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家具大全

合集下载

中国各时期家具风格特点

中国各时期家具风格特点

装饰
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雕、镂、嵌、描,都为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 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 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 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 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 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 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
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经 过几百年的变迁,时至今日,家具仍然牢固如初, 可见明代家具传统的榫卯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
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利用楔、 钉、竹钉、销、碧等零件,将 各部分紧密结合到一起,又可 自由拆卸再组装,这种散件组 装的方式既便于运输 。
制作讲究一致性,多采用一木连作,上 下一脉贯通, 保证了椅具的稳固性与 耐久性。 而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种类样式上也 同样非常丰富。
中国各时期家具风格特点
各历史朝代家具风格讲解
目录
一.唐代家具风格介绍 二.宋代家具风格介绍 三.明代家具风格介绍 四.清代家具风格介绍 五.民国家具风格介绍 六.中式家具风格介绍 七.新中式家具风格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中家具文 化作为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祖先们
明式家具讲究线条美的同时更加注重功能合理。简洁朴素,刀法明快, 不事雕琢。其造型都是简练质朴、比例匀称、以线为主。
榫卯结构
结构
明代家具的榫卯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 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 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 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 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
明代家具十六品包括: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 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

入门必读: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分类及名称大全

入门必读: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分类及名称大全

入门必读: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分类及名称大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红木微媒体!传播红木文化,交流红木知识发布供求信息,关注市场动态分享国学智慧,传递正能量!红木| 木材 . 家具 . 工艺品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中国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

一、床榻类床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材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珍贵硬质木材所制,如黄花梨、紫檀;另一类为白木材质,此类床榻或髹漆、或贴金、或镶嵌。

床榻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氏时代,那时还只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后才出现高足坐卧具。

“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是有分工的。

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

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增大,床与榻同样担负着坐卧两种功能,因而也就难以截然分清了。

习惯上认为:床不仅长,而且宽,主要为卧具。

榻身窄而长,可坐可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古典家具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罗汉床、贵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国时期的遗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

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罗汉榻、罗汉床、贵妃榻。

1、拔步床拔步床是一种传统的大型古床,或称“八步床”、“踏步床”,是一种功能齐全的床。

床下有一木制平台,正面伸出床沿,平台四角立柱,并镶以木制围栏,使床前形成一个浅廊,中间为床的门户,两侧可放置小型家具及杂物。

它造型奇特,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前沿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

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围栏。

还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回廊,回廊中间置一脚踏,两侧可以放置小桌凳、灯盏等。

通常,拔步床被安置于一个类似建筑物的庞然大物中。

在床与前围栏之间形成一个不小的廊子,廊子两头可置放箱柜之类的小家具,廊下有踏板,围栏有门有窗格平顶板挑出,下饰吉祥雕刻物。

中国古典家具赏析——长凳

中国古典家具赏析——长凳

• 此凳为苏州东山特有的制式,当地 人称之为“春凳”。这件家具保留 了纯粹的明式家具的造型特征,如 果它因保存状态不佳,出现干白、 沧桑的状态,我们也许完全有理由 认定它是一件明代家具。
榉木素刀牙二人凳
• 尺寸:长129厘米 宽36厘米 高41.5厘米 • 年份:明 • 产地:苏州古城区
此凳为夹头榫案形结构。凳面格角攒边,四框内缘 踩边打眼造软屉,两根弯带支承,弯带材质为柏木。冰 盘沿素浑至底压线,浑厚饱满,素刀牙斜接,八字牙头, 牙条、牙头双交圈,转角弧度较大,牙形优美,线条有 力,素牙条背面以揣揣榫连接牙头,上方起头碰坐面边 框底部,两侧嵌入腿足,腿足侧脚,扁圆腿。
中国古典家具赏析 ——长凳 Nhomakorabea榉木有束腰霸王枨二人凳
• 尺寸:长111厘米 宽44厘米 高49厘米 • 年份:清初 • 产地:苏州东山
此腿足上端与凳子底部以榫卯相接,腿肩移到 束腰之上,打洼与牙板连成一体,这是东山特有的 做法。凳子交圈弧度顺畅,直落内翻马蹄,马蹄兜 转有力,四根霸王枨上托弯带,霸王枨弧线优美, 原藤原压条,屉藤甚细密。
在吴地比较流行的木材处理方法是一种被称作 “杀河”的工艺,人们会在打制家具前把砍伐 下来的木材整根沉人河底,浸泡数年至数十年之久,使木料自然脱去油脂,然后再自然阴干 数年。
榉木梗面长条凳(带款)
• 尺寸:长100厘米 宽18厘米 高49厘米 • 年份:清光绪 • 产地:江苏江阴
此凳此凳独板厚面,冰盘素浑面上舒下敛压边线, 四足侧脚很大,四腿八挓,小云头牙古拙纯朴,曲线流 畅,腿外圆内方,中间起两炷香,两侧素浑压边线,干 皮,木质风化,腿足发白,通体由鸡翅榉制成。
谢谢观看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古典家具稚型 - 彩绘虎座鸟架鼓·战国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

