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功、功率、机械效率例题及详细解析

初中物理功、功率、机械效率例题及详细解析

初中物理功、功率、机械效率例题及详细解析【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1、下面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B. 人用力却没有把重物提起C. 某同学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匀速行走D. 旅客提着行李走上楼梯【思路点拨】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答案】D【解析】A、B均属于“不动无功”型,有力作用但没通过距离;C属于“劳而无功”型,桶运动方向与施力方向垂直;D具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人对行李施力,行李沿拉力方向有移动距离,D选项中人对行李箱用向上的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人对物体做了功。

【总结升华】做功要满足的两个要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举一反三:【变式】(多选)小车重200N,人用30N的水平力推小车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50m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重力没做功B.人对车做功10000JC.人对车做功1500J D.小车受到的阻力是230N【答案】AC2、某人用5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抛到7m远处,这个人对铅球做的功为()A、350JB、210JC、0D、无法计算【思路点拨】人推铅球,对铅球施加了力,并且铅球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根据功的公式W=Fs分析判断。

【答案】D【解析】铅球的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推铅球,第二个阶段是铅球在空中飞行。

在第一个阶段人用力推动铅球,对铅球做功;在第二个阶段,铅球离开了人,人不再对铅球做功。

注意:在第一个阶段,在人推力的作用下,铅球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7m;具体是多少,题中未给出,无法判断。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举一反三:【变式】(2015•无锡)现有30包大米,总质量为150kg,小明想尽快将它们搬上10m高处的库房,如图为小明可以提供的用于搬动物体的功率与被搬运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他可以提供的最大功率为_____W;为尽可能快地将大米搬上库房,他每次应搬_____包,若每次下楼时间是上楼时间的一半,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时间是_____s。

(中考物理必刷题)专题22 功与功率(解析版)

(中考物理必刷题)专题22 功与功率(解析版)

A.8.64×109J 8×109J
4.8×104N 8.64×104N 4.8×104N 8.64×104N
解:(1)火车行驶 100km 的时间 t= =
=1.8×103s,
火车所做的功 W=Pt=4800×103W×1.8×103s=8.64×109J,
<PBC。 答案:D。 9.(2021•自贡模拟)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 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0~6s 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 C.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D.0~6s 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解: A.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第①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②次通过的路程,由 v=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AB 段做的功较多 B.CD 段做的功较多 C.AB 段与 CD 段做的功一样多 D.AB 段的功率比 CD 段的功率大 解: 由题知,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拉力相等,且木箱移动距离 sAB=sCD, 由 W=Fs 可知,拉力所做的功相同,故 C 正确,AB 错误; 由于本题没有给出两种情况下的运动时间,故无法比较功率的大小,故 D 错误。 答案:C。 7.(2021•烟台模拟)如图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门的过程 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 (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
(3)功率大小比较:
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多少,做功越多的物体,功率越大;
②在做功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长短,所用时间越短的物体,功率越大;

功和功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功和功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功和功率练习题一、选择题1、讨论力F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做功的多少[](1)用水平推力F推质量是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了s.(2)用水平推力F推质量为2m的物体沿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前进了s.(3)斜面倾角为θ,与斜面平行的推力F,推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上推进了s.[]A.(3)做功最多B.(2)做功最多C.做功相等D.不能确定2.关于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B.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C.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D.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做正功3.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放在物体水平面上,在跟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平面移动了距离s,若的质量为m,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在此过程中[]A.摩擦力做的功为fs B.力F做的功为FscosθC.力F做的功为FssinθD.重力做的功为mgs4.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当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了距离s时,如图2所示,物体m相对斜面静止,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摩擦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B.合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C.摩擦力对物体m做负功D.弹力对物体m做正功5.起重机竖直吊起质量为m的重物,上升的加速度是α,上升的高度是h,则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

