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护理专科及CCU安全质量目标

合集下载

心内科ccu年度工作计划

心内科ccu年度工作计划

心内科ccu年度工作计划一、概述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Coronary Care Unit)是医院重要的心脏病救治中心,负责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

本年度工作计划旨在进一步提高CCU的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

二、目标1. 提高CCU的床位使用率,确保患者及时得到重症监护。

2. 提高CCU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水平,增加抢救成功率。

3. 提升CCU的病情监测和护理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和感染风险。

三、具体计划1. 提高床位使用率(1)提高对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等急重症患者的入院救治速度,确保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尽早收治。

(2)优化CCU的床位管理,提高转科效率,避免床位空置或长期占用。

(3)加强CCU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及时对危重患者进行合理转科。

2. 提高诊断和治疗技术水平(1)组织专题讲座和培训,加强医护人员对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2)引进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仪器,提高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精度和治疗效果。

(3)加强研究,推动心脏病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3. 提升病情监测和护理水平(1)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提高观察和判断的准确性。

(2)改进病房内的护理环境,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3)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四、工作重点1. 心脏急重症的救治(1)制定快速反应流程,确保患者从入院到抢救的时间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加强与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的合作,提高对急重症患者的入院救治效果。

2. 临床技术的应用(1)加强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的解读,提高诊断准确性。

(2)推广介入治疗和介入手术技术,提高对心脏疾病的治疗效果。

3. 护理质量的提升(1)制定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加强患者护理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组织管理1. 健全CCU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心血管科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

(心血管科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

(心血管科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1. 目的为确保心血管科部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结合我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责任书。

2. 适用范围本责任书适用于心血管科部全体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

3. 管理目标3.1 质量管理目标1. 提高诊断准确率,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

4. 提高患者满意度。

3.2 安全管理目标1. 严格遵守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2. 加强医疗设备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加强药品管理,预防药源性疾病。

4. 加强传染病防控,防止交叉感染。

4. 责任划分4.1 科室负责人1. 负责心血管科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

2. 组织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 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安全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4.2 医务人员1. 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执行诊疗规范。

2.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医疗安全。

3. 积极参加医疗质量安全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4.3 管理人员1. 负责心血管科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2. 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3. 督促医务人员遵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4.4 相关部门1. 配合心血管科部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2. 及时提供相关资料,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数据准确。

3. 协助解决心血管科部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5. 考核与奖惩5.1 考核1. 定期对心血管科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2. 考核内容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3. 考核结果作为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5.2 奖惩1. 对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6. 培训与宣传1. 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安全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心内科ccu年度工作计划

心内科ccu年度工作计划

心内科ccu年度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心内科CCU(Coronary Care Unit,冠心病监护室)是一种为冠心病患者提供特殊监护和护理的专科病房,是心脏病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CCU主要负责冠心病急性期患者的抢救、护理和监护工作,是医院心内科的重要部门,对心脏急性事件病人的抢救和监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心内科CCU需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医护水平、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总体目标心内科CCU年度工作计划的总体目标是以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以患者安全和患者满意度为导向,全面提升CCU团队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切实保障冠心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使CCU成为患者信赖的医疗单位。

三、具体工作计划(一)技术水平提升1. 组织心内科CCU医护人员参加心血管急危重病护理培训和进修课程,提高护理水平和医疗技术。

2. 加强团队合作,建立抢救技术熟练、工作配合默契的抢救团队,提高心脏急症抢救成功率。

(二)患者安全保障1. 完善CCU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护理质量控制制度和患者用药监测制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程病情监测和护理,提高对患者的全程全方位护理级别。

(三)患者满意度提升1.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关怀,建立良好的患者服务态度和氛围。

2. 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吸取经验、改进不足,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

(四)科研与学术交流1. 组织心内科CCU医护人员参与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并进行科研成果分享和交流。

2. 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吸取国内外最新的心血管急症护理理念和技术,提升CCU 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人力资源和技术设备1. 加强CCU医护团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技术水平和护理能力。

2. 定期对CCU的抢救设备和监护设备进行检测和更新,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合理安排CCU人员的工作岗位,确保每个护士和医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最新icu十大安全目标-PPT文档

