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史实;认识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胜利的发展过程,探究雅尔塔会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自主阅读能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以及美、苏、中参加对日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范文一节课的容量很大,教材中有些地方的编排显得突兀,例如没有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

为什么纳粹德国军队在侵略扩张中战果辉煌,它的战术思想闪电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

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疑问,我想到用课件来上这节课。

制成的课件在每个班上后,根据学生的反响不断修改,在教研组的公开课上,总体达成了教学目标。

不过,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范文二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

二战是资本主义开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开展的重要里程碑。

范文三本节课能够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消化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最重要的两个知识点是法西斯的上台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而如何让学生认识法西斯主义与绥靖政策以及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我试图通过课前《辛德勒名单》主题曲的播放,以及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营造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罪恶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更加热爱和平、珍视和平。

本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从法西斯的起源入手,到三个主要的法西斯国家的上台以及原因的分析,再到法西斯国家的逐步扩张,可以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态度与情感。

本节课引入的视频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明晰,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有待于改进的地方,给予学生问题讨论的时间尚不够充裕,学生尚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比较缺乏。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反思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上完本课有以下几点体会: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展示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同时又自然导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自然。

2.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书上有的一律用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

需要探究的知识一定要选取合适的材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3.学习历史一定要注重思想教育,这一点本课的体现较好,希望以后尽力强化。

不足之处:1. 时间把握不好,学生讨论的时间稍微少一点,以后力争让学生充分讨论,不流于形式。

2. 一战原因分析还要在深入一些,让学生明明白白。

反思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集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通过19世纪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有兴趣的同学也可在此基础上涉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内容。

讲解时应采用启发式,注重分析综合,从整体上做出结论,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

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

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使学生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在学习重难点问题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问题,通过谈话、讨论,与学生共同归纳、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本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学习目标:1、知道二战的主要参战国及主要战况,认识并痛恨法西斯的罪恶行径,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给人们带来的永久伤害。

2、了解二战和一战不同的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明白和平的力量可以团结起来打败邪恶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激发学生痛恨战争、反对侵略的意识,深化爱护生命、追求和平的意识。

难点:了解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我们要建设怎样的世界?三、教学准备:搜集资料不仅可以从网上、图书馆获得,也可以寻访二战亲历者,获得第一手资料。

四、课时计划:本课需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况,认识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

2、直面战争,体会战争的残酷,激发痛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3、知道新武器运用于战场对人类文明造成更大的毁灭,制造了更多人间悲剧,注意到科学技术用于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新武器运用于战场对人类文明造成更大的毁灭,制造了更多人间悲剧,注意到科学技术用于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难点: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况,认识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

三、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一战的相关资料,教师收集有关一战的影视资料,更加直接展示战争的残酷性!四、课时计划:本课需2课时五、教学过程:1、阅读教科书第43页导入部分,思考“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2、结合课文,查阅资料,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萨拉热窝事件为什么是一战的导火线。

3、阅读课文,结合教科书第45页地图,请学生来谈谈一战中欧洲战场的交战和重大战役,并谈谈对战争的感受。

4、结合课文,请学生说说战争中的新式武器,讨论科学技术运用于战争会产生什么结果。

5、制作一个简单的重大战役交战双方伤亡图表,体会战争的残酷。

六、学习评价:1、是否能列举一个事例,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2、能否说出新式武器投入战场出现结果。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采用“导读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导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探索精神。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课的教学反思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课的教学反思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课的教学反思川教版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课“大战的爆发和初级阶段”我上过了,总觉得自己没有讲透,学生也觉得不好理解。

下来后,我通过再看相关的教学参考书,还有听了今年在兴隆中学举办的初三毕业班历史研讨会郑老师的二战复习课,及其一些老师的点评,很受启发,也让我知道了这一课该怎么去上。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慕尼黑阴谋”,把它讲清楚了,分析透彻了这堂课就成功了。

下面是我的教学思路: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复习第八课“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九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讲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面对经济萧条和社会危机,德国和日本却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法西斯专政道路,他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为转移国内矛盾,对外实行侵略扩张。

纷纷扩军备战,欧洲和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战争一触即发,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二、讲慕尼黑会议1、讲德国的侵略扩张根据教材第61页的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图来讲,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合约》战胜国对它进行了分赃。

这对德国非常不利,随着德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膨胀,它极力要撕毁《凡尔赛合约》,恢复它一战前的欧洲霸主地位。

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区,1938年3月占领奥地利。

2、讲英法美的对德态度面对德国撕毁《凡尔赛合约》的举动,英法是采取了让步、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3、讲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在《凡尔赛合约》中,英法得了很多好处,为了保住其既得利益,而对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的行动采取了绥靖政策。

其实质就是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谋求与法西斯国家妥协,并力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见祸水东引,坐收渔利。

4、讲慕尼黑会议及其恶劣影响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签订了关于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等强行割让给德国的协定。

