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设计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设计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设计

第一章工艺美术概论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大约在公元前 2000 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商代青铜器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

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 497 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二)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 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

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浙江绍兴地区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的窑址。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雕刻工艺《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具体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商代的雕刻工艺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

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工艺还有玉器、木雕和琉璃等。琉璃即原始玻璃。我国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西方为钠钙玻璃。战国时期琉璃的产地为长沙地区。

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春秋战国时期,纺纱织造较为普遍,染织刺绣工艺也得到发展,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著名"齐纨鲁缟"全国知名。而以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地区的出土最为丰富。漆器的色彩也要符合礼制的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春秋》用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为镙钿装饰的前身。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宗教由多神教转为一神教。宗教色彩浓郁。

2、崇尚武力。造型多为方正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对称规整的格式。神秘、庄重而威严。

3、其青铜器的组合为酒器的组合。造型来自实用要求。型制多样而丰富。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尚德,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在工艺美术中反映明确。

春秋战国一、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等。

二、思想学术领域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带动了工艺美术领域的巧思、清新和活泼的特色。

三、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装饰,来自于创新,也来自于制作技术的发展,同时与当时的文学格式"回荡法"有"异曲同工"的呼应。

四、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以文害用",孟子的"与民同乐",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代呈现出大一统的强大国势,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

盛世。

美术和工艺美术都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国民族风格的基点。

秦代的工艺美术品种主要有:青铜器、漆器和陶器。

秦代的青铜器部分为秦并六国,陆续从别的国家运来的具有其他国家特色的器皿,还有部分为秦自己地方特色的器皿。蒜头瓶和鍪是其特色品种。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代表。而秦代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一、二、三号俑坑出土了武士俑 7000 多件,战车百余辆,战马百余匹。另有著名的"秦砖汉瓦"。秦代风格淳朴,崇尚务实精神,语意平直,不重文采。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以素器最为流行。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陶塑等。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等多种。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汉代的丝织主要产于齐、蜀。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及织成等。汉代的锦为"经锦",经丝彩色显花,同一图案,同一色彩,形成直行排列。

汉代丝织的装饰划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和几何纹,以及文字装饰。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汉代的刺绣主要为辫绣,著名的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汉代的漆器工艺是鼎盛时期。以四川为主要产地。汉代的漆器有木胎、竹胎、夹纻等,主要为木胎,旋制、剜制和卷制。造型多种多样,有取代铜器之势。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另有针刻、铜扣和贴金。汉代的石雕非常发达。分圆雕和平雕两大类。圆雕以陕西霍去病墓为代表。平雕以著名的汉画像石为代表。以山东的孝堂山、武氏祠、沂南、江苏徐州、河南南阳等地为代表。平面阴刻和阳刻的手法,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题材。

玉器亦有较大发展。汉代的其他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各有特色。因多见于文献资料,遗存尚少。

1、是工艺美术的空前繁荣期,成就较高。

2、厚葬风盛行,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为题材。

3、在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上,取得实用与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4、其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5、其图案装饰方法:

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装饰的处理--填充法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汉代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战乱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人民的交流,使得不少手工业者能够较自由地进行生产和技术改造。在各工艺美术品种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雕刻、金工、漆器也有一定的发展。佛教的勃兴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色。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自六朝以后,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 800°c 左右,瓷器较高,约 1200 °c 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最早的瓷器为青瓷。以浙江地区为中心。越窑最具代表性。鸡头壶、莲花尊、魂瓶等为代表器型。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另外,河南邓县的画像砖也享有盛名。三国两晋时期,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至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染织工艺已经普遍发展起来。

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而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铜器中日用器皿的生产开始衰落,而用于佛教铸造铜像。

六朝时期的金银器出土较多,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

六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较为突出的有夹纻造像、斑漆和绿沉漆几种。

这一时期,石雕工艺成为宗教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成就。佛教,在公元前 6 至前 5 世纪,产生于印度。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加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参悟"苦、集(因)、灭、道"四圣谛而成佛。在公元 1 世纪中叶,贵霸文化自身所形成的融汇古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多文化特点,使佛教艺术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以希腊神像为范本的过渡阶段特征,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并主要体现在雕塑方面。后来,佛教艺术东渐,在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中仍可见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佛教艺术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早期的壁画石窟寺以天山以南的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土拉千佛洞等为代表。而最具代表性是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石窟今新疆库车一带古称龟兹,克孜尔石窟现有洞窟236个,是新疆最大的一处石窟。窟型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在正壁塑造像(均已无存),或称为大像窟;一种是有一宽敞的主室,正壁两侧开两条向后的甬道通向后室或后甬道,以便僧徒环绕礼佛。主室正壁开龛或不开龛,塑有一尊主要佛像,满窟绘壁

