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设计

合集下载

电子秤设计

电子秤设计

电子秤设计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逐渐替代传统机械技术,电子秤也成为重要的计量工具。

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技术将被称物体的重量数字化,让数据更为准确、方便和快速。

在商业和生产领域,电子秤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电子秤的设计,包括设计原则、设计要素和设计流程。

二、设计原则1.精确性:精确度是电子秤最关键的设计原则。

电子秤的测量精确度应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以达到计量标准要求。

2.可靠性:电子秤的可靠性是指设计和制造的电子秤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运行,并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测量结果。

这是电子秤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3.易用性:电子秤设计应该尽量让使用者操作简单,易于使用。

操作者只需要了解和理解简单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不需要复杂的维护和校准。

4.可维护性:电子秤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维修和保养的问题。

如果设备易于维修和保养,那么它的使用寿命将更长,并确保它的精度和可靠性始终如一。

5.成本效益:针对不同的市场,电子秤的设计应该在保证质量、精度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控制生产成本,促进市场竞争。

三、设计要素1.传感器:传感器是电子秤的核心部件,通过变形电阻量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

传感器通常由弹性元件、应变片和电子元件组成,负责将被称物体的重量转换成电信号。

传感器的精度和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子秤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烤漆:电子秤烤漆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层,用于防止电子秤表面的腐蚀和损坏。

电子秤表面的烤漆应该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耐热和耐紫外线等特性。

3.显示器和控制器:电子秤的显示器负责显示重量数字,控制器则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发来的信号,控制累积、加减、清零等各种功能。

4.外壳和连接器:电子秤的外壳和连接器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外壳应该保证稳定,以确保传感器和电气连接器稳定可靠;连接器的设计应该方便操作和安装。

四、设计流程1.市场调研:电子秤设计的第一步是深入调研市场需求。

电子秤的设计毕业论文

电子秤的设计毕业论文

电子秤的设计毕业论文电子秤的设计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秤的设计。

在设计中,首先进行了硬件设计,包括选取负载电阻,选择放大器运放,设计AD转换电路以及LCD显示屏等组成电子秤的关键硬件模块。

其次,进行了软件设计,使用Keil软件编写程序实现电子秤的各项功能。

对所设计的电子秤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电子秤的测量精度达到了0.001g的标准。

关键词:电子秤,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测试验证一、设计思路电子秤是一种以数字量化的方式来实现物品质量测量的设备,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易于读取和读数准确等优点。

电子秤一般由传感器、放大器、AD转换器、显示屏等组成,因此本次设计重点在于设计出这些硬件模块,并配以合适的软件程序来控制和实现各项功能。

二、硬件设计1.选取负载电阻电子秤的测量精度直接与所采用的负载电阻有关,如果选择的电阻太小,会导致电子秤的灵敏度降低,而过大的电阻则会使得电子秤在测量重量时不够精确。

因此,为确保电子秤的精度,应该根据秤的制造要求来选择负载电阻。

考虑到设计成本及电路的稳定性,本次设计选用的负载电阻为100欧姆。

2.选择放大器运放为了保证电子秤在测量重量时的可靠性,并获得良好的放大效果,本次设计选用了高精度的放大器运放—AD620。

AD620是一种可编程增益运放器,其增益范围从1到10,000,增益调节简单、性能稳定,广泛用于电子秤等有关测量领域。

3.设计AD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是电子秤中重要的硬件模块,其负责将被放大后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实现数字化显示。

本设计中选用了12位的AD转换器—TLC2543,其采样频率可达50ksps,可以满足电子秤测量的速度要求。

4.LCD显示模块所设计的电子秤需要具备数据输出功能,因此本次设计选用了128*64点阵的LCD显示器模块,作为数据显示的主要载体。

这种LCD显示器具有显示清晰、占用空间小、显示效果佳等优点,适合在电子秤设计中使用。

三、软件设计在电路硬件模块设计完毕之后,为了实现电子秤的各项功能,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可存在单片机中的程序。

电子秤电路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秤电路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秤电路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秤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秤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电子秤的原理和结构;(2)掌握电子秤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3)熟悉常用电子秤电路的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电子秤电路图,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秤电路;(3)具备调试和优化电子秤电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秤概述:介绍电子秤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2.电子秤电路原理:讲解电子秤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放大器、滤波器等;3.电子秤电路设计:介绍电子秤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硬件选型、电路图绘制等;4.电子秤电路调试与优化:讲解如何对电子秤电路进行调试和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5.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子秤电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秤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电子秤电路设计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子秤电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4.实验法: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电子秤电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子秤电路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电子秤电路设计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秤电路的设计过程;4.实验设备:准备电子秤电路实验套件,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电子秤的设计

