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文学

合集下载

浅析二战对于美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以《万有引力之虹》为例

浅析二战对于美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以《万有引力之虹》为例

浅析二战对于美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以《万有引力之虹》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六十多年了,其对世界社会文化寺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

美国传统的文学所反映的是“美国梦”,其主题宣扬了乐观,向上和积极的价值观念。

战争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美国的青年在战争中看到了血腥,死亡和黑暗,使美国社会产生了“迷茫的一代”。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美国的许多文学派别抛开了传统写法,以近似杂乱、荒诞等手法来表达对战争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通过对二战后美国文学主题的分析,使我们更好的去了解二战后美国的社会文化。

一、二战对美国文学影响的原因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

自19XX年日军侵华拉开战争的序幕、到19XX年日本宣布投降标志着的二战的结束。

二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数量巨大的人类社会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战争重创了多个世界强国的国力,而美国本土由于远离战场,在战争的刺激下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

二战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文化观和个人行为.使大批社会青年产生了反文化思想,这些原因极大的改变了美国文学界,美国文学的主题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

二、美国文学主题转变的表现1.价值观念的转变美国在二战前经过逐步的调整,国力日渐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享受着一种富足、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体现出了乐观向上的精神。

美国人倡导个人奋斗实现美国梦,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象征。

XX世纪美国文学的繁盛景象开始显现,文学家们创造了大量反映美国自然风光的文学作品,表达了文学家们对美好生活的歌颂。

对更加光明的未来生活的向往,对美国自由、民主社会的赞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使人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争的血腥,彻底打破了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美国社会出现了信仰缺失厌世心理等现象。

美国出现了许多反映这一问题的作品:《在路上》反映了美国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展现了精神压抑问题在社会青年身上的种种表现;作品《美国之梦》通过荒诞的手法,从反面展示了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状态,并加以极大的讽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文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文学


社 会 现 实主 义 ”
l a
r e
l a

i
s
t )
的 作家 被 视 为 源 于 十 九 世 纪 九
在 五 十 年代 的 许 多 年 度

,
华 而不 实
无 风 无 险使 以 大 学 为 中 心 的 美 国 知 识 分 子
两 部杰 作 在 这 样 的 意 向 中完 成 于
三 十年 代末
:
斯 坦 贝 克 的 《愤 怒 的 葡 萄 >
9
(
1
9
3
9
) 是 无 产 阶级 最 后 的 最 优 秀 的 一

部 长 篇小 说
,
而且 还 是 唯 一 的 迄 今 仍 被 广 泛 阅 读 的 无 产 阶级 的 长 篇小 说
4 0 )
海 明 威 的 《丧

赖 特 的 咬土 生 宁 》 (
以 它 的暴 烈与 独 立 的 观 点 族暴 力 行 为的预 言

它是 二 十年 后冲 击美 国的种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使 文 学创 作产 生 了 一 段 空 白 伍

;
一段 长 期 的停 顿

年 青 作 家 纷纷入 了

他 们 个个 期 望退伍 后 能 创 作 一 种 新 的 文 学
(
1
战争小 说
— 驾 御 自 己 的 才能
战后

,
,
新 作家 诺 曼
与死 者 》
,
9
4 8 )
,
但作者 仍 然 未 能充 分
新 的批评 方 法 被 运

处 于 活 跃 状 态 的 不 是 年 青 作 家 的小 说

美国文学史总结

美国文学史总结

美国文学史总结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新世纪,美国文学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发展现象——通俗文学(Popular Literature)日益受到重视,过去以低级杂志(pulps)为阵地的通俗小说有了平装本和精装本,进了图书馆和大学。

战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研究通俗文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术界和思想界对于通俗文学观念的变化,刺激了通俗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不但许多传统的通俗小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且诞生了许多新型通俗小说。

这些传统型和创新型的小说,很多都进入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s)。

每一本畅销小说诞生后,都会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原创电影、电视剧在走红后也很快派生出同名畅销小说。

畅销小说和火爆的影视剧交相辉映,构成战后美国通俗文学的繁荣景象。

50年代,历史西部小说(Historical Western)占据了通俗文学的主导地位,随后现代犯罪小说(Modern Crime Fiction)迅速崛起,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压倒了其他一切通俗小说。

70、80年代是美国通俗小说大发展时期,诞生了诸如甜蜜野蛮小说(Sweet-Savage Romance)、高科技惊险小说(High-Technical Thriller)之类的新型通俗小说。

此外,传统的女性言情小说(Women's Fiction)、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和恐怖小说(Horror Fiction)也出现有力回潮。

