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常见病防治知识
牛养殖中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牛养殖中常见疾病防治措施摘要:本文阐述了牛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针对腹泻、牛流感、牛肺疫等不同疾病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分析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案,提出了如增强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免疫工作等建议。
关键词:牛常见疾病;发病特征;防治方法1前言在牛养殖中,需要对各类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预防控制方案,创建先进的预防控制机制,建立专门的网络系统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明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标准,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牛的常见疾病病因、症状及治疗2.1 腹泻2.1.1 病因误食已变质饲料或料草搭配不当、食用过多精料、生活环境不适应都会引发腹泻疾病。
2.1.2 症状当牛腹泻时,会出现精神不振、低头摆尾、食欲下降等症状。
2.1.3 治疗可利用消炎药、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将0.9%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盐水混合给予静脉注射。
口服则用肌注六茜素注射液1~2ml两次或2~5ml的庆大霉素注射液皆可。
如因过量饲养导致的腹泻疾病,则在料草中添加60mg/头的瘤胃素,5d后若无好转,需继续添加直至200~300mg/头。
2.2 牛流感2.2.1 病因牛流感一般由病毒引发的热性传染病,发生在春季居多,因春季温度不高,且昼夜温差大,牛在抵抗力低下时,易因温度不适感冒。
2.2.2 症状主要表现症状为发烧、不时颤抖、咳嗽并伴有呼吸频率加快等症状。
2.2.3 治疗发现牛染病及时隔离观察,采用中药治疗法则需搭配金银花、生姜、陈皮、连翘、羌活、牛蒡子各40g左右不得超过50g,进行灌服。
也可利用青霉素等可注射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根据症状轻重酌情添加药物含量。
2.3 牛肺疫2.3.1 病因此病又称传染性胸膜肺炎,一般由丝状霉形体所引发。
2.3.2 症状由于患病牛的个体差异较悬殊,导致症状不同,大致分为肺炎型、水肿型、急性败血型,其中患急性败血型表现特征有脉搏频率加快,体温升高到40℃以上。
严重时出现尿血现象直至死亡。
肺炎型型患病会逐渐虚弱,鼻涕中出现血丝并在听诊时胸腔发出类似铜锣的声音。
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疗
微生物滋生严重,各类猪病的患 病率明显上升。因此,农户要加强
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农村养猪受环境条 件和养殖技术的影响,容易出现呼吸障碍或者繁殖障碍等情
对猪养殖环境的控制以及管理,
况,如蓝猪耳病等,母猪患病后流产以及死胎问题严重公猪
确保猪舍的通风质量良好, 要加
感染其精液质量受到影响,出现小猪畸形情况,所以农户需
这类疾病的发生主要由猪喂养不当所致,农户可根据其 粪便情况判断消化系统功能状况, 如其出现消化系统病变, 需要通过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增强病猪的消化系统功能,在 喂养过程中要控制好各类饲料的使用配置情况,同时需要对 其进行合理管理,严格保证各类营养的安全。 2.3传歸治疗
」6 7 」l 6 0 2 7 . 2 0 2 3 」.05・」 2
各类疾病,做好相应的喂养管理,定时定量进行营养均衡的 饲料调配。
1 4(1 ):95-96. [2] 陆庭雷.基层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口农家参谋,201 8(9X):
1.3做好防疫工作 生猪防疫工作的合理展开是降低其各类疾病发生的基
础,需要通过防疫工作的调整和完善,切断各类病菌的传播,
137. [3] 赵勇攀,等.农村养猪对常见猪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分析[』兽医导
毒,增加猪对各类传染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其传染性疾病的
1.2保持饮食健康
发病率,提升整个养猪的质量安全。
饲料的选择以及合理搭配是确保猪健康生长的关键,大 部分猪病的发生都与饲料喂养不当有关。因此,农户要加强
3结束语 猪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对农村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
对各类饲料的管理及选择, 但是就现阶段农村养猪情况来
强对其卫生的清洁, 定期对猪舍
要加强对猪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以及处理, 合理的使用药物,
几种常见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

几种常见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羔羊是一种常见的畜禽动物,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羔羊在生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胃肠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困扰。
为了保障羔羊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几种常见的羔羊胃肠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胃肠疾病的类型1.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羔羊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疲倦无力、粪便稀薄等。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饲料不合理或喂养管理不当引起的。
羔羊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引发消化不良。
2. 胃肠炎:胃肠炎是羔羊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
胃肠炎通常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一旦发病,需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3. 肠套叠:肠套叠是羔羊的一种严重的胃肠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粪便稀薄等。
肠套叠通常是由于肠道内某种原因导致的肠道突出,造成肠道叠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以上这些胃肠疾病,都会对羔羊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保障羔羊的健康。
二、胃肠疾病的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羔羊胃肠疾病的关键。
首先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合理,避免过多的粗纤维和过少的精细饲料。
其次要合理安排饲料的喂养时间和量,避免过度喂食或饲料不足带来的问题。
定时清洁饮水设施,保持饮水的清洁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2. 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预防胃肠疾病的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羔羊的抵抗力。
比如可以添加益生菌、酶制剂等,帮助羔羊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3. 定期消毒:定期对畜舍和饮水设施进行消毒是预防胃肠疾病的有效措施。
