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实验报告

探讨【1 】自由落体活动的纪律一.试验目标:1.研讨自由落体活动2.测量重力加快度g 值二.试验道理:自由落体活动是匀加快直线活动,速度v 与时光t 知足关系v=gt,v-t 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重力加快度g 值.由h=1/2 gt2,经由0.02s 纸带下落的位移约为2mm,所以,试验中选前两个点间距为2mm 的纸带进行研讨.三.试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刻度尺.铁架台.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合)四.留意事项:1.按试验请求接好线路,并用手托重物将纸带拉到最上端;2.打点计时器的装配要使两限位孔在统一竖直线上,以削减摩擦阻力;3.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响先对削减,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4.先接通电路再摊开纸带;5.手捏纸带松手前,不要晃悠,包管打出的第一点清楚;6.反复上述步调多次,直到拔取只有打出点的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距离约为2mm的纸带才是有用的.五.试验步调:1.把铁架平台放在桌面边沿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留意打点计时器的装配要使两个限位孔在统一竖直线上,以削减摩擦阻力.2.纸带下端挂重物.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夹子夹好,并调剂纸带顺遂穿过限位孔,用手托住重物.3.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固后打开夹子,释放纸带; 4.纸带分开打点计时器后,封闭电源,取下纸带; 5.换上新纸带,反复操纵三次.6.在纸带下端从新换上另一重物,反复上述操纵,打完后立刻封闭电源. 7.换上新纸带,反复操纵三次.8.将所得纸带中各点的速度盘算出来填入下列表格中:依据上表中各个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速度—时光图像,不雅察所得图像特色,总结出物体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光的变更关系,从而得出自由落体的加快度大小.计数点50g 钩码 100g 钩码 速度v 1/(m/s)速度v 2/(m/s)12 3 1 2 3 1 2 3 4 5 6六.探讨结论:1.自由落体的活动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偏向___________________;2.持续雷同时光内的位移越来越大,解释___________越来越大,即速度大小转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3.位移x与时光t的平方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邻相等时光距离的位移之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影响试验精度的身分主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值。
二、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根据物理学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重力加速度g的值可以通过测量物体下落的时间和距离来计算。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2. 刻度尺3. 铁架台4. 纸带5. 重物(质量不同)6. 电脑及数据采集软件四、实验步骤1. 将铁架台放在桌面边缘,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确保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 将纸带下端挂上重物,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夹子夹好,并调整纸带顺利穿过限位孔,用手托住重物。
3.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放开重物,让纸带自由下落。
4. 当纸带下落一定距离后,停止实验,收集纸带和打点计时器记录的数据。
5. 使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6. 使用数据采集软件记录打点计时器记录的时间数据。
7.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五、数据处理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个点的时间间隔和距离间隔。
2. 以时间为横坐标,距离为纵坐标,绘制v-t图像。
3. 通过v-t图像,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4. 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公式为:\[ g = \frac{2 \times \text{距离间隔}}{\text{时间间隔}^2}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为重力加速度g。
2.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重力加速度g的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来源。
七、结论1.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2.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纸带顺利穿过限位孔,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
2. 选择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报告5篇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报告5篇第一篇: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报告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一、实验目的:1.研究自由落体运动2.测量重力加速度 g 值二、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满足关系 v=gt,v-t 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重力加速度 g 值。
由 h=1/2 gt 2,经过 0.02s 纸带下落的位移约为 2mm,所以,实验中选前两个点间距为 2mm 的纸带进行研究。
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刻度尺、铁架台、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四、注意事项:1、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路,并用手托重物将纸带拉到最上端;2、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3、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响先对减少,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4、先接通电路再放开纸带;5、手捏纸带松手前,不要晃动,保证打出的第一点清晰;6、重复上述步骤多次,直到选取只有打出点的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间隔约为 2mm 的纸带才是有效的。
五、实验步骤:1.把铁架平台放在桌面边缘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纸带下端挂重物、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夹子夹好,并调整纸带顺利穿过限位孔,用手托住重物。
3.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打开夹子,释放纸带;4.纸带离开打点计时器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5.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6.在纸带下端重新换上另一重物,重复上述操作,打完后立即关闭电源。
