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PDCA品管圈汇报PPT 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调查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制定活动计划并设计查检表调查笔者所在科室改进前后小儿输液外渗实际发生率,规范小儿输液标准要求。
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改进笔者所在科室小儿留置针输液品质,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从13.8%降至6.4%。
结论:利用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方法值得推广。
标签:品管圈;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护理小儿静脉输液通常是儿科最主要的治疗工作。
输液外渗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药物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造成软组织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1]。
输液外渗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积极正确的预防输液外渗的发生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2]。
为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笔者所在科室于2013年6月-2013年12月开展了以“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前期工作于2013年6月在全科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建立了圈名为“棒棒糖”的活动小组。
选出一名圈长负责小组会议、培训及资料整理汇总等工作。
1.2 中期工作1.2.1 现状把握及要因分析于2013年8月用自行设置的查检表的调查的方式调查笔者所在科室172例住院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情况和原因调查。
QCC 成员通过对调查结果汇总发现,笔者所在科室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主要部位是腕关节处,主要造成输液外渗的用药是红霉素等刺激性药物,发生输液外渗的时间一般是第3天,发生输液外渗的年龄多见于2岁以下的幼儿。
44页降低患儿输液渗漏发生率 问题解决型QCC成果汇报护理品管圈

现状分析
通过对临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我们发现目前患儿输液渗漏的发 生率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
患。
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 导致输液渗漏的主要原因包括: 护士操作不规范、巡视不及时、
患儿自身因素等。
同时,我们也发现现有的护理措 施和流程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02 目标设定
可行性评估
时间安排
在分析患儿输液渗漏发生的原因后, 我们认为通过改进护理流程、加强培 训和监管等措施,可以达到降低发生 率的目标。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计划,分阶段 实施改进措施,并设定了每个阶段的 里程碑和完成时间,以确保目标的顺 利实现。
资源与支持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获得了必要的资 源支持,如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同 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 持文献1
关于降低患儿输液渗漏发 生率问题解决型QCC成果 汇报护理品管圈的实践与 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2
品管圈在降低患儿输液渗 漏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3
问题解决型QCC在护理品 管圈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THANKS
感谢观看
建立规范的处理流程,包括发现渗漏后的 紧急处理、拔针或重新穿刺等,以确保患 儿的安全和舒适。
总结词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详细描述
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向家长介 绍渗漏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鼓励家长参与 患儿的输液护理,共同降低渗漏发生率。
05 效果确认
指标的设定与测量
指标设定
设定患儿输液渗漏发生率作为主 要评价指标,通过观察和记录输 液过程中发生渗漏的病例数来衡 量。
02
针对这两个主要原因,制定相应 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输液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降低门诊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医院品管圈汇报书比赛ppt课件

衡量指标
门诊患儿输降液低血外透过渗程发中患生者率低血(压%的)发生率的定义
=
发生外渗的患儿总数 输液患儿总数
×100%
注:专科监测指标
选题理由
对患儿而言 减少输液外渗,提升输液安全, 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节省 材料费用,提高家长满意度。
对护士而言 提升护士专业护理水平和综合 素养,增强工作成就感,加强 护士责任心。
主题选定——主题评价说明
选题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主题进行分别打分,经过筛选打分排序, 最终来确定主题,评价指标如下:
评价指标
分数 上级领导重视程度 可行性
迫切性
圈员能力
1
没听说过
不可行 半年后再说 需要多部门配合
3
偶尔告知
较可行 下次解决 需要一个部门配合
5
常常提醒
可 行 尽快解决 自行能解决
对医院而言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满 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对科室而言