最新icu十大安全目标-PPT文档

1
2
3
4
5
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注射器上贴上标签、双人核对签名
.
2、在注射泵上用红色纸写上各管注射泵的药名、注速、续接时间
3、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防渗漏
4、高浓度的血管活性药物禁止从外周静脉输入
5、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变化
提高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安全
目标十:执行危重症监护单的使用
1.ICU应该使用监护表格进行护理记录。 2.护理记录要采用实时、焦点、动态记录的模式,不能再写小综述。 3.护理文件书写要准确、客观,突出专科特点,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观察要点。 结果评估:正确使用重症监护单
4.运送人员是有经验并受过相关训练,能在转运途中进行病情观察和及时救治。 5.确定运送携带的仪器及药品,如呼吸机、监护仪、呼吸囊、吸痰机、氧袋、急救药箱,确保其功能完好,运作正常。 结果标准:使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医嘱开出转科、送检查后
电话通知家属到院,告知转运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取得理解与配合
Here is your custom footer, This is Master Style
防范与减少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
1、凡转入ICU病者就必须进行压疮评估,启用《压疮风险评估单》
3、骨突部使用气垫,啫哩垫
5、出现压疮及时请压疮专科会诊并记录
.
2、上气垫、定时翻身
4、按要求定时评估,当皮肤发生变化时,及时评估,记录
导管
外周静脉
条件
结果判断
+
+
CRBSI
+
+
1、导管较外周报阳时间快120分 2、导管细菌浓度较外周高5倍

ICU患者护理十大安全目标

ICU患者护理十大安全目标

成人/综合IC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化(CRBSI)目标二提高患者管道安全目标三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目标四提高ICU护士执行抬高患者床头≥30°的依从性目标五提高危重病人约束安全目标六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安全性目标七严格执行手卫生目标八防范与减少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目标九提高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安全目标十执行危重症监护单的使用目标一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化(CRBSI)1.建立专业的静脉输液小组,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触摸、插入、更换或包扎血管内导管前、后,均要洗手或手消毒。

3.插管或更换导管的覆盖物时,均要戴手套。

4.用安尔碘对插管部位进行皮肤消毒,消毒后穿刺前要留足够长的时间使皮肤上的细菌被杀灭。

5.一般选用透明的、半渗透性的聚氨酯贴膜(3M贴膜)保护穿刺点。

如果覆盖膜变湿、松动,要及时更换。

出汗较多的患者、高温季节、穿刺点有出血或者渗出等情况,应该首选无菌纱布敷料,避免使用覆盖膜。

6.中心静脉导管通常不需常规更换,但一旦发生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

目标二提高患者管道安全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各种管道的目的、作用和保护方法,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2.各种管道固定必须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式,保证管道的放置处于安全位置。

3.各种管道必须有清晰的标识,注明管道的名称。

4.烦躁患者要做好手套式的约束,防止患者无意识地拔除管道。

特别烦躁的患者应报告医生,作好相应的处理。

5.护士定时巡视各种管道的接头连接是否紧密,保持管道通畅,固定合理、安全,并且每班要有记录。

目标三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1.评估危重症患者情况和转运的风险性,采取安全有效的转运方式和措施,使患者安全顺利转运到目的地。

2.转运前告知患者/家属转运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取得理解与配合。

CCU病房护理质量计划

CCU病房护理质量计划

CCU病房护理质量计划1. 引言CCU(冠心病监护室)是一种专门用于监护和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病房。

为了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制定和实施CCU病房护理质量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CCU病房护理质量计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

2. 目标CCU病房护理质量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安全、高效和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具体的目标包括:•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协作•优化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3. 内容CCU病房护理质量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护理标准制定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的护理标准以及CCU病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用于CCU病房的护理标准。

护理标准应包括患者入院评估、监护设备使用、药物管理、护理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护理质量的一致性。

3.2 护理培训与考核为CCU病房的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包括急救技能、心电图解读、药物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建立护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评估和知识考核,确保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3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协作,提供个体化的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服务。

通过教育,帮助患者了解他们的病情和治疗计划,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抑郁。

3.4 感染控制与安全管理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患者的安全。

同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药物管理、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患者发生医疗事故。

3.5 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建立护理质量评估系统,定期对CCU病房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质量指标监控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组织护士团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活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专科护理十大安全目标(2014)

专科护理十大安全目标(2014)

专科护理领域患者十大安全质量目标目录一、急诊护理专科二、危重症护理及ICU三、心血管护理及CCU四、助产及母婴保健专科五、新生儿专科学组六、手术室护理专科七、静脉治疗护理专科八、医院感染管理组九、骨科护理专科十、肿瘤护理专科十一、肾脏病(血透、腹透)护理专科十二、糖尿病护理专科十三、老年护理专科十四、中风护理专科十五、造口伤口护理专科十六、消供护理专科十七、教育专科十八、外科护理学组十九、精神专科工作坊二十、社区学组二十一、呼吸护理学组一、急诊护理安全质量目标(一)规范院前急救管理,提高院前急救的应急反应能力.1。

