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们分别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解释经济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和政策建议。产业经济学主要关注产业的组织结构、市场竞争和产业政策等问题,而区域经济学则侧重于地域差异、区域发展和区域政策等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关系,

并分析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与市场竞争的学科,通过分析产业内部

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效果等因素,揭示了产业经营的规律和

问题。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市场结构理论、产业集中度测度方法、企业行为理论等。

市场结构理论认为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市场

竞争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和寡头垄断等不同市场结

构类型。产业集中度测度方法则通过计算市场份额和企业数量等指标,量化描述了市场竞争程度。企业行为理论则探讨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

的策略选择和效果,并着重分析了定价、营销和创新等行为对企业绩

效的影响。

二、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域差异和区域发展问题的学科,通过分析不同

地域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区域政策等因素,揭示了地域差异和区

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地域差异理论、区

域发展理论和区域政策理论等。

地域差异理论认为地域内部的资源分布、自然条件和人口等因素是

导致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禀赋论、交通成本理论和人口迁

移理论等。区域发展理论则探讨了地域内部经济活动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着重分析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等问题。区域政策理论则研究了

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和政策工具,包括区域补贴、产业园区和农

村振兴等政策措施。

三、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学科领域,但在实践中

二者紧密相关。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而区域经济学则关注地域差异和区域发展问题。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成

果可以为区域经济学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而区域经济学的实证

分析则可以验证和完善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模型。

例如,产业经济学的市场结构理论可以帮助区域经济学解释不同地

区产业集中度的差异,比如为什么某些地区有较高的产业集群效应和

竞争力。同时,区域经济学的地域差异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也可以为

产业经济学提供案例和实证分析的依据,比如从地域差异的视角来探

讨某个特定产业的发展路径和影响因素。

此外,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也具有交叉

和互补性。比如,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链分析和价值链分析可以为区

域经济学提供产业发展和价值创造的视角,而区域经济学中的空间计

量模型和GIS技术等则可以为产业经济学提供区域差异和空间效应的分析方法。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深入研究和交流,可以更好地揭示经济现象和问题的本质,提出更准确和有效的政策建议,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因此,进一步加强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交叉和融合,将为经济学研究和实践带来更大的收益和影响力。

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们分别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解释经济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和政策建议。产业经济学主要关注产业的组织结构、市场竞争和产业政策等问题,而区域经济学则侧重于地域差异、区域发展和区域政策等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关系, 并分析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与市场竞争的学科,通过分析产业内部 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效果等因素,揭示了产业经营的规律和 问题。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市场结构理论、产业集中度测度方法、企业行为理论等。 市场结构理论认为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市场 竞争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和寡头垄断等不同市场结 构类型。产业集中度测度方法则通过计算市场份额和企业数量等指标,量化描述了市场竞争程度。企业行为理论则探讨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 的策略选择和效果,并着重分析了定价、营销和创新等行为对企业绩 效的影响。 二、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域差异和区域发展问题的学科,通过分析不同 地域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区域政策等因素,揭示了地域差异和区

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地域差异理论、区 域发展理论和区域政策理论等。 地域差异理论认为地域内部的资源分布、自然条件和人口等因素是 导致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禀赋论、交通成本理论和人口迁 移理论等。区域发展理论则探讨了地域内部经济活动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着重分析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等问题。区域政策理论则研究了 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和政策工具,包括区域补贴、产业园区和农 村振兴等政策措施。 三、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学科领域,但在实践中 二者紧密相关。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而区域经济学则关注地域差异和区域发展问题。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成 果可以为区域经济学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而区域经济学的实证 分析则可以验证和完善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模型。 例如,产业经济学的市场结构理论可以帮助区域经济学解释不同地 区产业集中度的差异,比如为什么某些地区有较高的产业集群效应和 竞争力。同时,区域经济学的地域差异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也可以为 产业经济学提供案例和实证分析的依据,比如从地域差异的视角来探 讨某个特定产业的发展路径和影响因素。 此外,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也具有交叉 和互补性。比如,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链分析和价值链分析可以为区 域经济学提供产业发展和价值创造的视角,而区域经济学中的空间计

