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名师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分数乘分数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探究。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成长,更是为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了对本节课新知识的讲授。我首先讲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接着,我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了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分数乘分数的应用。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小组合作提高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还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以情景创设为主线,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设计了多个与分数乘分数相关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解分数乘分数的运算规律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设你有一个长为4/5米,宽为3/4米的长方形蛋糕,你想把它分成几个相同大小的小蛋糕,每个小蛋糕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问题情境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又涉及到了分数乘分数的运算,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分数乘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方法和意义理解不透彻,导致解题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概念,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乘分数的实际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规律。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乘分数的运算过程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烙饼问题,引入分数乘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分数乘分数的运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乘分数》人教版

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约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约分技巧。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分数乘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法则掌握得还不错。他们在导入环节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分数乘法问题,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分数乘分数的原理,但可能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还是显得有些抽象。下次我可以尝试结合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法的应用,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这一概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分数乘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练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分数乘分数》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抽象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规律,理解其数学本质;
2.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教案

第1单元分数乘法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新知探究】明确算理,探究算法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1. 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 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3. 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4. 进行交流反馈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公顷,再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
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公顷。
5. 得出结果根据大家的想法,。
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是不是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6. 猜想计算方法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第1单元分数乘法第4课时分数乘分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数乘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深奥数学概念的关键一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这一章节中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的运算过程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问题。
教材通过清晰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分数乘分数这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如如何确定乘积的分子和分母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法则。
2.能够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运算。
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方法。
教师讲解清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练习题和测试题。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乘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假设有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8小块,小明吃了其中的3小块,小红吃了其中的2小块,那么小明和小红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2.呈现(15分钟)讲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例如,解释如何计算1/4乘以3/5,并展示计算过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运算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以设置一些类似的问题,如计算2/5乘以4/7,3/8乘以5/6等。
第一单元《分数乘分数》(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分数乘分数》(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页至第3页,分数乘分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分数乘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如做蛋糕时,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3份,再将这3份蛋糕每份再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
请问,这样一共取了多少份蛋糕?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概念。
4. 练习巩固: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进行随堂练习。
题目包括分数乘分数的基本运算及应用题。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分数的概念2.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3/4 × 2/3(2) 5/6 × 4/5(3) 7/8 × 3/72. 答案:(1) 1/2(2) 2/3(3) 3/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使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概念,掌握了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应用题解答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优惠券的折扣、分析比赛中的得分等。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的设计我选择了做蛋糕的实际问题情境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15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8─10题。
教学目的:(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数两步连乘应用题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先说说各式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2)乙数的相当于甲数。
(乙数)(3)大鸡只数的等于小鸡的只数。
(大鸡)(4)大鸡的只数相当于小鸡的。
(小鸡)(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1)审题:全体默读,再指名读,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边讨论边画出线段图。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华储蓄的钱数)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又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新储蓄的钱数)。
小亮18元元元小华小新(2)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分析:根据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再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又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也可以多问题分析:要求小新储蓄多少元,就要知道谁的钱数?这个数量题目中告诉我们了吗?所以要先求出谁的钱数?再求出谁的钱数?(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出算式。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华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8元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法则。
2.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问题,并解决。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乘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法则。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例题和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分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分数乘分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一块长为4米,宽为3米的长方形土地,他想将其分成面积为2/5平方米的小块,问他最多可以分成多少块?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以及相关的例题。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练习。
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计算。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检查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数?例如小数、负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分数乘分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5页例3及相应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和算法,为教学例4、例5的小数乘分数等分数乘法做准备。
(二)核心能力
会运用数形结合和归纳推理的思想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运用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思想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法则。
(四)学习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
《分数乘分数》PPT 课件、一张长方形纸、水彩笔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只列式,不计算。
(1)10m 的
2
1是多少米? (2)21 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 2.李伯伯家有一块15公顷的地。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
1,种玉米的面
积占5
3。
根据上面信息,提出两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二)课堂设计
1. 迁移导入
出示:李伯伯家有一块15公顷的地。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
1,种玉米的面积占5
3。
师:谁来说一下补充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师:大家同意吗?谁来说一说列式依据和计算方法?
15×51=3(公顷) 15×5
3=9(公顷) 师:如果李伯伯家的这块地只有2
1公顷,又该怎样来求土豆和玉米的面积呢?
出示例3情境图。
学生列式汇报。
预设:2
1×51和21×5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列式依据是什么?
师:与刚才的算式15×51和15×5
3对比,它们的意义相同吗? 小结:它们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2
1×51和21×53应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乘分数。
(师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对分数乘整数意义与方法的回顾,也是对本节课分数乘分数的一个铺垫。
】
2. 问题探究
(1)初识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师:大家猜测一下,21×51=?(可能是72、10
1……) 师:仅凭猜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动手实践一下,验证哪个结果是正确
师:每个人用事先准备的那张纸来表示1公顷的地,请你想办法先表示21公顷并涂上颜色,再表示出21公顷的51,该怎么操作呢? 学生先独立操作,然后带着问题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收集生成资源,最后全班交流。
预设1:先横着分
预设2:先竖着分
学生汇报时,利用教师准备的教具,边演示边讲解折的整个过程。
第一个学生说完再找人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课件同步演示,最后教师板书: 2
1×51=5211⨯⨯=101 (2)再识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自主完成2
1×53,并再次折纸验证。
学生先动手折,教师巡视收集资源,然后学生上台演示讲解。
2
1×53=5231⨯⨯=103 (3)举例验证
师:其它的两个分数相乘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请举一个你喜欢的例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举例,学生板演,全班互动评价。
(4)归纳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观察这两些算式,小组内说一说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
学生汇报: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师
师:你能想办法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快速表示出来吗? 小结:a b ×c d =c a d b ⨯⨯ =ac
bd (a ≠0,c ≠0)(师板书) 【设计意图:猜想——验证——抽象概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在本节课的设置上先提供了探索的范例,再让学生提出猜想,最后通过猜想、验证形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使学生既获得了探索的体验,又掌握了基础知识。
考查目标1、2】
3.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是的,本节课我们再次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而且通过猜想---验证,总结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今天所学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其它的分数乘法吗,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三)课时作业
1.课本第4页做一做第1题。
答案:略。
解析:分数乘分数与整数乘分数的意义相同,拓宽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考查目标1】
2.填空。
(1),那么占这张纸的)
()(
,理由是( )。
(2)课本第5页做一做第2题。
答案:略。
解析:此题目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但考查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更是考查对分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考查目标1】
3.课本第4页做一做第3题。
答案:20×31=3
20(平方米) 解析:考查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考查目标1、2】
4.先判断,再改正。
(要善于运用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资源) ①31×21=52 ②31×31=61 ③43×3=4
1 答案:略。
解析: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整数与分数相乘应该是整数与分母相约分;分数与分数相乘应该是是分子与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作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考查目标1、2】
5.比一比,再计算。
①54+32 ②54-32 ③54×3
2 答案:略。
解析: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这道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考查目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