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婴儿认知发展
第四章 7—12个月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7—12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7—12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二)听觉
在听觉的辨音方面,3个月大的婴儿只能分辨1000赫兹频率的 音,而6个月后的婴儿则能分辨所有频率的音。
心理学研究显示,0—3个月的婴儿只能分辨低频音,而高频音 则要到6个月后才能达到成人水平。7个月的婴儿能比较迅速地追踪 声音。当听到收音机或者电视的声音时能立刻转头寻找声源。9个 月会模仿动物的叫声,对外界声音表示关心。11个月时,能模仿成 人发音,听懂比较复杂的指令,如“把……给我”,能和着音乐的节拍 摆动身体。
阶段2(5—7个月),“视觉—听觉—运动觉”的联合活动发展, 手眼协调,复合感知能力出现;
阶段3(8—9个月),爬行与走动使婴儿的空间方位、深度知 觉得以发展,手部精细肌肉的运动使婴儿的形状大小知觉得以发 展。
第一节 7—12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二、7—12个月婴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根据皮亚杰婴儿思维发展阶段论,7—12个月的婴儿处于次级循 环反应的协调阶段,该阶段的婴儿开始将先前习得的图式进行协调 、整合成新的更复杂的行动序列。到了次级循环反应协调阶段之后 ,婴儿行动的有意性加强,开始进行目标指向的行为(goal directed behavior),即将几个运动图式进行合并和协调,用于解决 简单的问题。
第一节 7—12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伦敦认知发展和大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6—8个月的婴 儿进行了虚拟图像实验。在虚拟图像中,人们以为看到了一个 完整的方块,其实只是方块的四个角显示出来的。
他们在婴儿头上安置了电子仪,以确定婴儿看到这种奇怪图 像时大脑活动的区域。最后发现,8个月的婴儿大脑活动区域与 成年人看到同样图像时的大脑活动区域完全一样。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较小婴儿所具有的距离知觉是()A. 以运动觉为主B. 以视觉为主C. 以听觉为主D. 以经验为主2.人生最早出现的人是过程是()A. 思维B. 想象C. 感知觉D.注意3.幼儿晚期的思维是()A. 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B. 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C. 以自我为中心性为主D.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4.4岁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可达()A. 3~5分钟左右B. 10分钟左右C. 15分钟左右D. 20分钟左右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A. 记得快忘得也快B. 语词记忆占优势C. 较多运用机械记忆D. 容易混淆6.一小孩认为她所看到的一些小虫都是同一条小虫,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幼儿处于()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7.反映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的是()A. 有意识记的发展B. 无意识记的发展C. 机械记忆的发展D. 意义记忆的发展8.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复正常。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A. 明适应B. 暗适应C. 同时对比D. 继时对比9.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A. 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B. 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 定向性主义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 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定向性注意范围的缩小10.眼手-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A. 抓握反应B. 伸手能够抓到东西C. 手的无意性抚摸D. 无意的触觉活动1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后遗忘进程最快的时间期限是()A. 31天内B. 6天内C. 1天内D. 20分钟内12.“视觉悬崖”是用来测查婴儿的()A. 深度知觉B. 方位知觉C. 大小知觉D. 形状知觉13.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A. 单词句B. 电报句C. 简单句D. 复合句14.创造思维的核心是()A. 形象思维B. 发散思维C. 辐合思维D. 直觉思维15.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 代词B. 名词C. 动词D. 语气词16.标志幼儿心理发展的质变是()A. 感知觉的发生B. 记忆的发生C. 注意的发生D. 思维的发生17.儿童学习的英文字母对先前学习的汉语拼音会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A. 超限抑制B. 倒摄抑制C. 外抑制D. 前摄抑制18.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A.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B. 想象的内容零散C. 想象受情绪影响D. 想象具有夸张性19.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A. 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B. 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C. 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D. 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20.下列属于语言过程的是()A. 听故事B. 练习打字C. 弹琴D. 练声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幼儿观察力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学前儿童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3.3、5~6岁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4.幼儿句型发展的趋势是什么?5.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6.简述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第四章 婴儿期的感知觉与认知发展

3嗅觉