区域经济学考试重点

区域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区域 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可大可小.视研究的问题与规划的目的决定一个区域的范围与所要探讨的区域问题. 2、经济区域 从研究经济活动出发,对地理空间的范围划定.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经常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三大类:全国国土,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以及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3、经济区域形成的原因 1自然禀赋差异即要素分布的非均衡性.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3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4创新能力的集中性. 5产品和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4、区域经济学 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5、区域开发

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区域开发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观行为. 6、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 1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发展. 2研究区际关系,经济分工与协作. 3区域经济政策. 7、区位理论的初期研究 区域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母体是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主要发源在20世纪初的德国.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运输区位论. 8、农业区位论 杜能认为,影响农业布局,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即特定农场或地块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在证明这些论点的过程中,杜能提出了着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 其理论的假设为:1假定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孤立于世界之外,四周为荒地的孤立国.其中心有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是唯一的,必须供应全境一切工业产品,而城市的食品则完全依赖四周的土地;2假设孤立国内各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完全相同;3假设孤立国内各地交通条件完全一致,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运费同运输距离成正比;4农业生产以取得最大现金收益为目的,农产品价格、劳动者工资和利息固定不变. 从这些假定出发,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P,而利润是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与运费T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数学表达式为:P=V-E+T 尽管杜能理论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忽视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没有研究其它产业的布局,但其贡献是不朽的.他因第一个研究区位问题而被尊为区位论,也就是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9、工业区位论

区域经济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导论 1 区分经济区域和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初步形成的标志:1956年胡弗《区域经济学导论》 (1)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空间:经济区域。(强调空间) ①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多为具有相对完善的点、线、面结构的功能区。如:地域生产综合体、行政—经济区、 核心—边缘区,通常为异质区。 ②人们出于研究的目的划分的经济区域,通常属于同质区。 (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区域经济。(强调经济活动) ①区域经济指的是特定的经济区域及其相互之间经济活动。 ②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或国际经济的组成部分。 ¥ ③在通常情况下,区域经济并不具有宏观经济的基本属性。 ④国家尺度以下的地方经济,以及城市经济都可以被看作是区域经济。 ⑤在中国,区域经济往往还特指行政区经济。 2 经济区域的特点。 (1)、有限的空间。(2)、往往包括在一个国家的疆域内。(3)、经济上完整。(4)、在经济系统中具备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3 古典区位论的缺陷。 (1)假设前提是完全竞争 (2)部门最优与整体最优往往不一致 ¥ (3)自由竞争下的自由放任往往导致区际间不平衡 (4)研究方法局部均衡,静态 (5)单纯考虑纯粹的经济因素,忽略了创新环境、制度变迁、不确定的政治因素、社会文化背景等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区域早期区位论:重商主义贸易观 古典贸易与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斯密) 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 古典的区域经济学时期——古典的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 市场区位论中心地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的发展: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 的研究 … 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作出接近区域实际的、可具有 应用型的区域模型 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 区位与区位决策的含义。 (1)区位:指可以供(经济)活动选择的位置或者是(经济)活动位置的确定过程。 区位通常指经济活动出现的最有利的有限空间范围。(特定空间,寻找最优空间过程) (2)区位决策:人类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不得不为自身或所代表的机构(企业、社团、政府等)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在这些选择之中,凡是要涉及到地点、距离、范围等区位因素的,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称作为区位决策。 2 区位决策的主体和区位决策主体的决策范围。 (1)厂商——在其市场区域范围内。(2) 居民——在有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3) 政府——在其行政管辖界限内。 ; 3 厂商的区位决策(厂商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区位决策) (1)草根企业(Grass-roots Enterprises):是指那些经营活动集中在它们的起源地、主要面向本地市场的小型厂商。 草根企业建立的最直接基础,是它们在自己的诞生地能够支配一定数量的经济要素、特别是包括自然资源和土地等不动产在内的不可移动的经济要素,并且在它们可以达到的市场范围内存在着对其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关注社会关系,不注重成本) (2)独立工厂:仅在一地拥有生产工厂,但产品的销售可能远在本地区之外。在工厂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地点建立相应的营业机构(技术支持、产品销售和消费者服务机构),则正是厂商更好地接近市场、增加跨地区营收的重要手段。营业机构通常会被布局在各个市场区域的中心位置。(一地生产,多地销售)

