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及练习题
功和功率练习题及答案初二物理

功和功率练习题及答案初二物理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功和功率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正确理解和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对于学生们学习物理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初二学生更好地理解功和功率,下面列举了几个练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练习题一:1. 一辆质量为800kg的小轿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推动它的发动机功率为多少?2. 一台电梯将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以2m/s的速度从地面提升到10米高的楼顶,这时电梯所做的功为多少?3. 一台机械工作30秒能够将600N的力推动20米,这台机械的功率是多少?答案一:1. 根据功率的定义,功率P等于功W对时间t的比值,即P = W / t。
小轿车的匀速行驶说明没有外力对它做功,因此推动小轿车的发动机功率为零。
2. 电梯所做的功等于人的重力与垂直位移的乘积,即W = mgh。
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W = 60kg × 9.8m/s² × 10m = 5880焦耳。
3. 机械的功等于推力与位移的乘积,即W = Fs。
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W = 600N × 20m = 12000焦耳。
该机械工作30秒,因此功率P = W / t = 12000焦耳 / 30秒 = 400瓦特(W)。
练习题二:1. 一名学生以8W的功率爬楼梯,用时10秒,这时学生所做的功为多少?2. 一台电动小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电动小车的质量为200kg,这时电动小车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电动小车的功率。
3. 用时20秒钟,一名工人以75W的功率做完一件工作,这件工作所需的功是多少?答案二:1. 功等于功率乘以时间,即W = Pt。
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W = 8W × 10秒 = 80焦耳。
2. 电动小车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相乘得到阻力功,即Ff = F × v。
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Ff = 100N × 10m/s = 1000焦耳。
功与功率概念及计算方法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功与功率概念及计算方法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物理学中,功和功率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一、功的概念功是指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计算公式为:W =F × s × cosθ,其中 W 表示功,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θ 表示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当θ = 0°时,cosθ = 1,此时力做的功最大;当θ = 90°时,cosθ = 0,力不做功;当 90°<θ ≤ 180°时,cosθ < 0,力做负功。
二、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W / t ,其中 P 表示功率,W 表示功,t 表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1 瓦特= 1 焦耳/秒。
三、功的计算方法例题例 1:一个质量为 5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 F = 20N 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移动了 4m。
求拉力做的功。
解:因为物体匀速移动,所以拉力 F 与位移方向相同,θ = 0°,cosθ = 1。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 W =F × s × cosθ,可得:W = 20N × 4m × 1 = 80J例 2:一个重为 100N 的物体,被抬高了 2m 。
求重力做的功。
解: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被抬高,位移方向竖直向上,所以θ = 180°,cosθ =-1。
重力做的功 W =G × h × cosθ = 100N × 2m ×(-1) =-200J ,重力做负功,表示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200J。
初中物理功、功率、机械效率例题及详细解析

初中物理功、功率、机械效率例题及详细解析【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1、下面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B. 人用力却没有把重物提起C. 某同学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匀速行走D. 旅客提着行李走上楼梯【思路点拨】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答案】D【解析】A、B均属于“不动无功”型,有力作用但没通过距离;C属于“劳而无功”型,桶运动方向与施力方向垂直;D具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人对行李施力,行李沿拉力方向有移动距离,D选项中人对行李箱用向上的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人对物体做了功。
【总结升华】做功要满足的两个要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举一反三:【变式】(多选)小车重200N,人用30N的水平力推小车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50m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重力没做功B.人对车做功10000JC.人对车做功1500J D.小车受到的阻力是230N【答案】AC2、某人用5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抛到7m远处,这个人对铅球做的功为()A、350JB、210JC、0D、无法计算【思路点拨】人推铅球,对铅球施加了力,并且铅球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根据功的公式W=Fs分析判断。
【答案】D【解析】铅球的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推铅球,第二个阶段是铅球在空中飞行。
在第一个阶段人用力推动铅球,对铅球做功;在第二个阶段,铅球离开了人,人不再对铅球做功。
注意:在第一个阶段,在人推力的作用下,铅球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7m;具体是多少,题中未给出,无法判断。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举一反三:【变式】(2015•无锡)现有30包大米,总质量为150kg,小明想尽快将它们搬上10m高处的库房,如图为小明可以提供的用于搬动物体的功率与被搬运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他可以提供的最大功率为_____W;为尽可能快地将大米搬上库房,他每次应搬_____包,若每次下楼时间是上楼时间的一半,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时间是_____s。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功和功率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功和功率训练(附答案)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功和功率训练(附答案)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演练:功和功率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做功多少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越多.B.