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 4-《英语词汇学》第四章教案

Lecture 4-《英语词汇学》第四章教案
Lecture 4-《英语词汇学》第四章教案

Lecture 4

讲授题目: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Words

所属章节:《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之第2章

计划学时:2 periods

教学方法:传统讲授法

参考资料:《英语词汇学教程》、《英语词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词的

形态结构、词的构成要素—词素、词干、词根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

1) Morpheme;

2) Types of morphemes.

教学难点:

1) Concept of morpheme;

2) Morpheme、stem 、root.

Lecture 4

Before we actually deal with the means of word-formation, we need to analyze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gain a working knowledge of the different word-forming elements which are to be used to create new word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Words

1. Morpheme (词素/语素/形位)

It seems to be generally agreed that a word is the smallest unit of a language that stands a lone to communicate meaning. Structurally, however, a word is not the smallest unit because many words can be separated into even smaller meaningful units. Look at the following item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Words

? yes yes

? unhappiness un-happi-ness

? horses horse-s

? talking talk-ing

Yes has no internal grammatical structure. We could

analyze its constituent sounds, [ j ]、[ e ]、[ s ], but none of these has a meaning in isolation. So the three sounds are called phonemes rather than morphemes. By contrast, horse, talk and happy plainly have a meaning, as do the elements attached to them: un-carries a negative meaning; -ness expresses a state or quality; -s expresses plural; and –ing helps to convey a sense of duration. These minimal meaningful units are known as morphemes. In other words, ①the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functioning unit in the composition of words‘ (crysta l 1985)

?②The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linguistic unit of language, not divisible or analyzable into smaller forms.

?What is usually considered a single word in English may be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morphemes:

?One morpheme---nation

?Two morphemes---nation-al

?Three morphemes---nation-al-ize

?Four morphemes---de-nation-al-ize(使…非国有化)

?More than four morphemes---de-nation-al-iz-ation

2. Allomorphs(词素词素变体/语素变体/形位变体)

―An allomorph is any of the variant forms of a morpheme as conditioned(受制约)by pos ition or adjoining sounds‖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the American Language).

Allomorphs do not occur at random, but are phonetically conditioned and thus predictable:

?①The plural morpheme {-s}is realized by [s] after the sounds [ t, p,k ] as in packs, cheats, maps; by [z] after [ b, d, g] as in beds, bottles, fads and by [ -iz ]after / s, z, ∫, З, t∫, dЗ/ as in classes, dishes, damages, etc.

?②There are cases where the allomorphs of the plural morpheme are unusual. It can be realized by the change of an internal vowel as in foot-feet, man-men, woman-women, goose-geese or by zero morph as in deer – deer, fish-fish. ?③The same is true of the past tense marker {-ed}, which

is realized by [ t ] after a verb ending with | p,k | as in worked, helped; by [ d ] after vowels and sounds like |m, n, η|, as in tried, warmed, enabled, and by [ id ] after | t, d | as in wanted, landed, etc.

④This is also applicable to affixational morphemes. The prefix {in}has allomorphs such as | im, ir, il | depending on the sound context. If the first sound is [p. b. m ], the realization is | im | as in improper, immovable, imbalance, but | ir | with the sound [ r ] as in irresponsible, and | il | with the sound [ l ]as in illegal.

3. Types of Morphemes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of classifying morphemes. The popular method is to group them into free morphemes and bound morphemes.

①Free morphemes:A free morpheme is one that can be uttered alone with meaning. Free morphemes fall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first category is that set of ordinary nouns, adjectives and verbs which we think of as the words which carry the ―content‖ of messages we convey. These free morphemes are called lexical morphemes and some examples are: boy, man, house, sad, long, yellow, open, look, etc.

The other group of free are called functional morphemes. Examples are: and, but, when, because, on, in, the, that, it. This set consists largely 0f the functional words in the language such as conjunctions, prepositions, articles and pronouns.

Free morphemes are identical with root words, as each of them consists of a single free root, e.g. man, earth, wind, car. Therefore, we might as well say that free morphemes are free roots. (Root words are words that only have one morpheme, and such words are also called Monomorphemic words.)