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保证护理 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满意度, 为科室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
活动计划表
What
When
Who Where
How
月份周数 步骤
2019年9月 2019年10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2月 2020年1月
主题选定——确定主题
主题评价题目
上级领导 重视程度
可行性
迫切性
圈能力
总分
顺序
选定
减少门诊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
31
31
33
25 120 1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27
23
23
23
96
3
提高患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
儿科QCC品管圈汇报成品减少输液渗漏引起局部炎症护理课件

05
改进成果与效果评估
改进成果的具体表现
减少输液渗漏次数
通过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输液渗漏次数明显减少,提高了护理 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降低局部炎症发生率
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和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局部炎症的发生率也得 到了有效控制。
提高患者满意度
改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护理效果,还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增 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增加感染风险
渗漏部位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增加感染的风险。
影响治疗
渗漏会导致药物无法正常输注 到体内,影响治疗效果。
增加患儿痛苦
渗漏引起的炎症和疼痛会影响 患儿的情绪和睡眠,增加患儿
的痛苦。
当前护理措施的不足与改进空间
护理人员技能不足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经验和技能 ,导致穿刺和固定不熟练,容
易发生渗漏。
优化输液流程
规范输液操作流程,加强输液过程中 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 渗漏问题。
监控改进效果和调整方案
01
02
03
建立监控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定 期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和 反馈。
分析改进数据
收集和分析改进过程中的 相关数据,了解改进效果 和存在的问题。
调整改进方案
根据监控和分析结果,及 时调整改进方案和措施, 确保改进目标的实现。
持续改进
未来儿科护理工作应持续关注品质改进,不断优 化护理流程和服务质量。
培训与教育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 务意识,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创新与发展
鼓励护理团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探索更 加科学、高效的护理模式和方法。
对其他科室品管圈活动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率品管圈护理课件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01
02
03
04
继续推广品管圈护理在新生 儿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
率和应用效果。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品管圈护理意识和技 能水平,推动品管圈护理的 深入发展。
进一步研究品管圈护理在新 生儿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具体 应用方法和技巧,不断完善
03
总结词:反馈改进
04
详细描述:建立反馈机制,鼓励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上 报,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和优化,不断完善降低外渗率的措施。
05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 外渗率中的应用与效果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率中的应用
确定问题
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 确定新生儿静脉输液外
渗率较高的现状。
增强团队协作
品管圈活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率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 提升护士技能: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对静脉输液外 渗的认知和操作技能。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率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时间成本较高
品管圈活动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分析和实施。
总结词
选择合适工具
总结词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详细描述
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和输液需求,选择 合适的输液工具,如留置针、头皮针等, 以降低外渗的风险。
详细描述
在保证输液效果的前提下,选择易于固定、 不易移动的穿刺部位,如头皮、脚背等, 以减少外渗的发生。
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教育
总结词:专业培训 总结词:意识培养
和优化护理措施。
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品管圈护理课件

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因患者个体差异、药物性质、注射技术等多种因素而异,但总体来说发生率较高。
