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中西音乐融合之路的探究

中西音乐融合之路的探究一、引言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艺术形式,是传承和表达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中西音乐在视觉、听觉上的结合,有很多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二、中西音乐概述中西音乐泛指中、西方两大音乐文化之间的吸收、融合与交流。
中西音乐在中华文化体系和西方音乐体系之间建立了一座文化桥梁,这座桥梁温柔、活力十足,也许未来的中国音乐文化依托于其上。
三、中西音乐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音乐,早在公元前的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而西方古典音乐的文化渊源追溯到古希腊文化,早在公元前数世纪就已经形成。
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在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时,开始出现在丝绸之路上。
当时,在伊朗等国家中,有大量音乐记谱,与此同时,西方的乐谱也发展良好。
在亚洲和欧洲的艺术家们互相影响下,中西音乐逐渐产生了融合和交流的过程。
四、中西音乐融合的实践1. 中西乐器结合在音乐的演出和创作中,结合中西乐器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一首西方流行歌曲中加入中国古箏、花鼓等乐器,可以让歌曲更具有亚洲文化特色。
同样的,在一首中国传统音乐中加入西方弦乐器和管乐器,也能塑造出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
2. 中西音乐元素的结合在现代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吸收多种不同的音乐元素,而中西音乐的结合可以为创作人员提供更加广泛的选择。
在现代音乐中加入中国民间音乐的元素,不仅可以增添另类色彩,也可以让音乐更加柔和与舒缓;同时,在现代音乐中加入欧美流行音乐的元素,不但可以增加音乐的时尚感,也可以让音乐更加充满活力。
五、中西音乐融合的特点1. 多元包容性中西音乐融合的过程十分包容,可以充分吸收特定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元素,并结合自己的音乐特色,达到多元融合的效果。
2. 创新特色中西音乐融合可以为音乐创造出更多的创新空间,使得音乐更加新颖特别,并且可以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
3. 文化融合中西音乐融合不仅仅是在音乐上进行的融合,同时也是对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融合,使得中西文化之间形成的文化纽带更加紧密和牢固。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及融合分析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及融合分析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作为人类音乐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各自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与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乐器、音乐风格、创作方式等方面分析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并探讨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发展。
一、乐器的异同古典音乐时期的乐器主要包括古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管风琴等。
这些乐器在音色和演奏技巧上都有特定的要求,如大提琴可以在音色上表现出深沉与浑厚的特点,管风琴则可以表现出厚重与庄严的音色。
而现代音乐中,乐器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如吉他、电子键盘等电子乐器。
电子乐器的出现使得现代音乐在音色上有了更大的变化与创新。
二、音乐风格的异同古典音乐的风格主要包括巴洛克、古典、浪漫等。
巴洛克音乐追求对称与对比,强调装饰性与华丽感;古典音乐注重对位法和音乐结构的清晰与准确;浪漫音乐则强调表达情感与个人想法。
相比之下,现代音乐的风格更加多样,如摇滚、流行、爵士等。
这些音乐风格更加追求节奏感、音乐性和现场表演效果,在形式上更具活力与激情。
三、创作方式的异同古典音乐创作方式注重乐谱的完整与精确,作曲家需要把音乐思想通过写谱纸传递给演奏者。
而在现代音乐中,创作方式更加多样化。
作曲家可以使用电子音乐软件进行创作,并利用录音等技术手段进行后期编辑与调试。
这种方式使得现代音乐创作更加迅速与灵活。
融合发展分析: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在音乐风格、乐器及创作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二者在音乐语言上有着共同的特点。
比如,古典音乐注重音乐结构与和声,现代音乐也追求音乐的整体性与和谐感;古典音乐会通过旋律表达情感,现代音乐也以歌词和情绪的传递为主要目的。
这些共同点为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提供了契机。
在现代音乐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古典音乐的影响与元素。
比如,许多现代流行音乐中会添加古典音乐的片段或主题,以增强音乐的艺术性和复杂性。
同时,现代音乐演奏家也在演奏过程中加入古典音乐的演奏技巧和风格,使得现代音乐在表演上更加丰富与聚焦。
古典音乐与现代审美的碰撞

古典音乐与现代审美的碰撞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音乐作为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形式,始终陪伴着我们。
而古典音乐,那源自遥远过去的优雅旋律,与现代审美之间产生了一场引人深思的碰撞。
古典音乐,往往被视为音乐殿堂中的经典之作。
它诞生于数百年前,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情感和价值观。
其严谨的结构、复杂的和声以及精湛的演奏技巧,无不展现出音乐的高度艺术性和深刻内涵。
然而,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古典音乐似乎显得有些遥远和陌生。
在这个充满流行文化和快餐式娱乐的时代,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简单直接、节奏强烈的音乐形式。
现代审美则是在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都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人更注重个性化、创新性和即时性的体验。
他们渴望音乐能够迅速触动心灵,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且能够与当下的生活情境紧密相连。
那么,古典音乐与现代审美之间的碰撞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方面,现代技术为古典音乐的传播和演绎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数字化平台,古典音乐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一艺术瑰宝。
同时,现代音响技术的发展也为古典音乐的演奏和录制带来了更高的品质,让听众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音乐中的每一个细节。
