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家具设计
中国各时期家具风格特点

装饰
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雕、镂、嵌、描,都为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 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 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 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 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 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 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
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经 过几百年的变迁,时至今日,家具仍然牢固如初, 可见明代家具传统的榫卯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
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利用楔、 钉、竹钉、销、碧等零件,将 各部分紧密结合到一起,又可 自由拆卸再组装,这种散件组 装的方式既便于运输 。
制作讲究一致性,多采用一木连作,上 下一脉贯通, 保证了椅具的稳固性与 耐久性。 而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种类样式上也 同样非常丰富。
中国各时期家具风格特点
各历史朝代家具风格讲解
目录
一.唐代家具风格介绍 二.宋代家具风格介绍 三.明代家具风格介绍 四.清代家具风格介绍 五.民国家具风格介绍 六.中式家具风格介绍 七.新中式家具风格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中家具文 化作为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祖先们
明式家具讲究线条美的同时更加注重功能合理。简洁朴素,刀法明快, 不事雕琢。其造型都是简练质朴、比例匀称、以线为主。
榫卯结构
结构
明代家具的榫卯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 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 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 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 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
明代家具十六品包括: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 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
明清家具15个经典宝座大呈现

明清家具“宝座”盛宴15个经典款式精彩呈现传统家具中一种体型宽大的坐具,亦称“御座”。
明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强化,宝座成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象征着帝王的权威。
《明史》载,明神宗时,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
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立于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
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极少成对。
在宝座的背后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座屏,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鹤、蜡钎等器物,格外尊贵、庄严。
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君临天下”,充分体现出帝王的权威,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在明清的古典家具系统中,宝座是属于大型椅子类,只不过在普通的大型椅子上还添加了更加华丽、复杂的雕刻、装饰等等,以此来彰显帝王的绝对权力和无上地位。
一般来说,宝座都是会有着非常繁复的祥云、神龙等雕饰,而且还有涂上金漆,十分华贵。
但是宝座的坐面很大,坐在上面时,无法接触到靠背和扶手的,无法得到支撑,长时间坐在宝座上会很疲累的,不过宝座的设计理念就不是为了舒适,而是要彰显出皇帝的威严。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明清家具中的宝座都有哪些经典款式吧。
【品名】红木雕云龙纹宝座【详解】宝座红木制,硬板座面,侧沿浮雕八宝纹,面下打洼束腰,浮雕杂宝纹。
膨牙三弯腿外翻云纹马蹄,牙条下垂洼堂肚,与腿足一起满雕云龙纹。
足下带框式托泥,中心镶双钱纹透棂。
面上三面座围,正中稍高,两侧递减,攒框镶心透雕海水江崖及云龙纹,搭脑镂出曲边,浮雕卷草纹。
此器形体高大,气势雄伟,雕工精细,只有不惜剖解大料,才能显现出这种格高神秀的艺术韵味。
【品名】紫檀嵌瓷宝座【详解】宝座靠背及扶手做成九屏风式,正中稍高,并向后呈卷舒式,两侧依次渐低。
