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财政收入构成
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财政收入 fiscal revenues国家通过财政渠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起来的各项收入的总称。
它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在中国,广义的财政收入包括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两个部分。
但通常所说的财政收入,仅指由国家集中并直接支配的财政预算收入。
来源国家财政收入除了税收之外还有:1、国家机关的各项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例如工商管理费等等等,各级财政部门就有“非税收收入管理局”这一机构负责这项收入。
2、国有企业的利润,例如:烟草、电力等垄断行业的利润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现在由各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此块收入。
3、发行国库券。
4、其他收入,例如企业、个人的捐款,国际组织和别国政府的援助(例如解放初期苏联对我国的无偿援助)。
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有多少,有哪几部分组成三、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四、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五、改烧油为烧煤专项收入六、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七、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八、教育费附加收入九、国有股减持收入十、专项收入十一、其他收入我国财政收入由一般性财政收入和特殊财政收入构成。
一般性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1)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各种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形式;(2)国有资产收益: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3)政府收费:包括规费和使用费两种;(4)专项收入:如教育费附加、排污费收入等;(5)其他收入:如罚没收入、利息收入等特殊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两类:(1)专用基金收入;(2)政府债务收入1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及其规模刘志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200233)[内容提要] 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框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按照财政收入来源主要可分为税收收入、中央转移支付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和制度外收入。
财政部的决算数据能够说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般预算规模和中央转移支付对平衡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但却不能够说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实际来源和规模。
国家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哪些?

国家的经济收⼊来源主要有哪些?国家的收⼊,⼜称之为财政收⼊,财政收⼊是⼀个国家或者⼀个地区政府在⼀定期限内,可⽀配使⽤的⾦额,那么财政收⼊具体包括哪些部分呢?以我国为例,⽬前的财政收⼊⼤致分为四⼤类:税收收⼊这个是财政收⼊最主要的构成部分,税收收⼊具体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地使⽤税、印花税、个⼈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税、契税、教育费附加、车船使⽤税、房产税、屠宰税等等繁⽬众多的税项。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清图⽚2019年我国的财政收⼊总额为190382亿元,其中税收收⼊157992亿元,占⽐为82.99%;其他⼏项⾮税收⼊合计32390亿元,占⽐17.01%,税收收⼊占据了五分之四以上的⽐重。
在具体的税额之中,⼜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主,两者合计达到近10万亿,占全国财政收⼊⼀半以上的⽐重,是我国最重要的税额。
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的权获得的利润、租⾦、股息,红利、资⾦使⽤费等收⼊的总称;⽐如各个央企以及地⽅国企的上交国家的部分收益(央企和国企的利润并不会全部上缴,部分资⾦会留下来⽤于扩⼤再⽣产,只有部分收益会上缴);⽐如国家财政资⾦暂放在银⾏取得的利息收益等等,这部分具体⾦额国家并未公布。
收费收⼊收费收⼊包括两⼤部分:⼀是国家提供服务的收费:⽐如⾼速公路、桥梁、隧道的收费以及⾏政收费(如护照费、商品检测费、毕业证费)和司法规费(如民事诉讼费、出⽣登记费、结婚登记费)等等;⼆是罚没收⼊,⽐如交通违章罚没、⽇常⼯商税务环保等查处违规的处罚收⼊。
其他收⼊除上述三⼤项以外的收⼊,均纳⼊其他收⼊,具体的⽐如:捐赠收⼊(如以前海外华侨和爱国⼈⼠⽆偿捐赠给国家的资产,以⽔⽴⽅为例,霍⽼先⽣捐赠);反贪收⼊(我们电视上经常看到的,查到了⼏个亿的资产之类的);国债收⼊(国债属于有偿性的收⼊,后续国家需要在偿还,但是在当年,确实属于财政收⼊的来源)等等。
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财政收入的基本

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是指政府在行使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取的资源。
财政收入是政府经济财政活动的基础,也是政府开展各项事业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财政收入的原则和分类、基本构成等方面进行概述。
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原则政府在征收财政收入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合法性原则。
政府征收财政收入必须有法律依据,不得超越法定权限。
2.税负公平原则。
税收应当根据纳税人的财产和收入情况而定,保证各类纳税人在税收负担上的同等公平。
3.经济合理原则。
政府的税收政策应当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灵活调控税收政策。
4.微观激励原则。
通过引导和调节税收,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创新,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分类按照征收范围和性质,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是政府从纳税人处征收的资源。
按征收对象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按征收方式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2.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是指政府在行使职权和提供公共服务时,除税收以外从社会经济活动中收取的各种收入,如罚款、收购、公路通行费等。
3.财产收入。
财产收入是指政府从自有资产中获取的收入,如政府的资金存款、证券投资等。
财政收入的基本构成财政收入的构成是分析政府财政收入状况和税收政策效果的重要依据。
我国财政收入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1.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据了整个财政收入约75%以上。
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三大主要税种。
2.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罚款、利息、证券投资收益等,占比约10%~15%。
3.财产收入。
财产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副产品,主要来自中国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等非税收入,占比约10%左右。
结语本文从财政收入的原则和分类、基本构成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政府应当坚持合法性原则和稳健的税收政策,加大非税收入和财产收入的收入渠道,加强对税收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实现财政收入的合理利用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题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题第十一章: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形式与分类(一)财政收入的意义(1)财政收入是一个筹集收入的过程,(2)从财政收入以货币度量的意义看,它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
(二)财政收入的形式我国财政收入由一般性财政收入和特殊性财政收入形式构成。
1.一般性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收费、专项收入、其他收入(1)税收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
