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低体温影响de原因
三、大量de冲洗 在施行胸(腹)腔大手术时,体内脏器及切口 直接暴露于环境温度下,术中用大量de未加温 de盐水冲洗体腔,导致机体热量散失,并且覆盖 在病人身体上de被单在冲洗时浸湿,进一步导 致热量de散失.
PART 零二
低体温de危害
Love is a lamp, while friendship is the shadow. When the lamp is off,you will find the shadow everywhere. Friend is who can give you strength at last.
概述
主要两方面主要介绍: 手术室患者de安全及措施
手术室医护人员de安全及措施
零二 手术室de护理安全
患者de安全及护理措施
患者de安全
错误病人、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 异物遗留体内 烧伤或灼伤 用错药物及血液制品 手术切口部位感染 手术体位损伤
错误病人、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
手术室巡回护士接患者时未认真核对,导 致接错患者,没有在手术单上注明手术部位在何 侧,术前没有认真核对导致手术部位错误.
汇报人:当小图
PART 零一
低体温影响de原因
Love is a lamp, while friendship is the shadow. When the lamp is off,you will find the shadow everywhere. Friend is who can give you strength at last.
汇报人:当小图
YOUR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 de预防与护理
Ut wisi enim ad minim veniam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在手术中出现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这可能会对患者
的术后恢复和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采取一些护理措施,以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术前应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温评估。

通过测量患者术前体温,了解患者的基础体温情况,并判断是否有患者易感低体温的因素存在,如老年人、低体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如果存在易感因素,就需要在手
术过程中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措施。

其次,术前应保持手术室的温度适宜。

在手术室内设置合适的温度,
通常为20-24摄氏度,并保持空气流动,避免室内空气静止,以防止患者
在手术中受到寒冷刺激。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患者体表的热量散失。

可以使用保暖毯或温热器等设备,将患者身体的表面保持温暖。

特别是对
于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以使用体温监测设备,及时掌握患者体温的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保暖措施。

另外,手术室的护士和麻醉医生有责任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特别是
术中体温的变化。

如果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范围,护士应及时报告,
并与团队的医务人员一起采取措施,如调整手术室的温度、进行局部热疗等,以恢复患者的正常体温。

总之,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适当
的护理措施。

通过全面的评估、保持适宜的手术室温度、及时给予保暖等
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

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

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

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术中低体温概述•术中低体温护理的重要性•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术中低体温护理案例分享•术中低体温护理研究进展01术中低体温概述术中低体温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核心体温低于36℃。

定义低体温可能是由于手术室温度低、手术时间长、体腔暴露、输液和输血、麻醉剂抑制体温调节机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原因定义与原因低体温使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低体温可能导致手术部位肌肉松弛,影响手术操作,从而延长手术时间。

延长手术时间低体温可引起血小板功能降低,导致凝血障碍,增加手术出血量。

增加出血量低体温可能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延长术后苏醒时间。

影响药物代谢低体温对手术的影响低体温的预防与处理02术中低体温护理的重要性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影响生命体征的稳定,如心率、血压等。

通过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持正常体温减少手术风险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手术风险增加,如出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等。

通过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保障手术效果低体温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如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效果等。

通过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保障手术效果。

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感染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通过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术后恢复低体温可能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如影响伤口愈合、恢复时间等。

通过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03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了解患者年龄、体重、体温调节能力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保温方案。

评估患者情况提前预热手术室准备保温用品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适宜范围,减少因环境温度低导致的热量散失。

准备足够的保温毯、热水袋等保温用品,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及时为患者保暖。

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论文

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论文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75-01【摘要】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长时间手术、大手术、老年人手术后尤易发生。

术中低体温会导致术中与术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等不良后果。

手术创伤、失血、失液、内脏长时间暴露、冲洗液温度较低、术中输血、输液,加之麻醉后肌肉松弛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抑制等,均是术中低体温的诱发因素。

【关键词】手术;低体温;预防;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复杂手术越来越多地在临床开展,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长时间手术、大手术、老年人手术后尤易发生。

临床上般将体温在34℃~36℃称低体温,在手术中体温降低1℃~2℃对机体虽有干扰,但可耐受,不致造成太伤害,然而对于病情重、体质弱,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儿,术中低体温可使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免疫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在手术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1.1 环境因素通常情况下,手术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左右,这对全身裸露接受手术的患者无疑是冷环境。

同时手术室为了增强消毒效果,常常采用快速的空气对流,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容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1.2 麻醉药物的作用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

1.3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也是重要散热源。

同时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尽管加盖单巾仍可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外科手术伴随着很多并发症,低体温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体温表现为34~36 ℃。

据资料表明,在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中,低体温发病率为50%~80%。

那么,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保暖护理要点。

1导致低体温的原因1.1麻醉药物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药物对人体温度调节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全身麻醉剂通过对温度调控中心和神经传导通路的阻滞,以及对静脉的扩张,从而引起人体的低温耐受性下降。

