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指导课 六年级《小小说.结尾》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微型小说 悟结局精妙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微型小说 悟结局精妙

群文阅读之品微型小说悟结局精妙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成艳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系列微型小说,了解微型小说基本特征,明确微型小说的概念,激发阅读微型小说的兴趣。

2.学生自主选读三篇微型小说,尝试运用推想法推测故事结局,体会作者匠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相互交流中加深对微型小说结尾特点的认识,并体会微型小说结局的精妙:有想象力、意料之外、引人深思等,激发学生创作微型小说的兴趣。

教学选材:《最后一个人》、《让座》、《耳朵》、《最后一只乌鸦的最后一句坏话》、《窗》、《弯弯的月亮》、《在柏林》。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了解学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品读系列微型小说,领悟结局的精妙之处,大家敢挑战吗?(板书:品微型小说悟结局精妙)看到这个名词,你觉得微型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预设板书:篇幅短小)师:怎么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目前被誉为最有想象力、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吧。

二.初识微型小说,推进概念了解,体会结局精妙(1)引学,了解微型说特点,从文中找线索推测结局,初体会结局精妙。

【PPT】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美·弗里蒂克(25字)师:挑战一下这位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你能用一句话或是两句补充完结局吗?说说你这样补充结局的理由吧。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师根据现场进行及时评价。

)师:从文中的关键词进行推想,恭喜你,你无师自通了群文阅读中要学习的一种方法。

(预设副板书:推想)师:你们的想象不亚于大作家了哦【PPT】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师:看了25字微型小说,有何感想?小结:短短的25个字,却深深的吸引了我们,让我们有充分想象的空间,这就是微型小说的结局精妙之一。

(预设板书:结局精妙有想象力)(2)辅学,完善小小说特点,从不同角度推想,推测结局,再体会结尾精妙。

师:很多微型小说其实取材于生活,比如说这个画面,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分段呈现)抢座杨洪啸他冲了上去,两手扳住车门,用力一拉,胳臂肘朝后一捣,两腿一瞪,上了车。

群文阅读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

群文阅读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

群文阅读——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教学目标: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初步了解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文体特点;通过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

2.在简要欣赏小小说结尾的过程中,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激发阅读小小说的愿望。

3、掌握并学习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

2、掌握并学习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l 课前三分钟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生齐读: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师: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是谁在敲门?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

推想阅读这种阅读习惯很重要。

据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它篇幅短小、人物集中、情节单纯、以小见大,富有戏剧性,完整地包括短篇小说应有的情节。

板书:微型小说一、猜想结尾,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很有趣的微型小说,名字叫《摩尔根掉井里去了》(出课件出示题目)。

