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必修1)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 高一必修一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高一必修一高一语文测试卷【教师版】【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要求:选择题答案一律按顺序(不按题号)涂卡,表达题答案一律按题号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一、语言应用(19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的争论。
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经年累月南辕北辙各有千秋B.旷日持久大相径庭各有千秋C.旷日持久南辕北辙半斤八两D.经年累月大相径庭半斤八两B(经年累月:指经历很长的时间。
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太久。
南辕北辙:指行动与目的相反。
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
各有千秋:各有各存在的价值。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A3.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
②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不时常感怀身后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③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④很想念家里——似乎有点没出息。
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
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
⑤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①⑤②③D4.下列谚语哪一项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无关(3分)A.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
B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黑脸的张飞叫喳喳C.成也萧何,败萧何。
D.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C5.填入下面空白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3分)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谈到教育的方法,孔子注重启发,强调引发学生的创造力,他说:“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教育,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之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测试题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测试题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测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那么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那么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如今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敏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开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根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消费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华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____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假设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根底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华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防止称为“新文盲”的目的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根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方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如今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版)--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总分值:150分建议用时:15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阅读理解(5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
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
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沉浮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
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练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解析版)

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载.人(zài)记载.(zǎi)装载.(zǎi)载.歌载舞(zài)B.九霄.(xiāo)诞.生(dàn)翌.年(lì)酝酿..(yùn niàng)C.轨.道(guǐ)着.陆(zhuó)着.凉(zháo)棋高一着.(zhāo)D.开辟.(pì)复辟.(bì)横亘.(gèn)断壁残垣.(huán)【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项,“装载”的“载”应读zài,多音字,还读zǎi;B项,“翌”应读yì;D 项,“垣”应读y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辉映橘红响彻全球联名B.苛刻期盼骇人听闻轨道C.酝酿开辟实力雄厚耸立D.尘封暇想四战四捷决测【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他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都捐给了灾区和希望工程。
(2)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一下。
(3)前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可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了重重难关,恢复了家园。
A.结余捉摸度过B.节余捉摸渡过C.节余琢磨渡过D.结余琢磨度过【答案】C【解析】(1)结余:结算后余下的钱、物等。
节余:因节省而剩下的钱或东西。
根据语意,应选“节余”。
(2)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
琢磨:思索。
根据语意,应选“琢磨”。
(3)渡过:本义为“渡过,过水”。
引申为“通过,由此地、此时移到彼地彼时”。
度过:“让时间在工作、生活、娱乐、休息中消失”或指“生活了一段时间”。
根据语意,应选“渡过”。
4.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时检测练习卷:1.1沁园春·长沙

1.1沁园春·长沙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憧.憬(chōng)炽.热(zhì)百舸.(gě)否.极泰来(pǐ)B.逮捕.(pǔ)绮.丽(qǐ)主宰.(zǎi)一语中的.(dì)C.遒.劲(jìng)青睐.(lài)惆怅.(chàng)漫.山遍野(màn)D.峥.嵘(zhēng)模.具(mó)寥.廓(liáo)浪遏.飞舟(è)【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B.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C.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D.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答案】D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适应人民群众对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增强社会对招生工作的监督。
B.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
C.网络购物之所以如此蓬勃兴起,原因很多,包括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的转型,以及消费者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等等。
