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3)

合集下载

湘教地理八下《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同课异构教案 (9)

湘教地理八下《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同课异构教案 (9)

第8章第4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教材知识梳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运用地图说出贵州的位置范围,结合图文资料,认识贵州的自然地理概况(重点)。

2.查阅资料分析贵州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重点)。

3.运用资料了解贵州的自然资源及利用情况,了解贵州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并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难点)【教学过程】一、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云贵高原东部。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3.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4.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丰富;(2)水能资源丰富,且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教材问题探究】1.①“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安和众多,地表水少,耕地面积少。

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贵州平均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2.(1)纬度位置:贵州(24°37′N-29°13′N);重庆(29°35′N);武汉(30°37′N),长沙(28°11′N);上海(31°14′N)(2)贵阳海拔高,夏季气温低于其他几个城市(3)贵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

贵州位于北纬24°37′~29°13′,属亚热带,由于纬度偏低,不像北方那样严寒。

但贵州海拔又相对较高,平均值在1 100米左右,因而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凉爽。

“低纬度”与“高海拔”两相调节,所以气温“寒暑适中”,称得上是一个“天然大空调”。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教材问题探究】1.主要问题出在“毁林开荒”这一环节。

2.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陡坡垦殖);③过度开垦;④乱砍滥伐;⑤乱放牧3.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是控制人口规模,二是转变发展模式,三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生态●旅游
议著这峨城层辉路 )名里峨里楼章 ,的是。首房的号国 就遵红 屈,私,家 在义军 一建邸原 主会总年指于。系 楼议司月的本这国级 楼(令初宏世幢民风 上即部,伟纪砖党景 原中驻红建 木二区 房共地军筑年结十。 主中。长,代构五位 的央月征高初,军于 小政 到墙,中第遵 客治日达垂是西二义 厅局至遵门当合师老 举扩 义,时璧师城 行大日后巍遵的长子 会,,巍义两柏尹 96 1935 1 AAAA 30 1 15 17
处云贵高原的东部。
请同学们思考: 1、贵州省有什么气候特征?属于什么类型? 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 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属于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
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 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 不甚分明;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 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 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 低值出现在1月份,贵阳、遵义一带平 均阴雨日数在200天左右,有“天无三 日晴”之说。 贵州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遗 8
1200 国通届丹区 34 大 6 水 于 里 、 泰广 丹 的 、 积 地 内 , ,
活动P100
1、山区贫困的原因:山区耕地少, 土地贫瘠,人品众多,交通不便;过 度开垦荒地,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 严重。 2、摆脱山区贫困的原因:植树种 草,异地迁移,发展农副业生产,开 发旅游资源等。治理水土流失的最好 措施是植树种草。
山区耕地少 山区贫困的原因: 土地贫瘠 人口耕地少 生活贫困
人口众多 交通不便

过度开垦荒地 → 植被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泥石 流灾害严重
→ 非常贫困

2015最新版世纪金榜——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2015最新版世纪金榜——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十七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一、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1.自然地理环境:
华北平原 北缘,北部是_____ 燕山 山脉,西部是太 (1)位置:位于_________
西山 。 行山余脉_____ 西北 向_____ 东南 倾斜。 (2)地势:由_____ 永定 河、潮白河等,均属于_____ 海河 水系。 (3)主要河流:_____
3.城市建设成就: 扩展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1)市政建设:城区面积不断_____
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交通运输枢纽 。 (2)交通:北京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_____________
电子、信息 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迅猛发 (3)经济:以___________ 中关村 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展。_______
2.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主食 传统 杂粮 小麦和_____ 民居 窑洞 _____ 高楼房 新窑洞或_______ 交通工具 马车 、驴车 _____
现代
食物丰富
多铁路、公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植树造林、种草 ;坡耕地改梯田; (1)环境生态治理措施:_______________
打坝淤地 等。 _________ (2)经济建设。 山西 煤炭基 ①能源基地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_____ 陕北 煤炭与油气基地,地位突出。 地、_____ 关中—天水 经济重点开发区、 ②开发区建设:国家先后建立___________ 西安咸阳高新区、兰州新区等。
【微点拨】 1.易混点: (1)北京共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
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
(2)台湾省和台湾岛的范围不同。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06
总结:贵州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前景展 望
当前工作成果回顾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贵州省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使得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 均有所提升。
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贵州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能源、水资源等领域的管理,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水 耗等指标逐年下降。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生态环境多样性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包括森林、草 地、湿地、农田等多种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 和特有物种。
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水环境污染
贵州省部分河流和湖泊受到工业 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先进技术在污染治理中应用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应用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 空气质量。
水污染治理技术
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技术手段,提高污水治理效率,保 护水资源。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研发和应用土壤修复技术,治理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 境健康。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成果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垃圾焚烧发电、废 旧塑料再生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节水技术与水资源循环利用
研发和应用节水技术,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
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促 进能源结构的优化。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预测
相关政策
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 护政策,如生态补偿、排污权交 易、绿色税收等,旨在推动环境 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得贵州省成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示范区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省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探究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法规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探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生态保护为了保护贵州省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对生态保护的力度。

