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精编

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精编
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精编

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

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

笔者小编:出土文物显示:中国人与猪至少已发生了八千年以上的关系。尽管无法向读者呈奉严谨的历史考证依据,但相信几乎无人敢否认。在07年的猪年,猪与中国人的关系绝对创造了无数的历史之最,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深切体会到中国人其实与猪密不可分。因此,作为业界专业人士,负责任地面对关乎社会安定局面的民生问题,客观、严肃地讨论与养猪相关的技术问题是个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秋以来,南方数省的猪病表面上给人一种略趋平缓的感觉,以风媒传播的疫病呈现略有收敛的势头。然而,实际情况如何真正原因在哪狂风暴雨之后是彩虹还是灰霾笔者从北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南到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的猪舍及农业展览会上的写真镜头(有兴趣者可索观赏),加上业界众多同仁的各种观点和大家一起探讨相关问题与出路。

一、猪病个案呈下降趋势与原因分析

为谨慎起见,执笔之前笔者先与各地约十个省份的同行朋友交换近期本人未去过的地方,综合各地情况,客观地说,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相当多地区的急性传染猪病个案的确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但并不等于猪病受到有效的控制,猪病的发病形式发生较大变

化。此外,入秋以来也有某些地区猪病比前段时间更为严重。就全国范围来说,今冬明春,可上市健康商品猪总量仍呈下降趋势,只是基数已大减而至降幅递减而已。

综观全国各地的情况,急性传染性猪病个案减少的原因相当复杂,但主要原因如下:

1、易感动物数量大幅减少

众所周知,经过近两年狂风暴雨的洗礼,相当大部分饲养管理欠规范的猪场(并非都是散养户)已经关闭或存栏量大减,粗略估算,易感动物数量因不同地区而异,以05年底存栏量为参照减少30-60%不等,三天前笔者在湖南某县(市)参加研讨会,当地猪农诉说,发病前当地每天有8台专业运猪车(每车次拉160-200头大猪不等)拉商品猪到广东市场,而现在供应本地及附近地区都不够,已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车发到广东了,有好几个乡镇几乎找不到存栏猪。

有些朋友接到笔者咨询电话时还以反问的语气说:猪都没有了,哪来的病

因此,综合各地情况,可以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易感动物大幅减少是猪病个案减少的主要原因。

2、“蓝耳病”弱毒疫苗受到理性的抵制

如笔者过往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损失的巨额猪数,60%以上归功于接种“蓝耳病”弱毒疫苗。今年八月初,本人受邀到菲律宾吕宋岛与当地猪农探讨猪病控制问题,谈到“蓝耳病”疫苗时,一位老板出示名片,告知他作为德国某公司“蓝耳病”疫苗经销商,建议猪农不要接种“蓝耳病”疫苗,因该疫苗曾让他的很多猪农朋友损失惨重(Causedthemlosealot);不过桌上另一位有二千头母猪的老板却认为,该疫苗对他有帮助,多年来他一直按程序接种该疫苗,使小猪死亡率从头二年的60-70%降至19%左右,并长时间维持在这个水平。毋须笔者过多赘述,今年6月23日在中国猪业大会上,农

业部兽医局贾幼陵局长郑重宣布:经过兽医局严格安排的试验表明,在中国找到的包括德国勃林格产品在内的15种“蓝耳病”弱毒苗,对“高热病”没有一种有效。毫无疑问,贾局长代表农业部宣布的结论非常及时地唤醒了迷失方向的广大猪老板,让业界同仁自觉理性地抵制该类疫苗的泛滥,对控制猪病陆续蔓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3、病猪流动性减少

由于非自繁自养猪场在这两年的风暴中损失惨重,加之各地均发生类似的损失情况,跨地区的猪苗及商品猪长途跋运的大幅度减少,大大降低了疫病传播的频度,对减少病案发生贡献不少。

4、基础防疫工作受到重视

毫无疑问,无论现场仍然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疑似“疫苗病”个案,但猪瘟、伪狂犬等疫苗接种受到

空前重视,对降低动物对相应疫病的易感性、减少复合并发、继发感染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5、以血浆蛋白粉为代表的同源动物性饲料已引起警示

虽然本人曾在十年前已预言:血浆蛋白粉普及之日就是推毁中国养猪业之时。但在猪病狂发之前真正理解此话含意的人不多。值得庆幸的是时至今日,相信基本原理的人已日益增多,很多人已明白不用血浆蛋白粉之类的同源动物性原料才有可能把猪养好。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有很多深层次的事情需要处理。

6、疫病本身的“自限性”发挥作用

从宏观生态哲学角度分析,传染病本身在孕育之时已建立了其“自限”机制,幸存易感动物对病原产生保护抗体,使得本身及后代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非易感状态,对遏制疫病进一步蔓延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无论如何,传染性猪病在大多数地区已受到“遏制”,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养猪人的福音。然而,从受到“遏制”到受到“有效控制”仍有一段相当漫长的路要走。狂风暴雨之后是否一定见到彩虹却因人而已。

二、近期猪病趋势分析

业内人士大多都十分清楚,大凡大的疫病流行之后,动物群体的整个免疫防御体系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基本上都会不断反复出现一些继发性感染,尤其是一些基础工作不扎实,卫生状况较差的场可能遭受的损失会更大。依笔者之见,猪场现时面临或即将可能面对的主要问题有:

1、繁殖障碍日趋严重

A、后备母猪

从现场情况分析,无论是本身经受过侵扰的后备母猪,还是曾遭病原侵扰的母猪生产的后代,包括曾

经接种“蓝耳病”弱毒疫苗,但全场疫苗病毒感染未达到平衡的猪群,大多数表现出:泪斑浓厚,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有的猪群甚至可见眼结膜外翻;有些猪只有相当明显的疑似圆环病毒感染导致的皮炎,过了发情日龄及体重,仍无发情表征;有些后备母猪未配种已出现子宫内膜炎;有些场以前列腺素类药物处理,即使出现发情表征,但配种后仍会在胚胎着床前后(配种后5-7周)流产;总体而言,有繁殖障碍的后备母猪不少于群体20%,个别严重的猪场甚至高达50%以上。

