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师大学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合集下载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工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工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工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北京大学工学院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北京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一、院系简介北京大学的工科教育历史悠久,1910年3月即组织了工学院(当时称工科分科大学),下设土木、矿冶两个系(当时称门)。

1916年以后,北大工学院经过停办、再建、扩大,到1952年已培养了近5000名学生;其后工学院的师生中陆续有23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大工学院的机械、电机、土木、建筑四个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的建制取消。

同年,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创立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力学专业。

自创立之日起,以周培源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学者,如:钱敏、吴林襄、叶开沅、陈耀松、董铁宝、王仁、周光炯、孙天风等为北大力学的创立付出了他们的努力和智慧,奠定了北大力学系发展的坚实基础。

1979年3月24日,北京大学力学系成立。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力学系在教学、科研和基础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力学与工程技术人才,他们已经成为科技、教育、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技术骨干、力学与其它方面的专家学者。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12位校友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二、招生信息北京大学工学院博士招生专业有11个: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080102 固体力学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080103 流体力学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080104 工程力学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080120 力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080121 力学(力学系统与控制)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080123 力学(先进材料与力学)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080124 力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080125 力学(航空航天工程)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三、申请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品行端正;2、申请者的学位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a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b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录取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c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满6年(到录取年的9月1日),可按照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生选拔方式包括公开招考、“申请-审核”、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四种方式。

实行“申请-审核”方式的学部院系有教育学部、心理学部、物理学系、天文系、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化学学院等。

硕博连读仅限本校在读的二年级学术学位硕士生申请,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进行。

本科直博生主要接收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类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在每年的9-10月进行。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成立于2016年11月,学部以地理学为主体,包含测绘科学与技术和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多个相关学科,近年来在国内外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中国地理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学部内设7个二级机构:地理学院、自然资源学院、遥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陆地表层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地理数据与应用分析中心、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以及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部现设5个本科生专业:地理科学(师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以及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共有在读本科生460余人。

学部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共有在读研究生近900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部直接参与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方向建设与管理,保障教育部和北京市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高效运行,先后建设完成风沙过程、土壤过程以及气候变化过程研究的大型模拟装置,围绕土壤侵蚀、生态水文过程、海冰资源利用等研究方向建立了系列野外长期观测台站,为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地理科学学部将秉承北京师范大学团结、务实、向上的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开放、交流,为培养一流人才、创建一流学科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厦门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吉林大学。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化学学院的物理化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十三。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物理化学专业是物理与化学间的交叉学科,是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发现并建立化学体系中特殊规律的学科。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广为应用,不仅渗透到化学的各个分支学科,而且在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各种谱学检测方法在空间分辨、时间分辨或能量分辨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物理化学学科呈现出由宏观到微观、由体相到表相、由静态到动态的飞跃发展,而表(界)面与介观体系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过程,分子反应动态学,非平衡态热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等则是当前物理化学最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物理化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17个研究方向:070304物理化学研究方向:01催化反应机理02光化学与光生物过程计算模拟03理论化学04光电纳米材料与光电生物检测05超分子化学及有机合成06蛋白质结构与功能07生物发光的计算模拟08电化学09石墨烯/二维材料10凝聚态化学动力学;超快光谱及显微镜11拓扑绝缘体/二维材料12光化学与光生物13生物体系中弱相互作用14理论及计算化学15半导体固体材料16物理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计算材料学17化学动力学,自由基及激发态化学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008化学一③3188化学二二、考试内容(一)初审化学学院将由各专业学科方向专家组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中国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中国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中国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57所开设中国史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8-2019中国史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复旦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大学。

作为北京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历史学系的中国史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三。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大大学中国史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中国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中国史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19个研究方向:060200 中国史研究方向:01.先秦史;02.秦汉魏晋南北朝史;03.隋唐史;04.宋辽金史;05.蒙元史;06.明史;07.清史;08.中国历史地理;09.历史文献学;10.古代中外关系史;1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12.中国古代社会史;13.中国古代经济史;14.近代早期全球史;15.中国近代史;16.中华民国史;17.中国现代史;18.近现代中外关系史;19.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a.学科笔试:考试时间为2019年3月上旬(具体时间见历史系网页复试通知)。

考试科目共两门(见附录)。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师大基础数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师大基础数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师大基础数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基础数学专业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复旦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山大学。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数学科学学院的基础数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四。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数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基础数学专业是一级学科数学下设的二级学科。

它包含了诸多的研究方向和新的、有活力的交叉学科研究方向。

基础数学最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应用动力系统、小波分析、非线性泛函分析与代数表示论。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制造业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