要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严格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脆弱地区。

还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水土保护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资源利用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地理资源,但过度开发和利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需要加强资源利用的管理和保护。

要制定严格的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鼓励绿色开发和循环利用,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采。

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系统,并注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三、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贵州省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惩罚。

还要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推动企业和政府加强环保投入,确保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社会参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参与至关重要。

贵州省需要加强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

政府要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共同守护美丽的贵州。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对策包括加强生态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完善政策法规和增强社会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够实现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下一代留下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导学案《贵州省的环境珍爱与资源利用》导学案一、导入引言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自然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的省份。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珍爱和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本次导学案将盘绕贵州省的环境珍爱与资源利用展开,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贵州省的环境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资源分布情况。

2. 掌握贵州省环境珍爱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分析贵州省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4. 探讨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三、进修内容1. 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资源分布情况。

2. 贵州省环境珍爱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贵州省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4. 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四、进修过程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资源分布情况,并进行展示。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贵州省环境珍爱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钻研案例:学生选择一个贵州省资源利用案例进行钻研,分析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并展示效果。

五、教室互动1.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钻研问题。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辩论和讨论。

六、教室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将对贵州省的环境珍爱与资源利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将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希望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进修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贵州省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检测题(带答案)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检测题(带答案)

1.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说明贵州的地形是以()A.高原和盆地B.山地和平原C.高原和山地D.平原和丘陵2. 下列关于贵州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势西高东低,主要位于我国的第三阶梯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湿润多雨C. 水能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D. 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石漠化现象严重3.近年来,贵州时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在有些地区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下列关于贵州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贵州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B. 贵州石漠化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C.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等措施能较好地控制石漠化D. 应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不断改善环境质4.贵广高铁也被称为“穿越喀斯特的超级铁路”,经过贵州、广西和广东,其地处西南复杂艰险山区,峡高谷深,施工难度极高,所以遇上高山,峡谷,或者河流之类地形的就必须用隧道和桥梁来解决了。

贵广高铁的桥梁和隧道特别多,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复杂B. 降低成本C. 气候多变D. 保护耕地5.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封山育林B. 大力发展畜牧业C.人工种草D.积极推进生态农业6. 贵州石漠化的人为原因是()A.山高坡陡,气候湿润B.陡坡开垦,破坏植被C.岩层坚硬,成土缓慢D.干旱严重,土壤板结在贵州肇兴侗寨,有大面积的稻作梯田,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景色怡人。

在当地政府引导、企业扶持下已形成了“稻-鱼-游”生态旅游模式,走上了致富路。

据此完成7-8题。

7.贵州肇兴侗寨“稻-鱼-游”生态旅游模式,符合国家提倡的()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②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③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④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肇兴侗寨“稻-鱼-游”生态旅游模式发展的有利条件有()①国家政策扶持②平原广阔③雨热充足④侗乡民俗风情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9.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下列景点属于贵州省的是()10.下列措施属于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的有()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②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立一大批大型煤电基地③充分发挥“水火互济”的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④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读“贵州省”图,回答问题。

贵州省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贵州省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①盆地中的城市——贵阳、六盘水和安顺。

城市均建在盆地底部,以矩形(六盘水)、放射状(安顺)和多边形(贵阳)展布,周边多为“喀斯特”山丘、盆地内部还散布有残丘、孤峰等。

这类城市的环境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拥有的水土资源比洼地的多,但差异大;地下水分布不均,埋藏较浅,易开采也易受污染。

