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再别康桥》赏析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课文赏析

《再别康桥》课文赏析

《再别康桥》课文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诗歌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本文将从情感表达、景物描绘、语言艺术、节奏韵律和创作背景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情感表达《再别康桥》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

诗人通过离别康桥这一场景,表达了对母校的依恋和不舍之情。

诗歌中流露出的情感时而轻快、时而低沉,但始终都围绕着对康桥的深情。

这种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起伏,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二、景物描绘《再别康桥》的景物描绘十分优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营造出康桥独特的美景。

从“轻轻的我走了”到“不带走一片云彩”,从“河畔的金柳”到“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些景物描绘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三、语言艺术《再别康桥》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

诗人运用了优美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的语言既简练又生动。

同时,诗歌中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

四、节奏韵律《再别康桥》的节奏韵律十分和谐。

诗人通过运用平仄、韵脚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十分鲜明。

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韵律更加优美。

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创作背景《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徐志摩对英国剑桥大学的怀念之情。

徐志摩曾在这所大学学习,并对这里的景色和氛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后来,他再次来到这里,离别之际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欢迎阅读!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1】《再别康桥》原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品。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

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再别康桥》语言审美赏析

《再别康桥》语言审美赏析

《再别康桥》语言审美赏析篇一:《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恋人分别时的深情感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不舍之情,也表现了对时间、对爱情、对生命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从语言审美的角度对《再别康桥》进行赏析。

一、简洁明了的语言《再别康桥》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

诗中的用语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华丽、繁琐的词语,而是采用清新、质朴的语言,以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例如:“红雨初收,柳暗花明”,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红雨”和“柳暗花明”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见所感的景象。

又如:“轻轻挥别,漫漫长夜”,这句话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份深情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沉重和不舍。

二、细腻的情感表达《再别康桥》的情感表达非常细腻,充满了诗人对恋人的深情思念和不舍之情。

诗中的语句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例如:“你走之后,雨打在我的脸上,我感到了寂寞”,这句话通过描写雨水拍打在脸上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对恋人离开的悲伤和不舍。

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句话通过描写花瓣飘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三、意境的构建《再别康桥》的意境构建非常出色。

诗人通过描绘康桥的美景和离别的场景,营造出了一种深情、伤感的氛围。

例如:“康桥,如一朵盛开的花朵,静静地躺在河水的怀抱中”,这句话通过描绘康桥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欣赏和赞美。

又如:“斜阳照墟落,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话通过描绘夕阳西下、流水人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爱情的思考。

《再别康桥》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细腻,意境构建出色,这些都是这首诗歌所具有的语言审美特点。

诗人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读者,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篇二:《再别康桥》是英国诗人莎士比亚所写的一首著名诗歌,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爱情诗歌之一。

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现代诗,作者是当代著名文学家徐志摩。

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整理了《再别康桥》全文及其他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再别康桥》全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格调委婉轻盈,诗行整齐和谐,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流露出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在他的全部诗作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这首诗的笫一节连续使用了三个“轻轻的”,用特有的句式和回环反复的修辞,细腻而真实地描摹了作者那种踌躇满志、步履轻盈的神情和恐怕惊扰“康桥”的内心独感。

从第二节开始描绘康桥的迷入景色,诗人择取了“康河”一带富有特色的景物“杨柳”、“青荇”、“浮蕖”等,先出之以巧妙的比喻杨柳在夕阳的映照下,犹如穿上盛装的“新娘”,榆荫下的清泉泛射出落日的余晖,恰似天上落下的彩虹,等等,然后由物及人,进一步写出了这些景物所激发的自已感情的波澜,从而构成了个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优美境界。

笫五节写撑箐泛舟,月夜放歌,和前面的凝神观照刚好构成了动禾静,有声和无声的鲜明对照。

正当读者为诗人的描绘所吸引时,诗作又急转直下,由“不能放歌”到“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流露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的结尾和开首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云彩”本来是带不走的,诗人明知如此而偏要郑重其事地写道:“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只能说明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深和思念之切。

作者简介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为世人传唱。

究竟再别康桥有着什么样的魔力呢。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供大家欣赏。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一)你来或者不来,去或不去,康桥都在那里,不喜不悲。

倒是来这里的人在康桥的柔波旁、榆柳下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

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烟云,黄昏吹着晚风的柔,轻如风,悄无声息,轻如雪,悠闲飘落。

来时一袭长衫,去时衣袂飘飘。

挥手之间,西天的云彩成为你永恒的背景,。

当时伊人在,曾伴彩云归。

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喜欢了一座城市,所以喜欢了哪里的一草一木。

轻柔的晚风,吹拂河畔渡满霞光的柳枝,摇曳出一份妩媚,晃动出一丝娇媚,荡漾成粉红色的回忆。

回忆会褪色吗?波光里的艳影告诉我,依旧如昨。

所有的前尘往事一同随波荡漾起来。

还是那条河,还是那湾水,清凉氤氲在心头。

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吧,悠闲自在地摇摆,用自己喜欢的姿势,没有嘈杂与喧嚣,没有羁绊和束缚。

