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ppt
合集下载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29张PPT).ppt

出使西域目的
西域概况
听说要抵达大月氏就要穿越西域七千里的流沙 和荒漠,翻越偌大的雪山。最可怕的是得穿过 匈奴好人男的儿地志盘在,为若国让分他忧们,知岂道能了贪此生行的目的, 怕哪死里,有我命去回!来?
路
张
人
路
骞
甲
人
乙
敦煌壁画里有一幅“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汉
张
武
骞
帝
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带着浩 浩荡荡的百人使团从长安出发了。
中考演练
1.(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2)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
D 书》称此为“凿空”之举。此举( )
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B.建立了对西域有效的管辖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促进了汉与西域友好往来
2.(2021·湖南湘西·3)在我国新疆地区,考古发掘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的丝织品。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
中考演练
4.(2021·湖南邵阳·5)邵斌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察
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地
区应是(C)
A.宁夏
B.西藏
C.新疆
D.广西
5.(2021·四川成都·5)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
= +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欧洲
西亚
中亚
河西走廊 长安
西域 (今新疆地区)
如果你有一支商队,你想要把丝绸从长安运往欧洲,大赚一笔, 途中你需要经过哪些地区?请结合课本69页地图做好标记。
课本70页
七上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PPT课件

城市发展水平
丝绸之路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水平,提高了城市的基础设施 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06
现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促进国家间政治对话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通过合作与交流,加强政治互信,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稳定与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 理解与融合。
金融机构
丝绸之路沿线出现了许 多金融机构,如钱庄、 票号等,为贸易提供融 资支持和保险服务。
城市经济的崛起
商业城市
丝绸之路沿线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如长安、洛阳、敦煌 等,这些城市成为了贸易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城市经济职能
商业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渐多样化,除了商业贸易外,还发 展了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增强了城市的综合实力。
七上14课沟通中外文Hale Waihona Puke “丝绸之 路”ppt课件目录
• 引言 •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 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重要城市 •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 丝绸之路的经济影响 • 现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课程与丝绸之路的关联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重要贸 易和文化交流通道,起源于公元前2 世纪,一直持续到14世纪中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 交流的意识。
02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的起源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01
随着古代中国经济的繁荣,尤其是丝织业的崛起,丝绸成为重
要的出口商品。
古代西方对丝绸的需求
丝绸之路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水平,提高了城市的基础设施 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06
现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促进国家间政治对话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通过合作与交流,加强政治互信,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稳定与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 理解与融合。
金融机构
丝绸之路沿线出现了许 多金融机构,如钱庄、 票号等,为贸易提供融 资支持和保险服务。
城市经济的崛起
商业城市
丝绸之路沿线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如长安、洛阳、敦煌 等,这些城市成为了贸易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城市经济职能
商业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渐多样化,除了商业贸易外,还发 展了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增强了城市的综合实力。
七上14课沟通中外文Hale Waihona Puke “丝绸之 路”ppt课件目录
• 引言 •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 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重要城市 •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 丝绸之路的经济影响 • 现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课程与丝绸之路的关联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重要贸 易和文化交流通道,起源于公元前2 世纪,一直持续到14世纪中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 交流的意识。
02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的起源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01
随着古代中国经济的繁荣,尤其是丝织业的崛起,丝绸成为重
要的出口商品。
古代西方对丝绸的需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共27张PPT)

造纸术
6、海上丝绸之路 (1)开通时间: 汉朝 (2)路线: (3)含义:
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诸岛
古道新途
专家点评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
大陆它经见济证、了文公化见元、证前社2会亚世发欧纪展至交之公流间元的1交6世流纪,期尤间其,是亚游欧
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
它在长途贸推易推动动城大市型发城镇展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是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 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19年
目的
结果
联络大月氏 , 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 情况
加强和西域各国的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
友好往来
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相同点:都增进了汉对西域的了解,为汉与西域的友好交往奠定了基础
二、丝绸之路
1、背景:
2、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
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
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
西域都护
西汉
公元前60年,今 新疆地区正式归 属中央政权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ppt(37张PPT)