全身麻醉药物除了对温度控制中心的作用外,还会对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体液转换反应产生影响。

肌肉松弛剂麻痹了肌肉,失去了产生热量的作用,这种作用会提高肌肉的紧张程度[1]。

中心温度变化幅度在4摄氏度左右。

1.2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由于手术的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的身体与寒冷的空气相接触的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身体的放射和热量的释放也较多。

对外科病人的要求,不能着过多的衣服,在手术间内暴露部位过多或时间过长,会加速机体体温的丧失。

1.3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如果周围的温度越高,人体的温度就会越高,如果周围的温度越高,人体的温度就会越低。

如果周围的温度过冷,就会引起身体的低温。

一般来说,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在21-25摄氏度之间,手术室内的相对湿度应该在40%-60%之间。

1.4静脉输注未加温的液体、血制品因为术中失血过多,所以要从静脉输送血液和体液,一分钟可以达到100-200 ml,如果压力足够大,可以达到500-600 ml。

大量的冷水灌入患者的身体,让患者的温度变得更低了。

1.5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冲洗液在进行大型胸腹腔外科手术过程中,内脏器官和伤口等部位均处于高温状态,且因使用不加热的生理盐水进行体腔的灌洗,会造成身体的热能流失。

而当清洗过程中,盖住患者身上的床单被打湿,进一步使体温流失。

1.6其他手术中应注意饮食和饮食的限制,皮肤消毒和病人的紧张情绪。

情感的剧烈波动会引起身体和精神的应激,从而引起身体温度的改变。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要,通常建议控制在22-24摄氏度之间。
案例二:保温毯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结词
保温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保温措施,在手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详细描述
保温毯能够为患者提供额外的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散失。在手术过程中,将保温毯覆盖在患者的非手 术部位,如头部、躯干和四肢,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此外,保温毯还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暴露 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加热输注的液体和血液
对于需要输注的液体和血液,应进行 适当的加温处理,以避免因输注低温 液体和血液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加温处理后的液体和血液应尽快使用 ,以免重新冷却。
加温处理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污染。
使用保温毯等设备
对于手术时间长、暴露部位多 的患者,可以使用保温毯等设 备进行保暖。
保温毯等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 消毒处理,以免造成感染。
低体温对手术的影响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延长手术时间
低体温使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低体温可能导致麻醉恢复延迟,手术 时间延长。
影响止血效果
低体温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降低,凝 血功能异常,影响止血效果。
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
01
02
03
增加心血管负担
低体温可能导致心肌收缩 力减弱,心率增快,血压 下降等心血管系统的不良 反应。
案例三:低体温患者的护理经验分享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对于已经出现低体温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 要。
对于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患者,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如加 盖保温毯、提高室温、静脉输注温热液体等。同时,密切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此外,术后护 理也需关注患者的保暖需求,如保持病房温暖、提供温暖 的床品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 的体温,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关键词】:低体温护理体温,通常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腋下温度为36-37℃,低于36℃则称之为低体温,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低体温十分常见,其发生率可达60%--80%[1]。

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环境温度低、保暖不当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可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影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因此,保持患者术中体温正常非常重要。

现对术中导致低体温的因素、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预防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预防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中的护理质量[2]。

1.低体温的原因1.1麻醉对体温的影响。

麻醉期间体温降低与麻醉药物的使用有关[3]。

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通过调节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全身麻醉时,麻醉药物抑制了机体正常的温度调节,使体温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较大。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体核温度高于体表温度2--4℃,在麻醉状态下,血管收缩的冷阈值大大降低,动静脉畸形开放,导致体热从中心到外周的重新分配,核心体温降低1~1.5℃。

另外,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4]。

1.2环境温度与皮肤消毒剂对体温的影响由于医患对室温要求的差异、室温调节不当或不及时使手术室温度相对较低、手术室转入恢复室的途中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等因素均可引起体温下降。

马为梅等[5]报道,67%的病人寒战发生在冬季,提示低体温易使病人散热增加。

同时,术前皮肤消毒使用易挥发的消毒剂,如乙醇,在消毒过程中通过蒸发而使机体散热增加,如不及时调整室温,病人会出现寒战现象,使体温降低。

1.3输血输液对体温的影响手术中大量输液,特别是输入大量库存血,可明显导致低体温。

有研究报道,室温下每输入1000ml液体或200ml4℃血液,可使体温下降0.25--0.5℃[6]。

另外,术中使用大量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冲洗体腔,可导致机体热量进一步散失[7]。

剖宫产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观察

剖宫产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观察

剖宫产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观察剖宫产术中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很容易被忽视,但却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在剖宫产术中,对患者的体温护理观察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剖宫产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观察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对此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自然分娩的孕妇。

术中低体温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体温以下。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寒战、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降低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剖宫产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体温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低体温,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剖宫产术中,护士首先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术前体温,并将其作为基准值。

术中患者的体温应由手术室护士进行观察,要根据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来确定观察的时间间隔。