它是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
【例题1·单选题】(2005 年)税收是国家凭借其( )取得的财政收入。
A.经济权力B.信用C.政治权力D.经济实力[答案]C【例题2·单选题】(2006 年)国家向纳税人征税,凭借的是其( )。
A.经济实力B.国家信誉C.政治权力D.财产权力[答案]C(2)国有资产收益国家凭借其对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
【例题1·单选题】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其( )取得的财政收入。
A.国有资产所有权B.信用C.政治权力D.经济实力[答案]A【例题2·单选题】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通过股息、红利等形式取得的收入,属于( )。
A.税收B.国债C.国有资产收益D.专项收入[答案]C39(3)政府收费是政府以特许使用权或提供直接服务为基础而取得收入的形式。
包括规费和使用费两种。
(4)专项收入根据特定需要由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财政部门批准设置、征集并纳入预算管理的有专项用途的收入。
如教育附加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排污费等。
(5)其他收入包括罚没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外事服务收入等。
2.特殊性财政收入的形式(1)专用基金收入指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列入预算但由各部门自行管理的各种基金收入。
它通过专门的基金预算来反映。
(2)政府债务收入指国家财政通过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三〕我国财政收入形势 〔1〕按财政收入形势分类:税
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 收入、其他收入 〔2〕按我国财政预算科目分类: 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缴款、非 税款债 得收回务 的入收收 一入种、本是收转金指入中。移和央和产政赠权府以与出国收售家入收信誉、入的贷、方式获
〔四〕财政收入的原则:是指国家获得 财政收入应遵循的根本方针和指导思想 或称总政策
• 〔1〕按国家职能分财政 Nhomakorabea出经济建设支出 社会文教支出
国防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
其他支出
• 〔2〕按经济性质分
财政支出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财政支出
• 〔3公消〕共费按部性门支财的 出政公支共出部门用投处资分 补贴支出
经常拨款
资本转移支出
对私营部门 及国外的贷款
〔四〕财政支出规模
〔1〕概念: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安排的财政支出的数 量,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既是支出数额的绝 对量 ,又是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相对量。
〔2〕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绝对指标:指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支出的实际数额 相对指标: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经济 政治 人口规模
〔3〕衡量财政支出增长的指标
绝对量指标
相对量指标
财政支出边际系数:国民消费总值的增加额中用于 财政支出部分所占份额的大小
财政支出边际系数=年度财政支出增加额/国民消 费总值增加额×100%
〔1〕开展经济,广开财源 进步经济效益 优化经济构造 进步规模效益 〔2〕效率原则〔投入与产出或费用与所得比
较〕 征收费用最小 纳税费用最小 社会经济受益最大 〔3〕公平原则
〔4〕正确处理国家、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 利益关系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加强税收征管力度
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制度,完善税收征管流程,加强税收执法监督,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应用能力, 实现税收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
加强国际税收合作
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共同打击跨境逃避税行为,维护公平税收秩序。
研究不足与展望
数据来源和准确性
研究使用的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或遗漏,对结论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核 实数据来源和准确性。
模型选择和假设条件
研究中使用的模型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假设条件也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未来 研究可以考虑更多的模型和变量,以更全面地分析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
政策建议的可行性
非税收入规模
非税收入概述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的政府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在财政 收入中占有一定比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税收入增长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非税收入规模 不断扩大。同时,国家加强了对非税收入的监管和管理,规 范了非税收入的征收和使用,提高了非税收入的使用效益。
非税收入比重偏高
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 专项收入等,比重偏高可能增加 企业和居民负担,影响经济运行。
财政收入来源单一
财政收入来源过于依赖某一种或 几种税种,可能导致财政收入风 险增加。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协调
要点一
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
要点二
财政支出压力增大
财政收入增速过快可能挤压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影响经 济活力。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第7章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占预算数 (%)
-----
地方政府 国有土地使 性基金收 用权出让收 入(亿元) 入占地方政
府性基金收 入(%)
18326.51 77.7
226.5
33609.27 83.90
170.5
38232.31 81.45
105.3
34216.74 77.89
29491.0 787500.0
22..0 15.7
27592.8 8001.8 3275.5 907400.0
16.9 13.6 17.1 13.6
32535.0 17020.8 39328.0
3406.7
19.7
17.2
9.1
8,5
8
表4
年份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三、赠与。包括:来自外国政府赠与、来自国际组织赠 与和来自其他广义政府单位的赠与。
四、其他收入。包括:财产收入,出售商品和服务,罚
金、罚款和罚没收入,除赠与外的其他自愿转移,杂
项和未列明的收入等。
4
表1 IMF政府收入分类
5
二、 财政收入的分类
(二)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类 1、预算内收入 预算内收入仅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中的一般预 算收费,它的明显特征是纳入国家预算统计、按国 家预算立法程序管理、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2、预算外收入 预算外收入在收入性质上明确定义为财政性资金, 但却不纳入国家预算(一般预算)统计、管理和统 筹使用,而是另外编制基金预算,专款专用,实行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资金。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非 税收入中的政府性基金收入。
财政收入的构成

财政收入的构成财政收入的构成,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财政收入的产业构成(或生产部门构成)、及财政收入的地区构成等。
其意义在于从价值构成、所有制构成、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以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等方面研究财政收入结构的层次性,以便把握其变化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措施。
1.财政收入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
财政收入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产品价值的实现。
社会产品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C是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部分;V是新创造的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部分;M是新创造的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产品价值部分。