[]A.mgh B.mαhC.m(g+α)h D.m(g-α)h6.将横截面积为S的玻璃管弯成如图3所示的连通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左、右管处在竖直状态,先关闭阀门K,往左、右管中分别注在上述过程中,重力对液体做的功为。

[]上作用一个3N的水平拉力后,AB一起前进了4m,如图4 所示.在这个过程中B对A做的功[]A.4 J B.12 JC.0 D.-4J8.质量为m的物块A始终附着在楔形物块B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B向右匀速移动距离s,则B对A做的功为零B.若B向上匀速移动距离s,则B对A做的功为mgsC.若B向左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s,则B对A做的功为masD.若B向下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s,则B对A做的功为m(g+a)s9.关于一对相互作用力在作用过程中,它们的总功W和总冲量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W和I一定都等于零B.W一定等于零,I不可能为零C.W可能不等于零,I一定等于零D.W和I都可能不等于零10.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去,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h,若物体的质量为m,所受的空气阻力恒为f, 则在从物体被抛出到落回地面的全过程中[]A.重力所做的功为零B.重力所做的功为2mghC.空气阻力做的功为零D.空气阻力做的功为-2fh[]A.汽车在公路上的最大行驶速度为20m/s功率为32kW D.汽车做C中匀加速运动所能维持的时间为5s12.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据P=W/t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B.据P=Fv可知,汽车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C.据P=W/t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内机器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机器做功的功率D.根据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功和功率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功和功率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功和功率训练(附答案)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功和功率训练(附答案)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演练:功和功率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做功多少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越多.B.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功越多.C.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与物体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越大,做功越多.2.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A. 功B. 功率C. 机械效率D. 瓦特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B.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mmC. 教室里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D. 将2个鸡蛋举高1m时克服重力做功约10J4.体育课上,有许多运动项目涉及到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运动员举起杠铃后应保持1s不动,等待裁判确认,在这1s内运动员仍对杠铃做功B. 百米赛跑记时,裁判应是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开始记时,而不是听到枪声C. 掷出去的铅球最终会落到地面上,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D. 在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应尽可能做到相对静止5.甲、乙二人的体重相同,同时从一楼开始登楼,甲比乙先到三楼,则他们二人()A. 做的功相同,但甲的功率较大B. 做的功相同,功率也相同C. 甲做的功较多,但功率相同D. 甲做的功率多,功率也较大6.如图,用甲、乙两种方式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拉力做功的功率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判A. P甲=P乙η甲=η乙B. P甲<P乙η甲>η乙C. P甲<P乙η甲<η乙D. P甲>P乙η甲>η乙7.如图,水平地面ABOCD,以O点为界,AO段是一种材质,OD段是另一种材质。

细线一端系在物体上,绕过轻质滑轮,另一端系在墙上,拉滑轮的水平力F恒为4N,物体经A点开始计时,此后各段路程及耗时见下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区间 AB BO OC CD距离 1m 1m 1.5m 2.5mA. 物体在CD 区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m/sB. 物体在BO区间运动时物体受到水平向左4N縻擦力C. 物体在OC区间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3JD. 物体在BO区间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W8.两位学生比赛爬竿,他们的质量之比为4:5,已知甲用18s爬到顶,乙用20s 爬到顶,则两人匀速爬竿过程中所做功和功率大小是()A. 甲学生做功较少,功率较大B. 甲学生做功较少,功率较小C. 甲学生做功较多,功率较大D. 甲学生做功较多,功率较小9.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3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以0.l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N(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F及其功率的大小分别为()A. 20N 2WB. 20N 6WC. 60N 2WD. 30N 6W10.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相等,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台机器的( )A. 做功之比为1∶1,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1∶1B. 做功之比为1∶1,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1∶3C. 做功之比为1∶1,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3∶1D. 做功之比为1∶3,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3∶111.小华的家住在5楼,一天,他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提到家里,提鸡蛋的力大约做了多少功(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牛顿,每层楼的高度大约为3米)()A. 450JB. 360JC. 225JD. 180J12.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70 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 cm 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图-2-5所示,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 ,功率分别为P1和P2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W1=W2 P1=P2B. W1>W2 P1=P2C. W1>W2 P1>P2D. W11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汽车在第10s时已行驶了150m,速度达到了20m/s,随后匀速前进,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始终为2000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在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恒为2000NC. 在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D. 在内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14.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t=2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是0B. 当t=3s时,物体受到摩擦力是7NC. 4﹣6s内,拉力F做的功是20JD. 2﹣4s内,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二、填空题15.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100N的木箱,10秒使木箱沿拉力方向前进5m,拉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 J,重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 J,拉力功率是________ W。

