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复习题
古生物考试题及答案

古生物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现代生物的分类和分布B. 古生物的形态、分类、演化和分布C. 地质学中的矿物和岩石D. 古生物的化石和地层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恐龙化石B. 植物化石C. 动物化石D. 现代生物标本答案:D3. 古生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A. 形态特征B. 生物的生活环境C. 生物的地理分布D. 生物的进化历史答案:A4. 以下哪个化石不是寒武纪时期的?A. 三叶虫B. 奇虾C. 鹦鹉螺D. 恐龙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的分类单位?A. 种B. 属C. 科D. 纲答案:D6.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的演化证据?A. 化石记录B. 地层对比C. 生物的分布D. 现代生物的行为答案:D7.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的演化趋势?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水生到陆生C. 从大型到小型D. 从低等到高等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的灭绝事件?A.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B. 泥盆纪-石炭纪灭绝事件C.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D.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的分类方法?A. 形态分类B. 分子分类C. 地理分类D. 演化分类答案:C10.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的命名规则?A. 双名法B. 三名法C. 四名法D. 国际命名法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A. 古生物的形态和结构B. 古生物的分类和演化C. 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态D. 古生物的地理分布和地层对比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是古生物的分类单位?A. 种B. 属C. 科D. 门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是古生物的演化证据?A. 化石记录B. 地层对比C. 生物的分布D. 基因序列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古生物的灭绝事件?A.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B. 泥盆纪-石炭纪灭绝事件C.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D.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答案:ABC15. 以下哪些是古生物的分类方法?A. 形态分类B. 分子分类C. 地理分类D. 演化分类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古生物学是研究古生物的学科。
古生物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古生物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恐龙的分类?A. 蜥脚类B. 鸟臀目C. 蜥臀目D. 哺乳类答案:D2. 化石记录中最早的脊椎动物是哪一类?A. 鱼类B. 两栖类C. 爬行类D. 哺乳类答案:A3. 恐龙灭绝的时间大约在哪个地质时期?A. 侏罗纪B. 白垩纪C. 第三纪D. 第四纪答案:B4. 以下哪种古生物不属于海洋生物?A. 三叶虫B. 菊石C. 恐龙D. 鱼龙5. 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证明了什么?A. 鸟类起源于恐龙B. 恐龙起源于鸟类C. 鸟类和恐龙是近亲D. 鸟类和恐龙是远亲答案:A6. 以下哪种古生物不是通过化石发现的?A. 恐龙B. 三叶虫C. 琥珀中的昆虫D. 神话中的龙答案:D7.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的分类依据?A. 形态特征B. 生活习性C. 地理分布D. 化石年代答案:B8.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研究的方法?A. 化石分析B. DNA分析C. 地层对比D. 古生态重建答案:B9.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的分类单位?B. 属C. 科D. 门答案:D10. 以下哪个不是古生物研究的意义?A. 了解地球历史B. 探索生命起源C. 预测未来气候变化D. 制造新型武器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恐龙是一类生活在______纪的陆地脊椎动物。
答案:侏罗纪和白垩纪2. 古生物学家通过______来确定化石的年代。
答案:地层对比3. 古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界、门、纲、目、科4. 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证明了鸟类和______有亲缘关系。
答案:恐龙5. 古生物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______和______。
答案:地球历史、生命演化6. 化石的形成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过程。
答案:生物死亡、埋藏、石化、暴露7. 古生物研究中,______是研究生物形态特征的重要手段。
古生物考试题及答案