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功越多.C.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与物体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越大,做功越多.2.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A. 功B. 功率C. 机械效率D. 瓦特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B.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mmC. 教室里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D. 将2个鸡蛋举高1m时克服重力做功约10J4.体育课上,有许多运动项目涉及到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运动员举起杠铃后应保持1s不动,等待裁判确认,在这1s内运动员仍对杠铃做功B. 百米赛跑记时,裁判应是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开始记时,而不是听到枪声C. 掷出去的铅球最终会落到地面上,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D. 在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应尽可能做到相对静止5.甲、乙二人的体重相同,同时从一楼开始登楼,甲比乙先到三楼,则他们二人()A. 做的功相同,但甲的功率较大B. 做的功相同,功率也相同C. 甲做的功较多,但功率相同D. 甲做的功率多,功率也较大6.如图,用甲、乙两种方式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拉力做功的功率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判A. P甲=P乙η甲=η乙B. P甲<P乙η甲>η乙C. P甲<P乙η甲<η乙D. P甲>P乙η甲>η乙7.如图,水平地面ABOCD,以O点为界,AO段是一种材质,OD段是另一种材质。
细线一端系在物体上,绕过轻质滑轮,另一端系在墙上,拉滑轮的水平力F恒为4N,物体经A点开始计时,此后各段路程及耗时见下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区间 AB BO OC CD距离 1m 1m 1.5m 2.5mA. 物体在CD 区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m/sB. 物体在BO区间运动时物体受到水平向左4N縻擦力C. 物体在OC区间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3JD. 物体在BO区间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W8.两位学生比赛爬竿,他们的质量之比为4:5,已知甲用18s爬到顶,乙用20s 爬到顶,则两人匀速爬竿过程中所做功和功率大小是()A. 甲学生做功较少,功率较大B. 甲学生做功较少,功率较小C. 甲学生做功较多,功率较大D. 甲学生做功较多,功率较小9.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3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以0.l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N(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F及其功率的大小分别为()A. 20N 2WB. 20N 6WC. 60N 2WD. 30N 6W10.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相等,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台机器的( )A. 做功之比为1∶1,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1∶1B. 做功之比为1∶1,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1∶3C. 做功之比为1∶1,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3∶1D. 做功之比为1∶3,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3∶111.小华的家住在5楼,一天,他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提到家里,提鸡蛋的力大约做了多少功(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牛顿,每层楼的高度大约为3米)()A. 450JB. 360JC. 225JD. 180J12.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70 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 cm 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图-2-5所示,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 ,功率分别为P1和P2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W1=W2 P1=P2B. W1>W2 P1=P2C. W1>W2 P1>P2D. W11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汽车在第10s时已行驶了150m,速度达到了20m/s,随后匀速前进,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始终为2000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在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恒为2000NC. 在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D. 在内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14.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t=2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是0B. 当t=3s时,物体受到摩擦力是7NC. 4﹣6s内,拉力F做的功是20JD. 2﹣4s内,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二、填空题15.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100N的木箱,10秒使木箱沿拉力方向前进5m,拉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 J,重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 J,拉力功率是________ W。
(完整版)初中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及练习题

( 一)功1)见解:若是物体碰到力的作用,并沿着力的方向搬动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能:a)一是要有力的作用b)二是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经过一段距离。
(注意力作用的阶段性)3)三种情况对物体没有做功(合适加点分解原理)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b)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经过了距离,但物体搬动距离的方向跟这个力的方向垂直。
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c)物体经过了距离,但在物体经过距离的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4)功的计算和单位:a)计算: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搬动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用 W表示W=FS(其中力的单位是 N,距离的单位是 m)b)单位:焦耳符号: J5)功的原理a)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够省功b)在使用机械做功时,由于机械有重力,机械之间存在摩擦,因此人们要战胜重力和摩擦做功。
c)在理想的情况下,即不考虑机械自己的重力和摩擦的情况下,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时直接用手做的功。