B、经产母猪

经产母猪断奶后(含部分因病被逼提前断奶)不发情或发情配种后返情,子宫内膜炎症状较多,有的复配3个情期以上仍未受胎,只好提前淘汰。遭受显性病原感染或错误接种疫苗后流产的母猪此类情况更为严重。

2、喘气病

由于受病毒感染后体质虚弱,加之秋冬季节舍内温、湿度及通风透气条件改变,喘气病会日趋严重,常规药物几乎无效。

3、猪副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日趋频繁

病毒感染(含隐性感染)后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几乎是个规律性问题,产房或保育舍小猪关节肿胀、脓肿性炎症、各生长阶段的猪腹式呼吸、剖检呈典型的胸膜炎、腹膜炎及浆膜炎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症状的情况会日渐严重,链球菌感染同样频繁。有些猪只上午仍有采食行为,下午就因多种病原产生的内毒素而致急性败血、微循环障碍而骤死。无论哪个阶段的猪都有可能发生此类情况。临床兽医一般只重视对症处理,但往往停药后反复出现类似症状。只要病毒感染不解决,细菌感染问题就会反复出现。用药成本大增,猪群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却日渐恶化,饲养效益低下。

4、流行性腹泻(TGE)及传染性胃肠炎(PED)

今秋明春猪的消化道病毒感染(TGE及PED)很可能面临相当严重的压力,造成较大损失将不可避免。

5、“五号病”

猪群经历多重病毒及细菌感染后,免疫系统功能更加脆弱,对各种病原的抵抗力更低;加之最近半年来,由于多数饲料添加剂成本剧增,更因抵卸疫病可能导致需求增加,猪群维生素缺乏症状相当普遍,裂蹄、腐蹄症状日渐增多。体内及体外两道门户的同时开放,会令“五号病”病原如入无人之境。从宏观角度的逻辑推理分解,未来6-8个月的“五号病”压力可能是近十年来最大的,05年在某些地区出现的超强毒株可能会再次光临。

三、健康高效养猪的应对策略

对养猪人来说,以上所讨论的五大类疫病,即使任何一种一旦浮现,几乎都无任何有效的常规措施可以有效解决,重大经济损失将不可避免。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威胁常规措施大家都很熟识,但很难收到理想效果。如大多数业内人士感叹那样,近十年来,疫苗、药物越用越多,猪病却越来越多,猪越来越难养,养猪人的路似乎越走越窄。笔者多年来一直探讨如何让养猪业走出怪圈,踏上健康高效,越走越宽的养猪之路。并强调使用确有功效的免疫调节剂,达到重构动物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功能的目的,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

以养猪人习惯的思维方式来描述,重构动物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功能可以作为“保健”方式来理解,但笔者认为,对动物保健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动物群体达不到品种/品系的潜在生产性能,表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健康状况欠佳,此时就应进行保健处理,以期发挥最佳的生产潜能和经济效益。

2、因现时猪群健康的最大障碍是病毒感染,而非细菌感染,因而保健的目标应以对付病毒为主。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一种可直接杀灭病毒的药物可以使用,因此,保健措施上采用何种材料必须三思而后行。

3、保健工作应将问题解决在疫病的潜伏期,而不是发生了可见症状之后,否则,已于事无补。

诚然,从理论上理解重构动物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功能是件不难的事,但在生产实际中找到可行的方法却非易事,业界同仁多加用心必然有所收获,因涉及商业问题不便讨论太多,仅举若干典型案例和大家分享:

典型案例1、广东湛江食出跃进猪场,最近一段时间发现全场各种接种疫苗(含猪瘟、伪狂犬、“五号病”)抗体水平显着提高,猪群表观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亦明显改善,期间只有两种措施可能起作用:一是接种某“蓝耳病”弱毒疫苗;二是使用了福源

康。然而众所周知,“蓝耳病”弱毒苗没有可能提高各种疫苗的抗体水平。

典型案例2、江西上高县汇银农牧公司种猪场06年11月购买400头长白、大白及杜洛克原种后备母猪,购回后全程使用福源康,8月龄(140公斤)配种,仅有4头无法受孕,396胎初产仔猪平均活仔数头/胎,初生仔猪平均窝重13公斤以上;产房无一黄白痢,25天龄断奶均重公斤以上/头,母猪断奶后3-5天全部发情,配种后无一返情。

典型案例3、广东高要市惠华种猪场(300头母猪)自06年9月起连续使用福源康至今,猪群健康显着提高(原生产性能已相当不错),全场母猪产活仔数增加头/胎,产房仔猪除了极个别被压死外,几乎没有死亡,保育舍成活率98%以上,生长猪成活率99%以上。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即使在狂风暴雨之时,亦有见到彩虹之人,只要及时调整思维,采取得当措施,养猪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xxxx生猪流行病学情况调查报告

xxxx生猪流行病学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xx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新牧密电【11】5号)要求,于8月1日xx畜牧兽医局召开紧急会议,进行专门安排和部署,要求对xx区域内生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普通传染病进行拉网式普查同时对影响畜产品安全生产的其它因素进行了解和调查,在2011年8月3日至8月20日期间,xx动物疫控中心牵头、动物卫生监督所配合分别与各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各县市规模猪场和部分养殖户进行了入户调查,通过询问、谈话交流、查看免疫记录、圈舍养殖情况、填写调查表格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当前地区生猪养殖、疫病防治的情况,重点对腹泻病流行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目前生猪年末存栏xx万头。xx县2010年末全县生猪存栏xx万口,规模化养殖场xx个,主要饲养地在xx。xx生猪存栏xx万头只,主要饲养地为xx乡、xx乡、xx、xx乡、xx镇。xx 县生猪存栏xx万主要饲养xx。 二、生猪疫病调查情况