此外,一些创新的音乐形式,如将古典音乐与电子音乐相结合,或者以现代的演奏方式重新诠释古典作品,都为古典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另一方面,现代审美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古典音乐的理解和接受方式。
在过去,欣赏古典音乐可能需要特定的场合和专业的知识背景。
但如今,人们更希望能够以一种轻松、自由的方式来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一些休闲场所,如咖啡馆、书店等,播放古典音乐成为了一种营造氛围的方式,让人们在不经意间与古典音乐相遇。
而且,社交媒体的兴起也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分享自己对古典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打破了传统上古典音乐欣赏的专业性和局限性。
然而,这场碰撞也并非一帆风顺。
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

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在当今音乐市场中,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都各自拥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将这两种风格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这种融合不仅为音乐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丰富了听众们的音乐体验。
本文将探讨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以及其对音乐产业和听众的影响。
首先,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为音乐产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传统上,古典音乐受众相对较少,而现代流行音乐则更加受欢迎。
通过将两者进行融合,音乐人能够创造出符合大众口味的音乐作品,从而吸引更多听众。
这种商业模式不仅扩大了音乐市场的规模,也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其次,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古典音乐注重和声、旋律和情感的表达,而现代流行音乐则更加注重节奏、创新和流行元素的结合。
通过将两者结合,音乐人们能够在音乐作品中融入古典音乐的细腻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活力,使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这种融合创作为听众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乐体验。
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还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创新。
传统上,古典音乐在音乐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容易接触和喜爱现代流行音乐。
将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音乐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新一代音乐人的涌现,也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多样化和创新发展。
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观念的碰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使音乐作品更贴近时代潮流和大众心理,反映了人们对音乐多样性的追求。
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了音乐的发展,也反映了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综上所述,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不仅为音乐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还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并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观念的碰撞。
古典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融合与影响

古典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融合与影响古典音乐,这一悠久的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它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以一种独特且富有活力的方式持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快节奏和高科技的现代生活中,古典音乐似乎是一个异客,然而它却以其独有的魅力悄然融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乃至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古典音乐与现代生活的融合,首先体现在其成为人们精神享受的一种方式。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山大。
此时,一段悠扬的莫扎特钢琴曲或是一曲激昂的贝多芬交响乐,往往能为疲惫的心灵带来慰藉和平静。
许多现代年轻人开始通过聆听古典音乐来放松心情、提升生活品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古典音乐的传播途径也愈发多样化。
互联网和数字媒体让古典音乐作品更加易于获取和分享,线上音乐平台、社交媒体等都成为推广古典音乐的新阵地。
一些创新的应用程序甚至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仿佛置身于音乐会现场,享受沉浸式的音乐体验。
古典音乐对现代生活的影响还体现在教育领域。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音乐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尤其是古典音乐教育。
它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更能锻炼其记忆力、注意力及耐心,促进孩子智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开始将古典音乐纳入课程,使学生从小培养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
古典音乐也促进了现代文化的多样性。
在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中,古典音乐常被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例如,在一些国际性的活动中,古典音乐既是表演的重要内容,也是连接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纽带。
