平行度、垂直度、跳动、同轴度、平面度的测量方法二.实训器具大平板、水平仪、V型铁、偏摆仪、百分表(千分表)、磁性表座、厚薄规、被测工件等三.测量说明及方法要合理选用百分表和千分表,若公差值≥0.01mm,选用百分表测量,若被测工件的形位公差值<0.01mm,则用千分表检测。
1、平行度误差测量:平行度误差常用的方法有打表法和水平仪法。
这些方法是采用与理想要素比较的检测原则。
2、垂直度误差测量: 常用垂直度测量方法有光隙法(透光法)、打表法、水平仪法、闭合测量法等。
本次以光隙法测量垂直度,用光隙法测量简单快捷,也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
3、测量同轴度误差时,可用通用测量器具检测,常用的方法有芯轴打表法、双向打表法、壁厚差法,光轴法、径向圆跳动替代法。
本次测量是以径向圆跳动替代法测量。
4、跳动误差是被测表面基准轴线回转时,测头与被测面作法向接触的指示表上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5、测量平面度的具体方法和测直线度的方法基本相同,主要用间隙法、打表法、光轴法和干涉法。
本次实训主要以打表法测量平面度误差。
四.实训步骤1、平行度误差测量:① 测量前,擦净平板2和零件1,然后按图一将被测零件1的基准面放在平板2上,并使被测零件(附图一或附图三)的基准面和平板工作面贴合,(最薄的厚薄规不能塞入两面之间)。
这样,平板的工作面既是被测零件的模拟基准,又是测量基准,两者重合。
图一图二② 将百分表装入磁性表座3,把百分表测量头放在被测平面上,预压百分表0.3---0.5mm。
并将指示表指针调至零。
③ 移动表座3,沿被测平面多个方向移动,此时,被测平面对基准的不平行度由百分表(千分表)直接读出,同时记录所有读数。
④ 将所有读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即为平行度误差。
⑤ 作出实训报告。
2、垂直度误差测量:① 按图二所示,将被测件(附图一)的基准平面和检验角尺放在检验平板上,并用塞尺(厚薄规)检查是否接触良好。
公差测量实训报告

公差测量实训报告本次实训是关于公差测量的实践课程,旨在使我们掌握测量公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精度、公差的定义、符号、表达以及测量方法等知识,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和数据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次实训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公差的概念和表现方式;3. 学习利用钢尺、游标卡尺进行公差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4. 培养精密加工的意识。
二、实验原理公差是指与同一尺寸或角度相关的一组尺寸或角度值之间的差异量,其中设计公差是设计者为了保证零件性能和装配要求而规定的公差;制造公差是在制造过程中个体差异所引起的,主要是机械加工、热处理等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公差有三种表现方式:① 数字法:数字表示上下限公差,如:5+0.02,-0.03。
② 符号法:符号表示上下限公差,如:5 H7,5 m6。
③ 字母数字法:字母代表公差等级,数字代表基本尺寸,如:H7。
3. 公差的测量方法① 两点法:以两个部分的两个基准面为基础,用示值卡尺或高度规等进行测量。
② 最大值法:以所测量尺寸的最大值来表示上限公差,用千分表等进行测量。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材料:视力表。
2. 器材:钢尺、游标卡尺、同轴度指示仪。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熟悉公差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测量方法。
(2)将测量材料和器材摆放整齐,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始实验。
(1)使用钢尺测量视力表的长度。
(3)使用同轴度指示仪检查视力表的同轴度。
3. 数据处理(1)分别计算出视力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平均值和方差。
(2)利用公差的表现方式计算出视力表各部分的公差,并将测量数据与公差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部位|长度(mm)|宽度(mm)|厚度(mm):-:|:-:|:-:|:-:1|150.01|22.55|2.5012|150.02|22.54|2.5003|150.00|22.52|2.502平均值|150.01|22.54|2.501方差|0.0002|0.0006|0.00012. 公差分析视力表采用了数字法来表示公差,其参数如下:宽度公差:22.5+0.05,-0 mm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视力表各部分的尺寸均接近于设计公差规定的范围,但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测量器材或者操作技能的原因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实验一 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二 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3 同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6 对称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三 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3—1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3—2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实验一 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块2组装在支承块3上,并用调整座4支承在平板上,再将测量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1-1所示。
图1-1-1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2、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8点测量(两端点为0和7点,示值为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1-1中。
表1-1-1: 单位:μm 测点序号 0 1 2 3 4 5 67计算值 图纸值 合格否两端点连线法最小条件法3、按图1-1-1示例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
图1-1-1 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4、用计算出的测量块直线度误差与图纸直线度公差进行比较,判断该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
并将结果填入表1-1-1中。
5、分析两端点连线法与最小条件法计算导轨直线度误差精度的高低。
( 法)精度高。
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平面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平面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二)。
四、实验步骤1、将被测零件2(测量块)用调整座支承在平板上,调整被测表面最远三点,使其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2-1所示。
图1-2-1 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图1-2-2 被测表面布点数据图2、按图1-2-2所示布点测量被测表面,将测量数据填入图1-2-2中。
五、数据处理方法一:近似法在测量数据中取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所测量平面的近似平面度误差,并填入括号中( )。
与图纸二中平面度公差(0.06)比较,并将合格与否的结果填入( )中。
方法二:计算法1、最小条件法三角形准则: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图1-2-3所示。
图1-2-3 三角形准则图2、数据处理用平面旋转方法进行坐标变换,获得最小条件(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
1)平面旋转方法事例,图1-2-4所示。
图1-2-4 平面旋转坐标变换图2)将被测数据进行平面旋转,获得最小条件(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图1-2-5所示。
图1-2-5 被测数据平面旋转坐标变换图3、最高点值与最低点值差值的绝对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 )。
与图纸二中平面度误差(0.06)比较,是否( )。
4、比较近似法与计算法测量平面度误差的精度。
( 法)精度高。
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圆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圆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圆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圆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V形块、平板、测量轴(图纸三)。