②谷地中的城市——宽谷中的都匀和铜仁,构造盆地和喀斯特谷地中的遵义。

城市沿河两岸展布,占据高漫滩、阶地以及部分缓坡地,两侧陡峭,或有和缓的峡谷、宽谷、盲谷,有一定的地表水资源,并为“喀斯特”水的排泄地段,水环境容量较大,但土地资源缺乏。

③台阶和洼地上的城市——建在距河不远的台阶上的城市如凯里、兴义,城市依地形起伏呈不规则展布,水资源较缺,自净力差。

高原面台阶洼地上的城市,如毕业,地表基本无河流,地下水埋藏深,水土资源贫缺,为9市中自然环境最脆弱的一个市。

从总体上看,贵州城市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见表1)。

1.1 地形封闭9市的周边多为“喀斯特”山丘、孤峰,尤其是盆地中的城市,地形最为封闭。

如贵阳市就位于本省中部群山环抱的“喀斯特”盆地中;六盘水座落在西部高原山区山峦群峰之中的盆地中等。

地形封闭,不但城市发展有困难,也易造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1.2 山地和丘陵所占的比重大除安顺和遵义所占比重在72%外,其余均高达85%以上。

各市的平地并不连片,而是被残丘、孤峰分割,实际是“山间平坝”,故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强。

1.3 地势高低悬殊各市最高和最低海拔的差数多在1000m以上,毕节市相差达1700m多。

地势高低悬殊,不但对发展交通带来困难,而且也带来一些环境地质问题。

1.4 自然灾害频繁贵州年降水达1000mm以上,但“喀斯特”发育,使水源漏失,地表缺水,形成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干旱,尤其是高原面上的城市,地面水相对缺乏。

