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土壤改良治理方案

合集下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一、土壤改良1. 合理施肥:建设生态茶园首先要根据土壤的类型和茶树品种的生长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使茶树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

2. 生物有机肥: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并通过堆肥、发酵等工艺制成生物有机肥,在保障植物生长的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 灌溉管理: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使水分均匀地分布在茶园内的土壤中,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水资源利用1. 蓄水设施:建设生态茶园时,应合理规划蓄水设施,包括水库、水塘、水窖等,将雨水进行集中蓄存,以应对干旱期间的水源不足问题。

2. 捕集和利用雨水: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和生活用水,在节水的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3. 水质保护:对生态茶园周边的水源进行保护,杜绝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对水源的污染,保障生态茶园周边的水质安全。

三、有害生物防治1. 生物防控: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鼓励益虫,对害虫进行天敌防治,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物理防治:如利用黄板捕虫、覆盖网等物理手段,对茶园内的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生态防治:通过植物间作物与生境、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种生物多样性,降低害虫的发生、传播和侵害。

四、茶叶采摘技术1. 采摘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湿度较高的时候采摘,这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比较丰富,质量更好。

2. 采摘方法:采用手工采摘的方式,避免机械采摘对茶树的伤害和茶叶的损坏,保证采摘质量和茶叶的完整度。

3. 采摘标准:严格执行采摘标准,采摘时只采撷嫩芽及嫩叶,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是茶叶种植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其中的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土壤改良、水资源利用、有害生物防治和茶叶采摘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保障生态茶园的高质量茶叶生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田土壤的改良方法

茶田土壤的改良方法

茶田土壤的改良方法
想要生产出好茶,不仅和树的种类以及加工方法有关,同时对土壤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有特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土壤对茶树次生代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茶叶芳香物质合成的重要要点。

所以茶田土壤的改良是茶农必需重视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茶田土壤的改良方法。

在有机茶叶生产实践中发现,除了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的作用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产地土壤中含有的特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茶树次生代谢,合成较为特殊的茶叶芳香物质。

因此茶园土壤改良对提高茶叶质量、保持有机茶叶品质优势至关重要,现从以下几方面引导茶农实施土壤改良:
首先是进行肥料改革。

大力推广使用以羊粪为主的农家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其次是推广配方施肥。

根据茶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表明,分发茶园施肥建议卡,帮助茶农进行科学合理配方施肥,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效果十分明显。

同时,还须注意引导茶农施用含微生物有机肥,增加土壤微生物菌群,活化土壤。

第三是推行茶园覆盖。

针对茶园土表裸露且土壤严重酸化的问题,在茶园管理上引导茶农采用稻草进行园面覆盖,既能中和土壤酸碱度,又能保水保土保肥,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限制杂草生长。

另外组织引导茶农在茶园内种植豌豆、黄豆等经济作物,增加茶园有机质。

第四是开展茶园翻耕。

发动群众开展茶园翻耕及施用羊粪、花生藤等茶园管理工作,使茶园翻耕成为茶农管理茶园的日常事项。

现在大家是不是如何对茶田土壤改良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呢?希望小编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使茶农们都能够种出优质的茶叶。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生态茶园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的茶园种植模式,旨在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茶叶品质、提升农民收入。

为了实施生态茶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一、土壤保护与改良1. 实施有机肥料和复合肥的合理施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2. 增加有机物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有机质的补充和翻耕,改善茶园土壤的结构。

3. 合理轮作和间作,利用多年生植物种植与茶树轮作,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4. 加强水土保持措施,例如修建沉淀池和水渠、植被覆盖等,防止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1. 保护茶园周边的自然环境,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破坏。

2. 种植多种植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吸引鸟类和昆虫等生物,维护生态平衡。

3. 设立生物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避免捕杀和破坏。

4. 建设昆虫害虫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三、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1. 架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用于浇灌茶树,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2. 改善排水系统,利用沉淀池进行净化处理,减少茶园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

3. 实施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4. 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控制茶园周边水域的农业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健康。