90年代,社会暴露小说(Social Expose Fiction)逐渐成为美国通俗文学领域的主导力量,如此格局一直维持到世纪末。

像马里奥·普佐(Mario Puzo)的《教父》(The Godfather)、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系列恐怖小说、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的《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和《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玛格丽特·杜鲁门(Margaret Truman)的“谋杀案”系列政治暴露小说等,都是我国读者较为熟悉的美国通俗文学作品。

美国文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绪论

美国文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绪论

绪论1.一般认为,美国文学史大致可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殖民地时期、独立战争前后时期、南北战争时期、南北战争后至第一次大战前时期、两次大战之间时期、第二次大战后至越南战争前时期、越南战争后至新世纪初时期。

2.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主要有三类,它们是原住民印第安人口头文学和民间故事、欧洲探险者到北美的探险日记和航海记录、早期到北美殖民地的英国官员和牧师的散文和游记。

3.在殖民地英国官员和牧师作家们中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清教主义作家和反清教主义作家。

4.独立战争前后的美国文学中,发展成果最为突出的文学类型是散文。

5.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小说家是华盛顿·欧文,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瑞普·凡·温克尔》、《睡谷传奇》。

6.詹姆斯·范·库柏创作了“皮袜子五部曲”:《开拓者》、《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草原》、《探路人》、《逐鹿者》;他是第一位描写美洲殖民地历史的历史小说家、第一位刻画印第安人形象的小说家。

7.爱默生的散文《论自然》是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宣言,在该文中,爱默生提出新大陆需要精神独立。

超验主义是民主思想在哲学上的表现。

8.美国诗人瓦尔特·惠特曼的诗集《草叶集》的问世标志着美国浪漫主义运动达到高潮,爱默生欢呼的伟大的美国诗人诞生了。

9.惠特曼去世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时代的结束,美国文学迅速走进一个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发展新时代。

10.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开创了美国文学的一代新风;威廉·豪威尔斯被认为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最先指出“金钱成了时代的史诗”,“当个百万富翁成了美国人的理想”;而亨利·詹姆斯则开创了20世纪美国心理小说的新方向。

11.欧·亨利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之父”,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俄国作家契诃夫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12.弗兰克·诺里斯是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国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赛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优秀的自然主义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嘉莉妹妹》、《美国的悲剧》。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文学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文学

第⼆次世界⼤战规模空前。

战争中发⽣的事,如600万犹太⼈被屠杀,原⼦弹在⼴岛爆炸,使美国知识分⼦感到震惊。

他们怀疑⼈性是否还有善良的⼀⾯,也感到⼈难以控制⾃⼰制造出来的巨⼤物质⼒量。

他们对⽂明与进步的信念发⽣了极⼤动摇。

50年代在“冷战”、麦卡锡主义和朝鲜战争的背景下,⽂坛趋于沉寂;印、70年代,经过越南战争、民权运动、学⽣运动、⼥权运动、⽔门案件,⽂坛活跃起来,出现了⼀批爱思索的作家。

在他们眼⾥,美国的社会变得⼗分复杂,价值观念混乱。

他们普遍感到不知怎样解释这样的现实,于是便通过怪诞、幻想、夸张的⽅式,再现⽣活中的混乱、恐怖和疯狂。

他们表现的是没有⽬标与⽅向的梦境世界他们讲的是⽀离破碎的故事,写的是“反英雄”、甚⾄是不完整的形象。

这个时期,⽂学作品中对性爱(包括同性爱)的描写也更为;露⾻。

战争⽂学战后出现的第⼀股⽂学浪潮是战争⼩说。

其中较好的是梅勒的《*者和死者》(1948)和詹姆斯·琼斯的《从这⾥到永恒》(1951)。

两部书的共同点是通过战争,写⼩兵、下级军官与军事机构的⽭盾,即⼈的个性与扼杀个性的权⼒机构之间的冲突。

这些⼩说已经触及战后整个⼀代⽂学最突出的⼀个主题。

“怯懦的⼗年” 50年代,右翼保守势⼒向30年代激进主义传统进攻,许多⼈由关⼼社会进步转⽽关⼼个⼈的私利。

这10年被称为“怯懦的⼗年”或“沉寂的⼗年”。

这期间,出现了⼀些作品,将资产阶级描绘成正⾯⼈物,⿎吹服从权威,如《穿灰法兰绒⾐服的⼈》(1955)。

这类作品企图维护既定价值标准和现存社会秩序,很快就失去了影响。

另⼀⽅⾯,阿瑟·⽶勒等作家抵制麦卡锡主义,继续⽤作品抨击社会的不正义。

“垮掉的⼀代” 50年代沉闷的政治空⽓使许多青年感到窒息,他们吸毒、群居,以颓唐、放纵的⽣活⽅式来表⽰⾃⼰的*。

其中有些⼈把这种⽣活与情绪写⼊⽂学作品,这便是“垮掉的⼀代”⽂学。

这种⽂学发展到60年代后,在国内民主运动⾼涨的背景下,增加了⼀些政治⾊彩。

20世纪美国文学史笔记

20世纪美国文学史笔记

20世纪美国文学史笔记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尼日利亚的渥雷·索因卡
20世纪文学的历史行程中,一方面是文学流派思潮蜂拥而起,异彩纷呈;一方面是这些千差万别的流派思潮,花开花落,更替频繁,其中很多是“各领风骚”才几年,令人目不暇接。

