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第安人语言融合论文

合集下载

从殖民主义视角解析印第安文化对美国英语的影响

从殖民主义视角解析印第安文化对美国英语的影响

・教育发展纵横・从殖民主义视角解析印第安文化对美国英语的影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张 蕾 柏 桐摘 要:国英语的发展过程受到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独特文化的影响。

印第安人的语言对美国英语来说,就像是一个 语料库,借用他们的词汇成了殖民者创造新词的一个捷径。

印第安文化的痕迹在美国英语中随处可见,对 美国英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美国英语 印第安文化 吸收 融合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03-0265一、美国英语的形成和发展1.美国英语的来历美国英语简称美语,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英语的演化,是美国官方语言。

从十七世纪“五月花”号上102名清教徒开始,英语语言在北美殖民地上存在并演化发展,吸收了大量印第安土著居民土语和欧洲其他国家移民语言。

英语在北美殖民地上不断融合发展,受美洲独特条件影响,逐渐脱离英国英语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极大包容性的语言混合体——美语。

2.北美殖民地早期美国英语的形成和发展美国英语对外来语的大胆借入对其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十七世纪初到十八世纪后期,英国在北美大陆东海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北美占绝对优势地位,因此英语成为当时北美的主要交流工具。

从十八世纪末开始的几十年间,北美殖民地经历了大规模移民潮,各国语言和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汇融合,为美国英语注入了新鲜血液,美国英语得到极大发展。

各地移民来到北美后,为了生存和交流不得不学习当地语言——美国英语,以此真正融入整个社会中。

同时,欧洲各国移民蜂拥而至为各种语言融合创造了契机。

美国独立战争前,英语在北美使用最广泛,基本上成了通用语言,但是此时英语还是从英国本土带来的英式英语。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由于地理限制和战争隔阂,美国英语受到英国本土英语的影响很小,相反,由于新事物的出现和新环境的需要,美国英语在应用中需要新的词汇描述和表达思想。

二、印第安语言与文化印第安人不是指一个民族,是对20多个不相关的民族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统称,其有着辉煌古老的文化。

美国印第安人文化的多样性与特点

美国印第安人文化的多样性与特点

美国印第安人文化的多样性与特点美国印第安人(Native Americans)是美洲原住民的后裔,他们在美洲大陆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他们以独特的语言、文化和艺术形式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美国印第安人文化的多样性与特点,介绍其语言、宗教、艺术和传统习俗等方面。

一、语言多样性美国印第安人涵盖了众多部落和民族,因此他们拥有丰富多样的语言。

据统计,美国境内至少有300多种不同的印第安语言存在,其中很多正在濒临灭绝。

这些语言反映了不同部落的文化、历史和环境,是印第安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纳瓦霍语(Navajo)是美国境内使用人数最多的印第安语言,被纳瓦霍族人广泛使用。

此外,切罗基语(Cherokee)和苏语(Sauk)等也是一些重要的印第安语言。

这些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反映了美国印第安人的多样文化背景。

二、宗教与信仰美国印第安人的宗教和信仰体系因部落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然而,他们普遍相信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印第安人崇拜大地、天空、山川河流等大自然元素,并将其视为神圣。

这种信仰体系反映在他们的宗教仪式、祭祀和神话传说中。

例如,石头仪式是一种被多个印第安部落广泛采用的仪式,用于祈求土地的丰收和健康。

另外,很多部落都有神圣之物的概念,如神灵图腾(Spirit Totems)或神圣的草药,被视为保护者和指导者。

三、艺术形式美国印第安人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他们以自然界中的形象和符号来创作艺术品,如织物、陶器、篮子等。

这些艺术品往往展现了他们的文化、宗教和历史。

例如,纳瓦霍族人以纺织品的制作而著名。

他们使用传统的纺车和手织工艺,将图案和符号编织到毯子和地毯中。

这些纺织品反映了纳瓦霍人的历史、宗教和象征意义。

此外,美洲原住民的雕塑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盛名。

他们通过精湛的雕刻技术,创作出石雕、木雕和骨雕等艺术品。

这些作品常常表达了对自然界和宇宙的崇拜,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传统习俗美国印第安人的传统习俗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语言文化中的印第安文学文化

