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力发电锅炉与汽轮机发展历史
国内外汽轮机及热电联产的发展和现状

国内外汽轮机及热电联产的发展和现状及供热机组简介2014.03主要内容:前言汽轮机发展及现状简介 热电联产发展及现状简介 供热机组简介小结全世界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4900GW(49亿千瓦),相当于16000台300MW机组。
全国总装机容量100GW(10亿千瓦),其中火电占80%。
发电厂和发电设备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
锅炉、汽轮机、发电机是发电厂的三大主机设备。
三大主机设备的总价值约占整个电厂总投资的15-20%。
发电设备设计和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基本体现。
全世界目前有十几个国家具有制造能力,有40多个制造厂,我国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世界汽轮机发展历程1883年,瑞典工程师拉瓦尔建造了第一台有使用价值的功率为3.67kW的汽轮机。
1884年英国的帕森斯制成7.64kW的多级反动式汽轮机大约15年后美国的柯蒂斯制成多个速度级的冲动式汽轮机进入20世纪,法国.拉托、瑞士.佐莱制成了多级冲动式汽轮机。
上述多级反动式和冲动式汽轮机便是现代大容量汽轮机的先驱。
世界汽轮机发展历程20世纪迎来汽轮机发电的飞速发展时期。
发展的标志是单机容量的增大和蒸汽参数的提高。
单机最大容量1904年时为10MW1912年增大到25MW,1925年为100MW1930年为200MW1955年为300 MW1960年为600 MW1965年为1000MW1973年为1300MW(世界目前最大的1300MW机组)前苏联设计过1800MW 汽轮机,没有投产。
世界汽轮机发展历程:在单机容量增大的同时,蒸汽参数也相应提高。
机组平均使用的 主蒸汽压力和温度也不断上升20世纪初为0.8~1.0MPa、250~370℃;30年代为1.5~3.0MPa、400~430℃;40年代为3.0~8.0MPa、430-500℃;50年代跃升为8~14MPa、500~538℃以及亚临界压力(~17MPa)和超临界压力(~24MPa)、538~566℃,并采用一次甚至二次中间再热。
锅炉发展简史

锅炉发展简史一序论1、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而经过锅炉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
2、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
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3、锅[guō]炉[lú]是由锅和炉组成的,上面的盛水部件为锅,下面的加热部分为炉,锅和炉的一体化设计称为锅炉。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定义的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二锅炉分类1、锅炉按照功能分为开水锅炉、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导热油锅炉、热风锅炉等;2、2、按照燃料分为电加热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燃煤锅炉、沼气锅炉、太阳能锅炉等;3、其中开水锅炉分为KS-D电开水锅炉、KS-Y燃油开水锅炉、KS-Q燃气开水锅炉、KS-AII燃煤开水锅炉等;4、热水锅炉分为CLDZ(CWDZ)电热水锅炉、CLHS(CWNS)燃油热水锅炉、燃气热水锅炉、CLSG(CDZH)燃煤热水锅炉等;5、5、蒸汽锅炉分为LDR(WDR)电蒸汽锅炉、LHS(WNS)燃油蒸汽锅炉、燃气蒸汽锅炉、LSG、DZG、DZH、DZL燃煤蒸汽锅炉等。
6、由于工业锅炉结构形式很多,且参数各不相同,用途不一,所以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规则。
其分类方法是根据所需要求不同,分类情况就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锅炉的发展历程

锅炉的发展历程
中国锅炉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锅炉,将水加热为蒸汽,用于烹饪和加工。
随着时间的推移,锅炉的设计和技术得到了改进和发展。
在唐代,人们使用了更多的锅炉类型,如沸腾锅炉和膨胀锅炉。
这些锅炉能够更高效地加热水和蒸汽。
到了宋代,锅炉的燃烧技术有了更大的改进。
人们开始使用石油、木炭和薪柴等燃料来加热锅炉。
并且在锅炉的结构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如燃烧室、热交换器等。
到了明清时期,锅炉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进一步完善。
锅炉开始使用铁质材料,提高了耐高温和使用寿命。
人们还开始使用了水管锅炉,通过水管中的热传递效果更好,锅炉效率也得到提高。
近现代锅炉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水管锅炉的火箭锅炉和蒸汽轮机的结合,为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锅炉的功率和效率显著提高,大大改善了生产效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锅炉的研发越来越多样化。
燃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各种类型的锅炉如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节能锅炉、电锅炉等相继问世。
总体而言,锅炉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简单的功能
到多样化的设计和高效节能的应用。
在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锅炉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时俱进地不断提高。
1000MW级火电机组锅炉发展综述