• 新生儿对食物气味的反应和对味道的反 应一样,与成人非常相似,这表明对气 味的偏好也是与生俱来的。
• 例如,让新生儿闻香蕉和巧克力的气味 时,他们表现出放松、愉快的表情;但 是臭鸡蛋的气味会使他们眉头紧皱。把 氨水放在出生不到6天的婴儿鼻孔前,这 些婴儿很快地把头转到另一侧。
• 综上所述,到一岁左右,婴儿的触觉、 味觉和嗅觉能力已经和成人的相应能力 大体相当 。
声音可能表现出反应。28周胎儿对呈现于靠近母亲 腹部的响亮的声音刺激的反应是紧闭眼睛;若不能 以此做出反应,出生后往往带有听觉问题。
辨别
• 婴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可以清楚地区分: 1个月时能够区分200赫兹和500赫兹纯音 之间的差别;5-8个月时能在1000-3000赫 兹范围内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 为 1% ) ; 在 4000-8000 赫 兹 范 围 内 音 高 的 差 别 阈 限 与 成 人 的 水 平 相 同 ( Olsho, 1984)。
视觉的发展
(1)视觉调节能力的发展
• 新生儿的视觉调节能力有局限性,出生 后的最初几周,眼睛不能根据物体的距 离来进行视觉调节。只有大约相距8英寸 的物体才能看得最清楚。4个月末,眼睛 的调节功能已基本上接近成人了。
视觉的发展
(2)视敏度的发展
• 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 节的能力。
感觉 新生儿的能力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
刚出生时是所有感觉中发展水平最低的;视觉适应与 视敏度水平有限;对光敏感;能够分辨一些颜色;能用 视线跟踪移动的物体。 会转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对轻微的声音不如成人敏感, 但是能够分辨不同的音量、方向和频率的声音。尤其对 语言有反应;能辨认妈妈的声音。 喜欢甜的溶液;能分辨甜、酸、苦、咸四种味道。 能察觉到一些气味;闻到不喜欢的气味会把头扭到一边 。母乳喂养的婴儿能够根据乳房和腋下的气味辨认出自 己的妈妈。 对抚摸、温度变化和疼痛有反应。
婴儿认知的发展ppt课件

婴儿的认知发展
(0-3岁)
1
• 新生儿(0——1个月);乳儿(1个月——1周岁) •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个体生理发育最
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
•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 展。 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 第三, 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 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2
补充一: 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21
❖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当新生儿躺着时,把 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 就会伸出与头转向一致 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 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 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 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 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 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 失。
22
(二)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 习惯化——反复给婴儿呈现某种刺激物,使他们 对它越来越熟悉,直到对该刺激物的反应(如头 部或眼睛转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消失。
干,最后是脚的动作。
(2)近远原则:上肢动作为例,上臂先成熟,其 次是肘、手腕、手,手指动作最晚
(3)大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
5
6
三、婴儿主要的动作发展 (一)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是动作发展的重点.他的意义在于的意义:主动探索周围 事物;开始操作工具;多种感觉协调,为知觉奠定基础。通常在5、6月间出现。 (二)独立行走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80fd2568bd63186bdebbc5b.png)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婴儿认知发展概述

认知能力关系着儿童了解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心理学研究发现,婴儿虽然以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各种心 理活动的有意性还未充分发展起来,对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也很 差,但我们也要看到婴儿正孕育、形成和发展着更高阶段所具有 的认知能力,即婴儿有具有抽象思维的潜在可能性。
认知能力关系着儿童了解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床=
即由单一感官到多 感官。
是指儿童感知觉由 单独起作用发展到感知 觉之间相互合作。
由合而分
新生儿:处于单一感官阶段,听觉只管听的信息,视觉只管 看的信息。
四个月之后:婴儿进入了视觉与动觉,视觉与听觉,视觉与 听觉动觉相互联合活动的阶段,等婴儿再大点,会出现多种感官 相互协调作用的过程。
由远及近
由近及远是指儿童先认 识在时空上与自身距离较近, 范围较窄的事物,然后再认 识在时空上与自身距离较远, 范围较宽的事物。
内部感觉:来自身体内部状态 的反应,包括前庭觉、本体觉、平 衡觉等。
视觉
视觉是一个生理学词 汇,光作用于视觉器官, 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 息经视觉持经系统加工后 便产生视觉。
视觉
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 动静,使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有80% 以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是最重要的感 觉之一。
由我及彼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自我 为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发 展趋势。儿童总是站在自己的立 场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他认 为所有的人和自己是一样的。
由浅入深
婴幼儿认知发展并不 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最 初的认识到比较完全的认 识,是要经历多种水平或 者阶段的。
由浅入深
幼儿数数,依次逐步达到各种不同的指标,以后才 形成数的概念,而数的概念形成之后还在发展,即使到 小学以后,数的概念的发展也仍在继续进行。
婴幼儿认知发展精品课件20240416.