美国语言文化中的印第安文学文化

美国语言文化中的印第安文学文化谈论美国的语言文化,离不开美国不同于他国的殖民历史。

美国在成立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欧洲殖民者和其他外来移民在北美寻求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进行资本的积聚和积累,北美印第安人与欧洲殖民者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就一直处于充满血与泪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冲突与合作的交织中。

在此多元文化杂糅的情况下,北美殖民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迅速地成熟起来。

至1776到1783年,在乔治·华盛顿的领导下,北美13州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并逐步成为完全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

在此背景下,美国的语言文化中,印第安文化是其浓墨重彩,印第安人的思想灵魂影响着美国文化的发展走势和意识形态。

在美国文学中,印第安身份的研究是绕不开去的话题;美国英语中,印第安元素是非常重要的特征,其语言发展进程和印第安语言文化密不可分。

以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阐释美国文化中的印第安灵魂。

1 美国现代生活中的印第安文化众所周知,美国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印第安文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形态。

在哥伦布初来美洲时,印第安部族有两千多个,语言有几百种,其中最重要的语言有阿尔贡金语(Algonquian)、苏族语(Siouan)、马斯科吉语(Muskogee)和犹他-阿兹特克语(Uto-Aztecan)等。

这些语言因为不同的语言表征,导致印第安各语言的思想意识和文化差异巨大。

但欧洲英语文化的强势入驻,使得印第安各文化一度处于被驱逐被迫害的境地,部分印第安文化处于绝迹的边缘,还有一些印第安文化经历了重重血泪,最终被融入到欧洲主流文化当中来。

留意美国的现代生活,随处可见印第安文化的印痕。

且说美国英语中的印第安词汇。

如印第安人的食品,hominy (碎玉米粥)、pecan (山核挑)、persimmon (美洲柿)、pone (玉米面包)和squash (南瓜)等,欧洲殖民者在初来美洲大陆的时候,就分享了对这些食品以及这些食品叫法的使用权。

【推荐下载】美国英语的起源和发展趋势探析

【推荐下载】美国英语的起源和发展趋势探析

美国英语的起源和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英语教学中,学生因不适应语种环境而产生厌学或不想学,教师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成为关键。

小编分享了美国英语论文,供您参考! 英语是全世界五千多种语言当中的一种,它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如今的英语分为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两大类。

作为后起之秀的美国英语已越来越被现代人们所接受。

 一、美国英语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美国英语起源于17、18 世纪的英国英语。

它是由早期移民从英国带到美国大陆的,美国英语的历史和美国的移民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1607 年,英国在美洲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詹姆士城。

1620年,一批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只驶往北美新大陆。

他们逃离了自己故土的宗教迫害,在北美大陆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扎了根。

还有些人期待着在这里进行冒险事业或寻求致富的机会。

而最初到达美洲的黑人是作为奴隶被强迫而来的。

美国从一开始就是不同种族、语言、宗教和政治信仰的融合体。

从1607 年的第一个北美殖民地詹姆士城的建立到1775 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到美国内战的爆发,又到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英语正是在美国社会变革这一块肥沃的社会土壤中茁壮成长,不断发展的语言。

具体可把美国英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620- 1787 年为第一阶段。

来自英国的清教徒于1620抵达北美洲。

1787 年,美国东部沿大西洋的十三州人民推选代表起草宪法。

从17 世纪初英国清教徒踏上美洲土地到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但开始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和成分。

从1787 年到1861 年内战爆发为第二阶段。

这一时期,大批移民来自爱尔兰和德国。

这段时期大饥荒把大量爱尔兰人赶到了美国,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和美国中西部。

第三阶段从1865 年内战结束开始到现在。

这个阶段,移民大量来自东欧和南欧。

此外,还有亚洲人。

所有这些移民都必须学会英语才能生活下来。

所以,美国英语主要是英国英语的一种变体,是近四百年来英语使用于北美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受美国社会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变体 二、美国英语的融合 1、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印第安人是北美洲最早的土著居民。

