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 流程图题-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解析版)
专题26 学科综合类试题-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解析版)

专题26学科综合类试题1.(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反应,测得数据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中只能盛放稀氢氧化钠溶液B.图2不能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C.60s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D.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反应【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温度先上升后下降,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放热。
A、烧杯中放稀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稀盐酸,不影响对反应温度的升高,A错误,不符合题意;B、图2温度升高,能证明反应放热,B错误,不符合题意;C、60s是反应温度达到最高点以后的时间,不确定反应是加到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还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若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若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60s时溶液中除了氯化钠,还有注射器中溶液的溶质;C错误,不符合题意;D、实验反应放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对应的物质一定是金刚石B.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C.D点对应的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D.E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K2CO3【答案】A【解析】A、A点对应的物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刚石,也可能是石墨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为一氧化碳;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为二氧化碳;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碳元素显+4价,对应的物质是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辰溪酸萝卜B.溆浦枕头粽C.新晃风干牛肉D.靖州杨梅酿制酒【答案】B【解析】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故选B。
2.(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下列具有达州特色的农副产品的加工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酿“苞谷烧”酒B.编制竹蒌C.采摘“巴山雀舌”茶D.包装“灯影牛肉”【答案】A【解析】A、酿酒是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过程,物质发生了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编制竹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C、采摘“巴山雀舌”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D、包装“灯影牛肉”,属于物理变化,错。
故选A。
3.(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棉线织布B.粮食酿酒C.楠木制舟D.沙里淘金【答案】B【解析】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4.(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研碎胆矾B.蔗糖溶解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D.红磷燃烧【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研碎胆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专题02 走进化学实验室-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2 走进化学实验室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试管口塞橡胶塞B.过滤C.取用浓硫酸D.振荡试管【答案】A【解析】A、试管口塞橡胶塞时,一手持试管,一手持橡胶塞,将橡胶塞旋转连接到试管口处,选项正确;B、过滤时,漏斗的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应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选项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时,不可倒持滴管,避免残液倒流腐蚀胶头,选项错误;D、振荡试管时,用手指持试管中上部,用腕力左右摆动试管,不可上下振荡试管,防止试管内的液体被甩出,选项错误,故选A。
2.(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操作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点燃酒精灯B.转移蒸发皿C.闻气味D.稀释浓硫酸【答案】C【解析】A、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发生火灾,选项A不正确;B、刚刚加热的蒸发皿温度很高,转移时应该用坩埚钳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选项B不正确;C、因为有些气体对人体有害,所以闻气体的气味时应该采用“招气入鼻法”,选项C正确;D、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的大量热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烧杯的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3.(2022年江西省中考)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A.B.C.D.【答案】B【解析】题中给出的仪器是量筒、试管、滴瓶、漏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选B。
4.(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称取8.0g氢氧化钠固体C.测定溶液的pH D.蒸发氯化钠溶液【答案】D【解析】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C、测定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会污染原溶液,不符合题意;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符合题意。
阅读理解题-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解析版)

专题25 阅读理解题1.(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阅读下面科普短文:2004年,科学家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有人称为石墨烯),其层内微观结构如图1.这种单层的石墨片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层或几层原子厚度的晶体,在电子、复合材料、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布如图2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
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另外,纺织面料中的石墨烯片层结构中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影响菌体的正常代谢,从而使菌体无法吸收养分直至死亡。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石墨烯作为一种基本材料,其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可能。
