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榛木古典老家具(组图)

合集下载

带你认识名贵木材--椐木

带你认识名贵木材--椐木

带你认识名贵木材--椐木椐木,也写作“榉木”或“椇木”。

产于我国南方,北方不知此名,而称此木为南榆。

虽不属华贵木材,但在明清传统家具中,尤其在民间,使用极广。

这类椐木家具多为明式,造型及制作手法与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椐木属榆科,落叶乔木,高数丈,树皮坚硬,灰褐色,有粗皱纹及小突起,其老木树皮似鳞片而剥落。

叶互生,为广披针形,或长卯形而尖,有锯齿,叶质稍薄。

春日开淡黄绿色的小花,单性,雌雄同株。

花后结小果实,稍呈三角形。

此木材质坚致,纹理美观,可供建筑及器物用材。

按《中国树木分类学》载:“榉木产于江浙者为大叶榉树,别名“榉榆”或“大叶榆”。

木材坚致,色纹并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

其老龄而木材带赤色者,特名为‘血榉’”。

有的榉木有天然美丽的大花纹,色彩酷似花梨木。

明代初期,海上交通空前发展,沟通了中国与南亚各国及大洋洲的联系。

郑和七次下西洋,更密切了中国与各国的关系,彼此间贸易往来频繁。

南洋各国是优质木材的重要产地,出口货物中木料占很大比重,这些木料正适合中国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因而,南洋各国对中国的出口货物以木材和香料为主。

大批优质木材从南洋源源运到中国,但对地广人多的中国来说,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于是明朝政府又派官员赴南洋采伐。

此后,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

这些官员和私商赴南洋各地采办木料,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掠夺性质。

经过这种掠夺性的采伐,到明代末期,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材已基本被采伐殆尽。

这些木材大部分存储在皇家仓库,一部分屯积在私商手里。

直到清代中期,皇家还从私商手里收购紫檀木。

如《清官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司库白世秀为备用成造活计看得外边有紫檀木三千余斤,每斤价银二钱一分,请欲买下,以备陆续应用等语,启怡亲王回明内大臣海望,准其买用,钦此。

”又如《宫中进单》载:“乾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长芦盐政官著进:紫檀木一百根,长一丈至一丈四、五尺不等。

柞木家具的分析及优缺点

柞木家具的分析及优缺点

柞木(拉丁学名:Xylosma racemosum(Sieb. et Zucc.)Miq. ),别名:凿子树,蒙子树,葫芦刺,红心刺,也称蒙古栎;大风子科柞木属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棕灰色,叶薄革质,雌雄株稍有区别,通常雌株的`叶有变化,叶柄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小,花梗极短,花萼卵形,花瓣缺;花丝细长,花药椭圆形,子房椭圆形,浆果黑色,球形,种子2-3粒,卵形,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柞木材质分析及优缺点
柞木喜光、耐寒、能抗-50度,喜凉爽气候;耐干旱、耐瘠薄、喜中性至酸性
土壤。

耐火烧、根系发达、不耐盐碱;材质坚硬、比重大(气干密度0.63-
0.72g/cm3)、纹理美观、具有抗腐耐水湿等特点。

一、柞木家具的优点
1、柞木家具材质轻软,易干燥,收缩小,不翘裂,耐久性能好、易加工,胶
接性能好;
2、柞木家具木纹通直,结构均有,所以柞木家具在外观效果上非常美观,实
木效果很有质感。

3、柞木的材质轻巧,所以柞木家具的重量不会很重,对于喜欢多变的年轻人
来说,搬动家具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方便。

