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保暖护理要点

合集下载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低体温影响de原因
三、大量de冲洗 在施行胸(腹)腔大手术时,体内脏器及切口 直接暴露于环境温度下,术中用大量de未加温 de盐水冲洗体腔,导致机体热量散失,并且覆盖 在病人身体上de被单在冲洗时浸湿,进一步导 致热量de散失.
PART 零二
低体温de危害
Love is a lamp, while friendship is the shadow. When the lamp is off,you will find the shadow everywhere. Friend is who can give you strength at last.
概述
主要两方面主要介绍: 手术室患者de安全及措施
手术室医护人员de安全及措施
零二 手术室de护理安全
患者de安全及护理措施
患者de安全
错误病人、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 异物遗留体内 烧伤或灼伤 用错药物及血液制品 手术切口部位感染 手术体位损伤
错误病人、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
手术室巡回护士接患者时未认真核对,导 致接错患者,没有在手术单上注明手术部位在何 侧,术前没有认真核对导致手术部位错误.
汇报人:当小图
PART 零一
低体温影响de原因
Love is a lamp, while friendship is the shadow. When the lamp is off,you will find the shadow everywhere. Friend is who can give you strength at last.
汇报人:当小图
YOUR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 de预防与护理
Ut wisi enim ad minim veniam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介绍手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至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术中低体温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感染、低心输出量和延迟伤口愈合等。

因此,预防术中低体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几种方法,包括手术室温度调节、热身措施和监测体温等。

方法1. 手术室温度调节手术室温度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常,手术室应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建议维持在23-25摄氏度。

如果温度太低,患者容易降温,增加低体温的风险。

2. 热身措施在手术开始前,给予患者热身以保持体温。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热身措施:•使用体温调节系统:体温调节系统可以通过输送热气流或热水循环来增加患者体温。

这种系统通常通过一系列可调节的管道和嵌入式控制器来实现。

它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能够在手术期间持续维持患者体温。

•使用加热毯:加热毯是一种可以放置在患者身上的电热毯,能够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增加患者体温。

使用加热毯需要注意避免过热,以免引起烧伤。

3. 监测体温在手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

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耳温计或肛温计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体温可以及时发现体温下降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4. 注意液体管理术中积极管理患者的液体平衡也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重要环节。

避免大量输液过早或过多,以免导致体温下降。

另外,应注意患者体内的失水情况,适时给予液体补充。

5. 使用合适的麻醉药物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也能帮助预防术中低体温。

一些麻醉药物会导致体温下降,而另一些则具有保温效果。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以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6. 提前做好术前准备提前做好术前准备也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关键。

在手术开始前,应确保患者处于温暖的环境中,并保持舒适。

适当给予患者温暖饮料或食物,提高体温。

结论预防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健康和手术结果至关重要。

通过手术室温度调节、热身措施、监测体温、注意液体管理、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可以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在手术中出现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这可能会对患者
的术后恢复和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采取一些护理措施,以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术前应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温评估。

通过测量患者术前体温,了解患者的基础体温情况,并判断是否有患者易感低体温的因素存在,如老年人、低体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如果存在易感因素,就需要在手
术过程中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措施。

其次,术前应保持手术室的温度适宜。

在手术室内设置合适的温度,
通常为20-24摄氏度,并保持空气流动,避免室内空气静止,以防止患者
在手术中受到寒冷刺激。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患者体表的热量散失。

可以使用保暖毯或温热器等设备,将患者身体的表面保持温暖。

特别是对
于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以使用体温监测设备,及时掌握患者体温的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保暖措施。

另外,手术室的护士和麻醉医生有责任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特别是
术中体温的变化。

如果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范围,护士应及时报告,
并与团队的医务人员一起采取措施,如调整手术室的温度、进行局部热疗等,以恢复患者的正常体温。

总之,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适当
的护理措施。

通过全面的评估、保持适宜的手术室温度、及时给予保暖等
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手术中低体温症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至低于正常范围的症状,通常定义为体温低于36摄氏度。

低体温会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感染风险增加、心血管变化和脑功能受损。

因此,在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预防措施。

1.术前良好的沟通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和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低体温症风险。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情况和可能的术后复苏需要。

