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咱先说说啥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吧。
简单来讲呢,就是看看人类的活动,像盖房子、建工厂、修路啥的,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啥样的影响。
这就好比我们要去朋友家做客,得先看看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给朋友家带来啥不好的改变一样。
那评价技术方法都有哪些呢?有一种叫清单法。
就像是列购物清单一样,把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像对动植物的影响、对土壤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影响等等,一条一条地列出来。
这样就清清楚楚的,就像把东西都摆在桌子上,一眼就能看到有啥。
还有类比法呢。
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新地方,不知道那里怎么样,就会想想以前去过的类似的地方。
如果之前有个地方建了个工厂,周围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那现在要在一个类似的地方建工厂,就可以参考之前的情况啦。
在实际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时候呀,可不能马虎。
要实地去考察,就像探险家去探索未知的地方一样。
去看看那里的花草树木,听听鸟儿的叫声,感受一下土壤的松软程度。
因为只有亲自去体验了,才能得到最准确的信息。
而且呀,这个评价也不是做完就不管了。
就像我们种了一棵树,要时不时去看看它长得好不好一样。
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监测,看看之前做的那些措施有没有起到作用,生态环境有没有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生态影响评价

生态影响评价第一节生态影响评价概述一、基本概念二、生态影响的特点三、项目影响区域的分类四、生态影响评价原则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一、基本概念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通常指人类生存环境中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包括水、气、光、声、温度、土壤、生物等全部环境要素。
小的生态系统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组合成复杂的生态系统,而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2.生态影响生态影响指的是,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3.直接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与该活动同时同地发生的生态影响。
4.间接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直接生态影响所诱发的、与该活动不在同一地点或不在同一时间发生的生态影响。
5.累积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者该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造成生态影响的相互叠加。
针对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国家环保部发布的行业标准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规定了开展此项评价工作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二、生态影响的特点1.生态影响具有累积性特点2.生态影响也常具有区域性或流域性特点3.生态影响具有高度相关和综合性的特点1.生态影响具有累积性特点即生态系统常常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其变化起初是不显著的,或者不为人们所觉察与认识,但当这种变化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就突然地、显著地和以出乎常人预料的结果显示出来。
例如,草原退化是渐进的,缓慢的,但当退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以沙漠化甚至沙尘暴的形式表现出来。
2.生态影响也常具有区域性或流域性特点即一地发生的生态恶化会殃及其他广大的地区。
沙尘暴是大范围影响的灾害,土壤侵蚀发生的沙尘甚至可飘洋过海,降落在异国他乡。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土壤质量、水资源、空气质 量、景观美学等。
0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调查与监测
生态调查
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 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 动物分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 。
案例三:采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形改变、土壤污染和水资源破坏等问题。
评价方法
02
通过环境监测、实地调查和生态模型等方法,评估采矿活动对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案例分析
03
以某露天采矿为例,分析其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和周边生态系
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生态监测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的生态环 境进行监测,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 因子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环境问题。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估
生态影响预测
基于生态调查和监测数据,预测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短 期和长期影响。
生态影响评估
对预测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态补偿和修复方 案提供依据。
公众参与度提高
未来将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05
结论
总结评价方法与实践经验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其 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
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实践经验总结
归纳总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 验,包括案例分析、技术路线和操作 要点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规划、建设、改造、拆除等项目的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的预测和评
价的一项技术活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评价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
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在规划、设计、建
设等阶段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
植物、动物等物种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等。
2. 土壤和水资源:评估项目对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的污染、
消耗和影响,包括水质、水量、地下水位等方面。
3. 大气环境:评估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包括排
放物的种类、浓度和传播路径等。
4. 噪声和震动:评估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和震动的影响
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就业、收入、住房等方面。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进行,并应该由专
业的评估机构进行。
评价结果将作为项目决策、规划和设
计的重要参考,决策者将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
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以降低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进行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①进行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进行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②进行生态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③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 ④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 针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影响预测; ⑤针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影响预测; 提出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 ⑥提出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包括环境 监理和生态监测,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监理和生态监测,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得出结论. ⑦得出结论.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⑤可持续利用生态资源:人类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 方式和强度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因此要从可持续 发展的角度出发,避免商业性的过度采伐,捕猎和 更替,以实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生物多 样性. 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和生境.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4 关注特殊性问题