二十世纪后期印第安族裔文学与母题研究

二十世纪后期印第安族裔文学与母题研究

On the American Indian Literature and Its Motifs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20th CenturyAbstract: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20th century,the nationalities literature in America had been thriving under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he Civil Right Movement and all other ideological trends.The most distinguished among them is the American native literature.The House of Dawn,as an American native novel which won the Pulitzer Literature Prize for the first time in1969,has been known as the symbol of the renaissance and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native literature ever.The subsequent native writers have been not only positively exploring and inheriting the tribal tradition, combining the simple conception of nature and religion with their works to form the unique national style,but also actively absorbing different modern ideological trends and combining them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ian tribes to reveal the contradictions an conflicts aroused and reconstruct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struggle,compromise and acceptance of he Indians.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discuss the cultural motifs and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at has been represented in the American native novel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20th century,and it also discusses the details of the application on these motifs. There are six chapters in this thesis:In chapter one,the reason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objects and its general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firstly,then the literature reviews are made.At last,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are also discussed.In chapter two,different cultural motifs in American native novels are general groomed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ommon features that applied in the process of literal creation by the native Indian writers through the most popular and typical works,and then the images of prototypical figures that applied in the American native literature are summarized.In chapter three,the influential factors to form the cultural motifs of American native novels in American Indian traditions are mainly discussed.The traditional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application are also expounded.In chapter four,the special influential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Historism to form the cultural motifs of the American native novels are mainly discussed,then the formation and historical culture connotations of the consequential motifs of“Border”and“Return”are highly expounded.In chapter five,the motifs of“Border”and“Return”are further expounded in the view of culture through analyzing the American native works.The change of cultural border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e inherit are respectively illustrated also.At last,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e research of the motifs and the inspiration to the nationalities literature in China are both stated as the conclusion.Key Words:American Indian literature motif“Border”“Return”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二十世纪后期美国印第安族裔文学的复兴 (1)1.2国内外研究综述 (3)1.3本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及论述结构 (6)第二章印第安族裔小说母题摭论 (7)2.1印第安族裔作家文化母题运用的共通性及其成因 (7)2.2印第安族裔小说中的人物与母题 (8)2.2.1“恶作剧者” (8)2.2.2“帮助者”和“治愈”母题 (10)第三章传统动物观、图腾崇拜与“变形”母题 (12)3.1印第安传统文化中的“动物观”暨“图腾崇拜”因素 (12)3.2传统文化因素影响下的“变形”母题 (15)第四章印第安族裔文学母题与新历史主义影响 (19)4.1新历史主义文化对印第安族裔文学的特殊影响 (19)4.2新历史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边界”和“回归”母题 (22)第五章“边界”与“回归”母题在印第安族裔小说中的体现 (25)5.1物理边界向文化边界的转变——以“齐佩瓦四部曲”为例 (25)5.2文化传承的延续——《日诞之地》里的“回归”母题 (31)结语 (35)参考文献 (37)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41)致谢 (43)第一章绪论1.1二十世纪后期美国印第安族裔文学的复兴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印第安族裔文学不同于其他美国族裔文学的是其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别:一类是指以各印第安部落语言为载体并流传于各部落之间的史诗、神话、民间传说和典仪祭文等。