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

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不同的阶梯上,高收入地区处于高梯度,低收入地区处于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还有几个中间梯度。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间上的转移,高梯度地区首先应用新技术,先发展一步,而后随时间推移,逐步有序的从高梯度地区向处于二级、三级的低梯度地区推移。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移加快,区域间差距可以逐步缩小,最终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基础上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例如,纺织、钢铁、造船等行业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都曾经是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部门,在产业革命中起到了先锋作用,但现在已经成了衰退部门。一般说来,当一个部门处在创新和发展阶段之间,它是兴旺部门,处在发展和成熟阶段之间是停滞部门,处在成熟和衰老阶段之间的是衰退部门。 区域经济学者把生命循环阶段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创造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主要论点有: 1、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而后者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专业化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则不但它经济发展势力雄厚,而且说明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然可以保持发展的势头,这种地区就被列入高梯度地区。如果一个地区的主导专业化部门都是由处于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则地区经济必然会呈现出增长缓慢、失业率上升、人均收入下降等现象,或者已经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这种地区就处于低梯度地区。 2、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照顺序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扩展和大范围扩展两种形式。局部范围的扩展指的是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照距离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邻近城市转移。大范围的扩展则是指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的向广大地区扩展。这是决定转移的方向就不是距离的远近,而是接受新事物能力的差距,处在第二梯度上的城市接受并消化来自第一梯度的创新产业部门和产品,以后随着产品生命的成熟和衰老,它们的生产再顺序向第三梯度、第四梯度上的城市转移,甚至进一步向乡镇、农村转移。 之所以发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是由种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与生产布局的内在因素决定的。 1、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一般都布局在处于高梯度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主要原因在于:大城市有信息优势。大城市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种种信息汇集与传播的中心。在这里可以全面了解到市场动态、消费者心理、产品需求信息、科技发展信息等等。市场信息与科技信息的结合会给有志于发展创造的人输入种种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产生创新的源泉。 大城市有科研优势。大城市集中了大量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图书馆、资料馆,同时也是各方面的人才荟萃之地,给研究和发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大城市有产业聚集优势。大城市可以依靠聚集经济效益来推动与加速发明创造、研究与发展的进程,节约所需投资。我们拿纽约的时装业为例说明这个问题。纽约是世界时装业的中心,这里有专门的服装设计工作室、有剪裁缝纫厂、服饰加工厂、刺绣厂、纽扣厂、拉链缝纫厂、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区域经济学 1、区域:“区域”是由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等因素共同形成的地球上的一个特定范围,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差异性,特别是自然赋存的不均匀。 2、空间:经济活动中的“空间”,是经济变量、经济现象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存在形式和客观实体,它以分布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相互作用为特征,不仅是事物的“容器”,而且是区域发展状态的“指示器”。 3、区域经济: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4、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5、区域经济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区域经济”的定义: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2)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经济资源分布的差异性;②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③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④经济系统的一定完整性。 6、区域经济学的科学定义及其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它的基本内涵是: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经济发展;第二,它的研究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第三,它的研究要以国家宏观调控和总体战略为指导;第四,它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联系实际) 1)“部分先富”论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部分先富”的战略思考:①改革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②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③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共同富裕”论伟大构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内涵: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应当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②共同富裕不是也不可能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部分先富是最终达到共同