电子秤的设计

电子秤的设计
电子秤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感器:电子秤的传感器是最关键的部分,用于将物体施加的重力转化为电信号,从而进行称重。

常见的传感器有电阻应变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负荷细胞等。

2. 处理器:电子秤的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处理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子秤的精度和速度。

3. 显示器:电子秤的显示器用于显示称量结果,一般采用数码显示或液晶显示。

4. 键盘:电子秤的键盘用于设置以及操作和调整各种功能参数。

5. 外壳:电子秤的外壳应具备良好的防灰尘、防水性能和耐用性,在外观设计上也要注意美观和实用性。

6. 电源:电子秤通常使用直流电源或充电电池供电,在设计上需要考虑电源的稳定性和电池寿命。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电子秤的精度、负载能力、防抖动设计、自动校准等功能的设计。

整个电子秤的设计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以实现精准、可靠的称重效果。

《电子秤设计与制作》课件

《电子秤设计与制作》课件
《电子秤设计与制作》
这个PPT课件将介绍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设计与制作流程以及它 在工业领域、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电子秤基础知识介绍
原理与分类
深入解析电子秤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类型。
组成部分
探索电子秤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常用传感器
介绍电子秤常用的传感器类型,包括压力传感器和负荷传感器等。
结束语
1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电子秤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和自动化。
2 总结
总结电子秤设计与制作的重点和要点,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电子秤设计与制作
设计目标与要 求
明确电子秤设计的目 标和要求,如秤的设 计流程,从需求分析 到最终设计。
硬件设计
探索电子秤的硬件设 计,包括电路图和元 器件选型。
软件设计
介绍电子秤的软件设 计,包括程序结构和 算法设计。
电子秤的制作
实验材料及工具准备
列出制作电子秤所需的实验材料和工具清单。
具体步骤与注意事项
逐步指导制作电子秤的具体步骤,并提醒注意事项。
电子秤的应用
1
工业领域
探索电子秤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如生产线和质量控制。
2
生活中
展示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场景,如家庭厨房和体重监测。
3
科学研究
介绍电子秤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药物研发和生物实验。

多功能电子秤课程设计

多功能电子秤课程设计

多功能电子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与结构;2. 学生能了解电子秤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3. 学生掌握电子秤的测量单位转换及精度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多功能电子秤,完成各种测量任务;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学会分析电子秤测量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秤使用场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秤及物理量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旨在通过多功能电子秤的学习,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特点,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秤原理与结构- 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电子秤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2. 电子秤的应用- 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电子秤在科技领域的应用3. 电子秤的使用与操作- 多功能电子秤的操作步骤- 电子秤的测量单位转换及精度处理4. 实践操作与数据分析- 设计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电子秤- 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 电子秤与创新设计- 鼓励学生思考电子秤的改进与创新- 学生设计电子秤使用场景,展示创意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子秤原理与结构,电子秤的应用第二课时:电子秤的使用与操作,实践操作与数据分析第三课时:电子秤与创新设计,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 第三节:传感器及其应用(电子秤原理与结构)第二章:电子测量技术- 第四节:电子秤及其应用(电子秤的使用与操作)第三章:实践与创新- 第二节:电子秤创新设计(电子秤与创新设计)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1. 讲授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易懂;-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电子秤的内部构造和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功能电子秤硬件设计

多功能电子秤硬件设计

多功能电子秤硬件设计1.检测传感器:这是多功能电子秤的核心部件,用于检测并转化重量信息为电信号。

常用的传感器有应变片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

应变片传感器是基于物体受力引起应变的原理工作,电容传感器则是通过电容变化来检测重量变化。

2.处理器:多功能电子秤需要一个处理器来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

常用的处理器有单片机和微处理器。

单片机小巧且功耗低,适用于简单的电子秤设计,而微处理器功能更强大,适用于更复杂的多功能电子秤设计。

3.显示屏:显示屏用于显示重量和其他相关信息。

常用的显示屏有液晶显示屏(LCD)和LED显示屏。

LCD显示屏可以显示更多的信息,并且功耗低,适用于家庭和商业用途。

LED显示屏则可以显示更鲜明的数字,并且适用于工业环境。

4.键盘:多功能电子秤可能需要用户进行一些设置或选择,因此需要一个键盘来与用户进行交互。

键盘可以是物理按键或触摸式键盘,根据具体设计需求选择。

5.电源系统:多功能电子秤需要一个电源系统来提供电能供电。

根据使用环境和要求,可以选择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并提供适当的电压。

6.通信模块:多功能电子秤可能需要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或与一些网络进行连接。