婴幼儿认知发展精品课件2024041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相关内容。
依据教材第四章“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的内容,重点学习婴幼儿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与促进策略。
详细内容包括:1. 婴幼儿感知发展: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发展特点与训练方法。
2. 婴幼儿注意力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性、广度、转移和分配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3. 婴幼儿记忆力发展: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工作记忆的发展特点及提升策略。
4. 婴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演变及促进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掌握各阶段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
2. 学会针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策略,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婴幼儿认知发展,关爱婴幼儿健康成长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与教育策略。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认知发展教材、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婴幼儿认知发展实训手册、观察记录表、教育策略案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案例分析,引出婴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教育策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例题讲解:针对各阶段认知发展特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实训手册,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认知发展概述2. 婴幼儿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能力发展特点3. 教育策略与实践案例4. 典型例题及解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设计一份婴幼儿认知发展教育方案。
2. 答案:包括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教育目标、具体实施措施等。
第四章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第四章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思考和理解能力逐渐增强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婴幼儿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和感知外界刺激,到主动探索和理解世界的过程。
本文将以婴幼儿认知发展的不同方面为线索,探讨其发展特点和相关的研究成果。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婴幼儿的感知发展。
新生儿出生时,他们的感知能力还很弱,只能感受到一些基本的刺激,比如光线、声音和触觉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和颜色,对周围环境产生了更加明确的反应。
例如,研究表明,在婴儿1个月大时,他们已经能够区分母亲的声音和陌生人的声音。
这表明婴儿在感知层面上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
除了感知能力,婴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也在不断增强。
在早期发展中,婴幼儿的注意力是非常短暂的,他们常常会被外界的刺激所吸引,很难集中注意力。
然而,随着大脑的发育,他们逐渐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注意力,比如观看一个动画片或听故事时。
此外,婴幼儿的记忆也在迅速发展。
研究表明,婴幼儿对于熟悉的事物有着较好的记忆能力,比如他们可以记住熟悉的人的面孔和声音。
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婴幼儿在认知发展中的关键转折点。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婴幼儿开始发展出对对象的概念。
在约6-8个月的时候,婴幼儿能够明确地辨识出一些基本的物体,并能够将它们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
例如,他们能够辨识出母亲和其他陌生人,以及自己的玩具和其他的物体。
这表明婴幼儿开始具备了关联不同对象和概念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了他们的认知发展。
同时,语言的发展也对婴幼儿的认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研究表明,婴幼儿在早期发展中对于语言的敏感度极高,他们能够通过听声音和观察口型来辨识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模仿和发出一些基本的声音,逐渐掌握了语言的规律和语音的组织方式。
这些语言的发展和掌握过程不仅仅是为了交流和表达需求,还对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婴幼儿能够进一步拓展认知范围,发展出对事物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婴儿的思维和记忆 (一)分类能力的发展 1.对图形的辨识 婴儿大脑中可能具有对图形进行加工和辨识的能力。 2.对物体的区分 3个月大的婴儿,有能力将同形状的各式物件归为同一类。 6~9个月大的婴儿,将细微的差别也考虑在归类过程中。
(二)推理能力的发展
1.相似性推理 2.类比性推理
(三)记忆能力的发展
法,这些方法有何特点? 比较各种语言习得理论之间的异同。 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有何影响? 婴儿会很快注意到父母中的一方吗? 如果是,那他先注意到的是爸爸还是 妈妈?为什么?
数量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大小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容积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 (12-15岁)
把这些球放到盒子里:
现实性
猜猜看,你第1个拿出的是什么球?
第2个拿出的是什么球?
第3个拿出的是什么球?