经过问卷调查和走访查看等方式,对生猪的疫病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重点对生猪的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发病情况作了调查,就初步调查前况来看,腹泻类传染病呈点状散发流行。 从入户调查和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出现的病名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伪狂犬、猪流行性腹泻、肺炎等,这些病种的确诊均没有经过实验室诊断,仅从临床症状来判断,准确性有待确定。从流行的时间来看,除xx县xx外,半年内没有发生腹泻类传染病大量致死的调查记录,已有的仔猪死亡情况多发生在1-3年前。xx县xx近期有个别养殖户反映仔猪有腹泻死亡情况。死亡数量一般在10头左右。 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原因,冬春、秋冬气候交替时节,容易造成仔猪的死亡,加上很多养猪场保温措施不全造成仔猪死亡率上升,通过此次调查xx基本上仔猪死亡率较高时段就在这两个阶段,约30%仔猪因此原因死亡。 2、消化不良和大肠杆菌交叉感染:饲养管理不善,造成仔猪消化不良和大肠杆菌病感染,造成一部分死亡。 3、饲料霉变:由于饲料发霉,在喂食生猪时造成母猪流产,造成仔猪死亡。

(推荐)猪常见病和常用药分类

猪常见病和常用药分类 一、抗病毒药。猪病毒病有很多种类,如猪瘟,猪细小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高热病,口蹄疫等。大多病毒病都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猪病毒病的防治主要依靠一些清热解毒,凉血,提高抵抗力的中药提取物和中草药。如黄芪多糖,双黄连,板青合剂等中药提取物饮水或者拌料。中草药可以使用荆防败毒散,扶正解毒散,黄连解毒散,四味穿心莲散,清瘟败毒散等散剂拌料。在防治病毒病的同时需要使用一些光谱的抗菌药来防治继发细菌感染造成死亡,如阿莫西林,强效磺胺,复方磺胺。 二、呼吸道疾病药物。猪的呼吸道疾病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猪支原体感染为主。用药方案:1、赛氟(咳喘素)配合止咳散拌料或者饮水。2、替米考星预混剂配合止咳散拌料或者饮水。个别严重猪注射氟清。 三、抗菌药。1、育肥猪和种公猪在饲养过程中会经常使用一些广谱的抗菌药来预防细菌感染。用药方案:阿莫西林或者强效磺胺或者复方磺胺。也可以使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的林可霉素可溶性粉或者交替使用。2、细菌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感染,常发生于仔猪和育肥猪。种猪由于饲养条件好发生率低。育肥猪可以使用氟苯尼考粉或者痢清散(白头翁散)拌料。仔猪可以使用止痢散或者利康(痢停、猪泻康)。未断奶仔猪也可以通过给哺乳母猪用药来治疗仔猪黄白痢如仔痢宁散和母仔安散。个别拉稀严重的注射肠立康同时补充补液盐。 四、附红细胞体病常用药。附红细胞体病是猪由于附红细胞体感染血液红细胞造成的贫血,黄疸,消瘦等症状为主的疾病。用药方案:附红清拌料防治。五、猪弓形体和链球菌病常用药。用药方案:强效磺胺或者复方磺胺。

六、母猪保健方案。母猪在怀孕前期用尽量减少药物使用,特别是抗菌药和抗生素类。母猪保健应该在预产期前30日左右进行一次驱虫,用药方案:芬苯达唑粉或者阿维菌素粉,在开产前15日使用3天黄芪多糖,开产前后7天连续使用林可霉素可溶性粉配合黄芪多糖。使用目的:提高仔猪成活率,减少仔猪黄白红痢,减少母猪产后疾病,对母猪快速回复体质有很大作用。 七、驱虫药。种公猪在每年进行2次到4次驱虫,育肥猪在开始育肥前驱虫一次,种母猪在产前30日进行一次驱虫。用药方案:芬苯达唑粉或者阿维菌素粉八、促消化,促生长药。种公猪,种母猪和育肥猪都可以每月使用一次健胃散促进消化和吸收,减少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各类疾病。也可以长期添加大蒜素和育肥猪专用维生素对消化和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九、防霉剂。对于饲料或者玉米发霉严重的现象,可以在饲料中加入脱霉剂,减少霉菌毒素的感染。建议种猪不要使用发霉的玉米和饲料。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精编

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

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 笔者小编:出土文物显示:中国人与猪至少已发生了八千年以上的关系。尽管无法向读者呈奉严谨的历史考证依据,但相信几乎无人敢否认。在07年的猪年,猪与中国人的关系绝对创造了无数的历史之最,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深切体会到中国人其实与猪密不可分。因此,作为业界专业人士,负责任地面对关乎社会安定局面的民生问题,客观、严肃地讨论与养猪相关的技术问题是个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秋以来,南方数省的猪病表面上给人一种略趋平缓的感觉,以风媒传播的疫病呈现略有收敛的势头。然而,实际情况如何真正原因在哪狂风暴雨之后是彩虹还是灰霾笔者从北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南到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的猪舍及农业展览会上的写真镜头(有兴趣者可索观赏),加上业界众多同仁的各种观点和大家一起探讨相关问题与出路。 一、猪病个案呈下降趋势与原因分析 为谨慎起见,执笔之前笔者先与各地约十个省份的同行朋友交换近期本人未去过的地方,综合各地情况,客观地说,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相当多地区的急性传染猪病个案的确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但并不等于猪病受到有效的控制,猪病的发病形式发生较大变

化。此外,入秋以来也有某些地区猪病比前段时间更为严重。就全国范围来说,今冬明春,可上市健康商品猪总量仍呈下降趋势,只是基数已大减而至降幅递减而已。 综观全国各地的情况,急性传染性猪病个案减少的原因相当复杂,但主要原因如下: 1、易感动物数量大幅减少 众所周知,经过近两年狂风暴雨的洗礼,相当大部分饲养管理欠规范的猪场(并非都是散养户)已经关闭或存栏量大减,粗略估算,易感动物数量因不同地区而异,以05年底存栏量为参照减少30-60%不等,三天前笔者在湖南某县(市)参加研讨会,当地猪农诉说,发病前当地每天有8台专业运猪车(每车次拉160-200头大猪不等)拉商品猪到广东市场,而现在供应本地及附近地区都不够,已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车发到广东了,有好几个乡镇几乎找不到存栏猪。