古典音乐在现代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呈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它以其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着现代人探索和欣赏,从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生活的品质。
在未来,古典音乐仍将以更多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继续发挥其不朽的影响力。
古典与现代的艺术交融

古典与现代的艺术交融在古典与现代艺术的交融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和创新的碰撞,历史与现实的融合,给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古典艺术是我们文化遗产的瑰宝,而现代艺术则是当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它们的交融既是传统延续的表现形式,也是当代文化的创新。
古典艺术是一种经过历史积淀和沉淀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传承和深厚的内涵。
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舞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代中国的绘画作品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注重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追求自然、恬淡的意境。
中国古典音乐受孔子思想的影响,追求协调的音律和和谐的乐感,以及道家浑然天成的精神追求。
舞蹈更是通过优美的身姿和独特的意境,展现出古代文化的魅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现代艺术应运而生。
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约束,受到当代社会的影响,表达了更多个人和社会的情感。
现代绘画在表现形式上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具象或写实,而是更注重艺术家个人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
音乐也在吸纳了跨文化的元素后变得更加多样化,有时甚至突破了传统音乐的界限,形成了新的音乐风格。
现代舞蹈则在肢体表达上更加自由、大胆,舞者通过身体的流动和肢体的张力,剧烈地传递情感和能量。
在古典与现代艺术的交融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痕迹。
现代艺术不仅吸收了古典艺术的技巧和美学观念,还通过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艺术表现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古典音乐的旋律可以通过电子乐器和合成器得到重塑,舞蹈可以融入影像技术和舞台效果,绘画创作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制造出更为逼真的效果。
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使得艺术更接近当代社会的需求。
然而,尽管现代艺术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不能忽视古典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古典艺术的内涵是历史的积淀和经验的总结,是对人类智慧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表达方式,古典艺术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激发起对人生意义和哲学思考的思绪。
古典艺术的价值在于其永恒的精神和文化传承,它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典音乐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

古典音乐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在当今音乐产业的世界中,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形式。
一方面,古典音乐是指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一系列音乐作品,其着重于声乐和器乐演奏的技术巧妙,并融合了许多音乐元素和风格,如巴洛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等。
另一方面,现代流行音乐则强调对于市场和年轻人的吸引力,融合了不同类型的音乐,如摇滚、流行、电子和古典等。
尽管看起来两种音乐在风格、演奏方式上不同,但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在音乐之间建立联系。
在各自不同的音乐形式中,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往往会借鉴并吸收对方的元素。
古典音乐中的和声和旋律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被广泛使用,如通过电吉他弹奏的和弦进程。
此外,现代流行音乐家也受到古典音乐家的影响,例如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中使用的钢琴和弦,对现代流行音乐家的创作有巨大影响。
因此,一些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中可以看到琴弦乐器的使用,以强调感情色彩。
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是采样,采样是指从一首歌曲中提取音乐碎片并整合到另一首歌曲中的技术。
其中,对古典音乐的采样很常见,特别是经典古典音乐。
曾经,在KanyeWest的歌曲《New Slaves》中,他采样了黑塞《97号分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中的音乐。
同样,在著名的电子舞曲歌曲《Adagiofor Strings》中,同样采用了萨缪尔.巴伯《悲歌》的旋律。
这种通过采样古典音乐的做法,使得新兴的现代流行音乐与经典古典音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古典音乐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现代流行音乐家的启发。
比如,贝多芬的作品常常在音乐中摆脱传统形式,即长度较短,像现代流行音乐式的对称结构。
同样在古典音乐领域里,莫扎特等现代作曲家创造了一些充满活力的作品,以吸引年轻的听众。
最后,在当今的音乐文化中,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也经常在同一演出中进行表演。
有些著名的音乐家,如珍妮弗·洛佩兹(Jennifer Lopez)和Anderson.Paak,都曾经与古典音乐家合作过。
哥特式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古典式哥特艺术与当代哥特艺术古典哥特式艺术开始于法国巴黎1140—1144年路易七世掌玺官苏热重修圣德尼教堂之时,而后才开始波及全欧洲。
古典哥特式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中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它涉及到多极的评价,并且因为欧洲民族发展中的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持久的美学标准和审美原则的观念之争。