定期对饮水设施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定期对畜舍进行清洁和消毒,也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4. 隔离治疗:一旦出现羔羊胃肠疾病的症状,需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对于农户、兽医等从事畜牧业的人员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物防疫知识,提高动物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内容。
1. 疫病防控常识疫病是造成动物生长发育受阻、生产力下降、繁殖力减弱、种畜禽大量死亡等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疫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至关重要。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通常会详细介绍各种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内容,帮助兽医和养殖户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 动物免疫注射技术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中通常也包括了动物免疫注射技术的相关知识。
免疫注射是动物防疫的重要手段,通过接种疫苗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培训资料会详细介绍免疫注射的方法、时间、剂量等,帮助兽医正确并有效地进行免疫注射工作。
3. 动物常见疾病防治除了疫病外,动物还会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如产后疾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也会涵盖这些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养殖户及时识别疾病症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动物的生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4. 定期检测和监测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中还会提到定期检测和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检测可以帮助查清动物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监测可以记录动物的生长状况和健康变化,为预防疾病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合理的检测和监测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损失。
总的来说,动物防疫培训资料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库,包括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免疫注射技术、疾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定期检测和监测等内容。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动物养殖者可以提高自己的防疫水平,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广大兽医和养殖户能够重视动物防疫培训资料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共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畜禽疾病防治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畜禽疾病防治实训,使学生掌握畜禽常见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学生对畜禽疾病的防控能力,为今后从事兽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畜禽疾病概述(1)畜禽疾病的概念:畜禽疾病是指畜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寄生虫、营养代谢失调、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的生理机能紊乱和形态结构变化,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的现象。
(2)畜禽疾病的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遗传病、中毒病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病、慢性病、亚急性病等。
2. 畜禽疾病诊断(1)临床诊断:观察畜禽的外部症状,如精神状态、采食、排泄、呼吸、体温等,结合病史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通过血液、粪便、排泄物等样品的检测,查找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
3. 畜禽疾病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保持环境卫生,减少应激因素。
(2)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畜禽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畜禽免疫力。
(3)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疫病监测,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措施。
4. 畜禽疾病治疗(1)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
(2)支持疗法:针对畜禽营养不良、脱水等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和支持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疾病,如瘤胃积食、肠梗阻等,需进行手术治疗。
1. 实训前期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畜禽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2)准备实训所需的工具和药品,如显微镜、实验室试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2. 实训过程(1)参观养殖场,了解畜禽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等情况。
(2)学习畜禽疾病诊断技术,如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等。
(3)学习畜禽疾病预防措施,如免疫接种、生物安全措施等。
(4)学习畜禽疾病治疗方法,如对症治疗、支持疗法、手术治疗等。
(5)进行畜禽疾病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训总结(1)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的提高。
畜禽营养代谢疾病的病因与防控措施

畜禽营养代谢疾病的病因与防控措施畜禽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畜禽营养代谢疾病是畜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
病因复杂,主要有营养不良、病原体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本文针对畜禽营养代谢疾病的病因和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一、营养不良1.1 病因营养不良是畜禽营养代谢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引起:(1)饲养不合理。
饲料成分不合理、饲喂不足、饲喂次数不够、粉料饲料不当等。
(2)生长环境恶劣。
温度过高、空气污浊、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
(3)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或运转失常。
例如,胃肠功能不良,导致食欲减退,吸收下降,体重增长缓慢等。
1.2 防控措施(1)合理饲养。
做好饲料的配比,不断调整饲料的品种和比例,适度增加饲喂次数,同时增加粉料饲料的摄入。
