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争吵》(课件 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5《自相矛盾》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5《自相矛盾》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5《自相矛盾》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15.自相矛盾【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

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

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课题自相矛盾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5)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

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出示课件2】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标准教程HSK-5上》第1课《爱的细节》PPT课件

《标准教程HSK-5上》第1课《爱的细节》PPT课件
41

也表示依靠,得益于。
例如:
1、“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有什么事情
只要我能帮上忙的,你们尽管开口。
2、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不靠别人而生活。
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4、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谁不如靠自
己。
42

还表示接近。 例如: 1、我的座位是4F,正好靠窗。 2、以后我一定要买一个靠海的房子,这样我 每天都能听到大海的声音。
37
居然 jū rán indicating unexpectedness 催cuī to urge to push 等待děng dài to wait 蚊子wén zi mosquito 半夜bàn yè midnight 叮ding to bite to sting 老婆lǎo po wife 吵chǎo to make a noise; noisy
半夜
• 他们工作到半夜。
57
老婆
58

• 声音杂乱扰人;喧闹。 • 例句: • 1、大街上人多车多,很吵。 • 2、医院里需要保持安静,请
59
比一比,读一读。
1、肩膀 2、女士 3、手指 4、脑袋 5、轮、 6、喊 7、伸 8、靠 9、不耐烦10、歪歪扭扭11、居然 12、暗暗 13、叙述 1 4、等待 15、相敬如宾 16、抱 怨 17、暗暗18、催 19、半夜 20、吵
29
婚姻 hūn yīn marriage 吵架 chǎo jià to quarrel 相敬如宾 xiāng jìng rú bīn to respect each other like guests 暗暗 àn àn secretly to oneself
30
婚姻

三年级语文第十五课争吵课件

三年级语文第十五课争吵课件

打骂 驾驶 即使 既然
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我”和克莱谛之间 发生争吵这件事,教育我们与同学、朋
友之间发生了矛盾,要主动承担责任, 要互相谅解、彼此宽容、以诚相待、珍 惜友情。
15 争吵
布置小练笔 试着学习课文的写法,写出自己和同学之间
发生的一件事,要求内容真实,反映同学之 间的友情。
这样做,这使他感到悲哀。
15 争吵
他又说: “我在外 边等着你!” 我回答说: “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
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 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
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 “要是你错了,别人
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我想着放学后…… 我”却以为克莱谛想报复。 克莱谛想放学后… …
受教育 父亲教育“我”知错就改
假如克 莱谛没有主 动与“我” 和好,事情 会怎样发展 呢?
随堂练习
组词语
替( 代)替 抄( )抄写默( ) 骂沉(默 ) 潜( 潜)水 吵( )吵闹墨( ) 驾墨(水 ) 缘( 缘)故 愤( )气愤毕( ) 毕即业( ) 原(原因) 喷( )喷泉华( ) 中既华( )
15 争吵
(1)悲哀的近义词是什么?(悲痛 伤心) (2)克莱谛悲痛、伤心的是什么?
重点理解
1.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 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我们这么好的朋友,怎么会发生争 吵呢?同学之间为一件小事而报复别人, 这值得吗?他满以为“我”会认识到自己 的错误,甚至公开认错,但“我”却没有
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 脏了。
这两个碰有什么不同? 我在对待克莱谛的碰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既然克莱谛不是故意的,我为什么还要 报复他呢?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1921年,日本向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本国代表发出训令,强调中国山东问题属于“不许变更事项”。

日本不愿变更的国际条约应是()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C.《国际联盟盟约》D.《和平法令》2.对下图相关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签署《凡尔赛条约》A.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B.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D.中国政府代表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3.《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一项是()A.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B.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C.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4.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

离开时,则已觉悟。

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该代表所说的“新秩序”指的是()A.凡尔赛体系B.三国同盟C.国际联盟D.三国协约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这个条约的受益国有()①德国②英国③法国④中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A.美国和日本B.英国和德国C.德国和法国D.美国和德国7.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这为哪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A.美国B.英国C.日本D.法国8.华盛顿会议结束后,一位记者用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来形容下列国家代表的心情,其中有一个不贴切,它是()A.美国代表情绪高昂B.日本代表面色严峻C.中国代表欣喜不已D.英国代表面无表情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外交部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二、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自相矛盾
课外拓展:
韩非子语录:
1.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2.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3.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4.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5.欲成其事,先败其事。(想要做成这件事,可能首先遇到的是失败于这件事。)
《自相矛盾》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基础积累大巩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卖;夸耀
2.不;回答
二、
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三、
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便无法回答了。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无法被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注解: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教材,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同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的。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为精读课文,《绝招》为略读课文。