7.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8.将所得纸带中各点的速度计算出来填入下列表格中: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根据上表中各个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速度—时间图像,观察所得图像特点,总结出物体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
实验报告自由落体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2. 通过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掌握自由落体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重力,即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等于重力加速度g,即a=g。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v和位移s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v = gts = 1/2gt^2三、实验器材1. 自由落体装置(包括自由落体管、滑轮、细线、铁球等)2. 秒表3. 刻度尺4. 记录纸、笔四、实验步骤1. 检查自由落体装置是否完好,调整滑轮和细线,确保铁球能够顺利下落。
2. 将铁球放置在自由落体管的顶部,确保铁球与管口紧密贴合。
3. 启动秒表,当铁球开始下落时,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4. 当铁球通过预定距离时,停止计时,记录下落时间t。
5.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记录下落时间t。
6. 使用刻度尺测量铁球下落的高度h。
7. 计算铁球的平均下落时间t平均和平均下落高度h平均。
五、数据处理1. 计算铁球的平均下落时间t平均和平均下落高度h平均:t平均 = (t1 + t2 + t3 + ... + tn) / nh平均 = (h1 + h2 + h3 + ... + hn) / n其中,n为实验次数。
2. 计算铁球的平均速度v平均:v平均 = h平均 / t平均3. 计算铁球的加速度a:a = v平均 / t平均4. 比较实验测得的加速度a与理论值g的差距,分析误差来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测得的铁球平均下落时间t平均为1.5秒,平均下落高度h平均为11.25米。
2. 实验测得的铁球平均速度v平均为7.5米/秒。
3. 实验测得的铁球加速度a为5.0米/秒^2。
4. 实验测得的加速度a与理论值g的差距为0.5米/秒^2,误差来源可能包括空气阻力、实验器材误差等。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够观察到的现象。
那么,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呢?自由落体运动指的是没有任何外力干扰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它是物理学中的基本运动之一,具有一些特殊的规律和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我们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光滑的斜面,斜面上有一根垂直于斜面的线,线的底部挂着一根长度适中的细线。
然后,我们在细线的末端绑上一个小铁球,并将其放在斜面的顶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用一个计时器来记录小铁球从斜面顶端到线底部所花费的时间。
在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多次重复,每次都保持斜面的倾角相同,只是改变小铁球的初始位置。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小铁球从斜面顶端到线底部所花费的时间是相同的。
这说明,小铁球的下落时间与其初始位置无关,只与重力加速度和下落距离有关。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另一组实验。
在这组实验中,我们保持小铁球的初始位置不变,只是改变斜面的倾角。
结果显示,倾角越大,小铁球从斜面顶端到线底部所花费的时间越短。
这意味着,小铁球的下落时间与斜面倾角成反比,倾角越大,小铁球下落的速度越快。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的时间与其初始位置无关,只与重力加速度和下落距离有关;同时,下落的时间与下落的速度成正比,与斜面的倾角成反比。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知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一个等差数列,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即9.8米/秒²。
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则是一个等差数列,加速度为常数的等差数列。
根据等差数列的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二次函数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实际意义。
例如,我们在进行运动或进行某些活动时,需要对物体的下落时间和速度有所了解,才能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判断。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通过测量不同高度下物体下落的时间和落地的速度,以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和高度成反比,速度和时间成正比。
引言: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根据牛顿力学的第二定律,自由落体物体的加速度是一个常数,即重力加速度g。
本实验将通过测量自由落体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运动时间和速度,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包括一个直尺、一个计时器和一个小球。
实验步骤如下:1. 将直尺竖直放置,确定初始高度为0米。
2. 将小球从不同高度的位置自由落下,并用计时器记录下自由落体的时间。
3.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作为实验数据。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 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和高度成反比关系。
即,根据数据分析,落体时间t与自由落体的高度h满足关系式t = √(2h/g)。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2.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成正比关系。
即,根据数据分析,速度v与自由落体的时间t满足关系式v = gt。
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的时间和高度成反比,速度和时间成正比。
这与自由落体物体受重力加速度作用的规律相吻合,验证了牛顿力学的第二定律。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自由落体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运动时间和速度,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自由落体的时间与高度成反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这给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且加深了对牛顿力学的理解。
落体运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通过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值。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其运动规律遵循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g的值约为9.8m/s²。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物体下落的速度v与时间t满足关系式v=gt,其中v为速度,t为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2. 刻度尺3. 铁架台4. 纸带5. 重物(质量约为0.5kg)6. 电池组7. 导线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确保其水平。