区域经济学

一、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主要分支,也是当今经济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科技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创新机制及其模式、科技工业园区的辐射与扩展功能及其相应的理论都应纳入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几种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定义区域经济学的。这种观点的基本出发点是强调经济学家长期视而不见的空间维 第二种观点是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罗列。 第三种观点是把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区域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第四种观点:区域经济学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 二、主要任务 考察决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过程,进而描述、阐明和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动趋势,揭示资源的空间配置过程和经济主体的空间经济活动规律。 二、所谓区位,即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志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在经济空间系统中,区位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在一定的经济系统中,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性、资源空间布局的非均匀性和分工与交易的地域性等特征,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市场约束、成本约束、技术约束,从而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区位更多地强调由空间位置所标志的经济利益差别。 在区域经济学中,为了具体说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经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离自然资源供给源的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况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 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 (1)地区性投入:具体是指存在于某一区位、难以从他出移入的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 (2)地区性需求:该区位上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 (3)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该区位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情况 (4)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的净收入情况 区域分为三类 (1)均质区域,即某一区域内各变量的一致性最大,而区际分异也最大 (2)极化区域,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域增长极(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带动单位)的相互关联而相互依存 (3)计划区域,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他为一定的管理目的而创造,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地区

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了当前经济研究的热点话题。产业经济学关注的是不同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其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而区域经济发展则研究了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和发展水平。 一、产业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链、产业集聚等方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的结构和布局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可以改变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优化和改变不同产业的比重和配置,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变化。在现代经济中,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则面临转型和升级的挑战。因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可以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 产业链建设 产业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销售环节所组成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建设完善的产业链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区域内不同产业环节的相互依存和密切配合,产业链的形成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效益的提升。

3. 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多个相互关联的产业在空间上的密集集中。区域内的产业集聚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技术外部性效应,促进 创新和提高竞争力。通过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可以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要素流动,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产业经济学的启示 区域经济发展对产业经济学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不同地区的 经济差异和发展水平反映了地区间的资源禀赋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 因此,在进行产业经济学研究和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 几点: 1. 地区间的优势互补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形成了各自的经济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区间可以通过互补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共 享和优势的互补,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发展是指在地区内不同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助关系。通 过产业的密切合作和协同,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注重产业间的协同 效应,积极推动不同产业间的合作和发展。 3. 政府的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卷面安排:1、填空(10)2、名词解释5-6 3、简答题3-4 4、计算题5、论述题 第一章导论 1、区域】: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区域的经济学概念】: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3、区域的内涵 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也是有限的空间范围。 2)区域一般来说包括于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内(有时可能相等),中央政府对它拥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控制权,或中央政府的代表代理中央政府行驶控制权。3)区域在经济上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地区。具有比较完整的经济结构,能独立的组织与其他区域的经济联系。 4)任一区域在全国或更高一级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4、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 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2)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3)创新能力的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 4)商品和劳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5、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区域结构、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区际分工和联系、区域地理结构及组成单元、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结构是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去也内任何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到区域的任何部分。(待补充) 第二章经济活动的区位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区位】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经济区为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经典理论: 1、古典区位论 18世纪,欧洲古典经济学家,如康提隆、斯密、毕什等探讨并论述过运费、距离、运输等对工业分布的影响。特点:从单一的企业或中心出发,研究成本和运费的最低化 2、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就业

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就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地理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两个学科的发展也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从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其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就业前景和趋势。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地理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并在政策制定上提供参考。在就业市场上,区域经济学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研究、分析和预测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他们可以从事地区经济规划、市场调研、投资分析等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导。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并在政策制定上提供参考。在就业市场上,产业经济学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研究、分析和预测产业发展的趋势,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他们可以从事产业发展规划、市场竞争分析、产业政策制定等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导。

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对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专业人才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预测趋势,并提供相应的战略建议。他们可以从事市场调研、投资分析、战略规划等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就业前景和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越来越重视。因此,具备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背景的人才在国际化企业中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他们可以通过研究和分析国际市场的特点和趋势,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支持和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工具和方法。这也为相关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更精准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决策支持。 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地理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学科,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专业人才可以通过研究、分析和预测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趋势,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和战略指导。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专业人才也将在国内外就业市场上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

