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记忆在建筑(一)

合集下载

2024年关于故宫的记忆作文(精选3篇)

2024年关于故宫的记忆作文(精选3篇)

2024年关于故宫的记忆作文(精选3篇)故宫的记忆作文1来北京的第二天,太阳公公刚探出脑袋不久,大米导游就带着我们从午门进入了向往已久的帝都——故宫。

穿过午门,五座雕刻精美的金水桥便映入了我的眼帘,抬头望向太和门,它是那么的高大宏伟,那太和殿岂不是更加富丽堂皇?我们迫不及待的穿过太和门,眼前的壮丽建筑瞬间震慑了我的心灵。

太和殿——紫禁城的中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象征着数不尽的荣华富贵,远远望去,那恢宏的气势足以撼动每一位参观者的心。

近看红色的墙金黄色的琉璃瓦,飞檐上有九只行兽,代表着九五之尊,殿内就是九五之尊皇帝的宝座。

金碧辉煌、雕梁画栋。

特别一提的是殿内的.柱子,均是用上等的金丝楠木包上金子做的,一根就价值连城,宝座上方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正大光明”,我觉得这应该是告诫人们:做人做事一定要光明磊落吧!太和殿是故宫里最中央的一个宫殿也是皇上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建制是所有宫殿阁楼中最壮观、最精致的。

参观完太和殿,我们来到了故宫珍宝馆,这里收藏着故宫的超级宝贝。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几盆美丽的花。

当然这些花不一般,乃是用金银、宝石、水晶等名贵的珠宝做成的,闪闪发光,过了几百年依然如旧,让人赞叹不已。

接下来映入眼帘的是古代远方各国进贡来的物品,有丝绸、金银、翡翠玉等。

我们还看到了如意。

大大小小的如意被放在玻璃柜里,有的是玉如意,晶莹透亮,光滑无比。

有的是金如意,金灿灿的,闪耀夺目。

有的是镶嵌多种珠宝玉石的如意,像一颗颗明珠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还看到了龙袍。

黄色金光闪烁的底子,上面绣着多条巨龙,围绕云端飞舞,张牙舞爪,腾云驾雾,皇者之气,好不威风!出了珍宝馆迎面就是九龙壁。

九龙壁位于宁寿宫南侧的皇极门前,它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长20.4米,高3.5米。

正面是由一块块琉璃塑料拼砌而成,一共用了270块。

壁上浮雕九条巨龙,珐琅涂色,精美无比。

九龙腾云架雾于山崖、海水间,形成强烈的立体感,令我记忆深刻。

西安钟楼古代都城的记忆与见证

西安钟楼古代都城的记忆与见证

西安钟楼古代都城的记忆与见证西安钟楼,作为古代都城的象征,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丰富的记忆与文化。

凝视着钟楼的高耸建筑与历代文明的交汇,仿佛能听到悠远的钟声回荡在历史的长廊上,引领我们走进过去的岁月。

一、历史沿革西安钟楼位于中国古都西安市中心,修建于明朝的洪武十五年(1382年),紧邻鼓楼。

钟楼高约36米,为悬挂大型铜钟的木结构建筑,结构十分稳定。

钟楼始建之初,其主要作用是标志时间、警报和城市防御等。

随着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钟楼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在明清时期,钟楼成为政府集会、城市公告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有时还被当做观察天象和国家象征的标志。

而在现代社会,西安钟楼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二、古代都城的记忆钟楼所在的西安曾是数个朝代的周边都城,决策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谈判更多发生在这里。

钟楼见证了古代都城的繁荣与辉煌,也承载了众多塑造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

作为明清时期的中心城市,西安钟楼不仅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还被赋予了重要的文化价值。

当时的官员和学者们常常在钟楼内外集会讨论事务、交流学术,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为城市注入了鲜活的文化气息。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丰富的历史记忆,钟楼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钟楼附近保存着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如西安城墙、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丰富了人们对古代都城的了解。

西安钟楼也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其建筑结构和装饰风格融合了传统中原、回族和伊斯兰文化的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工艺和审美理念。

钟楼所在的地区也是传统手工艺品的集聚地,古老的手工艺技术代代传承,使得这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四、面临的挑战和保护尽管西安钟楼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保护,但它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威胁。

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和环境问题,对钟楼周边的城市形象和文化景观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钟楼,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周边建筑物的高度、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等。

描写老建筑文案的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老建筑文案的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老建筑文案的句子唯美(篇一)1. 青砖黛瓦间散发着岁月的香气。