②Bound Morphemes (粘附词素)

Morphemes which can mot occur (stand alone) as separate words are bound morphemes. They are so named because they are bound to other morphemes to form words. All the affixes in English are bound morphemes. Let‘s take recollection, idealistic and ex-prisoner for example.

?recollection (re + collect + ion)

?idealistic (ideal + ist + ic )

?ex-prisoner (ex + prison +er)

Each of the three words comprises three morphemes, there are altogether nine morphemes, of which only collect, ideal and prison can exist by themselves. They are free morphemes.

All the rest re-,-ion, -ist, -ic, ex- and –er are bound morphemes as none of them are freestanding units.

?※Bound morphemes include two types: bound root and affix.

①Bound root —— a bound root is that part of word that carries the fundamental meaning just like a free root. Unlike a free root, it is a bound form and has to combine with other morphemes to make words.

e.g. a. antecedent (ante + ced + ent)

before approach /go to a person, a thing thus the whole word antecedent meaning something that goes before.

b. contradict (contra + dict)

= against + say/ speak

c. predict (pre + dict)→pre (before) →prefix

In English, bound roots are either Latin or Greek. Although they are limited in number, their productive power is amazing. The following bound roots are frequently used:

?※– ced –去,到antecedent ( 先行词)

– dict –说,讲contradict , predict

?toler- 容忍、忍受tolerate, tolerance,

tolerable

?t ele- 遥远telephone, telegram,

telescope

?-phone 声音microphone, megaphone

?-gram 书写或描绘出来的东西

telegram, chromatogram 色谱图

?-scope 观察的仪器,……镜

microscope, stethoscope 听诊器

?cred- 信任credit, credence, incredible

?d ur- 持续during, duration,

durable

?hydro- 水:dehydrate, hydraulic

?chron- 时间:chronological, chronicle

(编年史)

?demo- 人民:democracy, demography

(人口统计学)

?agr- 耕作:agriculture, agrarian

(耕地的、土地的)

? kilo- 一千:kilometer, kilogram

?-nym 名称:pseudonym (假名), antonym (反义词) ?-ped 足:centipede (蜈蚣), impede 阻止,妨碍?rupt- 破裂:rupture (裂开), abrupt

? -gress 运动:progress, digress –vi 离题、转向

? poly - 多方面的:polygon (多边形), polyglot 通晓多种语言的(人)

? syn –完全相同的:synchronic 共时的, sympathy

?向

?

②Affixes: affixes are forms that are attached to words or

word elements to modify meaning or function ( all affixes are bound morphemes ).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of affixes, we can put them into two groups: inflectional and derivational affixes.

?※a. Inflectional affixes: affixes attached to the end of words to indicate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are inflectional affixes, and also known as inflectional morphemes.

The main inflectional affixes in English are:

? - (e) s — plural number

? - (e) s — third person singular present tense

? - ing — progressive aspect (进行体)

? - er — comparative degree

? - est — superlative degree

? - ‘s — possessive case

?b. derivational affixes: are affixes added to other morphemes to create new words.

Derivational affixes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prefixes and suffixes. Prefixes come before the word and the suffixes after the word, for instance: irresponsible, impossible, northward, bloody.

4. Root and stem

①root—a root is that part of a wordform that remains when all inflectional and derivational affixes have been removed.

In the word internationalists, removing inter-, -al, -ist, -s ,leaves the root nation.

②stem — 1) a stem is that part of a word when an inflectional (not derivational) affix is removed.

2) a stem is a form to which affixes of any kind can be added.

※A stem may consist a single root as in iron or of two root morphemes as in a compound handcuff. It can be a root morpheme plus one or more affixational morphemes as in mouthful, underestimate.

※If a stem consists of a single morpheme it is also called

a root.

※undesirables: undesirable, desirable (stem)

desire (stem, root)

Questions and Tasks

? 1.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and provide examples: ? a. morpheme b. allomorph

? c. free and bound morphemes

? 2.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flectional and derivational affixes?