画,此种形式称龟兹型窟。莫高窟地处沙漠深处,现存从南北朝到元代的 492 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 2400 余身,壁画约四万五平方米,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莫高窟洞窟壁画、雕塑主要是北朝、唐、隋、宋、西夏、元的作品。

莫高窟壁画可以分为:佛像画(佛说法图)、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和故事画。早期的故事画以佛传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故事为主。其中,275 窟(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其《尸毗王本生图》最具特色。257 窟(北魏)《鹿王本生图》、254 窟(北魏)《舍身饲虎图》、428 窟(北周)《须达那太子本生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北朝壁画常以红、白、蓝、绿等浓烈的原色为基调,给人以庄重深沉的感受。

今知我国最早的佛像是在四川乐山发现的东汉崖墓上的石刻浮雕佛像。中国石窟造像之风,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与日俱增,一直到十三世纪。仍是中国石窟的黄金时代。最有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界于河北、河南间的响堂山、江苏栖霞山、河南巩县石窟寺、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以及四川大足的宝顶山和北山石窟。

早期佛教雕刻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以北魏时代的云岗石窟造像为代表。西部昙曜五窟造像最为典型。

二、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造像为代表。

三、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

由沙门统昙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以西武州山开窟造像,即今日的云冈石窟。云冈 16-20 窟,通称昙曜五窟。主像形体塑造充塞窟内空间异常高大,强调给礼拜者以无比威严的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继昙曜五窟之后至迁都洛阳(494 年)以前,皇室勋贵在云冈开凿了一批重要洞窟,即 1、2、3、4、5、6、 7-13 窟,这些洞窟均以双窟形式出现。这时期许多作品技巧高超、塑造了面貌清癯、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 13 公里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又称伊阙西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

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等。龙门的北魏造像已达到北朝雕刻的颠峰,呈现着浓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附近,其艺术风格有异于云冈、龙门石窟,雄伟、庞大的石刻造像,呈现出秀丽、典雅的风格。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少数知名雕塑家,戴逵(约 326-约 396 年),东晋著名画家也是最有影响的雕塑家、哲学家。尤以擅长佛教雕塑著称,他努力探索和完善铸造、雕刻的技法表现,改善国外传入的佛像式样而创造出为当时民众易于接受的佛刻形象。在为灵宝寺造丈六无量寿佛和菩萨木像时,又以十年精力制作五躯佛像,此像与顾恺之画维摩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进献的玉佛像并称瓦官寺三绝。南朝陵莫雕刻与陶俑在今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分布着 30 余座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陵墓,墓前依一定制度树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陵墓前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狮子而有翼,双角者称为辟邪,独角者称为天禄。这些石兽形体硕大,气度恢宏,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尽夸张。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三大类。塔,也称"浮图"、"浮屠",是寺中的主要建筑,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由台基、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所构成的实心建筑物。河北登封嵩山南麓嵩岳寺塔,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公元 520 年)。

石窟,原为依山开凿的佛寺。基本形制有:中心柱窟、覆斗顶方窟、穹隆顶椭圆窟、崖阁、涅磐窟以及大型佛龛、摩崖等。寺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木构建筑相融合,扩为宫殿式庙宇,包括宽阔的天井、楼阁、画廊、花园等。南方多修佛寺,北方以石窟寺为主。

哲学思想领域中崇尚玄学的清淡、放任无羁和超然物外。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出现了反映宇宙观的新的题材。工艺美术风格清秀、空疏。与佛教有关的题材和形式开始流行。夹纻造像、莲花、忍冬纹样的流行,以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时代特色。

隋代(公元581年-618年)短暂的过渡统一,便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唐朝。

唐代是一个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的时代。诗、书、画、歌舞,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各门类艺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非常发达,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唐代的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

一、隋代的陶瓷

白瓷烧制成功,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二、唐代的陶瓷

1、青瓷:越窑“类玉、类冰”“巧剜明月,轻旋薄冰”、“秘色”

2、白瓷:邢窑“类银、类雪”,河北内邱。

3、彩瓷:彩釉瓷和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河南鲁山、湖南长沙等地。

4、唐三彩:三彩陶器烧胎后涂以黄绿、褐、蓝、白等釉烧制而成,由于掌握了大量金属釉的特点,两次烧成,使其成为绚丽夺目、鲜艳多彩的艺术品。长安、洛阳为主要产地,多为明器。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南方则依然是著名的蜀锦。隋代的印染工艺中,出现了夹缬等新技术。

1、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窦师纶所创的“陵阳公样”)、散花、几何纹和晕涧。唐锦为纬锦,纬线提花,清新活泼,华美流畅。

