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优秀教案1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部编语文教材第五册《夏日绝句》一课。

该课文选自唐代诗人李清照的组诗作品,主要描绘了夏季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怀。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诗的韵律、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掌握生词、词组和句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诗人对夏日的赞美和感慨。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句型,并能正确运用。

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重点:掌握生词、词组和句型;背诵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b. 教师讲解生词、词组和句型。

c. 逐句解析课文,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意。

b. 学生模仿例句,进行句型练习。

4.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b. 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5. 背诵课文: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夏日绝句》2. 生词、词组和句型3. 诗歌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词语:绝句、韵律、意境。

b. 根据课文内容,用“夏日”和“绝句”各写一个句子。

c. 分析《夏日绝句》中的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2. 答案:a. 绝句:四句一首,每句五言或七言的诗歌形式。

韵律:诗歌的音韵美。

意境: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艺术境界。

b. 夏日炎炎,蝉鸣声声。

绝句传情,诗韵悠长。

c. 示例: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炎炎夏日与清凉的夜晚相对比,表现了夏日的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024年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背景、作者介绍、主题思想、诗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 分析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全班齐读,教师指导,注意语气、节奏。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加强记忆。

4. 句子解析:分析诗句,讲解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5. 课文背景及作者介绍: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7.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8.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生字词:红、瘦、绿、肥等。

3. 句子解析:诗句及关键词。

4. 作者及背景:李清照、创作背景。

5. 主题思想:夏日景象、离别情绪。

6. 诗歌鉴赏:艺术特点、审美情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b. 课文默写。

c. 分析诗句的艺术特点。

2. 答案:a. 略。

b. 略。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诗句解析与诗歌意境的理解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生字词的认读: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是21.3《夏日绝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炎热与美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同时,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也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夏日绝句》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通过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

2.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了解古诗《夏日绝句》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

2.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1.讲解《夏日绝句》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引入,营造夏天的氛围。

第二阶段:学习与理解(15分钟)1.逐句解读《夏日绝句》,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中的情感抒发,展开讨论。

第三阶段:诗歌赏析(15分钟)1.请学生背诵《夏日绝句》,并就诗中的意境展开互动讨论。

2.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四阶段:情感体验(10分钟)1.让学生通过绘画、朗诵等方式表达对《夏日绝句》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与古诗有关的作品。

第五阶段: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或创作一首与《夏日绝句》相关的诗歌。

2.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学习古诗,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优质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不仅对《夏日绝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在诗歌欣赏和表达能力上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指导与关注。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色的绝句。

这首绝句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夏日的美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古诗。

但他们对于绝句的格式和意境的把握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夏日的美丽,提升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

2.难点:把握绝句的格式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夏日的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诗句的意思。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夏日绝句》相关的课件,包括诗句、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3.教材:准备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夏日的图片,如阳光、海滩、花草等,让学生感受到夏日的美丽。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夏日绝句》,让学生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然后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夏日绝句》的意境和绝句的格式。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文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文所表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人的赞美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夏日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夏日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课件,营造夏日氛围。

2.诗文:准备《夏日绝句》的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背诵。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夏日景色,如炎炎烈日、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等,让学生感受夏日的美丽。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夏日绝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第【1】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2、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国群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胜数的杰出的文学大家。

然而,这其中能流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却寥若晨星,李清照独出群芳,是最优秀的一个。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诗—《夏日绝句》,一起走进她的情怀。

师板书诗题:夏日绝句。

学生齐读诗题二、初读感悟,学习《夏日绝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注意停顿。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学生读诗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齐读《夏日绝句》。

4、让我们走近古代才女李清照,以便更深入地学习欣赏这首千古绝唱。

(生简介李清照后出示李清照资料)5、李清照为什么会“思项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的背景。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6、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试着翻译这首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些什么?(请同学回答,纠正)三、分析全文。

品悟诗情(一)理解前两行诗句.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人杰、鬼雄)。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师板书:人杰、鬼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说说项羽的故事(成语故事:拔山盖世、破釜沉舟)。

4、交流:听了这两个成语故事,联系第一句诗,你对项羽有何感慨?(补充板书:生、死。

)生:人活着,就要成为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家捐躯,成为鬼中英雄。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诗歌《夏日绝句》中作者的抒发情感的方式。

2.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意境。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够自由表达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夏日绝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2.背诵诗歌,准确朗读。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表达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夏日绝句》
2.教具:《夏日绝句》课文、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夏日绝句》的情感和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朗读
让学生轮流朗读《夏日绝句》,帮助他们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理解诗歌
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解释诗歌中使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集体朗诵
全班一起朗诵《夏日绝句》,感受诗歌带来的美好氛围。

5.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夏天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美好,让他们自由表达对夏日的热爱。

六、课堂延伸
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创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编写一首夏日绝句,表达他们对夏天的独有感受。

七、课堂总结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夏日绝句》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诗歌的美感。

八、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夏日绝句》的默写和课后习题,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夏日绝句》,能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体会夏天的清爽和快乐氛围。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第【1】篇〗《夏日绝句》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文的意思。

3. 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朗读《夏日绝句》二,简介李清照和诗文写作背景。

三,解析诗题(夏日绝句,顾名思义是一首写在夏日的绝句。

绝句,中国传统诗歌的题材。

)四,先重点字词解释,然后翻译诗句。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时要做人中的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五,再次分析诗句,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

六,解释诗中的典故。

(人杰、鬼雄、项羽自刎于江东的典故)借古讽今:借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宋王朝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七,再次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第【2】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初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许多诗人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吧!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诗《夏日绝句》,请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1.诗题联想。