中职《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课题第一章绪论课型 新授课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技能目标、思考目标) 1. 理解概念: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2. 明确学前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 内容分析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难点 关键:明确本学科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课程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提出本课学习的相关要求、学习的方法及考试的形式) 二、 讲授新课 (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幼儿教育学概念) 案例 1: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 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 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第一位家长的做法符合孩子成长规律; 第二位家长过 度保护;) 案例2: 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 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 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 蔬菜并进行管理, 问题研讨: 【归纳总 结】 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 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 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 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 学校教育: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有专职的教师,他们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 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使受教育者在 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力和身体方面向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什么是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学好 本学科的方法; 做好观察记录。 案例1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 案 例2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 教育无处不在(保护、激励、慈爱)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一章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教学任务: 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和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 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1、生命的起源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 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 化的结果 2、辩论:先有鸡蛋?先有鸡? 新课讲授: 一、概述 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含义 细胞: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由质膜、细 胞质和核(或拟核)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种类:神经细胞(寿命最长) 细胞的特点:能分裂(生长)但分裂次数有限, 癌细胞:无穷分裂细胞,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分析人体细胞的元素组成可发现有如下规律: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O 65% C 18% H 10% N 3% P 1.4% S 0.3% 其他元素少于3% (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 C 55.99% O 14.62% N 9.33% H 7.46% Ca 4.67% P 3.11% K 1.09% S 0.78% Mg 0.16% ①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在人体细胞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 (鲜重中C的含量达18%) ②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4种:C、H、O、N。在细胞中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占组成细胞元素总量的90%左右。 ③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6种:C、H、O、N、P、S。这6种元素占细胞总量的97%。 (2)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编版]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编版]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品课程) 第一章概述 ★目的和要求 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个体心理与行为 2、群体心理与行为 3、领导心理与行为 4、组织心理与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征 1.多学科的交叉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学科。 也就是说组织行为学具有以上这些学科的一些特点,由于组织行为学是多种学科相融的产物,因此它同时具有原有学科所不具备的一些新的特点。 2.情景性 强调的是权变的方法,即不存在那种对任何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最佳管理模式。 3.系统性 组织是一个大系统,研究组织行为必须从整体出发,既反映人的行为一般规律的自然属性,又反映人的社会生活规律的社会属性。 4.实用性 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的学科。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才是我们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呢,我认为学习组织行为学为我们在纷繁的管理活动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前我们可能是这样考虑问题,学了组织行为学之后,对于管理中人的行为我们就有一些理性的知识,它会帮助我们正确的处理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勤于思考,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5.科学性 力求严格的科学调查和实验,用客观事实进行论证。 多层次性

学前教育学教案

学前教育学教案 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过程和现代主要的理论流派,对学前教育理论产生初步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主要流派中的前六个流派的理论观点。 教学难点: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 (一)我国古代家教思想中提出“教子婴孩”、“早欲教” (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母育学校教育,是指出生到6岁的儿童应在母亲身边接受教育 (三)近代幼儿园产生后,学前教育的年龄趋向于3岁到入学前。 (四)当今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应为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一)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 1、领先性 2、长久性 3、单独性 4、随意性 5、随机性 (二)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 学前社会教育指出由社会各方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的集体保育教育机构及设施。其特征如下: 1、群众性 2、目标性 3、计划性 4、多样性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学前教育主张 1、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 2、重视学前期的教育 3、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4、根据人的身体发育,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 (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为系统学前教育理论建立奠定了基础。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作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2、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3、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著作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学前教育学从教育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837年福禄被贝尔在勃兰根堡设立一所幼儿学校,专收3—7岁的幼儿。1840年正式将学校取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福禄贝尔基本的教育思想。 三、进入20世纪以后,学前教育形成了相互吸收又各具特色的理论流派。 (一)杜威的儿童观及其学前教育理论 1、杜威的儿童观。 2、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看法。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四章练习题2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四章练习题2 一、选择题 1、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A.运动过量 B.缺乏运动 C.感冒 D.皮肤病 2、小儿大便呈蛋花样,眼窝凹陷、口唇干裂,此小儿患有 A.单纯疱疹性口腔炎 B.细菌性痢疾 C.婴幼儿腹泻 D.流行性乙型脑炎 3、下列哪些症状不属于佝偻病 A.可出现肢体、头部、口唇颤抖 B.动作发育迟缓 C.条件反射形成迟缓,语言发育晚 D.X型腿 4、肥胖症是指小儿体重超过相应身高应有体重的 A.10% B.15% C.20% D.30% 5、小儿患急性结膜炎,不可以涂 A.1%龙胆紫液 B.0.5%新霉素眼药水 C. 0.25%氯霉素眼药水 D. 0.1%利福平眼药水 6、蛔虫卵在体外经多长时间可发育成感染性虫卵 A.6小时 B.4周 C.1个月 D.2个半月 7、病儿面色苍白,精神和食欲不振,因肠出血,粪便呈柏油样,小儿患有 A.蛔虫病 B.细菌性痢疾 C.蛲虫病 D.钩虫病 8、在病儿的皮肤上同时见到红色斑、水疱、结痂三种类型的皮疹,患有 A.麻疹 B.水疱 C.水痘 D.风疹 9、风疹的潜伏期多为 A.4-8天 B.10-21天 C.1个月 D.1-6个月 10、滴耳药水,滴药后要保持原姿势多长时间 A.2分钟 B.3-5分钟 C.5-10分钟 D.2-3小时 11、关于对较大儿童胸外心脏挤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垂直向下用力 B.可挤压左胸乳头处 C.每分钟按压80次左右 D.挤压面积不可过大 12、屏气发作的多发年龄是 A.2岁以前 B.2岁半以前 C.3岁以前 D.6岁以前 13、3-6岁幼儿一昼夜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14、幼儿进餐,每顿饭约多长时间 A.3-5分钟 B.5-10分钟 C.20-30分钟 D.60分钟 15、给幼儿配膳时,优质蛋白质应占蛋白质总量的 A.20% B.35% C.40% D.50% 16、幼儿园建筑楼梯栏杆间距不得大于 A.12厘米 B.14厘米 C.16厘米 D.26厘米

