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设计大纲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勘察设计大纲

勘察设计大纲

二、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1、设计工作内容设计工作包括道路、雨水、污水、电力、照明、绿化、消防给水、交通设施、桥涵、道路其他附属工程及其他管线工程。

2、工作方案(1)遵循“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市政道路设计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原则。

(2)根据道路性质及功能作用,以规划、交通量预测、路网平衡为依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沿线重要节点,合理处理路线的重要节点及交通车流集散点的交通组织方案,最短捷、便利地接入区域道路网,处理好与原有路网的配合,与地方规划或建成的主要干道相连,最大限合理衔接,最大限度的发挥次干路的作用。

(3)本项目为市政道路改建工程,应加强对沿线地质情况的勘察力度,为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4)本项目为主要人文景观道路,对工程景观绿化要求高,因此,本项目建成后要成为本区域的一个亮点。

工程设计体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提倡生态建设,满足环境保护和景观要求。

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突出全过程“动态设计”的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尽量降低道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3、计划工作量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工程前期的测绘工作。

三、勘察设计进度计划(1)立项阶段:自收到中标通知书5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项目建议书。

(2)方案设计阶段:自收到中标通知书10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方案设计成果。

(3)测绘阶段:方案完成审批后20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用地坐标图。

(4)勘察阶段:方案完成审批后30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环评阶段:方案完成审批后30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6)防洪评价阶段:方案完成审批后30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防洪评价报告。

(7)可研阶段:方案完成审批后30日历天内提交应向招标人可行性研究报告。

(8)初步设计阶段:方案完成审批后45日历天内应向招标人提交初步设计文件和设计概算书。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修改后)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修改后)

省道204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初步工程地质勘察大纲1、概述拟建榆林至神木公路是陕西省规划建设的“一纵三横两环”次骨架干线公路中的一纵,该线是继纵贯陕西省南北的包茂高速通道之后,连接陕北与关中地区的第二条干线通道,该线与包茂线相接,并与青银线、京昆线、连霍线等主骨架公路中的“三横”相连,在全省及区域综合运输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陕西省次骨架公路网,发挥省级干线公路的规模效益,提高全省交通网综合运输能力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路线起于神木县彩兔沟村,穿越锦界工业园区,经黄土庙、西沟、麻家塔,终于店塔镇陈家沟叉,全长约66.88km。

2、任务依据①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005年5月)以及《关于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5年11月);②陕西省交通厅《陕西省交通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的通知》(2005年12月)③勘察设计任务的中标通知书、合同书(暂缺);④陕西省公路设计院编制的《204省道榆林至神木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5月);⑤榆林市交通局文件《关于修建店塔过境公路的请示》(2005年5月)。

3、目的与任务1.在工可的基础上,对公路工程建筑场地进一步作好工程地质比选工作,为初步选定工程场地、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依据。

2.初步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做出评价。

3.进行综合地质勘察,初步查明对确定工程场地的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供避绕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

4.初步查明场地地基的地质条件,为选择构造物结构和基础类型提供必需的地质依据。

5.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4、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执行技术标准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6.《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参照标准1.《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规定》(SDGJ65—94)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I87-92)3.《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6.《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7.《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9.《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3—98)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1.《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150218-94)5、工程地质概况5.1 地形、地貌线路呈北东南西走向,项目所在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的过渡地带,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常家沟沟脑,海拔1321m,最低点在神木县城南窟野河谷,海拔920m,一般海拔1000-1200m。

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大纲(21页)

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大纲(21页)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一)、对本项目的理解1.1 项目地理位置概况双流县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三面环绕成都,县城距成都市区10公里,幅员面积1029平方公里,90.64万人。

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其中双流国际机场距县城仅2公里,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余条,已成为全国第五大航空港;成昆铁路横贯南北,设有白家、公兴两大货站;川藏公路、成乐大件路、成雅高速路、成都外环高速路、机场高速路、国道213线穿越全境,另有天府大道、金华路、华龙路、双温路、双黄路、籍黄路数条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882公里。