如遇暴雨、大雨,因洞穴堵塞等原因,各城市洼地带积水形成内涝,如1996年贵阳市建成区多处被水淹1周多。

因而旱涝灾害受降水多寡和“喀斯特”环境的综合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黔中水利枢纽坝址位于长江流域乌江干流六枝 三岔河平寨河段。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73 亿元,工程建成后,可解决贵阳市2020年城市供水需要和贵 州省六枝北部等7个县、42个乡镇51.17万亩农田灌溉,解决5 个县城和28个乡镇供水,解决农村35万人和31.5万头牲畜饮 水安全问题。黔中是贵州中部地区,核心区包括贵阳市、安 顺市在内的区域,是贵州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 人口最为密集、用水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
二、气候特征
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降水 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地势对贵州平均气温和局部地区的气温影响很大。由 于海拔较高,夏季较凉爽;由于地势差异大,山地气温 的垂直差异大。纬度较低,冬季平均气温不低。
三、河流特征
贵州的主要河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 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多地 下暗河,地表水资源较缺乏。
四、土地资源利用:
针对贵州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不足的特点,大 力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势_____,地形以 ____、____为主,地表崎岖。
2、贵州属_________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____、____、重晶石、 ___、____等。主要河流有__江、北盘江、____ 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二、主要生态问题
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 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由于不合理的垦殖 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 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贵州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当地土 层瘠薄,植被根系浅,容易遭到水流的冲刷侵蚀,土层之下是 坚硬的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在滥垦乱伐之后就会出现 大范围的石漠化。当山高坡陡,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 加剧了石漠化过程。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人口增长→耕地不 足→毁林开荒→土壤侵蚀→石漠化→耕地不足→……”的恶性 循环。 (1)就石漠化发生的过程来看,主要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 (2)有哪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石漠化过程呢? (3)议一议,应该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
黄果树瀑布
喀斯特峰林
贵阳市
据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 位置特征。
贵州省
读图贵州地形 示意图,完成下列 任务。
(1)贵州的主 要地形类型是什么? 贵州所在地形区的 名称是什么?
(2)根据高度 表和河流流向,判 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1)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 天”之说,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说一说 你的理解。
(1)据表分析目前贵州旅游业发展特点是什么? (2)贵州发展旅游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有哪些? (3)想一想,大力发展贵州旅游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白水河上, 是中国著名的大瀑瀑布。瀑布以上共有9级跌水,夏季洪峰时 汇成巨瀑布,宽81米,落差74米。巨大的水幕直捣犀牛潭, 气势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四、资源特征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 晶石、磷、铝土等。
阅读教材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主要自然灾害
影响贵州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和干旱、冰冻、冰雹等气象灾害。
(1)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思考应如何缓解贵州的用水矛盾状况。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 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 量的总和。有“江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是长江以南最大 的煤炭产地,其四个县、区、特区都是富煤地区。 2011年贵州能源生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
贫困山 区石漠 化严重
居民进 行异地 搬迁
迁到山 下坝子 里安家 落户
从事农 副业生 产,脱 贫致富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年降水量 1100~1300毫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地形地质及气候等 自然原因,使得省内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缺水的问题,特别是 地表水非常缺乏。
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 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 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 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 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 集约种粮收谷子”。分组讨论这种农业开发 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三、旅游资源开发: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旅游资源的有序 开发,旅游配套设施的逐步改善,贵州旅游业增长迅 速。
3、贵州_____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 源利用带来困难
4、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____生产基地。。 5、贵州许多地方气候___,山清水秀,__奇___美, 民俗多样,民风淳朴,旅游资源丰富。
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D )
A.平原、丘陵
B.盆地、丘陵
C.山地、盆地
D.山地、高原
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B )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
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北盘江
4.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 )
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
5.读贵州示意图,按要求完 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 州邻省。 ① __四__川___,② ___云__南____。 (2)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 州主要河流。 ③ _北__盘__江___,④ ___乌__江____。 (3)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 州主要城市。 ⑤ ___贵__阳____,⑥ __遵__义_____,⑦ __六__盘__水___。其中,___⑤___ (代号)表示贵州的省会,___⑦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煤炭 工业基地,__⑥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红色旅游基地。 (4)贵州省位于____云__贵__高__原____(地形区)之上,地势 _____西__高__东__低_______。
阅读贵州2012年贵州旅游业发展情况,据此 回答下列问题。
指标名称 旅游总人数 国内旅游人数 入境旅游人数 旅游总收入 国际旅游收入
单位
万人次 万人次 万人次 亿元 亿美元
绝对数
21401.18 21330.68
70.50 1860.16
1.69
比上年增长 (%) 25.8 25.8 20.5 30.1 25.1
一、水资源利用: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贵州建设了一个大批水利基础设施,使当地人民的用 水状况得到改善,还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
二、能源资源利用:
近年来,贵州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 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贵州充 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 水电。
织金洞
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 洞长10多千米,最宽处170多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 积达500万千米3,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内有各 种奇形怪状的石柱、石幔、石花等,组成奇特景观。
贵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时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与 遗迹。黎平会议、镇远 战役、猴场会议、强渡 乌江、遵义会议、四渡 赤水、娄土关战役等一 系列重要的革命历史活 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 文化资源。查找相关资 料,以“追忆红色岁月, 重走长征之路”为主题, 设计一条贵州省红色旅 游线路。
全国产量 贵州产量 占全国比例
煤炭(万吨) 247393.9 13033 5.27%
火电(亿度) 40140.74 1023.99 2.55%
水电(亿度) 6989.45 320.15 4.58%
(1)描述贵州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 (2)分析贵州开发水电的优势条件。 (3)近年来,贵州能源开发发展迅速。贵州能源开发的主 要措施有哪些?
(2)贵州省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 名称是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何影响?
(1)在图8-57中找出乌江、北盘江、赤水河、清水江等, 观察它们的大致流向。 (2)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你解释其主要原因。
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差异显著,落差大。 (3)贵州河流常常出现“无头河”、“无尾河”,这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
一、生态恢复措施: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
二、生态工程措施:
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
三、社会经济措施:
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重点 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 产业(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 进行适当的生态 移民。
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人民采取了一系列 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图中农民是如何脱贫致富的?这种方式能否普遍推广? (2)除了图示中的措施,治理石漠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暗河众多。 (4)贵州降水丰富,但是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 为什么?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渗漏;地表起伏大,容易 流失;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蒸发强等。
一、地形特征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 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 地表崎岖。
石漠化治理前
石漠化治理后
贵州的石漠化治理
贵州针对石漠化山区普遍存在的水源不足、经济困难、灾 害频繁、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