学前教育学第四章教案

学前教育学第四章教案 一、课题:学前教育学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二、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特别是关键期对于学前儿童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探讨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学前教育应坚持的原则。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目标的类型以及特点以及学前教育的原则,重点理解游戏作为儿童基本活动的重要性。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学前教育价值 1、儿童受教育的可能性(领会) 2、儿童发展的特点(记识) 3、儿童发展的两种观点(应用) 4、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应用) 5、学前教育的价值(领会) 第二节、学前教育目标 1、学前教育目标(领会) 2、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领会) 3、学前教育目标类型及特点(应用) 第三节、学前教育的原则 1、坚持儿童本位(应用)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应用) 3、培养儿童的个性化(应用) 4、重视游戏在学前期的重要性(应用) 五、教学重点 本章主要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目标和学前教育应坚持的原则。在本章中重点掌握儿童发展的特点、儿童发展中的关键期、学前教育的目标类型以及坚持个性化、游戏的教育原则。通过本章的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领会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在实践中运用。 六、板书设计 见PPT 七、教学过程 ★导入:从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导入学前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同时这句谚语中也包含了关键期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也可以明白该句谚语的合理性。以这句谚语导入本章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教育价值 一、儿童受教育的可能性 1、生理基础:人的大脑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会使用工具,会劳动,这一切都依赖于人的大脑的复杂性。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禾日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作业)并且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信息沟通的常见方式和管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时数:54 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一、组织的涵义 二、组织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复习与思考题: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研究为什么会涉及道德问题? 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关丁人的理论(1学时)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教育学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 1 、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素养要求,能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2 、理解幼儿的特性、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幼儿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儿童发展观 3 、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涵义和意义,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功能和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原则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我国创设幼儿园环境教育改革的历史发展,树立大环境观、大教育观的思想。 4 、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并能运用此原则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问题,培养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运用教师能力素质要求的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2、正确认识幼儿的发展特点,并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儿童发展观; 3、正确理解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原则,能运用环境创设的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象。 ◆教学难点: 1 、掌握教师能力素质要求的具体运用 2 、理解幼儿的特性及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3 、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适宜性原则;理解教师在环境创设中

的地位。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下园调查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态、 2、教师准备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图片资料; 3、课前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收集资料,获得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初 步印象。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师 一、通过教育现象的描述和研讨,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社会地位。 【现象描述】 幼儿园教师工作面面观: 1.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 幼儿园教师对工作的总体压力感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对工作压力状况的总体感受和看法。本次调查发现,74.7%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 2.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来源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doc