正公路东延线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境内,起于正公路锦江大桥东侧,止于东山快速通道,设计速度40Km/h。

工程全长5.3公里,其中:城市道路段红线宽40m,按主干道三级标准、路面设计轴载为BZZ-100设计;公路段路基宽18m,按二级公路标准、桥涵设计荷载为汽-I级设计,配套建设相关附属设施。

1.2项目所在地区的发展规划双流县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实际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的发展思路。

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融入成都,加速城乡融合,努力构建和谐双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县”、“三产富县”、“都市农业”、“人才兴县”五大战略,倾力打造“两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航空物流园区),突出建设“两城”(东升现代空港园林城市、成都华阳城市次中心),加快建设“三走廊”(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大道国际社区走廊)。

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坚持“统筹城乡、跨越发展,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群众殷实、实现和谐”的基本取向,全力打造“一城三基地”,即以运动、文化、休闲、宜居、西部航都为特征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空港大城市,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的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临空服务业为引领的成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以集体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成都近郊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奋力争创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样板县,不断开创双流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勘察设计大纲

勘察设计大纲

勘察设计大纲本次勘察依据以下国家现行的勘察规范、标准和规定: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其它适用本工程的国家标准、规范等。

2.设计依据的规范、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293 号令)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279 号令)5)《工程测量规范》6)《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7)《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9)《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10)《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13)《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6)《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17)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3.与本工程相关的有关文件、规定:⑴、发改委的批准文件⑵、地形图及红线图、规划条件书。

⑶、勘察、设计招标书⑷、设计任务书⑸、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本项目的设计意见⑹、当地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本项目的设计意见我公司中标后立即配合建设单位,与相关部门衔接,收集以上相关资料与信息。

三、工程勘察大纲、项目实施方案及关键工序的管理3.1.勘察工作内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版)第 3.1 条确定该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甲方提供的拟建物的基本概况及平面图纸: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本次勘察按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工作要求进行,勘察技术要求为:①查明各单位工程建筑范围内岩士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和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②查明不良的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措施和建议;③查明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水质状况对建筑物的影响情况;④查明对建筑物不利的埋藏物;⑤判定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出整治的措施和建议;⑥对场地和地震效应做出评价,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等级做出评价;⑦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推荐适宜的基础方案及基础持力层;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及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评价,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提供合理的工程措施意见和合理的施工方法;⑧提出施工阶段中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⑨勘察工作取得的工程项目技术资料应满足后期工程设计要求。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方案(纯方案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方案(纯方案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方案(纯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勘察设计工作是在项目规划阶段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为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而进行的。

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规模,制定一份详细的勘察设计工作方案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确保勘察设计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以便为项目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设计建议。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项目范围的确定:通过与项目方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确项目的具体范围、目标和要求,确保勘察设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勘察设计组织:确定勘察设计团队的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确保团队的协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3.勘察设计方案的制定:根据项目的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勘察设计方案,包括勘察范围、勘察方法、数据处理等内容。

4.现场勘察:根据勘察设计方案,组织勘察团队进行现场勘察工作,包括土地、地质、水文、环境等方面的勘察,确保获取准确、全面的勘察数据。

5.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勘察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整理、统计、对比等,为后续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6.勘察报告的编写:根据勘察获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勘察报告,包括项目概述、勘察结果、问题与建议等内容,为后续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

7.设计建议的提出:根据勘察报告的内容,提出相关的设计建议和意见,以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8.方案评审和修订:将勘察设计方案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规模,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确保勘察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准时完成。

根据勘察设计方案的内容和工作周期,划分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资源,确保项目进度的合理管控。

四、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在勘察设计工作中,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范,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20150608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20150608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20150608一、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勘察设计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标准,确保勘察设计工作质量的可控性和可预见性。

本文档适用于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地质勘察、水务勘察等领域的勘察设计工作。

在勘察设计的整个项目周期中,设计单位应密切配合业主/建设单位,确保设计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质量标准内完成。

二、项目准备阶段1.项目立项:业主/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并落实勘察设计的内容、标志、限制、合同价格、工期、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内容。