框内镶影木心,与边框齐平,中间凸嵌豆绿色暗花彩瓷片。
座面藤心软屉,前沿连同束腰、牙条微内凹,束腰浮雕绦环,下衬托腮。
秦汉家具

秦汉人仍席地而坐,是低型家具发展的高峰时期(图1)。
图1汉代家具 1食案(南昌汉墓) 2铜食案(云南昭南通汉墓) 3铜食案(广州沙河汉墓) 4陶食案(河南灵宝汉墓) 5铜食案(云南昭通汉墓) 6铜祭案(云南李家寨) 7木案(甘肃武威汉墓) 8棚足书案(沂南汉墓) 9陶食案(南京) 10陶几(灵宝张湾汉墓) 11直凭几时 12陶曲凭几 13 盝顶式箱子 14躺柜子 15绿释陶柜 17榻(河南郸城汉墓) 18衣架 19彩缓木屏(长汉汉墓) 20小榻(山东安邱汉墓)一家具类型坐具秦汉时期的坐具除席、筵外,已创造出榻和独坐式小榻。
河南郸县汉墓出土有“汉故博士常山大(太)博王君坐榻”铭石榻。
山东安邱汉画像石上也绘有榻的形象,榻背附曲尺屏风(图2、3)。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出现了一种可供垂足面坐的胡床,即现在所称之“马扎”;据《后汉书•五行志》:“(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座……京师贵戚,皆竞为之”,可知现在东汉晚期颇为流行。
“胡坐”即垂足而坐,应是当时北方民族的坐式,已启日后流行高型家具的先声。
图2重庆汉画像砖讲经图之坐席与榻卧具最早出现的席此时仍在应用,北方芦编,南方为竹。
可以认为,北方常用的炕出现于汉代,但记载不详。
《说文》曰:“炕,乾也,从火,亢声”,“谓以火乾之也。
”知炕有烘烤,乾燥之意。
《玉篇》也说:“炕,炙也。
”迟至唐代,才有“冬月皆作长炕,下燃煴火以取暖”(《旧唐书•高丽传》的具体记载。
“坑”通“炕”。
《蓟丘杂抄》所记更详::“燕地苦寒,寝者不以床,以炕室东西南北。
炕必近前荣,贫家一廛衾枕之处,即街巷,妇女安坐炕上,市贩者至,汤饼肴蔌,传食于窗牖中”。
承具江苏连云港汉墓出土彩绘八龙吐水书案,长950毫米、宽150毫米、高320毫米,有下栅腿,各作四龙吐水状,翻滚的水浪间雕有昂首的蟾蜍。
栅腿下为柎足。
案身以藤黄、群青彩绘纹样。
汉代大食案如北京丰台大葆台西汉墓出土彩绘大案,与前述河南长台关战国墓出土者相类,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壁画中有使用大食案的生活场面。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古典家具稚型 - 彩绘虎座鸟架鼓·战国·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
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
该架鼓做工精美,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彩绘猪形盒·战国·该盒子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
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
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
金银彩绘漆案·战国·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 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之一。
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
大木床·战国·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
该床长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
通体饰有髹漆彩绘。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
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几。
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
黑漆俎·战国·(图)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整体上有黑漆。
俎面一边有垂沿,二足似几腿,腿下有木坨承担,造型独特,简单实用,素面无饰。
错金银青铜龙凤案·战国·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
此案设计精美,层次复杂,最下层是鹿的造型,再上一层由飞龙盘曲,龙间又有凤鸟;龙头构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面框,估计案面可能是漆木的。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俎·商·这种四足俎延至周朝,上部的俎面为倒置梯形,上宽下窄,四壁斜收。
俎面为槽形,为后世出现的带拦水线之食案先驱。
《三礼图》中的周俎·周·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割或陈列牲畜之用具。
中国古代家具史(课堂PPT)

再如“禁”,是夏商周 时期放酒器的台子,造型浑 厚,纹饰多为恐怖的饕餮 (tāo tiè)纹。
6
7
此外,商代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髹漆技术,并被运用到床、 案类家具的装饰上。从出土的一些漆器残片上,可以看到丰富 的纹饰,在红地黑花之外,还镶嵌象牙、松石等,其技术达到 了很高水平。
(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是中国家具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2
