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常见疾病的诊断检查常规与治疗
五官科常见病

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可由多种因素 引起,如感染、过敏等。症状包括口 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
口腔癌与颌面部肿瘤
口腔癌
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包括舌癌、 牙龈癌、颊癌等。症状包括口腔内肿块 、疼痛、出血等。
VS
颌面部肿瘤
是指发生在颌面部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 和恶性肿瘤。症状因肿瘤类型和位置而异 ,可能包括面部畸形、疼痛等。
法也因病情而异。
鼻出血与鼻外伤
鼻出血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鼻部疾病或全身疾病引起。鼻出血的轻重程度不一,轻者仅为涕 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鼻出血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鼻外伤
鼻外伤是指鼻部遭受外力作用而导致的损伤。外力作用的大小、程度及方向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各 异。鼻外伤的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出血、畸形等。鼻外伤的治疗需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止血、清创、缝合、复位等。
角膜炎
各种因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症状 包括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下 降甚至失明。
白内障与青光眼
白内障
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的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视 物模糊、对比敏感度下降等。白内障是全球范围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青光眼
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 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性致 盲眼病之首。
诊断
治疗
根据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 如影像学检查、活检等。
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根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案。对于耳部畸形,可采取整形 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02
眼部常见病
医学影像-耳的CT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

耳的组成
耳为听觉和平衡觉的终末器官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窦 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
正常影像解剖
一、外耳道 外1/3为软骨部,X线片不
易观察,CT和MRI可以分辨 其 结构和形态。
内2/3为骨性外耳道,X线、 CT、MRI均可显示。
突小房。二者内面衬贴的黏膜与
鼓室黏膜相续,在中耳炎时可蔓
延至此,形成乳突炎,严重者可
形成乳突瘘。
三、内耳
耳蜗,前庭,半规管: 耳蜗形似蜗牛,有2又1/2圈至2又
3/4圈,耳蜗的底圈位于中耳鼓室的 内壁,形成中耳的骨岬。 前庭系统位于耳蜗的后方和稍上方, 包括前庭和半规管。 三个半规管是外、后和上半规管, 相互垂直,与冠状面之间的夹角是 45°。上半规管及后半规管的非壶 腹端合并成总脚,故有5个开口与前 庭想通。
室与颅中窝分开 中鼓室与上鼓室分界在鼓膜上以锤骨短突为标记,于鼓室内壁则以水
平面神经为标记。中鼓室包含锤骨短突、柄、砧骨长突及其豆状突、 镫骨及鼓室肌等。 下鼓室为鼓室腔的最下部,由颞骨岩部的骨片及颈静脉壁结合而成。
二、中耳
鼓室各壁
外侧壁 分为膜部和骨部,主要部分为膜部即为鼓膜,将鼓室与外耳道分开。
发生; 内耳畸形较少见,多为双侧,常单独发生,也可同时伴
外、中耳畸形;
先天性外耳畸形
外耳道闭锁: 1、骨性闭锁,常见; 2、膜性闭锁,较少见。
外耳道狭窄:前后径或上下径<4mm应视为狭窄。
外耳道骨性闭锁
轴面
冠状面
外耳道膜性闭锁
余奕
骨性外耳道狭窄,其中充以软组织影
先天性中耳畸形
常伴随先天性外耳畸形,少数也可单独存在,主要包括 鼓室狭小 听小骨畸形(缺如、融合等) 卵圆窗、圆窗封闭 面神经管行程异常,骨壁裂缺