2. 历史的倩影在老建筑的墙壁上渐露端倪。

3. 发黄的纸张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与风雨。

4. 泥土所铸,流转岁月,老建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5. 掩映在繁华都市之中的老建筑如同时光之巨兽,静静守望着岁月流转。

6. 窗外斑驳的阳光洒落在老建筑的迷人之处。

7. 曾经繁忙喧嚣的背后,如今的老建筑静谧而温暖。

8. 柳暗花明,岁月流转,老建筑被时光抚慰着。

9. 坚固的石砖里蕴含着古老的智慧。

10. 经历岁月洗礼的老建筑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

11. 风雨中耐心守护,老建筑驻扎在时光的篇章中。

12. 敲打在陈旧木门上的每一声,都是岁月撒下的痕迹。

13. 寂静之地,老建筑中流淌的是历史的沉淀。

14. 褪去华丽,回归本源,老建筑展现出独特的历史美感。

15. 遇见老建筑,仿佛时间在转动,历史在复活。

16. 破旧的屋顶下仍能感受到岁月带来的轻柔风吹。

17. 即便沧海桑田,老建筑仍然坚守着历史的记忆。

18. 石柱上的雕纹流露出浓浓的古风雅韵。

19. 岁月在老建筑的身上雕刻出一份唯美的底蕴。

20. 砌成的石墙透露着一丝执着和坚守。

21. 老建筑散发着一种独有的古老的韵味。

22. 细密的纹路勾勒出老建筑的灵魂。

23. 活生生的历史在老建筑的血脉中流淌。

24. 暗淡的灯光渲染出老建筑的神秘氛围。

25. 返璞归真,老建筑散发着独特的质朴之美。

26. 柔和的灯光照亮着老建筑内的岁月痕迹。

27. 老建筑承载了无数个时代的记忆与感受。

28. 古旧文创透露着老建筑的生命力与灵动。

29. 老建筑中传来沧桑的味道,仿佛置身于古老的传说之中。

30. 细雨中,老建筑的传奇与故事逐渐展露。

31. 老建筑是城市历史的见证,是文化传承的宝库。

32. 冷冷的墙砖细心保存着老建筑的传统美学。

33. 石梁上的青苔见证了历史的长河,与时光共存。

34. 古老而优雅的老建筑散发着一种令人陶醉的气息。

35. 老建筑犹如沧海老人,历经沧桑而依旧威严。

建筑的记忆建筑如何见证历史与时代的变迁

建筑的记忆建筑如何见证历史与时代的变迁

建筑的记忆建筑如何见证历史与时代的变迁建筑的记忆:建筑如何见证历史与时代的变迁建筑不仅仅是用来居住、工作或娱乐的场所,它们也是时代的见证者和历史的承载者。

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它们以独特的方式传达着历史的故事,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过去和思考未来的平台。

第一部分:建筑的历史意义建筑物是历史的记录者。

它们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从古代的金字塔到现代的摩天大楼,每一个建筑都承载着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见证了古代法老王的统治和神秘的埋葬仪式,古希腊的柱廊建筑体现了他们的文化和艺术追求。

这些建筑物不仅是当时社会的象征,也是后世对历史的重要见证。

第二部分:建筑的文化意义建筑物承载着当地特色和文化传统。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独特,反映了他们的文化和艺术表达方式。

例如,中国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木构结构和彩绘装饰而闻名,日本的传统庭院和佛教寺庙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宗教的崇拜,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和文艺复兴建筑展示了西方的宗教和艺术思想。

这些建筑物不仅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性,也成为了国家和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第三部分:建筑的社会意义建筑物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聚集和互动的空间。

无论是公共建筑如博物馆、剧院和学校,还是居民区的住宅建筑,都为人们创造了交流和互动的空间。

这些建筑物成为了社会的中心,促进了人们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一座大学校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它也是学生们相互交流和成长的地方。

同样,一座博物馆不仅仅是艺术品的展示场所,它也是观众与艺术家之间对话和分享的平台。

结论:建筑的意义与价值建筑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的聚集地。

它们记录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的进步,反映着各地不同的文化和艺术表达方式,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互动和合作的空间。

在建筑的记忆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和社会的变迁,同时也能够思考和展望未来。

建筑物的存在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功能和外观上,更体现在其所代表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中。

历史的痕迹唯美句子

历史的痕迹唯美句子

历史的痕迹唯美句子1.历史的痕迹如同一幅幅珍贵的画作,记录着时光的沧桑变迁。

2.历史总是催人泪下,但我们依然要珍视那些古老的遗迹和传承下来的记忆。

3.每一个历史的痕迹都是文明的浓缩,每一片清晰可见的墙壁都是千百年前人们的智慧结晶。

4.历史的痕迹像枝蔓一样绵延不绝,让人无法预测这些珍贵的遗产会延续多久。

5.每一个爆竹声、走马灯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一朵朵绽放的花朵。

6.历史的痕迹穿梭于时间和空间,记录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7.每一座古城墙的石块都沉淀着历史的土壤,每一道城门的门框都饱含着历史的丰富内涵。

