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原理

合集下载

伏立康唑作用特点介绍精品PPT课件

伏立康唑作用特点介绍精品PPT课件
卡泊芬净的上述机制可降低菌丝对血 管的侵袭性,但不能降低真菌总负荷1
1. Bowman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2;46(9):3001–3012 2. Abstr. 40th Intersci. Conf.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abstr. 1683, 2000
玻璃体: 38%
房水: 53%
分布和渗透性
脑组织: 200%-300%
肺泡/上皮衬液: 平均1100%
脑脊液:
22%-100%
可广泛渗透入机体组织,稳态浓度下的分布容积为4.6L/Kg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8%
1.Elter T et al.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6; 28: 262-265. 2.Hariprasad SM et al. Arch Ophthamol. 2004; 122: 42–47. 3.Lutsar I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3; 37: 728-732. 4.Capitano B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6; 50: 1878-1880 5.伏立康唑产品说明书。
米卡芬净 S S S S S S R R S S S S R R R ?
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热病指南) —体外抗菌活性(念珠菌和隐球菌)
微生物
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
氟康唑 +++
± +++ +++

伏立康唑的临床应用

伏立康唑的临床应用

伏立康唑的临床应用伏立康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真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和安全性,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疾病。

以下将详细介绍伏立康唑的临床应用。

一、伏立康唑的药理作用伏立康唑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CYP3A4同工酶,从而干扰真菌细胞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阻断了真菌细胞中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14α-芳香醇类酮康酸到醇下叉脱水酶活性,使真菌细胞内甾醇生物合成受抑制,最终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及渗透性增加,真菌生长受到抑制,从而达到抗真菌的目的。

二、伏立康唑的适应症1. 念珠菌病:伏立康唑可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性疾病,如阴道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等。

2. 浅表真菌感染病:如皮肤念珠菌病、浅表癣菌病等。

3. 深部组织及系统性真菌病:如念珠菌性败血症、念珠菌性肺炎等。

4. 其他真菌感染:如念珠菌角膜炎、念珠菌性腹膜炎等。

三、伏立康唑的给药途径及剂量伏立康唑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

常见的口服剂型包括片剂和胶囊剂,静脉给药主要为伏立康唑注射液。

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成人口服剂量为每日200-400mg,分2次服用;静脉注射剂量一般为每日200-400mg,分2次给药。

四、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伏立康唑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一般为轻度不适,多数患者能够耐受。

长期大剂量使用伏立康唑还可能引起肝脏毒性反应,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等,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损害。

五、伏立康唑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等;同时应避免与酒精等药物同时应用,以免加重肝脏损害风险。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前应咨询医生,遵医嘱使用。

综上所述,伏立康唑是一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多种真菌感染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时,应根据药理作用、适应症、给药途径及剂量、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并注意患者的肝功能监测及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专科药物交流——伏立康唑

专科药物交流——伏立康唑
高脂早餐(脂肪含量约45克)、低脂早餐(脂肪含量约9克) 7:30 标准午餐 。13:00 高脂晚餐(脂肪含量约50-70克)、低脂晚餐(脂肪含量约9克)18:00、19:10
结论:与空腹相比较,食物
可降低伏立康唑生物利用度 约22%。
二、CYP2C19基因型与伏立康唑药动学
静脉与口服400mg伏 立康唑
介于浓度和时 间依赖间
呈时间依赖 ,PAE或 T1/2较长
三唑类
主要参数 T>MIC PAE,T1/2, AUIC
浓度 (mg/L)
两性霉素B 40 Cmax/MIC
30
棘白菌素类
AUC/MIC 20
唑类
10 T>MIC
MIC PAE
0
0.5
8
16
24
小时
Andes D.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3;47:1179-1186.
伏立康唑治疗曲霉菌PK/PD目标值
CLSI: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EUCAST: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 MTS:MIC测试条法
采取三种不同的标准方法对伏立康唑治疗曲霉菌药敏折点进行测试, 并用蒙特卡洛模拟人类PK/PD目标值及与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
Siopi, Mavridou, Mouton,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4; 69: 1611-19.
研究目的:评价伏立康唑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群体药动学特征,
寻找影响伏立康唑PK/PD参数变化的因素,并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 。
研究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Monte Cadosimulation, MCS)
。 在患者人群中对6种给药方案进行了10000次模拟 。

制药工艺学伏立康唑的生产工艺(共22张PPT)

制药工艺学伏立康唑的生产工艺(共22张PPT)