特殊的生态系统,生境,生态因子或或特别 需要保护的生态目标,或因其有特殊的生态环境 功能如生物多样性高,或是珍稀濒危生物生境, 水源保护地等,或因其具有典型的生物地理代表 性,或具有较大的进化潜力,或具有特别的历史 文化,科学研究或其他特别的价值,或因其具有 稀有性特点等等,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必须给予特 别的关注和重视,如热带雨林,原始森林等重要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生境以及生态脆弱带等. 生境以及生态脆弱带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景观:指在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快或生态系统 景观: 景观 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 植被覆盖率 百分数表示. 湿地 湿地:湿地是开放水体和陆地之间过渡带的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 湿地 生态结构和功能属性,指沼泽地,沼原,泥炭地或水域,还包括落潮 时深度不超过6m的海域. 承载力 承载力:指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所能供养的动植物总数,同时又不 承载力 能影响环境在理想水平和质量上维持生命的能力.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指南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指南
一、引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
为
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措施,并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是描述、评价和预
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过程。
本指南旨在为生态环境影
响评估提供指导。
二、评估范围
1.自然生态系统:评估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包括物种多
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功能等。
2.土地利用:评估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影响,包括土地变化、土
地破坏和土地退化等。
3.水资源:评估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水质和水量变化等。
4.大气环境:评估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大气污染和温
室气体排放等。
5.生物多样性:评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
服务等。
三、评估方法
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数据,包括环境基线数据、活动数据和模型数
据等。
2.预测模型:建立合适的预测模型,根据数据和模型进行评估和预测。
3.评估指标:确定合适的评估指标,包括生态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等。
4.专家评估:请相关专家参与评估过程,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5.综合评估:综合各项评估结果,进行整体评估和风险评估。
四、评估报告
1.评估目的: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则是实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和影响因素。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1. 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在构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范围,并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2. 确定评价指标的分类根据生态环境影响的不同方面,将评价指标分为生态系统评价指标、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等。
每个类别下还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子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价生态环境的影响。
3. 针对不同评价对象选择指标不同的评价对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需要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选择相应的指标。
例如,在评价一个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可以选择土地利用指标、水环境指标、空气环境指标等来评价。
4. 设置指标权重评价指标的权重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权重可以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确定。
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和重要性,给予不同指标不同的权重,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
5. 建立评价模型在构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是指利用数理统计、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等方法,将各个评价指标综合起来,得出评价结果的定量方法。
评价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仅是一项理论工作,更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0-35
<20
状态
植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处 植被覆盖
好,生物多 较好,生物 于中等水平, 度较差,
样性好,生 多样性较好, 生物多样性一 严重干旱
态系统稳定,适合人类生 般水平,较适 少雨,物
最适合人类 存
合人类生存, 种较少,
生存
但偶尔有不适 存在明显
人类生存的制 限制人类
约因子出现 生存因素
生态环境质量计算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cological Quality Index, EQI> =
0.3х生物丰度指数+0.25х水网密度指数 +0.2х植被覆盖指数+0.15х〔1-土地退化 指数+0.1х〔1-污染负荷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分级
级别 优
良
一般
较差
差
指数 >=75
55-75
35-55
〔1保护: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和政策,预防性保护 是优先考虑的措施.
〔2恢复:通过事后努力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或环境 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3补偿:重建一种生态系统,以补偿应开发建设活动 而损失的环境功能的措施.
〔4建设:采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更高环 境功能的生态系统的措施.
替代方案:指开发项目的规模、选址〔线的可替代 方案,包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多方案比较.大多数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须提出替代方案.
评价期限
〔1生态影响评价〔现状与预测评价:对施工期和运行 期进行评价与分析,对远期运行情况进行预测;
〔2生态影响后评价:在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 对实际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重大自然资源开发项 目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多维欧氏空间距离法
用几项生态参数来描述生态质量状况, 每一种状况是 n 维空间的一个点(X1,X2,…,Xn),每一个参数值 是该点的一个坐标值。对每项参数设定一个理想值,其 对应的点为(X10,X20,…,Xn0),将实际参数值与理 想值进行比较,可将欧氏空间的实际参数值标准化为 (X1 /X10,X2 /X20,…,Xn /Xn0 )。 如各参数的权重值为:b1,b2,…,bn。则理想点坐 标为(b1,b2,…,bn ),生态质量状况在标准空间的 坐标为(b1X1 /X10, b2X2 /X20,…, bn Xn /Xn0 )= (m 1 ,m 2,…,m 3),两者之间的欧氏距离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 -1997)中的定义: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 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 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美国Walter E. Westman的定义:通过许多生物和生态 概念和方法,预测和估计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概念和方法也适用于人工 改造过的系统,如农田和城市等。
生态影响的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
实施减缓措施的途径
(1)保护: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和政策,预防性保 护是优先考虑的措施。 (2)恢复:通过事后努力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或环境功 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3)补偿:重建一种生态系统,以补偿应开发建设活动 而损失的环境功能的措施。 (4)建设:采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更高环境 功能的生态系统的措施。 替代方案:指开发项目的规模、选址(线)的可替代 方案,包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多方案比较。大多数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须提出替代方案。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方法:收集现有资料;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 (1)自然环境状况调查 A. 自然环境基本特征调查:气象气候因素和地理特征 因素;自然资源状况: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 源等;人类开发历史、开发方式和强度;自然灾害及 其对生境的干扰破坏情况;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 B. 主要生态问题调查: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 污染影响等。 C. 评价区内敏感区历史和现状情况调查 D. 图件收集和编制:地形图、基础图件、卫图等。