一、雏形阶段——史前、夏商、西周 特点:神秘威严(商周)
传说时期:神农氏设计了最早的床 有虞氏发明了最早的桌子——椀俎 古代家具主要以竹,木为材料,由于竹木 易于毁坏和腐烂,所以现在出土的古代家 具很少。
3
夏商周时期:人类脱离洞穴生活后,经历了一 个相当长的部落纷争、城邦混战的徘徊时期之后, 中国进入了商周时期,进入青铜文明时期,从现有 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不凡 的审美趣味。在先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祭祀活动占 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于 上天的佑护。
宋代时期: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完全普及于民间, 是我国起居方式由席地跪坐转变到垂足而坐的确 立时期,一般百姓家庭使用高型家具,也是高形 家具的形成阶段。 装饰特点:融构造与构件于一整体之中。 家具特点:典雅柔美
宋代家具的结构与造型得到很大改进。仿古
建筑的梁柱式框架结构代替了隋唐流行的箱式壶
门结构,装饰线脚大量出现,加上牙条凳装饰附
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始见 由低矮型向高型演进的端倪。
秦汉时期人们起居仍是席地跽坐(跪坐)或盘膝坐,垂足坐始 见萌生尚未普及。常用家具有几、案、箱、柜、床、榻、屏风、 笥(放衣服的小家具)、奁(放梳妆用品的器具)、胡床等。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

明代家具-灯挂椅
灯挂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 的竹制灯挂而得名。灯挂椅是明代最为普及的椅子样式。 也可以说是自五代和宋以来的普及样式。我们看《韩熙载 夜宴图》中的灯挂椅,白沙宋墓中赵大翁夫妇所坐的灯挂 椅,河北钜鹿出土的灯挂椅,其造型大同小异。 灯挂椅的木质,民间多用据木和榆木,高级家具多用 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
元代统治者尚武,习惯于游牧生活,他们勇猛善战,追求豪 华享受,崇尚的是游牧文化中豪放无羁、雄壮华美的审美趣 味。反映在家具制作上一改宋代家具简洁俊秀的风格,形成 了元代家具造型上厚重粗大、装饰上繁复而而华美的艺水风 格。
高束腰圆形家具的使用和罗锅帐、霸王帐的出现也是当时家 具的特征之一。
家具的装饰图案多用如意云纹。
《维摩诘像》中的坐榻
凳
月牙凳是唐代的新兴家具,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凳面为 半圆形,四条雕花腿,腿间还坠以彩穗装饰。与身着华丽 服饰的丰满仕女形象协调一致。 《捣练图》中的月牙凳。只是腿部未作更多的雕饰; 但两腿之间,也有彩绘装饰。其座面明显为竹藤类的编织 座面。
《捣练图》中的月牙凳
五、宋(辽、金)时期的家具
床
床在文献记载中虽然很久,但是古代床的形状如何,却一 直不得而知。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首次出土了一件大的 彩绘漆木床,为我们提供了真实而又具体的床形象。信阳 长台关战国墓的这件雕刻彩绘漆木床,可说是至今发现最 早的床的实物。
河南出土的彩绘漆木床
箱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士的彩绘衣箱。箱体是长方形, 箱盖隆起,箱盖与箱身的四角均有把手,能合在一处。箱 身黑漆为地,上绘红彩几何形花纹,十分精美。
先民在筑巢而居的远古时代,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 用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作为坐卧之具,这就是最古老 的家具--席。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兼作坐具与卧具,可 谓床榻之始祖。
中国明清古典家具设计图纸集及圈椅详细设计图

中国明清古典家具设计图纸集及圈椅详细设计图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以古斯塔夫.艾克所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所载黄花梨圈椅为例(上面那张图),主要运用构图分析、尺寸测量、比例计算等设计几何学原理对其形式美进行探索,分析其视觉上的比例关系等,希望对现代家具设计有借鉴作用。
、圈椅形式比例分析本文使用书中经实际测绘所得各视图图纸,以10mm为一个基本距离单位,10mm×10mm为一个基本方格单位规划方格网络,将黄花梨圈椅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和扶手圈分别归入其中进行分析。
本文所标注尺寸是测绘图纸在AutoCAD中的经过比例换算测量尺寸。
黄花梨圈椅实际外形尺寸为620×480×1020mm。
各视图分析主要是对其设计比例进行分析,以探索其构图规律。
正视图分析图2如图2所示,正视图竖向以圈椅中线为基准分别向左右两侧划线,横向以椅座面为基准分别向上、下进行划线。
经测量,圈椅靠背板宽度占整个椅子靠背宽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其宽高比为1∶3;靠背板上段起加固作用的托角牙子的边部与靠背板下部基本平齐[3],其流畅的曲线,与靠背板上的浮雕装饰以及椅座面下的透雕牙子相呼应,使圈椅线形有变化,不致呆板平素;椅圈扶手的内轮廓的网格交点A、扶手端点B两点基本在同一条竖线上,使椅圈弯转有度;椅座面下的透雕三角形牙子两直角边长度之比为19∶9≈2∶1,这个比例强调出它的力度,三角形轮廓恰当的表达出其加固结构的功能;椅座面下的两横枨,其高度为一个方格单位,双横枨使椅子的“腰部”厚实,显示有足够的力量承受压力。