2.项目调研:了解业主/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现场考察、调查和分析环评、安全评价、施工条件、土地、气象、水文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3.项目组织:组建勘察设计小组、成立勘察设计领导小组、明确负责人、组织工作,完成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三、勘察阶段1.设计文件研究:研究前期阶段已有的设计文件(如规划设计、初步设计等),确定设计条件和设计任务。

2.勘察目标确定:根据设计条件和设计任务,制定勘察方案和计划,确定勘察所需人员、设备、材料等。

3.现场勘察:根据勘察方案和计划,在现场对设计所涉及的土地、建筑物、设施、交通、气象、水文、地质、人口等进行勘察。

4.数据整理:对勘察采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汇总和初步分析。

5.勘察报告撰写:根据勘察结果和相关要求,撰写勘察报告,形成勘察报告册。

四、设计阶段1.设计组织:制定设计方案,组织设计小组开展设计工作。

2.设计编制:根据设计方案,编制各项设计文件,包括结构、电气、排水、采暖、通风、给排水、消防、地基、道路等,形成设计文件册。

3.设计审核:对编制好的设计文件进行技术审核,确保设计文件符合规范和要求。

4.设计修改:按业主/建设单位的要求,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改。

5.设计图集:对设计图纸进行检查、审核,形成设计图集,包括:平面图、立面图、施工图、图纸文字说明。

6.设计报告:制作设计报告,记录设计编制的过程和设计结果,强调设计方案的特色和技术经验。

勘查设计大纲的大纲

勘查设计大纲的大纲

一、任务依据
二、项目概况
1.项目概况
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3.主要技术标准准
4.主要工程规模
三、勘测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
1. 勘测工作总体思路及原则
2. 勘测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2.1准备工作
2.2现场踏勘
2.3控制测量
2.4地形图测绘
2.5路线勘测与调查
2.6路基、路面及排水勘测与调查
2.7小桥涵勘察与调查
2.8大、中桥勘察与调查
2.9路线交叉勘测与调查
2.10沿线设施勘测与调查
2.11环境保护调查
2.12临时工程勘测与调查
2.13工程经济调查
2.14筑路材料调查
2.15征地拆迁调查
2.16相关协议及承诺
2.17机电工程调查
2.18安全设施调查
2.19现有老路的评价
四、勘察方案及关键工序控制
1.勘察方法及手段
2.接口控制(控制测量、试验、地勘、沿线设施、机电工程)
3.主要技术方案
4.本项目的特点
5.项目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措施
6.勘测设计关键工序及管理
五、勘测设计进度计划
1.勘察设计进度计划总体安排
2. 外业技术要求及提交的成果资料
3. 进度保证措施
六、勘测设计项目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安排
1.总体组及专家组管理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能
2.项目组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能
3.勘测设计项目主要人员组成
七、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
2.质量保证措施
八、后续服务工作安排
1.后续服务安排与承诺
2. 后续服务保证措施
3.廉政保证及措施
九、地质勘查指导书。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勘察设计工作大纲一、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省委省政府做出指示,拟在核心区内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城际主干道为骨架的交通网络系统。

拟建芙蓉大道是连接长沙市和湘潭市的规划城市快速干道,被确定为城市群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建设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

2、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工程内容包括道路、桥梁、涵洞、立体交叉、人行系统设施、公交设施、道路附属设施等,并包括配套市政管线建设,主要有:城市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管道设计及规划管线的横断面综合布置等工程。

二、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和计划工作量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项目按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进行,但考虑到该项目规模较大,条件复杂,需协调的问题较多,必须先进行方案设计,而后按要求编制概预算文件和提供设计后续服务。

为了能使设计文件满足业主的较紧的时间要求和施工招标的需要,根据该项目可研报告提供的情况,考虑到路线将不会有大的调整的情况,勘测工作的阶段划分:工程测量:根据工期要求情况,本次计划进行一次性定测,不分阶段进行;工程勘察:对桥梁工程进行初步勘察及详细勘察;对道路工程则进行一次性详细勘察。