(完整版)初中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及练习题

(完整版)初中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及练习题

( 一)功1)见解:若是物体碰到力的作用,并沿着力的方向搬动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能:a)一是要有力的作用b)二是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经过一段距离。

(注意力作用的阶段性)3)三种情况对物体没有做功(合适加点分解原理)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b)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经过了距离,但物体搬动距离的方向跟这个力的方向垂直。

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c)物体经过了距离,但在物体经过距离的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4)功的计算和单位:a)计算: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搬动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用 W表示W=FS(其中力的单位是 N,距离的单位是 m)b)单位:焦耳符号: J5)功的原理a)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够省功b)在使用机械做功时,由于机械有重力,机械之间存在摩擦,因此人们要战胜重力和摩擦做功。

c)在理想的情况下,即不考虑机械自己的重力和摩擦的情况下,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时直接用手做的功。

d)既然使用机械不省功,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①这是由于使用的机械有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有的能够省力、有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的能够省距离、有的还可以够改变做功的快慢②运用功的原理能够推导出使用斜面的省力公式为: F=hG/s直接用手做功: W1=Gh使用斜面做功: W2=Fs依照功的原理: W2=W1,则 F=hG/s ( 二) 机械效率1)相关见解:a)适用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适用的功叫做适用功。

b)额外功:利用机械做功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它是由于摩擦、机械自重等原因此不得不做的功。

c)总功:人在利用机械达到目的过程中实质做的功叫做总功。

W总=W适用 +W额外2)怎样区分总功和适用功判断适用功合总功的重点是:明确在详尽问题中做功要达到的目的。

比方,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必然的高度,因此所做的适用功为 W适用 =Gh,h 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

初中物理 功和功率 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 功和功率 测试题(含答案)

功与功率练习题功概念: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

(注意力作用的阶段性)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2)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选择题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完成的功越多,功率越大B.做功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C.机械效率越高,功率越大D.做功越快,功率越大2.下列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 )A.举重运动员把1000牛的杠铃举高2米B.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在空中停留了5秒C.重200牛的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D.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移动10米3.小明体重是500牛,他提着重100牛的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前进10米,水桶高度始终不变,小明对水桶做功( b )A.100牛焦B. 0焦C.5000焦D.功的大小无法计算4.重力为100牛的物体,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前进10米,推力做功200焦,则推力的大小等于( c )A.2牛B.10牛C. 20牛D.120牛6.作用力F1与F2分别对两个物体做功,两个物体通过的距离之比为S1:S2=1:2,功的大小之比为W1:W2=4:3,则这两个力的大小之比F1:F2是:( c )A 2:3;B 3:8;C 8:3;D 3:2。