2、唐代的印染工艺主要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等。

3、唐代的刺绣工艺除辫绣外,还有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手法。

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最为发达。唐代的金银器以银熏炉和舞马衔杯银壶为代表。装饰精美,手法多样,金碧辉煌。唐镜因馈赠和献礼而发达,菱花型、葵花型,特色鲜明。唐代的漆器工艺也有所创新。金银平脱:唐代首创。螺钿:雕漆:唐代首创,现为剔红。唐代经历着自古以来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家具由矮向高发展。品种有几、案、挟轼、箱、柜、胡床、屏风、棋局等。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莫高窟彩塑突出的特点是善于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而达到统一的效果。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

著名的六骏石刻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顺陵(武则天母亲的陵墓)石狮和独角兽高大独特,四足挺立。作缓步停留姿态的石狮,造型真实,单纯而有力,具有整体的完整性,充分表现出对纪念性石刻特点的掌握。

乾陵和顺陵的石刻所表现的雄伟气魄是服从政治的要求的,是重要的纪念性雕塑的杰出作品。

?唐代的装饰风格具有近代装饰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花草植物纹。

?人的意识的解放,带来了开放、自信的清新和活泼。

?装饰的生活情趣化,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多彩运用以及秀美、富丽、丰满、工整的装饰手法,丰富而清秀。

?艺术风格概括为:博大清新、华丽丰满。

五代是继辉煌的大唐帝国以后的又一个各国分裂的时期。北方由于战乱频繁,使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尤其是南唐和西蜀,一度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北宋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南宋虽然偏安,但城乡经济和对外贸易仍趋于上升趋势。宋代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医学和科学技术方面拥有突出的成就。

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最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因此,宋代也称为“瓷的时代”

一、五代的陶瓷:以越窑的“秘色瓷”(青瓷)为代表。专为贡奉使用。

二、宋瓷:南北方众多名窑,各展异彩。

北方地区:定窑-河北曲阳,官窑,白瓷、金银扣、印、刻、划花。

汝窑:河南临汝。青瓷窑。多素器,葱绿色。

官窑:未现窑址。北方青瓷窑。粉青,紫口铁足,蟹爪纹开片。

耀州窑:陕西同官,青瓷,刻、剔、印、镂空花。

钧窑:河南禹县,青瓷系统,色釉乳浊,窑变“夕阳紫翠忽成岚”。

磁州窑:民间特色窑系。河北彭城一带。黑白花装饰。笔力豪放简练。

南方地区: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影青为其代表。

龙泉窑:浙江龙泉一带。粉青青瓷,釉色苍翠,堆贴、浮雕装饰。

哥窑:釉面开片,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金丝铁线。

建窑:福建建瓯一带。盏为特色,兔豪、油滴、天目釉。

吉州窑:江西吉安。南方民间窑系。木叶、剪纸入釉,玳瑁斑。

宋代的丝织品以罗为特色。而以缂丝最具成就。

缂丝,通经断纬,具“雕镂之像”,朱克柔、沈子蕃、吴煦为名家。

另雕版印染和刺绣也具成就。

宋代缺乏铜原料,此时铜器锐少,仅用于铜镜。镜薄而花式较多。

金银器也甚发达。

宋代漆器主要品种有:金漆、犀皮、螺钿和雕漆。

金漆分为戗金和描金两种。戗金为宋所创。

犀皮也为宋所创之新工艺。俗称虎皮漆。

螺钿则多黑白对比,富丽典雅。

雕漆有各色剔法,剔犀、剔彩为著。嘉兴为著名产地。

玉雕以“巧色”为最高成就。

石雕以歙砚和端砚为全国第一。

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朴质的造型取胜,有清淡之美。严谨含蓄,是为“理”

文学和绘画对工艺美术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 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多流行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09年填空)。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已近尾声,即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的历史阶段。这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 ·黑瓷,汉代黑瓷已形成,产地在浙江,到六朝时期,浙江的德清窑以黑瓷著名。 ·六朝的画象砖较汉代富于人间生活情趣,也渗入了佛教的宗教色彩。汉朝画象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时期的画象砖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河南邓县画象砖表现出一种特殊风貌的装饰效果,具有六朝时期清瘦飘逸的时代艺术风格。 ·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反映了以下两点:A以名士为主题。B山石树木的题材已经显出它的装饰地位。 ·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 ·唐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向多色釉发展。陶瓷的分类: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其中最著名而有具代表性的是越窑。浙江唐时称越州,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青瓷为主,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 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清脆莹润。唐时以越窑作茶具之风气兴盛。越窑青瓷除了作茶具还作酒器,另外还可作乐器,这也反映了越窑瓷器的胎体坚薄,瓷化程度很高。并且,唐代陶瓷工艺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风格。唐代的越窑曾为宫廷用品,成为后来历代御器厂或者官窑的前身,当时这种窑所出的产品称为秘色。·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有一个重要品种,具有代表性的是刑窑,与越窑齐名,形成两大体系。隋唐时期中国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除了北方,南方的成都,景德镇,广州在唐时也烧制白瓷。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设计的魅力教案

