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别董大(相关资料)

合集下载

别董大题目的意思

别董大题目的意思

别董大题目的意思别董大题目的意思:《别董大》诗题的意思是:送别友人董庭兰。

别:就是“告别”的意思;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别董大就是送别董大的意思,是作者高适送别友人的离别诗。

原文:别董大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扩展资料:《别董大》诗题的意思是:送别友人董庭兰。

诗词作者简介:高适(700年—765年) ,汉族。

六十五岁。

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河南商丘)。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

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重点词语:(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日光昏暗。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

《别董大二首》全文及分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这两首诗勾勒出了送别时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开篇便营造出了一种极其壮阔而又有些昏暗压抑的氛围。

千里的黄云遮蔽了天空,白日也变得昏暗朦胧。

黄云的“千里”,强调了其范围之广,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白日曛,则更增添了这份阴沉。

“北风吹雁雪纷纷”,在这样的背景下,北风呼啸,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

北风、雁、雪,这些元素的组合,进一步渲染了寒冷和孤寂的氛围。

大雁南飞,本就是离别的象征,而纷纷扬扬的大雪,更让这离别显得凄清。

然而,诗人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这种悲伤之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一转前面的凄凉,以豪迈豁达的口吻鼓励友人。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这既是对友人的宽慰,也是对友人的高度赞扬,相信友人的才华和品德定能得到世人的认可。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诗人以自己的遭遇开篇,说自己就像鸟儿的翅膀那样飘摇不定,暗自怜悯自己。

离开京城洛阳已经十多年了,漂泊不定的生活让诗人感到无奈和悲哀。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诗人认为大丈夫处于贫贱的境地不应满足,然而此刻与友人相逢,却连买酒的钱都没有。

这两句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但在这无奈之中,又蕴含着一种不甘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两首诗,一首着重于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一首侧重于抒发自己的身世感慨。

但整体上,都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其一通过描绘壮阔而凄清的景象,以景衬情,然后突然转折,用激昂的语言鼓励友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二则以自身的经历为引,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显得真挚而深沉。

别董大全文翻译简单

别董大全文翻译简单

别董大全文翻译简单别董大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解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较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下眼前之景:北风滚滚,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就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为了黄色,本来璀璨夺目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通常。

大雪纷纷扬扬地飞舞,群雁排起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丽的环境中,送行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器重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婉,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及注解译文千里黄云数十里日色暗适子,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就像是鸟儿六翮不落自残离愁,返回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解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就是亮黄色,所以叫做黄云。

曛:较暗。

白日曛,即为太阳黯淡无光。

《别董大二首》原文及译文

《别董大二首》原文及译文

《别董大二首》原文及译文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高适的《别董大二首》。

这两首诗可是很有味道的哦!先来看原文: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咱们一句句来品一品。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画面感是不是超强?想象一下,那漫天的黄色云彩把白日都弄得昏暗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大雁在风雪中艰难前行。

这场景,冷不冷?我记得有一次冬天我在外面等车,也是这么个大风大雪的天气,那风刮在脸上,跟小刀子似的,冻得我直跺脚。

就跟这诗里写的差不多,感觉天地间都是一片寒冷和苍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可太豪迈啦!高适在安慰董大,别担心前面的路没有知己相伴,你这么厉害,天下谁不知道你啊!这就好像咱们同学转学去了新学校,心里有点忐忑,这时候有朋友跟你说:“别怕,凭你的本事,到哪儿都能交到好朋友!”是不是一下子就有信心了?再看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诗人说自己就像鸟儿的翅膀那样飘摇不定,心里暗自怜惜,离开京城和洛阳都已经十多年了。

这得多无奈啊!我有时候也会回想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比如曾经特别想做成一件事,但是努力了很久都没成功,那种失落感真的不好受。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大丈夫处于贫贱的境地不应该满足,可今天咱们相逢,我连买酒的钱都没有。

这多现实啊,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会有窘迫的时候。

下面咱们来说说译文。

其一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其二就像鸟儿四处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这两首诗,既写出了离别的愁绪,又有对朋友的鼓励和自己的感慨。