4、柞木家具有天然原木清香,能够消除人体疲劳,舒缓压力。

二、柞木家具的缺点
1、柞木家具材质致密,容易变形和开裂,如果在处理过程中有差错会出现变形、开裂等问题。

2、柞木家具不耐高温,高温会造成柞木家具变形。

3、实木家具通病,需要经常保养,并且不可重压、尖锐物品接触。

南通柞榛家具

南通柞榛家具

南通雕刻“全国红木看江苏,江苏红木看南通”。

南通作为全国红木家具生产重地,曾经红极一时,南通红木产值也占据了江苏的半壁江山,已经形成市区及海门麒麟镇、如皋市林梓镇、通州四安、平潮、海安、大公镇、如东掘港、岔河及周边地区的多点产业化发展格局,在长三角区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据调查,南通红木家具企业大概有上千家,所制作出来的红木古典家具在全国非常有名气。

南通红木雕刻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集木工、雕刻、生漆三大传统制作工艺与一体,品种丰富、题材广泛,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而在历次全国和国际性红木雕刻大赛中,南通的能工巧匠们作品屡获殊荣。

像以民间工艺美术家吉华等组成的创作团体,雕刻的红木圆雕“千手观音”以及红木徽雕“三大名楼”就荣膺联合国国际旅游联合会颁发的“金帆奖”。

而由南通工艺大师主笔编制的首部中国红木雕刻家具质量标准,也成为国家行业样板。

南通汇聚了很多著名的红木家具品牌,如名鼎檀,采用高档优质的红木-越南黄花梨、小叶紫檀、黑酸枝为木料,藉由非凡的雕刻大师纯手工精心打造,传承百年家具制作工艺的精髓,沿用榫卯结构和生漆打蜡工艺,融古典和时尚于一体。

名鼎檀南通店陈列的红木家具堪称经典传世之作。

南通柞榛家具就东南方的启东、海门来讲,那里沙地移民来自江南,家具多吴文化含量,床柜低而宽,睡觉、储物两用;而北部海安、如皋、如东一带居民,家具与淮扬派相近,堂前屋内都有高而窄的贡柜,敬神、储物两便。

南通城及四郊居民的家具多通派地方风格,堂屋有贡桌、花几,较为儒雅。

南通传统家具品种齐全丰富,珍贵程度较高的原因是做工讲究、木材好。

就选材来讲,多高档硬木,如有地产的树材榉树、柞榛,也有不少外来名贵木材,如紫檀、花梨木、鸡翅木、酸枝木、楠木等。

一般普通贫苦居民家具,则用软木类材料,常见的有杉木和地产的苦楝树,做工有特色的也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收藏艺术价值较高的南通传统家具,都是硬木类产品,这些家具历史较久,有远达清代中期的,其中以晩清和民国年间的居多。

古典家具

古典家具

古典家具制作原材料--干燥--下料--雕刻--组装成品--刮磨--打磨--上底漆--打磨--喷面漆--上蜡,交付使用古典家具要求形、色、意、质、贵五个基本点。

形就不多说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格。

色是很关键的部分,古代劳动人民认为朴素的颜色是吉祥的象征,而士族阶级喜欢使用多色调的搭配,最早的时期我还没看到什么关于家具的资料,只是参考到从宋代开始人们比较讲究家具的本色位。

由于紫檀木到明代已经变的十分稀有,普通木材制造的家具本色已经难以维持较高水准,明中后期就广泛使用彩漆做涂料了。

这和我们现在的家具上色多少有点像。

意一般是必须突出家和、吉祥、如意、长寿、多福、添子、财富、官运等意境。

不同的时代古人喜欢根据拥有的财富和地位把家具形态表现出不同的意。

拿乾隆年间的家具来说,人们比较喜欢将宝石、竹丝镶嵌,拼出图案作为表面装饰,上到官家下到百姓。

质就是指质量,古代人也讲究选材的上乘,即使是普通老百姓家也希望家具能使用上好的材料,梨木,枣木,紫檀木,红木都是百姓所津津乐道的。

古人讲究材料的质量更甚于现代人,因为大多数家具在加工过程中都要选择雕刻。

其中清代家具又以广东、福建地区的雕刻为上乘,这些地方的家具工艺又对材质的要求极为苛刻。

贵,表面我们就将它理解为好的寓意。

家具代表富贵和财富早在先秦时期就非常盛行了,但是中国人是讲究风水的民族,我对风水没什么研究,这里也只能点到为止了,有兴趣你可以自己去看一下关于家居风水的书。

以上是涉及到制作工艺和材料运用,在加工的流程上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去买书参考,毕竟这是门大的学问,各地的风俗和工艺都不同,很难笼统的说清楚,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吉祥文字的直接应用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它们组成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可以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中国传统苏作柞榛木家具——凳类