美国印第安人语言政策演变及其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

美国印第安人语言政策演变及其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
从 历史 的演 变过 程来 看 , 美 国 的种 族 理 论 主 要 包 括 四 类: 盎格鲁遵从理论 、 熔 炉 理论 、 多 元 文 化 主 义理 邦政府印第安语言政策 的演 变, 以印第安语言政策和英语教育为主线来进行交叉学科
的研究 , 确立 了语言历 史主义方 法论 , 开创 了我 国印第安 语 言政策研究 的先河 。 l 1 l 除蔡永 良教授外 , 宁夏大学外 国语 学 院周玉忠教授 的著作《 美 国语 言政 策研究 》 综合运 用 了 语言学 、 民族学 、 社会语 言学和应用语 言学等学科 的理论
方法 , 对美 国语言政策进行多角度 、 全方位 的研究 , 其 中对 印第安 人的语言政策也进行 了一定 的阐述 。另外 , 李英姿 2 0 1 3年 发表于 《 南 开语言学 刊》 的论文 “ 隐性语 言政策探
外语教 学》 的论 文“ 美国 2 0世纪语言政 策述评” 等探讨 了
美 国语 言政 策的 内容 、 实施及 特征 , 论文均 涉及印第安语 言政策及英语教育的问题 。 除了对美 国印第安人语言政策 的研究 , 对 于印第 安人英语 教育模式 的专门研究 , 国内尚 属空 白 , 只有 南昌大学袁平 华教授 的论 文“ 加拿大沉浸式 双语教育与美 国淹没式双语教育 ” 中对包括印第安人在内 的美 国少数族裔的语 言教育模式进行 了一定的探讨 。 国外 印第安人语言政策 的研究始于殖 民时期 。受 “ 语
提。 主要研究 学者有乔恩 ・ 赖纳 、 哈罗德 ・ 斯切夫曼 、 佛朗西

美国印第安人语言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我 国学者对 印第安人 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 8 O年代 , 但有关 印第安语言政策 的研究直到进入 2 1 世纪以来才略
有起 步 , 多 为对 印第安语 言教育政策 的研究 , 代表人 物是 上海海事大学外 国语学 院教授蔡永 良。蔡永 良教授 2 0 0 3 年 出版 了专著《 语言 ・ 教育 ・ 同化》 , 选择美 国印第安语言政 策 这一印第安语 、 印第 安教育 、 印第安 同化三者 的交 汇点 为对象 , 以语言政策 的演变为主线 , 以同化为主题 , 通过考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自15世纪初期,欧洲人开始向新大陆扩张以来,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文明之间就展开了长期的碰撞与交流。

这种交流并不是平等的,而是以欧洲人的入侵、征服和殖民为前提的。

在这场交流中,印第安人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同时也为西方文明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文化。

在西方文明的入侵下,印第安人文化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变革。

欧洲人带来的疾病、武器和技术,使得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欧洲人还带来了新的宗教、政治和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对印第安人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

在这种情况下,印第安人文化不得不逐渐消失或者被迫融入到西方文明中。

然而,印第安人文化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印第安人文化中有许多与自然和环境相关的智慧和传统,这些传统对于西方文明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外,印第安人文化中还有许多对于生命、宇宙和人类存在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也对于西方文明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已经呈现出了新的形态。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印第安人文化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

许多印第安人开始重新发掘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

这种文化复兴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印第安人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总之,在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中,双方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虽然这种交流并不是平等的,但是双方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新的思想和文化,这些思想和文化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生活方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遗产,并在各种文化之间进行平等、开放、包容的交流与互动。

2021美国强制同化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及其失败与批判范文3

2021美国强制同化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及其失败与批判范文3

2021美国强制同化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及其失败与批判范文 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西进运动已近尾声,被赶入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也放弃了反抗,白人得到原本属于印第安人的土地,联邦政府思考的新问题是:如何同化这些原住居民。

鉴于印第安人难以自愿接受白人文化,只能强制同化他们,将他们早日塑造成具有白人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文明“红”种人。