调查内容 (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A. 社会结构情况调查; B.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 C. 移民问题调查; D. 自然资源量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 (3)公众参与 两种类型的公众:受拟建项目影响的公众个人 或社会团体;没有直接受到拟建项目的影响, 但由于他们的特长,可能对潜在的环境影响的 性质、范围、特点拥有有关信息的公众。
影响预测内容 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主要 包括对土地、植被被、水文和珍稀濒危动、植 物物种等生态因子)影响的预测内容包括: (1)是否带来某些新的生态变化; (2)是否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 (3)是否使生态问题发生时间与空间上的变更; (4)是否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的 方向发展。 (5)进行经济损益分析。
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
第 九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本章介绍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程序 和方法,并通过与国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比较, 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发展的水 平。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中国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美国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9-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狭义与广义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系统及其生存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 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环境、各环境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结 合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系统。 分类: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 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根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 小,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为1、2、3级;选 择1~3个方面的主要生态影响依据下表进行划分。
评价范围与评价期限
评价范围 (1)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是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 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 根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确定。 (2)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1、2、 3级评价项目的评价范围,一般分别不能小于8~30km, 2~8km和l~2km。 评价期限 (1)生态影响评价(现状与预测评价):对施工期和运 行期进行评价与分析,对远期运行情况进行预测; (2)生态影响后评价:在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 对实际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重大自然资源开发项目 进行)。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生产力评价法
生物生产力:生物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所产生的有 机物质的重量,亦即生产的速度。目前多以测定绿色 植物的生长量来代表生物的生产力,公式为:
标定生长系数为生长量与标定生物量的比值:
P a Bq Bmo
Pa 增大,环境质量越来越好。
生产力评价法
生物量:一定地段面积内某个时期生存着的活有机体 的重量。 标定相对生物量,为各级生物量与标定生物量的比值:
生态影响的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
制定减缓措施的原则
(1)凡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 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2)凡涉及到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 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 (3)对于再生周期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 制定补偿措施; (4)对于再生周期短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 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 (5)需制定区域的绿化规划。
生产者 生 态 系 统 生物成分 消费者 分解者 能源-Solar 非生物 栖息地和生活条件:Air, water, soil etc. 成分 食物和原料 肉食动物 草食动物 杂食动物 腐食动物
生态环评的有关名词
梯度:Cell-individuals-population-communityecosystem-biosphere 种群population:某一区域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community:生活在某一地区中所有种群的集 合。(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生物量biomass 异质性 heterogeneity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生态现状评价
生态制图与现场测试
( 1 )生态制图:将生态学的研究结果用图的方式表达,是在收 集的各种图件、资料的基础上或应用遥感技木采集数据的基础 上完成的。 (2)评价对图件的要求:(a) 生态影响评价的图件需有正规比例 的基础图件和评价成果图件组成; (b) 3级项目要完成土地利用 现状图和关键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图;(c) 2级项目要完成土地 利用现状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基础图件和主要评价 因子的评价和预测成果图,上述图件要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 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显示; (e) 1级项目除完成上述图件和达到上 述要求以外,要用图形、图象显示评价区域全方位的评价和预 测成果。 (3)评价对现场测试的要求:1级项目要进行评价区生物量实测, 物种多样性调查和生物群落异质状况调查;2、3级项目可以依 据已有信息判断,或实测 3一5个点位予以验证。
生态环评的有关名词(2)
植被覆盖率 vegetation coverage 承载力 carrying capacity 敏感区:sensitive area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
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地域的连续性、 物种多样性、生物组成的协调性、环境条件匹 配性。 保护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 关注特殊问题: 珍稀濒危生物生境、水源地、 热带雨林、原始森林、生态脆弱带 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西部干旱地区沙漠化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影响因素识别:对作用主体即开发建设项目的识别。 影响对象的识别:对影响受体即生态环境的识别。 影响后果与程度的识别 (1)影响的性质:正负、可逆不可逆、长期短期、累积 非累积 (2)影响的程度: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剧烈程度,持 续时间的长短,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素 等。
野外植被调查样方大小:草地1m2以上;灌 木林10m2以上;乔木林100m2以上; 计算植被中物种的重要值:
密度=个体数目/样地面积;相对密度 优势度=底面积/样地面积;相当优势度 频度=含该种样地数/样地总数;相对频度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
通常重要值最大的几个物种为群落优势种。
影响预测方法
一般采取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 学的方法进行文字分析与定性描述,也可以辅之以数 学模拟进行预测。
生态影响评价
(1)由于拟议项目类型、对环境作用方式以及评价等级 和目的要求等的不同,生态影响评价采样的方法、内 容和侧重也不尽相同。 (2)综合评价与分析:阐明生态环境所受的主要影响, 影响的性质和程度;阐明生态环境变化对区域或流域 生态环境功能和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影响,影响的补偿 可能性和生态环境功能的可恢复性;阐明建设项目对 主要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
生态现状评价
评价内容 (1)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评价现状环境质量; (2)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和 承受干扰的能力; (3)生态评价的侧重点:植被破坏、荒漠化、珍稀濒危 动植物物种消失、自然灾害、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等重 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植物样方调查和物种重要值
9-2 中国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