同时,医生还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包括准备合适的设备和药物。

2.术前保暖:术前保暖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在手术前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如穿着保暖的衣物和袜子,使用保暖毯等。

保暖措施能够减少热量丧失,提高患者体温。

3.避免寒冷环境: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水平,避免寒冷的环境。

同时,手术室内使用的液体和气体应该保持适当的温度,以避免患者在手术中体温下降。

4.预热技术:手术中使用预热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预热技术包括使用加热的毛巾、热水瓶、电热毯等对患者进行局部加热,或者使用全身预热设备进行全身加热。

预热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热量丧失。

5.合理的麻醉管理:术中麻醉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一个重要方面。

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和手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一般来说,全身麻醉比局麻更容易导致低体温,因此在全身麻醉中应该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

6.高效的循环管理:术中的循环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麻醉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循环管理措施包括增加液体和血液的输注,使用加热的输液设备,使用加热的输注管等。

7.使用保温设备:手术中可以使用各种保温设备来减少热量丧失。

如加热输液器、加热输注器、加热毛毯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温暖的液体和气体,有效地避免患者体温过低。

8.围手术期独立检查:围手术期独立检查是指对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进行独立的评估和记录。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外科手术伴随着很多并发症,低体温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体温表现为34~36 ℃。

据资料表明,在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中,低体温发病率为50%~80%。

那么,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保暖护理要点。

1导致低体温的原因1.1麻醉药物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药物对人体温度调节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全身麻醉剂通过对温度调控中心和神经传导通路的阻滞,以及对静脉的扩张,从而引起人体的低温耐受性下降。

全身麻醉药物除了对温度控制中心的作用外,还会对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体液转换反应产生影响。

肌肉松弛剂麻痹了肌肉,失去了产生热量的作用,这种作用会提高肌肉的紧张程度[1]。

中心温度变化幅度在4摄氏度左右。

1.2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由于手术的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的身体与寒冷的空气相接触的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身体的放射和热量的释放也较多。

对外科病人的要求,不能着过多的衣服,在手术间内暴露部位过多或时间过长,会加速机体体温的丧失。

1.3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如果周围的温度越高,人体的温度就会越高,如果周围的温度越高,人体的温度就会越低。

如果周围的温度过冷,就会引起身体的低温。

一般来说,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在21-25摄氏度之间,手术室内的相对湿度应该在40%-60%之间。

1.4静脉输注未加温的液体、血制品因为术中失血过多,所以要从静脉输送血液和体液,一分钟可以达到100-200 ml,如果压力足够大,可以达到500-600 ml。

大量的冷水灌入患者的身体,让患者的温度变得更低了。

1.5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冲洗液在进行大型胸腹腔外科手术过程中,内脏器官和伤口等部位均处于高温状态,且因使用不加热的生理盐水进行体腔的灌洗,会造成身体的热能流失。