建立120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和运作流程。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大型事件现场医疗保障的管理和运作流程。

2.院前急救护士要求取得护士执业资格、从事急诊护理工作3年以上并取得护师及以上职称,经过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达到N2级以上,同时取得所在地区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资格证书。

3。

院前急救护士要求经过基础生命支持、创伤救援、常用急救技术等相关培训并考试合格。

4.救护车、急救仪器设备、物品及药品、人员要时刻准备,随时待命,保障急救物资100%完好备用,能够迅速移动和在不同环境下使用,能够满足院前急救需要。

5。

配置有效的通讯工具,能时刻保持与院前急救指挥中心、医院、其它院前急救单元、自身团队队员间、其它必要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6。

要有适当的防护物品,保障现场救援过程中的自身安全,尽可能避免受到现场环境的干扰和人身伤害.7.遵守当地政府和120院前急救指挥中心关于院前急救的相关规定。

(二)完善分诊系统,提高分诊准确率。

1。

有专门分诊区域和分诊所需的必要物品。

2。

分诊护士要求工作5年以上(其中急诊工作1年以上)、护师及以上职称,经过分诊岗位培训,核心能力达到N2级及以上。

3.建立分诊标准和分诊工作指引,有分诊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有分诊运作流程,且保障落实。

4。

做好分级分区的宣教、指引和标识.5。

ICU的十大安全目标

ICU的十大安全目标

综合ICU 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护理重点步骤:1.建立专业的静脉输液小组,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触摸,插入,更换或包扎血管内导管前、后,均要洗手或手消毒。

3.插管或更换导管的覆盖物时,均要带手套。

4.用安尔碘对插管进行皮肤消毒,消毒后穿刺前要留足够长的时间使皮肤上的细菌被杀灭。

5.一般选用透明的,半渗透性的聚氨酯贴膜(3M贴膜)保护穿刺点。

如果覆盖膜变湿、松动,要及时更换。

出汗多的患者、高温季节、穿刺点有出血或者渗出等情况,应该首选无菌纱布敷料,避免使用覆盖膜。

6.中心静脉导管通常不需要常规更换,但一旦发生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

结果标准:降低中心静脉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目标一: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更换覆盖膜、肝素帽流程:目标二:提高患者管道安全护理重点步骤: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各种管道的目的、作用和保护方法,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2.各种管道固定必须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式、保证管道的放置处于安全位置。

3.各种管道必须有清晰的标识,注明管道的名称。

4.烦躁患者要做好手套式的约束,防止或者无意识地拔管。

特别烦躁的患者应报告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

5.护士定时巡视各种管道的接头连接是否紧密,保持管道通畅,固定合理、安全,并且每班要有记录。

结果标准:各种管道固定安全,通畅有效。

目标二:提高患者管道安全目标三: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护理重点步骤:1.评估危重患者情况和转运的风险性,采取安全有效的转运方式和措施,使患者安全顺利转运到目的地。

2.转运前告知患者/家属转运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取得理解与配合。

3.确定转入科室是否做好迎接准备。

4.运送人员是有经验并受到相关训练,能在转运途中进行病情观察和及时抢救。

5.确定运送携带的仪器及药品,如呼吸机、监护仪、呼吸囊、吸痰机、氧袋、急救药箱,确保其功能完好,运作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护理专科及 CCU 安全质量目标1。

进行心电图知识的培训,护士能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描绘、测量方法,可判断及纠正心电图机的常见问题。

2。

掌握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3。

对于瞬间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心律失常应紧急电除颤,对除颤器的使用应反复训练,并以案例形式进行考核,确保人人过关。

4。

对于已发生过致命性心律失常或者有高发风险的病人,严密观察心电图,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

对于有潜在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在床边备用除颤机。

对于可能需要安置暂时起搏器的病人,要在床边备好暂时起搏器等相关物品。

6.需要紧急除颤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最先发现者最先实施除颤;离除颤器最近者最先实施除颤;对除颤器最熟悉者最先实施除颤。

7。

除颤仪必须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足够电量,用后即将补充用物及进行清洁整理;每天检查仪器设备功能及保养清洁,并记录在册。

8。

除颤仪有清晰明确的操作流程标示牌。

9。

护士能正确、有效使用除颤机,并及时观察,积极处理除颤后并发症。

10。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恐怖心理,保证救治的顺利进行.1。

通过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液体潴留情况。

2.提高心功能不全患者输液速度的准确性,控制补液速度.3。

加强医护沟通,确定患者24 小时出入量的目标值。

4.准确记录患者24 小时出入量。

5。

每天监测体重:早餐前、排便后,穿相同的衣服称;体重增加超过0.5kg/d,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药物、液体用量并重新评估患者饮食习惯。

