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语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童趣》阅读训练及答案(新人教版)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童趣》阅读训练及答案(新人教版)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童趣》阅读训练及答案(新人教版)1.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答:(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可以参考答题)2. 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答: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阿Q精神”等。

(可以参考答题)3.①段与②③④段关系是(总分关系)4首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是(物外之趣)点名时间的一个词是(童稚时)。

5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夏蚊成雷)点名所写内容属于想像的一个词(私拟作),“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6三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7文段叙述了幼时的哪几件事?(①观蚊虫鹤舞;②神游山林;③观虫斗,驱虾蟆三件)。

体现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表现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

本文的中心句是(故时有物外之趣。

),此句的作用是(起到点题,统领全文的作用)。

8概括文中体现物外之趣的三件事?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观蚊虫鹤舞;神游山林;观虫斗,驱虾蟆三件)(善于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观察生活;善于联想和想像,超脱于世俗之外,寻找乐趣。

)9具体表现“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句子(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0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什么好处?(答:用了想象手法;好处:反映了儿童的心理,更富有生活情趣。

2014年中考语文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2014年中考语文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
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分)
A.前人之述备 矣/众妙毕备 . . B.南极 潇湘/初极 狭 . . C.薄 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 . D.而或 长烟一空/一食或 尽粟一石 . .
)(3
D 解析:具体解析详见探究中答题思路的第(1)点。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 沉下的玉璧。 3.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
因 己 而 悲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文意思填写);二是“心 旷 神 怡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
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B 解析: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
小人”。
二、(2012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2 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 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
D
解析:A 项前一个“论”是“判定”的意思,后一个

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D敬业的老师。

②课堂被窃笑搅起波浪让“我”怒火中烧,说明“我”是一个严格而比较急躁的老师。

③课间平息了自己的怒气,说明“我”是一个能及时反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④亲自家访,说明“我”是一个注重了解真相、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

⑤鼓励潘小锋发挥特长,说明“我”是一个爱护学生、善于引导学生的老师。

(答出任两点即可;概括具体情节0.5分,评价特点1分,只要是结合原文的具体情节分析,意对即可。

只写情节而没有评价0分,只写评价而没有情节1分。

)2014年孝感市(三)现代文阅读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包利民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

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

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

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

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

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

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

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

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

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

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

201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3.□□□□□□□。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陆游《游山西村》)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

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

6.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英武豪迈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代表性作品。

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7.冬之肃杀,春之繁盛,总是相悖的。

然岑参“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一夜和风春花竞放之景,比喻边塞冬雪奇观的诗句是:□□□□□□□,□□□□□□□。

8.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

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肉食者鄙,。

(《左传·庄公十年》),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

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

鹦鹉睡觉把头藏在翅膀下面,也会发出很低的叫声。

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以及其它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

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

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颤()动家ch()哺()乳(2)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两处横线上。

(3)将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4)在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要求:符合语境)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1)-(2)题。

(4分)(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

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5题2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xiūsè)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chàndòng),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

(2分)①用音序检字法查“缀”: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②用部首检字法查“霎”:先查部首,再查画。

(二)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xiūsè)②(chàndóng)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处相应的句子。

(6分)(1)公然抱茅入竹去,,。

(2),,故不为苟得也。

(3)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钱塘湖早春花草景色的句子是:,。

3、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B.⑥③①⑤②④C.③⑥①⑤④②D.⑥①③⑤②④4、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本报讯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

2014年中考语文第五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4年中考语文第五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考纲阐释
文学文本阅读主要考查散文、小小说阅读,考查内容主要
为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内容、情感、形象)、文章思路和线索 的把握,文章精彩细节的揣摩,对写作技巧与艺术特色的赏析, 对语言的品味以及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共 4 小题,2014 年考纲 将分值增加至 17 分。题型以主观简答题为主,共 3 小题,13
4.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 含深意,其中“平静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4 分) “平静水面”指母亲对儿子表现出的淡淡的行为,“深处 的激流”指母亲内心隐藏着的强烈的爱子之情。此句运用比喻
的手法,恰切地表达出母亲淡淡的深情,既收束了全文,又照
应了文题。
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 分)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1 分) 以母亲对儿子的“淡淡的深情”为线索。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 分)
①在送行时,儿子在委屈赌气,对母亲无牵无挂,心里轻 松;②大学四年,回想母亲,常心里发热,泪水无意流下;③ 成家结婚后,母亲的询问,使儿子恍然大悟;④取得一点成就,
见。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
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 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 赞歌。
A 解析:铺垫错,第①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
一句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
二、(2012 年广东省卷)(见课本)淡淡的深情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 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⑦段写“我”在 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

2014年福建龙岩语文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2014年福建龙岩语文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2014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一、积累与运用(35分)1.(10分,每小题2分)(1)勿施于人(2)会当凌绝顶(3)长风破浪会有时(4)化作春泥更护花(5)沉舟侧畔千帆过(6)似曾相识燕归来(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7分)(1)(2分)碧yōng(2)(2分)A B(3)(1分)分号(;)(4)(2分)总是让你觉得舒适,却不会使人懒散。