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患者年龄、血管状况、药物性质、注射技术等。在临床实践中,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风险。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是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严重的静脉输液外渗,应及时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紧急就医、局部封闭等,以减轻组织损伤和水肿。
06
CHAPTER
案例分享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本案例介绍了品管圈护理在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实践应用,包括品管圈的建立、问题分析、对策制定和实施等过程。通过实践应用,成功降低了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01
02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浓度,选择合适的血管和输液方式,以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需要和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免在有损伤、炎症或血管条件不佳的部位进行穿刺。
建立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现静脉输液外渗时能够及时、正确地处理。
对于轻微的静脉输液外渗,可采用局部冷敷或湿敷的方法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抬高患肢以促进回流。
总结词:经验分享
详细描述:本案例分享了成功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经验,包括对静脉输液外渗原因的分析、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经验分享,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法律风险
医疗费用增加
处理静脉输液外渗需要额外的医疗资源和费用,包括药物、检查、护理等。
04
CHAPTER
品管圈护理在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护理的概念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时的渗出发生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完整版本易修改)

05 目标设定 11 检讨与改进
06 解析
12 下期主题
品管圈成员基本数据表
职务
辅导员 圈长
圈员
姓名
XX XX XX XX XX XX XX
年龄
46 43 30 29 29 25 25
学历
中专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专 大专
侯选圈名
太阳圈 宝宝圈 希望圈 呵护圈 朵朵圈
圈名圈徽的来源
投票结果
2 0 5 0 0
希望圈
我们的圈名圈徽
圈名的寓意:希望圈意指儿童是 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
红色:代表我们的爱心,代表着 我们全体儿科护士团结奋进的精神。
黄色:代表着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意指医护 人员用双手呵护着祖国的未来。
蓝色:意指用我们蓝天般的胸襟,抚慰幼小的生命。
主题选定
1.降低患儿静脉穿刺失败率 2.提高健康宣教覆盖率 3.减少新生儿医源性皮肤破损 4.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发生率 5.提高儿科满意度 6.提高病房整洁度
主题评价题目
上级政策 重要性 可行性 迫切性 圈能力 总分
降低患儿静脉穿刺失败率
2
主
提高健康宣教覆盖率
3
题
减少新生儿医源性皮肤破损
3
选
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发生率
3
定
提高儿科满意度
3
表
提高病房整洁度
3
3
2
1
3
11
3
2
1
3
12
3
2
3
3
14
3
3
3
3
15★
2
2
1
3
11
3
2
品管圈——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PPT

问题定义与现状
问题定义
液体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各 种原因导致药液渗出或漏出血管外, 进入周围组织的现象。
现状
目前,液体外渗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 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伤,也增加了医疗 成本和风险。因此,急需采取措施降低 液体外渗发生率。
影响液体外渗的因素
品管圈——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PPT
汇报人:XXX XX-XX-XX
目录
• 引言 • 液体外渗原因分析 • 品管圈活动计划与实施 • 降低液体外渗措施探讨 • 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背景
在医疗领域,液体外渗是常见的 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患者疼痛 、组织损伤等不良影响。
将品管圈活动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定 期开展类似的活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06
总结与展望
活动成果总结
01
成功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
通过品管圈活动,液体外渗发生率显著降低,提高了输液安全性和患者
满意度。
02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品管圈成员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相互协作,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03
形成标准化流程
品管圈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提高医疗质量
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 工具,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医疗服 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促进医院管理创新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将促进医院管 理创新,推动医院向更加科学、 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