因此,需要一个通信模块,如蓝牙模块、Wi-Fi模块或以太网接口等。

7.外壳材料:多功能电子秤的外壳根据具体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塑料、金属等。

外壳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电子秤的使用寿命和精度。

8.软件程序:电子秤的硬件设计需要一个相应的软件程序来控制和管理各个模块的工作。

软件程序可以使用编程语言来编写,如C语言、C++或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

总结起来,多功能电子秤的硬件设计需要包括传感器、处理器、显示屏、键盘、电源系统、通信模块、外壳材料和软件程序等多个部件。

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组件,并充分考虑使用环境和用户需求,以保证电子秤的稳定性、精确度和可靠性。

电子秤毕业设计

电子秤毕业设计

电子秤毕业设计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电子秤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其高精度、快速响应和便捷操作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设备。

本次毕业设计旨在设计一款功能完善、性能可靠的电子秤。

二、设计目标与要求(一)精度要求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重量,精度达到 01g 以内,满足一般商业和工业应用的需求。

(二)量程范围设计量程为 0 10kg,以适应常见物体的称重需求。

(三)显示与操作配备清晰直观的液晶显示屏,操作按键简单易懂,方便用户进行称重、去皮、单位转换等操作。

(四)稳定性与可靠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变化)能够保持稳定的测量性能,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长时间使用不易出现故障。

三、系统总体设计(一)硬件设计1、传感器选择选用高精度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其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线性度优良等特点。

2、信号调理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模数转换,以获得准确的数字信号。

3、微控制器采用主流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控制显示和执行操作逻辑。

4、电源模块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二)软件设计1、编程语言选择 C 语言进行编程,具有高效、灵活和可移植性强的优点。

2、算法实现采用均值滤波算法对采集的重量数据进行处理,提高测量精度;通过线性拟合算法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进行校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四、硬件电路设计(一)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合适的接口电路,实现传感器与信号调理电路的连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二)信号放大与滤波电路采用运算放大器和无源滤波器构建放大与滤波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放大到合适的幅度,并去除噪声干扰。

(三)模数转换电路选用高精度的 ADC 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单片机处理。

(四)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单片机芯片、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等,为单片机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显示与按键电路使用液晶显示屏显示重量、单位等信息,通过按键实现操作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课程设计小量程电子秤设计学校:河海大学专业:应用物理学姓名:季庚午学号:0810020116指导老师:丁万平Ⅰ、总体设计方案本设计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电阻应变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模数转换、单片机、显示器。

其结构图如下所示。

应变传感器信号放大器单片机LED显示由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感受被测物体的质量,通过电桥输出电压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将输出信号放大,而后送入A/D转换单元进行模数转换,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送给单片机;单片机接收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其转换为对应的重量信息,送LED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单片机同时也可以进行去皮调零操作。

Ⅱ、硬件电路设计一、传感器选择1、传感器型号:WTP616平行梁式称重(测力)传感器;2、产品特点及结构:主要适用于口袋称,手掌称等电子称重;3、主要技术参数:额定载荷(Kg):500g; 绝缘电阻(MΩ)>=2000(100VDC)精度等级:C3; 激励电压(V)5~10DC综合误差:(%F.S)0.05; 温度补偿范围(℃)-10~+40灵敏度(mV/V)0.7+-0.1 使用温度范围(℃)-20~+50非线性(%F.S):0.05; 零点温度影响(%F.S/10℃)0.2滞后(%F.S):0.05; 灵敏度温度影响(%F.S/10℃)0.15重复性(%F.S):0.05; 安全过载范围(%F.S) 150蠕变(%F.S/30min):0.05; 极限过载范围(%F.S)零点输出(%F.S): +-1; 输出阻抗(Ω): 1000+-50输入阻抗(Ω):100050 电缆线: 四芯屏蔽电缆4、接线方法:输入(电源)+:红色;输入(电源)—:黑色;输出(信号)+:绿色;输出(信号)—:白色5、实物图:图Ⅱ.1.1:WTP616实物图6、传感器设计电路:6.1、检测电路设计:传感器电路采用惠根斯等臂电桥,即1234R R R R ===,构成差动式电路,提高线性度和灵敏度。