强制同化的第一步,打破印第安部落土地的公有制,依据《道斯法案》将土地按份分给他们经营;第二步,强制同化教育他们的下一代。

因此,强制教育政策本身是与该时期以强制同化印第安人为目标的一系列政府政策相辅相成的。

一、强制同化印第安人教育政策内容 美国强制同化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是印第安人事务署署长托马斯·摩根(ThomasMorgan)提出的,以“印第安人教育补充报告 ”(Supplement Report on IndianEducation)的形式递交美国国会通过[1],其内容概括如下: 印第安适龄儿童和青年(6—16岁)共3.6万人(不包括五大文明部落和纽约印第安人),这些印第安人下一代智力水平与白人儿童存在悬殊差距,为文明开化这些野蛮儿童,使他们成为合格美国公民,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教育的责任方是联邦政府;采取任何措施,包括强制性措施,推行全体性教育和“唯英语”教育;加大对保留地走读学校、保留地寄宿学校及保留地外寄宿学校的投入,大力兴办保留地外寄宿学校,将校舍确立在远离保留地的白人农耕区,保证学生与白人文明的融合;保障充足的教育经费,以建造和维护校舍,购买办学设施,聘用教师,满足学生的膳宿及其他费用等;统一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及工业实训体系;教育学生热爱美国国旗,灌输真正的爱国主义,让学生明白美利坚合众国而非不足称道的保留地才是他们的家园,培养学生美利坚公民权利、责任及义务意识。

强制同化印第安人教育政策的出台有其历史必然性。

印第安事务专家一直普遍认为,学校是彻底解决印第安人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
[摘要] 印第安民族是美洲最古老的民族,拥有者灿烂而悠久文明和历史,印第安语作为其文化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部分,起着传承本民族文明的历史使命,然而随着欧洲各国在美洲的发现后不断的殖民入侵,对印第安民族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伴随着武力的掠杀和征讨,印第安民族特有的文化也面临着灭绝与消亡的威胁,勤劳勇敢的印第安民族不断用自己的方式抗拒这一趋势,努力保护自己的民族文明,语言首当其冲的成为捍卫民族文化的武器,不少英明的部落首领试图通过对本部落的语言进行改革,使其能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获得存在的可能。

当然无论是被动的被改造还是主动的进行改革,印第安语言的消亡都是可以预见的。

[关键词] 印第安语种族灭绝民族融合
印第安人约在25,000年前从亚洲东北部迁移到美洲。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印第安人在三个时期分批进入阿拉斯加,然后逐渐南迁,散居在整个美洲大地。

在十六世纪中叶以前,北美印第安人文化发展水平虽然比较低,而且在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也很不平衡,但是在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中,却培养和锻炼出他们独特的生存技巧和生活技能。

印第安人在宗教信仰和艺术创造上也表现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大陆被发现以后,葡、西、荷、法、英等国先后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从此,北美洲这片土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英裔人到达北美伊始,就与那里居住已久的印第安人发生了接触,两个迥然不同的民族在新大陆
的碰撞奏出了一曲历史的悲剧,改变了北美的历史发展之方向。

他们在漫长的接触与交往中,双方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构筑了一断强族与弱族融合与反融合的民族的斗争史。

印第安人曾给初来乍到的英裔以慷慨的援助,但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得到的回报却是白人对他们进行的种种无情掠夺和打击以至杀戮。

许多白人通常把印第安人看作是“未开化”的“野蛮人”,并在各方面对其加以“改造”,使之采用白人的生活方式,学习白人的语言文化,以彻底对进行“文化上的种族灭绝”[1]。

印第安人的语言也因此发了巨大的变化。

它们在白人不断的武力征服与文化侵袭中消亡、减弱或坚强的保存了下来,这是民族碰撞与融合的历史产物。

印第安人是北美移民先驱,他们创造了美洲最早的文化。

关于美洲印第安人到底有多少种语言,至今仍没有一个定论。

据统计,北美印第安人有500种以上,美国就有100多种印第安语[2]。

1891年,语言学家鲍威尔等人根据词汇的相似性将其划分为24个语系,1929年萨皮尔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6个大的语系,即:
1: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eskimo aleut)
2:纳-德内语系(na dene)
3:阿尔贡金-瓦尔什语系(algonguia-wakashan)
4:佩努提亚语系(penutian)
5:霍坎-苏恩语系(hokan-siouan)
6:阿兹台克-塔诸安语系(azteco-tanoan)
对许多英裔美国人来说,印第安语是一种不连贯的口头语言,很难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他们往往把单个的词拼批凑起来来表达思想。

