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应用题(平均数总数份数)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专题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把一堆物品分给几个人,或者把几个人的物品集中起来再按照一定数量分给他们。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均数问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移多补少,或者用总人数和总份数之间的关系来解答。

求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如: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

练习一:1、用4个同样的杯子,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和3厘米。

这四杯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2、小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分别是90分、96分、92分和98分。

小明这四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3、某学校1 4年级,分别有260人、300人、280人和312人。

这个学校平均每个年级多少人?4、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两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梨有多少千克?练习二:1、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明做了7朵,小红做了9朵,小花和小张合作了12朵。

平均每人做红花多少朵?2、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本,第二层放书和第三层共46本。

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3、某工厂第一、第二车间共有工人180人,第三车间有103人,第四车间有81人。

平均每个车间有多少人?4、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共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

平均每种气球有多少只?练习三:1、植树小组植一批树,3天完成。

前2天共植了113棵,第三天植了55棵。

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2、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总分是197分,英语考了91分,小明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3、小红、小青的平均身高是103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15厘米,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4、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

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练习四:1、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这辆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2、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鸡,第一批的20只每只重60克,第二批的30只每只重70克,小明家的小鸡平均每只多少克?3、少先队员为饲养场割草,第一组7人,平均每人割13千克,第二组5人,平均每人割25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4、有一小组同学量身高,其中2人都是124厘米,另外4人都是130厘米。

平均数应用题

平均数应用题

平均数应用题姓名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速度=往返的路程÷往返的时间总数=平均数×总份数1. 一个小组7位同学的体重分别是38千克39千克、38.5千克、36.5千克、36千克、35.5千克、39.5千克。

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2. 有两块实验田,第一块有3.5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小麦7200千克;第二块地有1.5公顷,共产小麦11250千克。

这两块地平均每公顷产小麦多少千克?3. 小李抄一份提纲,前2小时抄3500个字,后3小时每小时1400个字,小李平均每小时抄多少个字?4.某装配厂要装配390台电视机,已经装了4天,平均每天装45台,剩下的在3天装完,平均每天应该装多少台?5.小丽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和自然三科平均分是91.5分。

其中数学、自然的平均分是93.5分,语文多少分?6. 在一次登山活动中,从山脚到山顶有1200米,小刚上山走了24分钟,到达山顶后沿原路下山,走了16分钟。

小刚上山、下山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7.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上坡)每小时行30千米,从乙地回到甲地每小时行45千米,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8.小明语文、数学考试成绩分别是87和90分,如果要使他的三门功课(语、数、英)平均分达到91分,他的英语成绩应得多少分?9.一个工厂加工一批零件,前3天共加工93个,后4天平均每天加工45个,正好完成任务,这个工厂平均每天加工多少台?10.刘华前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5分,第四次数学考试是91分,刘华这四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11.六年级两个班参加植树活动。

一班37人,共植树132棵,二班35人,共植树120棵。

六年级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12.小明上学期语文、数学、自然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3分,其中语文89分,自然95分。

他的数学成绩是多少?13.有35千克的奶糖,每千克10.3元,还有65千克水果糖,每千克8.5元,售货员把这两种糖混合起来,成为什锦糖,至少每千克卖多少元才不亏?14.在一次登山活动中,周华上山时每分钟走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

平均数应用题

平均数应用题

平均数应用题(一)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有两块田地(面积不一样大),秋收完毕后,为了比较两块地中哪一块的产量高,人们就要计算出每一块地的平均产量来比较;像求平均亩产量,平均分数,平均速度都是求平均数。

计算平均数时,用总数量除以相应的总份数,简要地可以写成: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一. 典型例题例1. 四年级乒乓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求四年级乒乓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分析与解:要求球队的平均身高,要先求出球队身高总和及总人数:(厘米)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这七个人的身高分别是153 153 152 149 149 147 147把多的补给少的,直到每人都相等为止,这同样多的身高数就是这七个人的平均身高。

(150厘米)方法三:以最少的(147厘米)为标准,把多余的合起来再均分。

(厘米)答:四年级乒乓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0厘米。

例2. 前进机床厂有三个车间,一车间有120名工人,月生产机床7200台,二车间有114名工人,月生产机床7068台,三车间有140名工人,月产机床10042台,求三个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月产量是多少?分析与解:先求出三个车间的月总产量,再求出三个车间的总人数。

三个车间的月总产量除以总人数,就可得出三个车间平均每个工人的月产量。

=65(台)答:三个车间平均每个工人的月产量为65台。

例3. 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平均分数是90分,问小明前后几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分析与解:利用前两次考试的平均分数,可以求出前两次考试的总分数。