(2)优化生长环境。
维护适宜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保障畜禽生长环境的卫生和清洁。
(3)增强消化功能。
增加微生物双菌剂或复合酵素等添加剂,促进畜禽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运转。
二、病原体感染病原体感染是畜禽营养代谢疾病的另一重要病因。
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病原体感染直接影响畜禽养殖和生产效益。
(1)提高畜禽的身体免疫力。
注重饲喂高质量饲料,增强畜禽的体质健康,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2)科学防疫。
加强畜禽疫病的防治,注重疫苗接种,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3)严格环境监管。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畜禽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畜禽的生长和发育影响巨大,尤其是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畜禽养殖的影响最为显著。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畜禽的饮食和代谢活动,进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1)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科学管理畜禽养殖环境,注重温湿度的调节和控制,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
(2)增加光照时间。
保证畜禽养殖环境的光照要足够,帮助畜禽更好的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鸡常见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常见鸡病症状与治疗方法

鸡常见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常见鸡病症状与治疗方法鸡常见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当前正是夏秋季节更替时节,温度变化大,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是畜禽、鱼类等动物的易发病时节。
此时忽视预防很容易诱发病害,造成畜禽和鱼类因群发性和流行性病害死亡,损失较大。
因现将这个时期鸡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加强饲养管理夏季要保证鸡舍通风凉爽,及时供应饮水,勤换垫料,注意降低饲养密度;要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杜绝大小鸡混群饲养。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剂的含量。
饲料要新鲜、无腐败、无霉味。
为减少应激,促进生长,提高产蛋率,可在饲料中加杆菌肽锌或碳酸氢钠。
二、搞好卫生消毒鸡舍内外要勤清扫,饮槽、饮水器要勤洗刷,粪便要勤除,同时要定期进行消毒,经常灭鼠、灭蚊蝇、灭蟑螂。
三、加强鸡病防治对鸡的病毒性传染病和部分细菌性传染病,要按免疫程序防疫,做到免疫程序化、疫情检测制度化。
鸡病一旦发生,要及时进行治疗。
1、鸡喉气管炎。
病毒唑、大青叶、链霉素配合应用,可提高治愈率。
病毒唑每支用于5只成鸡,大青叶每只鸡1毫升,链霉素每支注射10只鸡,肌肉注射,每天2次,3天~5天即愈。
2、鸡痘。
可用病毒灵、VC、土霉素同时内服,一般这三种药物各一片,天天1次~2次,连服5天~7天即愈。
3、法氏囊炎。
卵黄抗体,每只鸡每次注射.5毫升~1毫升,一般1次~2次即愈。
不愈的加用“酮安合剂”,疗效可达100%。
4、鸡新城疫。
可用Ⅰ系疫苗大剂量喷雾,能有效地进行防治。
喷雾时要注意鸡的密度要大,雾滴要小。
门窗封闭要严。
喷后闷半小时,一般24小时即减轻。
病情不见好转的再注射抗体.5毫升~1毫升,3天~4天即愈。
5、产蛋下降综合症。
用“蜂安乳合剂”治疗,5天~7天即愈,一般每次用更年安l片、人参蜂王浆1毫升、奶粉5克,治愈率可达99%。
6、曲霉菌病。
可用制曲霉菌素,每片.5克,每片喂鸡20只,连喂5天~7天,同时饮用红霉素水。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共计32个病.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共计32个病一、气喘病(一)综述猪气喘病又名猪喘气病、猪霉形体肺炎或猪支原体肺炎,国外称地方性肺炎。
病原为猪肺炎霉形体,霉形体曾被译作支原体。
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肺和肺门淋巴结。
猪气喘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咳嗽和喘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同时易继发感染很多疾病,给养猪生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发病无年龄、品种、性别、季节性,哺乳仔猪和幼猪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其次为怀孕后期及哺乳母猪。
寒冷、潮湿、多雨、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佳等均可诱发本病或加重病情。
病猪康复后带菌时间较长,有的长达1年左右。
(二)临症间歇性咳嗽和喘气,流鼻涕,可视黏膜发绀;食欲无明显的变化,生长受阻。
体温一般正常,如发生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病情复杂。
(三)病理肺病变显著,肿大、水肺、气肺;肺的各叶前下缘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区,界限明显。
从“猪肉样变”到“胰变”或“虾肉样变”(初期可见病变红灰色,切面细蜜似猪肉状,俗称肺的肉变,后期呈淡紫色、深红色、灰黄色,坚韧性增加,俗称“胰变”)。
继发感染后可见心包炎、胸膜炎、肺和胸膜粘连。
(四)防治支原净100mg/kg或强力霉素150mg/kg或克痢平250mg/kg或硫酸粘杆菌素40mg/kg(断奶前后两周);卡那霉素、长效土霉素等也敏感。
免疫:猪喘气病灭活苗,小猪1~5日龄,0.25ml/头;留种用3~4月龄二免;种公、母猪2次/年,5ml/次。
二、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一)综述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等,病原有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
猪胸膜肺炎防线杆菌是黏膜的严格寄生菌,通常情况下,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中。
本菌目前已经发现12个血清型,我国主要流行血清7心腹。
是一种接触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性坏死性胸膜肺炎,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养猪业颇具危害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急性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
7.防治传染病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传染源;二是传播途径;三是易感动物。
8.什么叫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动物的疾病。农业部公布的主要人畜共患病包括: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猪乙型脑炎、猪Ⅱ型链球菌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鼻疽、野兔热、大肠杆菌病(O157:H7)、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Q热、禽结核病、利什曼病。
畜禽常见病防治知识
———————————————————————————————— 作者:
———————————————————————————————— 日期:
ﻩ
畜禽常见病防治知识
一、畜禽传染病流行规律及防制措施
1.基本概念
(1)什么是动物疫病?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什么防控方针?
