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翻译疲倦于湖海飘泊的生活,离开江陵乘舟沿江东归。
西风正盛,一日千里一般,今夜把我送到岳阳楼。
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思绪翻腾,颇难平静。
独自倚栏凝思,天上的月亮好似帘钩。
三楚、七泽、九州雄伟险要。
人间美景,哪里比得上岳阳楼上所见呢?想祭奠屈原而不得,只能借登山临水,效渔儿樵子,抒发离忧之情。
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徙倚:犹低回,有留连不舍的意思。
帘钩:门窗上挂帘子所用的钩子。
三楚:指西楚、东楚、南楚,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七泽:古来相传楚地有七泽(七个大湖泊)。
九州:指整个中国。
沉累:指屈原。
虞舜:上古的一位帝王,相传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宁远县)。
赏析上片写词人登楼背景和楼上初见时的景致。
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
横空而起,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词人曾在《请说归休好》诗中吐露过脱离官场的复杂心情:“请说归休好,从今自在闲。
”又说:“田间四时景,何处不开颜?”这种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贯穿全篇,使这首境界阔大、宏丽的词作中带上沉郁的格调。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承上意写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
“日落”三句,词人纵笔直写登楼远眺的景色: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
涉江屈原原文及翻译

涉江屈原原文及翻译《涉江》是屈原晚年放逐江南时所作的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抒情诗。
以下是它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欣赏吧!涉江屈原原文及翻译原文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译文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年纪老了爱好仍然没有减退。
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
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
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却高视阔步,置之不理。
坐上驾着青龙两边配有白龙的车子,我要同重华一道去游仙宫。
登上昆仑山啊吃那玉的精英,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
可悲啊,楚国没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水了。
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岗,让我的'车来到方林。
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上游前进啊!船夫们一齐摇桨划船。
船缓慢地不肯行进啊,老是停留在回旋的水流里。
清早我从枉渚起程啊,晚上才歇宿在辰阳。
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进入溆浦我又迟疑起来啊,心里迷惑着不知我该去何处。
水调歌头·泛湘江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泛湘江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泛湘江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泛湘江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水调歌头·泛湘江宋代:张孝祥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
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
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译文: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滩头洗足,夜色随急流从脚背流淌。
清晨,晾一头短发,感受清风丝丝的微凉。
吴地的山峦,楚地的湖泽,一路行遍山色湖光,只是还未到达早已心神驰往的潇湘。
买得一叶扁舟,罢官归来,又何妨。
这是天意作美,如今让我如愿以偿,正值盛夏六月,一帆顺风浮泛沧浪。
志趣高洁闲远,象秋蝉蜕壳于浊泥,在尘埃之外浮翔,又如庄周晓梦化蝶,翩然于水淡云闲之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
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
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恍惚可见——裁绿荷为衣,缀秋兰为佩,一身清雅脱尘的衣装。
啊,那是屈原手持一束沁人的琼芳。
湘水女神嫣然一笑,飘旋舞的霓裳,拨弄琴瑟的纤指下流泻幽怨的一曲清商,唤起行吟泽畔的屈子一腔报国的忠愤,写入《九歌》眷眷不忘那拂袖挥洒的文字,一字一句与日月争光。
呵,莫要让儿辈知晓一江湘水的遐想,这泛舟的乐趣悠渺不尽,正该我辈独享。
注释:濯(zhuó)足夜滩急,晞(xī)发北风凉。
吴山楚泽(zé)行遍,只欠到潇(xiāo)湘。
买得扁(piān)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濯足:洗脚。
晞发:晾干头发。
吴山楚泽:泛指南方的山水。
潇湘:湘水与潇水合流处称为潇湘,这里指湘江。
扁舟:小船。
付:给予,赐予。
沧浪:水名,这里指湘江。
蝉蜕尘埃外:蝉脱壳羽化飞上青天,这里表示词人超脱尘俗的胸怀。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登岳阳楼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古诗简介《登岳阳楼二首》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组诗。
两首诗集登楼、观景、抒情、归途为一体,是不可分的。
第一首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第二首则是先对景物描写,然后再写归途,这首诗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翻译/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首,往南边可以看到丹枫。
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注释⑴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⑵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⑸吊古:哀吊,凭吊。
⑹晴不风:晴空万里,波澜不惊。
⑺杪(miǎo)秋:晚秋。
⑻君山:全称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
⑼白首:白发。
这里指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色草。