在构词方面,印第安语不仅有前缀、后缀、还有中缀。

语言学家威廉.彭恩对印第安语中的一些特征作了研究,却得出了另外的结论,他说:
“他们的语言发音极高,但很尖细,就像希伯来语一样,但意思是完整的。

在书法方面像我们的速写形式。

他们说起话来,使人感到句子的时态不准确,缺乏语气、分词、副词、连词和感叹词。

只要我转心去理解,在任何场合也不需要翻译,但我必须要说,我虽然不会讲欧洲大陆的任何一种语言,但我敢说,他们的词语更富有美感和雅气,在语言和强调形式方面远远超过印第安语[3]”。

为了抵制白人长期以来企图通过文化侵袭来融合和消灭土著语言进而彻底征服印第安民族、消除其民族特征,不少富有远见的土著首领为了维护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和保持民族特征付出了艰辛
的努力。

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和生存环境的需要,他们在总结并吸取自己语言的基础上,大胆借用英语,加速本族语言的改革进程,使之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英语的日趋侵入而灭亡,切罗基文字就是最好的例证。

它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赛霍亚所创造。

在十二年的辛勤劳动之后,他于1821年设计出86个音节字母,代表切罗基语所有的语音。

此外,赛霍亚在为自己本族语言进行改造时,大胆得从英语中借用了许多字母。

但由于它实际上既不会讲英语,也不会阅读英语材料,所以在两种语言中,他的字母代表的
是完全不同的音。

赛霍亚为其它部落进行文字改革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印第安语的英语化进程迈开了强劲的步伐。

一些开明部落的首领们积极推进这一改革举措,他们通常从两个方面对自己本族的语言文字加以改造。

首先表现在对英语拼写、读音、语法结构、词语用法等方面的模仿性吸收性,即按照英语的模式来改造印第安语言文字,使之英语化或半英语化,从口头语言转向文字语言,从原始语言转向现代语言,便于族人学习和对外交往;其次,同美国英语一样大胆得从英语中直接借入或创造性吸收词汇。

这些词汇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是本族语言中过去没有或自身不够完善的一些新词,如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药物、电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词汇。

有些词义则是本族语的延伸与扩展,许多十分陈旧的东西被淘汰或彻底消失了,代之是一种崭新的形式。

印第安文字不论其改进多大,归根到底,仍然不过是一种印第安部落借以保持部落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特性的可靠工具。

这些语言,过去曾是今天仍然是部落文化的重要组成体。

当然,与英语为主导地位形成对照,各种印第安语言使用的范围则非常有限。

这不仅因为新兴民族不使用它,而且还应为使用它的印第安人不断的减少。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印第安人改操官方语言的现象非常普遍,愈是发达的地区,愈是接近现代城市的地区,印第安人改操官方语言的情况愈突出。

这不能认为是背叛祖宗的“洋化”,而是民族自身发展与进步的需要。

占从属地位的印第安语道1941年只有149种语言了,但也有人
说目前还有206种在学习和使用。

许多印第安人在美国政府的改造和教育之下逐渐被同化,融入了主流文化和白人社区之中,1924年美国颁布了《印第安人公民权法》,宣布所有的印第安人为美国公民。

今天,许多印第安人会讲英语了,约占印第安人数的75%,还有少数印第安人实行双语制,既在保留或印第安人中间讲土著语,在其他场合则说英语。

现存的印第安语也正在消减,只有很少几种印第安语仍然在发展与增长。

这是现代文明的作用和主流文化融合与侵蚀的必然结果。

千差万别的语言,是人类社会不发达和相互隔绝的产物,随着人们间交往的增多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各民族和各语言集团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密切,消除语言障碍和确立共同交际语言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作为人类早期文明的印第安文明应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融合,应该以何种方式保存这些人类的古老文明已然成为迫在眉睫的事,同时印第安语言的消失也是可以预计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819页。

[2] 参见《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3卷,1981年英文版,第213页。

[3] 埃尔伯特.马克华德特:《美国英语》,第23-24页。

作者简介:
刘利平,1979年生,文学硕士,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张梅,1977年生,英语专业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兰州旅游职业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