不忘初心,
爱爱国国敬业的精敬神业;
不屈不挠,
坚勇诚韧 于信不探拔索的,意友志;善
开拓进取的品质。
1.陆上丝绸之路
(德)李希霍芬:丝绸之路 (Seiden Strassen)
1.陆上丝绸之路
终点
欧
西
中
洲
亚
亚
起点
西 域
河 西
走
长 安
廊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史记·大宛列传》
1.说出卡片上的图 案是什么?
汉武帝 目的?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zhi) 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 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史记·大宛列传》
这目时的汉武:帝联问投络降大的匈月奴人氏,夹他们击都匈说匈奴奴攻
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月氏 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和他们 一块去打匈奴。这时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 说法,因此想派使者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郑间彭的年相《丝互绸了之解路与全往史来》;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 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 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
开辟了丝绸之—路—。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2【.材班料超一经】营张西骞域使团所到之处,宣扬汉朝的威德,传
成果: 解和往来
对未知领域的探险
凿空?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 外国,张外骞国第由一是次信打之通。中”原—通—往《西汉域书的·道张路骞传》
“张骞凿空西域后,后来出使西域的人都称张 骞博望侯,以此来取信于外国,外国因此而信 任他们。”
“凿空”的影响?
爱爱国国敬业的精敬神业;
不屈不挠,
坚勇诚韧 于信不探拔索的,意友志;善
开拓进取的品质。
1.陆上丝绸之路
(德)李希霍芬:丝绸之路 (Seiden Strassen)
1.陆上丝绸之路
终点
欧
西
中
洲
亚
亚
起点
西 域
河 西
走
长 安
廊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史记·大宛列传》
1.说出卡片上的图 案是什么?
汉武帝 目的?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zhi) 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 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史记·大宛列传》
这目时的汉武:帝联问投络降大的匈月奴人氏,夹他们击都匈说匈奴奴攻
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月氏 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和他们 一块去打匈奴。这时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 说法,因此想派使者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郑间彭的年相《丝互绸了之解路与全往史来》;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 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 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
开辟了丝绸之—路—。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2【.材班料超一经】营张西骞域使团所到之处,宣扬汉朝的威德,传
成果: 解和往来
对未知领域的探险
凿空?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 外国,张外骞国第由一是次信打之通。中”原—通—往《西汉域书的·道张路骞传》
“张骞凿空西域后,后来出使西域的人都称张 骞博望侯,以此来取信于外国,外国因此而信 任他们。”
“凿空”的影响?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27张PPT)

(2) 背景依据下列材料,思考汉初前往西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材料1:“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慧立、彦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地理位置:环境恶劣、路途险阻、知之甚少;
材料2: 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 诸国不命”“至匈奴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壹 张骞通西域贰 目
贰 丝绸之路 录
叁 对西域的管理
古代的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中国的 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成为 高贵身份的象征。中国丝绸是怎么运送到那里的? 运送丝绸的商路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开辟的?
壹 张骞通西域
何为西域?
一、 张骞通西域
汉代人把今天的甘肃 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 是现在的新疆和更远的广 大地区称作西域。
贰 丝绸之路
阅读课本69页,描绘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阅读课本69页,描绘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1、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
2、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 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 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
公元前 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第一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到达地区 越过葱岭,到达大月氏
熟悉了西域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及想
作用
和汉朝往来愿望
问题思考: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 10 余年, 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共44张PPT)

2、右匈图展奴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它的起点是哪里?中
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是什么? 丝绸之路 长安
3、左图中人物的出使活动,与右图展丝示绸的通道开通有什么相同
作用?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推动了东西方经
济文化的交流。
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1.汉代人把今天_阳___关、_玉__门__关以西的广大区域称作
_西__域__。汉武帝派_张__骞___、__2__次出使西域。张骞第
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系大月氏_夹__击__匈__奴__。 2.汉朝时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__绸___之__路_ 从_长__安__出发,穿过河__西__走廊,经西域到达_中__亚_、 _西__亚__、再到更远的_欧__洲__。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 _丝__绸__,_漆__器__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 术传入西域;西域的良种马等以及_核__桃__、_葡__萄___、 _石__榴__、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国。
这是一条连接欧亚的长路,见证了两千年历史的沧桑之变
多种文化在此交汇,无数话剧在这里上演
这条路走过多少胡商贩客,驿马戍卒
这条路又走过多少弘法僧侣,求道信徒
这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道路
河西走廊
玉门关
阳关
葱岭
楼兰遗址
西域歌舞
这就是丝绸之路
一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官西_域___都__护____,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 明___帝时,派班__超__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 多年,他死后他的儿子_班__勇__再次出使西域。
1.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
A 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 ( )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36ppt)