2、听老师用讲故事的形式把这篇微型小说的内容讲一讲。

3、老师过渡:听到这里却没有了结尾,聪明的你们有兴趣来猜一猜吗?4、学生猜想结尾。

(1)学生猜想预设:一是消防队员救出了摩尔根。

二是摩尔根在枯井里死去了。

总结:孩子们,你们都很能干。

听到前面的故事就可以猜想后面的结局,这可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习惯。

(停顿)5、老师过渡:想知道作者是怎样结尾的吗?真相马上揭晓(课件出示):(“摩尔根又不是小孩,它是我家的大公鸡。

”比尔爷爷说。

这时,摩尔根扇动翅膀,奋力向上一飞,飞出了井口。

它“喔喔喔”地叫着,那声音就跟小孩的“哇哇哇”声一个样儿。

六年级群文阅读《小小说》教案

六年级群文阅读《小小说》教案
三、概读小小说,把握整体
1、讨论两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
2、《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人物情节关系图,用自己的话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4、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快速阅读《爱之链》,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形象地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自己先读,然后4人小组讨论,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画在卡纸上。
5、交流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四、比读小小说,发现异同
1、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的身份等方面去揣摩。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各小组可以选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另一个同学补充。)
4、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
二、趣读小小说,初识特点
1、(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
生齐读:地球上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2、分享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
(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
3、总结小小说阅读的主要方法。
五、回读小小说,质疑拓展
1、两篇小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2、学生交流。
六、作业:
1、研读小说《麦琪的礼物》,画出情节图。
2.选读《欧享利短篇小说》,体会欧享利小说结尾艺术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语言艺术、标题含义、结尾匠心等等,都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小小说群文阅读”中,重点选了两个点:人物关系与情节,独具匠心的结尾。采用的主要阅读策略是“画情节图”和“对比阅读”。课堂上,注重学生自己提问,伙伴讨论,教师随机提供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课堂中各种相关因子之间的联结,很好地体现了“教阅读”的目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自己运用阅读经验解决问题。

《小小说的意外结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小说的意外结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小说的意外结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作者:李娅汤亮汤玉春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10期【选文来源】《小学生群文读本》六年级(上)【执教年级】六年级【阅读篇目】“1”:《在柏林》“X”:《窗》《雪夜》【议题分析】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

它往往从一个侧面、一个瞬间之中,捕捉生活,表现主题,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

细读它的结局,能发现作者情节设置的巧妙。

通过结局去找线索,根据线索推理结局,体会其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文体特点。

【文本解读】《在柏林》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

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老后备兵役的一段话控诉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重大灾难。

《窗》这篇小小说以“窗”为线索,展开情节。

结局的构思是最精彩的部分,体会到靠窗病人的善意,对他油然生出敬佩之情,更鄙视不靠窗病人的丑恶灵魂,从而体会到人性的美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雪夜》篇幅虽短,情节曲折离奇,一波三折。

最意外的还是小说的结局,落差感极强,一系列“儿子还活着”的假象之后,最后才由警长说明儿子早已死去的真相,给人一种突转的奇特感受,富有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1. 梳理文本线索与结局,感知小小说的结局“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特点。

(教学重点)2. 根据线索与结局的推理,建构起此类文本中线索与结局的关联。

(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交流】1. 看一组漫画《打招呼》。

2. 这个结局真的很意外,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这样的一组议题。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直接点题1. 师板书课题。

2. 生齐读议题。

二、梳理文本,聚焦议题(一)感知意外结局1. 师:我们一起看小小说《在柏林》,读阅读要求:思考结局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到在意料之外?(板书:意料之外、结局)2. 生自主学习,教师板书,相机指导。

3. 汇报交流,师贴板书。

(二)根据结局找线索1. 过渡:结局的这些地方的确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小小说阅读PPT教学课件

小小说阅读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13
朝阳目标专题复习五《二十年以后》
1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 么作用?(6分)
答案: 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 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2020/12/10
14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0.“穿灰色衣服的女子”这一人物形象有哪 些特点?请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⑴普通劳动者,社会地位不高(餐馆出纳); 但年轻漂亮。
⑵装腔作势,故作矜持,自欺欺人(假装爱读 书,故意把书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谈,谈 话中又说自己讨厌金钱等)。
⑶虚荣,内心空虚,羡慕富人生活(说汽车在 等自己,马上去参加音乐会等)。
每答对1点给2分。形象特点1分,具体描写1分。
2020/12/10
10
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题型有: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 写的一般作用(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 氛;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 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2020/12பைடு நூலகம்10
4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
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 其作用。 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 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 要求作答。

群文阅读:小小说的意外结局

群文阅读:小小说的意外结局

小小说的意外结局蒋军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能结合语境,比较辨认“没、似、奔、倒”等多音字。

2.通过句子之间的比较,发现文章环境描写的特色及对于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

3.通过文本比较,深入研读了解老支书的高尚品质。

4.通过文本比较,知道、感受小小说“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处理方式及效果。

“我”读懂了什么师:请你自由读《桥》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边读边想:我读懂了什么?(生朗读)师:默读更便于思考。

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我读懂了什么?(生默读)师: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那天雨非常大,像泼、像倒。

这是环境描写。

师:是的,这篇文章里的环境描写挺多。

生:我知道了村里的老汉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

师:哦,他在感受、分析老汉这个人,你还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先人后己(以身作则、勇敢……)。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的结尾很特别,我没想到那个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