中国传统苏作柞榛木家具——凳类

中国传统苏作柞榛木家具——凳类柞榛木又称柞针木,应读作zhà zhēn,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珍贵木材之一。

柞榛属常绿小乔木,叶呈凤眼形,木质细密坚韧,木纹清晰雅致,倒伐后经数十年自然脱水,成材不易变形。

在中国古典家具用材上,我们所熟知的大多是紫檀、黄花梨、红酸枝等都是等都是使用广泛的家具良材。

然而还有一种木材在中国古典家具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那就是柞榛木。

原来人们将其归于硬杂木一类,究其本质,实应归于红木类,而且是红木类中的佼佼者。

柞榛家具多出自江苏南通,地域性极强。

多年以来,其他地区少有发现。

由于南通近百年交通不便,地域较封闭,柞榛家具在做工上独树一帜,风格彰著。

清代柞榛木家具制作以南通地区最为著名,习惯称“通作”。

但还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流派,只能算“苏作”的一个分支。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柞榛家具的经典之作无束腰方凳50x50x46cm圆腿直枨,座面下安刀子牙板,造型简练是明式杌凳的典型之作。

无束腰方凳无束腰裹腿罗锅枨加矮佬方凳45x45x48cm裹腿,南通地区匠师称为圆包圆,该凳座面用竹屉,应了王世襄先生的考证,裹腿是从竹制家具得到的启发,运用到了硬木家具中来的说法。

无束腰裹腿罗锅枨加矮佬方凳无束腰罗锅枨加矮佬方凳45x38x50cm仿筑节家具多为苏州作,源于苏州匠师对“甲于古今,冠乎天下”的姑苏竹器的眷念。

而该凳造型拙朴,更像是南通匠师所为。

无束腰罗锅枨加矮佬方凳束腰裹腿管腿枨方凳45x45x47cm束腰抛牙,圆腿藏于抛牙内,用裹腿管脚枨,以显上下均衡。

此类方凳仅见于南通地区。

束腰拐子龙牙板方凳68x68x51cm尺寸在60x60cm以上的大方凳,南通人习惯称之为“富贵凳”,大概是因为独坐面积奢侈而显示富贵吧。

束腰拐子龙牙板方凳束腰鼓腿彭牙禅凳71x40x71cm高束腰,牙板柔美的弧线与内翻马蹄一气呵成,流畅生动,托泥省去了拉档而留下瓶形小足,古雅别致。

凳主人取“瓶”之谐音,象征“心境平和”之意。

重新认识柞榛木

重新认识柞榛木

重新认识柞榛木重新认识柞榛木江苏南通树龄三百年的一棵柞榛树(摘自《南通传统柞榛家具》)我原本不认识柞榛木,对柞榛木家具一无所知。

非典以后,在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吕家营古旧家具市场上,偶然碰到几件纹路非常漂亮,颜色暗红,苏式做工的八仙桌与方凳,卖主的要价等同于草花梨家具甚至略低。