D.习近平主席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稳健扎实、积极进取推进各项工作,一项项重大举措陆续出台。
【答案】C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___________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含模块综合测试题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
直到唐代中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
XXX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的兴起,打破了这个格局。
由于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而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
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XXX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
他身为北宋文坛的泰斗,却从未有过如XXX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则用实践反对XXX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
XXX将这种理论用之于文学,便出现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说法。
所以,XXX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种风格的另一表现,是XXX将“平淡”说明为“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天然,姿态横生”的厚实内涵。
他的两首到处颂扬的小诗,说清楚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是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岂非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姿态横生的天然存在。
另一首是写XXX,“不得XXX软,应惭梅萼红。
XXX有千叶,淡伫更纤秾”。
在XXX先生的眼中,纯白的XXX固然没有其他花草的绮丽色彩,却是更强烈、更浓烈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
【高中同步测控 优化设计】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测评A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高中同步测控 优化设计】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测评A Word版含答案[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82b9231967ec102de3bd8914.png)
第四单元测评A(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停泊.(bó)结束.(shù)凋.谢(diāo) 婆娑.起舞(shuō)B.嬉.笑(xī) 死难.(nàn)沼泽.(zé) 浑.身发抖(hǔn)C.雏.菊(chú) 咳嗽.(sòu)嘈.杂(cáo) 睡眼惺.忪(xīng)D.脚趾.(zhǐ) 蹒.跚(pán)酝酿.(rǎng) 不假.思索(jiǎ)解析:A项,“娑”应读suō;B项,“浑”应读hún;D项,“酿”应读niàng。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暮霭座落别出心裁浮想联翩B.干练安详歪门邪道绿树如茵C.销假陨落暗度陈仓唇枪舌剑D.擦粉凋敝惨无人道步履蹒跚解析:A项,“座”应为“坐”;B项,“茵”应为“荫”;D项,“擦”应为“搽”。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人老在讲国家利益,我们绝不能跟在他们后面鹦鹉学舌....,我们有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有我们的价值观。
B.“原先九死一生....的创业经历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他感慨地说,“所以我现在仍从事医疗事业,再难再险,也从没有丝毫改变的想法。
”C.记者看到,靠近汽车总站的一处别墅区,田字形甬道整修得很干净,优美,但入住户寥若晨星....,土黄色外墙里面并没有多少生机。
D.我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很感兴趣,我相信这届博览会和这次采访,会让我记忆犹...新.,留下非常深刻和美好的印象。
解析:A项,“鹦鹉学舌”,鹦鹉学人说话,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
B项,“九死一生”,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C项,“寥若晨星”,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
D项,“记忆犹新”,对往事的印象还很清晰,好像新近才发生的一样。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单元测试卷1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
“扶贫先扶智”理论认为,通过人的智力帮扶,赋能于人,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在此过程中活化、开发和培育多方面的潜能,形成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高低,由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迁移支出等形成的人力资本,能够促进国家经济持续性发展,贫困的主要根源在于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
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包容性增长、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重要途径。
包容性增长即机会平等的“益贫式增长”,旨在彻底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和两极分化的发展格局。
当前仍然存在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遭到挫折的结果。
从社会的角度看,对穷人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不足是贫困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根源之一;从家庭的角度看,父母对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投资不足是导致下一代继续陷入贫困的原因之一。
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是收入低下,更应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
他将可行能力定义为,个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组合。
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求我国扶贫战略由“脱贫”转向“防贫”,即防止贫困的生产和再生产,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代际传递涉及两个群体——儿童和父母,贫困代际传递不仅仅是贫困现象的继承,还包含导致贫困的不利因素在代际传递。
世界银行在《公平的进步——世界各国代际经济流动》报告中,基于代际流动的全球数据库总结了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之间的三个渠道。
一是父母教育会影响子女教育,进而影响其收入,如受过教育的父母会更倾向于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二是父母教育会影响子女的非教育特征,如受过教育的父母会帮助其子女获得更好的非认知技能,从而提高子女的收入水平;三是父母的非教育特征对子女收入也存在持续性影响,如相对富裕的父母所居住的地区以及所拥有的社会资本都更好,可以为其子女提供更好的经济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必修1) 学校班级姓名座号一、基础知识(27分,每题3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爱而不见(xiàn)乘彼垝垣(guǐ yuán)肇锡余以嘉名(cì)伶俜萦苦辛(líng pīng)B.渐车帏裳(jiàn)汩余若将不及兮(gǔ)腰若流纨素(zhí)盈盈一水间(jiān)C.搔首踟蹰(zhí)将子无怒(qiāng)乘骐骥以驰骋兮(chíchěng)便言多令才(biàn)D.夙兴夜寐(mèi)及前王之踵武(zhǒng)绕树三匝(zā)摧藏马悲哀(cáng)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说怿女美信势旦旦B.总角之晏盘石无转移C.纤纤擢素手周公吐哺D.鸡鸣桑树巅羁鸟恋旧林3.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拙归园田(笨拙、愚拙)对酒当歌(应当)B.盈盈一水间(间隔)始适还家门(刚才)C.多谢后世人(告诉)名余曰正则兮(取名)D.女也不爽(差错)洵美且异(确实,的确)4.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爱而不见自牧归荑犹可说也隰则有泮B.来吾道夫先路扈江离与辟芷兮终老不复取蒲苇纫如丝C.何时可掇奄奄黄昏后箱帘六七十指九天以为正兮D.泣涕涟涟匪女之为美说怿女美纤纤作细步5.下列划线字,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自可断来信汝岂得自由B.泣涕涟涟叶叶相交通C.可怜体无比处分适兄意D.纫秋兰以为佩黄泉共为友6.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A.受任以来,他夙兴夜寐,早起晚睡B.如此二三其德,谁还敢相信他的诺言呢?C.与你们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D.会议桌上,他信誓旦旦,可是三分钟热度过去不久,老毛病又犯了。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8.下列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离骚》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C.“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前三个是内容体例,后三个是表现手法。