猪病用药大全:30种兽药大集合

猪病用药大全:30种兽药大集合! 1、阿莫西林:作为三线药,用于严重的猪肺炎、子宫炎,乳房炎及泌尿道感染,组织穿透性比羟氨苄青霉素强。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2、卡那霉素: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但毒性较大。 用法:5~15毫克/千克体重。 3、阿维菌素:新型驱虫药,对线虫、绦虫、吸虫及皮肤寄生虫疥癣均有较好效果,但毒性较大,易造成母猪流产。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4、安钠加:强心药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5、喹乙醇:属于喹噁啉类,有抗菌、促生长作用。 用法:50毫克/千克体重拌料。 6、安乃近:起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病,但要注意,对怀孕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7、链霉素:抗革兰氏阴性菌,在临床上常与青霉素配合使用 用法:10毫克/千克体重 8、氨苄青霉素:作为二线药,用于严重的肺炎,子宫炎,乳房炎及泌尿道感染。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9、氯前列腺素:有催情、催产、同期分娩等功效。 用法:20毫克/千克体重 10、大黄:泻药 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1、肾上腺素:抗过敏、休克用,对疫苗过敏要立即肌肉注射进行解救,同时对喘气、咳嗽严重的病猪也可肌肉注射进行解救。 用法:按1:5比例与磺胺类合用 12、地塞米松:抗炎,抗毒,配合青霉素和安痛定使用,但会导致母猪流产和泌乳减少。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3、丁胺卡那: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也有一定的毒性。 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4、环丙沙星:第二代喹诺酮类,效果比氟哌酸更好。 用法:0.5~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5、维生素K3:止血针 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 16、孕马血清:母猪的催情和助情作用,使用时往往与氯前列烯醇配合使用,但要注意:肌肉注射1~2小时内易过敏。 用法:30~100毫克/千克体重 17、阿托品:具有解毒及缓解胃肠蠕动的作用,特别是严重腹泻时,配合抗生素用有很好的效果。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4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宇宙地镇动物卫生监督站 为了全面掌握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科学评估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有效预防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根据《克旗201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要求,我站适时开展了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将我站2014年上半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点 通过对往年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全镇牲畜养殖分布、数量、密度和存在疫情隐患等因素,设立了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点和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点。 各种畜禽流调点分别是:一是选择养牛数量大的永隆村为牛病流调点;二是选择羊养殖数量较多的很黑村、新地村为羊病流行病学调查点;三是选取一定数量的规模养殖场户为猪病重点流调点;四是选取刘营子村、大营子村为禽病重点流调点。在重点流调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也结合各村防控动态及疫情进行不间断流行病学调查。 二、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一)主要措施 全面认真组织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流行病学调查,一是依靠实验室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对全镇禽流感、鸡新城疫和猪瘟、猪口蹄疫进行血清抽样检测抗体,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种动物疫病的免疫情况;二是利用基层动物防疫员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布病、结核病、鸡新城疫、牛瘟、疯牛病、牛肺疫、痒病等各种畜禽疫病进行了流调和重大动物疫情排查;三是利用规模养殖场户标准化防疫的开展,通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共计13个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的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四是经常发布信息,提醒全镇广大兽医工作者,重点是基层防疫员随时密切观察疫情动态,这一举措发挥了很好的疫情观察作用;五是利用进行防疫督查、疫情巡查、血样采集的有利时机,以走村入户、临床观察、询问畜主、查看治疗记录、调查了解等方式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根据《克旗201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春防期间积极开展了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重点加强了规模养殖场、养殖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的疫情流调,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共对全镇7个村32个村民组350户养殖户开展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人畜共患病和外来动物疫病进行了

常见猪病用药的五组秘方

常见猪病用药的五组秘方 1、弓形虫与链球菌混合感染 1.1治疗原则杀虫杀菌,消炎排毒,强心平喘。 1.2组方原则磺胺类+喹诺酮类,地米钠、吲哚美辛,甲溴酸东莨菪碱。 2、附红细胞体病 2.1治疗原则杀灭附红细胞体,消炎退热排毒。 2.2组方原则土霉素+贝尼尔或强力霉素+氯喹或强力霉素+咪唑苯脲,地米钠、双氯芬酸钠等。 3、气喘病、胸膜肺炎 3.1治疗原则杀支原体、放线菌,消炎、退热,平喘、止咳。 3.2 组方原则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吲哚美辛,地米钠,二羟丙茶碱病毒性。 4、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腹泻、细小病毒及圆环病毒腹泻 4.1治疗原则抗病毒,止泻,强心,补液,控制继发感染。 4.2组方原则双嘧达莫,氢溴酸山莨菪碱、吲哚美辛、VK3、VB12,樟脑磺酸钠等,枸椽酸钾,钠盐等,喹诺酮类等。 5、细菌肠炎、腹泻 5.1治疗原则杀菌,止吐,止泻,补体液 5.2组方原则喹诺酮类、安普霉素等,胃复安、维生素B6,硫酸阿托品、甲嗅酸东蒗菪碱,口服补液盐。

养猪场中预防猪病用药及保健技术 ) 初生仔猪(0-6日龄) 1、目的:预防母源性感染(如脐带、产道、哺乳等感染),主要对大肠杆菌、链球菌等。 2、推荐药物: (1) 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每吨母猪料各加200克连喂7天。 (2) 新强霉素饮水,每公斤水添加2克;或母猪拌料一周。 (3) 长效土霉素母猪产前肌注5毫升 (4) 仔猪吃初乳前口服庆大霉素、氟哌酸1-2毫升或土霉素半片 (5) 微生态制剂(益生素),如赐美健、促菌生、乳酶生等; (6) 2-3日龄补铁、补硒。 (二) 5-10日龄开食前后仔猪 1、目的:控制仔猪开食时发生感染及应激。 2、推荐药物: (1) 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饮水:每公斤水加50毫克;拌料:每公斤饲料加100毫克; (2) 新霉素,每公斤饲料添加110毫克,母仔共喂3天。 (3) 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每吨仔猪料各加300克连喂7天。 (4) 上述方案中都添加VC或多V或盐类抗应激添加剂 (三) 21-28日龄断奶前后仔猪 1、目的:预防气喘病和大肠杆菌病等。 2、推荐药物:

当前猪病流行于控制

当前常发病的防治措施 A当前猪病流行于控制-.猪场病猪混合感染特别严重,据调查,猪场内70%以上的发病猪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病混合感染,且80%以上是以病毒病为主,病毒病又以猪圆环病毒病感染,猪繁殖和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为主,同时伴发细菌性疫病.细菌性疫病主要以猪链球菌.猪巴氏杆菌病.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等为主.在加之饲养环境.饲料及一些非常规因素的影响,使发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复杂,难以诊断,难治愈,从而造成仔猪成活率降低,淘汰率升高,饲料转化率低,给养猪场[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B.病因分析 1病毒病的多重感染 猪繁殖和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病和猪圆环病毒病感染在猪场发病的比例最高,或再混合感染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大多发生于己于10---80日龄的仔猪 2细菌病的多重感染 猪气喘病和猪巴氏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混合感染,在猪场的发病的比例最高,特别是30—40日龄,50—70日龄的仔猪. 3.细菌病和病毒病的感染 猪气喘病指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猪圆环病毒病,温和型猪瘟在猪场发病比例高. C临床特征,在临床多呈现继发感染的特征 1猪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主要继发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副伤寒.仔猪腹泻综合症. 2猪圆环病毒病主继发链球菌病,猪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瘟[温和型]. 3猪气喘病主要继发猪巴氏杆菌病,胸膜性肺炎,呼吸道综合症 D防治措施 1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特别是加强猪舍环境的卫生消毒,降低污染源,选择效果突出的消毒药,如过氧乙酸,复合碘等. 2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降低应激因子.改善猪舍内的小环境的调控,密度适中,空气清新,特别注意饲料营养全面,优质. 3制定一套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免疫接种,做好预防工作. 4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1]母猪;产前产后一周每吨饲料添加氟苯尼考1000g/T.泰乐菌素500- 800g/T [2]仔猪三针保健;即;3,7,21天分别肌注长效土霉素1-2ml. [3]一周及50日龄前后,饲料中加强力霉素500-800g或氟苯尼考. 5当前猪严重感染常用控制方案. [1]黄芪注射液,氟苯尼考,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并用强力霉素拌料. [2]黄芪加长效磺胺肌注,用氟苯尼考拌料. [3]黄芪加特效米先,用泰乐菌素拌料. E;当前常发病的防治 1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1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病原学检测: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阳性。 (五)初步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高热聚集性发病。 (六)采取措施:我区疾控中心已将现场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要求××学校落实以下工作。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00时和下午l4:00时前将统计数据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 2.对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劝告其暂停上课,建议在家休息,待体温正常1周后再返校上课。 3.加强教室、寝室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寝室进行空气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一次统一的消毒。 4.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 我中心将每天及时报告该校学生发病的最新进展。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2月25日 南昌市甲型H1N1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疫情处置现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2018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一、我区生猪养殖基本情况 第一季度全区生猪养殖户数770户,养殖存栏为36039头;其中规模养殖场数13户,存栏6316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25头,元旦至今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6772头;种猪场3户,存栏2924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084头;全区生猪散养户780户,存栏约3000头;对比2018年第一季度生猪存栏数42161头,养殖量呈下降趋势。产生原因有二:一是非洲猪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几乎是100%),目前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规模养殖户唯恐波及致全军覆灭,主动减少养殖数量包括淘汰多年经产母猪和仔猪。二是散养户因为环保要求和我市实施的庭院养猪退养弃养政策以及2018年年底生猪收购价格低于成本而减量存栏甚至收摊弃养。但今春由于价格回升,全国生猪存栏减少,政治经济环境、养殖环节、屠宰、检测检疫环节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猪肉价格上涨已成必然,又有养殖户开始购进仔猪,增加后备母猪养殖数量。2019春节后生猪养殖数量又持续回升至当前数值。 二、非洲猪瘟防控采取的主要措施 1、非洲猪瘟排查。我区根据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制作实施方案,多次下发文件安排部署,多方位、多环节进行缜密排

查。养殖环节:屯留区生猪现存栏约3.6万头,2018年8月至今从养殖环节实施全覆盖排查,多次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尤其进入冬春季节对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进行严格细致排查,排查覆盖全区所有畜禽养殖户、无害化处理场所,特别是要对城郊结合部、工矿厂区等地排查力度,不留死角。规模养殖场户实施封闭管理。现阶段,排查已进行51轮次,累计排查生猪养殖场户3万余个次,生猪206万头次。屠宰环节:每日派出2-3名官方兽医对我区唯一生猪定点屠宰场入场排查检疫。未发现异常猪只。泔水猪排查:全区经入户认真排查及设立公开电话举报,共排查出13个泔水猪养殖户,共存栏1521头,均未发现非洲猪瘟可疑情况。现均已退养完毕,且排查中未再排查出泔水猪。饲料排查:排查全区21个生猪养殖场和3个饲料生产企业,5个饲料经营门市部、均未发现经营或使用猪血成份、血浆蛋白粉、肉骨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喂猪。市场猪肉排查: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对市场、冷库等销售环节生猪产品一一进行排查,严查来自疫区省市生猪产品。庭院养猪摸底排查:对矿区、人口密集区及两场周围的庭院养猪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全区有866户庭院养猪户存栏28530头生猪,现由各乡镇依据实施方案逐步进行庭院养猪退养并养工作。现阶段退养弃养85户6354头。流行病学调查:对规模猪场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样品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筛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对非洲猪瘟的鉴别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