7.售货员用120牛的水平力,推着500牛的售货车在水平路上前进30米,用去40秒的时间,则它做的功和功率分别为( b )A.3600焦,375瓦B.3600焦,90瓦C.18600焦,465瓦D.15000焦,375瓦8.功率相同的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1,则( c )A.两车的牵引力相等B.两车的牵引力之比是4:1C.两车做功相同D.两车做功之比是1:49.如图所示,斜面光滑,推力分别为F1、F2,从斜面底推同样的物体至斜面顶端,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那么( d )A.F1大于F2,W1等于W2B.F1小于F2,W1小于W2C.F1大于F2,W1大于W2D.F1小于F2,W1等于W2二、多选题15.下列单位中属于功的国际单位的是(cd )A 瓦特B 帕斯卡C 焦耳D牛·米16.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ac )A沿着斜面将木箱拉到顶端,拉力对物体作了功B用竖直向上的力提着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提物体的力做了功;C物体从空中下落时,重力对物体做了功;D钢球在光滑水平桌面上运动时,桌面对球的支持力做了功。

中考物理《功和功率的计算》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功和功率的计算》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功和功率的计算》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某同学进行体能训练,用100s跑上20m高的高楼,试估算他登楼的平均功率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A.10W B.100W C.1000W D.10000W2.一位同学从一楼登上三楼,用了20s.则他上楼时的功率大约为()A.几瓦B.几十瓦C.几百瓦D.几千瓦3.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B.一用线悬挂着的小球,没有做功所以就没有能C.一个物体已做的功越多,说明这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D.一个物体做了功,说明这个物体具有能4.如图所示,两个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现将甲乙两个物体分别从斜面的底端以相同速度匀速拉到顶端,拉力分别F1和F2,且F1=F2,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左侧斜面的机械效率大于右侧斜面的机械效率B.左侧斜面的额外功大于右侧斜面的额外功C.拉力F1的总功率小于F2的总功率D.上升过程中甲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小于乙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5.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15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2m的过程中,所用的拉力大小为375N,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4倍(不计滑轮重和绳重)。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了6 mB.物体受到的拉力为750NC.拉力F的功率为750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6.某人骑着一辆普通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若人和车所受的阻力为20N,则通常情况下,骑车人消耗的功率最接近( ) A .1WB .10WC .100WD .1000W7.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B .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C .机械做功时,工作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D .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8.AC311民用直升机是我国直升机大家族中一款轻型多用途直升机.该机型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2吨直升机.若一架AC311民用直升机在一次作业时,将1000N 的重物在2s 内举高2m 后,又停在空中10s .则后10s 内,直升机对重物做功的功率为( ) A .0WB .200WC .1000WD .2000W9.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 1和F 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 1和G 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A .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B .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C .F 2做功的功率大D .F 1、F 2做功的功率一样大10.已知雨滴在空中竖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不同质量的雨滴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的二次方的比值相同.现有两滴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雨滴从空中竖直下落,在落到地面之前都已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在两滴雨滴落地之前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其重力的功率之比为( ) A .m 1:m 2B .√m 1 : √m 2C .√m 2 : √m 1D .√m 13 : √m 23 11.中考体育跳绳项目测试中,小明同学在1min 内跳了120次,则他跳绳时的功率大约是( )A .0.5 WB .5 WC .50WD .500 W12.如图所示,用一滑轮组在5s 内将一重为200N 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 ,不计动滑轮及绳自重,忽略摩擦。

初中物理关于功的练习题及详细解析

初中物理关于功的练习题及详细解析

关于功的练习题及详细解析【典型例题】类型一、功的概念1、(2016•当涂县一模)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竖直向上托举的力对杠铃做了功B.人推汽车但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对汽车做了功C.起重机吊着重物上升,钢绳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D.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足球受到的重力对足球做了功【答案】C【解析】A、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有力但是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B、人推车,车没动,有力的作用,但是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C、起重机吊着重物上升,钢丝对重物有向上的拉力,同时重物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所以做功了,D、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足球受重力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重力没有对足球做功,故选C。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的是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的判断,特别要好好理解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例如D答案,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因为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是沿着力的方向,而是与力的方向垂直,这样力就没有做功。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答案】D2、某人用了5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抛到7m远处,这个人对铅球做的功为()A.350J B.210J C.0 D.无法计算【答案】D【解析】由W=Fs可知,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在推铅球的过程中,知道用力的大小,但不知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大小,所以无法计算功的大小。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举一反三:【变式】(2015•召陵区三模)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沿水平方向的力拉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次做的功一样多B.在粗糙地面上做的功较多C.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的功的多少【答案】A3、小车重200N,人用30N的水平力推小车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50m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重力没做功B.人对车做功10000JC.人对车做功1500J D.小车受到的阻力是230N【答案】AC【解析】小车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而小车移动的距离是水平向前的,它们是相互垂直的,所以小车受到的重力没有做功,A是正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功1)概念: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a)一是要有力的作用b)二是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