d)既然使用机械不省功,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①这是由于使用的机械有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有的能够省力、有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的能够省距离、有的还可以够改变做功的快慢②运用功的原理能够推导出使用斜面的省力公式为: F=hG/s直接用手做功: W1=Gh使用斜面做功: W2=Fs依照功的原理: W2=W1,则 F=hG/s ( 二) 机械效率1)相关见解:a)适用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适用的功叫做适用功。
b)额外功:利用机械做功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它是由于摩擦、机械自重等原因此不得不做的功。
c)总功:人在利用机械达到目的过程中实质做的功叫做总功。
W总=W适用 +W额外2)怎样区分总功和适用功判断适用功合总功的重点是:明确在详尽问题中做功要达到的目的。
比方,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必然的高度,因此所做的适用功为 W适用 =Gh,h 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
初中物理专题练习.功

一、功知识点1功的概念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了成效,力学里就说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包括:一是,二是。
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做功,二者缺一不可。
总结:常见的几种看似做功而实际没有做功的情况:1. 物体靠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
如推出去的铅球, 投掷出去的标枪。
2.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没有移动距离。
如搬石头未搬动。
3.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
如: 用手提着水桶水平运动。
知识点2功的计算和单位3. (1) 功的大小等于和的乘积。
(2) 功的公式: 。
其中 F 表示, W 表示这个力 (F) 所做的功。
(3) 在国际单位制中, 功的单位是 , 符号是, 1J= N·m。
4. 如图 15-1-1 所示, 在水平地面上, 小明和小丽一起拉重1000N 的小车前进了 5m, 他们用的合力是 500N, 则拉力做的功是 J, 重力做的功是 J。
图 15-1-1知识点 3 功的原理5. 使用机械时, 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做的功。
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 , 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随堂作业基础达标1. 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关键是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否沿力的方向。
2. 人们使用机械是为了或 , 但不能省。
3. 如图 15-1-2 所示的几种情形中所提到的力没有做功的是。
(填序号)4. (易混点) 关于功的概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力就对物体做功B. 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 这个力就一定做了功C.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那么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D.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又移动了距离, 这个力就一定做了功5. (重点) 放学后, 某同学背着重 40N 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 200m, 又登上大约 10m 高的四楼才回家, 则他在回家的过程中, 对书包做的功是 ( )A. 0JB. 400JC. 200JD. 2400J6. (难点) 如图所示的四辐图中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 小新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7. (必考点) 举重运动员在比赛时, 第一阶段把杠铃拿起并举过头顶, 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静止了 3s。
功和功率--精练题(含答案与解析)

功和功率做功(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①公式: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 Fs 。
F 表示力,s 表示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W 表示功。
②单位:功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不劳无功(有距离无力):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物体移动了距离。
(2)劳而无功(有力无距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例如:推而不动,提而不起。
(3)垂直无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垂直。
功率(1)功率的意义: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功率的定义式:=tP W,P 的单位是瓦特(W ),W 的单位是焦耳(J ),t 的单位是秒(s ),单位要一一对应。
(4)功率的推导式:===t tP Fv W Fs,v 是速度,单位是米每秒(m/s )。
1.下列情况下,小桂对物理课本做了功的是()A.阅读静止在桌面上的物理课本B.水平推物理课本,但未推动C.物理课本自由下落的过程D.将物理课本从地面捡起的过程2.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5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约为()A.0J B.500J C.2000J D.2400J3.下列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的功率越大,做的功越多B.机器做的功越少,功率越小C.机器的功率越小,做功越慢D.挖掘机的功率越大,所挖的土就越多4.某机械的功率是2020W,表示这台机械()A.每秒做功2020J B.每秒做功2020WC.每秒的功率是2020W D.做功2020J5.某同学沿楼梯以快跑与慢走两种方式从一楼到四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快跑比慢走克服重力做功多B.快跑比慢走能量转换得快C.慢走克服重力做功约为500J D.快跑的功率约为1500W6.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重为100N的箱子,箱子纹丝不动,这时小明对物体(选填“有”或“没有”)做功,小明再用40N的水平推力推着箱子在10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10m,则小明做了J的功,这个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J。
初二物理-功和能知识点及习题