当代哥特艺术设计伴随着哥特音乐的发展而出现,具有黑暗、死亡、阴郁、神秘的内涵和风格特征,体现出了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当代哥特艺术设计本身所具有的另类特质与商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提到“哥特”一词,我们通常会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雕刻、玻璃器皿、灯饰或者装饰画。
而它最初用来指代德国古民族。
美术史上的“哥特式艺术风格”指的是12至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
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着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哥特”一词又开始被认为是和黑暗、奇异、鬼魅相关联了。
阴郁、颓废、暴力、血腥、恐怖是哥特艺术带给世人的鲜明感受。
哥特艺术与基督教的兴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中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黑暗之后,基督教文明逐渐臻于成熟。
而主要服务于宗教的艺术,在这一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不同的艺术门类当中,哥特艺术的显现程度是不一样的。
哥特艺术风格表现最为强烈的是建筑,其次是雕塑,再其次是绘画。
这种情况的形成,是与当时欧洲艺术的表现技巧、材料技术、传统积淀等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的。
中世纪早期的时候,哥特艺术多用于建筑。
早期教堂大多是在罗马风格建筑形式的变体基础上兴建的,当然拜占庭除外,拜占庭的教堂采用了帆拱和鼓座的创新设计,使得教堂在穹项的高度、跨度、内部的采光等方面都比过去的罗马建筑要有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古典音乐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选西方古典音乐鉴赏这门课的时候感觉和许多没有正式或者说是系统接触过古典音乐的人一样。
感觉这是一个和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高雅艺术,只是那几个耳熟能详却又相隔甚远的名字: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等。
但是经过了学习我感觉其实西方古典音乐正以不同的方式接近我们的生活——与现代艺术完美的结合。
在国外,这种音乐类型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人将之称为“古典音乐”,确切地说应该是“西洋古典音乐”。
首先从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
然而即使在国外,对于“classical music”一词的具体意义,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主要异议来自于对“古典音乐”时代划分理念的不同。
最狭义的解释是,把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巨头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品特指为“classical music”。
最广义的解释则是,把时间前移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从那时起直到后来的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的现代乐派,甚至包括所有非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音乐,统称为“classical music”。
说到西方古典音乐一定要提的一个人就是贝多芬了。
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的波恩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在自己短短的五十七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他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风格轻快流畅;中期作品则体现了他自己的特有的音乐风格,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晚期作品技巧成熟、思想深刻复杂,同时出现了浪漫主义的因素。
贝多芬一生的主要作品包括:九部交响曲、一部歌剧——《费德里奥》、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
管弦乐序曲:《埃格蒙特》、《柯里奥兰》以及大量的声乐器乐及戏剧音乐作品。
这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对贝多芬以后的历代作曲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今这些伟大的作品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笔丰厚的宝藏。
记得小时候家里面有台录音机,有一盘好像全是钢琴曲的磁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几乎忘记了上面全部的音符,但是
却是一辈子也不会在我脑海里抹去。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
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
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
但是,贝
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
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
”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活泼浪漫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为钢琴、合唱与乐队写的幻想曲。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也是在次期间完成的。
小学时时候有一篇文章也是讲《月光曲》的传说。
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
创作于1801年。
尽管在过去一首音乐因为有了俗称而变成非常通俗化的例子不少,但从来没有像这首奏鸣曲这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变成名满天下的名曲。
“月光”这一名称,据说是缘于诗人雷尔斯塔布(1799-1860)评论说:第一乐章使人想起“犹如在瑞士卢塞恩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轻舟一样”。
看看现代艺术中贝多芬的登场。
格斯·范·桑特为自己的电影《大象》(Elephant)选用了两段贝多芬的音乐,在这部关于杀人的电影里,贝多芬的命运再次与死亡交织,但并不新鲜。
1971年,库布里克在他的电影《发条橙》里,小混混亚历克斯喜欢的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乐从纯粹个人的听觉享受变成精神治疗的工具,以至于到最后,亚历克斯变成“第五分裂”。
命运总是伴随生命,这一乐章更早给我的印象是小泉今日子出演的一出日剧,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剧中的小泉今日子反复弹的是“命运”,演的是
厄运。
1994年,吕克·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暴戾的警察头子出场,杀人的一幕信手拈来的还是贝多芬,宏大的音乐突然响起刺痛人心。
日本著名动漫《名侦探柯南》第11集,即第一个特别版就是《钢琴奏鸣曲「月光」杀人事件》。
再次回到出现在这些里的贝多芬,为什么一定要跟血腥扯上关系?这样的疑问我还有另外一个,为什么莫扎特的音乐一定要跟胎教扯上关系?