在20世纪文学的格局中,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传统的现实主义或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仍在继续向前发展;以革命浪漫主义或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原则和方法的无产阶级文学,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文坛;一种涵盖了诸多流派和思潮的现代主义文学,迅速崛起和扩展。

什么是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术语比“后现代主义”更时髦、更富有争议和更无确定性了。

有人认为,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于1939年发表的小说《为芬尼根守灵》,标志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呈现了五彩缤纷的局面,黑人文学有了新的发展,犹太文学应运而生,南方作家以福克纳为代表,更加引人注目。

20世纪美国文学丰富多彩,错综复杂,要准确地掌握评价的尺度是不容易的。

(描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比描述一个国家的文学创作更困难)。

了解美国文学史分期,简述各期 文学创作特点 (120字左右

了解美国文学史分期,简述各期 文学创作特点 (120字左右

了解美国文学史分期,简述各期文学创作特点(120字左右1、第一阶段:殖民时期(约1607-1765)这一时期大约从1607年JohnSmith船长带领第一批移民在北美大陆建立第一个英国殖民地Jamestown到1765殖民地人们愤怒抗议英国政府颁布的印花税法。

2、第二阶段:启蒙时期与独立战争时期(1765-18世纪末)这是北美人民争取独立、建立美利坚和中和国的时期。

18世纪30年代,在欧洲启蒙主义和自然神论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上帝的作用大大削弱,清教徒们掀起一场“大觉醒”运动。

18世纪末期,北美大陆的政治形势发展很快,从1765年英国殖民者第一次反对英国政府的印花税到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文学作品主要围绕着革命的必要性、革命的前途和方向、政府的形式与性质等问题。

3、浪漫主义时期(1800-1865)19世纪初,美国完全摆脱了对英国的依赖,以独立国家的身份进入世界政治舞台。

民族文学开始全面繁荣,逐渐打破英国文学在美国的垄断局面。

这时期作家们跟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一样,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感情色彩,反对古典主义的形式和观点,歌颂大自然,崇尚个人和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并且寻根问祖,发幽古之思情。

特别是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倡导, 这些作家们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摒弃以神为中心的清教教义。

4、现实主义时期(1865-1918)南北战争(1861-1865)以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化,社会面貌和经济生活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

工业化带来了蓬勃兴旺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政治日趋腐败,政界丑闻屡见不鲜,是人们重新认识新的生活和新开发的土地。

于是乡土文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5、现代主义时期(1918-1945)自20世纪开始,美国文学进入新的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人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们对于自由民主的信念开始动摇,普遍感到迷茫,甚至绝望。

美国文学梗概

美国文学梗概

2. The cricissitudes of his life and his adventures in many countries are described against caries social backgrounds and he is seen to take par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events this giving amid panorama of contemporary life (ababcc )
6. To a Sky-Lark
The author portrays the softy flight of the sky-lark, the west wind and the sky-lark are symbols of freedom spiritual vitality that the poet want to possess desperate his bitter criticism of the harsh society. The poet fuses in both poems a note of optimism of promising for humanity.
其里程碑是:19世纪70、80年代左拉的小说的出版,90年代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徽章》,1900年德莱塞《嘉莉妹妹》,1912年《金融家》,1925年《美国的悲剧》。
四、20世纪美国文学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跨越了三个时代
a) 斯文时代(1880-1914,The Genteel Age):这是一个跨世纪的,美国经济繁荣的时代。此时的美国文学与欧洲文学之间有着某种暧昧关系,本质上是欧洲式的和美国的小欧洲新英格兰式的。此时以西奥多·罗斯福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在文学上有着强烈的反映,人们还念念不忘美国与欧洲的文化联系与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戏剧家、批评家、现代派诗歌的泰 斗人物 1927年加入英国国籍 1948年荣获英国皇家勋章和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享有极高 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新英格兰诗人”和“美国民族诗人” “交替性诗人” 于1924年、1931年、1937年和1943年四次获 得普利策奖

The term was coined by Gertrude Stein to refer to a group of American literary notables who lived in Paris from the time period which saw the end of World War I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Significant members included Hemingway, F. S. Fitzgerald, Pound, Anderson, T. S. Eliot and Stein herself. They were “lost” because after the war many of them became disillusioned with the world in general.