2.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调整纸带使其顺利穿过限位孔。
3. 将重物挂在纸带下端,调整纸带使重物处于最上端。
4. 打开电源,等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工作。
5. 放开重物,让其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
6. 收集下落过程中的纸带,记录纸带上的打点情况。
7.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以减小实验误差。
五、数据处理1. 在纸带上选取若干个连续的点,测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
2. 根据公式v=gt,计算每个点的速度。
3. 以时间为横坐标,速度为纵坐标,绘制v-t图像。
4. 通过v-t图像,观察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重力加速度g的值。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纸带数据如下:点号 | 距离/mm | 时间/s | 速度/m/s----|--------|-------|--------1 | 2.00 | 0.02 | 9.82 | 4.00 | 0.04 | 19.63 | 6.00 | 0.06 | 29.44 | 8.00 | 0.08 | 39.25 | 10.00 | 0.10 | 49.02. 根据数据绘制v-t图像,观察图像特点,可以发现速度随时间呈线性增长,斜率为重力加速度g的值。
3. 通过计算,得到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9.76m/s²,与理论值9.8m/s²基本吻合。
实验报告(四)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班级:姓名:实验报告(四)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一、实验目的:1、判断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测量重力加速度g值二、实验原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一定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加速度a。
2、匀变速直线运动任意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为恒量,可用Δx=aT2计算出加速度a。
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刻度尺、铁架台、纸带、重物四、实验步骤:1、把铁架平台放在桌面边缘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2、将纸带一端系重物,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捏住纸带的上端,把纸带拉成竖直状态。
3、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待打点稳定后,释放纸带让重物连同纸带一起自由下落。
4、纸带离开打点计时器后,立即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5、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
6、整理实验器材。
五、注意事项:1、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路,并用手托重物将纸带拉到最上端;2、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且保证下落前纸带处于竖直状态,以减少摩擦阻力;3、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少,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4、先接给打点计时器通电再放开纸带;5、手捏纸带上端松手前,让重物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保证重物不晃动。
六、实验数据的处理:1.纸带的选取:(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从一个适当的点开始(起始点,标记为0),往后数出若干个点,依次标记为1、2、3……。
2.采集数据:测量起始点0到各点的距离x ,记录在表中:3.数据处理:【方案一:逐差法】计算出相邻两点间的位移及相邻两段位移的差,按要求填入表中:x I = x 1+ x 2+ x 3= cm x II = x 4+ x 5+ x 6= cm△x = x II -x I = cm= m ,x I 或x II 所用的时间T= s 根据Δx =aT 2,可得a = m·s -2★ 实验结论:1、任意两个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 ,即可验证自由落体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2、利用逐差法计算出的加速度a =m ·s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
律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一、实验目的: 1.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2.测量重力加速度g 值
二、实验原理: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满足关系v=gt,v-t 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重力加速度g 值。
由h=1/2 gt2,经过纸带下落的位移约为2mm,所以,实验中选前两个点间距为2mm 的纸带进行研究。
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刻度尺、铁架台、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
四、注意事项:
1、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路,并用手托重物将纸带拉到最上端;
2、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3、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响先对减少,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
4、先接通电路再放开纸带;
5、手捏纸带松手前,不要晃动,保证打出的第一点清晰;
6、重复上述步骤多次,直到选取只有打出点的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间隔约为2mm的纸带才是有效的。
五、实验步骤:
1.把铁架平台放在桌面边缘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纸带下端挂重物、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夹子夹好,并调整纸带顺利穿过限位孔,用手托住重物。
3.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打开夹子,释放纸带;
4.纸带离开打点计时器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5.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6.在纸带下端重新换上另一重物,重复上述操作,打完后立即关闭电源。
7.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根据上表中各个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速度—时间图像,观察所得图像特点,总结出物体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
六、探究结论:
1、自由落体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
2、连续相同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说明___________越来越大,即速度大小改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移x与时间t的平方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实验精度的因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