工业设计的魅力 一、教材分析: 《工业设计的魅力》这课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七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材中介绍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椅子,以此为突破口,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有关工业美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还介绍了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国外一些经典作品,通过欣赏与评述,提高和完善学生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主体是初二的学生,他们的具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本堂课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多欣赏图片,多与学生交流探讨,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兴趣与爱好,在学生掌握设计要素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工业设计产品的赏析,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能够运用工业设计的构成元素和设计方法,设计一件别具一格的工业产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学会用设计美化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优秀的现代工业产品,体会工业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形成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产品的相关图片、课件、教具 学生准备:纸张、马克笔 六、教学方法: 教法:本课主要采用直观欣赏、图片展示、多媒体、问答等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有效利用现有设计作品联系实际生活,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 学法:自主研讨学习、互动学习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我的教学思路是 视频导入—探究新知—尝试设计—作业展评—总结拓展 1、视频导入 目的在于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设计的兴趣。 2、直观欣赏,表达感受 欣赏各种各样的椅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提示:从功能、风格、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对工业设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自主研讨,激发创意。 (1)师生讨论:如果让你设计一把椅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造型、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 面向对象:本科 开课单位:艺术系 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1概述 1.2石器玉器骨器 1.3制陶工艺 1.4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2.1概述 2.2青铜工艺 2.3玉石工艺 2.4陶瓷工艺 2.5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3.1概述 3.2青铜工艺 3.3漆器工艺 3.4陶瓷工艺 3.5玉石工艺 3.6染织工艺 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4.1概述 4.2青铜工艺 4.3陶瓷工艺 4.4玉石工艺 4.5漆器工艺 4.6染织工艺 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 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5.1概述 5.2陶瓷工艺 5.3织绣工艺 5.4金属工艺 5.5漆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顺序号 1 授课班级工艺1031 授课日期2011年3月7日第一周星期一第7-8节授课方法讲授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原始时期的石器与陶器的发展了解原始文化。 教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原始石器与陶器的发展史难点:石器和陶器的各种形式 更改、补充 删节内容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课后笔记 检查意见 签字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77分钟)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石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陶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3. 原始社会的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 二、课外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了解当时鼎的作用及意义。 三、课堂小结:(5分钟)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顺序号 2 授课班级工艺1031 授课日期2011年3月14日第二周星期一第7-8 节授课方法讲授授课章节名称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掌握青铜时代文化发展,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 教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青铜器的各种作用及用途分类难点: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 更改、补充 删节内容补充鼎的发展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 课后笔记 检查意见 签字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77分钟)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1.青铜时代与青铜器 (1)青铜器时代的开始 (2)青铜器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演变 (3)青铜器的造型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4)青铜器的纹饰风格的演变及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二、课外作业: 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预习下节 四、课堂小结:(5分钟)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田自秉)

1.人面鱼纹盘 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的原始彩陶半坡文化遗物,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物和鱼的结合表现出制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具有"寓人与鱼"的特殊意义,也有男女相合之义,这人面鱼纹也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的涵义。人像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配以鱼鳍形的装饰,更显得威武华丽,体现了他们的图腾崇拜。其表现了中国远古的文明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这件彩陶盆便是其中代表之作。 2.尖底瓶 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址中,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之一。制作材质以泥质和陶制居多。其主要特点是:小口、长腹、尖底。尖底瓶为古代盛贮器,用以从河水中取水。其工作原理为: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 3.玉琮 新石器时代,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造型是内圆(孔)外方,饕餮纹,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4.黑陶 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特点: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黑陶与彩陶相比,采用轮制等技术,造型更复杂精致,表现出挺拔的的阳刚之美。典型器型有高足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蛋壳高柄杯,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颠峰之作"。 5.原始彩陶 原始彩陶艺术是中国艺术的母体,它在造型、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装饰特点。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着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6.玉猪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物龙体卷曲如C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划逼真,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猪在远古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既代表财富,又显示勇猛,猪首被安在龙的身上,说明猪的形象逐渐抽象和神化。其不仅仅是一种饰物,而应是一种神器,一种红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灵的图腾物,很有可能是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礼器。 7.龙虎纹青铜尊 商代青铜器礼器,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铸造工序十分复杂,是用十八块母范经两次焊接而成的,塑之浑然一体,毫无痕迹。这充分说明远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已达空前的高度,其形制雕刻工艺在当前亦举世无双。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8.毛公鼎 大口圆腹,口沿上耸立着两只高大的耳朵,半球状深腹,腹下三只兽蹄形足敦实有力,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工业设计的魅力》教案2浙美版

