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栓塞症(PTE)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肺栓塞病人的护理

肺栓塞病人的护理

• 4、常用溶栓药物

①尿激酶(Urokinase)用法 2万u/kg 溶于0.9%N.S1OOml或5%GS100ml中,2小 时内滴完。 ②链激酶:25万IU,30min;后10万 IU/h,连续24h。 • ③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50~100 mg持续静滴2小时
• 三、抗凝治疗: 溶栓结束后,2~4小时测 APTT,当其恢复至正常对照值的2倍时,给 予抗凝治疗。常用抗凝药物有: • 肝素:低分子肝素钠,根据活化的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剂量。连用5—10天。 • 华法林: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钠1-3天后 加服华法林3-5mg/QD.按照INR,PT的测定 结果调整华法林用量,使PT较正常对照延 长1.5—2.5倍,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 月。并发肺动脉脉高压和肺心病者,疗程 应延长。
护理措施
一、潜在并发症:重要脏器缺氧性损伤、出血、 再栓塞 1、保持氧气供需平衡 (1)、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氧耗。 (2)、给氧:病人有呼吸困难时,应立即根 据缺氧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和吸 入氧浓度进行给氧治疗,以提高PaO2。
护理措施
2、监测呼吸及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对高度 怀疑或确诊PTE的病人,需住监护病房,对 病人进行严密监测,以提供诊断信息并指 导治疗,包括: • ①呼吸状态:严密监测病人的呼吸、血氧 饱和度、动脉血气、心率及肺部体征的变 化,当出现呼吸加速、浅表,动脉血氧饱 和度降低,心率加快等表现,提示呼吸功 能受损、机体缺氧。
• ④心电活动:肺动脉栓塞时可导致心电图 的改变,当监测到心电图的动态改变时, 有利于肺栓塞的诊断。溶栓治疗后如出现 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可能是溶栓成功、右 室负荷减轻、急性右心扩张好转的反应。 • 另外,严重缺氧的病人可导致心动过速和 心律失常,需严密监测病人的心电改变。

肺栓塞的护理

肺栓塞的护理

谢谢大家!
PTE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因素 1 原发因素 由遗传变异引起,包括V因子突变、蛋白C缺乏、蛋 白S缺乏和抗凝酶缺乏等,常以反复静脉血栓形成和 栓塞为主要表现。 2 继发因素 是指后天获得的DVT和PTE的多种病理和病理生理改 变。包括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口服避孕 药,妊娠和产褥期、肥胖及各种原因的制动或 长期卧床等。 年龄可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 增长,DVT和PTE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3 抗凝治疗
(1)目的: 1)预防肺动脉血栓的周围出现血栓延伸。 2)抑制由血栓所致的神经、体液因素分泌 。 3)阻止静脉血栓的发展。 (2)常用药及方法 肝素:首先静脉注射5000U,每小时持续静点5001000U,将APTT比对照延长1.5-2.0倍。为预防新血栓 形成和血栓延伸,应使用7-10天。 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一般4000-8000U∕12h皮下 注射。 华法林:肝素治疗后加用华法林目的在于预防复发肺栓 塞,预防血栓的延伸。其起效时间为2-3天,因此 与肝素重叠应用3-4天,监测指标:INR2.0-3.0 之间。
4 超声心动图 在提示诊断和除外其他心血管疾 病方面有重要价值。 5 D-Dimer <500ug∕L可基本除外肺栓塞。 6 螺旋CT和电子束CT 7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8 磁共振显像 9 肺动脉造影
PTE的治疗
1 一般处理与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对高度疑诊或确诊的PTE患者,应进行严密的监 护,监测呼吸、血压、心率、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 的变化;绝对卧床,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可适 当使用镇静、止痛、镇咳等相应的对症治疗。 采用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以纠正低氧血症。 对于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压者,可应用血管活性 药物对症治疗。 2 溶栓治疗 主要用于大面积的PTE病例。但对于血 压和右心室运动功能均正常的病例,不 推荐溶栓。

肺栓塞的护理常规

肺栓塞的护理常规

肺栓塞护理常规一、定义肺栓塞是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

当栓子为血栓时称为肺血栓栓塞症(PTE),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二、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监测患者呼吸功能,如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