……第一次比较:研究环境描写(比较、辨析环境描写的句子)师:刚才有人提到环境描写。

这篇文章很多地方写到了洪水,找一找,画一画。

(生默读,画句子)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⑤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⑥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⑦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⑧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师:通过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描写洪水的句子分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

师:这些句子写出了什么?生:这些句子写出了当时的洪水很大。

生:这些句子都描写了洪水来临时的场面。

生:这些句子写出了洪水非常凶猛,当时情况非常危险。

师:这些句子都是在写洪水,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比较,你就会发现作者写洪水用了多种方法。

生:我发现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这个词写出了洪水到来时那种恐怖的感觉。

小说的结尾作用ppt课件

小说的结尾作用ppt课件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爱好。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 氛围 。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设置阅读题主要有三类
• 一、作用题:1“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3“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 二、比较题:这样的结尾处理是否合理; 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
• 一般评述题。
பைடு நூலகம்
鞋说
• 作者在文末引用谢灵运的话并抒发了一番感慨, 对此应如何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 谢灵运的话原意是:人生苦短,一辈子能穿几 双鞋呢?劝导人们及时行乐,寄情山水。(1分)
• 作者借用来警戒人生,表达了珍惜时间、珍惜 生活、珍惜生命,走好人生之路的愿望。(2分,
• 示例一:这一段在小说中必不可少。(写 “我”对玛丽送别的珍惜和怀念,使得作 品拥有一个完整而感人的故事情节;②丰 富人物形象,玛丽的善良和感恩给我带来 的永恒影响,让人回味;③是作者对人情 美、人性美的讴歌,突出了主旨。
• 示例二:这一段有蛇足之嫌。①“我”对 酸玛丽的认识前:已有完整表现,“我” 会将玛丽铭记在心不言而喻,写出来反而 丧失了蕴藉美; ①玛丽这一人物形象的塑 造,以玛丽自身表现的刻画最精彩传神, 这一段只写“我”的感受,相比之下,缺 少艺术感染力;③小说的生题不言而喻, 不必明写出来。(观点明确,分析言之成 理,写出一点给2分,语亩表达l分。)
⑵小说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 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 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 《项链》。 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 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 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 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小小说鉴赏技巧ppt课件

小小说鉴赏技巧ppt课件

2021精选ppt
10
2、写景法:
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 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
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 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2021精选ppt
11
三、小说的情节:
1、情节的组成: 2、情节安排技巧:
一波三折式 首尾呼应式 倒叙式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3、贯穿情节的线索—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情节的发展—表现性格. 5、情节的发展——表现主题.
2021精选ppt
12
三、小说的情节:
(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
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技巧: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
彼伏”“人声鼎沸”是为了渲染气氛,反衬父爱
无价。
⑦制造悬念。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
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
彼伏”“人声鼎沸”是为了制造悬念,推动情节
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⑧照应。如《睡美人》,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微
笑鼓掌,照应了开头写女A角突然失踪,突出了女
2021精选ppt
7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如: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
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
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
手的好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
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
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人群里发出啧
是因为“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从而写出了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读,感觉…… 读到结尾,回过头再读,感觉……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2
读结尾,回头看
交流话题:
我会回头看…… 第一次读这一部分…… 读完结尾,回过头再读……
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
——作家苏曼诺夫
3
再回头,体验人生
小说的魅力在于,你可以创造无数个世界、
无数种可能,也可以在小说中体验无数种人生, 体味丰富的人性。 ——作家雪漠
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
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
失去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
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
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声音响亮,教室里每一个人轻松地听到。
是交流,不是回答问题。
是表达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不是做阅读短文。
小 小 说 · 结 尾
1
读《丰碑》,看结尾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 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以看 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 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 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延伸阅读
1.阅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品味“欧〃亨利式结尾”, 记得“回头看”,让自己作为故事中的人物去体验人生。 2.搜集、整理类似小小说,制作属于你的小小说集,也可以作 为毕业礼物赠送给同学,扉页写上你的感悟,与同学共勉。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