耳部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五、健康指导 1、纠正不良挖耳习惯 2、保持外耳道清洁
精品课件
二、鼓膜外伤
临床特点、治疗原则 病因(熟悉) 临床表现(了解) 护理诊断(熟悉) 护理措施(了解)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概念
耳外伤,可导致听力下降和继发中耳腔化脓 性炎症
精品课件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 二、身体状况 1、症状 突发耳痛耳鸣,听力下降 2、体征 外耳道少许血迹,鼓膜充血 3、并发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三、辅助检查 现在主要为CT 四、心理——社会因素 病人担心耳聋而焦虑不安;有纠纷的外伤者等为达一定目的
2、感染 中耳黏膜炎症至渗出、积液 3、变态反应 4、外界气压骤变 咽鼓管调节功能
二、身体状况
1、症状 (1)耳闷与听力下降 :感冒后突现或起病隐袭,常
有自听增强。 (2)耳痛:急性期可有轻微痛,耳闷胀感明显。慢
性者多无。 (3)耳鸣:多为间歇性,如“劈啪”声。
精品课件
2、体征 (1)鼓膜内陷:光锥变形或消失,锤 骨柄后上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突。 (2)鼓室积液:可见液平面。 (3)鼓膜充血:急性期,松弛部、锤 骨柄明显。
二、对症处理
耳痛明显时服止痛药
三、治疗配合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3~7天,防止继发感染
四、病情观察
单纯鼓膜穿孔多伤后2~3周愈合。注意有无分泌物、异物、听力下降等
五、健康指导
1、介绍鼓膜外伤预防知识 2、鼓膜已经穿孔者防止污水入耳,以免继发感染 3、嘱病人一月内定期回医院复诊,了解伤口愈合情况
2、体征 泌物
外耳道皮肤红肿,重者糜烂有分
精品课件
(三)心理——社会状况 耳部不适,影响睡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耳疾病诊疗常规1. 中耳炎- 临床表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 诊断方法:通过耳镜检查、听力测验以及中耳穿刺液体培养等。
- 常规治疗:使用抗生素、疼痛药物、局部滴耳药物等。
2. 耳聋- 临床表现:听力下降、听力困难等。
- 诊断方法:听力测验、耳鼻喉影像学检查等。
- 常规治疗:根据病因使用药物治疗、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辅助设备。
3. 眩晕-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摇晃感等。
- 诊断方法:详细病史、神经系统检查、眩晕定量测验等。
- 常规治疗:针对具体病因使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二、鼻疾病诊疗常规1. 鼻窦炎- 临床表现:鼻塞、流涕、面部疼痛等。
- 诊断方法:鼻腔镜检查、鼻窦CT或MRI等。
- 常规治疗:抗生素、鼻用抗炎药、鼻洗液等治疗。
2. 鼻出血- 临床表现:鼻腔出血。
- 诊断方法:检查鼻腔、嗅觉功能以及血液凝固功能等。
- 常规治疗:鼻腔止血、保湿、血管收缩剂等治疗。
3. 鼻咽癌- 临床表现:鼻塞、流血、吞咽困难等。
- 诊断方法:鼻咽镜检查、组织活检等。
- 常规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
三、喉疾病诊疗常规1. 声带息肉- 临床表现:嗓音嘶哑、声音沙哑。
- 诊断方法:喉镜检查、声带功能检查等。
- 常规治疗:手术切除、嗓音康复训练等。
2. 喉咙炎- 临床表现:喉咙痛、声音嘶哑等。
- 诊断方法:喉镜检查、炎症指标检测等。
- 常规治疗:喉咙保护、抗炎药物治疗等。
3. 喉癌- 临床表现:喉部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 诊断方法:喉镜检查、组织活检等。
- 常规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
以上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因和病情来确定,请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耳部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胆和三焦经络俱汇入耳中。
所以耳部疾病与胆(肝)、三焦、肾有关。
耳部的急性炎症,多属胆(肝)和三焦实火,治疗应清泻肝胆实火;耳部慢性炎症,多属肾经虚火,治应滋阴降火。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脓耳”。
多因外感风热火毒,外邪引动肝胆火热,上灼耳窍而发。
小儿形体未充,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生本病。
【诊断】1.初期耳底疼痛,全身发热、畏寒、乏力,听力减退,乳突部按压疼痛。