前后腿正视图投影重合,其倾斜角度约为1°,椅子整体都呈现上小下大的收分体势。
图3如图3所示,圈椅整体轮廓宽高之比为90∶128≈1∶1.422,恰好接近矩形,矩形被称为动态矩形,数值接近黄金分割比[4],使得此椅稳重而有变化。
榫卯结构家具设计

摘要榫卯结构在历代实木家具的设计和制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结构组合方式,同时榫卯结构也是中国传统家具的一个重要标志性特征。
榫卯结构家具的连接方式简洁明了,而且做工精细,实用性很强也很美观,这些特点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家具文化,它透露着自然,原始与结构的美。
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榫卯结构中的连接方式和结构自身的形式美等特征可以在书房家具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在榫卯结构用的越来越少,因为其加工工艺复杂,材料要求高,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但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提倡地域传统工艺振兴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榫卯结构进一步的搜集和了解,在数字化留存的同时,重新了解传统的榫卯结构,并且以新的视角将其与现代相结合,为传统榫卯工艺注入创新设计理念。
本论文是以传统榫卯结构为切入点,对榫卯结构家具的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并列举实际例子,寻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收集整理有关榫卯结构书房家具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对家具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
了解现代人们的心理需求,根据设计调研分析对其进行设计定位,使榫卯结构在书房家具设计中得以创新运用。
关键词:榫卯结构;书房家具;创新设计ABSTRACTThe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real wood furniture in the past dynasties. It is a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unity. At the same time,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is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urniture. The connection of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furniture is concise and concise, and the workmanship is fine, the utility is very strong and beautiful. These features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affect the furniture culture all over the world. It reveals the beauty of nature, primitive and structure. Its profou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onnection mode and the form beauty of the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can be embodied in the study furniture. In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regional technology, we need to further collect and understand the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re understand the traditional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and combine it with the modern view with a new angle of view, and inject new ideas into the traditional mortise and tenon technology.This paper takes the traditional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furni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numerates the actual examples, find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llects and collates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of the book house furniture, and carries out a field investigation to it,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furniture materials. .