8.历史是世界的记忆,通过历史的痕迹,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

9.古老的城池墙垣、宏伟的皇家建筑,无论是在时间的流变中都承载了无数历史的秘密。

10.历史的痕迹犹如昨天的回响,温暖着今天的现实,也激励着我们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11.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宝库,那些古老的文物和建筑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人类的荣耀和辉煌。

12.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座历史古迹都会褪去它们的光芒,但它们所留下的思考和感悟会永存于人类的心中。

13.沧海桑田的历史令人痴迷,因为它们成就了无尽辉煌,记录了人类智慧的发展过程。

14.历史痕迹并不仅仅是一堆旧石头,它代表了人类的信仰、文化和智慧,是人类的精神富矿。

15.每一个历史博物馆都是文明的殿堂,那些珍贵的历史遗物吸引着人们不断的前来参观和探寻。

16.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17.每一次看到历史遗迹,我们都在咀嚼着人类精神的价值和智慧。

18.历史的痕迹如同一只手轻轻地推着我们奔向未来,指引我们如何走出那段往事的阴影。

19.在历史中寻求答案,不是为了仍旧深陷于过去,而是为了将它们转化成真正的力量。

20.历史不仅是一种回忆,也是一种遗产,每一个历史的痕迹都是文明发展的真实见证。

21.历史埋藏着丰富的人类智慧,每一件遗物都包含着无尽的价值和意义。

建筑与历史遗产

建筑与历史遗产

建筑与历史遗产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遗产则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珍贵遗存。

建筑与历史遗产相辅相成,彼此交织,共同构成了世界上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历史遗产的密切关系以及它们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一、建筑与历史遗产的联系建筑和历史遗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建筑作为人类创造的实体,记录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审美追求以及技术水平。

而历史遗产则是建筑的集中体现,它们承载了历史的记忆,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建筑是历史遗产的基础。

建筑物在经历时间的洗礼后,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它们承载着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成为了后人了解历史的窗口。

例如,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文明的重要代表,它们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了解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社会体系以及科技水平。

其次,历史遗产为建筑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历史遗产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赋予了建筑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一座建筑如果被列为历史遗产,就意味着它有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

例如,中国的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座巍峨的建筑,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

最后,建筑与历史遗产相互促进,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传承。

建筑的存在不仅为历史遗产提供了实体载体,也为历史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实际需求。

同时,历史遗产的存在也为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了灵感和参考。

许多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会借鉴历史遗产中的元素和风格,以保留历史与文化的延续。

二、建筑与历史遗产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建筑与历史遗产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着历史和文化的信息,对社会的发展和新一代人的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建筑与历史遗产是文化记忆的载体。

通过建筑物和历史遗产的存在,人们可以回顾和认知过去的文化。

无论是古代的民居、宫殿还是宗教建筑,都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借助这些建筑和遗产,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历史,感受到历史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塑造。

历史的记忆在建筑之武汉建筑

历史的记忆在建筑之武汉建筑

历史的记忆在建筑之武汉建筑摘要:习惯了喧嚣的城市,习惯了奔波忙碌,习惯了行色匆匆。

或许我们需要将脚步暂时停下,重拾渐渐遥远的宁静,在武汉这个美丽的城市细细游览,你会发现一个与你每天所见的不一样的城市……关键词:武汉古建筑建筑历史寻觅楚汉建筑古建筑,一个城市沧桑的见证、文化的荟萃。

它将历史,科学,艺术完美融为了一体。

来到武汉,又怎能不在武汉的古建筑中去体会一下其中的浓厚的文化气息?黄鹤楼——天下第一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之顶。

原建于武昌黄鹤矶头,被赞为“千古名胜, 天下绝景”, 与岳阳楼、藤王阁并称江南三大楼。

浩浩长江与汉水在此汇合,隔江与龟山对望。

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

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

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与之交相辉映的白云阁,坐落在蛇山之颠,共4层,高29.7米。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个传说,有一位名叫费韦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了开篇的千古流传的名作,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建筑的记忆复古建筑的历史意义

建筑的记忆复古建筑的历史意义

建筑的记忆复古建筑的历史意义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而复古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风格,更是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探讨建筑的记忆和复古建筑的历史意义。