组织行为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 目的和要求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 学习目的与目标 一、定义组织行为学 二、明确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行为准则 三、描述组织行为学的三个目标 四、列举管理者使用组织行为学概念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会 五、列举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相关的学科 六、描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 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 教学内容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 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案例导入 你对人的心理了解多少? 弗洛伊德 本我:是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想法,是潜意识,表现为情绪;自我:是心灵的检察官和思想工作者,表现为理智、文化与修养; 超我:是心灵的“外部环境”,表现为法律、道德与习俗,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独”的境界。 讨论: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一、个体行为:核心问题是沟通与文化“其实,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和态度” 。这体现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心理状态之间的距离,表现为心灵之间的距离。 二、群体行为:核心问题是领导与团队 三、组织行为:核心问题是系统和规律

幼儿卫生学第四章练习题

《幼儿卫生学》第四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安排幼儿的生活环节时,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是()。 A、1—2小时 B、2—3小时 C、3—4小时 D、4—5小时 2、为幼儿配制膳食时,动物蛋白质及豆类蛋白质不少于总蛋白质的()。 A、40% B、45% C、50% D、55% 3、确定膳食制度的两个基本问题是正确分配食物数量和()。 A、合理安排就餐时间 B、每周更换食谱 C、合理烹调 D、编制食谱 4、幼儿园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其中早餐的热量分配正确的是()。 A、20%—25% B、25%—30% C、30%—35% D、35%—40% 5、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 A、低温 B、养料多 C、水分多 D、时间长 6、为了儿童的安全,幼儿园楼梯的坡度不宜大于() A、20度 B、25度 C、30度 D、35度 7、为使幼儿来幼儿园的途中安全,幼儿园应离开铁路线至少()米以上。 A、200 B、300 C、400 D、500 8、幼儿园的绿化面积应占全园地面积的()。 A、30%—40% B、35%—45% C、40%—50% D、45%—55% 9、下列属于幼儿园内建筑物主体的是()。

A、盥洗室 B、隔离室 C、储藏室 D、厨房 10、室内微小气候不包括下列哪项?() A、气温 B、气压 C、气流 D、气湿 11、活动室是幼儿园儿童活动的中心,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每名儿童所占面积不应少于()平方米。 A、1.5 B、2 C、2.5 D、3 12、冬季,应使幼儿园的室内气温维持在()摄氏度左右。 A、12—14 B、14—16 C、16—18 D、18—20 13、儿童书包的重量不应超过儿童应有体重的()。 A、五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八分之一 D、十分之一 二、简答题 1、幼儿园内晨、午、晚间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2、安排合理生活日程的意义是什么? 3、制定一日生活日程的依据有哪些? 4、执行生活制度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5、膳食计划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6、怎样预防传染病? 7、在幼儿园我们应怎样组织好儿童的活动? 8、我们应该对儿童进行哪些方面的安全教育? 9、幼儿园的基本用房包括哪几部分? 10、幼儿园主要的生活环节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一、 二、1.答:幼儿园晨、午、晚间的检查的内容包括:一问、二摸、三看、四查。