2 .酿脓时,耳底胀痛较甚,势如雀啄,伴发高热,待鼓膜穿孔流出脓液后,身热渐退,耳痛逐渐减轻,听力逐渐恢复。
3 .耳镜检查,鼓膜初期充血明显,随着炎症加重,鼓膜呈深红色,并肿胀向外膨出,鼓膜穿孔时,可见搏动性脓液溢出。
4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5 .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和纯音听阈测试为传导性耳聋。
【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热外袭耳内胀痛,逐渐加重,耳中鸣叫,听力减退,伴畏寒、发热、头痛,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清肿通窍。
方药举例:银花解毒汤加减。
金银花、连翘各15g,牡丹皮、赤芍、天葵各IOg,薄荷、苦丁茶各6g。
2.肝胆火盛耳痛剧烈,势如雀啄,听力明显减退,耳窍流脓,质稠,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利湿。
方药举例: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g,黄苓、桅子、夏枯草、柴胡、车前子、泽泻、生地黄、赤芍各IOgo二、中成药银黄口服液每服IOmI,每日3次。
适用于风热外袭,肝胆火盛。
龙胆泻肝丸每服5g,每日2次。
适用于肝胆火盛。
黄连上清丸每服5g,每日2次。
适用于肝胆火盛,兼有大便燥结者。
三、局部处理1 .20%黄连或黄柏滴耳液滴耳,每次2~3滴,每日3~4次。
2.新鲜虎耳草捣烂取汁滴耳,每次2~3滴,每日3~4次。
3 .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保持清洁、干燥,或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多次滴耳。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急性扁桃体炎住院治疗常规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症状包括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食欲差、疲乏无力、咽痛、呼吸困难、痰多、耳鸣、耳闷和耳痛等。
入院指征包括喘鸣或呼吸困难、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咽痛加重、全身病症重、扁周炎或扁周脓肿等。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咽拭子细菌培养等。
治疗方面,患者应充分休息、清淡饮食、多饮水、加强营养、疏通大便等,并根据情况进行物理降温治疗、含漱液、雾化吸入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对于细菌培养结果未出来的病情轻者,可给予青霉素如阿莫西林胶囊。
如病情较重或用青霉素后不缓解,可给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较为敏感的第二代头孢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根据轻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
如有细菌培养结果,可根据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已形成扁周脓肿等局部并发症的患者,可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实际情况下,通常在炎症得到控制后才会进行扁桃体切除手术。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医生会确定需要进行哪些复查检查项目。
如果出现全身并发症,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出院指征包括: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扁周脓肿或扁周炎消退,扁桃体充血减轻或消失;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出院带药方面,完成抗生素疗程的病人原则上不得再处方抗生素。
如果符合出院指征但抗菌疗程未足,可以出院带药,使用同类或抗菌谱相近、或经药敏试验证明敏感的口服抗生素,以完成疗程剂量为限。
同时,也可以对症治疗,如使用化痰、止咳药物或漱口液等。
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包括:病人有反复发作咽痛,伴或不伴发热;扁桃体和腭舌弓呈慢性充血,表面可凹凸不平,隐窝口可有潴留物。