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

该架鼓做工精美,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彩绘猪形盒·战国该盒子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

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漆衣箱·战国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

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

金银彩绘漆案·战国·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 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之一。

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

大木床·战国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

该床长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

通体饰有髹漆彩绘。

凭几·战国·湖南长沙楚墓出土。

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几。

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

黑漆俎·战国·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整体上有黑漆。

俎面一边有垂沿,二足似几腿,腿下有木坨承担,造型独特,简单实用,素面无饰。

错金银青铜龙凤案·战国·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

此案设计精美,层次复杂,最下层是鹿的造型,再上一层由飞龙盘曲,龙间又有凤鸟;龙头构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面框,估计案面可能是漆木的。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俎·商·这种四足俎延至周朝,上部的俎面为倒置梯形,上宽下窄,四壁斜收。

俎面为槽形,为后世出现的带拦水线之食案先驱。

《三礼图》中的周俎·周·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割或陈列牲畜之用具。

中国传统家具简介 ppt课件

中国传统家具简介 ppt课件
我们一般称无栏杆无围子一个平面四足落地的卧具榻在今天的生活中用得非常少在古代更多的是作为小憩的工具放在室外使用的频率非常高
中国传统家具简介
中国传统家具的分类
• 坐具(椅凳类) • 卧具(床榻类) • 承具(桌案类) • 庋(gui)具(柜架类) • 杂具
坐具(椅凳类)
• 我们的民族是唯一改变过起居习惯的 民族。以专业论,人类的起居方式有 两种:一种叫席地坐,一种叫垂足坐。 这种起居方式跟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 有关,早期的中国人类文明大部分发 生在黄河流域,环境气候比较干燥, 人坐在地上可以忍受。
• 交椅的特点:1、可以在短时间 里打开,分量很轻;2、腿部交 叉,可折叠,便携;3、由于受 力点在中心部位,而这里又正好 打了一个圆洞,所以它承受的重 量有限,不是很结实。
• 交椅的功能:1、行军打仗中可 以使用,让为官最高者休息;也 称为“行椅”。2、打猎时使用, 也称为“猎椅”。
• 久而久之,交椅成了权力的象征, 我们常说:谁坐第一把交椅?
• 平头案
• 架几案:尺寸 相对来说比较 大,因为是三 件一组,便于 搬动。
• 卷书案
庋具(柜架类)
• 箱与柜:在中国人的概念中,柜要 有门,箱要有盖,上开盖的为箱, 横拉门的为柜。上图是古代的的冰 箱。
• 左图是架格
• 右图是万历格,也称“亮格”。上面通透的地方是为了陈列古 董而设,这样使陈设品具有空间感。
• 床的第三种形式是架子床。宋代 前的床是没有架子的。所谓架子 床就是叠架有顶,有六柱的,还 有四柱的,偶尔也有八柱的。架 子床的好处:1、可以挂帐,冬 天保温,夏天避虫;2、床一旦 有了围子,有效使用面积就增大 了。
• 床的第四种形式是拔步床。拔步 床在架子床的基础上,外面设浅 廊,像一间房子,主要出现在明 代完全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

古典家具知识大全,看完一秒变大师

古典家具知识大全,看完一秒变大师

中国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

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板凳类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