一、建筑的记忆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符号,它记录着过去的时光和人们的生活。

通过建筑,可以窥探到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演进。

建筑的记忆体现在多个方面:1. 建筑风格: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

例如,古罗马建筑的石柱和拱门依然可以在今天的建筑中找到,它们是古代文明的真实见证。

2. 建筑构造:建筑的构造方式和技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从古代的石头和木材建筑到现代的高楼大厦,每一种建造方法都代表着一种时代的技术水平和社会进步。

3. 建筑故事:建筑背后往往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例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在80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破坏和修复,它见证了法国的历史变迁,成为了巴黎市民和游客们心中的象征。

二、复古建筑的历史意义复古建筑作为一种特定的建筑风格,通过模仿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构造方式,重新创造了过去的氛围和韵味。

它具有以下的历史意义:1. 传承历史文化:复古建筑保留了过去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使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时期的独特氛围。

它们展示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传承,让我们不会忘记历史的重要性。

2. 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复古建筑常常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旧之情。

在城市中,一座复古建筑往往成为人们集体记忆的象征,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的共振。

3. 人文景观的塑造:复古建筑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成为城市独特的标志性景观。

4. 保护历史遗产:通过复古建筑,我们可以保护和修复历史遗产,将历史文化传承给后代。

很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在岁月的洗礼中受到了破坏,而复古建筑的修复可以让它们焕发新的生机。

总之,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记忆的载体,而复古建筑则以其独特的历史意义成为了人们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的记忆在建筑(一)摘要:习惯了喧嚣的城市,习惯了奔波忙碌,习惯了行色匆匆。

或许我们需要将脚步暂时停下,重拾渐渐遥远的宁静,在武汉这个美丽的城市细细游览,你会发现一个与你每天所见的不一样的城市……关键词:武汉古建筑建筑历史寻觅楚汉建筑古建筑,一个城市沧桑的见证、文化的荟萃。

它将历史,科学,艺术完美融为了一体。

来到武汉,又怎能不在武汉的古建筑中去体会一下其中的浓厚的文化气息?黄鹤楼——天下第一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之顶。

原建于武昌黄鹤矶头,被赞为“千古名胜,天下绝景”,与岳阳楼、藤王阁并称江南三大楼。

浩浩长江与汉水在此汇合,隔江与龟山对望。

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

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

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与之交相辉映的白云阁,坐落在蛇山之颠,共4层,高29.7米。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个传说,有一位名叫费韦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了开篇的千古流传的名作,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晴川阁——楚国晴川第一楼又名南楼,白云阁。

坐落在汉阳龟山东麓功矶山上依山面水,景观奇特,与黄鹤楼隔岸相对。

各领风骚。

始建于晋,明崇祯九年重建。

阁名取自“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原楼毁于风灾,明清两代多次重建。

现为1983年所建。

晴川阁按原样重建,规制略有扩大,高台砌筑,二层石木传统结构,,重檐歇山,屋顶前方仍设一水骑楼,匾书"晴川阁"三字。

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梁架,通体彩绘;对联匾额,字字贴金。

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

登阁凭栏,400年前的武汉三镇风貌与现代江城美景尽收眼底,历史与现实的在此交融。

归元寺位于汉阳翠微横路西端,殿阁巍峨,林木葱郁,始建于清顺治。

归元寺以弘扬佛法闻名于世,以建筑完美,雕塑绝妙,珍藏丰富并具有园林特色而声震佛门。

寺庙由藏经阁、大雄宝殿、罗汉堂三组主体建筑组成。

藏经阁存有贝叶真经、象牙、玉石雕和铜铸造像等珍贵文物。

罗汉堂内有五百罗汉,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这些罗汉各具形态、栩栩如生。

归元寺开山祖是白光、主峰两位俗家同胞兄弟,祖籍浙江。

他们游方到汉阳兴国寺研究藏经,同时行医,行善三载。

汉阳富商孙耀光、戴天成等人深受感动,故此民间出钱修建归元禅寺。

“归元”二字出自佛经《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意指万法归一,方便于人的门道多得很。

“禅”是“思维”、“静虑”、“弃恶”等意,禅宗是佛教大乘教与儒学相结合的派别之一。

数罗汉:“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

据说我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

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宝通寺位于武昌洪山南麓。

南宋端年年间,由随州大洪山迁此。

原名“崇宁万寿禅寺”,至明成化二十年易名为“宝通禅寺”,为湖北名刹,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现存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所重建,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

寺内有放生池,圣僧桥,弥勒殿,东西花厅,普同塔院,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楼,禅堂,宋铸铁钟,明雕狮等。