6。

控制钠盐摄入:每天的钠盐摄入限制在5g/d 以下.7。

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早期的心力衰竭。

1。

护士应明确介入术后并发症,如:穿刺口出血、皮下血肿、肢体肿胀、造影剂过敏、尿储留等。

2。

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手术目的,手术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术前常规检查凝血四项、血常规、生化八项.问询过敏史。

3。

必要时术前床上练习大小便。

4。

术后做好穿刺伤口敷料是否出血的观察,特别注意做好包扎及加压。

5.术后指导病人勿弯曲术侧下肢,可以平移.若桡动脉穿刺患者,指导穿刺侧肢体勿负重。

肢体肿胀者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测量臂围/腿围。

6.密切监测低份子肝素抗凝效果,定时监测凝血功能,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血肿形成,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症状,如呕血、黑便等,及早发现并发症。

7.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有无腹痛等不适,防止发生腹膜后血肿。

鼓励多饮水及水化治疗,以促进造影剂排出.(1.评估患者认知状态:了解心脏泵血对大脑灌注的影响。

2.评估患者主诉:是否胸痛、胸闷、心悸、气促及有无呼吸艰难。

3。

评估患者外周组织灌注情况:口唇、指甲、皮肤颜色,是否有紫绀,皮肤温度、干燥度等情况,当心脏泵血功能低下时面颊、口唇和皮肤颜色由红润温暖转苍白、湿冷甚至紫绀。

4.评估水肿情况.5.评估心率:正常范围在60 —100 次/分,心率>100 次/分或者<50 次/分均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的减少。

6。

患者血压是否在正常范围,脉搏是否有力.7。

评估血氧饱和度(PaSO2 ):PaSO2下降至90%,反映外周组织轻度缺血、缺氧,降至85%以下反映组织灌注严重不足或者重度缺氧.8.必要时每天听诊肺部的啰音情况。

9.评估患者活动耐受度,观察活动增加时患者的反应,进行心功能分级。

10.必要时监测评估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IC)、心脏射血分数(EF)、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

11。

根据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程度,与医生沟通,确立患者心率、血压、尿量的目标值,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12。

每班观察神志、患者主诉疲劳的程度.利用ADL 量表评估患者自理能力,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

13。

对患者实施体能、环境、饮食、排便的管理,减少机体耗氧,增加心脏供血,减轻心脏负担。

14.做好液体管理,加强与医生沟通,确定24 小时出入量的目标值,动态控制液体的出入量。

15。

落实心脏康复运动:每天评估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采取不同的运动量及运动方式.1.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排便管理,减少便秘、尿储留的发生,从而减少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等并发症的诱因.2.病情需要卧床歇息,需要在床上大小便时,应向患者解释清晰卧床歇息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下床大小便有可能造成病情恶化,取得患者的配合.3.指导并协助患者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4。

病情稳定,可协助患者在床边坐式排便,指导病人勿屏气用力。

5。

卧床排尿艰难的患者,予诱导排尿,诱导失败或者病情严重应及时予导尿。

6.评估病人的排便习惯:何时排便、次数、大便是否干结。

7.将大便的观察作为专科护理内容,每天观察病人有无大便、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及时了解病人的大便情况。

8。

评估病人的饮食、饮水情况,指导病人通过饮食预防便秘。

9。

必要时服用缓泻剂,注意病人排便的次数,如浮现大便次数增多应及时停用。

10.病人3 天无大便时要及时处理,赋予开塞露或者小剂量甘油灌肠,病人排便时专人守候。

1.有完善的抢救仪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2.抢救仪器要定人负责、定位放置、额定数量.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处于备用状态。

3.各种仪器有清晰的操作规程,操作者能掌握并熟练使用,熟知性能及保养方法,并有使用登记及保养记录;除颤仪每日检测其性能,并将检测报告妥善保存。

4。

每班对抢救车、吸痰装置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5。

定期对护士进行抢救仪器使用的培训及考核,保证抢救及时、有效。

6.以“正常运行”、“限制使用”、“故障停用”标识牌进行仪器的运行状态标识,将相应的标识牌悬挂或者粘贴于仪器设备上。

7.当设备需对部份功能进行限制使用或者处于故障停用状态时,由临床科室向设备科报修。

8.制定当急救设备突发故障的应急流程.9。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外送维修期间,科室如有同类设备,要保证100%的完好率.同时由设备科协调,通告本院拥有该类设备的科室,预告必要时借用该类设备的相关事宜.1.监护仪有清晰的操作规程、参数设置方法、报警的范围及故障处理.2。