入院指征包括: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者有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妨碍吞咽及言语不清;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热、心肌炎、肾炎等;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而扁桃体又有慢性炎症存在;因扁桃体、增殖体肥大,影响咽鼓管功能,造成慢性渗出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慢性扁桃体炎伴扁桃体角化症;其他全身治疗的需要,如骨髓置换术前处理等。
中耳炎验血报告

中耳炎验血报告摘要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耳部疼痛、听力下降和耳鸣等症状。
为了准确诊断中耳炎,医生通常会进行验血检查。
本文将介绍中耳炎验血报告的内容和意义。
引言中耳炎是指中耳部位的炎症,是一种多发性疾病。
中耳炎常见的症状包括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鸣、耳部堵塞感等。
中耳炎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病因来确定,而验血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规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关于全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的信息。
对于中耳炎的诊断来说,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炎症的程度和全身炎症反应的情况。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中耳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这是因为中耳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机体为了应对炎症会增加白细胞的产生。
2.白细胞分类计数:除了白细胞计数外,血常规检查还可以进一步区分白细胞的类型。
对中耳炎患者来说,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通常会增加,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则可能会有所下降,这是因为中耳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3.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中耳炎对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一般没有明显影响。
但如果出现中耳炎并发贫血的情况,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会出现下降。
二、炎症指标检查炎症指标检查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中耳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情况,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1.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是炎症反应的早期指标。
中耳炎患者的CRP水平通常会升高,其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2.血沉(ESR):ESR是一种血液检查指标,可以间接反映炎症反应的程度。
中耳炎患者的ESR通常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相对较小。
三、免疫球蛋白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中耳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1.总免疫球蛋白(Ig):总免疫球蛋白是指血液中所有免疫球蛋白的总量。
中耳炎患者的总免疫球蛋白水平通常不会明显波动。
儿童耳部常见疾病

儿童耳部常见疾病儿童耳部常见疾病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常见的小儿感染,百份之八十的儿童在七岁前也会发病。
一般由上唿吸道感染而引起中耳发炎,大部份由病毒引致,但也可引致细菌性发炎。
病徵包括发烧、耳痛、头痛、没胃口、轻度弱听及流耳脓。
治疗方法轻微的可以用止痛药及煺烧药以减轻病徵,感染会自行消煺。
若四十八小时后也不煺烧,便可能要服用抗生素。
若流耳脓,可能要加用滴耳药。
后遗症中耳积液:是常见的后遗症,中耳炎后中耳充满了厚厚的液体,阻碍声音传播,甚至可能引致失聪。
一般中耳积液会在数週内消煺。
但若情况持续,则会引致长期失聪,需要动手术来放出积液。
耳膜穿破:是常见的后遗症,一般会在数週癒合。
若不癒合,将来便需以外科手术进行修復。
面瘫:这是一种严重但并不常见的后遗症。
炎症引致面神经肿胀,以及暂时性面部肌肉瘫痪。