(注意力作用的阶段性)3)三种情况对物体没有做功(适当加点分解原理)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b)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距离的方向跟这个力的方向垂直。

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c)物体通过了距离,但在物体通过距离的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4)功的计算和单位:a)计算: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用W表示W=FS(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b)单位:焦耳符号:J5)功的原理a)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b)在使用机械做功时,由于机械有重力,机械之间存在摩擦,所以人们要克服重力和摩擦做功。

c)在理想的情况下,即不考虑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的情况下,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时直接用手做的功。

d)既然使用机械不省功,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①这是由于使用的机械有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有的可以省力、有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的可以省距离、有的还可以改变做功的快慢②运用功的原理可以推导出使用斜面的省力公式为:F=hG/s直接用手做功:W1=Gh使用斜面做功:W2=Fs根据功的原理:W2=W1,则F= hG/s(二)机械效率1)相关概念:a)有用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b)额外功:利用机械做功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它是由于摩擦、机械自重等原因而不得不做的功。

c)总功:人在利用机械达到目的过程中实际做的功叫做总功。

W总=W有用+W额外2)怎样区分总功和有用功判断有用功合总功的关键是:明确在具体问题中做功要达到的目的。

例如,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一定的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

而人在提升物体的同时,还要克服摩擦和动滑轮的重量而做功,所以此时人对滑轮组所做的功就是总功,它等于人对绳的拉力F与绳在拉力下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即W总=FS 又如,在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到某一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其中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而人在斜面方向拉动物体的过程中,还要克服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做功,所以人做的总功为人对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在拉力方向移动距离S的乘积,即W总=FS。

再如,当用桶从井口提水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提水,所以人对水做的功才是我们的有用功,而提水时不得不提起桶,所以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打捞桶,因此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而附带提起的水对我们来说是没用的,所以这时候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3)机械效率:a)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η=W有用/W总b)因为在使用机械时,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c)怎样判定机械效率的高低:由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知:①总功一定,有用功越多,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②有用功一定,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③额外功一定,总功越多,或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d)如何提高机械效率:①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减小因克服机械本身的重而做的额外功②定时润滑,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减小因克服无益摩擦而做的额外功4)影响滑轮组和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a)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Gh/FS=Gh/Fnh=G/nF(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或承担重物重的绳子的段数,S=nh)使用滑轮组来提升物体时,机械间的摩擦越小,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Gh/(G+G动)*h=G/G+G动=1/(1+G动/G)由此可见,在不考虑绳重及摩擦时,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大小仅与滑轮的重量及物体的重量有关,而与提升的高度和滑轮缠绕方式无关。

被提升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在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重量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增大物体重力②减小动滑轮的重力③减小轮和轴间的摩擦b)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Gh/FS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光滑程度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斜面越光滑,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高;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5)理解机械效率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a)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b)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是否省力、重物被提升的高度及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多少等因素无关c)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的高低是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不能说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的高低或总功越大,机械效率就越低d)同一滑轮组在不同情况下机械效率不一定相同(三)功率1)概念: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叫做功率2)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计算公式及单位:P=W/t,单位:瓦特符号:W。

其中工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推出公式:对于在力F作用下,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果物体的运动速度是v,则功率为:P=W/t=Fs/t=Fv4)理解概念时注意:a)功率的大小由功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一个物体做的功多,其功率不一定就大b)机械效率和功率都可以用来衡量机械的性能,但两者的意义不同。

