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安全技术及应用

车联网安全技术及应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使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同时,随着车辆智能化的逐步推进,车联网技术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然而,车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性也带来了安全性问题。
本文将重点对车联网安全技术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车联网技术的定义与特点车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两旁设施之间、车辆与用户、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信息互联和智能化服务的一种技术应用。
与传统汽车相比,车联网拥有以下几个特点:1.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
车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道路交通管理、车联网终端、车联网应用、车联网安全等领域。
在生活中可以实现车辆自主驾驶,实行无人驾驶技术,大大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驾驶的便利性。
2.强大的信息获取与传输功能。
车联网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实现了车辆运行状态和驾驶员驾驶状态的实时监控,为驾驶员制定科学安全驾驶方案提供了支持。
3.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应用能力。
车联网技术将车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实时化、智能化,让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随时获得所需的信息,大大便利驾驶员行驶过程。
4.保障汽车网络的安全性。
车联网技术通过多种安全措施,对车载系统数据的传输、车辆网络的保护和用户隐私进行保护。
二、车联网安全存在的问题车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车联网技术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泄露。
车联网终端设备的数据容易受到攻击和破坏,导致车联网数据泄露。
2.恶意软件攻击。
车载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运行在互联网连接环境下,面临着来自网络攻击、恶心软件攻击等多种安全威胁。
3.物理攻击。
车辆物理结构的操作系统若未经特殊加固,易受制于物理攻击,如拦截、篡改车辆上传信息等。
4.车辆主人身份欺诈。
车辆主人身份可以被攻击者欺骗,并将他们的车辆在线操纵。
5.消息伪装。
消息伪装是指消息发送方将信息传达给另一方时假装自己是其他合法的车辆或模拟器。
车联网的解决方案

车联网的解决方案《车联网解决方案:连接未来的智能出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车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智能出行的关键。
车联网可以让车辆之间实现实时通讯和数据共享,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行车效率,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出行体验。
然而,车联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数据安全、通讯标准、交通管理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个领域的专家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车联网的解决方案。
其中,技术方面的突破是最主要的解决途径之一。
比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车辆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和交通情况,智能导航系统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路径规划和实时交通信息。
此外,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各国政府和企业也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规范车联网数据的收集、传输和使用。
同时,车联网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也需要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改进,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除了技术和政策层面的解决方案,行业合作、标准制定和人才培养也是推动车联网发展的重要方面。
车联网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比如汽车制造商、通信运营商、数据平台提供商等,共同推动车联网技术和服务的发展。
与此同时,标准的统一和制定也能够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各类车联网设备和服务的互联互通。
在人才方面,车联网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更多懂得汽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知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促进车联网解决方案的不断创新和落地。
总的来说,车联网的解决方案需要从技术、政策、行业合作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入手,共同推动车联网的发展,实现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出行体验。
只有全面综合考虑,才能真正连接未来的智能出行。
车联网的解决方案

车联网的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车联网已经成为了现代交通领域的热门话题。
车联网,即车辆互联网,是通过将车辆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智能化互动和信息共享,提升驾驶体验、安全性和交通效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车联网的解决方案。
一、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车联网的基础,它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将车辆与互联网相连接。
通过物联网技术,车辆可以与其他车辆、交通灯、路况监测设备等进行实时通信,实现智能导航、智能驾驶等功能。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车辆监控和车辆诊断,提升车辆的维护和管理效率。
二、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车联网的核心应用之一,它通过将交通设施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通流量的智能调控。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监测交通流量、交通信号灯的优化和指示、车辆自动收费等方式,提升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概率。
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预测交通拥堵情况,提供导航建议,帮助驾驶员规避拥堵路段。
三、车辆安全监控车辆安全是车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连接车辆与互联网,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
通过车辆安全监控系统,驾驶员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远程锁车、报警或发送求救信号。
车辆安全监控系统还可以通过远程定位和追踪功能,帮助车辆主人找回被盗车辆。
四、车辆诊断与维护车辆诊断与维护是车联网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连接车辆与互联网,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
车辆诊断与维护系统可以监测车辆的各个部件的工作情况,提前发现故障,并发送警报,提醒车主及时维修。
同时,车辆诊断与维护系统还可以通过与维修厂连接,实现故障诊断和远程维修,方便车主维护车辆。
五、智能驾驶辅助智能驾驶辅助是车联网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连接车辆与互联网,提供驾驶员各种智能化的辅助功能,帮助驾驶员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智能驾驶辅助可以包括自动泊车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交通标志识别系统等。
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篇一:浅谈车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浅谈车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自20XX年国际电信联盟发表了《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年度报告,向世界宣告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另一个新型概念——车联网应运而生。
在上海世博会通用汽车的“车联网——网联城市智能交通”专题论坛上,各界专家深入分析并论证了车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未来城市交通模式的全新改变,广泛看好车联网的发展前景,认为车联网是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车联网概述车联网的概念车联网是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动、静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车联网将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成为未来智能城市的另一个标志。
车联网的特点“车联网”时代的智能汽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车与车之间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可以实现零碰撞;第二,车与车之间的组队是随机进行的,根据车主的目的地,通过GPS 定位和车辆之间的自动沟通,车与车之间可以临时组队或离队,提高交通效率。
2 车联网实现的条件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车联网是基于汽车标准信息源技术,而此项技术又是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
RFID 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就是通过车辆收集处理,并共享大量信息,让车与车、车与道路的行人和自行车,以及车与城市网络互相联结,从而实现更智能更安全的驾驶。
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车辆射频电子标签自动识别系统。
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展示了城市概念车EN-V车型,这款车的自动驾驶电气化,车联网概念将把人类带入零排放、零交通事故的未来汽车时代。
车联网关键技术和实现分析

2021/10/10
1413
谢谢!