面瘫症状一般在中耳炎治癒后数星期内会復塬。
脑膜炎及脑内脓肿:因中耳炎细菌感染向脑部伸延而引起的严重併发症,虽不常见但可能引致生命危险,须使用静脉注射抗生素甚至手术放脓来治疗。
感音性失聪:严重中耳炎可破坏内耳耳蜗的细胞,令听力受损。
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大多是急性中耳炎的后遗症,患者耳膜穿破并间歇地流耳脓,耳膜穿破会令听力受损。
病徵包括听力下降、耳道流液或流脓。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当中耳发炎流液时,可用抗生素耳药水控制发炎。
手术治疗:一般患者在十多岁后可进行耳膜修补术,修復穿破了的耳膜。
后遗症传导性失聪:因耳膜穿破及耳骨受损,影响听力。
感音性失聪:长期中耳发炎破坏内耳听觉细胞。
外耳道炎外耳道炎外耳道因受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致皮肤发炎。
经常游泳或经常用棉花棒清洁耳道的人较易患上,患者外耳道会红肿疼痛,但听力一般不会下降。
治疗方法是用抗生素耳药滴进外耳道,严重的病情便需由医生在显微镜下清洁外耳道。
耳前漏管这是先天性的外耳成形问题,在耳前有一小孔,不定时分泌一些白色的分泌物,会可引致细菌性发炎及脓疮。
一般不需治疗,但发生过发炎或脓疮便应切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耳部常见疾病的诊断检查常规与治疗耳部常见疾病的诊断、检查常规与治疗耳部常见疾病的诊断、检查常规与治疗耳鼻喉时空弥漫性外耳道炎诊断要点:耳痒、耳闷。
外耳道肿胀、脓性分泌物、结痂。
鼓膜混浊、增厚。
检查常规:清理外耳道,窥耳镜检查,尽可能检见鼓膜,必要时用内窥镜检查。
治疗方案:1、清洁外耳道。
2、外耳道氦氖激光照射。
3、外耳道涂抹哥台软膏。
4、静脉点滴: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毫升、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剂 3.0 克、地塞米松注射液 5 毫克。
奥硝唑0.4克/100毫升。
过敏者可以应用其他抗生素。
疗程 57 日。
外耳道湿疹诊断要点:局部瘙痒,外耳道皮肤增厚、脱屑、流水。
1 / 10检查常规:清理外耳道、窥耳镜检查,尽可能检见鼓膜,必要时耳内窥镜检查。
治疗方案:1、清洁外耳道。
2、外耳道氦氖激光照射。
3、外耳道涂抹哥台软膏、恩肤霜。
4、合并感染,静脉输液:0.9%氯化钠 250毫升、克林霉素 1.2 克、地塞米松 5 毫克。
奥硝唑 0.5 克。
35 日为一疗程。
调整饮食:吃清淡饮食,保持胃肠道机能正常,忌饮酒,避免具有较强变应原性的食物,如虾、蟹等,停用奶制品。
避免骚抓。
禁用热水、肥皂等清洗,禁止用刺激性药物。
急性期、亚急性期禁止接种各种疫苗。
外耳道真菌病诊断要点:耳痒、耳痛,耳道流水、流脓。
外耳道壁及鼓膜上可见白、灰、黄或烟黑色霉菌苔。
检查常规:清理外耳道,窥耳镜检查,尽可能检见鼓膜,必要时耳内窥镜检---------------------------------------------------------------最新资料推荐------------------------------------------------------ 查。
治疗方案:1、清理外耳道及鼓膜上的霉菌苔。
2、外耳道氦氖激光照射。
3、静脉点滴氟康唑 100 毫升。
4、合并耳道感染者,静脉输液: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毫升、克林霉素 1.2 克、地塞米松 5 毫克。
酮康唑 100 毫升。
5、外耳道涂抹达克宁软膏。
外耳道耵聍诊断要点:耳闷、听力下降,多发生于耳道进水后。
耳道内可见棕黑色团块物。
检查常规:音叉检查为传导性耳聋。
细心的取净后窥耳镜检查,尽可能检见鼓膜,必要时耳内窥镜检查。
本病需与外耳道胆脂瘤鉴别。
治疗方案:活动较好的可以取出,较大的可以耵聍钩取出,非常牢固的可以用耵聍水浸泡后取出。
3 / 10对于耳道感染的可以局部氦氖激光照射等。
外耳道胆脂瘤诊断要点:外耳道灰白色鳞状堆积物,与外耳道皮肤甚至骨壁相贴,不易分离。
间有臭味脓性分泌物。
检查常规:音叉检查为传导性耳聋。
局部麻醉、或全麻后方可清理胆脂瘤上皮。
乳突 CT 片检查病变有否侵及中耳、乳突腔。
治疗方案:不合并感染的胆脂瘤较易取出。
合并感染时,由于外耳道肿胀,触痛明显,取出困难。
此时注意控制感染。
可以静脉输液、外耳道氦氖激光照射。
必要时可以在显微镜下彻底的取出胆脂瘤上皮。
耳廓假性囊肿诊断要点:耳廓囊性肿块。
无明显疼痛。
可以逐渐增大。
检查常规:在无菌的条件下,用 5 毫升注射器抽出淡黄色液体。
治疗方案:---------------------------------------------------------------最新资料推荐------------------------------------------------------ 无菌条件下,抽出渗出液,外耳道口充填无菌棉球,然后将耳廓面、耳廓背面用石膏抹平,不用包扎。
35 日来医院去掉。
手术,局部麻醉下,在隆起最突出处切开积液腔,吸进积液,然后充分骚刮囊腔,可放置或不放引流条,加压包扎。
注意事宜:如果石膏加压时出现发热、疼痛等,马上去掉石膏。