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modern people, design and locate them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so that the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can be used in the study of furniture design.Key words: Tenon and mortise structure; Study furniture; Innovative design.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榫卯结构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传统家具工艺的基石,是充满中华民族智慧的传统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1
案足很矮,似托盘,案边有拦水线。h 是典型的汉代案。
22
东汉时期胡床进入中原,给中国传统起居方式带来了第一次冲击. 在西汉末到东汉初这一时期,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大地,民族大 融汇,又给我们汉民族的起居方式带来了第二次大冲击。
家具的装饰,一改孝子、祥瑞四灵等纹样和内容,代之的是与佛教 有关的莲花、飞天、缠枝花等纹样。
h
55
h
56
h
57h58源自h59庋具:
收藏 储物
柜、橱
h
60
橱柜类:
橱柜类家具的主要用 途是储藏物品。柜的形体 较大,有两扇对开的门; 橱的形体较小,在橱面之 下有抽屉。明清家具中的 柜橱的形制很多,有亮格 柜、圆角柜、方角柜、博 古架、闷户橱等。
h
明代黄花梨万历亮格柜61
明代榉木圆角柜
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社会经 济发展很快。由于大兴宫室和贵族府第,家具业也得到 了空前的发展。
h
矮型与高型并存时时期—25—隋唐
1.造型上宽大、厚重、浑圆、丰满
唐代家具在造型上独具一格,大都是宽大厚重,显得浑圆丰满,具有博 大的气势,稳定的感觉。
2.装饰上追求华丽
唐代,在家具形态上崇尚富丽华贵。如在月牙凳的小小凳腿上,在桌案 的四腿,在床榻的腿足无处不以细致的雕刻和彩绘进行装饰。
h
45
坐具:
席 : 席地而坐
h
46
坐具:
椅子、凳子、墩 等
h
47
h
48
h
49
h
50
h
51
h
52
h
53
清乾隆年间制的紫檀 五屏式靠背太师椅。 两侧背板及扶手,都是透 雕拐子纹,线条粗壮。 座面宽大,下有束腰,束 腰上有炮仗洞的绦环 板。腿下有四面低枨,四 只方墩形足。
h
54
承具:
桌、 案、几
h
23
1.高型家具的出现 2.床与榻的封闭形式
3.与佛教有关的装饰
北周佛像所坐的藤墩。 此墩较高,分三层,上层和
底部都是莲花瓣图案,中部为环 形图案。这种高墩不太合乎人体 比例,所以后世比较少见。
h
矮型与高型并存时时期—24—魏晋
隋朝虽然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但是由于立国时间太 短,看不出独立的风格,只能说它是前代的延续。
h
矮型与高型并存时时期——五2代8 十国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屏风床,三面 围素屏。前面两侧各有一块护板,此 护板只有围屏一半的高度,中间留口 以便上下,床上形成一个较严密的空 间。床的四腿下部有枨,并有牙板装 饰。
《重屏会棋图》中的平台床。图中原绘二人坐在 此床上下棋,李璟在上方观棋。此床简洁无饰, 腿较矮。六朝以后,床和榻有时难以区分,原因 是榻体增大,已打破那“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 的古训,人们常常以床榻统称了。
中国历史朝代: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h
6
席——床榻之始
先民在筑巢而居的远古时代,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用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作为坐卧之具, 这就是最古老的家具--席。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兼作坐具与卧具,可谓床榻之始祖。
俎、几——桌案之始
俎是古时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牲和陈牲之用具。俎的历史最久,其对后世家具的影响也最深。 据文献记载,在传说的远古部落有虞氏时代,便有了俎。俎为后世的桌、案、几、椅、凳等家具奠定 了基础,实在可谓桌案类家具之始祖。
黄花梨圈椅,背板上部两侧有挂牙扶持、 背板上部有一圆形镂雕为饰。扶手两端 向外翻卷,在扶手两端与鹅脖的交角处, 有牙子。座面之下的前腿与座面交接处, 又有云纹托角牙子。两侧是替木牙子。 前腿底枨下有罗锅枨,两侧也是罗锅枨。 底枨为“步步高”作法。此椅的设计者, 很重视耐久与坚固。
h
家具鼎盛时期—33—明代
h
70
现代家具的发展
1 荷兰风格派 荷兰风格派是活跃于1917
-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 国际艺术运动,它是一场松散 的运动,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
h
71
红蓝椅 该椅子扁形的矩形剖面和