2、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情况。

发现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绝对卧床休息并制动,避免剧烈的搬动和翻身,防止栓子脱落。

若病人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观察患者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水肿情况、有无疼痛。

4、监测重要脏器功能:意识状态、循环、肾功能等。

5、有无焦虑、恐惧、等心理改变。

(二)症状护理1、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及浓度,观察口唇甲床缺氧症状及氧疗效果。

2、胸痛:根据胸痛不同程度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30分钟后观察用药效果。

3、咯血:注意有无窒息先兆,保持呼吸道通常。

(三)一般护理1、体位护理:急性期和溶栓期治疗2-4周,绝对卧床休息,定时更换体位,床单位整洁平整,保持皮肤干燥;适当抬高下肢,严禁挤压、按摩患肢或冷热敷,防止血栓脱落。

2、下肢静脉血栓:测量双侧大腿、小腿周径,下肢周径测量方法:髌骨上缘以上15cm处和髌骨下缘以下10cm处,双侧下肢周径>1cm有临床意义,触摸足背动脉及皮温。

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钠、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进食过硬的食物。

4、基础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剧烈咳嗽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润肠通便药物,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四)用药护理1、溶栓治疗护理:应用阿替普酶或尿激酶溶栓治疗期间,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拍背;药物要现用现配;观察病人各穿刺点、皮肤黏膜、齿龈、胃肠道有无出血,观察患者意识及瞳孔的变化,以判断有无颅内出血,注射部位有无血肿;遵医嘱复查凝血四项及大便、尿隐血试验,发现出血倾向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处理。

肺栓塞的临床护理措施

肺栓塞的临床护理措施

肺栓塞的临床护理措施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而肺血栓栓塞症为PE的最常见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本文中所称PE即指肺血栓栓塞症(FFE)。

(一)生活护理1.休息肺栓塞活动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卧床时间应在充分抗凝的前提下卧床2~3周;无明显症状且生活能自理者也应卧床,床上活动时避免突然坐起、并注意不要过度屈曲下肢,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

2.饮食护理宜食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品,少食用油腻、高胆固醇的食物,禁食辛辣食物,保持平衡膳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牢记高脂饮食和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卷心菜、菜花、莴苣、绿萝卜、洋葱、鱼肉等,可以干扰华法林的药效。

因此,在口服抗凝药物期间应减少使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和蔬菜。

3.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腹腔压力突然增高使深静脉血栓脱落,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4.皮肤护理由于急性期限制患者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应注意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皮肤颜色的变化,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可以在病人受压的骨隆突处使用压疮贴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告知患者避免创伤和出血,应用软毛刷刷牙,使用电动剃须刀刮胡子。

(二)心理护理肺栓塞的病人由于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及有发生晕厥,甚至有濒死感、猝死的可能,所以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应加强沟通,鼓励病人表达自己恐惧的心理,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多去病人床旁陪伴,多关心病人,多给病人安全感,并鼓励病人家属理解和支持病人,增加病人的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三)治疗配合1.病情观察 (1)由于PTE患者病情变化快,所以应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一旦出现病情变化随时处理。

(2)观察患者双下肢的变化,如有无酸胀、乏力、肿胀、双下肢不对称等,每日用皮尺测量双下肢的周径(大腿:距髌骨上缘15cm处测量;小腿:距髌骨下缘10cm处测量)准确记录并报告医生。

肺栓塞病人护理常规

肺栓塞病人护理常规

肺栓塞病人护理常规一、概述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空气栓塞等。

当栓子为血栓时,称为肺血栓栓塞症。

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为肺栓塞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所称的肺栓塞即指肺血栓栓塞症。

症状:呼吸困难,有窒息感,剧烈胸痛,可伴大汗淋漓,甚至昏厥,咳嗽、咯血或血痰。

二、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

吸氧、镇痛、纠正休克和心力衰竭以及舒张支气管。

2.溶栓治疗。

3.抗凝治疗。

4.肺动脉血栓摘除术。

5.放置腔静脉滤器。

6.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三、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血管阻塞所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关。