于是,一并买下,大约四张八仙桌,一张小闷斗橱,两把方凳,共七件,耗资不逾万。

四、五年来,又陆续遇到几件柞榛木的家具,抵御不住对其色泽、山水木纹与做工精细的吸引,只要感觉价钱尚能承受就买下,凑成十个之数。

上述10件家具,细问根源,卖主俱言来自江苏南通。

今年初买红木茶桌时,卖家顺水人情,送柞榛木桌面一个,说腿枨早已散失,你自己修好用吧。

恰有广东顺德友人阿盘会细木工活,委托帮助修之。

这一修,可不得了,使我对柞榛木有了崭新认识,有必要告知同好。

由于找不到柞榛木料,我买来花梨条案面板作腿,用老秤杆作枨,修刨桌面这一天,一刨子下去,奇香扑鼻,沁人心脾;两刨子下去,满室生香;三刨子下去,走廊里暗香浮动;四刨子下去,已有二十米开外办公室里的一干精英们跑动着寻找香源了。

柞榛木的香是一种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只有用刨子刨翻刨花时,或用砂纸打磨时,香气才洋溢出来,令人饲鼻。

平时,即使把鼻子贴到桌面上,也闻不到什么香味儿。

柞榛木的香,超过黄花梨。

柞榛木的比重大于黄花梨,与酸枝木、紫檀相当。

柞榛木的硬度相当于紫檀,高于黄花梨。

阿盘用他的刨子刨印度紫檀与黄花梨,可以连续工作一个小时而不磨刨刃。

刨柞榛木,半个小时,磨刨刃两次。

可见木材之刚硬。

以至于最后放弃刨子,只用自家的刮刀来刮刨桌面板了。

阎晓怀藏·明式柞榛木二屉闷户橱柞榛木最美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色泽,色红如血,心材暗红至黑红,边材橙黄。

二是木材纹理出众,每一块木板上,都布满高低起伏的山水纹路,且纹路走向清晰美观,不似紫檀、乌木般的一味漆黑,纹路莫辨。

也不似酸枝的一味条纹。

其纹路之美不让黄花梨,更胜于红花梨、水曲柳、榉木,堪称木材中的佳品。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1、水彩画《中国竹家具店》·清清代竹制家具的生产极为普遍,并已作为出口商品远销海外,对当时的欧洲家具有一定影响。

这是19世纪前期英国人所绘中国竹制家具店的写生水彩画,可以看出当时的主要产品形制和制作工艺。

2、明刻本插图中的竹制家具·明明清竹制家具不被人们所注意,迄今未有专门著述介绍。

其原因主要是制家具质脆易蛀,怕潮湿易开裂,难以长期保存。

这是明代万历年间刻本《玉簪记》中的插图,可见竹制家具在当时已经非常成熟)。

3、三屏风独板围子罗汉床各部位名称圆床榻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京城匠师称之为“罗汉床”,其名源于园林中的“罗汉栏板”,石桥上常见这种结构,栏板相接中间不设望柱。