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

后进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为三大种类:凳、椅子、宝座,并又细分成多种名称和造型,下面列出部分说明:(1)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

(2)椅子主要有:交椅、太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3)宝座以上几类都有各自的分类和进化规律,但总体进化规律是由矮变高,由简入繁。

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古代的椅凳类家具风格和特色也有所不同。

宋代的椅凳类家具造型纯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垂足而坐的椅、凳、墩等高型家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

明代在继承宋代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造型上讲究简洁朴实,符合人体功能需要。

清代椅凳类家具则逐渐脱离明代风格,一味追求富丽华贵。

一、凳凳,最早并不是我们今天坐的凳子,它是专指蹬具,相当于脚踏。

它成为坐具,也是汉代以后的事。

凳的形式有方圆两种,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影木心者,有各种硬木心者,有木框漆心者,还有藤心,大理石心者。

宋代以后,用材及工艺都很讲究。

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等造型。

二、椅中国古代椅子,主要从唐以后出现,而椅子主要也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后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主要种类:交椅、太师椅、官帽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1、交椅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状,故名“交椅”,是可以折叠的交足椅子。

各朝代家具

各朝代家具

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元朝家具汉代家具:一家具类型坐具秦汉时期的坐具除席、筵外,已创造出榻和独坐式小榻。

河南郸县汉墓出土有“汉故博士常山大(太)博王君坐榻”铭石榻。

山东安邱汉画像石上也绘有榻的形象,榻背附曲尺屏风(图2、3)。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出现了一种可供垂足面坐的胡床,即现在所称之“马扎”;据《后汉书•五行志》:“(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座……京师贵戚,皆竞为之”,可知现在东汉晚期颇为流行。

“胡坐”即垂足而坐,应是当时北方民族的坐式,已启日后流行高型家具的先声。

卧具最早出现的席此时仍在应用,北方芦编,南方为竹。

可以认为,北方常用的炕出现于汉代,但记载不详。

《说文》曰:“炕,乾也,从火,亢声”,“谓以火乾之也。

”知炕有烘烤,乾燥之意。

《玉篇》也说:“炕,炙也。

”迟至唐代,才有“冬月皆作长炕,下燃煴火以取暖”(《旧唐书•高丽传》的具体记载。

“坑”通“炕”。

《蓟丘杂抄》所记更详::“燕地苦寒,寝者不以床,以炕室东西南北。

炕必近前荣,贫家一廛衾枕之处,即街巷,妇女安坐炕上,市贩者至,汤饼肴蔌,传食于窗牖中”。

承具江苏连云港汉墓出土彩绘八龙吐水书案,长950毫米、宽150毫米、高320毫米,有下栅腿,各作四龙吐水状,翻滚的水浪间雕有昂首的蟾蜍。

栅腿下为柎足。

案身以藤黄、群青彩绘纹样。

汉代大食案如北京丰台大葆台西汉墓出土彩绘大案,与前述河南长台关战国墓出土者相类,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壁画中有使用大食案的生活场面。

更多使用的还是中小型食案,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彩绘食案长765毫米、宽465毫米、高50毫米,出土时案上还置有小漆盘五件,漆耳环一件,漆卮两件,盘上有竹串1件,竹箸一双,都是生活实用品(图4)。