而当清洗过程中,盖住患者身上的床单被打湿,进一步使体温流失。

1.6其他手术中应注意饮食和饮食的限制,皮肤消毒和病人的紧张情绪。

情感的剧烈波动会引起身体和精神的应激,从而引起身体温度的改变。

术中低体温预防

术中低体温预防
开发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开发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成本和费用
使用先进的保温设备和材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费用,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 来说可能难以承受。
技术支持和培训
使用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否则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影响 手术效果。
监测体温有助于及时发现低体温及发热情况,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对症治疗和护理
对于低体温患者, 应积极复温并注意 保暖。
静脉输注的液体应 加温后使用,避免 与低体温叠加导致 体温进一步下降。
采用加温毯、暖风 机等设备进行复温 。
保温护理的注意事项
保温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烫 伤患者。
各种保暖设备应正确使用,不 要将设备放置在患者皮肤上直
温度传感器
02
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患者的体表或体内,监测患者的皮肤温度
或血液温度。
加温设备
03
使用加温设备,如电热毯、加温输液器等,对患者的体表或体内进行加温。 Nhomakorabea05
术后护理
术后监测患者的体温
1
术后需常规监测体温,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
2
采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测量部位包括口腔 、腋下、肛门等。
3
液体保温箱
液体保温箱是一种可以保持输注液体温度的设备,通过将液体存储在保温箱中, 以保持液体的温度。
04
麻醉期间的保温措施
全身麻醉患者的保温措施
1 2
预充加热毯
在手术床垫下放置加热毯,对全身麻醉患者进 行大面积的保温。
静脉输液加热
使用输液加热器,对静脉输液的液体进行加热 ,以减少热量散失。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要,通常建议控制在22-24摄氏度之间。
案例二:保温毯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结词
保温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保温措施,在手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详细描述
保温毯能够为患者提供额外的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散失。在手术过程中,将保温毯覆盖在患者的非手 术部位,如头部、躯干和四肢,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此外,保温毯还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暴露 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加热输注的液体和血液
对于需要输注的液体和血液,应进行 适当的加温处理,以避免因输注低温 液体和血液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加温处理后的液体和血液应尽快使用 ,以免重新冷却。
加温处理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污染。
使用保温毯等设备
对于手术时间长、暴露部位多 的患者,可以使用保温毯等设 备进行保暖。
保温毯等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 消毒处理,以免造成感染。
低体温对手术的影响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延长手术时间
低体温使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低体温可能导致麻醉恢复延迟,手术 时间延长。
影响止血效果
低体温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降低,凝 血功能异常,影响止血效果。
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
01
02
03
增加心血管负担
低体温可能导致心肌收缩 力减弱,心率增快,血压 下降等心血管系统的不良 反应。
案例三:低体温患者的护理经验分享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对于已经出现低体温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 要。
对于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患者,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如加 盖保温毯、提高室温、静脉输注温热液体等。同时,密切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此外,术后护 理也需关注患者的保暖需求,如保持病房温暖、提供温暖 的床品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 的体温,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
【常见原因】
一、室温过低(低于22℃)。

二、手术床及平车温度低。

三、手术中暴露时间过长。

四、皮肤消毒挥发散热。

五、应用低体温冲洗液。

六、与静脉输液和麻醉用药有关。

【预防措施】
一、术中常规调节室温为22-24℃。

二、在秋冬季节接送患者时,平车上盖被先用电热毯加温至37℃在使用。

三、在危重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要使用体温监测仪,动态监测体温的变化。

四、术室配有恒温箱,放置常规用的液体,术中所用的冲洗液都需经恒温箱加热至37℃左右再使用。

五、手术完毕回病房后,应加盖棉被等保暖措施,取得良好的保温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保暖护理要点
低体温是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体温在34~36 ℃,即称为轻
度低体温,外科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病率高达50%~80%,特别是老年患者及大型
手术时更易发生。

在低温下,机体代谢降低,耗氧量减少,对损伤的耐受性增强,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移植手术、心脏手术中要将患者的体温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但是,由于低体温加重机体应激,对术后康复及术中各项生理指标稳定都会
产生影响,将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降低、麻醉清醒时间延长、免疫力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增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等后果。

术中体温过低,还将严
重破坏患者的内环境稳定[1]。

那么,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保暖护理要
点。

一、导致低体温的原因
1.麻醉药物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药物可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

麻醉
药物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影响传入路径的活动并扩张血管,增加散热,降低机
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因而导致体温降低。

全麻药不但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
功能,而且还干扰机体随环境变化的体液转移反应;肌松药使骨骼肌麻醉,丧失
增加肌张力的产热反应。

核心体温变动范围约在4℃以内。

2.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长时间手术,使病人体腔与冷环境接触时
间延长,机体辐射散热增加。

手术患者因手术的需求,不能着过多的衣服,在手
术间内暴露部位过多或时间过长,导致体温过多丧失。

3.手术间的低温环境:环境温度较高,体温略高,反之体温略低。

如环境温
度太低,则可造成体温过低。

通常情况下,手术间应保持室温21~25℃,手术间
相对湿度在40%~60%。

4.静脉输注未加温的液体、血制品。

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
通过静脉通道大量的输入库血和液体,可达每分钟100~200ml,若加压可达
500~600ml。

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更导致了低体温的加重。

5.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冲洗液:在施行胸(腹)腔大手术时,体内脏器及
切口直接暴露于环境温度下,术中用大量的未加温的盐水冲洗体腔,导致机体热量散失;并且覆盖在病人身体上的被单在冲洗时浸湿,近一步导致热量散失。