3.(9分)【寻家风】(2分)示例:(1)学习(记住)祖训;(2)向长辈(父母)学习;(3)遵守一些好规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

【展家风】(3分)(理由2分,表达1分)能结合家庭实际,分别围绕“和睦”、“勤奋”、“孝顺”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授家风】(2分)C【扬家风】(2分)身教家风4.(3分)B5.(6分)示例一:李逵上梁山后,因想念母亲,欲回家接母亲上山享福。

途中遇一人假冒李逵之名行凶打劫,被捉住之后,得知其名叫李鬼,家有90岁老母无人奉养,李逵念其孝顺,不但未杀他,反而送他10两银子,劝他改恶从善。

随后李逵发觉受骗,怕他再坑害别人,才把他杀了。

(起因、经过、结果各2分)示例二:鲁滨逊在找到陶土后,他做了无数次试验,刚开始,有的由于陶土太软没有做完,有的由于温度太高而爆裂。

摸索了两个多月之后,终于做成两个大瓦器,还有许多小型器皿,但还是没有可以装流质、经得起火煮的泥锅。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有的破泥制器皿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于是鲁滨逊开始研究烧陶的火力,最后烧成了三个瓦锅,两个瓦罐,其中有一个罐子正是鲁滨逊最需要的。

(共三个阶段,每个阶段2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一)(10分)6. (3分)C7. (4分)(1)(2分)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2)(2分)(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打猎的约定。

8. (3分)饮酒乐,天又雨。

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君。

译文: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

到了那天,文侯跟群臣喝酒,饮得正高兴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之 2.其 3.而 4.以 5.于 6.乃 7.虽 8.为 9.者10.且 11.则 12.乎 13.然 14.与
得出信息 • 1. 2014年中考把原来基 础知识中的语段修改及 修辞的考查加在了现代 文阅读中。 • 2. 关于文言虚词的考查
研究试题特点




• 陕西中考中记叙文阅读主要选取具有陕西地域特 色的散文、小说,字数约为1300字。其中以散文 居多,写景抒情散文是重点考查内型,08(《壶 口,壶口》)、09(《陕北的山》)、11(《紫 阳腰》)、12年(《游司马祠》)考查的都是写 景抒情散文,13年(《又见姑姑笑颜》)是叙事 散文。10年(《秦腔吼起来》)考查的是小说。 都是下设5道小题,共计18分。题型以简答为主, 填空题也是考查形式之一。
议论文阅读
2007年考查了励志类议 论文《过有理想的生活》, 考查点是议论文的常考考点: 概括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及 其作用、分析段落作用、理 解论据、补充论据。
文言文阅读
• 实词解释及判断、虚词辨析、翻 译是必考考点;文章内容概括、 人物性格及品质概括、与课内相 关内容对比概括是常考考点。 • 考查的虚词实词虽然出自课外语 段,但是学生曾在课内文言文中 学习过相关内容。
探寻命题方向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12、13、14题。 • 第12题找关键句不仅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对 文意的理解,还隐形考查了学生的认真审题和规范答题。 • 12. “请找出既照应第①段又交代了文章主要事件的句子,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学生常常会出现在文中划出来而 不按抄写在横线上的失误,从而导致会的题也失分的现 象。 • 第13题行文线索是以往较少涉及的考点,提醒了学生在 复习时切记忽略不常考的考点。 • 第14题是课内外语段的对比,要求学生回归课本,重视 教材内容。
小阅读
近 6 年都考查的是具有陕西特色的以 人文类为主,兼有科技类和自然类的 说明文,一般字数在 1100 字左右。共 设 4 道小题 12 分。填空、选择、简答兼 而有之。从 2009 年开始,最后一道题 均为选择题,考查也由最初的将原文 内容进行替换造成混淆转换为用抽象 概念总结概括文章内容,对学生的辨 析能力要求更高。
议论文答题技巧
1.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积累 2.准确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议论文语 言的严密性 3.明确论题,找准中心论点,区分中心 论点与分论点 4.分析论据 5.指出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6.准确把握议论文结构,整体感知文章 7.鉴赏文章的语言,评析文章的思想内 容
文言文答题技巧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 3.概括文意 4.比较阅读 5.拓展迁移 6.写法分析
小说阅读失分点
(1)阅读时只关注故事情节,分 不清主人公;对主题的归纳出现 偏差;概括人物形象不到位。 • (2)答题时缺少多角度的思考和 联系实际的能力,缺少辩证分析 问题的思维观念,表现出偏激的 情感态度,不能公正地看待生活 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问题。