咱们在生活中也会有和朋友分别的时候,可能会难过,但也要像高适一样,给彼此一些温暖和力量。

别董大诗词介绍

别董大诗词介绍

别董大诗词介绍《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第一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涩寒冷的愁云惨淡之景,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第二首诗写老友重逢叙谈,然而很快又要分手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间,直抒胸臆,不尚雕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真挚的情谊。

《别董大二首》中第一首诗一开头,就用雄健的笔触展现了壮阔的艺术画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通过描写天空中乌云翻涌、阳光暗淡、大雪纷飞等景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离别的凄凉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诗人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送别画面。

第二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和赞美。

尽管董大将要离去,但他的才华和音乐成就必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欣赏。

这两句诗充满了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直抒胸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

这种朴素明朗的文风,也是高适一贯的诗歌特色。

与李白、杜甫等人相比,高适的诗歌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加关注现实问题。

这也是他被誉为“边塞诗人”的原因之一。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肺腑,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总的来说,《别董大二首》是一首充满真挚友谊和豪情壮志的诗歌,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诗人高适的独特艺术风格。

它不仅是唐代赠别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所蕴含的友谊、离别、理想和信念等主题,将永远感动着读者的心灵。

公开课《别董大》ppt课件

公开课《别董大》ppt课件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 哪一个人不知道你啊!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自学指导(一) 1、自由读古诗,不理解的地方可圈画出来。 2、朗读比赛,比谁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 诗。
别董大
高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Hale Waihona Puke 自学指导(二) 默读古诗并思考:
1、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解释诗句
别董大
高适
作者简介
高适 汉族。字达 夫、仲武,景县人,唐 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世称与岑参并称“高 岑”。 早年很不得志。 一度做过封丘县尉,不 久投笔从军。主要主品 有《燕歌行》《别董大》 《塞下曲》等。
董大:名叫董庭兰,因在家排行第 一,所以称董大。他是唐玄宗时 代著名的琴手, 造诣高,被誉为 “古琴王子”。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董大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项:1、诗人:高适2、作品名称:《别董大二首》3、诗歌体裁:七言绝句4、创作背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短暂相聚后又各奔他方时所作5、诗歌原文6、诗句翻译7、诗歌赏析要点11 诗人简介高适(约 704—约 765 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111 高适的诗歌风格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12 高适的文学成就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 《别董大二首》创作背景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失意之时,高适以诗相赠,予以慰藉和鼓励。

21 诗歌原文《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31 诗句翻译《别董大·其一》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别董大·其二》就像鸟儿四处飘飞、居无定所,自我怜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41 诗歌赏析411 意境营造第一首诗开篇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绘出了一幅壮阔而又苍凉的景象。

黄云蔽天,白日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给人以一种沉重压抑之感。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却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豪迈豁达的语调,鼓舞友人不要为离别而忧愁,因为他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到处都会有赏识他的人。

这种以悲景衬豪情的手法,更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坚定信心。

412 情感表达第二首诗中,“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诗人通过对董大身世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漂泊不定的同情。

高适的古诗

高适的古诗

高适的古诗高适的古诗1《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第一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第二首诗写老朋友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自是穷困不堪,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沉沦,而是想到要奋翮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不可掩。

全诗语言质朴,格调豪迈。

1、高适别董大古诗带拼音版bié dǒng dà èr shǒu别董大二首táng dài:ɡāo shì唐代:高适其一qiān lǐ huáng yún bái rì xūn,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ī jǐ,tiān xià shuí rén bù shí jūn?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liù hé piāo yáo sī zì lián,yī lí jīng luò shí yú nián 。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hàng fū pín jiàn yīng wèi zú,jīn rì xiāng féng wú jiǔ qián 。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2、高适别董大的意思译文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别董大
相关资料: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高适(700年—765年) ,汉族。

六十五岁。

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河南商丘)。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20岁西游长安(今陕西西安),功名未就而返。

开元20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

后漫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

天宝三载,与李白、杜甫、岑参同游梁园(今河南商丘),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

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50岁应举中第,授封丘尉。

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

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

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

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
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