四、温室建设与能耗减排1. 建设温室,提供良好的茶树生长环境,延伸茶叶采摘期。

2. 采用温室智能控制技术,合理调控温湿度、通风等参数,减少能源消耗。

3.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给温室生产所需的电力,降低温室能耗。

五、农民培训与收入提高1. 组织农民参加生态茶园管理培训,提高其生态保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2. 开展优质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培训,提高茶叶品质。

3. 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促进茶叶销售和品牌建设。

4. 建立茶叶品牌认证机制,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六、科技支撑与示范推广1.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开发适应生态茶园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

茶叶的茶园土壤改良与保护

茶叶的茶园土壤改良与保护

茶叶的茶园土壤改良与保护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广泛食用的饮料。

茶叶作为一种农产品,其质量和产量与栽培茶园的土壤质量息息相关。

因此,茶园土壤的改良与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茶叶的茶园土壤改良与保护的方法和重要性。

第一节:茶园土壤现状分析茶园土壤通常分为红壤、黄壤和黑土三种类型。

这些土壤对茶叶的生长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然而,由于长期大规模种植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茶园土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土壤酸化、养分流失和土壤侵蚀等。

第二节:茶园土壤改良方法1. 有机肥料的施用: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团聚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2. 矿质肥料的合理使用: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茶叶需求,科学选择矿质肥料,并注意适量使用,避免养分过剩导致土壤污染。

3. 翻耕和措施:合理的翻耕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水能力,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

同时,在茶园土壤中采用覆盖物和保持地被植被等措施可以减缓土壤侵蚀速度。

4. 微生物肥料的利用: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微生物肥料有助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第三节:茶园土壤保护措施1. 水土保持:茶园在山坡地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应采取梯田种植、沟槽固土和合理的排水系统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2. 土壤酸化控制:合理选择土壤 pH 值适宜的茶树品种,通过灌溉水质调节和精确施肥等措施,控制土壤酸化的程度。

3. 防止化学污染: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农药和化肥,避免土壤被污染,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4. 合理轮作和休耕制度:茶园在连续种植一定时期后,应采用合理的轮作和休耕制度,减缓土壤疲劳现象,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第四节:茶园土壤改良与保护的重要性茶园土壤的合理改良和保护对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好的土壤质量可以提供茶叶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促进根系发育。

同时,保护茶园土壤可以减少茶园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茶园土壤改良与肥料施用技术

茶园土壤改良与肥料施用技术

茶园土壤改良与肥料施用技术茶叶是我国传统的优质农产品之一,而茶园土壤的改良和合理肥料施用技术对于茶叶的生长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茶园土壤改良和肥料施用技术的相关知识,帮助茶农提高产量和茶叶品质。

一、茶园土壤改良技术1.1 有机质添加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对茶叶生长非常关键。

有机质的添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常见的有机质添加物有农家肥、腐熟的畜禽粪便等。

在茶园的土壤上施加适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1.2 矿质添加茶叶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养分,如氮、磷、钾等。

可以通过适当的矿质添加来满足植物的需求。

常见的矿质添加物有磷酸二铵、砂糖磷钙、硫酸钾等,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和茶叶生长的需要来合理选择添加物。

1.3 酸碱调节茶叶生长对土壤pH值有一定的要求。

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茶叶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硫酸等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其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具体的调节方法需要根据土壤pH值进行合理判断。

二、茶园肥料施用技术2.1 施肥时机茶园的肥料施用时机要掌握得当,以适应茶叶生长的需要。

一般来说,茶树生长旺盛的时期是春季和秋季,这两个时期是施肥的关键时机。

春季施肥可以促进茶叶生长,秋季施肥可以提高芽叶的品质。

2.2 施肥量和施肥比例茶园施肥的量和比例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茶叶的生长需求来确定。

过量施肥会导致茶树生长过旺,不利于芽叶的产生,而过少施肥则会导致茶叶的养分不足。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平衡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施肥比例,保持合理的养分供应。