《和时间赛跑》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珍惜时间,使人生的每一天过得更加丰富,更有意义;《检阅》透过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应该怎样维护自尊,怎样尊重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争吵》中讲述的小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体会到,应该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小摩擦;《绝招》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农村孩子有趣的生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本单元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

5、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5课时
《和时间赛跑》 2课时
《检阅》 2课时
《争吵》 2课时
《绝招》 1课时
《语文园地四》 4课时
考试及试卷分析 4课时。

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沈丹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辨识“争吵”“争论”“争执”的不同意义;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指名认读生字。

2.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争吵”“争论”与“争执”有什么不同?⑴争吵:因意见不合大声争辩,互不相让。

⑵争论:各执己见,互相辩论。

⑶争执:争论中各执己见,不肯相让。

)4.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

(二)细读课文,研读重点句1.这篇课文章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你认为可以分成几部分?(1)学生自由细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同桌议一议。

(可能出现这样几种看法:分成四部分。

(1~4、5~8、9~14、15);分成二部分。

(1~4、5~15)。

一般说,可以分为两部分,也可以分为三部分。

如果以“争吵”“争吵后”划分,分成两部分;如果从弄清“我”知错能改的原因看,也可以分为三部分。

)2、研读争吵的句子。

(1)默读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安利柯他们“大声争辩”的句子。

(2)学生讨论,屏幕板书映示:(3)这里③④都是“我在外面等你”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说法不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

“我”说的“在外面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4)联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5)学生试读,评价。

(6)教师指导朗读。

(①句表示生气,应读出愤慨的语气。

②句表示余怒未息,也应读出强硬的语气。

③句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期末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期末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期末练习题(含答案)(一)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

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

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倒影)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

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观赏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这篇课文是根据( )(填序号)改编的。

①《克雷洛夫寓言》②《伊索寓言》③《拉·封丹寓言》2.用“\”画去文段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根据文段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身段 ( )的鹿角( )地喝水 ( )地逼近4.文段中描写鹿“漂亮”的句子有哪些?请用“”画出来。

5.作者在写鹿抱怨自己的腿时主要运用了( )描写。

(多选)①动作②神态③语言(二)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6.用“_______”画出选文中描写荷叶的句子,这句话表现了荷叶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写结合教《争吵》
《争吵》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

课文围绕克莱谛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字迹也看不清,于是两人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

教学本课,我除了采用指导朗读,感悟人物美好品质的方式,还重点就两人主动提出解决矛盾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课文《争吵》刚讲完,班内就发生了争吵。

站在办公桌前,我正为下节课作着准备,杨杰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用手捂着耳朵,委屈地说:“老师,韩旭用石头打我耳朵了。

”“打破了没有?”我连忙转过身,拿开她的手,仔细一看,只见她的耳窝边上擦破了一层皮。

“他为什么打你呢?走,找他问问去?”我一手拿着参考资料一手扶着她的后背向教室走去。

一路上,杨杰什么也没说。

来到教室门前,我把韩旭叫出来,还未开口,他就直视着杨杰争辩道:“你也用石头打我来。

”“我没有!”“你和丁宇在一起扬土,爆在我身上。

”“我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也不行!”看着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伸着脖子互不相让的样子,我平静地对韩旭说:“咱们刚学完了《争吵》,你俩就争吵起来了,很及时吗。

课堂上咱们认真地讨论过,遇到发生双方争吵时,应该怎样做呢?”“想对方的可爱。

如果是自己错了,就主动向对方道歉。

”韩旭对答如流。

“那你是怎么做的?”我进一步和颜悦色地问,“用石头打了别人的耳朵就应该向人家主动道歉。

”“我错了,老师。

”韩旭立刻醒悟过来,接着把头转向杨杰,真诚地说,“对不起!”“没关系。

”两个孩子脸上马上没有了怒容。

走进教室,我立刻改变了这节课原打算让孩子们做《基础训练》的计划,平静地对同学们说:“刚才,韩旭表现的不错!学了《争吵》一课,虽然刚才与杨杰发生了争吵,但老师一提醒,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杨杰认了错。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也能这样做。

这节课,请同学们结合实际,写一件你以前与同学发生争吵的事情,仔细回想一下当时是怎样处理
的?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受到了哪些启示?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同学们听了,有的低头深思,有的迅速拿出笔和纸,认真地写了起来......
学以致用,将语文教学与具体实践结合,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争吵》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

如果不遇到类似事情,即使同学们课堂上朗读的再好,理解课文再透彻,也可能随着下课铃声的敲响孩子学习暂告结束。

然而,正是班内的突发事件,激发了我的灵感。

因此,依据新课标与实践结合进行有机教学,应该是我们勇于探索的方式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