学前教育学教案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周江序号: 4

【观点辨析】观点1:现代社会,有钱人接受优等教育,没钱人接受劣等教育,或者是不能接受教育。 观点2:现代教育的开放性是指要重视国际间的教育比较研究,不能关门办教育,要了解别的国家,而不是幼儿园 向家庭和社会开放。 三、当前的社会建设与幼儿教育 【理论研讨】 (一)幼儿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1、现代幼儿教育地位的变化。 (1)具有相对独立性。 (2)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 2、国际社会关于儿童问题的几个纲领性文件:《世界人权宣言》、《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关于儿 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 3、我国关于儿童问题以及幼儿教育的几个纲领性文件:《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意见》。 (二)现代社会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 【观点分享】 1、各学习小组介绍本组关于社会对幼儿教育价值的认识的调查报告。 2、思考讨论:从社会对幼儿教育价值的认识,我们感觉幼儿教育的地位怎样?又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理论研讨】 1、背景:(1)儿童研究的进展包括儿童发展的生理原因,成长发展的过程等等,带来人们对儿童更加透彻的了解。(2)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使家长从关怀孩子的健康发展到关怀孩子的发展,对学前教育提出强烈的要求。(3)儿童观的演变 2、需求:(1)世界科技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2)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对人际交往能力的需求。(3)家庭规 模的小型化趋势带来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4)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优质的幼儿园教育。现代教育的开放性是指要重视国际间的教育比较研究,不能关门办教育,要了解别的国家,而不是幼儿园向家庭和社会开放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9、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D )4 A、偶然式 B、流言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201504)10、在组织和群体中,最适合处理日常性工作的网络沟通形式是( B )4 A、轮式沟通 B、Y式沟通 C、链式沟通 D、全方位式沟通(201510)12、在群体中,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D )4 A、偶然式 B、流言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201604)8、小道消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 D )4 A、流言式 B、偶然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201610)7、在提高群体成员士气方面比较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D )4 A、链式 B、Y式 C、轮式 D、环式(201610)8、信息发出者有意操纵信息的行为称为( B )4 A、编码 B、过滤 C、译码 D、通道(201704)9、在非正式沟通网络中传播效应最高的是( C )4 A、单串型 B、饶舌型 C、集合型 D、随机型 (201704)10、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解决( A )4 A、垂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B、水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C、斜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D、非正式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201704)11、人们通过语言传达的只是有限的信息,必须从谈话背景中进行推论和解释。这种背景属于( C )4 A、低文化背景 B、中文化背景 C、高文化背景 D、任何背景(201710)9、当我们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进行信息协调筛选时,最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D )4 A、链式 B、轮式 C、环式 D、倒Y式 (201710)10、网络时代最显著的沟通特性是沟通方式的( A )4 A、扁平化 B、高耸化 C、社会化 D、人性化 (201710)11、人们通过自己所说的词语直接传达信息,并不需要考虑谈话的背景。这种背景属于( A )4 A、低文化背景 B、中文化背景 C、高文化背景 D、任何背景 二、多项选择题 (201610)27、按照信息流向分类,正式沟通有( ABCE )4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水平沟通 D、前向沟通 E、斜向沟通 三、名词解释 (201610)32、非正式沟通4 答:非正式沟通是指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与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不相关的沟通。

学前教育学教案

学前教育学教案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理解掌握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认识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争论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教学内容: 一、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1、儿童发展的全面观 2、儿童发展的规律性 3、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 二、 (一)天性——教养之争 1、天性难移 2、性相近,习相远 3、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 (二)诱导——促进之争 1、前苏联教育家的看法 2、学前教育职能的两种界说三、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环境(教育)促进胎儿的发展 (二)环境(教育)促进新生儿的发展 (三)环境和教育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 (四)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1、人的个体社会化 2、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3、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复习题: 一、论述题: 1、试述关于儿童发展有哪些基本观点, 2、试述美国心理学家安娜斯塔西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的内容及其存在的不足。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三、概念: 1、最近发展区 2、人的个体社会化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观的变革过程。 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教学重点: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教学难点:全面发展教育实质就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教学内容: 一、儿童观的变革 (一)古代的儿童观 1、以人为本位,儿童对成人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利 2、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兵源和劳动者,是家族香火的延续,是光宗耀祖的希 望 3、人们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有了最初的认识,认为儿童是无知无能的,具 有教育可塑性 4、以男性为中心,男尊女卑,女性地位极其低下

幼儿卫生学重点讲义

《学前卫生学》 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生长发育 1.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最重要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2.脊柱生理性弯曲: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3.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4.“婴儿抚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 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6.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 7.隐睾:婴儿出生后,一侧或两侧睾丸未降至阴囊 8.腕骨钙化: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10岁 9.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10.关节: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 11.前囟晚闭:是指前囟在1岁半尚未闭合。 12.促进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营养,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 锻炼;合理的生活安排;以及积极防治各种常见病,传染病和寄