猪场常见猪病用药大全

猪场常见猪病用药大全 药名适应症用法 1.阿莫西林作为三线药,用于严重的肺炎,子宫炎,乳房炎急泌尿道感染;组织穿透性比羟氨苄青霉素强;2-7MG/KGW,肌注 2.阿托品具有解毒及缓解胃肠蠕动,特别是严重拉稀时,配合抗生素用有很好效果 3.阿维菌素新型驱虫药,对线虫,绦虫,吸虫及皮肤寄生虫疥癣也有较好效果,但毒性较大,易造成母猪流产 4.安洛血止血针 5.安钠加强心药 6.安乃近起着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但要注意,对怀孕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7.安痛定起着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但要注意,对怀孕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8.氨苄青霉素作为二线药,用于严重的肺炎,子宫炎,乳房炎急泌尿道感染; 2-7MG/KGW,肌注 9.氨茶碱平喘,舒张支气管,对喘气,咳嗽猪能迅速平喘 10.氨基比林起着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但要注意,对怀孕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11.北里霉素对猪的喘气病效果较好,同时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2-10MG/KGW 12.丙流苯咪唑对线虫,绦虫,吸虫均有较好效果,也较安全 13.促排卵药物包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排卵2号,3号等;配种后肌注,会使每胎产仔数增加2-3只 14.大黄泻药 15.敌百虫传统上常用它进行猪驱虫,效果好,但易中毒,有一定的健胃作用 16.地塞米松抗炎,抗毒,配合青霉素和安痛定使用,但会导致母猪流产和泌乳减少 17.丁胺卡那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也有一定的毒性 5-15MG/KGW 18.恩若沙星第三代喹若酮类,对呼吸道,肠道病有较好效果0.5-10MG/KGW不能口服 19.氟哌酸属于喹若酮类抗菌素,对G+G-菌均有效0.5-10MG/KGW 20.杆菌肽锌对G+菌有较强作用,对生长有促进作用; 21.红霉素广谱抗菌素;组织穿透性也较好;对子宫炎,呼吸道炎效果较好; 8-10MG/KGW 22.环丙沙星第二代喹若酮类,效果比氟哌酸更好 0.5-10MG/KGW 23.黄体酮用于母猪的保胎,安胎 24.磺胺-5-甲氧嘧啶(长效磺胺D) 同上同上 25.磺胺-6-甲氧嘧啶(长效磺胺C) 广谱合成抗菌素,对猪弓形体病效果好; 0.07-0.1克/KG口服肌注 26.磺胺二甲基嘧啶SM2 同上同上 27.磺胺甲基异恶啉SMZ又叫新若明抗菌谱较广,常与TMP合成增效 0.07-0.1克/KGW口服肌注 28.磺胺咪SG 不吸收,只对肠炎有效 0.1-0.2MG/KGW 29.磺胺嘧啶SD 广谱合成抗菌素0.1-0.2MMG/KGW口服肌注 30.金霉素广谱抗菌素,对肠炎,拉稀效果好 31.卡那霉素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但毒性较大 5-15MG/KGW 32.喹乙醇属于喹恶啉类,有抗菌,促生长作用;50PPM拌料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报告

C h i n a F i e l d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R e p o r t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报告 h 本期焦点: 广州市某中学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2014年5月26日,广州市某中学报告多名学生进食早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怀疑为食物中毒。区疾控中心 (CDC ) 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现场调查处置,并采集病例和可疑食物标本。为进一步核实疫情,查明污染食物及致病因子,提出防控措施和建议,5月27日广东省CDC 、GDFETP 学员和CFETP 学员开展了本次调查。 本次调查病例定义为“2014年5月25–27日,该中学师生和厨师中出现呕吐或具有恶心、腹痛、腹泻 (≥3次/24小时) 中任意2项及以上者”。调查组通过以下方式搜索病例:查看校医务室的门诊日志;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访谈;因初三和高三学生学业紧张,由班主任老师询问症状。 共搜索到31例病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呕吐 (71%)、恶心 (65%)、腹痛 (58%)为主,少数病例出现头痛 (26%) 和腹泻 (10%) 的症状,无重症及死亡病例。详见表1。 2015年1月15日发行中国现场流行病学报告

表1 2014年5月26日广州市某中学31例食物中毒病例的临床症状 症状 病例数 比例(%) 呕吐 22 71 恶心 20 65 腹痛 18 58 头痛 8 26 腹泻 3 10 首例病例于5月26日上午7时30分发病,末例于26日19时发病,发病高峰集中在上午7时30分至9时30分,符合点源暴露特征 (图1)。 图1 2014年5月26日广州市某中学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流行曲线 (间隔30分钟) 学校分为高中部和初中部,高中部约61% (771/1271) 的学生为住宿生,而初中部住宿生仅占3.3% (46/1399)。高中生罹患率为2.4% (31/1271),初中生罹患率为0% (0/1399) (Fisher 精确概率法, P <0.01)。高中部学生的住宿生罹患率为4.0% (31/771),走读生罹患率为0% (0/500)。教职工及厨师中无病例发生 (0/226)。住宿生中,高一罹患率为 5.9% (20/341)、高二罹患率为2.6% (6/227)、高三罹患率为2.5% (5/203),各年级罹患率无统计学差异 (χ2=5.4, P >0.05)。 早餐 区疾控中心 开始调查

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调查 近期太湖县养猪场发生某种夏季疾病,根据本人在当 地调查,通过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效果,基本 上判定为夏季高温应激综合症,最近几天当地气候突变, 进入高温、潮湿、闷热的梅雨季节。许多养猪场硬件设施 不全,生活环境恶劣,加上前期猪价过低,许多养猪户降 低饲料营养标准,机体抗应激能力下降。高温环境下,机 体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出现一些疾病。 发病状况 许多发病猪体温升高41°左右,皮肤发红,大便干燥, 采料量减半或废绝。病程长达5—7天,但育肥猪死亡率很

低,而体质较弱的母猪在产前产后发病死亡率偏高。许多客户按附红体或温和型猪瘟治疗,效果不佳,许多猪场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几天后自动痊愈。 评估 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较差。在外界环境气温突变升高下,猪体无法抵抗热应激,激发感染了流感、附红体、链球菌、猪瘟等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综合性感染。如果不改变生存环境,营养得不到改善,后期持续高温状况下,会发生复杂性混合型感染,死亡率大大升高。 预防保健治疗方案 预防 要加强猪瘟和链球菌的免疫,免疫时提前在料中加入润生康和健力源。 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好通风、防暑降温工作,在料中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调查报告,是一种全面的总结形式,与科学论文相比,它可能不够精辟和深入,方法学方面不够严谨,但是更加全面。由于现场调查的题材千差万别,因此现场 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也不尽相同。针对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调查, 可能侧重于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针对个案病例的调查,则可能侧重于 对病例临床特征、检测结果的描述,以及逻辑推理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等。但不管是 什么题材的调查报告,一些基本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在此,总结经验,对现场调查报告所包涵的要素提出一些要求。根据不同题材调 查工作的要求,其报告可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些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完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包括如下要素: 1.标题 2.前言(事件经过) 3.基本情况 4.核实诊断 5.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 6.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断、验证(分析流行病学) 7.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8.问题与建议 9.调查小结 10.落款 一、标题 “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地向读者展示所做工作 的主要成果。标题应该简练、准确,可包括时间、地点及主要调查内容等要素,有时 可省略时间、地点相关信息,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标题常常有所变化,如“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于XXXX的评价报告”、“XXXX 调查”等。 二、前言(事件经过) “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一般篇幅不宜太