古生物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被发现于哪个地质时期?A. 寒武纪B. 奥陶纪C. 志留纪D. 泥盆纪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恐龙的特征?A. 有羽毛B. 卵生C. 有脊椎D. 有牙齿答案:A3. 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古生代的海洋生物?A. 三叶虫B. 珊瑚C. 恐龙D. 鹦鹉螺答案:C4. 以下哪种生物不是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中灭绝的?A. 菊石B. 腕足动物C. 恐龙D. 苔藓植物5. 以下哪种生物是已知最早的陆地脊椎动物?A. 鱼石螈B. 始祖鸟C. 恐龙D. 蜥蜴答案:A6.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A. 化石分析B. 地质年代测定C. DNA分析D. 形态学比较答案:C7. 以下哪种生物不是在白垩纪末期灭绝的?A. 恐龙B. 菊石C. 鳄鱼D. 翼龙答案:C8. 以下哪种生物是已知最早的开花植物?A. 银杏B. 松柏C. 苏铁D. 睡莲答案:D9. 以下哪种生物不是在侏罗纪时期出现的?B. 始祖鸟C. 恐龙D. 哺乳动物答案:B10. 以下哪种生物是已知最早的鸟类?A. 始祖鸟B. 恐龙C. 翼龙D. 鸽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生物属于古生代的海洋生物?A. 三叶虫B. 珊瑚C. 恐龙D. 鹦鹉螺答案:A, B, D12. 以下哪些特征是恐龙共有的?A. 有羽毛B. 卵生C. 有脊椎D. 有牙齿答案:B, C, D13. 以下哪些事件导致了大量生物的灭绝?A.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B. 侏罗纪-白垩纪灭绝事件C. 冰河时期D. 人类活动答案:A, B, C, D14. 以下哪些生物是已知最早的陆地脊椎动物?A. 鱼石螈B. 始祖鸟C. 恐龙D. 蜥蜴答案:A15. 以下哪些方法用于古生物研究?A. 化石分析B. 地质年代测定C. DNA分析D. 形态学比较答案:A, B, 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6. 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被发现于________纪。
古生物复习资料--简答题

简答题1. 生物进化的形态学(广义)例证、胚胎学例证和古生物学例证说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答:说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生物的结构、构造是从简单到复杂;生物的类型是从低级到高级;生物的种类是从少到多;生物的生活环境是从海生到陆生和空中。
3. 简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答: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类似现代礁相泻湖的珊瑚,最大水深小于50米,温度16~28度,水体清澈、动荡、富氧,阳光充沛、泥质少。
4.双壳类的铰合构造由哪几部分构成,铰合构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双壳类的铰合构造由铰齿和铰窝组成,其可分为栉齿型、异齿型、古异齿型、厚齿型、弱齿型、贫齿型等多种类型。
6.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答:植物演化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菌类、藻类阶段:太古代——志留纪,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
裸蕨植物阶段:志留纪末期——中泥盆世,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植物开始登陆,开始出现了茎、叶的分化,出现维管束,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蕨类植物阶段: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受精作用离不开水。
裸子植物阶段:晚二叠世——早白垩世,对水的依赖性减弱。
被子植物阶段:晚白垩世至今,最高等的植物。
7. 地史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答:地史学是研究地球及其生物界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动力地质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分析和推论地质时期地球岩石圈、水圈、气圈和地表生物界在时间上的发展和演变历史。
9. 岩石地层单位“组”:答:组的含义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定。
10. 地层划分的主要方法答:地层划分的方法主要有3种:构造学的方法,依据不整合面把地层划分开;岩石学的方法,依据岩性特征、岩石组合或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古生物学的方法,依据地层中化石面貌的不同划分地层。
2试述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1)物理标志2)生物标志3)化学标志6 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10分)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不同等级的地层系统,岩石地层单位以组为基本单位。
古生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2.石化作用: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在被沉积物埋藏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随着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改造,即石化作用、3.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现今我们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4.印痕化石:生物尸体陷落在细粒碎屑或化学沉积物中留下生物软体的印痕、5.铸型化石: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了外膜和内核后,壳质全部溶解,并被后来的矿物填充所形成的化石、6.核化石:由生物体结构形成的空间或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与原生物体空间大小和形态类似的实体,包括内核和外核两种、7.遗迹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8.化学化石:地史时期生物有机质软体部分虽然遭受破坏未能保存为化石,但分解后的有机成分、9.物种: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基本分类单元,他不是人为的单位,而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实体。