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石墨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
(任写一条)(2)石墨烯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_______。
(3)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具有的优点有_______。
(任写一条)【答案】(1)导电性(或者导热性等)(2)电子领域(3)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解析】(1)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石墨烯在电子领域有广泛应用,且能将热量传送给人体,故其物理性质有导电性、导热性。
(2)根据图2信息可知,石墨烯在电子领域应用占比27%,在该领域占比最高。
(3)文章内容中已给出: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2.(2022年安徽省中考)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
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
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
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温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原卷版)

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32Fe O +3CO2Fe+3CO 高温B .24242NaOH+H SO =a SO +N H OC .22Cu+2HCl=CuCl +HD .2222H O =O H O ↑+2.(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点燃天然气:CH 4+2O 2点燃2H 2O+CO 2↑B .铁粉溶于稀盐酸:2Fe+6HCl═2FeCl 3+3H 2↑C .硫在空气中燃烧:S+O 2点燃SO 2D .高炉炼铁:Fe 2O 3+CO高温2Fe+CO 23.(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北京冬奥会火种灯使用化合物X 作燃料,其燃烧反应方程式为2X+5O 点燃223CO +4H O 。
推断X的化学式是( ) A .C 3H 8B .C 3H 6C .C 2H 6O 2D .C 3H 8O 34.(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将一定量的N 2、H 2和物质M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B.参加反应的N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C.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15.(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丙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C.该反应生成的丙、丁分了个数比为1:1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6.(2022年重庆市中考)工业炼铁原理为3CO+Fe2O3高温2Fe+3CO2,其中CO体现还原性。
下列化学反应中有物质体现还原性的是()A.SO3+H2O=H2SO4B.H2+CuO ΔCu+H2OC.CuSO4+BaCl2=BaSO4↓+CuCl2D.H2SO4+2NaOH=Na2SO4+2H2O7.(2022年安徽省中考)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向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B.X的化学式为CH2OC.CO2合成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8.(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烧碱有吸水性B.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9.(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
专题09 碳和碳的氧化物-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9 碳和碳的氧化物1.(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
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答案】D【解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石油炼制B.太阳能发电C.燃煤脱硫D.酒精作燃料【答案】B【解析】低碳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详解】A、石油炼制,石油是含碳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应用会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燃煤脱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答案】B【解析】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O2B.N2C.CO D.CO2【答案】C【解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200-300倍,所以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了,氧就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使人不舒服或死亡。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构成物质的奥秘(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5构成物质的奥秘1.(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
为防治龋齿在牙膏中加入的元素是()A.铁B.钙C.锌D.氟【答案】D【解析】为防治龋齿在牙膏中加入的元素是氟元素。
故选D2.(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我们在商场常看到“补锌”、“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其中“锌”、“铁”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答案】A【解析】“补锌”、“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其中“锌”、“铁”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质量或质量分数来描述;而不是以原子、分子或单质等形式存在,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2年云南省中考)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
因此,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
这里的“钙”指的是()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答案】C【解析】这里的“钙”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4.(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下图中四季的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缤纷D.冬天雪花飘飘【答案】B【解析】A.春天柳絮飞扬,柳絮的颗粒很大,不是分子级别的,故A错误;B.荷花飘香,是气味分子不断运动,故B正确;C.落英的颗粒也很大,不属于分子级别,故C错误;D.雪花的颗粒比较大,不是分子级别,故D错误;故选B。
5.(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氢氧化钾B.铝C.金刚石D.甲烷【答案】D【解析】分子、原子或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属和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A、氢氧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