2.3 施肥方法茶园的施肥方法应具体根据土壤和茶叶的特点来选择。

常见的施肥方法有基肥施用、穴施、追肥等。

基肥施用一般在种植前进行,穴施是在茶树旁挖坑施肥,追肥则是在茶树生长期间进行补充养分。

2.4 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使用有机肥和化肥能够互补优势,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村级茶园低产改造实施方案低产茶园的改造

村级茶园低产改造实施方案低产茶园的改造

村级茶园低产改造实施方案低产茶园的改造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成为了问题。

其中,村级茶园的低产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为了提高茶园的产量和品质,我岗村制定了一份村级茶园低产改造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概述本实施方案主要针对我岗村现有的茶园进行改造,主要包括土地改造、施肥改造、农药改造、园艺改造四个方面,旨在通过实际性措施提高茶园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全村农民的经济效益。

二、地力改造地力是茶树生长的基础,茶园的土壤质量直接影响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土壤改良方案。

具体措施如下:1. 肥料施用:合适的肥料施用可有效改善土壤供养状况,提高茶树的营养状况。

茶园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方法,尤其是有机肥的使用,让土壤更为肥沃。

2. 水分管理:适当控制茶园的水分,为茶树提供足够的水分是十分必要的,但过量的水分会导致土壤固化,增加茶树病害,因此一定要适度浇水。

3. 土壤改良:除了施用肥料并控制水分,适当改良土壤也对茶树的生长和提高产量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施改造的过程中,垫上一定厚度的鸡粪或烤烤麦秸秆来改善土质。

对于较难改良的土地,可以加入适当的土壤改良剂。

三、施肥改造茶树对养分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肥料的施用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之一。

因此,村里建议采用绿色肥料或纯有机肥进行施用,避免使用化学肥料过多的问题,通过有机肥中的纤维、腐殖酸等有效营养物质为茶树提供营养。

四、农药改造茶树的病虫害和管护问题是影响产量的问题之一。

我们采取科学管护,避免大量使用农药,采用防治草害方法。

五、园艺改造园艺改造主要是指对茶园内部的结构、苗圃、枝条、茶叶生长等进行调整和完善。

具体措施如下:1. 枝条调整:茶树老化、生长不良、长势过于繁茂的枝条进行营养调整。

2. 照顾新枝:在茶树上保留可成为新枝的嫩芽,调整茶树枝条,使茶叶在生长过程中更加健康。

3. 茶叶袋:尤其是对于新嫩的茶叶,采取袋留形或袋转三角形等将茶叶壳住,可以防风霜、避免虫害,保证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茶园的土壤怎么管理?

茶园的土壤怎么管理?

茶园的土壤怎么管理?茶园的土壤管理非常重要,对茶叶的品质影响非常大,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茶园的土壤怎么管理?1.常规成年茶园的土壤耕锄(1)耕锄的时期与深度成年茶园耕锄的时间和深度因各地自然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的不同差异较大,但均可分为春夏季的浅耕和秋冬季的深中耕。

①春季耕锄。

时间是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高山茶区(海拔1200米以上)可到4月上旬。

此次浅耕一般是结合施春肥进行,耕深7~10厘米。

目的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补给营养,促进春茶萌发生长。

②夏季耕锄。

一轮茶结束(约在5月中下旬)结合追施夏肥进行,耕深10~15厘米。

茶园经过春季的采摘和其他农事活动,土壤表层已被人的多次践踏而板结,妨碍了空气的流通和雨水的渗透,而这时又是杂草生长旺盛期,因此夏季耕锄极为重要。

③伏耕。

夏末秋初(7月下旬至8月上旬)当第二轮茶结束时配合施秋肥进行,耕深10~15厘米。

这时气温高,光照强,还往往伴随干旱,适时耕作对彻底杀灭杂草,促进土壤硝化细菌活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具有显著作用。

④秋耕。

秋末冬初(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当地上部停止生长时结合施冬肥进行,耕深15~20厘米。

这次耕翻不仅可以将杂草随同基肥翻入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营养,促进根系生长,同时还加速土壤的自然风化,使肥分释放,土壤结构改良,为次年春芽(越冬芽)的大量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成年老茶园秋冬季的深中耕,可以每年一次。