10.地理亚种11.年代亚种:在不同时代同一种内显示不同形态特征的不同居群、12.双名法:种的名称则用两个词表示13.优先律:生物的有效学名是符合国际动物植物和菌类学命名法规所规定的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遇有同一生物有两个或更多名称构成同物异名。
或不同生物共有同一个名称构成异物同名时,应依优先率选取最早正式发表的名称14.埃迪卡拉动物群:后生动物的出现时期一般认为在距今5.6亿年,主要是软躯体的腔肠动物,蠕形动物中的一些门类。
15.小壳动物群:艾迪卡拉纪末期出现了具有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称小壳动物群,在寒武纪初大量繁盛。
特征是个体微小,1—2mm,主要有软舌螺、单板类,腕足类,腹足类及分类位置不明的棱管壳等。
它是艾迪卡拉纪晚期的艾迪卡拉动物群之后首次出现带壳生物,动物界从无壳到有壳的演化是生物进化史上的又一次飞跃,是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第一幕。
古生物复习题.doc

1.简述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温度是决定水域中生物的生存、繁殖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主要来自阳光的照射,一方面它随着维度及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又随着水体深度的不同而改变。
局部由于有大洋暖洋流过或因海底火山喷发或熔岩作用影响,可造成局部增温有利于某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陆地温度还受海拔的影响,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另外温度也控制看生物的分异度和分区:温度高的地区生物种类也就越多, 分-•反也就越高。
水深:深度对海洋生物分布的控制可通过和深度有关的透光性、压力、盐分的变化、温度、溶解氧及食物供应等对生物的分布施加影响,光线:与关照条件直接相关的是水底植物和浮游植物,对陆生生物来说,有的动植物喜欢阴湿的环境而有的则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生活。
盐度:正常盐度海水中生物种类多样,但当海水的盐度升高或降低时,便会出现海水的盐化或淡化,这都会引起生物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变更,常表现为生物物种贫乏。
底质:底质-•般分为硬底质和软底质,不同的底质有不同的动植物群。
气体:海水中主要气体有氧、氮、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硫化氢、甲烷及氛等,后三种对大多数生物是有害的。
对于陆生生物,大气中各种有害气体也会危及到它们的生存。
海拔:同一纬度地带由于海拔的高低也会造成生物特别是植物的分带现象。
生物因素:主要表现在各类生物在获取食物的相互关系上,包括获取食物的机制、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及共生关系等。
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地层的接触关系有两种:1不整合接触2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可以分割为:角度不整合,非整合,假整合(平行不整合)。
整合接触:连续和小间断等角度不整合分隔下部被褶曲或掀斜地层在构造作用下发生褶皱或倾斜,然后经历隆升,风华,剥蚀削去了去上翘的顶端,而后新的地层沉积其上。
角度不整合面是分隔地层单位的重要界而。
在地层单位的内部一•般不允许角度不整合存在。
非整合接触关系是指沉积的盖层和卜•伏岩浆岩或深变质岩之间的分隔界面。
古生物复习题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古生物学部分一、填空1、石化作用的方式有充填作用、交替作用,升馏碳化作用三种方式。
2、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和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和由海洋到陆地、空中。
4、生物进化的特征为:进步性阶段性不可逆性和适应性。
5、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趋同、趋异和并行6、判断几个物种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标志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7、就控制物种形成的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的方向。
9、就物种的绝灭方式而言,类人猿的绝灭属于背景绝灭,,恐龙的绝灭属于集群绝灭。
10、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有游泳、浮游和底栖11、树形笔石的生存时代中寒武世至早石炭世12、有孔虫的分类地位是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目13、构造分析法中,升降运动的分析标志是水深、沉积厚度和平行不整合;褶皱运动的分析标志是角度不整。
14、“虫筳”的分类地位: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目“虫筳”亚目15、依据“虫筳”的轴率可以将其分为:短轴型、等轴型和长轴型16、“虫筳”的繁盛时代是:C、P17、腔肠动物的体形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18、珊瑚的横向构造包括:横板、鳞板和泡沫板。
19、按照四射珊瑚骨骼的组合类型可以将其分为:单带型、双带型、三带型和泡沫型。
21、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包括:连接孔、连接管和连接板。
22、在二叠纪末期绝灭的生物包括虫筳、横板珊瑚、四射珊瑚和三叶虫等。