同理,也可以求出后三次考试的总分数,然后用前后几次考试的总分数除以总次数就是所求的平均分数,列式计算如下:(分)答:小刚前后几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88分。

小学数学四年级 平均数问题应用题 PPT带答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 平均数问题应用题 PPT带答案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25+35)÷2=30(元) 答:艾小米买这些学习用品平均每天花30元。
例题2 李庄小学三年级四个班,一班、二班两个班各有学生42人,三班、四班两个
班共有学生88人,三年级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42×2+88)÷4=43(人) 答:三年级平均每班有43人。
例题1 在一次单元测验中,高小帅的三个好朋友的成绩分别是100分、89分、90分,
那么这三个好朋友的平均分是多少?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100+89+90)÷3=93(分) 答:这三个好朋友的平均分是93分。
练习1 在这个周末的两天里,艾小米每天都去文具店买了学习用品。她在周六花了
25元,在周日花了35元,那么艾小米买这些学习用品平均每天花了多少钱?
练习2 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多少
千克?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32+38+50)÷4=30(千克) 答:平均每筐30千克。
例题3 李明在一个星期里面,前4天平均每天做口算题28道,后3天平均每天做42道,
这星期李明平均每天做多少道?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28×4+42×3)÷(4+3)=34(道) 答:这星期李明平均每天做34道。
练习3 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
好读完,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25×4+40×6)÷(4+6)=34(页) 答: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34页。

应用题常用数量关系

应用题常用数量关系

一、应用题常用数量关系:1、平均数问题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一般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3、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乙速度4、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5、价钱问题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6、工作问题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7、产量问题单产量×面积=总产量总产量÷单产量=面积总产量÷面积=单产量8、植树问题⑴在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栽树棵数=间隔数+1⑵在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二、平面图形的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正=4a面积=边长×边长S正=a×a2、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长=2(a+b)面积=长×宽S长=ab3、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平=ah4、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三=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5、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梯=(a+b)× h÷2三、单位及进率(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1千米(km)=1公里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dm)1分米=10厘米(cm)1厘米=10毫米(mm)(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3)体积容积单位及进率:1立方米(m³)=1000立方分米(dm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cm³)1立方分米=1升(L)1立方厘米=1毫升(mL)。

平均数问题应用题大全五年级

平均数问题应用题大全五年级

平均数问题目标:(1)平均数问题的三个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2)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例题1修一条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16.3千米,后3天共修48千米。

平均每天修路多少千米?练习1、某水泥厂去年四个季度分别生产水泥25万吨,24.5万吨,34.5万吨,34万吨,去年平均每季度生产水泥多少万吨?去年平均每月生产水泥多少万吨?2、某乡希望小学有两块白菜地,第一块菜地5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收白菜10千克;第二块菜地80平方米,共收白菜800千克,每平方米可收白菜多少千克?3、东方小学五(2)班一小组的期中数学成绩是:得100分的3人,得96分的4人,其余5人共得了372分,第一小组的数学平均成绩是多少分?例题2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加快速度,每小时行6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练习1、一条山路长15千米,一辆汽车上山每小时行30千米,下山每小时行50千米,求这辆汽车上、下山的平均速度?2、甲、乙两地相距16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2.4小时;沿原路返回时用了2小时,求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3、小张骑摩托车去80千米外的小镇,去时用了1.2小时,回来的速度减慢了,比去时多用了48分钟,求小张来回的平均速度?例题3刘佳期末考试中语文、电脑、英语的平均成绩是81分。

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刘佳的数学考了多少分?练习1、乐乐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分是89.5分,如果加上英语成绩,语、数、英的平均分就是85分,乐乐的英语考了多少分?2、一班有40个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里的平均分为87分,缺考的两个同学补考各得95分,这个班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3、某班统计期末数学成绩,平均分为85.13分。

平均数应用题100道

平均数应用题100道

平均数应用题100道一、简单平均数计算类1. 某班有5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别是90分、85分、95分、80分、100分,求这5名学生的平均成绩。

- 解析:平均数 = 总和÷个数。

首先计算这5名学生成绩的总和为90 +85+95 + 80+100 = 450分,然后用总和除以人数5,得到平均成绩为450÷5 = 90分。

2. 小明记录了一周每天的零花钱支出情况,分别是5元、8元、3元、6元、4元、7元、2元,求小明这一周平均每天的零花钱支出。

- 解析:先计算这一周零花钱支出的总和为5+8 + 3+6+4+7+2 = 35元,一周有7天,所以平均每天零花钱支出为35÷7 = 5元。

3. 有一组数据:12、15、18、21、24,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 解析:这组数据的总和为12+15 + 18+21+24 = 90,数据个数为5,所以平均数为90÷5 = 18。