四、实验步骤1、将被测零件放在V形块1上,并用V形块2轴向定位,图1-3-1所示。
图1-3-1 百分表测量圆度误差2、用百分表(架)放在被测零件某一截面点上(百分表应有示值,并调零),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差值的一半为该截面的圆度误差。
3、按上述方法选择五个截面测量圆度误差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3-1中;表中截面的最大误差值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
表1-3-1 单位μm4、将圆度误差值与图纸三中的圆度公差(0.05)比较,将结果填入表1-3-1中。
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圆柱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圆柱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圆柱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圆柱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V形块、平板、测量轴(图纸三)。
四、实验步骤1、将被测零件放在V形块1上,并用V形块2轴向定位,图1-4-1所示;图1-4-1 百分表测量圆柱度误差2、用百分表(架)放在被测零件某一截面点上(百分表应有示值,并调零),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测量一个截面上的最大与最小值。
3、按上述方法选择五个截面测量圆柱度误差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4-1中;4、用表1-4-1中所有数值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再除2,即为该零件的圆柱度误差。
表1-4-1 单位:μm5、将圆柱度误差值与图纸三中的圆柱度公差(0.06)比较,将结果填入表1-4-1中。
实验二 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2—1平行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平行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平行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平板、测量块(图纸二)。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块置在平板上,图2-1-1所示。
图2-1-1百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 图2-1-2平行度误差测量线路图2、按图2-1-2所示线路测量被测表面,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1-1中。
表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即为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
表2-1-1 单位:μm3、将测量出的平行度误差与图纸二中的平行度公差(0.06)进行对比,将结果填入表2-1-1中。
实验2—2垂直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垂直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垂直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垂直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平板、测量轴(图纸四)、支承座(图纸五)。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轴装入支承座中,按图2-2-1所示置于平板上,。
图2-2-1百分表测量垂直度误差 图2-2-2垂直度误差测量线路图2、按图2-2-2所示布点测量被测表面,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2-1中。
表中最大值减最小值,即为该零件的垂直度误差。
表2-2-1 单位:μm3、将测量出的垂直度误差与图纸二中的垂直度公差(0.05)进行对比,将结果填入表2-2-1中。
实验2—3同轴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同轴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同轴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同轴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同轴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滑座、底座、测量轴(图纸三)。
四、实验步骤1、将百分表(架)、滑座、底座组装成测量仪,并将测量轴装在滑座的两个顶尖上,用微调螺丝定位。
图2-3-1所示。
图2-3-1 百分表测量同轴度误差2、分别用百分表放在垂直基准轴线的径向截面1、2、3、4、5点位置上,旋转被测零件,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3-1中。
表中各点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同轴度误差。
表2-3-1 单位:μm3、将测量分析出的同轴度误差与图纸三中的同轴度公差(0.06)进行对比,将结果填入表2-3-1中。
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径向跳动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径向跳动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径向跳动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径向跳动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滑座、底座、测量轴(图纸三)。
四、实验步骤1、将百分表(架)、滑座、底座组装成测量仪,并将测量轴装在滑座的两个顶尖上,用微调螺丝定位。
图2-4-1所示。
图2-4-1 百分表测量径向跳动误差2、在被测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百分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平面上的径向跳动误差。
3、沿轴向选择5个测量平面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4-1中。
表中各点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径向跳动误差。
表2-4-1 单位:μm3、将测量分析出的径向跳动误差与图纸三中的径向跳动公差(0.05)进行对比,将结果填入表2-4-1中。
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圆柱全跳动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圆柱全跳动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圆柱全跳动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圆柱全跳动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滑座、底座、测量轴(图纸三)。
四、实验步骤1、将百分表(架)、滑座、底座组装成测量仪,并将测量轴装在滑座的两个顶尖上,用微调螺丝定位。
图2-4-2所示。
图2-4-2百分表测量圆柱全跳动误差图2、将百分表与圆柱面最高点接触,再将百分表调零。
在被测零件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过程中,百分表缓慢地沿基准轴线方向平移,测量整个圆柱面,其最大读数差值为圆柱径向全跳动误差。
并填入括号中( )。
3、与图纸圆柱全跳动公差(0.06)对比,判断圆柱全跳动是否合格( )。
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端面跳动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端面跳动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端面跳动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端面圆跳动。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平板、测量轴(图纸四)、支承座(图纸五)。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轴装入支承座中,按图2-5-1所示置于平板上。
2、被测零件在端面某一直径上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旋转,在回转一周过程中,百分表的最大和最小读数之差,即为测量端面在该直径上的圆跳动。
图2-5-1百分表测量端面圆跳动图 图2-5-2端面圆跳动误差测量图3、分别在端面选择4个测量点,图2-5-2所示,将测量数椐填入表2-5-1中。
表中各点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端面圆跳动误差。
表2-5-1 单位:μm4、将测量分析出的端面圆跳动误差与图纸四中的端面圆跳动公差(0.05)进行对比,将结果填入表2-5-1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