⑽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创作背景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梁甫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梁甫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梁甫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梁甫吟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梁甫吟明代:刘基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译文: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注释: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yì)。
翳:云雾。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淆:搅乱,搞混。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shū)忽成山溪。
倏忽:疾速,指极短的时间。
山溪:山峰和溪谷,形容高低之差异。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君不见”二句: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并尊为仲父,成就霸业,后来他宠信侍从竖刁等奸人,导致齐国大乱。
秦穆(mù)信逢孙,遂违百里奚(xī)。
逢孙:本秦将,秦郑结盟,留郑助守卫。
百里奚:原为虞大夫,晋灭虞,秦穆公闻其贤,委以国政,助秦穆公成就霸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yì)苡(yǐ)为文犀(xī)。
赤符天子:汉光武帝刘秀。
赤符:即赤伏符,新莽末年流行的一种谶语,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
以薏苡为文犀:把薏苡草看成是犀角。
薏苡,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其果实仁即薏米,可食。
文犀:有文理的犀角。
苏轼《论子胥种蠡》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论子胥种蠡》原文及翻译译文1、苏轼《论子胥种蠡》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论子胥种蠡》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越既灭吴,范蠡以为句践②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逸乐,乃以其私徒属浮海而行,至于齐。
以书遗大夫种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子可以去矣!”苏子曰:范蠡知相其君而已,以吾相蠡,蠡亦鸟喙也。
夫好货,天下之贱士也,以蠡之贤,岂聚敛积财者?何至耕于海滨,父子力作以营千金屡散而复积此何为者哉岂非才有余而道不足故功成名遂身退而心终不能自放者乎?使句践有大度,能始终用蠡,蠡亦非清净无为而老于越者也,故曰“蠡亦鸟喙也”。
鲁仲连既退秦军,平原君欲封连,以千金为寿。
笑曰:“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难解纷而无所取也。
即有取,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
”遂去,终身不复见,逃隐于海上。
曰:“吾与其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使范蠡之去如鲁连,则去圣人不远矣。
呜呼!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蠡之全者,而不足于此,吾以是累叹而深悲焉。
子胥、种、蠡皆人杰,而扬雄,曲士也,欲以区区之学疵瑕此三人者:以三谏不去、鞭尸籍馆为子胥之罪,以不强谏句践而栖之会稽为种、蠡之过。
雄闻古有三谏当去之说,即欲以律天下士,岂不陋哉!三谏而去,为人臣交浅者言也,如宫之奇、泄冶③乃可耳,至如子胥,吴之宗臣,与国存亡者也,去将安往哉?百谏不听,继之以死可也。
孔子去鲁,未尝一谏,又安用三?父不受诛④,子复雠,礼也。
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
是以昔之君子皆哀而怒之,雄独非人子乎?至于籍馆、阖闾与群臣之罪,非子胥意也。
句践困于会稽,乃能用二子,若先战而强谏以死之,则雄又当以子胥之罪罪之矣。
此皆儿童之见,无足论者,不忍三子之见诬,故为之言。
(选自《东坡志林论古》)【注】①种蠡:越国大夫文种、范蠡。
②句践:越国国君勾践。
公元前494年,勾践射伤吴王阖闾,阖闾重伤死后,夫差即位。
勾践听闻夫差日夜练兵,欲报父仇,便不听范蠡的劝阻,想先发制人,范蠡便不再劝谏。
屈原伍子胥诗句

湘君何所思? 忧心忡忡。惨淡黄昏独倚门,人语涩如织。不道江上几人行,无意苦云Βιβλιοθήκη 。(7)屈原《九歌·东篱》
东篱把杖荷蓧蓧,岂知我者谁之子?
兄弟不知所嗟尔,忘归亦忘其身。
(8)伍子胥《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屈原伍子胥诗句
(1)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三首》
(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宋代苏轼的《屈原塔》
(3)雪耻当为伍子胥,归仇莫作徐元直。明代《题伍子胥传赠友》
(4)可怜沥血问苍天,千古离骚说圣贤。但识太初恒有道,汨罗岂必费龙船。屈原
(5)鞭尸抉目恨何多,一代冤魂逐逝波。又是昭关秋雨夜,何时大爱化干戈。伍子胥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的意思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的意思“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乐府·行路难》第四句,其全文如下: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注释】1、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
《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
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
”又见《国语·吴语》【翻译】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鉴赏】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
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
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
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
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
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
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
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
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
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三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