力学—功和能考试内容知识点分项细目考试目标了解理解功和能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单位√ *3.运用功公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功率1.功率的概念√ 2.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运用功率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 机械能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2.机械能√3. 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知识点1.功—(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计算公式:W Fs ,功的单位:J (焦耳) (3)不做功的几种情况: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移动,这个力对物体不做功.如小孩搬大石头搬不动.②由于惯性保持物体的运动,虽有通过的距离,但没有力对物体做功.③当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对物体不做功.如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甲、乙图是力做功的实例,丙、丁图是力不做功的实例知识讲解考纲要求}(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知识点2.功率(1)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2)功率的公式:WP Fvt==,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用“W”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kW”.其中1W=1J/s,1kW=1000W(3)当物体在F的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时,有WP F vt==⋅,由此可知,当功率一定时,力和速度成反比.(4)比较功率大小的三种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的物体,功率越大;②在完成相同功的条件下,比较所用时间长短,所用时间越短的物体,功率越大;③做功的多少和所用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WPt=,进行比较.知识点3.能(1)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2)能量的单位: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焦(kJ),1kJ=1000J 知识点4.机械能[(1)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在以后的问题中,如无特别指明,物体的动能都是相对于地面(地球)而言的.决定动能大小的两个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3)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所以也具有能量.我们把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弹性形变的大小和它本身的性质(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可以具有动能,又可以具有势能,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机械能.(5)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若没有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功,那么机械能|物体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升高甲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乙搬石头没有搬动丙提着小桶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丁的总量保持不变.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主要有三个常见例子,考查时也常以这三个例子的形式见于试卷.①滚摆,在下降过程中,越转越快,它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滚摆上升过程中,越转越慢,重力势能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②单摆,小球从A点摆向最低点B时,位置越来越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B点摆向C点时,小球上升,位置升高,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③木球与弹簧片碰撞过程,(下图甲→乙),木球速度从大逐渐减小至零,弹簧片形变从零逐渐增大,弹性势能增大,木球的动能转化成弹簧片的弹性势能.在弹簧片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上图乙→丙)木球的速度又从零逐渐增大,动能增大,而弹簧片弹性形变从大逐渐减小到零,弹性势能减小,弹簧片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木球的动能.知识点5.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的改变,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知识点6.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专题分类专题一:功专题二:功率专题三:功和功率的计算专题四:能量守恒专题五:实验与探究图 6A$举着杠铃不动B 将货物从地面搬到车上 D小静背着书包在等车C 大力士支撑着;大轮胎静止不动专题一:功【题1】 功的单位是( )A .瓦B .焦C .牛D .安【题2】 图6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题3】 (多选)下列关于机械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功B .使用机械有时是为了省力,但不能省功C .使用机械有时是为了省距离,并可省功D .使用机械有时是不仅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而且还能省力【题4】 对功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B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C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此力对物体一定做功 (D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这个力才对物体做了功【题5】 如图所示,甲和乙是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它们在钩码丙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块乙不受摩擦力 B .物块甲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 C .甲和丙所受的重力都不做功D .将乙拿掉后,甲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题6】 如图,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在拉力1F 、2F 作用下分别沿光滑斜面匀速拉到顶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1F 做的功比2F 做功多B .拉力2F 做的功比1F 做功多C .两者所做的功一样多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学案提升【题7】 下列所述过程中,物体所受重力对其做功的是( )A .跳水运动员由跳台向水面下落B .运动员骑自行车在水平公路上快速行驶C .冰球在水平冰面上滑动 #D .举重运动员把杠铃高举在空中静止不动【题8】 体育课上两位同学进行爬杆比赛,假如他们先后从同一根杆的底端匀速爬到顶端.如果要粗略比较一下两人做功的大小,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 ) A .爬杆的速度 B .爬杆的时间 C .两人的体重D .杆的具体高度【题9】 已知力F 所做的功是15J ,则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题10】 起重机将建筑材料由地面提升到楼顶,第一次用1500N 的竖直拉力1F 将材料甲匀速提升15m ;第二次用10000N 的竖直拉力2F 将材料乙匀速提升15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功1)概念: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a)一是要有力的作用b)二是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
(注意力作用的阶段性)3)三种情况对物体没有做功(适当加点分解原理)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b)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距离的方向跟这个力的方向垂直。
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c)物体通过了距离,但在物体通过距离的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4)功的计算和单位:a)计算: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用W表示W=FS(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b)单位:焦耳符号:J5)功的原理a)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b)在使用机械做功时,由于机械有重力,机械之间存在摩擦,所以人们要克服重力和摩擦做功。