没有争夺与血腥。

如果这里是桃源,我就是那一株桃树,简简单单,别无所求。

一条水草也会有梦,绝不因它是一条水草而卑微。

自由的空气,静美的恬淡,爱的馨香。

倘若这是卑微的,也是伟大的卑微。

因为梦里的清泉折射的是七彩的阳光,纵使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纵使梦想别现实割得支离破碎。

每一个碎片都会保留它最本真,最完整的原貌,即使尘封在心底,也会随心动而鲜活。

探寻,追寻,寻到过那隔绝人世的优美与宁静,在星光与波光中涵养着自由的灵性,忘情于康桥的优美,沉迷于自然地纯洁,人生在奇异的月光下斑斓而多彩,奏响美的旋律,放飞爱与自由的翅膀,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那是理想的宣言。

哀莫大于心死,其实其莫大于心不死,其实哀莫大于心不死而不得不死。

那首欢愉轻松的歌如今唱来必定变得沉重而无奈,理想的琴被现实折断了弦,语气痛苦的回忆不如选择忘记,语气厉声质问,不如选择沉默,与其选择苦苦哀求不如选择淡然放手。

抓不住的何止是时间,春去春来之后,沧桑的何止是双眸。

爱从空中飘过——《再别康桥》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爱从空中飘过——《再别康桥》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爱从空中飘过——《再别康桥》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是他赴英留学时期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眷恋和对离别的痛苦。

在诗中,徐志摩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抒情的语言,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让读者不禁感叹爱从空中飘过的美好和无奈。

在这篇赏析中,我们将通过对《再别康桥》的解读和分析,探讨诗歌背景、内容以及情感表达,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经典之作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同时,也会分享个人对这首诗所感悟和对读者的启示,希望能够引发对诗歌的深入思考和欣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再别康桥》的赏析:1. 诗歌背景: 首先介绍作者和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徐志摩的生平和作品特点,以及《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内容解读: 对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逐行解读,包括诗歌的文字表达和意象描绘,分析作者用词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

3. 情感表达: 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包括作者的思念和眷恋之情,以及作品所传递的心灵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以上解读和分析,读者将更深入地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感受到其中流露出的深情和离愁。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赏析,探讨爱与离别的主题。

通过分析诗歌的背景、内容和情感表达,揭示诗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感悟到爱情的深刻意义。

同时,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唤起读者对于爱与离别的思考,引发内心深处对于爱情和人生的共鸣,启示读者珍惜眼前人,珍爱当下。

2.正文2.1 诗歌背景《再别康桥》是由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徐志摩所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徐志摩在上海圆明园中写下了这首诗,当时正值抗战时期,他身处离别的痛苦中,深深怀念远在英国剑桥的妻子陆小曼。

徐志摩将自己的爱情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执着的爱意。

在作品中,徐志摩以“康桥”为背景,这里是指英国剑桥大学的一座桥梁,象征着知识与思想的交流。

再别康桥诗歌鉴赏诗词鉴赏诗歌鉴赏:《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诗歌鉴赏诗词鉴赏诗歌鉴赏:《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诗歌鉴赏诗词鉴赏诗歌鉴赏:《再别康桥》赏析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再别康桥》赏析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寥寥可数的诗人。

他仿佛是一个拥有天生艺术才能的人,他人眼里没法成为诗的,在他眼中能够成为诗。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怀诗,被誉为徐志摩的第一代表作。

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可见“康桥”在诗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上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下边就《再别康桥》这首诗进行赏析。

全诗依据时间的推移来反应诗人的感情变化,诗歌一开始写道夜晚时分诗人到达久其他康桥,接着着力描绘康桥的漂亮景致,诗人因这里的一景一物堕入对往昔的追想、。

最后天气渐晚,星辉出现了,也示意诗人离其他时辰马上到了。

诗人不得不回到现实,缄默即是他无声的呼唤,“此时无声胜有声”说的就是诗人当初的心境吧!面对漂亮的康桥,他不敢放歌,惟有保持缄默,忧如缄默是他独一能为康桥做的事情。

他惟恐康桥的安静美好会因自己一个不慎的行为而被打破。

为了守住康桥的完好美好,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谨言慎行,连来回时都是“轻轻的来”,“静静的走”。