23、虫筳的旋壁的微细构造的类型有原始层、致密层、疏松层、透明层和蜂巢层。
24、三叶虫头鞍的演化趋势是由前窄后宽到前宽后窄,头鞍沟的演化趋势是由多到少。
25、根据三叶虫头甲和尾甲的相对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小尾型、异尾型、等尾型和大尾型。
按上述分类莱得利基虫属于小尾型。
26、三叶虫生活在浅海环境中,是寒武纪、奥陶纪时期的标准化石。
鹦鹉螺27、筳生活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中,是石炭纪、二叠纪时期的标准化石。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总结题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共20分)1、化石(4分)答: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2、沉积相(4分)答: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3、地层(4分)答:地层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岩石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界面与相邻岩层和岩体相区分。
4、小壳动物群(4分)答:小壳动物群是指个体微小(1~2mm),具有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包括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腕足类等。
5、超覆和退覆(4分)超覆是海进过程中地层形成向大陆方向的上超;退覆是在海退过程中地层向海洋方向的退却或下超。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2、化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化石化作用可以分为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炭化作用。
3、化石可以根据其保存特点,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四类。
4、古生物学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古生物学的研究,对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阐明生物界的发展史、充实生物进化理论、解决地层时代划分和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和指导找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生物地层对比的理论依据是生物层序律。
6、豫西地区石炭系上统本溪组赋存的主要矿产资源是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其中也赋存有陶瓷粘土矿。
7、豫西地区太华岩群中的沉积变质铁矿的工业类型是鞍山式铁矿,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
8、板块边界的直接证据是地缝合线。
沿地缝合线线断续分布有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深断裂等特殊的地质记录。
9、古生界自下而上可分为寒武系、自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均属年代地层单位。
10、根据四射珊瑚纵列构造、横列构造及轴部构造组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单带型、双带型、三带型和泡沫型四种构造类型。
其中三带型四射珊瑚地史分布为自留纪至泥盆纪。
11、乳房贝Acrothele,属无绞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生物地史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古生物学部分一、填空1、石化作用的方式有充填作用、交替作用,升馏碳化作用三种方式。
2、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和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和由海洋到陆地、空中。
4、生物进化的特征为:进步性阶段性不可逆性和适应性。
5、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趋同、趋异和并行6、判断几个物种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标志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7、就控制物种形成的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的方向。
9、就物种的绝灭方式而言,类人猿的绝灭属于背景绝灭,,恐龙的绝灭属于集群绝灭。
10、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有游泳、浮游和底栖11、树形笔石的生存时代中寒武世至早石炭世12、有孔虫的分类地位是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目13、构造分析法中,升降运动的分析标志是水深、沉积厚度和平行不整合;褶皱运动的分析标志是角度不整。
14、“虫筳”的分类地位: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目“虫筳”亚目15、依据“虫筳”的轴率可以将其分为:短轴型、等轴型和长轴型16、“虫筳”的繁盛时代是:C、P17、腔肠动物的体形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18、珊瑚的横向构造包括:横板、鳞板和泡沫板。
19、按照四射珊瑚骨骼的组合类型可以将其分为:单带型、双带型、三带型和泡沫型。
21、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包括:连接孔、连接管和连接板。
22、在二叠纪末期绝灭的生物包括虫筳、横板珊瑚、四射珊瑚和三叶虫等。
23、虫筳的旋壁的微细构造的类型有原始层、致密层、疏松层、透明层和蜂巢层。
24、三叶虫头鞍的演化趋势是由前窄后宽到前宽后窄,头鞍沟的演化趋势是由多到少。
25、根据三叶虫头甲和尾甲的相对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小尾型、异尾型、等尾型和大尾型。