一般来说,术中患者的体温应每15分钟至30分钟进行一次观察,以确保能及时发现体温异常的情况。

在观察术中患者体温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温度。

正常情况下,患者的皮肤应该是暖和的、呈现正常的粉红色,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皮肤苍白、发绀或发冷的情况,就需要立即进行体温测量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其次是观察患者自身的寒战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寒战,也需要及时进行体温测量并报告。

最后是观察患者有无出汗的情况,出现过度出汗可能也是低体温的表现之一。

如果在术中观察中发现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情况,护士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是及时通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体温调节治疗。

其次是采用物理方法进行体温调节,比如给患者加盖保暖毯,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等。

还可以适当增加患者的代谢热量,比如给予热量丰富的液体饮食,保持正常的代谢水平。

术后,患者还需要继续进行体温观察和护理。

一般来说,术后患者的体温应每1小时至2小时进行一次观察,并且需要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恶寒、发热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干预措施:
1、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目前的体温保护措施能够缓解体温降低;
2、术前评估患者低体温风险,采用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概率评分表;
3、术前预保温:术前体温<36℃,实施主动加温;维持环境温度(手术室或患者等候区)为24℃
~26℃、湿度40%~60%,减少皮肤散热,减少对皮肤的冷刺激;保持患者良好的热舒适感主诉;在麻醉诱导前使用压力暖风毯等加温设备进行加温保护;输注超过500ml的液体及冷藏血制品需使用恒温箱加温至37℃后使用;腹腔冲洗液建议加热至
38~40℃;
4、患者术中所用输液体、冲洗液等均恒温箱加温至37℃后使用。

并将挥发性的消毒液替换成医用无发挥性的消毒液,以减少消毒过程中挥发带走患者身体热量,同时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尽量缩短消毒时间,减少患者的皮肤外露。

5、应用湿热交换器来保持全身麻醉患者中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从而预防通过呼吸道大量散热,在
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也预防术中低体温。

6、术中加强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并观察患者由低体温引发的应激反应。

术中护理干预措施:
1、术中强化保暖措施:常规记录患者体温,做好被动隔离保存热量,减少术野暴露;在主动加温后方可调节环境温度;
2、应用湿热交换器来保持全身麻醉患者中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从而预防通过呼吸道大量散热,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也预防术中低体温。

术中护理干预措施
3、心理护理:患者的轻度低体温与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有关。

每位患者进入手术间后,播放轻柔愉悦的音乐,言语轻柔的向患者自我介绍,寻求患者的需求;介绍成功的手术病例,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及恐惧等心理反应,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完成手术;手术进行前的各种心理干预,患者的精神因素导致冷刺激的阈值上升,低体温发生率下降。

4、被动复温法,被动保温部位分为四肢、躯干、头
部等,保温的器具有棉被、毛毯、保温毯、皮革袋等。

被动复温是通过覆盖衣物等使体温流失减慢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轻度低体温的患者。

体温处于正常值范围内的患者,被动复温慢(0.5~2℃/h)也可能增加不适感,引起寒战等。

5、主动复温法
(1)体外复温法。

体外复温常应用于轻、中度低温患者,是将外部的热量通过辐射等原理转移到机体的方法。

体外复温的措施主要是充气式保温毯等。

空气对流升温毯与电热毯等相比,维持体温的恒定性效果更好。

不同部位在使用同一种保温设施时,升高的温度不同,比如四肢较躯体慢。

体外复温能提高中、轻度低温患者的核心体温、增加舒适度。

持续发热6h 新型保温设备已加入军事用低体温预防管理工具包,且新型保温设备能够。

(2)体中心复温法。

体中心复温法常用于严重低温患者,是指经过各种升温保暖措施,先恢复心脏等体核的温度,使其正常运转的方法。

国内外复温最快、有效的方法就是体中心复温法。

身体热量的58%由只有身体体重8%的内部核心器官供给。

体中心复温法主要包括体外循环下自身循环血液加温直接作用到心脏以及37℃温热液体灌洗胸、腹腔间接作用到心脏
等技术。

输入加温液体的患者术后寒战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相应地减少了住院费用。

(3)调节室温,注意保暖。

当层流洁净空调系统调至24℃,能使围术期患者的体温降至24℃,能使围术期患者的体温降至<36℃,层流洁净空调系统提前开启30min,患者的核心体温值明显升高,提前开启空调系统、预热手术间是手术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手术当天提前30min开启层流净化空调系统,手术间温度恒定至23~25℃,手术过程中根据手术需要、患者体温变化来动态调控层流洁净空调系统的温度。

手术患者从进入手术室前30min至手术结束,尤其是冬季,室温应控制在24~25℃。

术后护理干预措施:
1、术后采用被动温度保护措施,维持麻醉恢复室温度不低于23℃;动态评估患者的热舒适度,警惕可能出现的低体温症状;患者离开麻醉恢复室时告知患者及主管医生术后体温保护的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出现低体温;
2、患者返回病房后,应监测并记录体温,继续做好体温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