选取合适的东西辅助生命,人人都有自己的法则。
虽然在现代作品里面的贝多芬都是有一点悲剧甚至说是血腥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这也不正是导演和编剧们对贝多芬的崇敬和重视。
也许是因为贝多芬让人感觉十分悲剧的人生才让他的作品在现代作品中总是有些许令人叹息的感觉。
巴赫 J·S·BACH(1685——1750)
其实对于这一个名字我不是很熟悉,但是我却在现代的作品中听过他的音乐。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
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
他的作品是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
记得现在最新的一部《柯南》剧场版——柯南第12弹-战栗的乐
谱中的管风琴是一个重要的故事线索,看过之后一定会记得那复杂的调音和演奏。
但是我不知道剧情中的音乐是什么。
记得老师是的第一节课介绍的是巴赫。
在放第一首音乐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对他也感觉这个作品在什么地方听过。
在记忆中收索,就是在《柯南》剧场版中的演唱会的一首最重要的歌曲。
纪念巴赫诞辰300周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一场音乐会。
音乐会演奏的都是巴赫的一些代表作,不过不同的是演奏者用的是爵士音乐的风格所演奏。
音乐会很精彩,观众不仅站着而且还冒雨观看。
可见在现代的我们不但没有摒弃古典音乐,反而把它和现代的作品有机的融为一体。
不断地重新发展。
再来说说流行乐坛。
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
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
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舞蹈代表作之一。
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的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再版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剧的经典名著。
现在被无数的现代流行音乐编曲引用,毕竟在10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不侵犯版权了。
东方神起的《Tri Angle》、梁汉文跟郑中基的《天跌下来》(粤语)、欧美的《save me》、《Luna man & Luna Girl》都有从《天鹅湖》中改编。
当然大家最熟悉还是SHE的《Remember》。
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莫扎特的创作却是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的。
当时作曲家的妻子患病,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
莫扎特在纸上写的首先不是乐谱,而是讫求借债的信件。
就在这年的六月,他在给他的富商朋友普赫贝格的信中写道:“我坚信您是我真正的朋友,也因为您了解我是个正直的人,我才会向您倾吐我心中的曲折。
并请您给予帮助。
”但是他的朋友在读完这封信后,只给了他极少的钱。
正是在这种困窘悲愤的情况下,天才作曲家写下了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
其中《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于1788年7月25日完成。
SHE的《不想长大》歌曲部分旋律参考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
古典华丽舞曲莫札特跨越时空绚丽发功。
蔡依林--《离人节》改编自肖邦《离别曲》E大调练习曲。
伍思凯--《爱的钢琴手》改编自帕海贝尔:《卡农》。
杨丞琳--《庆祝》改编自艾尔加:《爱的礼赞》。
S.H.E--《波斯猫》改编自柯特尔比:《波斯市场》。
张惠妹--《卡门》改编自比才:《卡门》组曲。
可见在现代流行乐坛中西方古典音乐也发挥着它无可替代的影响也作用。
总而言之,西方古典音乐是在悄无声息的影响着现代的艺术作品。
现代的艺术作品也只有在领会、借鉴、融合了古典音乐之后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给观众已新的感受和冲击。
西方古典音乐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系别:体育系______________
姓名:乔宝光______________班级:社会体育0904________学号:0936120412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