二、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类4. 一辆汽车前3小时行驶了180千米,后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求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解析:首先计算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180+120 = 300千米,总时间为3 + 2=5小时,根据平均数公式,平均速度 = 总路程÷总时间,即300÷5 = 60千米/小时。

5. 某工厂前两个月共生产产品1500件,后三个月共生产产品2100件,求这个工厂平均每月生产产品多少件?- 解析:先求出生产产品的总数为1500+2100 = 3600件,总月数为2+3 = 5个月,那么平均每月生产产品3600÷5 = 720件。

6. 一个班级学生参加语文考试,男生平均成绩为80分,男生有20人;女生平均成绩为85分,女生有30人,求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 解析:男生的总成绩为80×20 = 1600分,女生的总成绩为85×30 = 2550分,全班的总成绩为1600+2550 = 4150分,全班总人数为20+30 = 50人,所以班级平均成绩为4150÷50 = 83分。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与应用题——平均数问题一:定义:求平均数就是对若干个不相等的数,在总和不边的饿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他们完全相等,最后求得相等的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研究对象:若干个数二:解题关键:确定“总数量”及其对应的“总份数”模型一: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总份数模型二:平均数=基数+每个数与基数的和÷数的个数三:在模型一的条件下解题:(A)例:小强家离学校有1200米,早上上学,他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中午放学回家用了10分钟,求小强往返的平均速度?审题:研究对象:平均数由模型一(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速度=路程÷时间可得解题:1200×2/(15+10)=96(米/分钟)答:强往返的平均速度为96米/分钟。

在模型二下解题:(A)例:王老师为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其中有两个同学身高153cm,有一个同学身高152cm,有两个同学身高149cm,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cm,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解题:由模型二(平均数=基数+每个数与基数的和÷数的个数)可知:150+(3×2+2-1×2-3×2)÷(2+1+2+2)=150(cm)答: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50cm模型三:最小数≠最大数,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B)例:一列数,第一个数是105,第二数是85,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平均数,那么第19个数的整数部分是多少?分析与解题思路:本题不是求第19个数,而只需求第19个数的整数部分,因此只需依次写出这列数,写到能够判断出第19个数的整数部分即可。

解:这列数的第三个数=(105+85)÷2=95,第四个数=(85+95)÷2=90,依次写出这列数中的前几个数为105,85,95,90,92.5,91.25,91.875……由于这列数的第六,第七个数的整数部分都是91,故可知这列数中的第19个数的整数部分为91.说明:平均数的性质: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只要最小数≠最大数,式子中的等号就不成立.模型四:几个数的和=平均数×数的个数(C)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13个自然数,让小明计算平均数(保留两未小数),小明计算出的答案是12.43,老师说最后一位数字写错了,其他的数字都对,着个答案是多少?审题:定对象:平均数定角度:几个数的和用“几个数的和=平均数×数的个数”来检查计算的正确性.解题:按照小明出的平均数,可知着几个自然数之和为14.59与自然数偏差较大(为0.41),如果计算正确,着个数一般不超过0.1(保留两位小数,则误差不超过0.005,0.005×13=0.065<0.1)所以都说最后一位,其他数字都正确,说明计算的饿误差小于0.1,0.1×13=1.3,故161.59-1.3<正确的数<161.59+1.3,因为161÷13=12.38,162÷13=12.46,说明正确的数应该为162,正确的答案应为12.46.模型五:利用平均数求单价(B)例:甲乙丙拿相同的钱买同样的练习本,结果甲和乙都比丙多得了6个练习本,所以甲和乙分别给丙1.2元,问每本练习本多少元?审题:定对象:练习本的单价定角度:单价=总价÷总数量甲和乙都比丙多得了6个练习本,若要使3人练习本的本数相同,那就必须将甲乙两人多得的6×2=12本再重新平均分给三人,即每人应分12÷3=4本,着说明甲和乙多得的6本里面,既包含自己应得的4本,也包含应给丙的6-4=2本,所以甲和乙分别给丙的1.2元,就是2本练习本的价钱,因此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1.2÷2=0.6元解:1.2÷(6-6×2÷3)=1.2÷(6-4)=1.2÷2=0.6(元)答:每本练习本0.6元模型六: 利用平均数求得比赛中的总人数(C)例:少年歌手大奖赛的裁判小组由若干人组成,每名裁判给歌手的最高分不超过10分,第一名歌手演唱后的得分情况是:全体裁判员所给的分数的平均粉是9.64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则其余裁判员说给的分数的平均粉是9.60,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则期于裁判员说给的平均分是9.68分,那么所有裁判员所给的分数中的3分最少可以是多少分?这次大赛的裁判共有多少名?审题:定对象:最低分定角度:平均分数9.6和9.68的平均值是9.64,着表明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平均值四9.64,因为最高分≤10分,所以最低分最少可以是:9.64×2-10=9.28如果最低分是9.28,它比平均分9.64低 , 9.64-9.28=0.36去掉最低分可使平均分增加:9.68-9.64=0.04所以,其余分数由0.36÷0.04=9名裁判员给出,裁判总分为9+1=10解:最低分可以是9.28,有十名裁判.(B)例:甲,乙,丙,丁4位同学,甲比乙重7千克,甲与乙的平均体重比甲乙丁的平均体重多1千克,乙,丙,丁三人的平均体重是40.5千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平均数应用题。