但对根系密布行间,尚在壮年期的茶园,则不必年年冬耕,可每隔2年一次,以免大量损伤根系,影响树势发育和下年春茶产量。

(2)耕锄方法和工具耕锄方法合理与否对茶树生长和水土保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劳动工效也有很大影响。

在锄草时靠近茶树下的地面应浅削,尽量减少对茶根的损伤,密集于丛脚的夹窝草宜用手连根拔除。

除去的杂草应积于行间,借助晴天的烈日晒死或运出园外,制作堆肥。

锄草方法与水土保持关系很大,在坡地茶园,如顺坡耕锄草,将扩大表土沟蚀,引起冲刷,故应沿等高线(或梯面)进行。

安溪茶园土壤存在的问题与改良措施

安溪茶园土壤存在的问题与改良措施

土壤肥料14(接上页)(3)辅助授粉:人工授粉能有效地解决因授粉不良产生的缺粒秃顶问题。

做法是:在开花期选择晴天上午9—11时,用“T”字型木架,触动植株,促进雄穗集中散粉,隔天1次;也可采用人工采粉、点粉,授粉结束时全部去雄,以提高结实率和商品率。

(4)适时灌水:孕穗抽雄期以后,是玉米需水临界期,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70%—80%,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光合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利于授粉结实,提高产量。

茶园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茶叶的品质。

生产实践表明,影响茶叶品质的诸多因子中,土壤是一个重要因子。

安溪县是著名的乌龙茶之乡,全县现有茶园面积近60万亩。

其土壤受成土母质影响,低海拔茶区的土壤以红壤、黄红壤为主,中海拔茶区的土壤以黄红壤、黄壤为主,丘陵茶区的土壤大多为砖红壤和红壤。

长期以来,由于粗放型耕作以及农民不科学的盲目施用化肥、农药等,土壤肥力状况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造成土壤结构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通过茶园土壤调查研究,了解茶园土壤肥力现状、存在问题及变化趋势,为改进茶园土壤管理,提高茶叶品质,指导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一、茶园土壤存在主要问题1.部分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安溪铁观音茶园土壤酸化较为严重,据调查,茶园土壤p H值普遍偏低,p H值低于4的强酸性土壤样品占的比重较大。

2.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盲目大量使用化肥,特别是大量使用氮肥,造成Ca等盐基离子大量淋失,以及水土流失、踩踏压实、土壤有机质下降等造成茶园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通气性变差,严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和茶叶的产量及品质。

3.不当的耕作使铁观音品质下降从调查发现,在新茶区所产铁观音品质普遍高于老茶区,5年以上的老枞铁观音品质下降明显。

传统上,茶农常在每年茶季结束后,挖取茶园梯壁上的新土施肥以提高茶叶香气,改善茶叶品质。

如今茶农为了追求新枞,保证铁观音优质高产,直接将5年龄老枞茶树连根拔掉,而后用推土机将1米深的老土层推去,深翻底层新土重新植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园土壤改良治理方案
核心问题:
治理茶园土壤偏酸性,缺P、K或P、K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背景:
茶园地点:贵州遵义
场地基本情况:境内海拔800〜13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7 C, 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降水量1200 毫米,无霜期270 天。

有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

茶园面积:3500亩
茶树种类:绿茶类病虫害类型和程度:茶小绿叶蝉和茶叶螨类害虫,虫害高峰期7-8 月采茶次数和季节:从4月20号到10月期间每年采茶4次茶园分布情况:坡度15%左右
施肥情况:11 月份施复合肥100 公斤每亩,春季施尿素80 公斤每亩影响因素:
1贵州多个重点茶区土壤普遍酸化。

2土壤全氮含量丰富,长期大量偏施尿素、生理酸性肥料,这也是土壤酸化的一个原因。

3在重氮肥,轻磷肥、钾肥的情况下,茶园土壤普遍缺磷和缺钾,大部分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处于缺乏或很缺之间。