工业设计的魅力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设计风格的工业产品并能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 3.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2学情分析 课前谈话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是对于经典的设计作品及其设计的背景了解的甚少,无法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设计艺术的赏析,所以,教师必须要降低学习的难度,大量补充相应的知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与感受设计的魅力,在作品欣赏的角度、切入点做进一步的指导。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经典设计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引入,导出课题。 课件展示一组椅子图片,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一个椅子?为什么? 教师小结提示:风格、材料、色彩、舒适度、造型……(板书) 教师总结:一把椅子引出了这么多精彩的话题,这是为什么呢?要我说,这就是工业设计的魅力。(教师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概念解释,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工业设计的相关概念,教师解释说明。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经典的工业产品设计。 学生齐读概念 活动3【活动】经典欣赏,加强体验。 课件展示一组经典工业产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解释补充。 教师:刚才我们从材质、色彩、造型、功能等方面对经典的工业设计进行了赏析,下面请大家再欣赏一组图片。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表自己见解。 活动4【活动】比较分析,探寻规律。 课件展示明式木椅和潘顿椅的对比。 教师提问:从这两把椅子你看出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从制作工艺可看出,一个是手工业时代的经典,一个是工业化时代的经典。工业化时代,设计师会从造型、色彩、材质、功能、舒适度等方面去进行考虑。更加注重产品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运用,追求实用和美观的和谐。彰显产品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接下来请大家继续来欣赏一段精美的视频——史上最牛的椅子。 教师提问: 这把牛椅让我们觉得现代设计更注重的是什么?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表自己见解。 活动5【活动】创意寻源,启发想象。 教师播放相关图片

中国工艺美术史尚刚第六章隋唐五代

第六章隋唐五代 隋:公元581~618年 唐:公元618~907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 第一节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唐是核心: ●原因:时间长、成就高、影响大 分期:755年、756年 ●原因:755年末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之于工艺美术 ●与西方交流多寡 萨珊波斯、大食、拂菻与中亚(粟特) ●主要产区转移 地域差异: 黄河中下游地区:吴越地区,扬州、益州(成都) 二、生产格局 格局—— ●官府 少府监:管理工艺美术主要官署 中尚署,祭祀用品和帝后器玩服饰 左尚署,车舆伞盖 右尚署,御马鞍辔及刀剑 织染署,君臣等冠冕 掌冶署,铜铁器 将作监:皇家、政府建筑 甄官署?°掌供琢石、陶土之事?±(唐三彩) 地方官府作坊:以丝织居多 ●民间:家庭、作坊 两位著名工艺美术家 何稠:字桂林,祖籍应在中亚何国 ●北周至唐初著名工艺家 ●隋,任守太府卿兼领少府监等职,长年主持宫廷制作营造 ●中国已知确曾织造织金锦的第一人,隋,仿造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酷似 窦师纶:字希言,扶风平陵(今咸阳西北)人 ●初唐著名丝绸纹样设计家 ●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 ●题材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因爵封陵阳公,被称为?°陵阳公样?± ●至少流传到9世纪中叶 第二节织绣印染 一、引言

地位: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国家重视:禁断总有糜费最多的锦绣,对其他工艺品,仅限于品种或工艺方法,在丝绸,又常加纹样 材质分类:丝、麻、棉、毛 织物规格:宽1尺8寸(一尺约合今30厘米),丝绸4丈为匹、布5丈为端 分工细密:唐少府监织染署25作 二、著名丝绸产地 益州——供奉宫廷锦绣器玩 ●品类:蜀锦、单丝罗 ●装饰:“十样锦” 扬州—— ●品类:锦 ●装饰:洋风(寄寓西亚人) 定州—— ●品种:绫 吴越—— ●中心:润州(江苏镇江)、宣州(安徽宣州)、越州(浙江绍兴) ●品种:缭绫、线毯 三、著名丝织品种 纱—— ●特点:平纹方孔,轻薄 ●代表:轻纱(亳州) 罗—— ●特点:经丝互相缠绕绞结,表面呈椒孔 ●代表:单丝罗(益州) 绫—— ●特点:平纹或斜纹地上起暗花(唐有少数无纹绫) ●地位:黄金时代——唐 ●代表: 定州绫 缭绫:润州、越州 技术:织成后碾砑 装饰:御用题材 锦—— ●技术:西方的纬线起花——纬锦 较之经锦,色彩更繁丽、花纹更精美 ●代表:益州锦、扬州锦、西北锦 ●特殊: 繝:色彩丰富与热烈 织金锦:金线显花 线毯: ●特点:

(完整word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SJ

中国工艺美术史 教案 一课程说明 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4 所属专业:视觉传达景观设计 (二)课程简介、目标和任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程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先修课程:设计概论;后续课程为宁夏民间美术;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80 分钟)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 石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 .陶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3. 原始社会的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 二、课外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了解当时鼎的作用及意义。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80 分钟)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1. 青铜时代与青铜器 (1)青铜器时代的开始 (2)青铜器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 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演变 (3)青铜器的造型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4)青铜器的纹饰风格的演变及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二、课外作业: 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预习下节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资料

填空题 1、原始陶瓷按照顺序出现的制陶方法有()()()三种。 2、陶器的成形,是将胚料至于可旋转的()上制作的。 3、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 4、黑陶工艺具有哪四个特点()()()()。 5、制作金器必经()()()过程。文献《荀子强国篇》中说道(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 6、产玉的产地有(黄河下游)和()。 7、自西周以后历届代王服饰具有宗教意义的十三种图案,称之为()。 8、()纹样是商代青铜器主要纹样。商代之后有形成一种()纹与()纹的对比。 9、汉代铜镜的四个特点()()()()。 10、春秋战国时期专著《考工记》中提出()是工艺美术制造特点。 11、唐代()窑址是专为皇室烧制,故其工艺“密而不宣。。。”称之为()瓷。 12、唐代(唐三彩)是低温铅釉陶,釉色呈黄、绿、褐、等颜色。 13、汉代漆器的胎有哪几种(竹胎)(木胎)()。 14、明代()的()书,是对明代手工业的科学总结。国外把其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 15、明代成化时期的在青花釉基础上加彩。这种彩有()()两种。 16、清朝雍正期间,()瓷器是最有成就的。色调柔和淡雅,。。。 17、宋代五大名官窑(官窑)(定窑)(哥窑)(汝窑)(钧窑)。 名词解释 1、司母戊鼎 2、青铜器中的簋。 3、《考工记》 4、长信宫灯 5、马踏飞燕 6、金银瓶托 7、流金8、螺殿9、缂丝 10、釉里红11、青花瓷12、景泰蓝 13、金缕玉衣14、唐三彩 简答题 简述唐代铜镜的艺术特点 简述原始玉器的发展(重点在红山文化)概况 简述宋代漆器的加工工艺和艺术特色 简述商代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 论述题 明代陶瓷发展概况和景德镇窑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宋代瓷器发展概况和著名瓷窑的典型风格。

初中美术《工业设计的魅力》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工业设计的魅力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 观察视频中的椅子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椅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PPT 出示不同的椅子)材质不同,造型多变。真是一款神奇的凳子,大家喜欢这么神奇的凳子吗?他对你的这种吸引力就体现了工业设计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工业设计的魅力(板书)同学可能会问:什么是工业设计?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二、中外经典椅子设计欣赏 20 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出现了一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出现了一大批工业设计师,并设计了很多经典的工业产品。下面我们就通过当时的椅子作品来体验工业设计的美。 瓦西里钢管椅(PPT 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被称为20 世纪椅子的象征?有什么奇特之处?我们现在看是非常普通的椅子,但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因为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了当时最新的材料。 大家看他的框架是什么材质做成的?不锈钢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子,因其在设计中新材料的运用,开辟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新篇章。 潘顿椅(PPT 出示) 我们一起来看这把椅子有什么特点?造型独特S 形,色彩丰富,外观显得时尚大方,椅面本身有没有接口? 师小结:这把椅子采用的是当时最新的材料和技术——使用玻璃纤维一次模压成型,这种新工艺制作起来非常方便——制作一个模具,就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了,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约了资源。椅子依据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坐上去非常舒适;并且能够堆叠起来,节约空间。 过渡语:(PPT 出示手工业产品图片)我们刚才欣赏了欧洲的经典产品,再看这些产品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工业设计的理念是七八十年代才引进中国的,在这之前我国的本土产品主要以手工业为主,像青花瓷、灯笼、刺绣、油纸伞等都是纯手工制作的。要说中国的经典椅子,当属明朝时期的官帽椅了。他的经典之处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使用什么材质做的?木质,大家可能会说这有什么特别的, 我们先把这把椅子拆开来看看,查一查明式官帽椅的组件数量。(PPT 出示) 明式官帽椅师:42 个组件。每一个组件都是纯手工打造的,大家可以想象做这样一把椅子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这么多组件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榫卯结构(PPT 出示)组合的过程中没有用一颗钉子,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明式官帽椅和潘顿椅(1960)的对比。(PPT 出示)师: 从这两把椅子你看出了什么异同? 师:我们可以从外观、色彩、材质和工艺上进行分析, 由此可以得出工业设计的特点: 1. 产品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2.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 3.满足人们对产品功能和审美的双方面 的需求 师小结:通过以上经典作品的学习,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工业设计的含义? 工业设计,为了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功能和审美需求,对工业产品的功能、形态等进行的设计创新活动 过渡语:从潘顿椅上我们看到了由于工业时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的椅子从材质到造型都有了 很大的不同。如果你是工业产品设计师,要设计一件产品,你会怎么做? 三、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PPT 出示)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的各种工艺创作,在工艺美术创作上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实用和装饰的统一。原始工艺的装饰,不是附加而是和实用有机的统一的 二、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技术对艺术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形成新的风格充分运用技术条件的特点,能更好的体现其艺术效果 三、形式感的应用。丰富了工艺语言,也提高了人们对形式美的感受 四、表号性的艺术手法。用简约的表现方法,突出其形象特征,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体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 商代 一、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商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也就表现为宗教迷信的思想, 其工艺装饰纹样也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 二、商代统治阶级崇尚武力,商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威严、神秘、慑服的精神力量反映。商代的造型多运用庄重而又安定的直线,装饰也采用对称而又规整的格式。 三、青铜器的造型发展,首先是从实用出发的。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的制作十分发达。 四、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提出了“德”的观念,同时也比较看重现实,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 它反映在周代的各个方面。从工艺美术的角度看,青铜器的制作,玉器的使用,都是反映等级差别,适应礼治的需要。因而工艺制作的样式,常有固定的规格,而在装饰上,则反映出显着的秩序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无论品种、制作、艺术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