研究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的主要意义在于:从根本上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是,也有一部分财政收入来自C和V。
2.财政收入的产业构成。
国民经济按产业可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的地位不同,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也不相同。
探究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结构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便于根据各部门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合理地组织财政收入,开辟新的财源。
(1)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一产业的发展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农业由过去直接提供财政收入为主转变为间接提供财政收入。
长期以来我国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存在着剪刀差,使农业部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转移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部门实现。
(2)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我国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第二产业,因此第二产业对财政收入的状况起决定作用。
由于我国工业资金有机构成相对其他行业高,劳动生产率、积累水平也较其他部门高,而且工业部门主要是国有经济,其盈利相当一部分上缴国家,因此工业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财政收入能否随着第二产业生产的发展而相应增长,一是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取决于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比例结构:轻重工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等比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财政收入构成
我国的财政分成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块。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是不同的或者是按比例分的。
因此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中央财政是由地方财政构成的。
地方发债,要以地方税收为信用保证的。
中央一般不为地方解决债务问题。
(何为非一般,下文有论述)国家财政收入大致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大方面。
税是指国税,利是指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债是央行发行的国债和外汇占款;费是各项行政收费及罚没款。
其中税占大头,其构成也较为复杂些,目前我国的19个税种中,16个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
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部门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部门代征。
1.增值税: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2.消费税:对在我国境内生产或销售、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3.营业税: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七个税目)、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4.企业所得税:对在我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
5.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包括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11个应税项目)征收。
6.资源税:对各种应税自然资源征收。
7.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土地为征税对象,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8.土地增值税:在我国境内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包括地上、地下的各种附属设施)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转让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
9.房产税:以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或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使用人征收。
10.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征收。
11.车辆购置税:对购置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等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12.车船税:以在我国境内依法应当到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为征税对象,向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征收。
13.印花税: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经济凭证征收。
14.契税:以在我国境内转移的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承受人征收。
15.耕地占用税:对在我国境内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征收。
16.烟叶税:对收购烟叶(包括晾晒烟叶、烤烟叶)的单位,按照收购金额的一定比率征收。
17.关税:以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为课税对象征收。
18.船舶吨税:对在中国港口行驶的外国籍船舶和外商租用的中国籍船舶,以及中外合营企业使用的中外籍船舶(包括在港内行驶的上述船舶)征收。
19.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暂停征收)。
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地方财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或市(自治州、自治县)的财政收入组成。
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的内容主要是:地方所属企业收入和各项税收收入,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此外,还有被当前各地奉为“财政神器”的土地出让金收入。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与国税分成25%)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
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需要指出的是,1994年以后的地方财政收入与以前实行总额分成财政体制下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差别。
另外,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所得税收入分配方式又有重大改革,2002年所得税收入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以后逐年还要调整分配比例,使用时要注意区分口径变化。
1994年分税制改革确定了中国地方政府现有税收收入构成,主要包括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以及地方固定收入(如表2所示),但这不是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全部,甚至对很多地方政府而言还不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首要构成。
综合国家财政部地方财政收入决算表、国家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收入管理的通知》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实际,本文认为,中国地方财政收入构成可以按照财政收入来源和财政收入管理两种方式进行分类:按照财政收入来源(分类A)可以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中央转移支付收入、非税收收入、地方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而根据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类B)可分为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债务收入和制度外收入(如表3所示)。
本文主要按照财政收入来源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进行研究。
表2 1994年分税制下中国地方政府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构成
表3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