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一、师导入: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二、生观看视频全景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三、学习第2节:1、师: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生自己读3、指名交流(师补充: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13000平方米,三个俑坑大约有一个半我们学校这么大。

)4、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还有谁?可邀请)师过渡: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让我们先来看看将军俑。

四、学习第4节:1、生看图(将军俑)请同学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2、指名读第4节3、自己读课文,体会体会将军俑有什么鲜明的个性特点?4、师:你可以说说你的体会。

你也可以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将军俑的个性特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生交流:(师评价:威风凛凛、指挥若定)5、男生齐读五、学习第5~9节1、师:除了将军俑外,课文中还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生: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用刚才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重点学习,看看图,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它们的个性特点。

2、生自学(时间允许:两人交流)3、第5节(1)选择学习武士俑的举手(2)谁来说说体会?还有吗?读出体会也可以。

(3)现在想介绍武士俑的起立齐读(评价:英勇无畏、整装待发)4、还有交流其他兵马俑的吗?第6:骑兵俑(能骑善射、勇猛无比)第7:车兵俑(忠心耿耿)第8:弓弩手(箭术高超)第9:马俑(跃跃欲试)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

让我们近距离地再看一看。

生放视频(神态各异)六、学习第10节1、请同学们自己练读这几种神态的描写2、你能读好哪一种神态,就选这一种来读。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说教材】1、教材分析:《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一篇状物类的散文,它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本文采用了数据、比较、举例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2、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意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说教学方法】1、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画面,让学生赁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感受、体验抽象的文字、概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时我就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画面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网络的运用,能在读与写之间架起桥梁,创设读写结合的契机,加大重点知识的训练密度,使学生在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时我让学生写出各种俑的特点,既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学──交流──点评──理解──感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人人有学习的机会、动手的机会、展示的机会,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全体性。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网络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说说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秦兵马俑的?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学习规模宏大部分1、学生自读,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2自然段,进入规模宏大板块学习。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篇一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⑴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

(重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

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六年级美术上册《秦陵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新湘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秦陵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新湘版

总课时第 16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6课 秦陵兵马俑 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能简单说出兵马俑主要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分析兵佣的外形结构特点,描绘兵马俑的线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以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兵马俑的了解和感受。凝聚集体的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 难 点 了解兵佣的外形结构特点。 描绘兵马俑的线描图。 教法学法 欣赏、评析、自主表现、创意指导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游戏导入 模仿秀游戏。 二、观察分析、丰富想象 1、课件欣赏秦俑兵阵图片。 图1,概况:秦始皇陵兵马俑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排列有序,气势磅礴,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布阵特色:变化统一,静中有动。图2,号坑:有武士佣和拖战车的陶马,排成方阵。图3,二号坑:有一千多件兵马俑,是以战车、骑兵为主组成的4个兵种混编的阵列。图4,三号坑:属于指挥位置所在的小坑。 2、课出示件陶俑、陶马、陶车的图片。 图5,神态各异的陶俑:将军俑、军吏佣、跪射佣、骑士佣、跪坐佣、立射佣、军士佣等,它们有的呈站姿,有的呈跪姿,还有骑射、驾车等不同姿势。图6,陶马、陶车赏析。 三、方法指导、小组创作 1、重点解决兵佣正面与背面相结合的绘制方法。 2、小训练,了解兵马俑阵制作步骤:在两张硬纸板上用线条分别绘制兵马俑的正面和背面;用剪刀将兵马俑的轮廓剪下来,将正面和背面粘在一起,空白纸作为支撑。 3、学生作业,教师随堂巡视。 四、作业展评、小结全课 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实地感受秦兵马佣独特的艺术魅力。 全班同学模仿兵佣。 学生欣赏图片,观察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体感知兵阵庞大的壮观气势,为场景设计做铺垫观察分析陶俑、陶马、陶车的结构及其形态特点,为佣阵的细节设计做准备。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在网络环境下,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自主查找、筛选、研究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利用网络,理解课文内容,扩展知识,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秦兵马俑》的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秦兵马俑》。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那些有关秦兵马俑的知识?3、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通过交流,我们还知道了出土的近7000个兵马俑,竟然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兵马俑,仔细端详这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

二、学习课文1、请大家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一读相关的内容,查一查相关的资料,可以同桌交流。

⑴课文写了那些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⑵请选择你最感兴趣、最喜欢的俑,结合课文内容,并点击相应的图片,细细体会他的鲜明个性。

(呆会儿向大家介绍,要说出喜欢的原因,好好准备哦!)2、学生结合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学习。

3、交流:⑴先请同学说说课文写了那些类型的兵马俑?你记住了几种?⑵关于这些兵马俑的个性特点,我们暂且不逐个讨论,呆会儿大家在介绍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兵马俑时要把它介绍清楚。

谁第一个来介绍?评价:介绍得怎样?他是从那几方面来介绍的?对呀,抓住俑的外貌、神态、动作、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就把俑的鲜明个性介绍的栩栩如生。