c)在理想的情况下,即不考虑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的情况下,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时直接用手做的功。
d)既然使用机械不省功,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①这是由于使用的机械有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有的可以省力、有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的可以省距离、有的还可以改变做功的快慢②运用功的原理可以推导出使用斜面的省力公式为:F=hG/s直接用手做功:W1=Gh使用斜面做功:W2=Fs根据功的原理:W2=W1,则F= hG/s(二)机械效率1)相关概念:a)有用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b)额外功:利用机械做功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它是由于摩擦、机械自重等原因而不得不做的功。
c)总功:人在利用机械达到目的过程中实际做的功叫做总功。
W总=W有用+W额外2)怎样区分总功和有用功判断有用功合总功的关键是:明确在具体问题中做功要达到的目的。
例如,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一定的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
而人在提升物体的同时,还要克服摩擦和动滑轮的重量而做功,所以此时人对滑轮组所做的功就是总功,它等于人对绳的拉力F与绳在拉力下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即W总=FS 又如,在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到某一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其中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而人在斜面方向拉动物体的过程中,还要克服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做功,所以人做的总功为人对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在拉力方向移动距离S的乘积,即W总=FS。
再如,当用桶从井口提水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提水,所以人对水做的功才是我们的有用功,而提水时不得不提起桶,所以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打捞桶,因此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而附带提起的水对我们来说是没用的,所以这时候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3)机械效率:a)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η=W有用/W总b)因为在使用机械时,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c)怎样判定机械效率的高低:由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知:①总功一定,有用功越多,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②有用功一定,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③额外功一定,总功越多,或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d)如何提高机械效率:①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减小因克服机械本身的重而做的额外功②定时润滑,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减小因克服无益摩擦而做的额外功4)影响滑轮组和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a)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Gh/FS=Gh/Fnh=G/nF(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或承担重物重的绳子的段数,S=nh)使用滑轮组来提升物体时,机械间的摩擦越小,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Gh/(G+G动)*h=G/G+G动=1/(1+G动/G)由此可见,在不考虑绳重及摩擦时,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大小仅与滑轮的重量及物体的重量有关,而与提升的高度和滑轮缠绕方式无关。
被提升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在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重量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增大物体重力②减小动滑轮的重力③减小轮和轴间的摩擦b)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Gh/FS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光滑程度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斜面越光滑,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高;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5)理解机械效率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a)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b)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是否省力、重物被提升的高度及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多少等因素无关c)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的高低是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不能说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的高低或总功越大,机械效率就越低d)同一滑轮组在不同情况下机械效率不一定相同(三)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2)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计算公式及单位:P=W/t,单位:瓦特符号:W。
其中工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推出公式:对于在力F作用下,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果物体的运动速度是v,则功率为:P=W/t=Fs/t=Fv4)理解概念时注意:a)功率的大小由功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一个物体做的功多,其功率不一定就大b)机械效率和功率都可以用来衡量机械的性能,但两者的意义不同。
对于一台机械来说,它的机械效率与功率没有任何联系。
功率大的机械,它的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它的功率也不一定大。
使用机械时,我们总希望机械效率越高越好;而选用功率时,只要配套就行。
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式:η=W有用/W总= W有用/t/W总/t=P有用/P总由上式知:①总功率一定,有用功率越大,机械效率越高②有用功率一定,总功率减小,机械效率越高一. 复习方案本专题复习在梳理简单机械、功的概念、原理和作用机杠杆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于方法归纳和强化能力训练。