展。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时代风貌: 一、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这一时期,由于的独立生产和发展,工艺美术制作具有地方性、普遍性、多样性。地方性是指各地形成了地方名产,如齐国刺绣,楚国漆器,吴越刀剑。普遍性是指无论文化先进还是落后,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工艺美术生产。多样性是指各地工艺生产品类繁多,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二、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局面,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改变了商代的中心对称,单独适合纹样的图案组织,也改变了周代的反复连续,成为带状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组织,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即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的图案组织为主要骨骼,它布满全身,不分主次,而以蟠虫离纹、蟠虺纹为其主要装饰花纹 四、工艺美术在美学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制作设计理论。直接总结工艺制作原则的,是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制作的专门论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制作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他的伟大成就,至今仍在艺术和学术领域中闪烁着光彩。 一、汉代初期,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社会经济的到很大发展,汉代工艺美术有着空前的全面发展。工艺美术的品种增多,在艺术、技术、材料上,都有许多新的创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二、汉代儒学的宗教化,厚葬之风流行,反映在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上,羽化升仙,祥瑞迷信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案课程

课题: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主备人:刘红 学科:苏教版美术年级:八年级下册第1课 课型:欣赏·评述课时安排:总2课时 指导思想: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根据新课标,让学生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流派,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知道一些中外重要的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力能力,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的态度。在教学中以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欣赏各类工艺美术作品,在教学方法上,以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走访民间,访问民间美术工作室或民间工艺作坊,了解工艺美术的各种门类及各类工艺作品的制作过程,对古代彩陶、青铜、漆器、瓷器开展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最终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该课是以器皿装饰文化为主线,以造型工艺手段为次线,以材料为辅线,紧紧抓住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让学生真正认识古代工艺美术的特征是从生活实用需要到精神审美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为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映出历代能工巧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本课选取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观察和探究这些工艺品的材料、造型和装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领略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生能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工艺的发展和审美演变;了解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的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我国工艺美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种主要的工艺品中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尚刚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笔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起源于商代以前,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1) 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1) 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

《工业设计的魅力》教案1

《工业设计的魅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以椅子设计为突破口和载体,通过对椅子的尝试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 2、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与评述,渗透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及理念,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3、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与享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椅子设计为突破口采用尝试简单设计的方法,加深对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采用欣赏讨论分析评述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与人们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组织学生探讨工业设计包含的各类知识元素、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对工业产品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美术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椅子的设计及经典设计作品的分析评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设计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激发创意 课件展示各式各样造型的椅子。 2、尝试设计,体验探究 欣赏了各式各样的椅子,那同学们最喜欢哪一把椅子呢?它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3、比较分析,讨论评述 (1)、欣赏经典的椅子设计作品 开始我们运用最简单的方法和工具材料设计了制作了造型各异椅子,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设计师设计的经典椅子设计作品。 (2)、比较分析与经典作品的差别(差距) 欣赏了琳琅满目、设计风格不同,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椅子,我们找找自己设计的作品与这些设计作品的差异。