IT业职员、商务人员、教师都是不错的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基础数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11个研究方向:070101基础数学研究方向:01调和分析及其应用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027现代分析基础或2212泛函分析或2213实分析③3337调和分析02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212泛函分析或2213实分析③3342微分方程定性理论03代数组合论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②2201抽象代数③3068组合数学04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212泛函分析③3348偏微分方程05拓扑学和微分几何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230代数拓扑③3117同伦论06函数空间及其应用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212泛函分析或2213实分析③3014Fourier分析07数理逻辑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201抽象代数或2213实分析③3213数理逻辑08函数逼近论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212泛函分析或2213实分析③3307函数逼近论基础09同调代数与代数表示论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201抽象代数③3343代数表示论基础或3346同调代数10复分析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228复分析③3338解析函数论11辛几何拓扑与非线性分析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206微分几何或2212泛函分析③3317非线性泛函分析或3318拓扑学二、考试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初试和复试。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艺术学理论专业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东南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清华大学。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六。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艺术学理论是对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论述,艺术的门类很多,形式、样式和题材、体裁的纷繁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并不断地推陈出新。

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与戏曲、电影与电视以及曲艺与杂技等艺术门类中,如何对创作,设计、表演、演奏的纷繁现象作整体性的观照,区别其个性与共性,将其共性归纳和构建完整的体系,解释艺术的性质与特点,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艺术的功能和社会作用,艺术在文化中的定位,以及艺术自身的种种问题,使之纳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轨道,是艺术学科的主要任务。

本学科与相邻的二级学科,诸如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舞蹈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等都有广泛、密切的联系。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艺术学理论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8个研究方向:130100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01音乐教育比较研究、02艺术教育研究、03中外美术比较、04书法史与书法理论、05西方造型艺术研究、06汉字字体与书法艺术研究、07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08俄罗斯造型艺术研究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②2615艺术理论③3178音乐教育研究④3177艺术教育社会学⑤3044中外美术史论⑥3204书法史论⑦3248西方美术发展史⑧3229汉字字体与书法理论⑨3091中外音乐史⑩3266俄罗斯及东欧艺术发展史二、考试内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初试和复试。

北京师范大学逻辑学专业郭佳宏哲学逻辑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逻辑学专业郭佳宏哲学逻辑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逻辑学专业郭佳宏哲学逻辑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一、专业的设置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22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共十个专业。

逻辑学专业下设郭佳宏的哲学逻辑。

二、考试的科目逻辑学的考试科目为: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或1105德语②2094现代逻辑基础③3120逻辑哲学和逻辑史三、导师介绍郭佳宏: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佳宏,男,汉族,1976年11月生,浙江普陀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理事,现代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四、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肆九叁叁,柒壹六,贰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

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

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

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

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

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

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北科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科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科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科教评价网版2018-2019科学技术史专业大学排名中,科学技术史专业排名第一的是北京科技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中国科技技术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内蒙古师范大学。

作为北京科技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科学技术史专业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

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农业史、生物学史、生态环境史、中国科技史、科学思想史、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科技史信息组织等。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科学技术史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13个研究方向087000 科学技术史研究方向:01 冶金史与科技考古02 科学技术与社会03 冶金史与科技考古04 中外科技交流与文化遗产保护05 科学技术与社会06 技术史与工业遗产07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08 文化遗产战略09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10 文物中的有机材料研究11 壁画彩绘保护12 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13 工业遗产保护考试科目:①1001 外语水平考核②2001 专业水平考核③3001 综合素质考核专业备注:按工学招生。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科技史文献导读②科学社会学二、考试内容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两个阶段,由初选+考核阶段构成,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考核分专业水平考核(100分)、外语水平考核(100分)、综合素质考核(100分)、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计成绩,但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四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师大学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主要是从观念与社会角度对科学的历史和发展进行研究的领域,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

这是目前国际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一种趋势无法为传统的哲学三级学科所涵纳。

具体内容涉及科学思潮和科学理念的发展,科学与社会的历史关系如科学与哲学、伦理、宗教、政治、经济、军事等的关系,以及科学史的各种研究纲领、方法、思路及其前提思想、信念和知识等。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的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3个研究方向:0101Z1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研究方向:01科学思想史和科学社会史、02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03科学思想史和科学社会史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②2046科学技术哲学③3388科学技术史二、考试内容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初试和复试。

初试科目:外国语(不含听力)及两门业务课,具体科目名称请查询专业目录。

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请自行选择相关书目学习。

初试时间:2019年3月23日、24日。

初试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校内,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准考证不再寄发,请考生于考试前一周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下载。

同等学力人员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和政治理论。

复试有可能安排在初试后立即进行,也可能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再进行,具体安排请于考试前一周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查询。

三、申请材料(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本人须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2)两份专家推荐信(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请专家填写);(3)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填写,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4)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本人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最多3篇;(5)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国(境)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单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不必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攻读硕士学位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

下同);应届硕士毕业生只需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被录取后,如在入学报到前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同等学力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四、导师介绍田松教授研究方向: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环境哲学、科学传播、科学人类学、科学与艺术研究工作及学习经历:2004年5月13日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任教,任教授(2012年起),副教授(2004-2016)2002年3月——2004年5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1998年9月——2001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吉、金吾伦);2001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8年9月——2002年3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陈久金)。

2002年4月答辩通过,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4年3月——1997年7月《中国矿业报》社文学编辑。