对于一台机械来说,它的机械效率与功率没有任何联系。

功率大的机械,它的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它的功率也不一定大。

使用机械时,我们总希望机械效率越高越好;而选用功率时,只要配套就行。

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式:η=W有用/W总= W有用/t/W总/t=P有用/P总由上式知:①总功率一定,有用功率越大,机械效率越高②有用功率一定,总功率减小,机械效率越高一.复习方案本专题复习在梳理简单机械、功的概念、原理和作用机杠杆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于方法归纳和强化能力训练。

重点解决:1)杠杆的作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操作的判断及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2)作用在滑轮上的力的分析3)什么情况下对物体没有做功4)判断机械效率的高低和计算机械效率5)测机械效率6)计算功率二.课时安排本专题复习计划5课时:2课时梳理归纳精讲,2课时针对性训练,1课时训练评讲。

三.题型分类(一)杠杆的识别及力臂的画法遂于杠杆的识别,关键是找准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并且准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对于力臂的画法,一定要弄清楚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与力的作用点的连线。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考查方式多半是实验题、探究题形式。

(三)杠杆的动态平衡此类题是初中物理知识中较难的题型,在中考中多以探究题的形式出现,解此类题的关键是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四)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这部分主要是杠杆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能在实物中抽象出杠杆才好进行解题。

(五)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要准确判断出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关键是正确判断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

(六)组装滑轮组要正确组装滑轮组,首先要根据题意算出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n,然后再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组装滑轮组,即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动滑轮上,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定滑轮上。

(七)力的平衡知识的综合题“机械”与“离得平衡知识”综合起来,难度要大一些,但在中考中也经常出现。

(八)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及功的计算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及功的计算是考察功的知识中最常见的题型,也是中考试题中经常考查的容。

在中考试题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目比较基础,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及功的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所以解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并用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加以判断。

(九)关于功的原理的计算(十)对机械效率的理解这类题包括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正确区分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分析滑轮组或斜面机械效率的变化。

此类题目常以填空题和选择题形式出现,题目较基础,但比较灵活。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的不同,知道影响滑轮组及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十一)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是中考题中经常考查的容,常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及计算题的形式出现,并且还常常与压强、浮力等知识综合在一起,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及进行计算的能力。

在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时,关键的问题是正确区分有用功和总功,并且一定要注意在使用滑轮组来提升重物时,若物体的重量发生改变,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随之改变。

许多同学在计算时常常会忽视这一点,出现错误。

(十二)机械效率实验探究题机械效率实验探究题主要是考查测量滑轮或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及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掌握这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知道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应注意的问题,会分析数据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十三)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比较功率的大小此类题目经常考查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估计做功的功率及比较功率的大小,在中考中常以填空题和选择题形式出现,并且联系实际性强,题目灵活,有时涉及的知识较多。

(十四)关于功率的计算关于功率这部分容主要考查的是功率的计算,在中考试题中经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并且常常与机械效率、速度或浮力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全面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在解这类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弄清物理过程并抓住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来求解。

(十五)专题:杠杆中的最大值机最小值问题在求杠杆平衡的问题中,我们常会碰到一类计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要解决这类题,不仅要求同学们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充分的分析,而且要灵活地运用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的结论,明确在何种条件下某个物理量才能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十六)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又与前面学过的简单机械、电动机等知识有联系,因此在做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综合题,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并且所占的分值比较大,因此要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综合能力。

第十章能量及其转化一.考纲解读(一)理解动能的概念,理解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理解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知道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四)知道机械能的概念,知道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和应用(五)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六)能描述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七)了解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能的关系(八)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知道热量的计算公式(九)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能量转化或转移的现象和应用(十)知道燃料的热值,能计算燃料放出的热量(十一)知道四冲程燃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知道热机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