(3)、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设计师在设计一把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椅子,一般会做怎么样选择?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 教师概括:实用性、审美性、功能性。 (4)、如果我们家里刚装修完成,我们怎样来布置我们的新家,需要配置那些东西? 学生答:选择灯具、椅子、桌子、床、沙发等。 选择上从:从实际用途出发,根据不同的功能选择,从外型、外观,根据个人喜好的不同来选择,从色彩上选择,配合环境来选择。 (5)、上面提到的灯具、椅子、桌子、床、沙发等这些,属于什么设计领域呢? 教师直接概括:工业设计的领域。 工业设计主要涉及照明灯具设计、家用电器产品设计、汽车设计、家具设计。这些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6)、工业设计倡导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高新科技设计,并通过对具体图例作分析。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图例)叫壶9003、瑞士军刀。 问:把柄上曲线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壶嘴上的小鸟又是用来干什么的?瑞士军刀设计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绿色设计: 生态、环保(“路线大师”巴士)。 问:“路线大师”巴士的外观设计遵循了什么色彩原理?环保体现在那方面? 高新科技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机器美学(未来的苹果电脑)。 问:假如将来你是个计算机设计师,那你会怎么去设计? 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分析了经典的工业设计产品,了解了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以及设计理念。相信同学们对工业产品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解。 给同学们提两点课后建议: (1)、收集自己身边的工业产品实物或图片资料,并对它们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2)、自己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工业产品。

[整理]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四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 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2 新石器 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3 青铜器 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起源于商代以前,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4 金银错 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5 铜镜 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6 带钩 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7 夹纻 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再于麻布壳上髹漆。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8 玻璃 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入清,又称“料器”。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9 《考工记》 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10 釭灯 汉代流行的一种设计优秀的铜灯。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灯身常可盛水,令烟气溶于水,以降低空气污染。灯罩能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即属釭灯。 11 多子奁盒lián 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如多子妆奁、具杯盒。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 12 云气纹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 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二.原始社会概说 (苏南浙北)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总结: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3)形式感的应用;对称的形式是力量的均衡的体现。节奏,即规律的变化是产生力量的形式。4)表号性的艺术手法;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象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 “北京猿人”是世界上最早用火的人,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极低的社会里,人们的爱美往往具有宗教意义,审美的功利性高于艺术性。 ·古代生活实用器皿演变 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但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还不能完全代替各种生活用品,只能为奴隶主所占有和享用,广大奴隶的各种生活用器皿,仍然以陶器为主。自战国开始至秦汉,中国漆器的设计与制造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漆器成本成本较高,实用性较低,主要是上层阶级主要的生活实用器;东汉青瓷烧制成功;唐宋时期开始,器皿类的漆器开始退出实用的领域,而向陈设欣赏方向发展,形成了以雕漆工艺为主的工艺设计新模式,而瓷器自六朝以后取代漆器和铜器成为主要的生活实用器皿。

三.陶瓷工艺 ·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制陶工艺和陶器,以陶器的产生为标志,人类亦结束了上百万年的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陶和瓷的区别: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了距今八千年的陶器,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资料。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08年选择)。 ·中国发现较早的彩陶距今约6000年,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彩陶装饰样以几何纹为主,有少量的人物、动物、植物纹样,如著名的“人面鱼纹”,“人面纹”,“鱼纹”,“蛙纹”。“人面鱼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鱼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人面形花纹,具有“寓鱼于人”的特殊意义。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 ·彩陶图案中形式法则的应用: 1)对比法(运用最多最普遍);2)分割法;3)开光法(能突出主体,增加);4)双关法(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5)多效装饰法(一种图案组织正视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俯视也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其中双关法与欧美近代流行的欧普艺术,或称色效应美术,有着相似之处。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工艺衰落之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以出现较多的黑色的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因为最早发现在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又称为“龙山文化”。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个特点。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以南的东南广大地区,又发现了另外一种陶器,被称为几何印纹陶。几何印纹陶,又可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两种,常见的几何纹有:水浪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纹等几十种。几何印纹陶被誉为是最优秀的东方沿海的古代文化。 ·陶瓷体系—— ·商代制陶工艺得到普遍发展,广大奴隶的各种生活器皿,采用陶器为主。陶印模常见的有饕餮纹,回纹,方格纹等。商代的陶瓷工艺分为:灰陶、白陶、釉陶、原始瓷器等多种。早期陶器一般都是无釉,商代开始出现釉陶。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釉陶和原始瓷器;商代出现了釉陶,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亦较硬,呈灰白色。学术界把这种釉j陶又称为原始瓷器,被称为瓷器的萌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