1988年9月——1994年7月北京印刷学院物理教师。

1986年9月——1988年7月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

1982年9月——1986年7月吉林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本科。

学位2001年6月29日,哲学博士学位(证书编号:802012010015)。

学位论文为《一个整体论的建构方案——惠勒科学哲学思想初探》。

2002年8月31日,理学(科学史)博士学位(证书编号:800012020402),学位论文为《纳西族传统宇宙观、自然观、传统技术及生存方式之变迁》。

学术访问2013年9月1日-2014年6月30日,获得富布莱特奖学金,在哈佛大学科学史系作访问学者。

2006年10月15日-2007年10月15日,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科学技术史办公室(OfficeforHis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作访问学者.学术兼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自2013年),中国科学哲学学会理事(自2011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自2007)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自2005)国际纳西学会理事北京纳西学会理事奖励:译著《魔镜》(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4)获得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之佳作奖专著《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科学出版社,2007)获得国家图书馆文津奖2008年推荐书目奖。

译著《宇宙逍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获得国家图书馆文津奖2007年推荐书目奖。

学术资助: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博物价值与生态文明建设”(SKZZB201504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5万)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博物学文化与公众生态意识关系研究”(13&ZD067)第五子课题“博物学视野与人类生态文明建构”主持人(12万)。

2011年,中国科协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走向生态文明’地铁公益科普素材开发”(2011FRKP-04-28)(10万)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量子现象的非实在性整体观研究”(10BZX002)主持人(12万)。

2009年,北京市“‘面向生态文明’社区科普展板方案”(Z09021000360927)(18万)2005年,参与普洱市课题“思茅生态旅游战略研究”2003年,参加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组,具体负责“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中“科普基础建设研究”的一部分,负责其中“职业科普机构的建设、运用、发展与管理研究”和“职业科普队伍的培养、使用、管理研究”两个部分。

1999年,参加中国科学院课题“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回顾与展望”,课题成果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学之旅》(路甬祥等著,本人的工作在后记中有介绍),为该社“新世纪科学史系列”第三部。

学术成果已出版著作1.稻香园随笔,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2.一触即崩,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2月3.警惕科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4.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录(田松刘华杰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5.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7.敬畏自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四人对话,署名次序为苏贤贵、田松、刘兵、刘华杰。

8.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江湖中的科学,田松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1月。

9.堂吉诃德的长矛——穿越科学话语的迷雾,田松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10.血液与土壤,田松著,鹭江出版社,1998年8月11.科学能不能管伦理(《我们的科学文化》第五辑)(执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已出版译著12.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恩斯特·布律诺著,田松、王蓓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13.宇宙逍遥,译著(约翰·惠勒著,田松、南宫梅芳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36万字。

14.在理解和信赖之间——公众、科学与技术,译著(田松、卢春明、陈欢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37万字。

15.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恩斯特·布律诺著,田松、王蓓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16.你生命中的休闲,[美]戈比著,田松(校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休闲译丛之一17.金华养生秘旨与分析心理学,荣格、卫礼贤著,田松译(署名通山),东方出版社,1993年发表论文物理学哲学1.为什么量子力学会引起我们的困惑,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第五期Vol.32Sum.No.189,pp26-3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1年第1期,pp10-182.实在的三重划分,哲学评论(第八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pp185-1993.物理学哲学: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2-25,11版4.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田松刘华杰,河池学院学报,2005年第四期,(8月)5.通向哲学的物理——介绍惠勒的几项哲学性物理思考,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第5期6.延迟选择实验及其引发的实在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4年第8期7.所见即所能见——从惠勒的实在图示谈科学与认知模式的同构,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8.在历史中稳定的生活——从时间维度重述地方性与普遍性,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7期,pp73-78,Vol.32,No.7,2016.9.何以知其然也——上帝视角与相对主义,科学与社会,2015年第四期,pp62-6910.博物学,人类拯救灵魂的一条小路,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六期,pp50-5211.從文化研究轉向文明批判——書評:張華夏:《現代科學與倫理世界》(第二版),哲學與文化,2011年第四期(第三十八卷第四期),pp175-18012.AStudyofExperientialTechnologyandScientificTechnology,ExemplifiedbyChineseandW esternMedicine,TIANSong,FrontiersofPhilosophyinChina,(Front.Philos.China)2011,6(2):298-3 15Vol.6,Number2,June.2011,pp..298-315,13.科学的技术与经验的技术——兼论中西医学之差异,哲学研究,2011年第2期,pp..100-106;14.博物学编史纲领的术法道——原创基于独立的问题,“我们的科学文化”之七《好的归博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pp22-2;15.推广转基因技术问题首先不是科学问题,读书,2010年第7期,pp57-6616.科学与宗教的平行分析,思想战线,2009年第二期17.话语权:传统的价值,《我们的科学文化》之第一辑《迷信战胜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8.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社会学家茶座,2006年第一期(总第十四辑),pp63-6819.科学技术:全球化的马达和多样性的砂轮,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年第二期,pp36-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