可见诗人对康桥是多么的热爱。

总的来说,《再别康桥》表达感情的方式较为直白,它把诗人的感情直接向读者暴露,这样大大加强了诗歌的抒怀性。

运用虚实联合的手法描绘光景,如在诗的第四节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实写的是红霞照射在河面的情景,指河上的水藻遮挡住霞光,使霞光变得琐碎,“揉碎”一词用得很好,那彩虹似的梦碎了,也意味着诗人梦想的幻灭。

“彩虹似的梦”终归是空幻的,诗人最后要回到残忍的现实中去。

但是诗人仿佛不甘愿,“寻梦”便表现他内心的梦想,诗人内心仍残余点儿希望,盼望“撑一支长篙”去重拾失掉的梦想。

虚实联合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创造了似真似幻的气氛,衬托诗人忧伤情绪。

这首诗在遣辞用字及意象的选用方面也极为讲究。

徐志摩喜欢用大批的形容词来创造浓重的感情。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诗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作品中文笔细腻,意境优美,技巧高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再别康桥》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再别康桥》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语言凝练、审美范围宽广和意境动人等特点,读罢给人以深刻美好的情感体悟。

并且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

本文试着体验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脉络,在感受词语运用和情感流露之美好的同时,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1、徐志摩及《再别康桥》概述徐志摩是著名的现代诗人和散文家,笔名云中鹤等,在1921年赶赴英国留学,并以特别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徐志摩深受唯美派诗人和欧美浪漫主义熏陶,对其当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别康桥》就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歌创作于1928年,诗歌中的“康桥”即为剑桥大学校址,诗人在1920年至1922年间在剑桥大学游学,并且诗人视这一时期为其人生的转折点,正如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所表述的那样,在诗人24岁之前,诗人对诸如相对论和民约论等著作的兴趣远远大于诗歌。

而在游学期间,康桥的水打动了诗人,唤醒了诗人的诗歌灵性,将他带入到了诗歌创作之中。

在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的时候,思绪荡漾,感慨万千,在归途中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创作了这首《再别康桥》。

很多人认为徐志摩具有鲜明的“康桥情结”,并将其渗透至自己的创作之中。

2、《再别康桥》赏析2.1细化各节内容,感受词句的优美《再别康桥》整首诗共七节,主要线索为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变化,通过康桥的景物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以此表达内心的不舍之情。

在第一节中,诗人连续运用了三个“轻轻的”,为读者营造了缥缈轻盈的意境,并且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独自一人故地重游,由独自一人离去的事实,进而增强了离别的悲伤之感,给读者创造了感同身受的真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 》最初发表于 1928 年 12 月 10 日《新月》月刊第 1 卷第 10 号上,后收入诗 集《猛虎集》。

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 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 被理想化、 诗化了, 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 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

西天的云彩, 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 一不被理想化、 诗化、 人格化。

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 宛如戴着红盖头的美丽动人的新娘, 夕阳又把她的艳影投入微波荡漾的康河。

诗 人完全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中, 他神思恍惚, 心儿似乎又成了康河的水 波,那新娘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对康桥是那么痴迷,以至于当他看到软 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时,顿生羡慕之情。

他竟甘心做一条水草,渴望 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柔波的爱抚中, 榆荫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阳点染的 绚丽迷人,仿佛是那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诗人在康河留连忘返,夜色降临还不忍离去,他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 漫溯,在星辉斑斓的康桥夜色中泛舟寻梦,这里最宜放歌的时候,但诗人已无心 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切都在不言中,真是“此时无声 胜有声”! 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最后一节那种“悄悄的”心情。

诗人带着几分 眷恋,几分惆怅,在沉默中悄然离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传统诗歌 的理想境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 的眼前。

《再别康桥》就是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幅 迷人的图画, 如诗的第二节, 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 色彩艳影,就构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图。

另外,全诗的结构韵律的独特创新,也让我们窥见了诗人的绝妙艺术风格。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到三个节拍,节奏非常鲜明;每节二四行押韵, 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整齐中富于变化,使全诗充满 了错落有致的美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6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 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人以 " 轻轻的 "" 走 "" 来 "" 招手 "" 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 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 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

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 是"西边 的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 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 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 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

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 以" 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 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诗中的意象独具特色。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 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 车水马龙, 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

但这一切, 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 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 ""柔波""青荇""青草""星辉" 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 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 逐节换韵, 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此外, "轻轻""悄悄" 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 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七节诗, 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 丽的词语 ,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 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树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

而且通
2/6


过 动 作 性 很 强 的 词 语 , 如 " 招 手 "" 荡 漾 "" 招 摇 ""揉碎""漫溯""挥一挥"等, 使每一幅画 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诗人闻一多 20 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 美""建筑的美", 《再别康桥》 一诗, 可以说是"三美" 具备,堪称徐志摩 诗作中的绝唱。


3/6


4/6


5/6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