R1~R4都接应变片WTP616,R1和R3接成工作片,R2和R3接成补偿片,3124()4o R R R R U U R R R R ∆∆∆∆=-+- 1234()44UK UK εεεεε=-+-= 其中ε是应变,U 是输入电压,K 是灵敏度。

通过调节电阻56R R 和可以实现输出调零。

图Ⅱ.1.2惠根斯电桥电路6.2、检测电路处理:惠根斯电桥输出的电压U O 后面紧接着接滤波电路和电压跟随器如图(图Ⅱ.1.2)所示,电阻 R1 、 R2 电容 C1 、 C2用于滤除前级的噪声, C1 、 C2 为普通小电容,可以滤除高频干扰。

图Ⅱ.1.2滤波电路和电压跟随器电路二、稳压电源的设计:稳压电路在设计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本设计中我采用三端集成稳压芯片7805,资料图如下所示。

内含过流、过热和过载保护电路。

7805输出电压典型值是5V,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电压输出比较稳定,如图2.2所示。

设计稳压源5V 的电路如图2.3所示;因为op07是使用正负电源5伏,+5伏使用7805,-5伏使用7905,电路结构与7805的结构一样。

图Ⅱ.2.1:7805封装图图Ⅱ.2.2:7805的典型输出电压参数图Ⅱ.2.3:5V稳压源仿真图三、放大电路的设计: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比较微弱,必须通过一个放大器对其进行放大,才能满足单片机A/D转换器对输入信号电平的要求。

放大电路要把3.5mV的电压放大到5V,放大倍数比较大,所以采用二级放大。

放大电路的芯片采用Op07,如图Ⅱ.3.1所示,Op07芯片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的双极性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

由于OP07具有非常低的输入失调电压(对于OP07A最大为25μV),所以OP07在很多应用场合不需要额外的调零措施。

OP07同时具有输入偏置电流低(OP07A为±2nA)和开环增益高(对于OP07A为300V/mV)的特点,这种低失调、高开环增益的特性使得OP07特别适用于高增益的测量设备和放大传感器的微弱信号等方面。

图Ⅱ.3.1Op07引脚图1、 前级放大电路设计:前级放大电路采用应用比较广泛的由三个运放组成的通用放大电路,电路中三个运放都接成比例运放的形式,整个电路又包括两个放大级,U1和U2组成第一级,二者均为同相输入方式,而且输入电阻较高。

由于电路对称,因此漂移可以相互抵消。

而且差动放大器具有高输入阻抗,增益高的特点.第二级为U3,是差分输入方式,将差分输入转换为单端输出,在本电路中要求参数对称,即R4=R5,R6=R7,R8=R9。

经过计算可得,5411223322(1),(1)O I O I R R U U U U R R =+=+,所以差分的输入为4121232(1)()O O I I R U U U U R -=+-,而884126632()(1)O O O R R R U U U R R R =--=-+,由此可知,只要调节R3阻值的大小,就可以调节整个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在实际电路中,参数选择如下图(图Ⅱ.3.2)所示,最终前级输出电压是-460.031mV 。