2021/10/10
15
人 个人便携
电子设备
路
道路通信 道路智能
设备
化设备
车:车联网核心,主要涉及车辆联网和智能系统;
人:道路环境参与者和车联网使用者;
路:车联网业务重要外部环境,涉及交通信息化相关设备;
通信:信息交互的载体,打通车内、车际、车路、车云信息流
; 服2021务/10/1平0 台:实现车联网服务能力的业务载、数据载体。
2021/10/10
98
三、车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车载操作系统底层保持了实时操作系统内核的必要功能,在底层 操作系统之上出现了中间件和应用平台分层,能够灵活地支持更加 丰富的业务,使应用的开发越来越独立于底层系统,能广泛地适应 PC、智能手机和车载系统,为应用在不同载体间迁移提供了便利。
2021/10/10
术创新活跃,传感融合、高性能计算芯片、新型人
际交互是三大技术热点。
传感融合技术提升环境感知能力。功能互补的多
种类型传感信息通过整合,实现更高精度的环境感
知能力。
基于GPU高性能芯片的异构计算技术成为自动驾
驶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汽车感应装置的增多,采
集信息数据量巨大,数据处理需要与之匹配的计算
资源因并行计算处理在传感数据理解、驾驶行为决
务支持的车联网平台技术是核心。
2021/10/10
54
二、车联网关键技术
车联网第一个技术变革活跃期已经到来,主要集 中在2017-2018年左右,体现在车载操作系统功能逐 步丰富,向实时操作系统与信息娱乐操作系统融合 方向演进,汽车电子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快速发展 ,V2X 技术走向应用,业务平台由封闭逐步走向开 放。
智能交通之车联网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之车联网解决方案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联网作为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的得到发展和市场的认可。
车联网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将车辆、路网等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实现了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高效沟通和协同,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车联网的概念与特点车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连接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形成一个高效、安全和智能的交通网络。
车联网具有高效、安全、智能、节能等特点,可以实现车辆互通、道路基础设施互通、车辆与人互通,从而实现智能交通的全面提升。
车联网的构成主要包括车辆传感器、通信设备、数据处理器和云计算平台。
通过这些设备和平台的协同作用,可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同,实现交通数据的共享和分析,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车联网的应用场景车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智能出行车联网可以通过导航、路况预测、路线优化等技术手段,帮助司机规避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出行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交通车联网可以通过车辆跟车、车辆与路网的互动、高精度地图等技术手段,实现较高的道路通行效率和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智能公共交通车联网可以通过车辆调度、客流分析、智能站台等技术手段,实现公共交通的质量提升和人员出行的安全保障。
智慧物流车联网可以通过物流信息采集、车辆路线规划、能效优化等技术手段,实现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车联网的解决方案车联网的建设需要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三个过程。
在数据采集方面,可以通过车载传感器、路边设备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数据传输方面,可以通过卫星、4G/5G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数据处理方面,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车联网技术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技术和标准,如车联网通信技术、车联网安全标准、车联网数据标准等。
同时,在车联网建设过程中,考虑到车载设备和道路基础设施的兼容性、互通性、开放性等因素,也需要遵循一些技术规范和标准,如IEEE 802.11p、C-V2X等。
车辆网联化解决方案

车辆网联化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车辆网联化已成为当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车辆在上路前都需要进行网络连接。
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是一些实际问题,如安全、保密、与传统交通基础设施的兼容性等。
本文将介绍车辆网联化的解决方案,以防止这些问题的影响。
一、车辆网联安全随着车辆网联化的普及,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成为关键问题。