可能性
假设演绎思维
A
B
C
D
评价
优点:
提出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论。 通过大量观察、谈话、实验,研究了儿童从 出生到青年初期思维发展路线。
缺点:
把人的本质生物学化的倾向。 理论的概念过于抽象 还有许多儿童发展中出现的现象无法解释。
二、皮亚杰感觉运动发展理论的挑战
(一)新先天论
婴儿本身有丰富的知识
(二)对物质世界的理解
1.对物体恒常性的理解
3个半月的婴儿已意识到物体恒常性
高、矮兔子事件
2.对物质原因的理解 婴儿初步知道物体特性和支配它们的规律。 物 体 支 撑
(二)先天论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观点:语言习得机制
(1)语言学习时许多与成熟及生理发展有关的现象。 (2)LAD--儿童的先天语言知识。 (3)外界语言加上LAD的知识才能产生出语言。
(三)相互作用论 互动理论:强调内部爱好和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今的观点: 生物、认知和社会环境在语言的每个 组成方面都起着作用。
(1)辨音水平(0-4个月) 婴儿形成了感知辨别单一语音的能力。 (2)辨调水平(4-10个月) 婴儿在整体感知语音时,能分化出不同的语调。 (3)辨义水平(10-18个月) 婴儿能将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从而分 辨出一定语音和语义内容。
二、婴儿前言语的发展
(二)前语言阶段的发音 简单音节(0-3个月): 以开元音为主 连续音节(4-8个月): 双唇音声母+开元音 模仿音节(9-12个月):不同音节但无意义 有意义语音(12个月以后):不同音节且有意义
新生儿仿佛是天生的模 仿艺术家, 瞧他模仿得与成人表情 多么相似。
观察与模仿
(二)共鸣动作 婴儿的共鸣动作也成为早期模仿,主要局限于吐 舌头的 模仿,是一种为分化的反应。 2-3个月的婴儿对人脸 所产生的共鸣动作最多。
第四节 婴儿的言语发展
•一、言语发展的三个理论
(一)条件作用论
代表人物:斯金纳 观点:语言是通过操作条件获取的。 强化和模仿,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开始。 不足:儿童创造出的新奇表达,无法用该理 论解释。
2、前运算阶段 (2-7岁)
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
两个小阶段:
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出现
直觉思维阶段(4~7岁) 直觉思考─恒常概念的实验 (数目、面积、长度、物体、重量) 自我偏向─三山实验
• 特点一:相对具体性
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3x2 = 6
二、婴儿前言语的发展
(一)前言语阶段的言语知觉 1.言语发展五阶段(林崇德) 妊娠中后期(5-8个月):初步听觉反应和原始听 觉 记忆。 新生儿期(0-1个月):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 发音游戏期(2-3、4个月):和成人“相互模仿”。 语音修正期(5-8、9个月) 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2.言语知觉能力的三种水平(周兢)
• 特点二:思维不可逆转性,缺乏守恒结构。
2+3=5 左
5-3=2 右
右
左
守恒实验
客体永久性实验
客体永久性实验
• 特点三:自我中心性。
• 特点四:刻板性。 • 具体表现:思考当前问题时,注意力还不能 转移,不善于分配,概括事物性质时缺乏等 级的观念。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 具体运算阶段特点:守恒性、可逆性。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0-2岁:感知运动阶段 2-7岁:前运算阶段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 11岁以后:具体运算阶段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的世界 靠感觉和动作(口尝、手抓 )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经 由感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 自己与别人(特别是母亲) 、自己与物体是分别存在的 。
3.婴儿认识物质世界的时间 2个半月、5-6个月、7个月、10个月
第二节 婴儿的思维和记忆发展
一、胎儿的思维和记忆 有研究发现,如果把记录母亲的心脏跳动的 声音放给儿童听,儿童会停止哭泣。研究者的解 释说,这是因为儿童感到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胎 内环境里。由此认为,胎儿已经有了听觉记忆。 关于七八个月胎儿音乐听觉的研究,也得出类似 结论。可见,胎儿末期,听觉记忆已出现。 6-8个月,胎儿开始记忆感觉信息和情绪信息。
二、婴儿前言语的发展
(三)前言语阶段的交际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 哭、笑、蹬腿或发不同音来吸引成人注意。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 不同的婴儿会用自己经常重复的声音表达自己的 某种意思。
三、婴儿的言语形成
(一)单词句阶段(1-1岁半) 婴儿言语发展的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再学说。 18个月大左右,孩子能说出50个字,此时期孩子 们学习新单字的比率有惊人的成长! 婴儿说出词的特点: 1.单音重复 2.一词多义 3.以表示物体声音的象声词代替物体的名称 4.名词为主,动词为辅。
婴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属于“再认”,记 忆带有很大的内隐性。 【现象分析】 6个月左右,儿童开始“认生”, 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近时,孩 子一般会感到不安。如何从记忆的角度看待这种现象?
第三节 婴儿的认知社会化发展
认知社会化的定义 一、对他人容貌的感知
(一)对面孔的感知
(二)对特定面孔—声音的匹配
婴儿发现陌生成人特定的面孔和声音关系的 能力出现在2—4个月。 对关系的匹配和记忆出现在4—6个月。
二、对母亲的感知
(一)对母亲发出信号的感知
(二)早期面对面交流中婴儿注意和情感发展的变化
简单注意
积极交流
三、对人的行为动作的感知
(一)模仿 12-21天的新生儿出现对成人的模仿。 无意模仿 有意模仿
三、婴儿的言语形成
(二)多词句阶段(1岁半-3岁) 1.单词句阶段(1岁半-2岁) 该时期婴儿言语发展最迅速。 特点:句子不完整,缺少语法成分;词序颠倒, 常有宾语前置现象。 “没了饼干” 2.复合句开始发展(2-3岁) 该阶段的复合句只是两个简单句的组合,不会使 用连词。
婴儿期认知发展的研究有哪些主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