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产业政策,简单来说,是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等不同层面的政 策手段,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发展某些特定的产业和技术领域。其目的是促进整个国家或某个特定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以及增加该地区的附加值和发展动力。而区域经济是指国家或地 区内由政治、经济和地理因素等影响形成的具有不同地域特色、 区别和比较优势的经济体,包括了城市和乡村、连片、客家等不 同类型的地区。 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产 业政策,可以刺激或改变特定行业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从而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而区域经济的不同类型、比 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等,也能够影响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方向和偏好。因此,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的研究和实践, 需要融合多学科、跨领域和综合的视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需求和政府政策环境。 在实践层面上,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的关系有着多种方式的表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政府在特定地区和某些产业领域,采取 一系列经济规划、财政激励、税收优惠、技术支持、人才引进等 措施,促进特定产业和地区的快速发展和互动。例如,中国在绿

色经济、新能源、高端制造、互联网+等领域,多次提出和实施了精准扶持和重点布局的政策,以推动全国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在这些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除了政府部门之外,企业、学术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参与和共同推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然而,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并非简单可控的线性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它涉及到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等多个主体,以及宏观经济周期、战略竞争、政策协调、创新环境等多个因素。因此,在制定与实施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参与主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以避免出现资金浪费、市场错位、产能过剩等风险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合作: 一是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和交流。传统意义上,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的研究,往往被认为是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学科的范畴。然而,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和社会环境下,影响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因此,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和发展的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区域发展方式等内容。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实践中对于地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学的发 展历程相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地区经济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理论研究主要是所谓的地理经济学,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探讨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区域经济的内在机制。实证分析则是通过收集地区经济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些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论。 区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地区经 济发展存在差异,这是因为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条件、产业特点、区位优势等因素所致。如何调整这些差异,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和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区域经济学研究了产业集聚、区位选择、区域政策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相关理论和方法。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产业集聚 是指一些相关的产业在某个地区集中发展。产业集聚可以带来诸如规模经济、学习效应等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因此,研究产业集聚对于制定产业政策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区位选择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地理位置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合理的区位选择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更好的资源配置和更低的运营成本。因此,区位选择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区域政策是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制定和实施区域政策,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不同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区域政策可以包括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通过激励或限制来引导地区经济的发展。 总之,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经济结构、产业集聚、区位选择和区域政策等内容。区域经济学为地方经济政策制定和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区域与 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计划表

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应修满总学分:50学分(必修课36学分,选修课14学分)

1.第一外语为非英语者,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语;第一外语为英语者,第二外语可以免修。 2.学院定期组织前沿讲座,并计参加次数,其他讲座不计学分。 3.对于硕士阶段非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若干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4.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应由导师主持,学院研究生科协助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参加。导师根据报告及提纲的水平给予成绩(合格或不合格)。 5.学位课中的可选课程,除按规定要求选择作为学位课外,其他课程也可计学分,但按照选修课处理。备注:公共课及基础课开课时间以当年开课目录为准。 人大020205产业经济学2009 招生目录802-经济学综合复试备注复试笔试科目产业经济理论与实务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东北大学020205产业经济学_01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02产业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03产业集群与企业竞争行为04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05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参考书目842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复试备注省重点学科 吉林大学020205产业经济学2009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5 人)01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02政府规制理论与政策④847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三版。《现代产业经济学》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复试备注复试科目:产业经济学 山东大学020205产业经济学2009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13 人)研究方向01 -- 消费经济与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02 -- 现代企业理论与产业组织03 -- 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理论与实践04 --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807 -- 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现代西方经济学》张东辉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配套习题《西方经济学习题集粹》张东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三版。产业经济学南开020202区域经济学2009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人) 研究方向01城市经济与管理02区域经济03房地产经济04空间经济05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06区域产业分析07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发展政策08区域理论与政策 09空间经济学10城市与房地产11东北亚经济④877经济学基础(微观、宏观经济学)参考书目经济学基础(微观、宏观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上、下册)魏埙等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4版。《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4版。《经济学》(上、下册)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卡尔·E·沃尔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就业