动物疫病包括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
9.什么是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根据免疫接种进行的时机不同,可将其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两大类。
二、动物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传染源,二是传播途径,三是易感动物,缺少一个条件,传染病就不会发生。传染病发生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控:
2.猪丹毒
本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发。本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不论猪只大小均会感染。
猪丹毒的临床症状:猪只不食、体温高达42℃,皮肤薄的地方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指压红色暂时消退,亚急性的背、胸、腹侧及四肢皮肤上出现深红、黑紫色、大小不等的疹块,有的形状方形、圆形、菱形,手触疹块有热感,很像烙印,顾有“打火印”之称。特别是白猪比较容易看见,如及时治疗,疹块会结痂脱落而转归。
3.传染病病程发展有什么规律?
动物传染病病程大多数情况下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恢复期)。
4.什么是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机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体外排出的动物。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带菌(毒)动物。
5.什么是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侵入另一个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传播方式是指动物传染病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通常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3.猪肺疫
本病的病原是猪巴以咽喉和肺炎的症状,本病常年均可发病,不分明显季节。
临床症状:体温高到41℃左右,初期干咳,食欲减少或不食,鼻孔流出浆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喘息,呈犬坐势呼吸,精神沉郁,可视粘膜发绀,皮肤薄的地方出现紫红斑,咽喉发炎,颈部肿大,叫声嘶哑。
(2)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称为动物传染病。传染病具有以下特点:①有病原体,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③有免疫性,被感染的动物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④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改善饲养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解剖变化:肺部炎症明显,肺小叶间质水肿增宽,有不同时期的肝变期,支气管内充满分泌物,胸腔和心包内积有很多淡红色浑浊液体,胸部淋巴结肿大,出血。
1.迅速报告疫情;
2.尽快做出正确诊断和查清疫情来源;
3.隔离和处理患病动物;
4.封锁疫点、疫区;
5.受威胁区要严格防范,防止疫病传入受威胁区;
6.兽医和卫生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在现场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和人间疫情的处置工作;
7.解除封锁;
8.对受威区域易感动物开展紧急免疫接种。
三、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猪瘟,这是常见的类型,除不食、少食、精神差、喜卧、寒战怕冷、喜钻草窝,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粪便恶臭、带肠粘膜,体温40.5-42℃,眼结膜有小的出血点,鼻粘膜也常见发炎,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皮毛薄的地方,出现大小不等的紫色斑点,指压不退色,公猪的包皮发炎、阴鞘积液,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走路不稳,左右摇摆,慢性猪瘟会导致耳坏死变干脱落。病程在一周左右,慢性可达1月,少数会耐过,但康复后往往生长不良,变成僵猪。
(一)猪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1.猪瘟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是一种不治之症,多年来我们都是采取免疫手断来控制本病的发生。目前世界上没有治疗药物。
猪瘟的临床特性:猪瘟分为三种类型:最急性、急性和慢性。
最急性猪瘟,病猪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病程一般为1天左右,可见体温高达41—42℃,食欲减少或不食,一般明显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很难诊断。
解剖变化:淋巴结急性肿大,有出血点,胃底部及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粘膜红肿,上覆盖粘液及血,大肠无明显变化,脾脏肿大,呈紫红色,肾脏肿大,呈不均匀的紫红色,切面皮质部呈红黄色,心内膜出血,心包积液,慢性的左心的房室瓣(二尖瓣)上出现典型的菜花样赘生物。
治疗:以杀灭猪丹毒杆菌,消除体内病变部位炎症为治疗原则。治疗药物:抗生素以及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类和克拉维霉素等。本病发现早、及时治疗不会导致患病猪只死亡。中药方:黄连解毒汤,黄连25g,黄芩15g,黄柏15g,桅子15g,银花20g,连翘15g,玄参10g,丹皮20g,茅根20g。
病理变化:皮下脂肪有出血或出现斑,淋巴肿大,呈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或红白相间,构成所谓大理石样,肾脏不肿大,色淡或土黄色,肾盂、肾乳头,甚至输尿管有针尖状出血点,脾脏不肿大,被膜上特别是边缘有小丘状出血,脾脏边缘有暗紫色的出性梗死,喉头粘膜、会厌软骨、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等出血点,病程长的,盲肠、结肠及回盲口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通常称为纽扣状溃疡。现无治疗药物,控制病的最好方法是注射猪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