合成路线之四如图2-4所示
合成路线之四如图2-4所示
伏立康唑的工艺路线
五种路线的特点比较
路线
特点
路线 1,2,4
反应需要六步完成,反应条件相对苛刻,产率最高 的仅4.36%
路线3
反应需要九步完成。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产率较高, 总收率可达产率8.96%
路线5
合成路线简单,原料便宜,但有的反应条件苛刻或 是产率很低
[3]刘康.三唑类抗抗真菌Voriconazole[J].药学进展,
2002,26(4):253-255. [4]马培奇。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新药伏立康唑[J].国外医药抗生素
分册,2002,23(2):90-92. [5]孙春林。伏立康唑[J].z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69-970.
过性,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用 途 :伏立康唑是第二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能有效抑制真菌羊 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阻断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从而影响细胞膜的流 动性、通透性,在体内、外具有广泛的抗真菌活性。
意义: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 应用的增多,真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有效控制真菌病发病具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工艺的选择
路线3是目前国内合成伏立康唑的主要合成路线,但由于其路线长且 原材料成本较高,废液毒性大,污水处理成本高,造成总的生产成本 较高,所以该药在国内市场上的售价也是较高的。路线5虽然产率低,
但也有自身的优势:反应路线短,原料便宜,氟乙酸乙酯的价格约为5-氟尿
嘧啶的二分之一,与路线3对比可知两条路线仅前面几步反应不同, 后面的反应步骤几乎是一样的,后面几步反应的产率也较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伏立康唑(丽福康)产品知识培训精简

伏立康唑(丽福康)产品知识培训精简

• 本品在静脉滴注前先使用5ml专用溶媒溶解,然后稀释到250ml或500ml输液中。 本品可以采用下列注射液稀释: 0.9%氯化钠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 • 疗程: 疗程视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和微生物学反应而定。静脉用药的疗程不宜超过6个月。
伏立康唑使用剂量
静脉 口服 体重40kg患者
负荷剂量 (第一个24小时内)
念珠菌血症 播散性念珠菌感染 其它侵袭性念珠菌病
* 包括完全或部分有效病例 Perfect JR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3;36:1122-1131.
52% (11/21) 46%(5/11) 65% (11/17)
对不同念珠菌感染病例的有效率
3/3
100%
3/4
有效率(%)
• 全球念珠菌血症对照研究 • 作为补救用药治疗难治性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汇总分 析
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感染
• 汇总的疗效数据
伏立康唑治疗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 菌属感染的有效率(汇总分析)
病原体 有效率 (%) (n/N)
尖端足放线病菌 (n=27) 多育足放线病菌 (n=8) 茄病镰刀菌 (n=6) 其它镰刀菌属 (n=9)
两性霉素B
4
2 1 0.5
烟曲霉菌(n=160) 黑曲霉菌(n=16)
2 1 0.5
黄曲霉菌(n=14) 土曲霉菌(n=15)
1
* 采用NCCLS标准M38-P微量稀释法测定MIC。 Data on file. Pfizer Inc., New York, NY. Herbrecht R et al. N Eng J Med. 2002;347(6):408-415.
几乎所有的念珠菌对伏立康唑敏感

伏立康唑化学结构式

伏立康唑化学结构式

伏立康唑化学结构式伏立康唑(Fluconazole)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疾病。

它的化学结构式如下:伏立康唑的化学名称为[2-(2,4-二氟苯基)-1,3-二氢-1,3-二甲基-2-氧代-5-嗪基-4-吲哚酮],化学式为C13H12F2N6O,并具有一个分子量为306.27 g/mol的分子量。

伏立康唑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壁合成而发挥药效。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中酶类物质14α-脱甲基酶和14α-脱甲基酶,从而抑制了真菌细胞壁的合成,最终导致真菌的死亡。

伏立康唑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广谱念珠菌感染等。

它可以口服、静脉注射或外用于皮肤黏膜等部位,用于不同部位的真菌感染疾病。

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肝脏损害、骨髓抑制等。

因此,在使用伏立康唑前需要注意患者的肝脏和肾脏功能,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伏立康唑还可以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例如,它与咪康唑、氟康唑等药物在作用机制上相似,不推荐同时使用;与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浓度的相互影响,可能导致药物疗效的降低或增加。

总的来说,伏立康唑是一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其化学结构式为C13H12F2N6O。

它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来发挥药效,并可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

然而,使用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掌握伏立康唑的化学结构式以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抗真菌药物,从而更好地治疗真菌感染疾病。