4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布不均衡。

各个地区土壤各养分含量变化幅度大。

解决方法:
1增施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是降低土壤酸化和提高土壤P、K含量的有效途径。

适当的施用有机肥可以提供土壤中缺失的养分,有机肥一般都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在茶园中具有中和土壤游离酸的作用,并能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增加孔隙度,提高土壤吸耐力,防止和减缓盐基元素的淋失。

同时,各种有机肥都含有较丰富的钙、镁、钠、钾、
磷等元素,可以补充茶园盐基物质淋失而造成的不足,具有缓解土壤酸化的作用。

此外,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后合成的腐殖质,可与土壤中矿质胶体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也能增加土壤的缓冲性能。

因此,施用有机肥对茶园酸化有很大的缓冲作用,对提高土壤P、K 含量有很好的直接作用。

2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是保持土壤pH 值的重要途径。

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但若是过量使用有机肥反而对土壤不利,而且成本应用较高,因此可以根据茶树对各种离子养分的需求情况及土壤内养分的含量情况来平衡施肥,即测土配方施肥。

施肥不平衡,会导致土壤营养元素不平衡,容易恶化土壤反应条件,长期大量施加氮肥,造成土壤酸化,加快土壤内盐基离子的淋失,从而影响茶树对养分的吸收,并且破坏了土壤的结构,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若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效抑制土壤酸化,并且可以对不同种类的作物及酸化程度不同的土壤分别施用相适应的肥料。

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肥料,而且可以最大程度的改良土壤现状,抑制土壤酸化,促进茶树生长。

3化学改良剂
化学改良剂是改善土壤酸性的直接途径。

对于已经明显酸化,土壤pH值降到4.0 以下的茶园,应采取化学改良措施进行调整。

用白云石粉(MgCO3+CaCO效果较好,它在提高茶园土壤pH值的同时,含有钙镁离子增加了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对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作用。

白云石粉的用量建议按0. 1个代换酸来计算,生产上一般的做法是每公顷施225kg过100目的白云石粉,在秋冬季与基肥掺合施用,每年一次,或隔二三年施一次。

4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是改善土壤的有效辅助工具。

酸性土壤生物改良主要是利用绿肥植物及土壤中的一些动物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刺槐叶作为茶树肥料可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的数量,增加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含量,从而抑制土壤酸化。

同时在茶园土壤中加入紫云英、豌豆、秸秆等绿肥植物物料也可使土壤pH 显著增加。

绿肥植物只需少量种子和肥料,节省人工,能克服交通困难和劳动力不足的弊端,成本投入少。

可以种植在茶园的梯壁或茶园梯面内侧,不影响采茶和劳作,绿肥的茎叶茂盛,对梯面有覆盖作用,可以减少水土肥的流失,降低雨水对地表的侵蚀和冲刷,增强固土、护坡及抑制杂草的生长等作用,而且可以为茶园提供丰富的养分。

由绿肥植物厌氧烧制而成的生物黑炭也可以对土壤酸化有显著改良作用。

运用生物方法改良的优点是节约肥料,经济实惠,并且改良酸性土壤效果较显著。

然而其效果的持续性、底土改良的难度大、作物品质的不保证性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5生理碱性肥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可以考虑适当施用生理中性和生理碱性肥,以防止土壤pH值持续下降,如施用硝铵、磷矿粉和钙镁磷肥等。

6根治污染源
土壤酸化的可能原因是周围环境污染,可根据土壤酸化情况查出污染根源,并通过
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该污染源,从而减轻土壤污染情况。

综述:有效治理改良茶园土壤,应该从茶园自身的特点出发,综合、平衡各种因素,最后要建立一套适合茶园自身特点的土壤治理改良方法。

欠缺条件和弥补方法:
1 对于茶园情况了解不到位,可以派遣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对茶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茶树生长情况和土壤情况,为综合治理作相关准备。

2对茶园公司要求了解不足,针对项目进行情况与当前需要,相关人员应该及时与茶园公司负责人进行工作对接洽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