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就业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就业前景 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是当今经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两个重要分支。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对于深入研究区域特征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一、区域经济学就业前景 1. 政府部门 区域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政府部门中从事经济政策制定和规划管理工作。他们可以参与决策过程,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咨询和研究报告,帮助政府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2. 经济研究机构 各类经济研究机构对区域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毕业生可以在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工作,参与社会经济调查和研究项目,为国家和企业提供经济预测、分析和战略建议。 3. 地方发展部门 区域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地方发展部门中也有较多机会。他们可以从事地方经济规划和项目管理工作,推动地方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4. 教学科研机构

区域经济学的深入研究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指导。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高校教师或研究院所研究员等职位,培养和传承区域经济学的学术及实践经验。 二、产业经济学就业前景 1. 企业战略规划 产业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在企业中负责战略规划工作。他们可以借助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企业提供市场分析、竞争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 2. 金融机构 合理的产业配置和风险评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尤为重要。产业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事产业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为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专业的指导。 3. 咨询公司 咨询公司对于产业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较大。毕业生可以加入咨询公司,为客户提供产业分析、市场调研和战略规划等服务,帮助客户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4. 创业和投资 产业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创业和投资方面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们可以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创办自己的企业或参与创业投资,开创自己的事业。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产业布局

第五章:区域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是区域中的企业。企业在区域内部的空间分布,形成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又是区域结构空间的基础。所以,产业布局理论是区域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 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区位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成为区域的区位因素。所谓区位因素也就是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和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1.成本最低。区位选择要达到成本最低,首先考虑的是寻求运费的最低点。在一个市场和多个原料,燃料来源地的情况下,运费的最低点可以从区位三角形和区位多边形当中去寻找。其次是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因为劳动费对某些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影响,超过了运费的影响。因此,当劳动费的影响增大是,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的最低点,转向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 2 .市场份额最大。把占有市场作为生产的目的,区位选择为占有市场服务,是实现生产的利润最大的原则。廖什认为,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除了原材料运输费用等因素之外,市场因素,竞争因素,历史因素和政府作用等都十分重要。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产品的销售范围,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在企业之间划分市场范围。 3 .聚集效应。聚集是成本和市场两个因素的综合反映。所谓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在有些情况下,聚集所带来的效益要大于由于偏离运费最低点和劳动费最低点所增加的运费和劳动费。 二,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区域结构: 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2、区位论: 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 3、区域经济: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4、新区域经济观: 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第二章 1、经济区位 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经济区域 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区域经济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4、区域经济学 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第三章 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 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2、理论体系: 包括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等;以关税同盟理论为核心; 3、发展趋势及模式: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 1.由一体化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的模式;如:欧盟; 2.一体化覆盖的内容由少到多; 3.针对各国关注的共同的战略性资源或物资产品,为协调其生产和出口而建立单个商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欧佩克; 4.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相互经济、政治关系发展需要建立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西非国家共同体、南非发展共同体和东南非共同市场等; 5.地理位置上不相邻国家之间根据某种目的而建立一体化;如美国与中东国家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 6.单个国家间建立的双边经济一体化组织;如美国与约旦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等; 7.单个国家与一个国家集团之间建立一体化组织;如墨西哥与欧盟达成了FTA; 8.集团与集团之间签订一体化协定进行合并;如欧共体; 9.已有的一体化集团与一个国家形成一体化;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 10.地理范围上连接的国家不短扩展形成的一体化;如以美国为主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发展新趋势为: 1.出现了明显加速的趋势; 2.向双边化发展; 3.向纵深推进; 4.趋向复杂性和多样性; 5.空间概念淡化; 6.趋于开放性; 7.走向南北合作;