2.恐惧与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胸痛有关。

3.潜在并发症重要脏器缺氧性损伤、出血、再栓塞。

四、护理要点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

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及心电图。

(2)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征象,单侧下肢肿胀最为常见,因此需测量和比较双下肢周径,并观察有无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

3.绝对卧床休息,有效制动,禁止按摩、挤压患肢,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以免促进深静脉血栓脱落,再次发生肺栓塞。

4.抗凝与溶栓治疗的护理(1)按医嘱及时、正确给予抗凝及溶栓制剂,监测疗效及不良反应。

(2)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

(3)密切观察出血征象,如皮肤青紫、血管穿刺处出血过多、血尿、腹部或背部疼痛、严重头痛、意识的改变等。

(4)避免反复穿刺,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拔针后按压时间要适当延长。

(5)溶栓药应现配现用,在静脉灌注过程中要准确调节输液泵的灌注速度。

(6)定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7)做好抗凝期间的自我护理指导。

发现出血倾向,要及时报告医师,及时给予处理。

5.患者胸部疼痛影响呼吸时应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以免剧烈胸痛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

肺栓塞的诊治原则.

肺栓塞的诊治原则.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一、高危急性肺栓塞发作处理1、RICU护理常规(I)特护。

(2)软食或鼻饲。

(3)绝对卧床休息(合并下肢DVT者)。

(4)监测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5)动态监测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

(6)易消化饮食。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

(8)绝对卧床休息(对合并DVT患者,抗凝治疗INR值达到2.0左右方可活动)。

2.一般治疗(1)氧疗(鼻导管或面罩)(低氧血症患者)。

(2)呼吸循环支持治疗(有创或无创,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中应尽量减少正压通气对循环系统的不良影响。

(3)适当使用镇静剂(有焦虑和惊恐症状者)。

(4)适当使用止痛药治疗(有胸痛者)。

(5)应用抗生素控制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和预防肺栓塞并发感染。

(6)对右心功能不全、心排血量下降但血压尚正常的患者,可给子具有一定肺血管扩张作用和正性肌力作用的药物,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7)若出现血压下降,可增大剂量或使用其他血管加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

血管活性药物在静脉注射负荷量后(多巴胺3~5mg,去甲肾上腺素1mg),持续静脉滴注维持。

(8)谨慎使用液体负荷疗法(过多液体负荷可能加重右心室扩张、影响心排血量)。

3.溶栓治疗适应证:①两个肺叶以上的大块肺栓塞者;②不论肺动脉血栓栓塞部位及面积大小只要血流动力学有改变者;③并发休克和体动脉低灌注(如低血压、乳酸酸中毒和/或心排血量下降)者;④原有心肺疾病的次大块肺血栓栓塞引起循环衰竭者;⑤有呼吸窘迫症状(包括呼吸频率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的肺栓塞患者;⑥肺血栓栓塞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

禁忌证:绝对禁忌证:①活动性内出血;②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相对禁忌证:①2周内的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②2个月内的缺血性中风;③10d内的胃肠道出血;③15d内的严重创伤;⑤1个月内的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⑥难于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⑦近期曾行心肺复苏;⑧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⑨妊娠;⑩细菌性心内膜炎;1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12.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13出血性疾病;14.动脉瘤;15.左心房血栓;16.年龄>75岁。

肺栓塞的护理

肺栓塞的护理

护理


七、心理护理 发病急,病情重,常伴有剧烈疼痛,呼吸困难,有濒死感,患 者易出现烦躁,焦虑甚至恐惧心理 ①给病人以安全感:当病人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和胸 痛时,医务人员需保持冷静,避免引起紧张慌乱的气氛而 加重病人的恐惧心理。护士应尽量陪伴病人,告诉病人目 前的病情变化,用病人能够理解的词句和方式解释各种设 备、治疗措施和护理操作,并采用非言语性沟通技巧,如 抚摸、握住病人的手等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减轻其恐惧, 并让病人知道医生、护士正在积极处理目前的紧急状态, 减轻其痛苦。 另外,当病情剧变时,亲人的陪伴可有效地降低病人的焦 虑和恐惧心理,因此,在不影响抢救的前提下,可允许家 属陪伴病人。