生虫病 13.生理性远视: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 14.上行性泌尿道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所引起 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15.婴幼儿的耳咽管的特点: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 第二章婴幼儿营养 / 1.维生素A的来源:一类来自动物性食品中的维生素A,另一类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 2.含锌丰富的食物:锌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蛋等。 3.添加辅食的目的:补充乳类中营养成分的不足,增加营养促进生长发育,为断奶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准备。 4.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乳糖和氨基酸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植酸和草酸可与钙形成不溶解的钙盐,不利于钙的吸收。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类、虾皮、紫菜、海带、芝麻酱等。 5.热能:由食物所供给的产热营养素在代谢过程中氧化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热能。 6.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因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_黄人颂

考大题(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和发展) (第三章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四章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 (第六章幼儿园的游戏) (第七章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活动) (第九章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第十章中幼儿园的家长工作)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和发展 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专门研究从出生到六岁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学前教育泛指初生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二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21世纪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三学前教育价值:基础性(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先导性公益性 四学前教育的性质:保育、教育、教学三者的整合 五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总结我国学前教育的经验,研究学前教育理论,引进国外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我国学前教育的规律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培养新生一代的基础教育做科学指导。 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 一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的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中 柏拉图——《理想国》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亚里士多德——《政治论》胎教第一个作出年龄分期的尝试 昆体良——人的教育应该从摇篮开始 二萌芽阶段(16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洛克——英国——《教育漫话》(第一部体/德/智育分为三部分) 卢梭——法国——《爱弥儿》 福禄贝尔——德国——《人的教育》 这些著作的学前教育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出热爱儿童,尊重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个性的观 点 主张学前教育应该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反对把儿童看成是天 生有罪的人或是小大人,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个性的旧教育。 2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 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 如果用适当的教育加以培养,就能使儿童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 发展起来。 3系统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提出家庭是一所母育学校, 母亲便是主要的老师,对一至六岁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并详 细论述了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 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章节真题与答案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 9、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D ) 4 B 、流言式 C 、单线式 D 、 在组织和群体中,最适合处理日常性工作的网络沟通形式是 A 、垂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B 、水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D 、非正式沟通中存在的问 C 、斜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题 (201704) 11、人们通过语言传达的只是有限的信息,必须从谈话背景中进行推论和解释。 这种背景属于(C) 4 A 、低文化背景 B 、中文化背景 C 、高文化背景 D 、任何背景 (201710) 9、当我们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进行信息协调筛选时,最有效 的沟通网络是(D) 4 (201710) 10、网络时代最显著的沟通特性是沟通方式的( A ) 4 (201710) 11、人们通过自己所说的词语直接传达信息,并不需要考虑谈话的背景。 这种背景属于(A) 4 A 、低文化背景 B 、中文化背景 C 、高文化背景 D 、任何背景 二、多项选择题 (201610) 27、按照信息流向分类,正式沟通有( ABCE ) 4 A 、上行沟通 B 、下行沟通 C 、水平沟通 D 、前向沟通 E 、斜向沟通 A 、偶然式 (201504) 集束式 A 、轮式沟通 (201510) B 、Y 式沟通 C 、链式沟通 在群体中,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D D 、 B) 4 全方位式沟通 A 、偶然式 B 、流言式 C 、单线式 D 、集束 (201604) 8小道消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 ( D ) 4 A 、流言式 B 、偶然式 C 、单线式 D 、集束式 (201610) 7、 在提高群体成员士气方面比较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 D )4 A 、链式 B 、Y 式 C 、轮式 D 、环式 (201610) 8、 信息发岀者有意操纵信息的行为称为( B ) 4 A 、编码 B 、过滤 C 、译码 D 、通道 A 、单串型 (201704) 决 在非正式沟通网络中传播效应最高的是( R 怏壬型 C 隼厶型 10、互联网技来的使用能有效地解 ' 口 D 、 随机型 (A )4 A 、链式 B 、轮式 C 、环式 D 、倒Y 式 A 、扁平化 B 、高耸化 C 、社会化 D 、人性化 ) 4 12、 C (201704) ) 4 9 、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 纲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作业)并且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信息沟通的常见方式和管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时数:54 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2学时) 一、组织的涵义 二、组织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复习与思考题: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研究为什么会涉及道德问题 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幼儿教育学》教案(四)