增强医护人员职业素养
通过参与品管圈活动,医护人员 将更加重视患者的需求和安全问 题,提高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改善前的柏拉图
输液外渗不良现象柏拉图
25
100%
90%
20
80%
70%
15
60%
不良数
10
50% 40%
累计不良比率
30%
5
20%
10%
0
0%
不良数
穿患刺儿穿拔部与材应刺针位家料用技按固长小质刺术压定合巡儿量激有方方作视解不性待法法性不剖合药提不不欠及因格物高当当缺时素
不良项目
(三)结论
• 患儿与家长合作 性欠缺
工作量大
连班 人员少
灯光暗
夜班
地(环境)
时
方法不当
事
不稳固
穿刺部位固定 输液结束处理不当
按压方法不当
留置针封管不当 留置针质量不合格
材料
刺激性药物 酸碱性药物
药物因素
扩血管药物
物
巡视不及时
输液过程护理不当 家属意识欠缺
输 液外 渗
小儿解剖因素 血管因素
反复穿刺的血管
注:绿色字代表大要因;蓝色字代表中要因;红色字代表小要因;红色加 粗部分为选出的重点要因。
圈能 力
36
总分 选定 138
34 126
36 140 * 34 130
34 126 34 134
(二)本期活动主题
通过投票选举,本期活动主题定为:
对院方而言:保证输液安全,减少输液外 渗,必将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和 信任度,从而提升医院整体品牌形象。
对患者而言:减少输液外渗,实现输 液安全,顺利完善诊疗过程,构建 和谐医患关系。
(三)圈徽的意义
圈徽的意义: 大手代表护士, 小手代表患儿, 大手和小手牵 在一起构成了 爱心,心型表 示我们用真心、 爱心、耐心、 细心来真诚的 对待每一位患 儿。
(四)圈活动特点
• 圈员选拔:发扬民主,自愿报名 • 圈徽设计:美丽大方,言简意赅 • 品管过程:愉悦、团结、真实
(一)选题过程
主要工作:减少输液外渗,提高护理质量
活动期间:2020年5月—2020年8月
所属单位:济南市中心医院儿内二科
(二)圈名的意义 LBB圈
LBB,是“love baby ”的缩写,标致着 本品管圈所在的科室—儿科。爱护儿童, 减少患儿痛苦,保证患儿安全是我们的宗 旨,看到LBB就会充满爱心,我们用心为患 儿创造一个安全的诊疗环境。
7月份
8月份
1234 123412341234
四、现状把握
• 静脉输液外渗是儿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 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 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
• 新生儿因疾病因素致皮肤苍白、黄染或青紫等,全 身有胎脂覆盖,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 固定后易脱落;给药时间长,药物酸碱度及渗透压 的影响,易发生输液外渗。
要因 分析
现状 把握
计划 制定
选题
圈介 绍
对策 拟定
实施 与评
价
效果 确认
检讨 与改
进
活动 心得
一、圈的介绍
(一)圈员组成
圈名:LBB圈
成立日期:2020年5月1 日
成员人数:12人
平均年龄:36岁
圈长:刘爱香 赵婷婷
辅导员:肖凌风
圈员:张盼盼、杨柳、张晶、赵迎春、杨璐婷、 刘菊、宋堂云、王丽、张庆娟、徐慧丽
改善前:患儿与家长合作所性欠缺
对策内容:1、提高留置针使用率2、品管圈
圈员输液时应做好健康教育,取得家长理解
与合作。
P
对策实施: 负责人:刘菊 实施时间:2020年8月 实施地点:小儿内二科病房
(三) 选题理由
对同仁而言:提高工作效率 和质量,减少工作差错产 生,减少护患纠纷,增加 团队凝聚力,增强相互协 作能力。
步骤月份周期
课程介绍 选出小组成员 选出圈名圈徽
选题 计划制定 现状把握 目标设定 要因分析 对策拟定 对策实施 效果确认 标准化 检讨改进 资料整理及发表
三、计划制定
5月份
6月份
• 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皮 下脂肪厚,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 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 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一旦 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 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输 液 外 渗 案 例
(一)数据收集及结果分析
七、对策拟定
全体圈员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项 目进行对策选定,运用评价方式,以80/20 定律共选出了七个对策。 详见“实施与评价”
八、对策实施与评价 (一)
对策名称 对 策 主要原因 一
制作输液告知书,加强健康教育。
患儿与家长合作性欠缺,患儿哭闹、好动;家属对护士不信任, 对留置针使用知识缺乏,对输液过程中患儿的照顾知识欠缺
• 应用刺激性药物
• 小儿解剖因素 • 穿刺部位固定方
法不当 • 拔针按压方法不
当 • 穿刺技术有待提
高 • 巡视不及时 • 因输液材质因素
根据80/20法则得出,
主要的原因患儿与家
长合作性欠缺,应用
输 刺激性药物,小儿解
液外 剖因素,穿刺部位固
渗 不 良 现
定方法不当,拔针按 压方法不当(占88%) 因此本圈重点将改善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儿科品管圈汇报
主题:降低减少输液外渗发生率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济南市中心医院小儿内二科 QCC成果汇报
• 改善主题:减少输液外渗提高护理质量 • 活动单位:济南市中心医院儿内二科 • 活动期间:2020年5月~2020年8月
汇报内容
目标 设定
二、选题
主通选解围 主题题目 上级关 重要 迫切
题,题决绕
心
性性
。
1
3
5
分最低, 、投票, 第分 一最 为高 本, 次活动 分普
10
的静 问脉 题输 ,液 共安
全 人讨 参论 与最 讨急 论需 、
医嘱错误 36
穿刺不成 32 功 输液外渗 36
输液器脱 30 落 输液反应 32
输液故障 36
32 34 30 30 36 32 36 30 30 30 34 30
象 上述五项主要原因。
五、目标设定
现况值:26/878≈3% 目标值:1% 设定理由:输液外渗给患儿带来 痛苦,严重输液外渗更会引起不 良后果,为儿科护理工作中应杜 绝的问题,考虑到难度较大,我 们暂将目标值设为1%。
x
六、要因分析
人
穿刺技术有待提高 护士 新人
合作性欠缺
患儿与家长 知识缺乏
环境嘈杂 操作台设计不合理
不良项目 患儿与家长合作性欠缺
应用刺激性药物 小儿解剖因素
穿刺部位固定方法不当 拔针按压方法不当 穿刺技术有待提高 巡视不及时 因输液材质因素
不良数 不良比率
11 42%
5
15%
4
19%
2
8%
1
4%
1
4%
1
4%
1
4%
累计不良比 率
42% 58% 77% 85% 88% 92% 96% 100%ຫໍສະໝຸດ 合计26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