如何防止恶意攻击和车辆信息泄露,提高车辆网联的安全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车辆网联化方案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安全问题:1.数据传输加密技术:通过加密技术,可以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获取,确保传输的数据安全。
2.车辆身份认证技术:车辆在网联化时,需要通过身份认证方可进行连接。
这种认证方式可以防止非授权车辆连接,确保车辆之间的信息传输安全。
3.车辆信息监控技术:在车辆信息中加入监控技术,可以获取和记录每一辆车辆的确切位置和状态,以防止恶意攻击和窃取车辆信息。
二、车辆网联保密车辆中的信息需要保持机密性,以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确保车辆信息的安全性。
在车辆网联化方案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保密问题:1.车辆信息加密技术:通过加密技术,可以将车辆信息保护在系统内部,确保信息的隐私性。
2.车辆身份认证加密技术:在车辆身份认证过程中,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保护车辆信息和身份信息的机密性。
3.车辆数据同步和备份技术:通过车辆数据同步和备份技术,确保车辆信息不会因为系统故障或其他突发状况而丢失。
三、车辆网联与传统交通基础设施的兼容性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建立,如何将车辆网联化和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无缝连接是一个难题。
在车辆网联化方案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1.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随着车辆网联化的普及,可以对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升级,以满足新的车辆网联化的需求。
2.车辆信息格式的标准化:统一车辆信息的格式和传输规范,以使得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都能够进行无缝连接。
3.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协议:制定统一的通信协议,以实现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无缝连接。
车联网的解决方案

车联网的解决方案引言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简称IoV)是将车辆、道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构建起一个信息流动和数据交互的智能交通系统。
车联网的发展为车辆管理、交通安全和出行体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车联网的解决方案,包括车辆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应用推广等方面。
1. 车辆通信技术车辆通信技术是车联网的核心,为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支持。
目前主要的车辆通信技术包括车辆自组网(VANET)、车载通信(V2V)和车路协同(V2X)等。
车辆自组网是指车辆之间通过无线通信建立起一个临时性的网络,用于信息交换和共享;车载通信则是指车辆之间通过车载装置进行直接通信;而车路协同则是在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建立起通信连接,实现更高效的交通管理和服务。
2. 数据处理与分析车联网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包括车辆状态、交通状况、驾驶行为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和数据预处理等过程;数据分析则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用于发现规律、预测趋势和优化决策。
通过有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提高车辆管理的效率、优化路况的预测和改善驾驶者的体验。
3. 安全与隐私保护车联网面临着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
安全问题包括车辆网络的攻击和数据的篡改等;而隐私保护问题则涉及到车辆和驾驶者的个人信息的保护。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数据权限管理等。
此外,车辆厂商和服务提供商也需要制定相关的隐私政策和安全标准,加强对车联网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监控。
4. 应用推广车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智能交通、智能驾驶、车辆管理和出行服务等。
其中,智能交通可以提供实时路况信息、交通管理和导航服务,帮助改善交通拥堵和提升交通效率;智能驾驶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辅助和远程驾驶等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车辆管理可以通过车载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现车辆故障预警和维护管理;出行服务则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出行方案和增值服务,如预约停车、共享出行和电动汽车充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