当然,在使用伏立康唑或其他药物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伏立康唑作用特点介绍ppt课件

伏立康唑作用特点介绍ppt课件
真菌之美
白念
隐球菌
曲霉菌
毛霉菌
黄曲霉
1
真菌分类
皮肤、粘膜 指甲、毛发:
浅部
皮下组织:
如花斑癣、甲真菌病、 口腔念珠菌感染
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 足菌肿等
真菌病
深部 原发性: 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 类球孢子菌病、孢子丝菌等 继发性: 念珠菌病(系统性)、曲霉、隐球菌 病、毛霉病、放线菌、奴卡菌属等
10
分布和渗透性
玻璃体: 38% 脑组织: 200%-300%
房水:
53% 肺泡/上皮衬液: 平均1100%
脑脊液: 22%-100%

可广泛渗透入机体组织,稳态浓度下的分布容积为4.6L/Kg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8%
11
1.Elter T et al.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6; 28: 262-265. 2.Hariprasad SM et al. Arch Ophthamol. 2004; 122: 42–47. 3.Lutsar I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3; 37: 728-732. 4.Capitano B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6; 50: 1878-1880 5.伏立康唑产品说明书。
这些药物可减少伏立康唑的暴露量
伏立康唑可升高此类药物的血药浓度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显著降低,利福布丁 的血药浓度则显著增高
伏立康唑说明书。
17
药物相互作用:双向作用
除非经权衡后利大于弊,否则应尽量避免伏立康唑与 苯妥英合用
药物 苯妥英* 推荐剂量(体重40 kg) 监测

新型抗真菌药伏立康唑_沈海蓉

新型抗真菌药伏立康唑_沈海蓉

[文章编号]1007-7669(2004)05-0308-03新型抗真菌药伏立康唑沈海蓉,李中东,钟明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上海 200040)[收稿日期] 2003-09-26 [接受日期] 2004-01-13[作者简介] 沈海蓉(1976-),女,上海人,药学硕士,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及药物新剂型研究。

[联系人] 沈海蓉。

Phn :86-21-6248-9999,ex t -6472。

F ax :86-21-32140082。

E -mail :hairong -shen @[关键词] 抗真菌药;药动学;药理学;伏立康唑;药物不良反应[摘要] 伏立康唑(vo riconazole )是第2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的特点,尤其对于侵袭性曲霉菌侵润所致感染疗效好。

本品口服吸收好,病人也有很好的耐受性。

本文对其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研究作一综述。

[中图分类号] R978.5[文献标识码] A 伏立康唑(vorico nazole ),商品名:Vfend ,是第2代合成的三唑类抗真菌药,为氟康唑衍生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的特点,尤其对于侵袭性曲霉菌侵润感染疗效好[1]。

可静脉注射或口服,口服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适于胃肠道功能正常的病人,特别是肾功能衰竭、不宜采用静脉注射用的溶剂———环糊精。

由桑威奇辉瑞公司1991年发明,随后研制开发了片剂和注射剂,FDA 于2002年5月批准上市,用于侵袭性曲霉病、波伊德假霉样真菌及足放线病菌属感染、镰刀菌属感染的治疗。

本文综述了伏立康唑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应用研究和不良反应等。

伏立康唑结构式如下。

图1 伏立康唑化学结构式 Fig 1 Structure of voriconazole药效学 伏立康唑抗菌机制同其他唑类一样都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系统的14α-羊毛甾醇去甲基化作用,这是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立康唑原理
伏立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阴道真菌感染等疾病。

它的原理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酵母菌醇合成酶,阻止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和维持,从而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伏立康唑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酵母菌醇合成酶,从而阻止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和维持。

酵母菌醇合成酶是真菌细胞膜中的一个重要酶,它参与了酵母菌醇的合成过程。

酵母菌醇是真菌细胞膜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它能够维持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当伏立康唑进入真菌细胞后,它会与酵母菌醇合成酶结合,从而抑制酵母菌醇的合成。

这样一来,真菌细胞膜中的酵母菌醇含量就会下降,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和维持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伏立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它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真菌感染疾病,如皮肤真菌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阴道真菌感染等。

伏立康唑的药效持久,一次用药即可维持较长时间的疗效。

此外,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较少,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总之,伏立康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广谱抗真菌药物,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酵母菌醇合成酶,从而阻止真菌细胞膜的合
成和维持,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它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真菌感染疾病,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值得信赖的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