重点解决:1)杠杆的作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操作的判断及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2)作用在滑轮上的力的分析3)什么情况下对物体没有做功4)判断机械效率的高低和计算机械效率5)测机械效率6)计算功率二. 课时安排本专题复习计划5课时:2课时梳理归纳精讲,2课时针对性训练,1课时训练评讲。
三. 题型分类(一)杠杆的识别及力臂的画法遂于杠杆的识别,关键是找准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并且准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对于力臂的画法,一定要弄清楚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与力的作用点的连线。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考查方式多半是实验题、探究题形式。
(三)杠杆的动态平衡此类题是初中物理知识中较难的题型,在中考中多以探究题的形式出现,解此类题的关键是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四)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这部分主要是杠杆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能在实物中抽象出杠杆才好进行解题。
(五)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要准确判断出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关键是正确判断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
(六)组装滑轮组要正确组装滑轮组,首先要根据题意算出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n,然后再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组装滑轮组,即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动滑轮上,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定滑轮上。
(七)力的平衡知识的综合题“机械”与“离得平衡知识”综合起来,难度要大一些,但在中考中也经常出现。
(八)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及功的计算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及功的计算是考察功的知识中最常见的题型,也是中考试题中经常考查的内容。
在中考试题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目比较基础,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及功的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所以解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并用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加以判断。
(九)关于功的原理的计算(十)对机械效率的理解这类题包括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正确区分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分析滑轮组或斜面机械效率的变化。
此类题目常以填空题和选择题形式出现,题目较基础,但比较灵活。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的不同,知道影响滑轮组及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十一)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是中考题中经常考查的内容,常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及计算题的形式出现,并且还常常与压强、浮力等知识综合在一起,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及进行计算的能力。
在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时,关键的问题是正确区分有用功和总功,并且一定要注意在使用滑轮组来提升重物时,若物体的重量发生改变,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随之改变。
许多同学在计算时常常会忽视这一点,出现错误。
(十二)机械效率实验探究题机械效率实验探究题主要是考查测量滑轮或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及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掌握这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知道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应注意的问题,会分析数据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十三)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比较功率的大小此类题目经常考查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估计做功的功率及比较功率的大小,在中考中常以填空题和选择题形式出现,并且联系实际性强,题目灵活,有时涉及的知识较多。
(十四)关于功率的计算关于功率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的是功率的计算,在中考试题中经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并且常常与机械效率、速度或浮力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全面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在解这类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弄清物理过程并抓住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来求解。
(十五)专题:杠杆中的最大值机最小值问题在求杠杆平衡的问题中,我们常会碰到一类计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要解决这类题,不仅要求同学们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充分的分析,而且要灵活地运用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的结论,明确在何种条件下某个物理量才能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十六)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又与前面学过的简单机械、电动机等知识有联系,因此在做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综合题,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并且所占的分值比较大,因此要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综合能力。
第十章能量及其转化一. 考纲解读(一)理解动能的概念,理解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理解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知道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四)知道机械能的概念,知道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和应用(五)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六)能描述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七)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八)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知道热量的计算公式(九)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能量转化或转移的现象和应用(十)知道燃料的热值,能计算燃料放出的热量(十一)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知道热机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