(平均数=总数÷份数)
1、小华在家做数学题,前3天做了48题,后4天做了57题。

平均每天
做了多少题?
2、一个工程队前5天平均每天筑路0.95米,后6天平均每天筑路1.24千
米。

这个工程队平均每天筑路多少千米?
3、5个人的平均存款为240元,其中3人的平均存款为200元,其余2
人平均存款多少元?
4、某车间前3天共生产零件6021个,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零件2203个,
平均每天生产零件多少个?
5、有两块试验地田,第一块有15公亩,平均每公亩收小麦45千克,第二块有10公亩,共收小麦430千克,这两块地平均每公亩收小麦多少千克?
6、一个运输队,上午3.5小时运货48吨,下午4.5小时运的货是上午的
1.75倍,这天平均每小时运货多少吨?
7 、六年级学生搞一次春游活动,学校离目的地有8千米,去时每小时行5
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4千米,往返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 、某煤矿三天的平均日产量是3500吨,已知第一、第二两天平均日产量
是3200吨,第三天日产量是多少吨?
9、江村小学六年级一共有两个班,甲班学生48人,数学考试成绩平均每人86分,乙班有学生40人,数学成绩平均每人75分,全级学生数学考试平均
成绩每人多少分?
10、上山下山往返的路程共380千米,一辆汽车上山每小时行25千米,下
山每小时行38千米,求汽车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
11、小王、小张、小明三人期末考试数学平均85分,已知小王82,比小明
少8分,小张得多少分?
12、甲乙两人拿去同样多的钱去买回一批作业本,甲得8本,乙得12本,
结果乙给甲0.6元,每本作业本多少元?
二、归一应用题。

(效率=总量÷时间)
1、一块地有5公顷,用3台拖拉机来耕,2.5小时耕完,照这样计算,耕
7.5公顷地需要多少小时?
2、一台煤球机8秒钟出煤球12只,照这样计算,工作半小时可出煤球多少只?
3、用3台拖拉机4小时可耕地1600公亩,用同样的拖拉机5台耕地2000
公亩,需要多少小时?
4、20个工人8天可铺路360米,如果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不变,要铺路
900米,需要增加多少人?
5、3台织布机2小时织布144米,如果增加2台同样的织布机。

工作8小
时能织布多少米?
6、100千克蜂蜜含有34.5克葡萄糖,2.07千克蜂蜜含有多少千克葡萄糖?
7、红岭村共种水稻1160公亩,先试割10公亩,共收得稻谷905千克,照
这样计算,这个村能收稻谷多少千克?
8、一个养鸡专业户养鸡3600只,平均每5只鸡6天要喂饲料4.5千克,
照这样计算,这些鸡20天喂饲料多少千克?
9、3 台磨粉机4小时能磨粉3840千克,现在增加同样的磨粉机6台,加
工时间只用原来的一半,能够磨粉多少千克?
10、建筑工地用5辆卡车6次运了水泥105吨,现在增加同样的卡车6辆,
几次可以运完269.5吨水泥?
11、有煤球432个,可供5人用48天,若有煤球576个,可供8人用多
少天?
三、行程问题应用题。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1、甲乙两城相距425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货车每小时40千米,当两辆相遇时,客车行了
多少千米?
2、甲乙两地相距520千米,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8小时,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10小时,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52千
米?
3、甲乙两地相距441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比货车快2千米,两
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开出,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4、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了1小时离甲地40千米,这时快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快车开出2小时30分时,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地相距265千米,
求快车的速度?
5、甲乙两村合挖一条长1390米的水渠,甲村从东往西挖。

每天挖75千米,挖了2天,乙村开始从西往东挖,这样又合挖了8天才完成了任务。

乙村平均
每天挖了多少米?
6、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了5小时两车相遇,相遇后,快车又继续开出了3小时到达乙地,已知慢车每小时行48千
米,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去1.5小时,由乙地返甲地时,每小时加快
10千米,比去时少用了1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而行,甲行了3小时,行了15千米,乙2小时行了12千米,经过5小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各人离出发地有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