1000MW级火电机组锅炉发展综述0 前言上海外高桥电厂第二期工程为引进2 台900MW 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发电机组, 锅炉由德国阿尔斯通公司设计制造, 汽轮机由西门子公司设计制造, 将于2003 年投运。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单机容量最大的火电机组, 是我国火电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我国自行设计发展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以前, 必须做好各种技术准备和储备工作; 另一方面, 对大容量机组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故障也应有所估计和准备。
为此, 了解百万千瓦级大容量机组锅炉的发展情况、结构特点以及运行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直至90 年代中期, 已经投运了单机容量在800MW 以上的火电机组的国家只有美国、日本和原苏联3 个国家。
德国在90 年代末、21 世纪初才投运了一些800MW 以上的火电机组。
我国东北的绥中发电厂在90 年代从俄罗斯引进了组投运的报道。
百万千瓦级的大容量火电机组从60 年代在美国的兴起, 70 年代开始逐渐衰退, 至80、90 年代在日本又崛起的经历, 以及国外大容量机组锅炉的运行和技术发展经验均值得我国借鉴。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日本以及原苏联等3 个国家大容量机组锅炉的发展情况。
800MW 机组。
其它国家则少见有这类大容量机1 美国的大容量电站锅炉本世纪60、70 年代是美国火电行业的黄金时代。
由于不断增加单机功率和提高蒸汽参数, 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不断涌现, 单机容量迅速突破1000MW。
首台1000MW 以上发电机组于1965 年投运, 装于Con so lidate Edison 电力公司的Raven sWood 火电厂, 其锅炉由CE 公司设计制造。
CE、BW 和FW 公司是美国的三大锅炉制造商。
下面分别介绍这3 个公司发展大容量电站锅炉的情况。
1. 1 CE 公司1. 1. 1 概述美国燃烧工程公司(以下简称CE 公司) 曾经是美国最大的锅炉制造商, 在电站锅炉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国燃气轮机行业发展史

中国燃气轮机行业发展史
中国燃气轮机行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后来,这一行业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的发展,其主要特点包括技术引进、国内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首次引进了大型燃气轮机技术。
当时,中国主要从苏联引进了若干台燃气轮机,用于发电和工业生产。
到了1960年代,中国开始自主研发燃气轮机。
在这一时期,
中国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系列小型燃气轮机,并将其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燃气轮机行业迎来了高速
发展。
中国政府重视燃气轮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燃气轮机行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合作,引进了一批新的燃气轮机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中国燃气轮机行业在21世纪初
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燃气轮机企业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中国燃气轮机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
目前,中国燃气轮机行业正朝着更高水平的发展迈进。
中国政府提出了燃气轮机“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行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中国燃气轮机企业正在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将中国燃气轮机行业推向世界先进水平。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实用版)目录一、新中国发电机的发展历程二、发电机的技术创新与突破三、发电机的应用与影响四、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正文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电机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一、新中国发电机的发展历程1.1949 年 -1978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重点发展发电机产业。
这一时期,我国主要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批发电厂。
2.1979 年 -1999 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电机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政策上鼓励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同时加大对国产发电机的研发投入,使国产发电机的性能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3.2000 年至今:进入 21 世纪,我国发电机产业迈入了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发电机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新中国发电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从最初的引进技术,到后来的自主研发,我国在发电机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大型发电机的研制: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 300MW、600MW、1000MW 等大型发电机,满足了国家电力发展的需求。
2.新型发电技术的应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发电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发电机产业的新亮点。
三、发电机的应用与影响发电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工业生产到日常生活,发电机为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
1.电力供应的保障:发电机的发展,为我国电力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大批发电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
2.改善人民生活:发电机的普及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电灯、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的普及,让人们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
四、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面对未来,我国发电机产业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
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业升级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火力发电厂发展简史