全国中考化学流程图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高炉炼铁所需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其过程可用下图简要表示:已知气体①、气体②和固体③均属于氧化物。
(1)气体②的化学式为_____。
根据氧化物的性质推测炉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
(2)炼铁高炉底部通过不同高度的出口分离铁水与炉渣(如图2所示)。
能实现渣铁分离的原因是是因为炉渣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
(3)反应Ⅰ~Ⅴ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个,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个,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_个。
(4)高炉气体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占55%~60%)的是_____(填化学式),此外还含有25~30%的可燃性气体_____(填化学式),以及9~12%左右的_____(填化学式)。
【答案】CO CaSiO3熔点高密度比铁水小 3 1 0 N2 CO CO2【解析】【分析】【详解】(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气体②的化学式为CO,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依据氧化物的性质推测炉渣的主要成分为:CaSiO3;(2)炉渣的出口在上方,铁水的出口在下方,所以炉渣具有熔点高、密度比铁水小的性质;(3)Ⅰ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Ⅱ是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Ⅲ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Ⅳ是氧化钙、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属于化合反应,Ⅴ是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所以反应Ⅰ~Ⅴ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3个,属于分解反应的有1个,属于置换反应的有0个;(4)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所以高炉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占55~60%)的是N2,此外还含有25~30%的可燃性气体CO,以及9~12%左右的CO2。
2.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1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0 流程图题1.(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利用太阳能可将甲烷在高温熔融盐环境中转化为H 2,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中,只有Zn 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 .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4ZnO+CH 一定条件2Zn+H +COC .理论上过程①与过程①中产生H 2的质量比为2:1D .当参加反应的CH 4与H 2O 质量比为8:9时,理论上可不补充ZnO 【答案】CD【解析】根据反应原理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原理主要由两个反应,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42 ZnO+CH Zn+2H +CO 一定条件,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22 Zn+H ZnO+H O↑一定条件,该反应原理为242 H O+CH 3H +CO 一定条件。
【详解】A 、根据反应原理为242 H O+CH 3H +CO 一定条件可知,只有C 、H 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 、根据分析可知,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42 ZnO+CH Zn+2H +CO 一定条件,故选项说法错误;C 、根据分析可知,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42 ZnO+CH Zn+2H +CO 一定条件,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22 Zn+H ZnO+H O ↑一定条件,理论上过程①与过程①中产生H 2的质量比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D 、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原理为242 H O+CH 3H +CO 一定条件,当参加反应的CH 4与H 2O 质量比为8:9时,理论上可不补充ZnO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
2.(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I 的化学方程式:22224I +SO +2H O=2HI+H SOB .理论上每生成2gH 2,同时生成32gO 2C .反应①中生成SO 2和O 2的分子个数比为2:1D .反应I 、①和①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反应I 的化学方程式为I 2+SO 2+2H 2O=2HI+H 2SO 4,反应II 的化学方程式为222HIH +I ↑太阳能,反应III 的化学方程式为242222H SO 2SO +2H O+O ↑↑太阳能。
据此解答。
【详解】A 、反应I 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不符合题意;B 、反应I 生成HI 和H 2SO 4的分子个数比为2:1,根据反应II 和反应III 方程式可知,2个HI 分子能生成1个氢气分子,而1个H 2SO 4分子只能生成0.5个氧气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比值为2:1,设生成的氧气质量为x ,222g=32x⨯,x =16g ,则生成2g 氢气的同时生成16g 氧气,符合题意; C 、根据反应III 的化学方程式,生成SO 2和O 2的分子个数比为2:1,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反应I 中碘元素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改变,反应II 中氢元素和碘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均改变,反应III中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改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从海水中制得粗盐,以粗盐水为原料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下图所示:(1)为除去粗盐水中的CaCl 2、MgCl 2和Na 2SO 4杂质,加入下列3种过量试剂的顺序依次可以是 (填字母序号);A .Na 2CO 3、NaOH 、BaCl 2B .BaCl 2、Na 2CO 3、NaOHC .NaOH 、BaCl 2、Na 2CO 3(2)按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过滤后的滤液A 中溶质有_______(填化学式):(3)写出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在该流程中,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氨气,然后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先通入过量氨气的目的是_______。
(4)若向分离出NaHCO 3晶体后的母液B(含有NH 4C1)中加入过量Ca(OH)2,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______。
【答案】(1)BC(2)NaOH 、Na 2CO 3、NaCl(3) 23234NaCl+H O+NH +CO =NaHCO +NH Cl 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4)NH 3 【解析】 (1)加入氯化钡时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除去硫酸钠,加入碳酸钠溶液时能和氯化钙、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得到滤液A 后,调pH 至中性,则为加入稀盐酸进行中和,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依次类推,则加入试剂的顺序为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可以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