继发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局部可以采用红外线照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断要点:1、单纯型,间歇性流脓,鼓膜紧张部中央穿孔,传导性聋。
2、胆脂瘤型,持续流脓,量可多可少,有臭味。
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边缘穿孔。
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3、坏死型,持续流脓,常有臭味,边缘穿孔或紧张部大穿孔。
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
多为混合性聋。
检查常规:音叉、电测听检查听力损失情况,乳突 CT、耳内窥镜检查病变范围与程度。
治疗方案:5 / 10采用乳突根治术或鼓室成型术。
分泌性中耳炎诊断要点:短期内感到耳闷、堵塞感,时有耳鸣。
外耳道无异常,鼓膜内陷、油状混浊。
传导性聋,少数为混合性聋。
不能漏诊鼻咽癌,一定要作鼻咽部 CT! 检查常规:音叉、电测听检查多为传导性聋,少数也可为混合性聋。
声阻抗检查,测试耳 B 型或 C 型曲线,镫骨肌反射多缺如。
耳内窥镜检查、鼻咽部 CT检查、颈部触诊排除鼻咽部肿瘤。
儿童要检查腺样体。
治疗方案: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
以及病因治疗。
1、非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成人急性期可以应用头孢他定 3.0 静脉滴注,加入地塞米松 5 毫克。
1%麻黄素滴鼻,咽鼓管吹张等。
可以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2、手术治疗,鼓膜穿刺术、置管术、儿童腺样体刮出术。
耳咽鼓管功能不良诊断要点:耳闷、偶有耳鸣。
外耳道无异常。
---------------------------------------------------------------最新资料推荐------------------------------------------------------ 无明显听力障碍。
检查常规:音叉检查无明显异常。
电测听检查可在低频区发现轻度气骨导差传导性聋。
声阻抗检查,测试耳 C 型鼓室图,镫骨肌反射缺如。
耳内窥镜检查、鼻咽部 CT 检查、颈部触诊排除鼻咽部肿瘤。
治疗方案:主要治疗鼻部疾病、鼻咽部疾病。
咽鼓管吹张术等。
耳咽鼓管解剖:为沟通鼓室与鼻咽部通道,成人长约35 毫米,外 1/3 为骨部,内 2/3 为软骨部。
耳咽鼓管咽口距下鼻甲为 1.0 厘米。
突发性耳聋诊断要点:耳聋突然发生,常在数小时内迅速减退。
部分患者有眩晕。
外耳道、鼓膜正常。
检查常规:音叉检查初步诊断为感音性耳聋,电测听检查听力下降程度与范围。
声阻抗检查,测试耳鼓室图与镫骨肌反射正常。
7 / 10内听道或头颅 CT须排除中枢源性病变。
治疗方案:1、10%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 毫升,静脉滴注,增加血容量,减少血粘稠度。
57 天。
2、舒血宁注射液 17.5 毫克 x3 静脉滴注,扩张血管,57 天。
3、葛根素 400 毫克,静脉滴注,活血化瘀,日 1 次。
4、高压氧仓治疗。
5、改善内耳代谢的药物,都可喜口服,2 次\天,1 片\次。
神经性耳聋、耳鸣诊断要点:涵盖面非常广,泛指历时较长的感应性听力下降,伴有或不伴有耳鸣。
检查常规:音叉检查初步诊断感音性耳聋,电测听检查听力下降程度与范围。
声阻抗检查,测试耳鼓室图与镫骨肌反射正常。
治疗方案:1、调整病人心态,睡眠要充分。
2、安慰性用药,如卡吗西平、苯妥英钠口服。
3、声信息疗法。
4、针灸与电刺激。
5、脑蛋白水解物 20 毫升,静脉滴注,连续 10 日,癫痫病人---------------------------------------------------------------最新资料推荐------------------------------------------------------ 禁忌!6、中药治疗,通窍耳聋丸,连续口服 2 个月。
7、前列地尔静脉点滴。
首次 20 维克加于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液,第二日减半用量,10 日为一个疗程,扩张血管,溶解微血栓。
梅尼埃病诊断要点:反复发作眩晕、耳闷、耳鸣,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检查常规:音叉检查与电测听检查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感音性耳聋,且多在低频区下降。
患耳有复响与复听。
前庭功能测试,早期亢进,反复发作后减退。
治疗方案:1、向病人解释此病不威胁生命。
2、低盐饮食、到暗的地方休息。
3、口服舒乐安定。
4、口服西比灵。
5、静脉速滴 20%甘露醇。
6、呕吐口服甲氧绿普胺片。
7、5%碳酸氢钠 40 毫升静脉滴注。
8、中药治疗。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