议论文阅读失分点
• (1)论点方面: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所要阐释的 一个鲜明的观点。学生在确定中心论点时,往往简单的 将论题与论点等同起来,将对象和观点混淆。 • (2)论证中的材料起支撑观点的作用。议论文中的材 料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学生在分析议论文材料时, 往往缺乏对观点与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关系的认识, 进而出现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 (3)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都会 出现,学生往往不能根据不同的文体来分析其具体的作 用。 • (4)论证方法上,学生对论证方法的类别和表达效果 缺乏全面的认识,不能有的放矢地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
古诗词鉴赏失分点 • (1)因不能正确理解字、词、 句而错答。 • (2)因不能理解诗词内容和思 想感情而错答。 • (3)因不具备阅读诗词的必要 知识而不知所措,只能胡乱答题。
探寻命题方向
散文及小说阅读 • 筛选提取整合信息、品味语言及 赏析写作手法、体验感悟及主观 拓展为必考考点;文意理解及对 比迁移理解为常考考点;领悟文 章内涵把握形象情感和行文线索、 写景的作用为不常考的考的。
小阅读 关于议论文,近六年 都 没 有 考 查 。 2007 年 (《没有理想的生活》) 考查的是议论文,共设 4道小题13分。
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以课外语段考查为主, 考查的文言文所选语段注重与课内 重点篇目有所联系。值得注意的是 2012年考查了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题。 共设4道小题12分。值得注意的是 2013年文言文阅读紧密结合政治热 点,即习近平主席厉行节约,反对 浪费的重要批示。
研究学生学情
• 散文阅读失分点 • (1)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遇到 分析重点词、句时,往往脱离文章的语境和中心,机械 地照搬字典上的标准解释,出现教条主义的错误。 • (2)理解段落是把握全文中心的一个基础,学生在段 意的归纳上缺乏“简”而“明”的意识。在文章结构的 解析上往往忽视了段落之间的铺垫、照应,孤立地分析 段落中的问题。 • (3)对于文章中出现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等的考查,学生缺乏知识体系上的系统掌握,缺乏对 各种表达效果的理解认识,不能准确地分析在表达上的 作用。
文言文阅读失分点
• (1)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不够准确,断章取义 或者脱离句子解释。 • (2)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容易漏译关键字词,或 者句子翻译过于生硬、句子不顺畅。 • (3)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只从句子表 面意思去分析,没有结合文章主题或者写作主旨 去理解。 • (4)结合文段谈自己的看法时只是泛泛而谈。 没有明确的观点和充分材料而导致说服力不强或 者表述不太清楚。
说明文阅读
• 内容辨析和概括说明对象及特征是必 考考点;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是常考 考点;过渡段的作用、把握词语及句 子含义、品味说明语言(严密性)、 辨析说明顺序、划分层次及概括层意、 拓展探究、语感语序是不常考考点。 • 需要注意的是2013年中考的说明文 《丰图义仓》在8、9、10题的设题形 式上与往年同样位置的题有明显的不 同,考查的知识点没有太大变化但考 查形式十分灵活。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鉴赏字词 2.品鉴思想情感 3.赏析表达习,归纳方法。 3.选好例题,巩固训练。 4.重视讲评,反思提升。
扎扎实实教 认认真真练 反反复复思 灵灵活活答
祝大家教有所成! 谢谢!
探寻答题技巧
1.概括主旨类 2. 划分段落层次类 3.语言体味类 4.品析表达技巧类 5. 探究类、感想类、体验类、评 价类 6.感想类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1.判断小说中的主要内容和次要 人物 2.概括小说主题 3.找寻小说的线索 4.段落层次的划分 5.其它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解释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2.解释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 3.考查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 4.关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对于重要句子的分析 6.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7.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8.筛选信息,给某个说明对象下定义 9.运用选文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文言文 话题很热,但考点和 难易程度和往年相比没 有多大变化,只是第一 道题实词的解释,由原 来的填空题改为判断题, 难度有所降低。
古诗词鉴赏
我省古诗词阅读选材一直是出自课外 的唐宋绝句(多为七言句句,只有 在 2012 年为唐六言诗),内容往往 与陕地风情人物相关,多为写景类 诗文。但 2013 年无论从选诗的题材 上和诗体上都有了重大的变化,选 的是边塞诗人岑参的送别诗《 送李 副使赴碛西官军》,是七言律诗。
蹲下身研究命题方向, 抬起头探寻教学方法
------2014中考阅读
宝鸡市第一中学 李 昕
三个“研究”
研究中考说明 研究试题特点 研究学生学情
三个“探寻”
• 探寻命题方向 • 探寻答题技巧 • 探寻训练方法
研究中考说明
• 2014年中考说明和2013年相比,现代文阅 读在诸多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多出了三项考 点。 • (9)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 (10)了解基本词法、语法知识,用来帮 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能够辨析并修 改常见病句(见附录二)。 • (11)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见附录三), 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了解简明、 连贯、得体的相关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
研究中考说明
附录二 常见病句类型 • 1.搭配不当 2.语序不当 3.成分残缺 4.成分多余 5.结构混乱
研究中考说明
•附录三 常见修辞格 •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排比 5.对偶 6.反复 7.设问 8.反问
古诗文
• 考点没有变化,但多出了 常见文言虚词附录
• 附录四 常见文言虚词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题材侧重写景抒情、田园悯 农和边塞送别诗。试题角度主要是 以诗句的赏析和情感的把握为主。 2011 、 2012 年的考题都是固定的前 两句出一题后两句出一题,2013年 由于诗歌篇幅加长,题型也发生了 相应的变化,第22题观点表述阐明 理由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应特别注 意。在表达上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