第二次出西域
出发时间 起点 目的
公元前138年 长安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 联络乌孙等国建立友好关系
过程 结果 意义
历时13年,两次被匈奴扣留
大月氏西迁已久, 不愿再与匈奴打仗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 具体情况(了解西域)
相对顺利
各国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 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 相互了解与往来(沟通西域)
①匈奴威胁:控制和奴役西 域小国;向西驱赶大月氏; 不断进攻中原 ②汉朝策略:招募使者出使 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笔记:课本P67第一段1 张骞通西域乌孙
张骞通西域目的:联络西域诸民族夹击匈奴
大月氏
匈奴人控制
大月氏
张骞出西域
1 张骞通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龙城
番兜城
大宛
蓝氏城 高附城
乌垒
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1 张骞通西域
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 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 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 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 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 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交流
西方输出品特点:
中原 以动植物品种和宗教文化为主。
马
宝
石
匹
石
榴
葡
核
香
玻
萄
桃
料
璃
西方
丝
凿
绸
井
造 纸 术
瓷
农
器
业
技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堂PPT)

班超在西域时派部下 甘英 出使 大秦 。到达安 息后受阻,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他的儿子 班勇 再次出使西域,东汉对西域的统治日趋稳定。
“一带一路”展新篇
今天的中国积极同国际合作交流,走和平建设道路, 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成绩斐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建设“新丝 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这一构想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 关注和强烈共鸣。习近平强调,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 出新的生机活力。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 信、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
︑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
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 辟了多条海上航线……
岛 屿 ︐国 主际 权法 就原 优则 先︓ 归谁 属最 那早 一开 方发 ︒︐ 最 早 命 名
5
山东 沿岸
黄海
朝鲜 日本
三、对西域的管理
在西域和汉经济 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 同时,西汉对匈奴的 连续用兵和接连取胜 使西汉王朝对西域的 主权控制也逐渐牢固. 那么,西汉政府是如 何有效加强对西域地 区的行政管辖的呢?
张骞通西域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张骞开辟通 丝绸之路 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 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后来,汉朝在通往中亚、 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 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形成贯穿东西的交通 要线,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前138年—前126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进攻匈奴 过程:
张骞一行百余人从长安起程,向西行进。一路上爬山 过河,穿过沙漠,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当他 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时,就被匈奴骑兵发现,一行人全部 被俘。单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严加管制。还给 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不管匈奴人如何拉拢软化,张骞始终坚贞不屈,时刻 不忘自己的使命,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整整过了 十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逃走,继续向 西行进。奔波了好多天,历尽艰难,终于到达了大月氏! 然而,大月氏人西迁已久,安居乐业,已不再愿与匈 奴打仗,张骞只好返回。归途中再次被匈奴扣留,但张骞 再次设法逃脱,回到长安。
“一带一路”展新篇
今天的中国积极同国际合作交流,走和平建设道路, 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成绩斐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建设“新丝 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这一构想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 关注和强烈共鸣。习近平强调,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 出新的生机活力。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 信、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
︑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
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 辟了多条海上航线……
岛 屿 ︐国 主际 权法 就原 优则 先︓ 归谁 属最 那早 一开 方发 ︒︐ 最 早 命 名
5
山东 沿岸
黄海
朝鲜 日本
三、对西域的管理
在西域和汉经济 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 同时,西汉对匈奴的 连续用兵和接连取胜 使西汉王朝对西域的 主权控制也逐渐牢固. 那么,西汉政府是如 何有效加强对西域地 区的行政管辖的呢?
张骞通西域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张骞开辟通 丝绸之路 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 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后来,汉朝在通往中亚、 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 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形成贯穿东西的交通 要线,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前138年—前126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进攻匈奴 过程:
张骞一行百余人从长安起程,向西行进。一路上爬山 过河,穿过沙漠,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当他 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时,就被匈奴骑兵发现,一行人全部 被俘。单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严加管制。还给 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不管匈奴人如何拉拢软化,张骞始终坚贞不屈,时刻 不忘自己的使命,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整整过了 十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逃走,继续向 西行进。奔波了好多天,历尽艰难,终于到达了大月氏! 然而,大月氏人西迁已久,安居乐业,已不再愿与匈 奴打仗,张骞只好返回。归途中再次被匈奴扣留,但张骞 再次设法逃脱,回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