即《慕尼黑协定》看图片,从慕尼黑返回的张伯伦很是得意,觉得这是重大的外交成功“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好像是他避免了战争,换来了和平,是英国人民的功臣。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及教学反思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及教学反思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教学,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进程、战后影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例,展示二战的悲惨和残酷;3.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4.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和平与和谐社会的珍贵。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教师将会在课前做一些准备工作:1.准备一份详细的课程教案,包括教学目标、具体内容、重难点等;2.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以展示二战期间的历史场景;3.确定讲课的方法、讲课的时间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 课堂教学第一部分:导入教师首先应该在黑板上写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三个字,并组织学生讨论该事件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的讨论中推出一些关键词,然后简单讲解二战的起因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第二部分:展示历史事件教师将会展示一些二战期间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浏览和分析,了解二战期间的历史背景和实景。

第三部分:理解历史事件教师将会针对二战期间发生的一些事件和人物进行讲解,例如︰日德意大战的发起和结束、珍珠港事件、纳粹的集中营、原子弹爆炸等等。

教师应该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二战的悲惨和残酷,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些事件对于世界的影响和深远意义。

第四部分:共同反思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该邀请学生对这次课堂学习进行反思。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提问的方式、写出课程感悟的方式或是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回顾和总结这次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所得。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授课,我深刻意识到:1.在选择素材和图文资料时,应该避免引导学生过度感性化,而是应该用客观、科学、深刻的思想和理论去引导他们。

2.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思维层次和逻辑思考能力,而不是仅让他们记忆某些知识点和特定事件。

3.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从中领悟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学情分析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理念本设计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并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辩证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属于历史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 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属于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结果。

理解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主要战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这三个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

当然,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阶段,对于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因此教师要加强本课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本课,理解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四、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通过学习本节课,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了解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学会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形成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视团结合作,珍视和平的国际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2.了解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国家关系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3.培养学生发掘历史信息和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以及应对现实挑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貌和基本事件。

2.深入思考国际关系、战略指挥、武器装备、人民生活、后果和启示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1.如何系统全面地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并且掌握其中的重点事件?2.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进而反思和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世界大战期间的照片,要求学生描述照片中人物和事物的具体情境,以此引起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和兴趣。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询问学生对这场战争有哪些了解和理解,以此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感受。

二、学习活动1、历史大事追踪:要求学生在材料中查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人物、事件、国家和武器装备等信息,追踪和记录重要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2、图表分析:让学生分析二战期间各国的实力、战争损失和战争后的重建情况等,形成图表和条形图,多角度呈现战争的规模和影响。

3、讨论和评价:教师分别以国际关系、战略指挥、武器装备、人民生活和和平后遗症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反思。

三、课堂练习1.问答环节。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以及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答题技能。

2.文章分析。

教师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文章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总结文章的要点,并在活动结束后展开讨论。

四、教学总结1.温故知新。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讲的内容,回顾所学知识点,建立知识链条。

2.思考总结。

让学生思考战争的教育意义、和平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如何保护和平。

五、教学反思通过探讨二战的起因、发展、结局、影响以及启示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和平观,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作为历史老师有必要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的把握课本知识。

所以,这节课是专题复习《两次世界大战》。

也就是要从宏观上把握两次世界大战。

如何把一堂复习课组织好,使学生获得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已成为这节复习课成败的关键,交给学生教学方法是真正回归学生主体,也是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要求。

一个历史教师只有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述得一清二楚,才能说明他真正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比如,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一定要讲到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而要将清这两个看似相差不大的概念却并不轻松。

因为一味干巴巴的说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所以在讲授的时候,我灵机一动,举了一个例子:比方说,某某同学告诉我班里的一个女生哭了,那我就要问她为什么哭了?同学们说是和同桌吵架了。

我继续问为什么吵架了?同学们又说这个女生不小心把同桌的钢笔弄坏了。

说到这里聪明的孩子已经明白了。

在我的这个例子中“女生哭了”就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让她哭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也就很清楚了。

这样一来,学生也就明白了根本原因是要深挖的,藏在直接原因后面的。

这样也有利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不会再将二者相混淆了。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进步意识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这一点上,我采用了渲染战争的残酷来激发学生“憎恶战争”的情感体验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强化了直观教学效果。

在历史课堂上无论是讲授新知识,还是处理课堂“小插曲”我认为幽默它都是一针“清新剂”不但不会破坏课堂教学的进度和节奏,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同学思想开小差,在这个时候,如果停下来去批评他的话,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它不但会打断我的授课思路,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效果,所以我只是轻轻的叫了他的名字,然后假装严肃的告诉他:你可要错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了。

其他听到的同学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更不用说他本人了。

然后是同学们会心的微笑。

在这堂课中我虽然做了短暂的停留,但我和我的学生们并没有走远,依然是我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通过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分组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等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增强了新课程的教学效果。

但还是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语言的运用方面,仍需要强化语言感染力等等。

今后我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面对新课程的教学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