威廉· 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 雷蒙德· 钱德勒 Raymond Chandler


美国最早的心理小说家之一
作品往往带有怀旧色彩,文笔清新自然, 表达了对传统中西部乡村生活的留恋,以 及对当时新兴工业文明的厌恶

美国女小说家、短篇小说家、诗人
作品语言简练,文体清新淳朴,遣词用句 相当讲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现代派诗人、小说家、画家 20世纪最具创新性的诗人之一 视觉诗歌(visual poetry):通过独特得断句断 词、拼词造词和标点、大小写等来控制诗 歌的视觉效果

《郁金香和烟囱》(Tulips and Chimneys, 1923) 《&》(&, 1925) 《诗歌四十一首》(XLI Poems, 1925) 《是5》(Is 5, 1926) 《ViVa》(ViVa, 1931) 《不谢》(No Thanks, 1935)


杰出的意象派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在 美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创作的诗语言质朴,诗行较短,节奏轻 快,富有激情

学者型诗人 大器晚成

措辞精细,色彩富丽,语义隐晦,有意无 理性
《秩序的思考》(Ideas of Order, 1935) 《带着蓝色吉他的男人》 (The Man with the Blue Guitar, 1973) 《世界各地》(Parts of a World, 1942) 《转向夏季》(Transport to Summer, 1947) 《秋日晨曦》(The Auroras of Autumn, 1950)
舍伍德· 安德森 Sherwood Anderson 威拉· 凯瑟 Willa Cather 格特鲁德· 斯泰因 Gertrude Stein 狄琼纳· 巴尼斯 Djuna Barnes

辛克莱· 刘易斯 Sinclair Lewis 欧内斯特· 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赛珍珠 Pearl S. Buck 凯瑟琳· 安· 波特 Katherine Anne Porter

题材上是反浪漫的 艺术形式上百花齐放 把自由诗体(free verse)作为主要的艺术形式 确立下来


Free verse is poetry that has an irregular rhythm and line length and that attempts to avoid any predetermined verse structure; instead, it uses the cadences of natural speech.

《少年的心愿》(A Boy’s Will, 1913) 《波士顿之北》(North of Boston, 1914) 《山间洼地》(Mountain Interval, 1916) 《新罕布什尔》(New Hampshire, 1923) 《西流溪》(West-Running Brook, 1928) 《又一重山脉》(A Further Range, 1936) 《标志树》(A Witness Tree, 1942)
伊兹拉· 庞德 Ezra Pound T· 艾略特 S· Thomas Stearns Eliot 罗伯特· 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 威廉· 卡洛斯· 威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华莱士· 斯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 E · · E 肯明斯 Edward Estlin Cummings


The Jazz Age describes the period of the 1920s and 1930s, the years between World War I and World War II, particularly in North America. With the rise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values of this age saw much declin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literary work of the age is F. Scott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

In literary criticis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denotes a literary technique which seeks to describe an individual’s point of view by giving the written equivalent of the character’s thought processes. Famous writers to employ this technique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nclude Virginia Woolf, James Joyce and William Faulkner.


美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偶像型作家

作品主要反映中国农村生活
尼克松赞誉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 桥梁”

重要的南方短篇小说女作家
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传统的白描 写作手法与象征手法相结合,时而配以“ 意识流”技巧,形成了细腻真实,丰富多 彩的文风

诗人、编辑、批评家和翻译家 美国现代诗歌的领袖人物之一 意象派(imagism)运动的发起人,对二十世纪 美国诗歌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Imagism was a movement in early 20th century Anglo-American poetry that favoured precision of image, and clear, sharp language.

小说家,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
现代美国戏剧的兴起与繁荣
黑人文艺复兴与黑人文学的兴起
“左翼”文学的主要作家及其创 作成就

美国现代诗歌的开端和发展
“风雅派”(The Genteel Tradition) 新诗运动:Harriet Monroe Poetry 新旧之争 新诗内部之争 艾略特、兰色姆、泰特:强调博学和重视 欧洲文化传统 庞德、威廉斯、H.D.:建立具有美国本土 特色的诗歌
先锋派小说家、诗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 的先驱之一 “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发言人和引路人 作品数量庞大,题材广泛


20世纪美国现代主义女作家
她的小说具有超前意识,为二三十年代现 代派小说的实验典型 意识流技巧的广泛使用
美国小说家、社会观察家和批评家 193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历史上 第一位荣膺此殊誉的作家

现代美国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青年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以后产生了极大 的反战情绪
西方哲学和科学飞速发展,对传统宗教观 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自欧洲现代派艺术及欧洲现代主义文化 的影响 美国文化中心从具有优厚清教传统的波士 顿转到了芝加哥和纽约



文学题材丰富、内容新颖、技巧大胆创新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文艺复兴” “爵士时代”(Jazz Age) “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