同学们的声音洪亮整齐,细心的孩子请你说说,从古诗题目中你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夏日”——说明这首诗是夏天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说课稿一、说教材《夏日绝句》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到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

据说其丈夫读了这首诗,想到自己不抵抗金兵,缀城逃跑的行径,非常羞愧,不久之后抑郁而死。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

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

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

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和后期作品的风格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心恋》找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歌词“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假装欣赏欣赏一瓶花”。

这首诗写一个在院子里荡秋千的少女看到一个翩翩少年走进来,满含娇羞的跑开,可是由于好奇,忍不住又偷偷回头去看的一个小举动,出自居“婉约派之首”李清照的《点绛唇》。

据说这是她和丈夫初识时写的诗,2.简介: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属于婉约派的吗,同学一起读读。

二.初读诗歌:1.齐读。

对于同学们的朗读,我暂时不做评价,等大家理解诗歌后,你们自己看看读得如何,自己来评价,再看看如何朗读。

2.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歌,找出你不懂的地方。

分红蓝两队比赛,看看哪一边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对学习这首诗更有价值。

三.合作探究:形式:红队出题蓝队回答,蓝队出题红队回答,答不出来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合作完成。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1.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人杰,鬼雄”读出对舍身取义英雄的赞美之情来。

2.诗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写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逃到洛阳。

南宋君臣苟安偷生,人民生活困苦。

抒发了作者对南宋王朝君臣苟且偷安的谴责之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五.即兴表演:我们一起来创设一个情境,你们就是南宋统治者和诗人李清照1.南宋统治者心里想什么,你能说几句吗?2.诗人李清照会对南宋统治者说什么呢?六.总结全诗,朗读升华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诗歌。

七.拓展:同样是写项羽乌江自刎,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吗?课外查资料理解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教学反思:《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而说的。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举一个历史人物继续发挥。

李清照用项羽的骨气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

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本节课:我采用打印好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帮忙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

初读,感知诗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

同学们通过初步了解婉约派之首的李清照,但写的这首《夏日绝句》不是婉约诗,引出同学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兴趣,一步步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

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从课前欣赏歌曲《心恋》→引出李清照和丈夫初次相识的美好诗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引出李清照婉约派之首的介绍→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夏日绝句》不是婉约诗→引出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学生点明她丈夫读这首诗不久因羞愧而死去(本来是老师讲,结果有学生懂历史事件的学生提出来),激发孩子们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

学生点明她丈夫读这首诗不久因羞愧而死去,再回顾课开头提到的《点绛唇》。

从初识的美好,到读诗后羞愧的死去,更激励孩子们自己努力去做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的英雄,而不做贪生怕死鬼,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

最后通过欣赏写项羽的其它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每节课都会有遗憾,我的这节录像课也不例外。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心中有一份失落感,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录完完整的内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学生提问环节给的时间不够,没有展示孩子们更多精彩的提问。

2、教师的激情没有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激情,在情感上没能产生理想化的共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所以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看图说诗的游戏。

我们不仅可以把诗读得很美,还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把诗写得更美。

请欣赏。

一、引出诗人。

1、你们真是一群善于积累的好孩子。

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

接下来老师还想和你们共赏一首词----《声声慢》。

(视频配乐朗读)2、你们听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愁闷、孤苦)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整首词哀婉凄凉,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4、想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她是一位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就是----李清照。

5、关于李清照,你知道些什么?6、这里有一份她的资料,谁能读给大家听。

刚才我们欣赏的《声声慢》就是她婉约词的代表作。

5、今天,这样一位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给却我们带来了她的另一首诗《夏日绝句》,又会是怎样一种风格呢?让我们从诵读开始,走进诗人的文字。

二、诵读1、出示诵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

自由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学生读。

3、我们读一首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这首诗的节奏我们可以这样读:老师读每一行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面的三个字。

(节奏是二一二。

)我们还可以这样读:老师读1、3行,你们读2、4行。

仔细听清老师的节奏。

(节奏是三二)4、古人作诗时讲究平仄,所以我们在朗读时可读出平仄的变化。

一二声的字是平声字,我们用横线表示,三四声的字是仄声字,我们用竖线表示。

你们看,这首诗中的平仄相互交错,非常和谐,就像一支优美的乐曲。

根据平仄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平长仄短的方法吟诵古诗。

平声的字可以读得慢一点舒缓一点,仄声的字可以读得短促一些。

听老师读一读。

三、译读刚才同学们的读书声,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只是,我们刚才的读,更多的是建立在语言的直接玩味上,要真正走进诗作内容的深处,书下的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请看译读提示。

(1)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进行自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夏提示:日、人杰、亦、鬼雄、至今、思、江东。

(2)、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四、品读过渡语:刚才的译读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接下来让我们品读品读这首诗。

1、引导:诗人在这首诗中提到了一个人,请你们找一找。

2、点拨:在这首诗中,诗人对项羽怀着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句诗感受到的?3、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疑问?4、这是关于项羽的两个成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是------这也是关于项羽的一个成语,大家读读。

刚才我们积累了三个成语,都是关于项羽的。

从这三个成语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力大无穷、勇猛)项羽认为人活着,就要成为人中豪杰。

诗中的哪个词向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这种英雄气概?(人杰)5、就是这样一个人中豪杰却选择自刎于乌江渡口,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悲壮的历史。

(出示项羽乌江自刎资料)6、议一议:项羽是不可过江东吗?是不能过江东吗?结合这段资料,说说你的理由。

7、项羽的最终选择是-------不肯过江东。

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8、透过“不肯”一词,你又读出了这是-------的项羽?(宁死不屈、大义凛然、浩然正气)9、项羽,无愧八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无愧于鬼雄之名。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可”。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