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设计教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2. 掌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宗旨和目标。
3.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环球意识,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内容1.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述。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与目标。
3.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保障措施和实现路径。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告诉学生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重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述教师讲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并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与目标:教师讲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和目标,促进学生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
3.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教师讲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学生一起深入探讨它可以为当代社会带来的积极变革。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保障措施和实现路径:教师讲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保障措施和实现路径,探索如何从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多个角度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第三步:课堂互动和探讨1. 班内小组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意义,汇报各小组的认识和思考结果。
2. 环球视野展示:学生选择一个不同国家,介绍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让全班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和不同国家的人民在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步:课后作业1. 学生分析在个人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和目标。
2. 各小组针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撰写一份建议报告,总结各种现有的警示体系,以及可能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四、教学评价1.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和发言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框谋求互利共赢》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框谋求互利共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主题。
本课的主题是“谋求互利共赢”,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及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因和做法,以及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国际事务和合作共赢的实践案例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引导来建立正确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因和做法,知道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培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因和做法,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2.难点: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合作共赢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际事务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合作共赢的含义。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国际事务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秉持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国际事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深层次的理论知识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我国秉持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分析和认识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秉持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分析和认识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引发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秉持的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和重要性。
4.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分析和认识问题。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设计(2)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相互依存,要共同应对各种问题,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图表,以及深入浅出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内涵和途径。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世界观念和合作意识,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还较为肤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现状,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内涵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合作意识,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内涵和途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图片和图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行动导向法: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图表,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方案。
3.准备拓展资料,如相关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图片和图表,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互利共赢是实现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手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处理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对于互利共赢的深层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理解互利共赢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操练,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认识到互利共赢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互利共赢的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教学法: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实践的材料和工具,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互利共赢的含义和实际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理解互利共赢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模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互利共赢的过程,掌握互利共赢的方法和技巧。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推动和平与发展【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积极的心态去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初步培养学生树立和平与发展的意识。
2.能力:(1)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战争带来的影响;(2)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
3.知识:(1)明确和平来之不易,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2)知道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
【教学重点】(1)推动和平与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树立和平与发展的意识。
(2)了解和感受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千百年来,不同肤色、族群的人们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先进,从野蛮走向文明。
在发展的过租中,人类遇到过各种闲难、挫折,甚至灾难,但从未停止携手共进的脚步;人类之间有过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但从未放弃对和平的追求。
人类的命运彼此相依,未来需要共同守望。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推动和平与发展”。
二、新课讲授(一)维护世界和平1.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对和平的生活习以为常。
但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重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愈合。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共有五十多个国家参与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正是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奋战下,反法西斯战争最终采取得胜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看到战火后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看到人们在战争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也看到核武器的使用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深深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追求和平日益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课时推动和平与发展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道德修养:认识战争的危害和影响和平的因素,理解和平的重要性。
3.法治观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而奋斗。
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5.责任意识:认识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式;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国际上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图片导入: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图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案提示:爱好和平、寻求合作、推动发展、反对战争等。
教师:图片表达了人们追求和平、合作与发展的主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动和平与发展”。
二、探究新知(一)维护世界和平教师: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对和平的生活习以为常。
但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忘却的伤痛。
1.活动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材P17上面“探究与分享”。
材料二:课件展示图文材料。
教师提问: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战争的惨痛代价带给人类哪些警示。
答案提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和灾难将永远不会在人类的记忆中消失,战争给人类留下的精神创伤将永远不能被忘记,人们更加厌恶战争,感受到和平的可贵。
阅读教材P18正文第三自然段,回答:当前威胁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答案提示:局部战争与冲突、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
教师总结“当前威胁和平的因素”,并予以针对性解释和说明。
教师总结:(为什么要维护世界和平?)①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忘却的伤痛。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③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2课时 谋求互利共赢》教学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谋求互利共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二课,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谋求互利共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全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学会从合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全球问题的方案。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真实,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他们对全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解决全球问题,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学生对于合作、共赢的理念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全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掌握谋求互利共赢的方法和策略。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从合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全球问题的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球问题的严重性,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的方法和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合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全球问题的方案。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全球问题的严重性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共赢的理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新闻报道、文章等。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全球问题的图片,如气候变化、贫困、疾病等,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贫困地区的饥饿问题等,让学生了解全球问题的严重性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设计教案
本文讲述了推动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在历史上,人类经历了许多战争和灾难,但从未放弃对和平的追求。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共同守望。
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平衡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国际视野来了解战争的影响,并提高媒介素养,以积极适应当今社会。
我们要树立和平与发展的意识,落实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和平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1.全球性问题的认识与应对措施;
2.互利共赢、共同命运的意识培养。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树立互利共赢、关心共同命运的意识;
2.如何让学生了解全球性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些全球性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提问:你们知道现在世界上存在哪些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二、讲授新课
1.解释全球性问题的概念,并列举一些典型的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贫困、恐怖主义等。
2.讲解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措施,包括国际合作、技术创新、政策引导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4.培养互利共赢、关心共同命运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全球性问题是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共担责任的。
三、巩固练
1.分组讨论,就某一全球性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并汇报讨论结果。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互利共赢、关心共同命运的意识。
四、课堂总结
1.总结全球性问题的概念和影响;
2.强调互利共赢、关心共同命运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中来。
面对全球性问题,我们需要共同行动,共担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性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恐怖主义、贫困等,这些问题跨越国界,影响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需要树立共同利益观,加强合作,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兼顾他国合理需要,注重人类长远利益,关注人类共同命运。
众多国际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为国际间开展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力求用国际规范约束各国行为,通过对话、谈判、协商等方式促使各国达成共识,督促各国为实现人类的共同目标采取一致的行动。
中国首倡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
这一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被写入多个XXX决议。
我们需要关心共同命运,了解和感受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懂得应对措施。
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人类社会还面临着诸如贫困、疾病、战争等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共同行动,共担责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这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还需要个人的积极参与。
只有通过相互信任和合作,才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不仅能让我们善待自己,还能让我们关注他人的命运,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增进包容与合作。
我们应该把关注他人的命运作为自己的责任,关注生命中共同的渴望,为人类和谐共处付出努力。
我们需要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培养全球意识,关心人类共同利益,了解国际社会,关注世界的需求。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探究与分享:
1)2011年以来,中东、北非的难民潮牵动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民众颠沛流离。
教师出示对应视频,学生看完后思考:难民的遭遇为什么能引发人们深深的同情和思考?
难民的遭遇能引发人们深深的同情和思考,是因为他们面临着生命的危险,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生活异常艰苦。
这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让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应该为他人的命运负责。
2)关心人类命运,不仅要有关注国际事务的意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培养相应的能力。
你觉得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和技能呢?
为了关心人类命运,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这包括了解国际事务的基本知识,研究外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惯,以及培养全球化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只有通过这些方法和技能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关心人类命运,为人类和谐共处做出贡献。
作业布置】
1.阅读教材中的拓展空间,完成对应题。
2.把自己今天所学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编写知识框架进行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