纵横交错的构架具有典型的风 格主义设计特色。框架的构件 呈矩形或方形,黄色的终端将 这一点强调出来。所有构件看 似独立,但由主心部件连接起 来像副骨架;在这里,脊梁部 分是扁平斜角的椅背和椅座。 这一设计被简化到最低限度, 极其适合大批量生产,甚至都 可以在家组装。
禁——箱柜之始 禁是商周时的礼器,祭祀时是放置供品和器具的台子。
扆——屏风之始
扆,斧扆,或写作“黼依”,是古时天子座后的屏风,在周朝,是天子专用的器具。它以木为框 糊以绛帛,上画斧纹,斧形的近刃处画白色,其余部分画黑色,这是天子名位与权利的象征。另外, 周天子在冬至祭时,背后"设皇邸"--即屏风。此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
2. 装饰纹样的神秘化
商周家具的装饰纹样,多用饕餮纹、夔纹、蝉纹等。
h
矮型家具时期——1商0 周
饕餮纹
一种想象的怪兽纹,是有首无身、凶猛 吃人的怪兽。它的形象是:正面中心为鼻梁, 有一双巨目,大口,头上有似牛的双角。饕 餮纹有时变化为两个相对的夔纹。饕餮纹凶 猛异常,显示出一种强悍狰狞的美。
蝉纹
蝉纹被看成是商代的图腾。
西安法门寺地宫所藏的唐代素面银香案。
案面两端卷翘,两只板状腿弯成一个S形的流畅曲线, 在板腿的下端,前后各有一条横枨托住板腿,好似托泥的形 式,以此加固板腿。此种弯曲的板腿形式,比较少见。是对 板足案的变化、美化与发展。
h
矮型与高型并存时时期——26隋、唐
唐、五代,在家具发展的历史中,也算作具有特色 的过渡阶段,是高型家具和矮型家具并存的历史时期。
h
矮型家具时期——家具之7始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漆食 案。此器甚大,有拦边, 可能是聚餐用的大食案。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的铜方案
h
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雕花大木案
8
彩绘漆木床
古老典型的凭几。
禁 :承尊之器,如同箱形方案。
h
9
1. 装饰上的等级制度
在等级森严的商周,家具的形制、使用要按照严格的等级与名份行事。
用浮雕和透雕的手法装饰家具,这是战国漆木家具的又一特点。
3. 装饰功能和观赏价值 作为家具,不单一地具有使用功能,同时又兼有欣赏价值和观
赏功能同时,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家具开始具备 欣赏价值。战国时代,已经出现点缀起居生活的家具工艺品了。
h
矮型家具时期——春18 秋战国
秦朝 建立时间短,没有遗留家具。 汉代 厚葬之风盛行。
h
11
h
12
夔纹:如龙,一足,从夊;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h
13
h
14
h
15
h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此时很多漆器已经取 代了青铜器,漆家具的品种有明显的增加。
h
矮型家具时期——春17 秋战国
1. 绘漆 在家具上髹漆和绘漆,这是春秋战国时代家具的首要特色。这时
的彩漆家具,色彩艳丽,黑地为主,配以红色彩绘图案,朴素而又华 美,是汉代家具的序幕。 2. 雕刻
清式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造型上雄伟、浑
厚,装饰上富丽、豪华,表现出强悍与富贵的气派, 成为与众不同的独有风格。
在清代家具中,有苏作、广作、京作的三种作法,或 称为三种风格。
h
家具末期—38—清代
中国家具的基础分类:
卧具 坐具 承具 庋具
h
39
卧具:
榻 卧榻之侧
罗汉床
架子床
拔步床
床,安身之坐者
灯挂椅,搭脑两端向上翘起, 搭脑中部宽大并略向后倾, 有动势。座面下是罗锅枨 (中间高、两头低的形状), 单矮老(枨子上小立柱), 四腿下端的横枨是“步步高”式, 并有托角牙子(枨下镶有牙条、 牙头),体态秀丽,造型简洁, 是典型的灯挂椅造型。
黄花梨木的方桌。 无束腰,罗锅枨,单矮老。 通体素洁,造型简练挺拔
格,被世人誉之为 "明式家具"。
h
家具鼎盛时期—32—明代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句话予以总结。 以上四句话,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 当我们看一件家具,判断其是否是明代家具时,首先要抓住其整体感觉,然后逐项分析。只看一点 是不够的,只具备一个特点也是不准确的。这四个特点互相联系,互为表里,可以说缺一不可。
h
29
1.高型家具品种齐备
最根本的特点就是:高型家具品种齐备。桌、椅、案、几、 床、榻、柜、箱、橱、凳、墩,以及架、台、屏风等。
2.造型挺秀装饰简洁
从五代开始转变唐风,唐代家具的圆形体特征逐渐减少。 宋在五代基础上,又向前发展,呈现挺直、秀丽的特点。
h
高型家具时期——宋、辽30、金
h
31
我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 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时期,形成了独特风
中国古典家具设计思想
h
1
静夜思
低 举 疑床 头 头 是前 思 望 地明 故 明 上月 乡 月 霜光
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
h
2
h
3
h
4
起居习惯: 席 地而坐 → 垂 足而坐
h
5
→ 魏晋
→
宋元 →
流人行们起方,魏清这席居面席晋代个地宋作日至地以家时而息元臻明坐后具期坐用时成代与,体,,家期熟,垂高受家量具,,中足型文具增的垂而国坐家化均大主大足家两具和较,要放具坐种渐生低注形异在的方多产矮式彩工高重式。力。。,艺型雕交至的至进、家饰替唐限此入造具而消代制,一型普自长,,中个、及成。高家国辉结民型一具传煌构间家格都统时、,具。很家期装成日简具,饰为趋陋的并等人。造们 型在、世结界构家基具本史定上型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