【慧聪汽车电子网】车联网概念解析2004年中国提出“汽车计算平台”计划,防范汽车工业“空芯化”现象;巴西政府强制所有车辆2014年前必须安装类似“汽车身份识别”的系统并联网;欧洲、日本的ITS(智能交通系统)计划中也都有“车联网”的概念;印度甚至要求所有黄包车都装上GPS与RFID;2011年初,中国四部委联合发文,对“两客一危”运营类车辆提出了必须安装智能卫星定位装置并联网的强制性要求……这些都是车联网的雏形。
美国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标识战略白皮书NSTIC则是一个里程碑,它要求所有移动终端、包括汽车都必须安装“安全ID芯片”;美国DOT进一步要求,2012年所有运营类车辆都必须遵从M911。
显而易见,车联网已经不只是一个汽车业信息化的问题了,而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战略层面,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立法实施了。
什么是车联网车联网(IOV:Internetof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
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从网络上看,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第一层(端系统):端系统是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
第二层(管系统):解决车与车(V2V)、车与路(V2R)、车与网(V2I)、车与人(V2H)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同时它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
第三层(云系统):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ITS、物流、客货运、危特车辆、汽修汽配、汽车租赁、企事业车辆管理、汽车制造商、4S店、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移动互联网等,是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也是围绕车辆的数据汇聚、计算、调度、监控、管理与应用的复合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PS+GPRS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也不是物联网,只是一种技术的组合应用,目前国内大多数ITS试验和IOV概念都是基于这种技术实现的。
笔者以为,简单基于这样的技术来发展车联网,对国家战略领先和技术创新是非常不利的,会造成整体落后国际竞争的被动局面。
什么是GIDIOV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是根据车辆特性,给汽车开发了一款GID(GlobalID,相对于RFID)终端。
它是一个具有全球泛在联网能力的通信网关和车载终端,是车辆智能信息传感器,同时也具有全球定位和全球网络身份标识(网络车牌)功能。
GID将汽车智能信息传感器、汽车联网、汽车网络车牌三大功能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车辆状态的信息感知功能:GID与汽车总线(OBD、CAN等)相连,内嵌多种传感器,可感知和监控几乎所有车辆的动态与静态信息,包括车辆环境信息和车辆状态诊断信息等;泛在通信功能:GID具有V2V、V2I和自组网(SON、移动AdHoc、AGPS等)的能力,具有车内联网以及多制式之间的桥接与中继功能,具备全球通信、全球定位与移动漫游能力;汽车网络车牌功能:GID从汽车、网络、用户中提取天然属性,生成汽车的“网络身份证”,使得每辆汽车在网络中都具有一种天然、唯一性的身份标识,它不是一个标签,而是网络可信标识与寻址技术。
简而言之,GID改进了传统RFID单向、短距、低速、被动、无智能、无感知、无通信、覆盖面积小、高成本、非标准、易丢失毁坏等问题。
同时,它具备了目前车联网所需要的V2V、V2I和全球漫游与覆盖功能,不单纯是一种Telematics(车载通讯)设备。
更突出的是,GID使汽车具备了“网络车牌”或“网络身份证”的能力,解决了物联网中最困难的移动寻址与可信标识无法分离的问题,增强了网络可视性,可以唯一地区分全球所有车辆。
此外,配合云后台系统,GID可随时通过“心跳”功能把车况、行车状态,甚至是汽车“黑匣子”实时上报。
如图1所示。
图1GID与RFID功能对比从GID获得的多源动态数据信息,是车联网、机器移动、ITS、云计算领域的一种创新型应用技术。
当车辆装载了GID终端后,汽车与交通状态信息可以从CAN总线等采集到,这些状态涉及车辆行驶(位置、方向、速度、加速度),车体(内外温度、空气流量、胎压),动力(油压、转速、机油),车辆安全(安全带、气囊、门窗锁),环境(天气、路况、拥塞)等,从而让车辆成为了解决道路和交通矛盾的智慧主体。
基于GID的IOV系统IOV与ITS的创新影响车联网的发展与ITS、汽车电子、移动互联网密不可分。
下一代ITS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包括:全面获取交通状态、及时侦测道路路况并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根据车/路况等相关状态智能发布信息,为出行者提供更有效的交通信息,达到绿色运输、改善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的目标。
由此可见,ITS的核心是“道路”和“车辆”的均衡博弈。
传统ITS解决方案大都围绕静态和固定的道路关联因素,如路边单元RSU、视频摄像、信息发布牌、RFIDReader、压感线圈等,而忽略了车辆本身是交通路况、事故、路边环境等最直接的制造者和矛盾的主体。
基于GID的车联网的出现,是传统M2M和Telematics的进化与飞跃。