(一)工作内容、计划工作量1、总体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和计划工作量2、工程测量工作内容和计划工作量3、方案设计工作内容和计划工作量4、勘察工作内容和计划工作量5、施工图设计工作内容和计划工作量(二)工作方案1、总体工作方案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项目按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进行,但考虑到该项目规模较大,条件复杂,需协调的问题较多,必须先进行方案设计,而后按要求编制概预算文件和提供设计后续服务。

为了能使设计文件满足业主的较紧的时间要求和施工招标的需要,根据该项目可研报告提供的情况,考虑到路线将不会有大的调整的情况,在方案设计阶段安排全线一次定测工作、道路及管线部分的详勘工作,桥梁等重要构筑物的初勘工作,在施工图阶段进行部分修正定测及桥梁等重要构筑物的工程详勘,然后分阶段进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察设计大纲六、项目实施组织设计投标人应编制项目实施组织设计,编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一)设计大纲1.总体实施方案。

2.勘察设计实施要点。

3.设计方案。

4.其他。

(二)施工组织设计1. 投标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时应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施工方法: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劳动力计划等;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等。

2. 其他。

(一)设计大纲1、总体实施方案(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柳梧初级中学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建设地点:拉萨市柳梧新区建设规模:在柳梧新区北组团规划图中 C-08-01 合理布置现代化初级中学一座(办学规模为 1500 人,30 个教学班),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及澡堂、学生宿舍楼、教师公寓楼、体育场、室外附属工程等,并建设给排水、电气、采暖、消防、建筑智能化、通信等配套工程。

(二)勘察设计方案的编制依据及原则(1)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2)搜集邻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及现场建筑情况;(3)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工程岩土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50145-2007)《工程岩土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检查质量与验收》(GBT18316-200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1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注:规范、标准如有更新,以最新规范、标准执行(三)勘察方案1、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根据本工程的勘测任务及国家规范有关要求,本次工作通过现场勘察及测量:1、查明改造建筑物及周围附属工程要布设管线的土层结构、类别等;2、分析和评价土层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提供各层土的岩土技术参数及承载力推荐值;3、对要改造建筑物及附属设施进行地形测绘和工程测量;4、对要改造的街道进行地形测绘;、区域有关地层资料根据该工程附近有关勘察资料,本区主要由第四系冲洪积形成的粘性土、砂类土组成。

2、勘察方案说明1、勘探点类型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当地情况,勘探点类型计划为:取土试样钻孔、标准贯入钻孔、一般钻孔,控制性钻孔,静力触探孔。

2、勘探孔布置原则和勘探点间距的确定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建筑物特点,本区总体上按建筑物周边线及结合方格网方法进行布置勘探孔,勘探间距15~30米。

3、勘探孔深度的确定根据《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的有关要求,确定各建筑物勘探孔的深度。

在确定钻孔深度时,综合考虑了基础宽度、埋深有较小的变更等问题。

4、取岩土试样要求钻孔取土采用薄壁取土器锤击取土,砂样取扰动土样。

6.1对于多层建筑物区取土间距根据规范要求,取样间距可按土层分层取样,保证统计有效数据不小于6组。

6.2对于建筑物区取土间距根据《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规定,在建筑物区取土试样时,取土试样钻孔中20米以内一般按2.0米间距取土样,当不足2米但遇换层时亦应取土试样。

20米深度以下可按分层取土试样。

为满足设计计算沉降的要求,每栋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均为取样孔,并做高压固结试验。

7、原位测试试验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在进行工程勘察时,宜采用多种原位测试方法,本工程原位测试试验主要为: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钻探遇卵砾石层时做)。