第四章教师和幼儿 ◆教学目标: 1 、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素养要求,能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2 、理解幼儿的特性、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幼儿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儿童发展观 3 、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涵义和意义,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功能和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原则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我国创设幼儿园环境教育改革的历史发展,树立大环境观、大教育观的思想。 4 、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并能运用此原则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问题,培养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运用教师能力素质要求的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2、正确认识幼儿的发展特点,并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儿童发展观; 3、正确理解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原则,能运用环境创设的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象。

幼儿园教师工作面面观: 1.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 幼儿园教师对工作的总体压力感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对工作压力状况的总体感受和看法。本次调查发现,74.7%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 2.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来源 本研究采用极大方差旋转,得到因素负荷矩阵,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均与工作特征、家庭及社会、幼儿园管理、职业发展、压力反应五个维度中的某一因素有较高相关。在工作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包括过分强调幼儿安全问题、班级幼儿数过多、工作量大等方面;家庭及社会因素方面,幼儿园教师主要承受家庭住址与幼儿园距离较远、幼儿家长的要求过高等方面的压力;幼儿园管理方面,幼儿园的聘任制管理、领导频繁的检查、听课等活动加大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经验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待遇等方面的差异会加大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疲劳程度、头疼气闷程度、睡眠状况、焦虑状态、离职倾向、脾气的变化等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反应。 3、多数幼儿教师对职业现状满意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二、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标准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等课程的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通过《幼儿卫生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营养、幼儿园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幼儿园的集体儿童保健等。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幼儿卫生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了解人体的基本 形态和结构; (2)理解幼儿八大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 育要点;

(3)了解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4)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懂得幼儿膳食的配置; (5)熟悉幼儿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 (6)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 (7)掌握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 (8)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2 .能力目标 (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 (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 (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 (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 (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 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3.素质目标 (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

幼儿卫生学第四章复习题

幼儿卫生学第四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晨、午、晚间检查的内容的是() A 测血压 B 查视力 C 看精神 D 量体重 2、下列关于幼儿膳食的安排,最合理的是() A 一日三餐 B 两餐间隔5小时 C 以蛋白质为主 D 一日三餐一点 3、为便于儿童上下楼和安全,幼儿园楼梯坡度不宜大于() A 30度 B 40度 C 50度 D 60度 4、在安排幼儿的生活环节时,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是() A 1~2小时 B 2~3小时 C 3~4小时 D 4~5小时 5、为幼儿配制膳食时,动物蛋白质及豆类蛋白质不少于总蛋白质的() A 40% B 45% C 50% D 55% 6、确定膳食制度的两个基本问题是正确分配食物数量和() A 合理安排就餐时间 B 每周更换食谱 C 合理烹调 D 编制食谱 7、幼儿园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其中早餐的热量分配正确的是() A 20%~25% B 25%~30% C 30%~35% D 35%~40% 8、幼儿园建筑不宜超过_____层。()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9、儿童的床宽为儿童肩宽的____倍() A 1 B 2 C 3 D 4

10、幼儿园应定期测量生长发育,一般每_____测量一次身高,每隔_____测量一次体重。() A 3个月 B 6个月3个月 C 6个月 D 1年 11、下列属于xx建筑物主体的是() A 盥洗室 B 隔离室 C 储藏室 D 厨房 12、活动室是幼儿园儿童活动的中心,每名幼儿所占面积不应少于() A 1.5平方米 B 2平方米 C 2.5平方米 D 3.5平方米 13、选择园址应符合的要求是() A 地势起伏不平 B 有足够的用地面积 C 菜市场附近 D 火车站附近 14、在幼儿园采取的安全措施中,做法错误的是() A 严格药品管理 B 家具做成圆角 C 教育幼儿不玩火 D 把食物放入冰箱杀死细菌 15、下列关于幼儿园安全措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幼儿教师组织户外活动提前排除安全隐患,及时清点人数 B 为提高楼舍利用率,把幼儿园的五楼改造为幼儿活动室 C 把刀、剪等工具放在幼儿方便拿到的地方 D 把使用消毒打扫卫生列入幼儿值日生劳动内容 16、关于幼儿膳食的安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餐间隔以四小时为宜 B 3~6岁幼儿午后一次点心 C 农村幼儿园可于10点左右提供一次点心 D 晚餐宜营养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