山上有洪山宝塔,法界宫,华严洞,辉映于苍松翠梢之间,益显其庄严雄伟,古朴典雅。

长春观武汉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

位于武昌大东门,蛇山尾部双峰山麓,创建于元代,誉为“江楚名区道子云集之处,黄冠皈依之所”。

现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

依山而筑,层层递进,错落有致。

中为五重大殿,现存四重,依次为灵宫殿,太清殿,七真殿,三皇殿,东西四院原为乾坤两道清修之所。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为纪念春秋时期,伯牙遇子期成知音而建。

琴台始建于北宋,门额上的“琴台”二字,据说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所题。

后来屡毁屡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又一次重建。

现在的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主体殿堂前的汉白玉方型石台相传就是伯牙抚琴处,园内布局精巧,三面环水,遥对龟山,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传说伯牙知道子期逝世。

边弹边唱"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歌毕,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

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湖北省博物馆地处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

1953年筹建,1963年3月定为现名,是湖北省文物及标本的主要收藏、宣传和研究机构。

馆舍占地6.4公顷,现有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

新建编钟陈列馆已于1999年2月对外开放。

是我国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

在近20万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

如新石器时代京山崛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和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湖北省博物馆中,一级文物400余件,主要有: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的战国时期的越王勾剑。

还有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磬,青铜尊盘,鹿角立鹤,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铜鼓,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冠等。

“八七”会议会址位于汉口鄱阳街139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的汪精卫发动反革命叛变。

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此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现旧址保存完好,1978年被辟为纪念馆。

1980年,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了"八七会议会址"的门匾。

二楼按当年举行会议的原样进行复原陈列。

一楼辟为陈列室,展出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的复印件和全部会议参加者的照片及其生平简介。

红楼——辛亥革命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武昌城内阅马场,背靠蛇山。

因整幢建筑采用红砖红瓦,故称"红楼".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此成立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颁布了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布告,通电号召各省起义。

旧址原是清末湖北咨议局所在地,建于1909年。

占地1.87公顷。

主体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其上层顶端正中有望楼。

主楼后方也是一座两层楼房,两侧各有一排平房,与正前方出口处装有铁栅的大门连接,围成方形院落。

院门外正前方立有孙中山铜像。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系由宋庆龄题写。

1981年10月被辟为纪念馆,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盘龙城遗址商代前期城市遗址。

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乡杨家湾盘龙湖畔。

面积约1.1平方公里。

城址兴建于公元前15世纪前后。

据发掘资料,此地最迟在商代二里冈下层时已有居民,二里冈上层时发展迅速,修筑上、下两层宫殿,并与上层宫殿同时修筑城墙,到商代后期急剧衰落。

对了解商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盘龙城城内仅有宫殿,居民区和手工业区都在城外,反映了早期城市的形态。

在城墙的夯筑技术、埋葬习俗、陶器特征、青铜工艺、玉器风格等方面,均与黄河中游的二里冈上层文化有明显的一致性;而宫殿的营建手法则同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安阳小屯宫殿基址的建筑技术属于同一个传统,这证明商代中期时商文化确已分到此地。

但这里红陶缸的比例远远大于黄河中游,说明仍具有自己的特色。

同处长江中游的湖南石门皂市、江西清江吴城等同时期的遗存,虽曾直接或间接受到二里冈上层文化的强烈影响,但皂市遗址中的大量灰白陶和吴城遗址中的大量印纹陶,均系本地原有早期文化因素的继续。

而盘龙城遗址的内涵,则基本为二里冈上层文化因素,属商文化系统。

此地大概是商人在长江之滨建立的一个重要方国,是中原文化向南影响的前进基地。

中山舰以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代名舰,位于武昌白沙洲湖北造船厂。

现位于武昌白沙洲湖北造船厂。

曾记载着孙中山先生历经磨难、矢志报国的坎坷历程和丰功伟绩。

中山舰历经中国近代史的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及武汉保卫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并于1938年10月24日在武汉金口长江段与日机激战被炸沉。

1997年元月28日中山舰被打捞出水,2月19日运至湖北造船厂修复。

中山舰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心目中的一座历史丰碑,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素材。

现基地有修复中的中山舰、中山舰纪念广场、纪念碑、忠魂壁、中山舰史料馆、中外海军舰模展览等参观游览项目。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南洋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中山大道712号,系1920年建成的爱国华侨简氏兄弟创办的南洋烟厂汉口分公司的办公楼所在地,1926年12月至1927年夏武汉国民政府在此办公。

一九二六年十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为适应革命形式发展的需要,国民党中央决定自广州迁都武汉。

同年十二月,到汉的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成立"临时联席会议",行使中央最高职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