除食案外,汉代还有双层案,在河南灵宝汉墓、山东沂南画像墓都有表现。

至于汉百戏图的七层案或庖厨图的四层、五层案,应是单层案的临时叠落。

凭具汉代除沿用产前此已有的直形凭几外,末年又出现了一种曲形凭向,是在三足之上置一半圆形曲木为凭;除木制外,还有陶制。

中国古典家具 春秋、战国与秦、汉

中国古典家具 春秋、战国与秦、汉

4漆座屏:典型的装饰用屏,是放在床
上或案上的工艺座屏。屏框内以透雕的 手法雕刻了凤、雀、鹿、蛇等大小动物 五十一个数条蛇盘曲缠绕构成屏座配以 彩漆装饰,形象生动,色彩华丽,精美 绝伦。
5、床
彩绘大床可以说是 至今发现最早的床的实 物。该床长2.12米四周 镶有围栏,前后两边都 留有一个可以上下的缺 口。床面是活动屉板, 有六只雕刻的床足,通 体髹漆彩绘。可见战国 时漆木家具的品种和装 饰均已达到了较高的水 平。
二、家具种类
1、床榻
席地而坐的汉代,床和榻都比较低矮。汉时的一切活动,包括读书、 待客、宴饮、议事等,大都在床上进行。所以,汉代的床、榻使用最广, 造型也极丰富。
2、几案
汉代由于人们的活动大多在床上所以出现了床前设几,榻侧设 计的情形。Fra bibliotek云气纹凭几
案,在汉代作用很大。案可以作为 饮食用桌,也可以放公文和竹简来 办公等。尺寸有长短,形状有方圆 同时要髹漆彩绘。
秦汉时期
一、历史背景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国家统一,生产发展,科技文化迅 速腾飞。 秦朝的建筑艺术具有雄壮浑厚的特点,汉代的园林的兴起推动了家具 的发展,从这时期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砖等上面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靠形象 的家具资料.秦汉时期形成了以床为中心的起居方式,家具种类更加丰富, 漆家具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漆家具的兴盛
秦汉时期,髹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汉代大 部分青铜用具都被漆器所取代。在家具上髹以彩绘是汉代家具主 要特征。
漆耳杯套盒
云纹漆鼎
三、秦汉时期家具特点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变的端倪。 (3)出现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家具知识大全中国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

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

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

后进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为三大种类:凳、椅子、宝座,并又细分成多种名称和造型,下面列出部分说明:(1)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

(2)椅子主要有:交椅、太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3)宝座以上几类都有各自的分类和进化规律,但总体进化规律是由矮变高,由简入繁。

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古代的椅凳类家具风格和特色也有所不同。

宋代的椅凳类家具造型纯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垂足而坐的椅、凳、墩等高型家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

明代在继承宋代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造型上讲究简洁朴实,符合人体功能需要。

清代椅凳类家具则逐渐脱离明代风格,一味追求富丽华贵。

1凳凳,最早并不是我们今天坐的凳子,它是专指蹬具,相当于脚踏。

它成为坐具,也是汉代以后的事。

凳的形式有方圆两种,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影木心者,有各种硬木心者,有木框漆心者,还有藤心,大理石心者。

宋代以后,用材及工艺都很讲究。

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等造型。

2椅中国古代椅子,主要从唐以后出现,而椅子主要也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后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主要种类:交椅、太师椅、官帽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1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状,故名“交椅”,是可以折叠的交足椅子。

交椅出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交椅可分为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其交接部位一般都用金属饰件钉裹。

明代的交椅以圆后背为多。

交椅可以折合,便于携带,其座面有皮制与绳编两种。

据悉,皇帝出行打猎的时候,侍从随身替他扛着的椅子就是交椅,皇帝累了,就命侍从打开交椅坐上歇息。

久而久之,交椅成了权力的象征。

中国人在形容一个人的地位时常说坐第几把交椅,“坐第一把交椅”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比如,在历史名著《水浒传》中,宋江就坐了第一把交椅。

2、太师椅太师椅产生于宋代,是唯一一个以官职来命名的椅子。

过去,我们常说“稳坐太师椅”,指的就是这种椅子。

关于太师椅的诞生有些传奇,相传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据宋代张瑞义的《贵耳集》记载,当时任太师的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害死岳飞的奸臣秦桧。

一次,他坐在圈椅上休息时不慎头巾坠落,他周围的“马屁精”见状便命工匠制作了一种荷叶托首安在椅圈上。

秦桧很高兴,“太师椅”也由此得名。

第二种说法:由“文太史椅”演化而来的太师椅。

“文太史”指明代才子文征明,“文太史椅”是他日用的一把交椅。

他死后此椅归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所有。

文震孟明末曾入内阁为相,系崇祯朝的太师。

因“太史”与“太师”偕音,加上文震孟又官居太师,所以就把这种椅子叫作“太师椅”了。

3、官帽椅官帽椅,因椅子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名,此种形式的椅具始于宋元明三个时期。

官帽椅有“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两种:四出头官帽椅:是一种搭脑和扶手都探出头的椅子,这种搭脑出头的样式,模仿宋代所戴的帽翅形态而得名,故称“官帽椅”。