产业经济学7

二〇一四年毕业研究生名单(共2930人) 博士毕业生研究生(227人) 产业经济学11 钟小平林创伟孙鹏蒲惠荧赵子乐周圣强陈俊霖徐骏张捷邓江年张守哲 区域经济学3 杨再高彭薇贾善铭 金融学13 李权田晖林伟光何广延李翔黎海珊张超林叶建光苏柯黄锐刘志刚单美姣何淑兰 国际贸易学4 邓雪琴魏守道辛文邵骏 劳动经济学2 彭仁贤李艳 统计学2 王志坚黎中彦 数量经济学2 陈国汉钟世川 公司金融与投资2 吴刚熊家财 财政学 2 人 方元子杨柳 国际关系14 马立明陈莹王郑晨杨帆葛红亮陈建山宋敏锋张彦陈建志张诏友陈文意胡爱清刘燕玲王禹亭 文艺学14 易淑琼谢辉匡迎辉梁愿苏文健林铁陈日红林琳 赵雪梅温明明肖淳端庄东明陈慧汤琼 汉语言文字学6 刘晓晴李颖肖自辉焦红梅马恕凤肖荣钦

中国古代文学7 杨毅鸿方坚伟潘林杨骥王玫黄妍张琼 历史地理学2 付勇林诗维 专门史3 李民李峻杰李新华 中国古代史3 潘剑芬王海芳程佩 中国近现代史2 冯翠王静雅 新闻学7 郑宇丹陈文敏罗融融杨德建申启武彭柳吴维忠 国民经济学3 李向升于之倩蔡涛 管理科学与工程7 张颖敏崔雷谭立静吴东武官全龙洪宇翔林涛 会计学4 曾建新张利红张俭鄢波 企业管理15 林勇志李炜贺小格宋朝利張昭宜张书莲庆艳华杨国亮王兴秀杨春霞孙西堂赵守文黃正朗黄剑锋郝书池 旅游管理3 李卫飞易婷婷梁江川 技术经济及管理1 郑志柱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3 叶武东黄胜隆吴伟炯 财务管理8 周军兴陈维文钟秉盛梅雨钟子英李四海胡海波林眙靓 工程力学3

王波宋振华刘动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4 姚立军李仕萍韩玉琪王岫鑫 水生生物学5 陈学敏王彬李丽刘伟杰朱志明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3 吴陆生唐根云范小琴范存东袁晓环赵峰付晓艳牛莹芳陈智鹏喻波尤朋涛张莹阳小燕 生物材料与生物纳米技术2 闵翔赵名艳 细胞与组织工程2 郑楷陈伟 纳米化学与生物纳米材料3 赵要武曾庆慧陈文新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3 冯佳余小慧舒晓明闫雍容罗海李艳丁月彤周淑艳 叶东李跃进朱文立鄭仲悆张炜 妇产科学2 李平谢宝国 内科学7 吴穗晶黄卫杜岗黄建伟黄思敏葉文輝傅妹伢 外科学2人 黃馨霈蒙家興 眼科学2 刘小勇季青山 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学2 沈思孟宇 中西医结合基础2 于斌胡羽添 中西医结合临床4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区域产业经济分析

区域产业经济分析概论 刘秉镰、杜传忠等著

总序 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也逐步趋向深入。我国的区域经济学以区域发展、地区差异和区际关系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广泛借鉴国外相关学科及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门理论特色鲜明而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经济学学科。 与此同时,以企业和市场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产业经济学,凭借其理论分析的前沿性、研究方法的新颖性和现实应用的广泛性而业已发展成为一门国际公认的相对独立而体系完整的应用经济学学科,成为近年来国际以及国内经济学最活跃、最富成果的研究领域。 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根基日趋坚实、体系日趋完善的过程中,二者之间的交叉研究和理论融合也因社会实践的需要而萌生,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业的空间规划和结构优化,利用全球产业资源发展壮大本国产业,提升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从而促使产业经济学的研究突破各个单一国家的地区限制,把不同的国家作为相互独立的区域,在各个区域中进行产业资源配置,追求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空间配置效益的最大化。对一个国家内部而言,同样存在着特定区域的产业发展、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竞争力提升以及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及转移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及解决,既不能单纯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也不能单纯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而需要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理论,由此便形成了以区域产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区域产业经济理论。该理论是在借鉴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逻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介于二者之间、又与二者存在密切关联的新的经济理论分支。 南开大学兼有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区域经济学科还是“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南开大学的产业经济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形成相对稳定且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在交通物流产业、产业效率和产业组织等领域取得了较突出的研究成果。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两个学科具有的学科优势,为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