长,200-500字即可。“前言”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 1.本次现场调查的由来与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调查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和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三、基本情况(背景) “基本情况”是对事件发生地的背景信息进行描述;此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应可对调查和分析结论起到支持作用,应避免提供与主体内容毫无关联的信息。一般来说,基本情况可包括如下内容: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条件、人口构成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机构、平时疾病流行情况或历史上该疾病在该地区流行状况、该地区有关的预防接种情况等。应重点说明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本底情况,如虫媒传染病应说明媒介种群、密度与变化情况,肠道传染病重点说明当地卫生状况,等。 四、核实诊断 针对传染病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首先要对疾病进行核实诊断,证实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因此,该部分主要对疾病的临床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展示。主要内容:1.临床表现:描述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的分型及其特点。 2.辅助检查:各种临床辅助检查的结果。根据调查的病种,展示的辅助检查结果应各有侧重,如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可重点展示肺部X线检查及肺部通气指标,胃肠道传染病应重点展示大便标本检查结果等。 3.主要诊断依据:一般参考各法定传染病的国家诊断标准。如果疾病无公认的诊断标准(如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应列出病例定义和分级定义。 如果是新发传染病,则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应为调查工作重点,以便弄清疾病的特征,为诊断、治疗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五、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 针对一起群体性传染病事件,应将事件的真实面貌完整呈现,即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主要内容: 1.疾病流行强度:总发病数目、发病率、死亡率和死亡率等信息,以及事件的波及范围及人群等信息。 2.疾病流行特征:即“三间”分布----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人群分布特征。

猪病种用药大全

猪病24种常用药 1、阿莫西林:作为三线药,用于严重的猪肺炎、子宫炎,乳房炎及泌尿道感染,组织穿透性比羟氨苄青霉素强。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2、卡那霉素: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但毒性较大。 用法:5~15毫克/千克体重。 3、阿维菌素:新型驱虫药,对线虫、绦虫、吸虫及皮肤寄生虫疥癣均有较好效果,但毒性较大,易造成母猪流产。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4、速尿:对水肿病的治疗配合用药 用法:按1:5比例与磺胺类合用 5、安乃近:起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病,但要注意,对怀孕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6、链霉素:抗革兰氏阴性菌,在临床上常与青霉素配合使用 用法:10毫克/千克体重 7、氨苄青霉素:作为二线药,用于严重的肺炎,子宫炎,乳房炎及泌尿道感染。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8、氯前列腺素:有催情、催产、同期分娩等功效。

用法:20毫克/千克体重 9、大黄:泻药 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0、肾上腺素:抗过敏、休克用,对疫苗过敏要立即肌肉注射进行解救,同时对喘气、咳嗽严重的病猪也可肌肉注射进行解救。 用法:按1:5比例与磺胺类合用 11、地塞米松:抗炎,抗毒,配合青霉素和安痛定使用,但会导致母猪流产和泌乳减少。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2、丁胺卡那: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也有一定的毒性。 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3、环丙沙星:第二代喹诺酮类,效果比氟哌酸更好。 用法:~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4、维生素K3:止血针 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 15、孕马血清:母猪的催情和助情作用,使用时往往与氯前列烯醇配合使用,但要注意:肌肉注射1~2小时内易过敏。 用法:30~100毫克/千克体重 16、阿托品:具有解毒及缓解胃肠蠕动的作用,特别是严重腹泻时,配合抗生素用有很好的效果。

目前我国主要猪病现状、问题及科学防控策略

目前我国主要猪病现状、问题及科学防控策略 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病控制研究室,北京市100193)目前,猪病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和危害仍然很大,如仔猪流行性腹泻持续发生和流行、伪狂犬病的再发和继续流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散发性疫情等给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很大,甚至影响一些猪场的正常生产。因此,做好猪场主要流行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对于稳定养猪生产十分重要。本文就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猪病的现状、预防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控策略做一概述,供参考。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1 现状 毋庸置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是目前影响我国养猪生产的首要病毒性疫病,其控制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的稳定与否。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毒株流行数年之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总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许多管理水平高、饲养条件好的大型规模化猪场控制程度较好。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呈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由HP-PRRSV引发的临床疫情仍然以发热、呼吸道症状、母猪流产为主,部分病猪出现腹泻、神经症状等。尽管HP-PRRSV仍然是目前的优势流行毒株,但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的多样性急剧增加,出现了非结构蛋白2基因各式各样缺失的毒株,甚至ORF5基因碱基缺失的毒株,而且出现了疫苗毒与野毒的重组病毒,这与减毒活疫苗的过度使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可能导致出现新的流行毒株,值得我们关注。 1.2 问题 在我国养猪生产实践中,该病的预防与控制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减毒活疫苗的使用方面有不少误区。⑴过分看重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忽视生物安全措施、闭群饲养等技术在预防与控制的实质性作用;⑵减毒活疫苗种类太多,猪场选择无所适从,盲目使用;⑶有的活疫苗的安全性本身就存在问题,有不少猪场盲目使用这些疫苗后,直接导致猪群出现临床症状,包括仔猪的呼吸道疾病、妊娠母猪流产、免疫猪群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⑷减毒活疫苗使用不合理、不规范,存在滥用、过度使用、普遍免疫和高频度免疫现象。由于近年来高致病性毒株减毒活疫苗的不合理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复杂性进一步加剧,临床上时常难以分清是疫苗毒所致还是野毒感染造成的。 1.3 防控策略