按上述分类莱得利基虫属于小尾型。
26、三叶虫生活在浅海环境中,是寒武纪、奥陶纪时期的标准化石。
鹦鹉螺27、筳生活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中,是石炭纪、二叠纪时期的标准化石。
28、腕足类的铰齿在腹壳上,铰窝在背壳上。
腕足动物的化石的侧视图可观察到壳体的凸度,其凹凸程度一般可分为双凸、平凸、凹凸、凸凹、双曲。
29、树形笔石的生活方式主要为固着底栖,正笔石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漂浮。
30、从脊椎动物来讲,泥盆纪是_鱼类_的时代;石炭一二叠纪两栖类的时代;中生代是爬行类时代;新生代被称为哺乳动物和鸟类时代。
31、就植物而言,中生代是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是被子植物时代。
32、利用古生物化石可以把不同时期的岩石区分开来,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时代相同_,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的化石不同。
33、蜓类旋壁的构造类型:单层式、双层式、三层式、四层式。
34、鹦鹉螺类体管类型-有无颈式、直短颈式、亚直短颈式、全颈式和弯短颈式五种。
35、双壳类的闭壳肌有三种类型,是同柱型、异柱型、单柱型。
36、生物分区的两大控制因素是温度和地理隔离。
二、名词12、趋异:生物在其进化的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或地理条件而发生物种分化,由一个种分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这种分化的过程叫做分歧或趋异。
13、适应辐射:如果某一类群的趋异不是两个方向,而是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发展,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条件,这种多方向的趋异就叫做适应辐射。
14、适应趋同:15、生物群落:16、诶地卡拉、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1、变态现象: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形态2、鳞板:位于珊瑚体边缘隔壁之间上拱而又相互叠复的鱼鳞状小板称为鳞板。
3、不完整横板:上下横板交错或有分化,不能直接穿越中心到达另一侧4、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地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5、指相化石: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
6、生长节律:生物生活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生物的生理和形态的周期变化现象7、标准化石:分布广、演化快、特征明显、延续时间短8相关律:生物身体的各部分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环境条件的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9、重演律:生物在个体发育的早期体现其祖先的特征,然后才体现其本身较进步的特征。
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重演。
10、世代交替:在有孔虫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11、叠层石:是一类特殊的纹层状生物沉积构造,它是生物作用和无机沉积作用的共同产物。
三、填图1 2 43五、问答1其形成的化石的特征?1) 生物本身的条件:需要有能够保存下来的硬体,以矿质硬体为佳。
软体不利于保存。
(2)埋藏条件需要有利的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他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3)时间因素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生物进行石化作用过程。
(4)成岩作用的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保存条件。
形成变质实体化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a充填作用-生物硬体内部的各种空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充填的一种作用。
能使硬体变得更加致密。
这种石化作用没有改变生物体原来的组织结构,但增加了重量和成分。
b交代作用(交替作用)-生物硬体被埋藏后,不断被地下水所溶解,同时又被地下水所携带的矿物质所交代。
这种石化作用保持了生物硬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构造(有时可以以分子进行交代,因此可以看清其细胞结构),但它改变了生物硬体的成分。
c升溜作用- 生物体中的有机质中的易挥发成分(氧、氢、氮)在地下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往往易挥发逃逸,留下比较稳定的炭质形成薄膜。
2、“筳”的演化趋势及阶段性?演化趋势大小:小—大形态:短轴—等轴—长轴旋壁:单层—三层—四层或具蜂巢层—具副隔壁隔壁:平直—褶皱旋脊:大—小演化的阶段性3、试比较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4、头足类的演化趋势?壳形:直-平选;壳饰:简单-复杂;隔壁颈:后伸-前伸;缝合线:鹦鹉螺式-无棱菊石式-棱菊石式-齿菊石式-菊石式5、比较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壳体的形态、结构差异?腕足动物双壳动物单瓣壳:两侧对称两侧不对称两瓣壳:大小不等大小相等壳定向:分背腹分左右对称面:垂直两壳结合面位于两壳结合面固着构造:肉茎孔足丝凹缺齿和窝:分别在不同壳上在同一壳上间列7、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1)菌类、藻类阶段:太古代——志留纪,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2)裸蕨植物阶段:志留纪末期——中泥盆世,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植物开始登陆,开始出现了茎、叶的分化,出现维管束,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3)蕨类植物阶段: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受精作用离不开水(4)裸子植物阶段:晚二叠世——早白垩世,对水的依赖性减弱(5)被子植物阶段:晚白垩世至今,最高等的植物8、生物分类命名原则?种级分类单位的命名的原则(1) 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来命名。