报警范围设置原则:先设置病人类型如“成年人,新生儿,小儿” .设置好系统会直接给出一个默认的范围.根据病情及医疗设定的目标值,预先调整好主要监护参数报警值的上、下界限,并随时调整设置,避免漏报及无效.根据正常值,调定允许的最低安全范围。

3.常用主要监测参数报警范围的设置:心率报警值的设置:普通是患者实际心率值±10~20%范围;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根据发作时心率的次数来设置心率的上限,普通>150 次/min ;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患者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下限调至40~50 次/min.血氧饱和度报警值的设置:低限 SPO 2不低 89 —90%, 高限 100%;SPO 2是缺氧敏感指标,降低浮现早于缺氧临床表 现!当 SPO 2<94%时提示供氧不足;当 SPO 2<90%时,PaO 2 < 60mmHg 为低氧血症,< 85%为重度低氧血症。

血压报警值的设置:结合患者的病史、病情适当调整报警值的范围,普通为患者血压值的±30mmHg 。

呼吸报警值设置:普通设置 10~30 次/分,低于 8 次/分, 提示病人呼吸抑制应紧急处理。

4.报警音量设置:根据现场环境,适当调节报警音量及 QRS 波、 脉搏波的音量,关闭无关的报警参数,减轻对病人的 干扰。

5。

特别注意设置不同监护仪器的报警级别,教会护士 识别:一级报警波形及铃声,二级报警波形情况及铃声,三级 报警波形情况及铃声;特别密切观察三级报警的心电监护波 形及铃声。

6。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讲解其重要性和必要 性,应消除恐怖心理。

7.及时处理报警:发生报警,即将评估病人,分析报警 原因,做出正确判断,排除误报警。

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运用恒速泵注射.2.使用前与医生共同确立病人需要维持的目标血压值,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律、心率、胸闷、胸痛变化,根据目 标血压值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并实时记录。

3。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注射器或者输液袋要有高危药物标识。

4.血管活性药物建议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如病人拒绝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则应告知病人相关风险并签署拒绝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知情允许。

5.血管活性药使用独立输液通路。

禁止从血管活性药物通道推注其他药物。

6。

对血管活性药物敏感的患者建议使用双泵推注药物方法,交替更换,更换时先打开另一泵,再关闭已经应用完毕的微泵.7。

护士能安全使用这些药物,床边应挂“防外渗”安全警示标识。

有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定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时发现药液外渗并作出相应处理。

8.若发现微泵阻塞报警,不要即将开放给药通路,要先理顺管道,检查三通开关及夹子有无关闭,若是关闭,要先暂停入药,分离接头排出贮存在管道内的药液,再开放三通开关或者夹子,避免大量药物瞬间进入病人体内,引起血压、心律等的骤升骤降。

9。

停药前应根据设定的目标值,逐渐减量,避免忽然停药引起反跳现象。

10.使用硝普钠、压宁定、硝酸甘油时应防止病人忽然坐起或者站立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致跌倒.1.运送前根据《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护理单》评估患者转运风险的高低,根据评估结果,准备心电监护、除颤仪、抗心律失常、血管活性药物等相关急救用物,做好转运的准备.2。

运送前告知患者/家属运送的目的、方法、可能浮现的不适与并发症,取得理解与配合。

必要时签署知情允许书,并请家属陪同前往。

3。

转运前与目的科室联系确定好到达时间,让目的科室做好迎接准备,通知电梯等候,缩短转运时间。

4。

运送人员是有经验并接受过心肺复苏等相关训练,能在转运途中进行病情观察和及时救治。

5。

确定运送携带的仪器及药品,如除颤仪、呼吸囊、氧气袋、急救药箱,确保其功能完好,运作正常。

6.转运和检查过程中,需严密监测心电监护、面色、神志等的变化,保持各管道安全固定及药物安全输入.7.到达转运目的地,与目的科室落实交接班制度,交待清楚患者病情及可能潜在的危(wei)险,提醒注意事项。

8.如果病人是转运检查的,请功能检查室根据情况优先安排检查,并于病人等候期间负责跟踪病人情况,病人回病区后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1。

做好药物宣教:患者能说出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药、停药的时间.2.做好危(wei)险因素宣教:患者能说出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嗜酒、肥胖、饮食不当、情绪、高血压、糖尿病、缺乏规律运动等.3。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集体授课、个别访谈,并发放与授课内容一致的健康宣教手册.4。

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协助患者落实。

5.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反复巩固,提高患者知晓率及依从性.必要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协助落实健康宣教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