保育猪的用药方法及常用药物介绍

保育猪的用药方法及常用药物介绍 所谓保育仔猪:及断奶到60-75日龄的猪。这一阶段仔猪,需经历转群、换料由依靠母猪生活过渡到完全独立生活。这时仔猪仍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个器官,以及组织机能尚需进一步完善。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仔猪从母猪初乳中获得的母源抗体在2周龄时已下降至免疫不足区,而其自身之免疫功能需至8周龄才能发育完善,表明仔猪在14日龄到56日龄特别容易感染疾病,因此这一阶段用药来进行基本疾病的预防也将变得非常关键。首先我们了解这阶段仔猪的特点,只有知道其特点我们才能做到合理预防疾病。 一、保育猪的生理特点: 1、抗寒功能差:维持24-26℃,长期在18℃以下影响生长,并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减少疾病的关键因素是保证其合适的温度。 2、生长发育快:食欲旺盛,日增重可达400克以上。这阶段仔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仍不完善,生理变化较快,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十分敏感,因此在选择饲料时应选用营养浓度、消化率都高的日粮,以适应其消化道的变化,促使仔猪快速生长,防止消化不良。 3、对疾病的易感性高: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自身的免疫能力为形成或不完善,对疾病易感,如传染性胃肠炎、萎缩性鼻炎、猪瘟、伪狂犬病等。 4、抵抗力低需要进行基本免疫。如在35-40日龄、60日龄分别用4头份猪瘟疫苗给猪免疫一次。任何时候的免疫对猪来讲都是强的应激,有可能诱发疾病。 5、抗应激能力差仔猪断奶后,因离开了母猪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对新环境不适应,若舍温低、湿度大、消毒不彻底等,就会产生某种应激,均可引起条件性腹泻等疾病。 二、技术操作流程 1、转入保育舍,对于仔猪来讲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那么对猪舍的基本消毒将变得非常重要,只要良好干净的环境,才能保证猪免遭疫病的威胁,因此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可用2%火碱等消毒液消毒。消毒后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2、刚刚断奶的仔猪,头两天注意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这一阶段,由于断奶后对猪群来讲是一个很强的应激。头一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VC,、多维,矿物质添加剂等。并在断奶后7-10 天内的饮水中加入新霉素、利高霉素、水溶性电解质等,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附件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标题:“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包括疫情发生地点、涉及内容等要素。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初次/进程/结案)报告”。若为个案病例调查报告还需在标题最后注明病例姓名,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病例姓名)”。 前言:“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一般篇幅不宜太长,200-500字即可,包括以下内容:1.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况、病例定义及搜索、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病因或流行因素分析、调查结论、防控措施建议、防控效果评价、再发风险评估和经验教训总结等十个部分内容,也可根据事件性质、程度、范围及控制情况,确定报告的次数、形式和内容。 1.基本情况:介绍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人口、交通、经济、文化、气候、卫生服务情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反映事件产生的客观基础;了解平时疾病流行情况或历史上该疾病在该地区流行状况及相关疫苗预防接种情况等。重点说明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本底情况,如呼吸道传染病重点描述生活居住情况;肠道传染病重点说明当地卫生状况、水源分布情况;虫媒传染病应说明媒介种群、密度与变化情况;人畜共患传染病应说明当地牲畜家禽养殖情况、动物间监测疫情;输入性疾病应说明病例输入来源、旅行史、境外工作情况等。

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

现代畜牧兽医2018年第10期 2018年8月1日,经通报沈阳市沈北新区五五社 区养猪户张某的猪只连续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疑似非 洲猪瘟。为确认疫情、调查其可能来源及扩散范围,开展了此次调查。1调查方法1.1病例定义疑似病例:2018年7月至8月,沈阳市境内发生皮肤发红或发紫、高热、结膜炎、呕 吐、腹泻、运动失调等症状,剖检呈脾异常肿大、质脆易碎、出血性梗死,或下颌淋巴结出血、或腹腔淋巴结出血的猪。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的条件,按照OIE 推荐 标准检测,血清学或病原学阳性猪只判定为确诊病 例。 1.2病例搜索对张某家病死的2头猪,分别采集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 魏澍1,段亚良1,李树博1,崔基贤1,周晨阳1*,姜 斌2 (1.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1101642.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沈阳110015)摘要: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五五社区某养猪户出现猪只连续不明原因死亡,疑似非洲猪 瘟。经现场剖检、采样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动物外来病研究中心确诊为非洲猪瘟。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建立了病例定义,通过查阅记录、访谈相关人员开展病例搜索,对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调查结果表明,该养殖户场内发病率为12.3%,病死率为100%。描述了疑似病例的群间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分析表明,违规调运是引起该起疫情的重要风险因素。对照病例定义,经大范围病例搜索,已追踪该起疫情的扩散范围,并采取了扑杀、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中国;非洲猪瘟;首例;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S8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92(2018)10-0048-03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irst African swine fever case in China Wei Shu 1,Duan Yaliang 1,Li Shubo 1,Cui Jixian 1,Zhou Chenyang 1*,Jiang Bin 2 (1.Liaoning center for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Liaoning Shenyang 110164;2.Liaoning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Liaoning Shenyang 110015)Abstract:In Aug 1st ,2018,continuous death was found in a small scale swine farm in Shenbei district of Shenyang city,Liaoning province,which was suspect as African swine fever and was confirmed as the first identified cas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in China by China Animal Health and Epidemiology Center.A field epidemiological enquiry was conducted at the first time;a case def‐inition was constructed,the attack rate and mortality was calculated,the temporal and spacial distribution was described to show the situation.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attack rate was 12.3%,the mortality was 100%.Ilegal transport may be a risk factor this out‐break.With a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including move control,culling and disinfection,this African swine fever case was controlled effectively. Key words:China;African swine fever;First case;Epidemiological inquiry 收稿日期:2018-09-12 作者简介:魏澍(1978-),男,本科,农业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通讯作者:周晨阳(1968-),男,蒙古族,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监督、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等工作。魏澍: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