图Ⅱ.3.2前级放大电路仿真图2、 二级放大电路接反相比例运放电路 由于前级放大的输出是负的电压,所以二级放大电路选择反相比例运放,根据理论可知1211O I R U U R =-,将前级输出放大11背可得到5V 的电压,所以计算得参数如图所示(图Ⅱ.3.3)图Ⅱ.3.3二级放大电路仿真图Ⅲ、软件设计一、单片机介绍:本课程设计采用AVR系列单片机Mega16(图Ⅲ.1.1), ATmega16是AVR系列单片机中的主流品种,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其主要特点有:(1)采用先进RISC结构的AVR内核1. 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单片机;2. 131条机器指令-大多数指令的执行时间为单个系统时钟周期;3. 32个8位通用工作寄存器;4. 全静态工作;5. 工作在16MHz时具有16MIPS的性能;6. 只需要2个时钟周期的硬件乘法器;(2)片内非易失性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1. 16K字节可ISP编程的Flash程序存储器,擦除寿命达1万次;2. 1K字节的片内静态数据存储器(SRAM);3. 512个字节片内EEPROM数据存储器(寿命>10万次);(3)丰富的外围接口1. 2个带有分别独立、可设置预分频器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2. 1个带有可设置预分频器、具有比较、捕捉功能的16位定时器/计数器;3. 片内含独立振荡器的实时时钟RTC;4. 4路PWM通道;5. 8路10位ADC6. 两线接口TWI(兼容I2C硬件接口);7. 1个可编程的增强型全双工的,支持同步/异步通信的串行接口USART;8. 1个可工作于主机/从机模式的SPI串行接口(支持ISP程序下载);9. 片内模拟比较器;10. 具有独立振荡器的看门狗定时器WDT;(4)宽电压、高速度、低功耗工作电压范围宽:ATmega16L 2.7—5.5v,ATmega16 4.5—5.5v;运行速度:ATmega16L 0—8M,ATmega16 0—16M;低功耗:ATmega16L工作在1MHz、3v、25度时的典型功耗为,正常工作模式 1.1mA,空闲工作模式 0.35mA,掉电工作模式 <1uA;图Ⅲ.1.1Mega16原理图图算法设计:PA.0作为AD输入口,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PC.0~PC.7作为LED数据输入口,PA.2~PA.7作为片选端口,系统采用外部4.096MHz的晶振。

电路连线图如图所示(图Ⅲ.1.2):第一步:初始化单片机,定义A、B、C、D个IO口的方向和初值;第二步:初始化TIMERO,采用内部时钟,64分频,CTC模式;第三步:ADC初始化,在本程序中,ADC是最关键的模块,采用参考电压AVCC,ADC0端口作为输入端口,选择T/CO比较匹配中断为ADC触发源,ADC时钟=125KHZ(32分频);第四步:开中断,打开全局中断;对ADCSRA设定,开启ADC转换功能;第五步:编写各模块程序,包括ADC转换中断和TIMERO中断;算法提高设计:当重物放到托盘上的瞬间有冲量,力比较大,这是AD采样的电压值可能比较大,这个较大的电压值就是误差。

解决办法:可以定义一个10位长度的数组,用于存放10次AD采样的值,去除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剩下的8个数据取其平均,最后把这个平均值送到LED显示,可以达到去除抖动的目的。

图Ⅲ.1.2单片机控制电路仿真图二、程序代码:#include<mega16.h>#include<delay.h>flash char led_7[1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flash char position[4]={0xf8,0xf4,0xec,0xdc};unsigned char dis_buff[4]={0,0,0,0},posit=0;bit time_2ms_ok;//ADC模数转换显示数据缓存函数void adc_to_disbuffer(unsigned int adc){char i;for(i=0;i<=3;i++){dis_buff[i]=adc%10;adc/=10;}}//timer0中断interrupt [TIM0_COMP] void timer0_comp_isr(){time_2ms_ok=1;}//ADC转换中断interrupt [ADC_INT] void adc_isr(){unsigned int adc_data,adc_v;adc_data=ADCW;//读取ADC转换结果adc_v=(unsigned long)adc_data*5000/1024;//转换成电压值adc_to_disbuffer(adc_v); //产生dis_buff[]中的值}void display()//四位LED数码管动态扫描函数{for(posit=0;posit<=3;posit++){PORTA|=0x00;/////////////////////////////////PORTC=led_7[dis_buff[posit]];PORTA=position[posit];if(posit==3)PORTC|=0x80;delay_ms(2);PORTA=0xfe;}}void main(){DDRA=0xfe;PORTA=0x00;///////////////////////DDRC=0xff;PORTC=0x00;//TC0初始化TCCR0=0x0b; //内部时钟,64分频,CTC模式TCNT0=0x00;OCR0=0x7c;TIMSK=0x02; //允许T/C0比较中断//ADC初始化ADMUX=0x40; //参考电压A Vcc\ADC0单端输入SFIOR&=0x1f;SFIOR|=0x60;//选择T/CO比较匹配中断为ADC触发源ADCSRA=0xad;//ADC使能、自动触发转换、ADC转换中断允许,ADC 时钟=125KHZ(32分频)#asm("sei")ADCSRA|=0x10;while(1){if(time_2ms_ok){ display();time_2ms_ok=0;}}}三、去皮和调零在本设计中,去皮主要通过软件去皮,在使用前,将托盘放在传感器上面,测出此时的电压值,通过单片机的程序设置,在程序中使电压输出值,减去皮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