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笔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笔记示例第一篇:古代两河流域笔记- 知识点框架:-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 文明发展历程(早期国家出现、统一等)。
- 文字(楔形文字)。
-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 思维:- 理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逻辑与影响因素。
- 关注老师对于文明兴衰原因分析的思路。
- 重难点和易错点:- 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与意义。
- 易错点:对两河流域文明具体时间与事件的混淆。
- 补充点:- 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对比。
-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思考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重要贡献。
- 分析该文明对后续文明发展的影响。
示例第二篇:知识点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两河文明的发展历程- 文字:楔形文字- 著名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建筑:神庙等思维:理解两河文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背景及意义中体现的统治思维。
重难点和易错点:重点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地位;易错点可能在于对一些具体历史事件时间的混淆。
用红笔标注重点,蓝笔标注易错点。
补充点:老师提到的关于两河流域文明对后续文明的影响等延伸内容。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思考两河流域文明兴衰的原因,与其他古代文明进行对比,总结其独特之处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示例第三篇:知识点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地理位置- 文明发展历程(早期文明、国家形成等)- 文字:楔形文字-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目的、内容、意义)- 数学成就- 建筑成就思维:理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和过程,关注文明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重难点和易错点:重点:《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对两河流域文明特点的理解。
易错点:对一些具体历史事件和概念的混淆。
补充点: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联系与区别;一些历史细节和趣闻。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思考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文明的贡献,分析其兴衰的原因,尝试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
示例第四篇:知识点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文明起源- 楔形文字- 苏美尔文明及主要城邦-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思维:理解文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文字对文明传承的重要性。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归纳

C.制造业
D.商品
10.通过《汉谟拉比法典》,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是
A.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男性家长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
D.法典的一些规定说明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不活跃
11.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①种姓制度②《汉谟拉比法典》③基督教④楔形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按照《汉谟拉比法典》,两位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甲与乙在观看台上观看某项比赛时,甲因为一时兴奋,无意中把乙撞下看台,导致乙小腿骨折,那么甲应受到怎样的判决?
A.尼罗河、刚果河流域
B.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C.印度河、恒河流域
D.长江、黄河流域
4.如图是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记录向神庙交大麦的情况。通过该史料你推断一下,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有资格被看作是“文明人”的原因是
A.他们能使用文字来记录信息
B.他们发明了冶金术
C.他们发明了动物驯化和植物栽培
D.他们建成了最早的国家
14.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明成果。下列关于古巴比伦文明成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汉谟拉比法典》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C.《汉谟拉比法典》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还没兴起
D.《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17.如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总结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
【重点梳理】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古巴比伦王国
崛起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延伸】
1.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的带来了什么?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带来了能建筑房屋的材料,使其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定居生活的地方;但洪水泛滥,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甚至灾难。
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是什么含义?
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
沙马什正在将一柄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用这一浮雕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神授,这样会让他的法典更具权威性。
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九年级

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九年级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涵盖了现今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
这个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特点1. 两河指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它们蜿蜒流经整个地区,形成了肥沃的平原。
这两条河流的泥沙沉积为农业提供了优质的土壤。
2. 两河流域的气候炎热而干旱,主要有两个季节:干燥的夏季和凉爽的冬季。
由于降雨稀少,人们使用了灌溉系统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二、早期城市文明1.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
在现在的伊拉克境内,出现了苏美尔文明,约始于公元前4千纪,采用了文字系统和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
2. 苏美尔人建造了巴比伦、乌尔和拉加什等城市,以及宏伟的神庙和宫殿。
这些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商人和艺术家。
三、早期文字和法律系统1.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用于记录财会、宗教、历史和日常事务。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写字系统之一,为后来的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苏美尔人还制定了吉尔伽美什史诗,其中包括对道德和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对后来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建筑和工程1. 两河流域的城市以其巨大的建筑和工程项目而闻名。
巴比伦的宝塔——巴比伦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高度达到90米。
2. 苏美尔人还建造了复杂的排水和灌溉系统,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维持农业的稳定发展。
五、社会结构和角色1. 古代两河流域社会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制度。
最顶层是统治者和贵族,中层是官僚和祭司,最底层是农民和奴隶。
2. 祭司在宗教仪式和神庙管理方面起着关键的角色,他们崇拜多神教体系,并相信统治者是神的代表。
六、贸易和文化交流1. 两河流域是欧亚大陆东部与北非之间的重要贸易枢纽。
商人们通过河流和陆路联系起东方和西方的文化。
2. 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展示了当地人的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它们被远方的国家和地区所追捧。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预习笔记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两河指和,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政权发展建国:约公元前年,建立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之后的1800多年里几经统一也遭受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强大: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被称为“”。
二、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统一:第六代国王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建立了庞大的王国,史称王国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1.价值:是迄今已知世界上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正文共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严格的社会等级。
2)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3)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
4)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方面的规定,说明比较活跃。
3.意义: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约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还制定了阴历和发明了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还经历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39年,波斯消灭新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文明终结。
二、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第1课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1、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2.起源时间: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个小国家。
3.灭亡事件: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
二、古埃及文明的代表1.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2.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3.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反映了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发源地: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体上是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起源时间: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二、古巴比伦王国1.建立者:汉谟拉比2.统治措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在位时,是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1.制定者: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2.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3.内容:主要是为了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从中可以了解古代巴比伦社会4.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和流域文明1.发源地:印度河流域2.发源时间:发现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18世纪的文明遗址。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定居在此地。
3.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实现统一。
二、印度文明:1.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1)建立: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框架】古代两河流域【重点梳理】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兴起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此后,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2.古巴比伦王国崛起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3.《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主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从法要内容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知识延伸】1.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的带来了什么?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带来了能建筑房屋的材料,使其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定居生活的地方;但洪水泛滥,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甚至灾难。
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是什么含义?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摩苏尔图书馆被毁
1、关于金字塔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A是国王的巨型陵墓 B是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
C是奴隶和劳动人民被奴役的象征
D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2、汉谟拉比国王颁布法典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扩大公民权力
C实行种姓制度
D促进经济发展
3、“两河流域”所指的两条河是( )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短短的282条条文, 包括了现代的刑法、民法、商业法和劳工法、 社会法等极丰富的内容。这便足以表明这一天 才民族在法学上取得的杰出成就。
--余定宇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法典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说说你的认识
”
托之物交至所托之地,而占有之,则托物之主应检举其不交托
之物之罪,此自由民应按全部交彼之物之五倍以为偿。
第一四八条 倘自由民娶妻,妻病癞,而彼欲另娶,则彼可另娶,
惟不应离弃其病癞之妻;此妻得居彼所建之屋中,彼应赡养其
妻,以终其生。
第一八五条 倘自由民收养被遗弃之幼儿为子,并将其抚养成
人,则(他人)不得向法院申诉请求归还此养子。
仔细阅读这些条文以及课后活动,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第一七一条 倘父于生前未称女奴为之生育子女为"我之子 女",则父死之后,女奴之子女不得与配偶之子同分父之家产。 第二二六条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 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第二八二条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 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7、古巴比伦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