现在称为“四出头官帽椅”。

南官帽椅:搭脑及扶手不出头的是南官帽椅。

它除了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外,余者与四出头官帽椅相同。

南官帽椅出生于明朝,是依据明朝官帽样式而出现的一种家具椅。

4、圈椅圈椅自五代《宫中图》和宋人画《会昌九老图》以后,见者不多,到了明代圈椅始又兴起。

圈椅,俗称罗圈椅,就是言其后背搭脑与扶手,是由一条流畅的曲线组成。

这条曲线圆滑、流畅似罗圈,它的椅背搭脑,与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条曲线顺势滑至前方,形成两只扶手。

扶手两端或出头向外翻卷,或者不出头、直接与鹅脖相接而下,成为一个整体。

5、玫瑰椅玫瑰椅又称“小姐椅”,是古代小姐闺房的御用座具。

古代女子坐在此种椅子上,必须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坐椅面三分之一的位置,以体现大家闺秀的教养。

玫瑰椅在宋代名画中曾有所见,明代更为常见,是一种造型别致的椅子。

玫瑰椅的基本造型是:椅背较低、背高度与扶手高度,相差无几。

扶手、靠背与腿子,圆棍形居多。

靠背无侧脚,直立于座面。

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独自特色,以秀美著称。

靠背上,大都有装饰,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

在座面之上,大都设横枨,横枨中间或取矮老支撑、或取卡子花支撑、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闷感。

明代玫瑰椅,多为圆腿。

方腿圆棱的玫瑰椅,多为清代作品。

6、灯挂椅灯挂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

灯挂椅是明代最为普及的椅子样式。

也可以说是自五代和宋以来的普及样式。

我们看《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灯挂椅,白沙宋墓中赵大翁夫妇所坐的灯挂椅,河北钜鹿出土的灯挂椅,其造型大同小异。

灯挂椅的木质,民间多用据木和榆木,高级家具多用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

7“皇宫椅”产于清朝皇宫,是皇帝专用御制。

古时的皇宫椅以雕龙画凤为主,是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

随着封建制度的消灭和社会的发展,今天的皇宫椅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工艺制作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

现在的皇宫椅不单单雕龙画凤,还雕花鸟、人物和山水等题材。

也由固定的两张发展到六件套、十件套等十几种规格,用材方面有黄花梨、紫檀、酸枝、楠木等材质。

3宝座宝座产于唐朝皇宫,后于宋、元两朝完善并定型,由明朝进入顶盛,古代为皇帝专用御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产物。

宝座大都形体较大,座面以下的做法采用床塌做法,多用弧腿膨牙、内翻马蹄的形式,突出其稳重大方的特点。

宝椅多在宫廷中皇帝和后妃寝宫的正殿明间使用。

后面摆一较大的带座屏风,两边放置香几、宫扇、香筒之类器物,显得格外庄重、威严。

即使是摆在配殿或客厅,也要放在室内中心或重要位置,为皇帝和后妃专用。

这类椅子很少成对,大都单独陈设。

宝椅大多以紫檀制作,取材厚重,造型庄重,雕饰精巧,为使用者增添威严之感。

清式宝椅的特点是尺寸大,结构复杂,用料规范,做工精细,装饰瑰丽。

宝椅上下内外,雕琢各种吉祥纹饰,显现出皇家的尊贵和豪华气派。

桌案类桌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较高,是中国礼仪文化之邦传承的产物,也是礼仪接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的古代,对桌案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

比如,供桌供案主要应用于敬念仙逝长辈和敬供先人;八仙方桌主要应用于接待重要宾客,例如“请上坐”指的是八仙方桌朝南的左边位子;圆桌主要应用于家人共餐,一家团圆之意。

按生活习惯和用途,中式桌案类家具大致分为“五大类”,详见下表:1供桌、供案案是用于放食物的木盘,多以矮足,长方形木制的黑漆上饰纹彩或者雕刻。

桌,有两种写法:古人用“卓”和“槟”代用“桌”字。

桌比几、案要晚出现。

“卓”字有两种意思:第一,高而直;第二,不平凡。

从这两个意思来讲,都是对桌的外形描写和功能。

伴随着宗教的兴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供桌、供案多陈设在寺庙、宗祠、家祠、客厅正堂等处,是用于供奉、祭祀先人、先烈的专用家具。