故选择BC 。
(2)按上题B 选项加入试剂的顺序,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以及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再根据第四问可知母液B 为氯化铵溶液,则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23234NaCl+H O+NH +CO =NaHCO +NH Cl ;先通入过量氨气的目的是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4)母液B(含有NH 4C1)中加入过量Ca(OH)2,该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题目信息中饱和食盐水和氨气、二氧化碳制取碳酸氢钠,则母液B 与Ca(OH)2生成的氨气为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化学式为NH 3。
4.(2022年江西省中考)某化工厂以生产钛白粉的主要副产物(含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取含高纯度氧化铁的氧化铁红,其工业流程如下:(1)操作1能得到硫酸亚铁晶体,说明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完成操作2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3)操作3中,硫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得到氧化铁和三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操作4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答案】(1)增大 (2)引流 (3)422334FeSO +O 2Fe O +4SO 煅烧(4)化合反应 【解析】 (1)冷却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说明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操作2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硫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得到氧化铁和三氧化硫,即硫酸亚铁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三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334FeSO +O 2Fe O +4SO 煅烧;(4)操作4涉及的化学反应为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5.(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尤其是抗腐蚀性能突出,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船舶、化工和通信设备等。
以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 3)为原料制TiO 2,再由TiO 2制金属Ti 的工艺流程如下:(1)清洁能源甲醇(CH 3OH )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物质A 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电解饱和NaCl 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在高温和氩气条件下,金属镁和TiC14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Ti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氩气能做保护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有机化合物 (2)CO(3)2222NaCl+2H O2NaOH+H +Cl ↑↑通电(4) TiCl 4+ 2Mg Ar高温 Ti+2MgCl 2 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解析】【分析】钛铁矿和硫酸生成H 2TiO 3,H 2TiO 3加热转化为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和电解生成的氯气、焦炭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四氯化钛和镁反应生成钛,一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
(1)有机物为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由化学式可知,甲醇(CH 3OH )属于有机化合物;(2)TiO 2和氯气、焦炭生成A ,物质A 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 为一氧化碳CO ; (3)由流程可知,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2222NaCl+2H O 2NaOH+H +Cl ↑↑通电;(4)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在高温和氩气条件下,金属镁和TiC14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Ti ,此外还生成氯化镁,该反应为TiCl 4+ 2Mg Ar高温 Ti+2MgCl 2。
氩气能做保护气的原因是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
6.(2022年安徽省中考)某实践小组参观本地矿泉水厂,该厂矿泉水含钙、钾等矿物质,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2)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3)超滤是利用薄膜(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
若水源中含有下列物质,推测该流程中“超滤”的主要作用是除去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难溶性大颗粒B .可溶性无机盐C .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4)臭氧的化学式O 3的微观意义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
(5)生活中,你提倡饮用白开水还是矿泉水,理由是______。
【答案】(1)元素(2)吸附作用或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B(4)1个臭氧分子或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5)提倡饮用矿泉水,因为相对于白开水矿泉水更安全。
或提倡饮用白开水,因为矿泉水需要额外包装,浪费资源。
合理即可。
【解析】(1)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元素,而非具体的存在形式。
(2)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起到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在过滤器中除去难溶性大颗粒,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大颗粒分子,除去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则超滤主要作用是除去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 。
(4)化学式微观上表示1个分子,也可以表示该分子的微观构成。
所以O 3微观上表示1个臭氧分子,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5)通过图中可知,矿泉水中除去了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也有灭菌过程,且保留了人体需要的钙、钾等矿物质,相对于白开水矿泉水更安全。
同时,白开水也能达到正常的饮用需求,矿泉水运输等需要使用塑料包装,生活中会造成资源浪费。
合理即可。
7.(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下图:已知: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MgCl 2、CaC12,流程中部分操作及试剂已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