罗汉床的品种变化较多,一般多集中在围子上,常见的有三屏、五屏或七屏式。

4、带门围子架子床各部位名称带柱有床顶的床统称架子床,可分为“四柱床”,“六柱床”;宛如一间小屋的叫“技步床”。

其它变体形式较多,如月洞门罩架子床等。

5、一腿三牙罗锅枨加卡子花方桌各部位名称圆方桌在传世家具中最为多见,有大中小之别,俗称“八仙”、“六仙”和“四仙”。

这种“一腿三牙罗锅枨”式方桌,是明代家具中最为标准的一种方桌形式,因每一条腿与三块牙子相交,下又有罗锅枨而得名。

6、夹头榫画各部位名称画案的尺寸要大于半桌,与长条桌的区别就在于它的面较宽。

画梁与书案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设抽屉而后者有抽屉。

这种夹头榫画案是明式家具中画案类的典型造型。

7、圈椅各部位名称圈椅是由清代北京工匠叫起来的,明时称“圆椅”。

它的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柔和美观。

并且在坐靠时不仅肘部得以倚搁,掖下也得到支承,非常舒服。

8、三足圆香几各部位名称香几因承托香炉之功能而得名,其中圆形多于方形。

香几一般都居中摆放,应各个面都宜观赏,所以其腿足处理一般多弯曲夸张,姿态变化较为丰富。

9、灯挂椅各部位名称这种面略窄而高靠背的椅子有专称“灯挂椅”。

明清之际,椅类家具大约分成四类,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

中国传统家具用材遗珍之柞榛木

中国传统家具用材遗珍之柞榛木

中国传统家具用材遗珍之柞榛木如果你对中国传统家具有一定的兴趣,又对他们的用材做过了解,一个叫柞榛的名字时不时会突然跳出来,但是又绝少有详述的,叫人心痒。

柞榛,因为仅在江苏一带有这个叫法,且以南通的柞榛木最为有名,但因产地局限,再以古时交通不便,所以柞榛家具虽名声在外,但见者寥寥。

老刨子上漂亮的山形纹柞榛家具始于明朝,承继了当时漆器家具向硬木家具转变的风气应运而生,因其材质细腻油润,硬重质密,木纹自然流畅是传统硬木家具的上佳用材,南通虽毗邻苏作家具的中心扬州,但在吸收苏作设计的精华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道路。

清早期柞榛圆桌南通传统柞榛家具在保留了明式家具线条明快优美,风格简练秀丽的基础上更为擅用方直线条,比例匀称,用料扎实,带有浓郁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正是这种个性,引得很多收藏家对其推崇备至。

柞榛木还有一点吸引人的,或者说神秘感的,来自他的名字,柞榛这个名字是南通当地对其的称呼,那他到底是什么木头呢,是柞木,是榛木,或者是其他木头。

有说法说他是大风子科柞木属的柞木,也叫凿子树,蒙子树,或者叫南柞和北方常见的也称柞木的栎木以区别。

这种木头十分硬重,可以做凿子柄,但是此木易裂,久置呈紫红色。

上为柞榛下为柞木可以看见南柞和柞榛木在颜色和纹理上确实有相似之处,两者皆暗色发红,条纹隐现。

但南柞之红艳色带紫意,而柞榛木则是自然形成的油润沉穆的暗红皮壳,纹理也较南柞更为绚丽灵动。

而另外一说,为桑科柘属中的柘木,柘树全国各地都有生长,新切为黄色,久则褐色,横切面可以看到绚丽的金色带状结构。

上为柞榛下为柘木虽然两者有新旧之别,颜色有异,但确实可以看出两者相似的结构,不服再看他们微观结构对比。

分别为柞榛,柘木,柞木的横切面为可怜的被排挤的南柞同学默哀,虽然颜色上有差异,但从管孔大小轴向薄壁组织来看,南柞与另外两者有较大差异。

综上,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我们所谓的柞榛木就是柘木在南通一带的俗名,或者换一种说法,柞榛木是特指生长于南通一带的柘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柞榛木古典老家具(组图)
柞榛木古典老家具(组图)大开门
榨榛木生长期较长,木质坚硬,木纹清晰自然,美如山水画卷,因此也被列为硬木,而且柞榛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也相当考究。

柞榛木家具通常不髹漆、不上色,以表现其流畅优雅的自然纹理,再经过打磨上腊后,光素清雅之美完全显现。

柞榛木家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保养后,可以形成一种红褐色的包浆,光如婴儿之肌肤,亮似月夜幽静湖面,古朴典雅煞是好看。

榨榛木生长地分布较广,但以南通地区生长的榨榛最好。

榨榛与紫檀一样,十榨九空,十榨九弯,鲜有大料。

评论内容:榨榛木生长期较长,木质坚硬,木纹清晰自然,美如山水画卷,因此也被列为硬木,而且柞榛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也相当考究。

柞榛木家具通常不髹漆、不上色,以表现其流畅优雅的自然纹理,再经过打磨上腊后,光素清雅之美完全显现。

柞榛木家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保养后,可以形成一种红褐色的包浆,光如婴儿之肌肤,亮似月夜幽静湖面,古朴典雅煞是好看。

榨榛木生长地分布较广,但以南通地区生长的榨榛最好。

榨榛与紫檀一样,十榨九空,十榨九弯,鲜有大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