(2) 从门至科级,都采用单名法,用正体字书写或印刷,第一字母大写。
(3) 属的命名采用单名法,属名用斜体字来书写和印刷,第一个字母大写。
(4) 种名采用双名法,由本身的种名和它所从属的属名两个名字一起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用斜体字书写和印刷,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用小写。
(5)亚种采用三名法,即属名+种名+亚种名,三个词均用斜体字,属名第1个字母大写,种名、亚种名第1个字母小写(6)优先律(①生物学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应以符合国际生物命名法则的最早刊出名称为准,后来提出的名称(同一类生物)应作为同义名而废除。
②必须附上命名者的姓氏和日期。
③分类单元的命名需要用两国文字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二地史学部分一、填空1.地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和三大方面地层学沉积古地理学历史大地构造学2.岩石地层单位可以分为、、和四级,其中为最基本的单位。
群组段层组3.全球岩石圈板块可以划分为:、、、、、。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板块4.依据地壳是否发生俯冲和消减,大陆边缘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前者如,后者如。
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太平洋两侧大陆边缘大西洋两侧大陆边缘5.地层与岩层相比,除了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之外,还具有的含义时间顺序6.古板块边界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等方面。
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7.我国古太古界~新太古界的分布主要局限于地区。
华北8.华北地区古太古代~新太古代是形成、发育的时期,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层为群。
原始硅铝质陆壳(陆核)迁西群9.伊迪卡拉裸露动物群出现于时期。
晚震旦世10.纪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寒武纪11.奥陶纪最重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包括、和等。
笔石三叶虫鹦鹉螺12.华南地区奥陶纪自西向东,分为类型的扬子区,相对类型的江南区和东南区,海域性质自西向东表现为。
稳定活动陆棚陆表海→边缘海→岛弧海13.加里东构造阶段,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对接,洋关闭,形成大陆。
古大西洋劳俄14.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北、塔里木板块与扬子板块以洋相隔古秦岭洋15.泥盆纪生物界发生重大变化,出现陆生植物,淡水鱼繁盛,泥盆纪又被称为时代。
鱼类16.泥盆纪我国塔里木-华北板块区大部分处于状态。
剥蚀17.古生代期间,自时期至时期,华北地台一直处于剥蚀状态。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开始缓慢沉降,普遍接受相沉积晚奥陶世早石炭世海陆交互18.被称为两栖类的时代。
石炭纪19.从植物分区来看,华夏、欧美区属区,以繁盛为代表。
热带植物石松、节蕨、科达20.二叠纪末期绝灭的生物包括:、、和等多种类型。
“虫筳”三叶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长身贝21.中国的三叠纪,呈现出以为界,南北的地理格局。
秦岭-大别山海陆22.后期至早期,全球大陆漂移汇集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巨大的联合大陆(泛大陆),泛大陆周围为泛大洋。
二叠纪三叠纪23.印支运动后,中国大陆主体处于陆地环境,以为界的南北的地理格局结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以为界的东西差异开始显现。
昆仑-秦岭海陆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24.燕山运动发生于侏罗纪、时代,蓟县运动发生在时代。
白垩纪、元古代末期25.中三叠世晚期,由于运动的影响,华南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海退,人称大海退。
印支、拉丁期26.典型的以河流为主形成的三角洲在平面上呈___________,由陆向海分为____ __ ___、____ ____和_____ ______三部分。
鸟足状、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27.侏罗纪被称为的时代、时代、时代。
“裸子植物的时代”“爬行类时代” “菊石的时代”28.恐龙绝灭于时期白垩纪末期29.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多次生物绝灭事件,三次较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分别发生于、和期,这些时期都处于太阳系G值曲线的特征点时刻泥盆纪晚期二叠末期白垩末期30.石炭纪-二叠纪全球古植物大致可分为三个大区,它们是、和。
安加拉区、欧美-华夏区、冈瓦纳区二、名词解释1.地层叠覆律地层在未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其形成的地质年代总是下老上新2.沉积相的概念沉积相是指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总和,包括沉积环境和物质记录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