D.“乐府双璧”是指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南朝的《木兰辞》。
9.我国古代诗歌的形式,按其产生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诗经乐府曲诗词B.诗经楚辞诗乐府词曲C.诗经楚辞乐府词曲诗D.诗经楚辞乐府诗词曲二、课内阅读( 15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8分,每题2分)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曰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10.下面几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刚开始焦仲卿对刘兰芝有所误会。
B、“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刘兰芝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C、“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一句暴露了焦仲卿的软弱性。
D、“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表明刘兰芝忠于爱情义无反顾。
11.下列对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刘兰芝被逐出焦家时,就已经下定以死殉情的决心了。
B.亲兄逼嫁,难以违抗,已知“渠会永无缘”了,毅然允婚时,就已下决心以死明志。
C.刘兰芝答应改嫁,并亲手制作嫁衣,因受到仲卿“贺卿得高迁”的责怪与嘲讽,才下定一死的决心。
D.兰芝已同意了改嫁,由于被仲卿“吾独向黄泉”的话所感动,才下定“黄泉下相见”的决心。
12.下列对“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度下,只有一死才能得到幸福。
B.使诗歌的结构富有戏剧色彩,给人以启示和力量。
C.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和嘲讽。
D.宣扬了封建迷信,削弱了反封建的意义,是这首诗的局限。
13.按原诗故事发展顺序排列下面的情节:顺序依次是(只写序号)(1)仲卿别母(2)相约殉情(3)仲卿自缢(4)兰芝投水(二)默写题(每空1分,共7分)14.,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15.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16.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三、课外阅读(16分)阅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
(6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地白”的意思是,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最相近。
(2分)18.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一诗句的妙处。
(4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0分)择死与择生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
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
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
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
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
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
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
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
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
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
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
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
虽然“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
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
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
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
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
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
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
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
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
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
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
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
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
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
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
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屈原择死,司马迁择生,都是崇高的。
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9.请用原文中的语句解释第一段中“这中国式的生命”的含义。
(2分)答:2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答:(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答:21.联系全文,阐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的意义。
(4分)屈原择死司马迁择生四、语言表述(2分)22.请把“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用今天常说的一句话转述出来。
五、作文(4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在离开爱丽舍宫办公室时,总是亲手关灯。
请以“小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所写内容必需在话题范围之内,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必修1)答题卡学校班级姓名座号一、基础知识(27分,每题3分)二、课内阅读( 15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8分,每题2分)13.顺序依次是(只写序号)(二)默写题(每空1分,共7分)14.15.16.三、课外阅读(16分)阅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
(6分)17.“地白”的意思是,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最相近。
(2分)18.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一诗句的妙处。
(4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0分)19.请用原文中的语句解释第一段中“这中国式的生命”的含义。
(2分)答:2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答:(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答:21.联系全文,阐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的意义。
(4分)屈原择死司马迁择生四、语言表述(2分)22.请把“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用今天常说的一句话转述出来。
五、作文(4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在离开爱丽舍宫办公室时,总是亲手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