• 大型 CFB 电站已开始应用
建设大型 CFB电站, 一方面可燃用煤矸石、 末煤、 泥煤、 劣质煤, 提 高煤炭的综合使用效率; 同时可减少废弃煤矸石、 劣质煤等占用土地,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SO2、 NOx 排放浓度满足现行国家环保要求, 脱硫 效率达 90%~ 95%, NOx 排放浓度低于 250× 10- 6,可不设脱硝装置。
现代火电厂单元机,以提高自动化水平。程序控 制是将生产过程中大量分散的操作,按辅机与热力系统的工艺 流程划分为若干有规律的程序进行控制,并结合保护、联锁条 件,使运行人员通过少数开关式按钮,即可由程控系统自动完 成控制系统的操作。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扩大,特别是微机及微处理器的发 展,现代火电厂的自动化已实现以小型机、微机和微处理器为 基础的分层综合控制方式。
4. 电力发、输、供、用的同时性与连续性要求电力系统具有高 度的安全可靠性、连续性,机组连续运行,无特殊原因,不能 停产。机组启停费用高。
亚洲最大火力发电厂
内蒙古托克托火力发电厂
火力发电厂脱硫设备
谢 谢 !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煤炭、石 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其能 量转换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热能→机械 能→电能。
世界火力发电发展史 最早的火力发电是1875年在巴黎北火车站的火电厂实现的。随 着发电机、汽轮机制造技术的完善,输变电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电 力系统的出现以及社会电气化对电能的需求,20世纪30年代以后, 火力发电进入大发展的时期。火力发电机组的容量由200兆瓦级提 高到300~600兆瓦级(50年代中期),到1973年,最大的火电机组 达1300兆瓦。大机组、大电厂使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大为提高,每千 瓦的建设投资和发电成本也不断降低。到80年代后期,世界最大火 电厂是日本的鹿儿岛火电厂,容量为4400兆瓦。但机组过大又带来 可靠性、可用率的降低,因而到90年代初,火力发电单机容 量稳定在300~700兆瓦。 1882年,中国在上海建成一台装有12kW直流发电机的火 电厂供电灯照明,标志着中国火力发电的开始。
我国电站锅炉发展历程

我国电站锅炉发展历程我国电站锅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高效、安全、节能的发电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
下面将概述我国电站锅炉的主要发展历程。
在20世纪初,我国电力工业刚刚起步,电站锅炉主要是以煤为燃料的蒸汽锅炉。
当时的蒸汽锅炉使用燃煤锅炉燃烧原理,通过燃煤产生高温烟气和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
这种锅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但燃煤的燃烧效率较低,并且存在烟尘、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问题。
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我国电力工业迅速发展,电站锅炉也随之应运而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燃煤燃烧技术的不断改进,发电效率得到了提高。
同时,电站锅炉引入了水管式锅炉技术,将火管改为水管,使燃烧过程更加高效。
这种锅炉结构相对复杂,但具有较高的运行安全性和热交换效率。
进入20世纪60年代,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逐渐开发,燃气锅炉逐渐成为电站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
燃气锅炉采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具有燃烧效率高、环保性好等优点。
从此,我国的电站锅炉由单一的煤燃料锅炉逐渐发展成为多种燃料共同使用,包括煤炭、油气、生物质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锅炉技术领域,高效节能是主要发展方向。
为了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我国电站锅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低排放、高效节能的新型锅炉。
这些新型锅炉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油蒸汽锅炉、燃气蒸汽锅炉等,减少了燃烧过程中的排污问题,提高了发电效率,并且具有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电站锅炉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不仅在锅炉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而且还在煤炭清洁利用、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未来,我国电站锅炉将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朝着更加清洁、节能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火力发电锅炉与汽轮机发展历史
中国火力发电锅炉与汽轮机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
以
下是其主要发展历程:
1. 1920年代-194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引进和建设火
力发电厂,其中大部分采用燃煤锅炉和蒸汽机。
这些设备往往是从国外引进,如英国、美国、德国等,以满足当时对电力的需求。
2. 1950年代-196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和生
产火力发电设备。
中国成功研制出多种类型的燃煤锅炉和汽轮机,如C-75型和T-100型等。
这些设备主要被应用于国内的
电力工业,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3. 1970年代-198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火
力发电厂,并引进了一批新型的火力发电设备。
其中,最突出的是引进和消化吸收西德甲醇锅炉技术,成功生产出了冷加热面C型锅炉,大大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和烟尘排放水平。
4. 1990年代-200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火力发电设备的发
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中国开始引进和采用更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如超临界锅炉和超临界汽轮机。
这些设备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和更低的燃煤排放,大大改善了火力发电的环境影响。
5. 2010年以后:随着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
中国的火力发电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中国开始加大对能源技术创新的力度,推动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和深度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的应用。
同时,逐渐引进和推广更清洁的能源替代品,如燃气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为火力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以上是中国火力发电锅炉与汽轮机发展的主要历史。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的火力发电行业将继续迎来更先进、更清洁的设备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