6.其他:术前禁饮禁食、皮肤消毒、患者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强烈的情绪反应会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导致体温发生变化。

情绪激动时,体温上升;情绪低落时体温下降。

病人因精神因素、恐惧、紧张、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
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二、预防低体温的措施
1.设定适宜的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1~25℃。

根据手术不同时段及时调节温度。

2.使用加温设备
①保暖棉被服:不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盖,使之与周
围的冷空气隔离,尽量避免弄湿被服,保持手术床的干燥。

②循环水毯:术前将循环水毯铺在手术床上,病人睡在水毯上,通过调节水毯的温度,调节病人体温,水毯温度可在36℃~41 ℃调节。

③热水袋:袋内灌热水1/3~1/2满,温度50℃,以内,并以多层包裹,置于病人的四肢及输液处,使热不直接接触肢体。

④呼吸道的加温:热化气体,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

在全身麻醉病人中应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 能保持
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

3.用于静脉输注及体腔冲洗的液体宜给予加温至37℃。

液体加温后输入不仅能有效的减轻低体温,从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升温作用,是复温中常用的方法。

血液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否者会引起血细胞破坏。

4.高危患者(婴儿、新生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患者等)除采取上述保
述保温措施外还需要额外预防措施防止计划外低体温,如可在手术开始前适当调
高室温,设定个性化的室温。

5.心理疏导:加强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有助于预防低体温。

认真做好术前术
后访视,访视时面对面交流,可消除病人对手术室和工作人员的陌生感,缓解病人
的焦虑情绪, 减轻病人因为精神因素导致对冷刺激的阈值下降。

6.手术前应安排好工作人员,密切配合,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创面暴露
时间尽量缩短,另外,护送病人回室的途中要加盖被褥,注意保暖,特别是冬季。

三、低体温的保暖护理要点
1.针对液体未加温采取的护理干预:使用干式液体加温箱将液体加温至37℃,用于静脉及术中冲洗的液体应予以加温,输注或冲洗前需再次确认液体温度。


液加热的液体可有效减轻低体温,冲洗液加温至体温水平,可以保持患者体温恒定。

加温液体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包括是否能够加温输注及加温后能存放多久。

加温后的液体不能用于病人皮肤取暖,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针对手术间环境温度的护理干预:将手术间温度维持在21-25℃,并能根
据不同的手术时段及时调整。

高危患者(婴儿、新生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
患者等)可在手术开始前适当调高室温,设定个性化室温。

3.针对患者肢体接触冷环境导致辐射散热的护理干预:使用体表加热设备辅
助升温。

术中巡回护士注意观察患者与加热设备接触部位皮肤温度,根据温度情
况调整加温设备档位,必要时关闭加温设备,以免引起烫伤。

加热设备升温比较快,能有效的减少肢体与冷环境之间的辐射散热,可有效的预防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但是如果术中出血过多或消毒液浸湿周围敷料及加热设备,此时加热设备会
使水分蒸发以及热量丢失,加重体温下降。

4.为了防止液体浸湿手术敷料所采取的护理干预:
①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时加垫敷料,待消毒后将敷料去掉。

②需大量冲洗的微创手术,可以在术区粘贴带袋的医用无菌贴膜,并将吸引
器连接至引流袋内,这种操作大大的避免了手术床敷料浸湿以及手术医生的“湿身。

5.针对肢体裸露部位导致患者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外露肢体加盖被褥,麻醉
及消毒皮肤时尽可能减皮肤裸露,以免增加热量散失。

在特殊手术体位时,无法
加盖被褥时,可使用被单及发热贴进行保温,使用过程中严格观察患者皮肤温度,询问患者舒适度,确保安全的使用护理措施,以免引起烫伤。

结语
加强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体温检测采用合理安全的体温监测方法,在手术过
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察,对早期出现低体温者要及时采取相
应的护理手段,进行适当的保暖,对于低体温的预防至关重要[2]。

参考文献
[1]李秀芬.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J].健康必
读,2020,(4):175.
[2]刘豆豆,宋晓焕.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的护理措施[J].健康必
读,2021,(18):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