五、右心功能不全的护理:如病人出现右 心功能不全的症状,需按医嘱给予强心剂, 限制水钠摄人,并按肺源性心脏病进行护 理。 六、低排血量和低血压的护理:当病人心 排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时,应按 医嘱给予静脉输液和升压药物,注意记录 液体出入量,当病人同时伴有右心功能不 全时尤应注意液体出入量的调整
护理

3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征象:由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单侧下肢肿胀最为 常见,因此需测量和比较双侧下肢周径, 并观察有无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如发绀。 下肢周径的测量方法:大、小腿周径的测 量点分别为髌骨上缘以上15cm处和髌骨下 缘以下1Ocm处,双侧下肢周径差1cm有临床 意义。
护理
护理

②鼓励病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应用适 当的沟通技巧促使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忧和 疑虑。 ③溶栓后患者临床上自觉症状减轻,均有 不同程度的想下床活动的愿望,这时应使 患者了解溶栓后仍需卧床休息,以免栓子 脱落,造成再栓塞。
护理

八、用药护理 按医嘱适当使用镇静、 止痛、镇咳等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注意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常规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常规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常规(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常规一、定义:肺栓塞(PE)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包括脂肪滴、羊水栓塞、转移性癌、空气栓塞、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等。

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

肺梗死(PI)为肺动脉发生栓塞后,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

二、高危因素: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外科手术、骨折、高龄、肥胖、久坐、长时间卧床或制动人群、孕产妇、肿瘤、急生心梗、心功能不全等,我们科室的介入治疗、肿廇患者在临床中,如外科手术、骨折、长期卧床、肿瘤、下肢深静脉炎、心脏病等的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紫绀、心律失常、休克、昏厥、发作性或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情况要想到本病的可能。

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由于栓子的大小、多少不同而差异显着。

小范围的肺血管栓塞可能只有暂时的呼吸困难,而大范围的肺栓塞病人可以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突然死亡。

1、呼吸困难及气短。

为肺栓塞最重要的临床表现,轻症病人有阵发性过度换气、活动时气短;严重者呼吸困难,突然出现恐怖感,濒死感,呼吸频率增快,达40~50次/分,伴发绀。

2、胸痛。

常为患侧胸部钝痛。

可表现为类似胸膜炎性的胸痛,随呼吸运动而加重。

也可发生心肌梗塞样的疼痛,部位在胸骨前,向肩和颈部放射,其疼痛程度难以忍受。

3、头晕、昏厥。

提示有大的肺栓塞存在,伴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4、咳嗽。

多为干咳,无痰。

5、咯血。

当有肺梗死或充血性肺不张存在时,可出现咯血,均为小量咯血,大咯血极少见。

6、休克。

约10%患者可发生休克,发生休克的均为巨大栓塞,常伴有肺动脉的反射性痉挛,可致心输出量急骤下降,血压下降,患者常常有大汗淋漓、焦虑等,严重者可猝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血栓栓塞症(PTE)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呼吸费力、
发绀、咳嗽咳痰、咯血和痰中带血等。

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指标。

2、有低氧血症者可经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

3、遵医嘱给予溶栓及抗凝治疗,密切观察出血征象,严密监测血压,溶栓后每2~4小时测定一次凝血功能(PT或APTT)。

观察抗凝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

4、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镇咳等对症治疗措施,注意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5、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或取半卧位。

6、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宜。

7、采取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如抚摸、握住患者的手等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轻其恐惧。

8、急性肺栓塞溶栓后,卧床时间较长,注意保持皮肤干燥,床单平整。

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每2小时翻身一次。

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破损。

9、根据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坠床评估给予相应的照护,落实安全护理措施。

10、指导患者认识PTE的临床表现,若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咳痰等应注意PTE 的可能,应及时就诊。

11、鼓励卧床患者进行床上肢体运动,病情允许下协助早期下床活动;利用物理治疗如穿弹力袜、气压泵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第一版拟定人:方**萍审核人: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2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