标准贯入试验:一般按1.5~2.0米间距进行。

采用自由落锤,先打入15cm不计击数,继续贯入30cm记录锤击数。

静力触探试验:采用双桥探头,探头面积为15cm2。

8、土工试验主要项目砂类土:颗分试验、天然休止角试验等。

粘性土:天然含水量、密度、比重、液塑限含水量、固结试验.3、测绘、测量技术方案说明1、主要技术规格a 测图平面采用“独立坐标系统”;b 测图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c 测图比例尺为1:500,等高距为0.5米;d地形图按50cm×50cm正方形分幅;e地形图电子文档:图形格式为CAD格式;f文字资料文本格式为word格式;2、数学基准a “独立坐标系”“独立坐标系”,坐标系采用的参数:①中央子午线为104º00′;②椭球参数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参考椭球;③投影面采用测区平均高程面450m;④高程系统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b“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我国的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

国家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全球地心坐标系在我国的具体体现,其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本次测量平面需测算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成果。

测区采用投影方式为“高斯正形投影”。

在国家坐标系中的成果位于3°带的第35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有关参数、投影有关参数见表一:国家坐标系椭球及投影有关参数(表一)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起算成过采用四川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服务平台基准站成果与全省厘米级高精度似大地精化水准面(2.5′×2.5′)成果。

3、控制测量a仪器、检验GPS观测使用双频接收机,测图使用全站仪等仪器。

对使用的仪器(含测图用仪器)均须按“作业依据”的要求进行鉴定、检验。

b图根控制测量1)图根控制点布设和标志以满足地形图碎部点数据采集为原则,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少于64个(含高等级控制),地形复杂、隐蔽以及城市建筑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图根控制点在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可用水泥钉或刻痕,在其松软地面可采用木桩,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点位重合布设。

2)图根控制观测方法根据现有的四川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服务平台,以网络RTK方式布设图根控制点与高程控制点,网络RTK不能覆盖区域,采用光电测距导线的方式,布设二级图根导线。

3)图根控制编号图根点按流水号Ti(RTK测量方法,i=0001,0002,0003,…)进行编号。

4)图根控制编号仪器设备:采用经过检定合格的GPS RTK 双频接收机,接收机及配套设备性能应稳定可靠,GPS仪器设备需有合格的检定资料(复印件)。

观测方法:RTK接收机完成各图根控制点的平面、高程坐标测定,其作业可与选点工作同时进行。

测设的图根控制点观测条件等应满足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规定的GPS点的选点要求,布设密度应满足测图要求。

作业中接收机的各项设置主要参数可采用仪器推荐的缺省设定参数,一般情况下观测卫星数不少于5颗。

同时,控制点的质量类型应设定为“控制质量(实施控制测量的设置)”,观测过程中必须在观测值收敛(整周模糊度固定)、确保对中杆气泡严格居中并保持稳定时才能进行数据采集。

GNSS RTK图根控制要求每个点测定3个测回;一测回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②观测值应在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③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20个观测值,并应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④经度、纬度应记录到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应记录到0.001m。

精度要求:测回间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超过2c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不应超过3cm。

应取测回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成果。

数据传输及下载:GNSS数据采集采用随机配置的手簿,数据下载采用随机软件完成,下载过程中应检查测量数据的完整性,成果输出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手工编辑,以避免人为出错。

数据转换:将网络RTK测量的图根控制点成果采用人工方式转换得到独立坐标系成果。

图根导线平差后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在基本等高距0.5米测图区不得大于±5cm。

图根导线测量的具体按《城市测量规范》规定执行。

(四)设计方案1、工作方案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A)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红线图、规划条件通知书;(B)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C)现行设计标准和规范2、设计阶段的划分我院拟将本工程设计工作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优化调整方案设计阶段;2)施工图设计阶段(包括设计内容中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景观等所有专业的施工图设计);3)施工现场后期服务阶段。

3、各阶段工作流程及要点我院在完成本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对各设计阶段的内容及深度,将严格按照现行有关规范及规定的要求执行,并切实满足建设部关于《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的要求。

1)优化及深化技术方案设计阶段方案优化设计及最终成熟至确定阶段是整个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也是规划、国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使和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在此设计阶段中,我院将积极听取规划、国土、建设等重要职能部门及当地资深专家的意见,在满足规划条件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建设成本满足业主所需,并借阅查询规划、国土相关职能部门就拟建项目更详尽的相关信息及资料,加强与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沟通,就拟建项目的最终实施设计方案达到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