随着家具发展和使用功能的多元化,以前用来祭祀的专用家具也逐渐融入现代家居之中。

供桌、供案在形制上没有大的区别,以有、无吊头来区分:即无吊头者为供桌,有吊头者为供案。

现代供桌一般陈设在厅堂呈长方形,主要用于供奉祖宗或福禄寿三星,以祈求保佑家庭吉利和睦、幸福安康。

这种长方形的供桌、供案,既有陈设的作用,又有祭祀的功能。

在祭祀时,供案一般都是摆放被供奉的对象,而供桌则是摆放供奉品,如酒、水果以及其它食品等。

供桌比供案矮,不使用时一般都放置在供案下面,供奉时再拉出来,等供奉完毕,再移回供案下方。

供案又称香案,祭案,多用于寺庙和祠堂中,一般陈设于大殿正迎门佛像前的居中位置,案上置放香火、鲜花、果品和香炉、烛台等供具和祭祀品,一般来说,造型都比较夸张,形体较大,且多在桌边上起“拦水线”,防止酒水碰翻后流在地上。

现代的房屋结构主要以平层套房为主体,所以现在供桌、供案的家庭主要应用功能,就是放位置于玄关或厅堂之处。

2方桌、圆桌、月牙桌1、八仙桌八仙桌方桌古时主要摆放在客厅正堂朝南位置,桌后配供案或供桌。

四边长度相等的桌子称为方桌,方桌有大、小之分,大的称“八仙桌”,可坐八人;小的称为“四仙桌”可坐四人。

前者约95-98厘米之间,后者约85-94米之间。

八仙桌方桌在制度上尤其是对桌子边长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除皇帝以外,所有家庭使用的八仙桌方桌尺寸不能应用2.95尺和2.99尺两种规格,一旦使用,会被控告反叛之罪。

2、圆桌圆桌是厅堂中常用的家具,一张圆桌和5个圆凳间组成一套,陈设在厅堂正中,颇显雅观。

圆桌一般情况下属于活动性家具,常用以临时待客、家宴宴饮(但不用于重要的礼遇接待)。

因此,这种圆桌大多为组合式,使用时组装起来,用毕再拆开加以保存。

圆桌主要有圆桌和月牙桌(半月台)两种类型。

3、月牙桌月牙桌(简称半圆桌),由两片拼合,两片拼合的圆桌通常被人称为月牙桌。

因为它合起来似圆月一轮,分开来却像月牙两半儿。

而由于它是由两个半圆拼成的,所以也叫半圆桌。

月牙桌灵活、秀气,平时可分开对称摆放,多在寝室和较小的场合使用。

可靠墙或临窗,上置花瓶、古董等陈设品,别有一番风味。

月牙桌设计合理,不占用地方,在家具搬动时尤为方便。

3书桌、书案、画桌、画案、琴桌该类桌案主要有书案、画案、平头案、翘头案、条案、琴桌等等。

其用途大都与文人雅士有关,相比供桌案和方桌要文雅得多。

这类家具与以摆放物品为主的桌案类家具有一定的区别,和椅类家具搭配摆放的多些,是供人作画、看书、写字与办公的家具。

4香几、炕几、炕案、条桌、条案这类家具主要有香几、炕桌、炕几、炕案条桌、条几、条案等,它属于配属家具。

主要应用于桌案、供奉的配属,有时也可当作放置花草盆景的承放类家具使用。

由于这几类家具的配属装饰性强,其外形样式颇为繁多。

5其他桌案凡不归以上四类的家具均属于该类,种类名目较多。

主要有花园桌、摆桌等。

床榻类床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材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珍贵硬质木材所制,如黄花梨、紫檀;另一类为白木材质,此类床榻或髹漆、或贴金、或镶嵌。

床榻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氏时代,那时还只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后才出现高足坐卧具。

“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是有分工的。

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

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增大,床与榻同样担负着坐卧两种功能,因而也就难以截然分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