基于GID能力,车联网完全可以把以往借助道路等外部信息源,转移到借助车辆自身信息源的方向上来,使ITS在技术和管制等多方面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实现从“静态信息”向“动态信息”的视角转变,从信息的点采集,向面采集、立体交叉采集、云计算处理转变,是ITS技术体制的一种本质改变。
IOV与云计算的关系车联网产生的信息总量远大于电信业。
以ITS为例,一个城市的多源动态交通信息采集,车辆信息的实时积聚、处理、发布,以及驱动决策和执行活动的智能化全过程,将是一个P级信息处理系统。
因此,IOV与ITS云计算平台就成为了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在云框架下,综合信息采集处理、道路交通状况监测、车辆监管与疏导、信号控制、系统联动以及预测预报、信息发布与诱导等,都必须做到与整体情报系统的融合、共享和统一决策。
如图2所示,车联网、ITS相关的云服务,主要分为三类。
图2基于云计算的ITS体系总体架构IaaS基础云服务:基于云框架,提供车联网与交通相关的基础计算服务,如车辆/交通状态数据存储、车辆区域监控、车辆安全状态监控、道路交通实时分析、接入计费与结算等等;同时,作为一种核心能力,以开放性接口API提供给任何第三方应用开发商使用,帮助他们快速构建相关的应用服务。
PaaS平台云服务:提供海量GPS数据和GID数据处理、ITS全息数据处理、云存储、信息挖掘与分析、信息安全、数据总线等功能。
SaaS应用云服务:基于基础云服务的能力和第三方的服务资源,任何开发者可开发出特定的支持车联网、ITS特性的应用,并能发布和支持多种用户终端(特定终端、PC浏览器、手机等)。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IOV是互联网、物联网、通信、汽车制造、汽车售后服务、ITS、汽车保险、交管、LBS、移动互联网等融合的产物,跨界跨行涉及了大量产业,经济覆盖面极广。
受其影响,ITS、城市拥塞疏导、运输与物流、城市交通、公共设施建设、电信运营、生活方式、终端制造等都将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
同时,IOV的概念和范畴目前在不同角度还很难统一。
因此,IOV体系需要从国家角度来进行顶层设计,并从国家战略和信息化利益角度去思考诸多问题。
IOV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V2V、V2I融合通信:在一辆车里,V2V与V2I通常是两种体制,目前车辆很少具有V2V能力,V2I也只在普通公网有限应用,实时性等得不到保障,而802.11P并不能完全胜任V2V及与V2I的融合与桥接能力。
CAN总线的开放:不同品牌的汽车,甚至同一品牌不同型号、不同年代的车辆,其CAN协议也是不同的。
这给汽车在线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也严重影响了国家信息安全。
因此,为打破“空芯化”局面,让中国的ITS和IOV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IOV产业的健康发展,CAN的开放对于我国汽车制造业和IOV产业都是必须的。
精确的车辆定位:AGPS不能完全满足车辆定位的要求,也不具备执法效力和足够的安全保障,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也需要尽快使用北斗卫星定位,创新出快速、精准、综合的定位技术方法。
IOV标准问题:由于IOV涉及面极广,不同角度的关注点和出发点不同,交通部、公安部、安监局、工信部、国安局、军队等各自对IOV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因此,什么是IOV的制高点,从哪里入手制定什么样的标准和行规,且如何兼顾国家利益和自主创新,都亟需明确和统一。
另外,GID虽阐述了IOV需要的车载机功能,但GID与云的通信协议、与IOV用户终端的交互、与网络的泛在通信能力等,都存在标准亟需统一的问题,否则将无法实现互联互通。
在国家立法方面,车联网作为未来汽车行业的标配功能,在前装与后装市场上的规范、法制、监管、标准等都需要尽快出台试行草案。
IOV运营问题:IOV数据量极大,非普通平台所能承受,为保证安全可信,IOV必须是实名制的,同时每辆车都捆绑了若干移动终端、若干人员、若干设备,有多属性、多归属特点,因此,其运营主体既不是传统电信运营商,也不简单是TSP、移动互联网SP、车厂或4S店,对“虚拟运营”的要求已经十分明显。
此外,云平台的开放与接口技术、网络可视技术、定位与计算技术、快速检索技术、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等,都存在大量技术难点和障碍,随着产业的纵深发展,未来还将会有大量的新问题出现。
IOV发展前景广阔车联网是特殊的通信形态,是电信转型、互联网转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的下一个重心,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新兴领域。
发展IOV是汽车工业继“绿色”之后的第二大核心主题,在此过程中也充满了各种机遇。
首先,车辆状态的在线检查、在线年检、在线监控将成为现实。
通过在线识别车辆状态和状况,可以了解车辆是否具备合法运营执照,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是否有危险行车行为等。
此业务每年可节省数百至上千亿元,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必将对车辆监管与消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汽车具有了网络身份证。
汽车都是准实名制的实物,容易实现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映射,因此IOV在提高车辆网络可视性的同时,还具备了网络防伪、防套牌、防假冒、网络追踪、反走私等功能,可方便地与移动支付、驾乘者信息档案等捆绑,实现从网络世界到物理世界的整体安全可信性,仅“网络车牌”和“黑匣子”就将诞生出巨大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