关于俑,谁还有补充?我来看看你们概括的个性特点。

⑶逐个介绍,评价,补充。

4、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走进他们,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快速浏览4—10小节,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读后交流。
你对哪些兵马俑印象最深呢?仔细读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个性特点的?
读后交流:将军俑: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将军俑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指名学生表演将军的样子,请其他学生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4)度图片】/uploads/20101020/143/128753280000143006.jpg
学习第10小节
自由读,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感受
小小组内分工分别读4个分句,然后小组表演朗读。
是呀,一个个兵马俑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珍品。想欣赏/1287710127930.gif
能把将军俑的……读出来吗?
武士俑:/uploads/20101020/143/128753280000143006.jpg
(1)武士俑是怎样的?(2)你觉得武士俑和将军俑有什么不同吗?出示图片(服饰、神态、武器)(引导理解“个性鲜明”)……(3)齐读
学会精读课文,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是重难点,而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便能够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确定了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四、四、教学方法
1、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挖掘语文的审美因素,通过看和读把学生带入意境,入文入境,触景生情,是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高效策略。
2、学习本文写法按方位顺序写一篇游记或一处景物。
板书: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服饰
个性鲜明神态
六、六、教学反思
教学本节课时,我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观看兵马俑的全景视频,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读文探究问题,体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为了实施高效课堂,我设计了一系列层层紧扣中心的问题,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这样一些核心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细读课文,读后全班进行交流。再通过视频资料,图片展示,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化感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之,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读文——入情——入境”,用心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秦兵马俑)。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填吧,出示:()的秦兵马俑。

3、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二、精读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你又有了哪些新的发现和感受?在有所发现和感受的地方写写批注,开始。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询问: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同桌分享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4、大组交流:你感受到了什么?(弹性设计)⑴ 规模宏大:板书:规模宏大①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名读,映示: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A、能读好吗?先练一练。

指名读。

引导评价:如果他读得不好?就问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能读好吗?如果读得好,问读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读?师引:读得好,说得更好,兵马俑的规模是大呀!能填一填吗?出示填空:俑坑的'面积达______,相当于篮球场的______,相当于足球场的______,还相当于_____的……指名回答。

B、小结:说得真好,作者正是采用列数据、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让我们一齐来感受。

引读。

C、其实,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我们也同样能感受到兵马俑的恢弘气势。

引读:站在高处鸟瞰──D、想亲眼看一看吗?(映示图)你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E、师小结:这一切,不正展示了当时秦军的强大力量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站在高处鸟瞰──② 过渡:我们从第二小节中感受到兵马俑规模宏大,你们读了其他部分,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⑵ 类型众多:① 能具体地说一说吗?还有谁想补充?② 谁能连起来说?③ 小结:说得真好。

四年级上册课本秦兵马俑[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教案]

四年级上册课本秦兵马俑[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教案]

四年级上册课本秦兵马俑[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词。

2、了解课文大意,课文的思想内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展示课题,启发谈话。

师:欣赏以后,谁能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生1:很神奇。

生2:令人难以相信。

生3:规模宏大……(教师相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分析1、规模宏大,体现在哪个自然段中。

生:第二自然段。

2、除了规模宏大,兵马俑还有哪些特点?在哪个自然段中进行了总结?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三自然段。

引导认识过渡段及作用。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的要求:(1)先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一读。

(2)再自读课文,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3)再轻声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

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1)、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四)品读课文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展示课件神态各异的兵俑。

2、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9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5、点练习:“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展示问题: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学习谈一谈吗?2、学生发言,引导并展示军阵图。

(六)作业课后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作更深入研究。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1.在我国陕西省临潼县,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生齐:秦兵马俑)
2. 播放课件
3. 激情导入:
1979 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感叹道:“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秦兵马俑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感受,发出这样的赞美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秦兵马俑。

二、快速浏览,抓住特点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特点,学习写法
(一)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表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词句。

2.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兵马俑规模宏大?(抓住数字)
(2)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兵马俑这种的气势读出来吗?
(3)学生齐读,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3. 小结
(二)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快速浏览课文,看作者生动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出示课件)
2.重点学习将军俑
(出示图片)
这位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
作者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这位将军呢?(出示文字)
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位将军描写得栩栩如生,你发现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体会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想象相结合的写法)
3.指导自学。

(1)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其他的兵马俑。

(2)教师点拨:先确定学习内容,再感情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兵马俑的特点。

(3)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汇报。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展示相应的课件,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兵马俑的特点。

4.感受“形态各异”,练习仿写人物形态
(1)(出示课件引读第十节)
(2)感受兵马俑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A.作者是如何把这群没有生命的兵马俑表现得栩栩如生呢?
B.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吗?
C.八千个兵马俑就有八千种不同的神态,在你的心中还浮现出了哪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呢?你能学习作者的写法,把它们描绘出来吗?(小组合作,展开想象,仿写句子,集体交流)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 过渡:看着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感叹道:“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美国前国务卿
基辛格博士留下了美好的祝愿:“能创造这个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
未来”。

此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自主交流)
2.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

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
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这也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让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投影出示):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这在古今中外的
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3.师激情引读课题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秦俑文化仅仅向我们敞开一扇小小的门。

关于秦俑的话题,秦俑的谜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阅读余秋雨的《藏着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国游》。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个性鲜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